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考点整理 刘询版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常见的语法范畴: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方面的聚合。由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语法范畴,是有形态变化的语言所具有的。汉语没有形态,所以汉族人对这种类型的语法范畴比较陌生,但是,要了解外语的语法结构特点,必须掌握这些语法范畴。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等。

基本词汇:语言中使用范围最广、生命力最长的,成为全民词汇中的主要部分的词是语言词汇的核心.全民常用,稳固,有构词能力可以说是基本词汇的词的主要特点.有关自然界事物的:天、地;有关生活、生产资料的:米、面;有关人体各部分:心等等。

一般词汇: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词汇,它的主要特点是:不是全民常用的,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一般没有构词能力或者构词能力比较弱。一般词汇所包含的词,数量大,成分杂,变化快。如新词和外来词。

情态:是体现“说话者对所言的主观态度”的范畴,主要由情态助动词,情态副词或“我认为/我相信”等小句来体现。句子是表达说话者的所知、看法或要求的,而情态则为表达说话者主观上认为自己的所知、看法的真是性如何,或实现自己要求的强制性或意愿如何,提供了不同的选择。

言语行为:人们所说的话不仅是特定说话者对人类经验的具体认知,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其本身也构成新的人类经验。言语行为可以分为三个环节:言内行为、言外形为和言后行为。言内行为指说话人运用语言结构规则说出有意义的话语的行为;言外形为指说话人的话语要达到的目的和意图;言后行为是说话人说出话语后达到的结果。言语行为也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命令,请求,询问等,通过句型结合说话时的语境体现。同时也可分为间接和直接言语行为。

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根据字符与所记录的语言关系,可以将文字分为表音和意音文字。表音文字又称为拼音或字母文字,最小单位—字符只能表示语言符号的音,不表示其意义。表音文字还可根据语法单位性质分为音位文字、辅音文字、音节文字。意音文字是有的字符提示语言符号的音,有的字符提示语言符号的意义。提示音的字符叫声符,与音无关只与意义有关有关的字符叫做义符。汉语是典型的意音文字。

社会方言:社会中的人群由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和社会分工不同而分化为不同的社团,社团内联系比社团间联系更为密切。交际密度的不同影响到语言创新的传播从而使各个社团形成自己的语言特点。根据社会因素而区分的社团与语言特点相关,所以被称为不同的“言语社团”。各个言语社团的语言是在全民语言基础上产生的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变体,这就是社会方言。

地域方言:在古代交通不发达情况下一个地区发生的语言变化不容易传播到其他地区去,使得各地区使用的本来相同的语言的共同点不断减少,不同点不断增加,形成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地域分支,如果处于不完全分化的社会条件和同一语言的心理认同之下,就叫做“地域方言”。

亲属语言:在不同地域已经完全分化为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各地说话人的语言认同一般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不再认为各地所说的是同一语言。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存在于社会完全分化条件下的、说话人认同为不同语言的地域分支叫做“亲属语言”。

语言谱系分类:历史比较语言学把语言的分化关系类比为人类的亲缘关系的谱系。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作出的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谱系分类可以起于一根而不断分叉的“谱系树”图形来表示。

系统感染:是指处于同一地区的若干语言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逐渐趋同,但仍保持了各自语言的本质——有相当数量继承与自己语言祖语的核心词根。并且

这些语言也会有较大数量的词语借贷。经济文化水平低的主要向高的借用文化政治词汇;经济文化水平高的向低的借用当地事物风俗的名称。

语言联盟:是指一片地理区域内的不同语言不仅在词汇上有大量借贷,而且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也十分相似,但各语言仍有相当数量的核心词汇彼此不同。语言联盟是不同民族深度且相对平衡接触的结果。常提到的例子是:巴尔干半岛的语言联盟。历史比较法:把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基本词汇里的词加以比较,从中归纳出语音对应关系,就可以推知原始“诅语”的许多事实。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诅语”的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是推溯方言或亲属语言的演变过程的有效方法,曾系统应用于印欧语系的研究。

类推作用:类推作用铲平语法中的坎坷,推广新规则的适用范围,起调整整顿的作用,给语言带来更大的条理性,许多语法演变也可以从类推中得到解释。类推作用有其局限性,一是推不倒根深蒂固的旧有规则,二是语言中的演变到处都在发生,类推作用不可能使其达到井然有序的程度。

语法化:相当于“实词虚化”,是指语言系统中原有实在意义的实词在语法演变中变为只表示语法意义的成分。语法化是有等级的序列,是有语法化程度较低的一端向语法化较高的一端逐级演化的过程,这一序列包括词汇义。语用义、词法句法、语音多个方面变化。

重新分析: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结构,从表层看,所出现的语词和词序完全一致,但语词之间的结构层次或/和关系却变化了。往往造成前面提到的语法范畴的消长或新的词类、虚词、结构的出现,如介词“把”,助词“了”等。重新分析一定会经历三个历史阶段:一是所有结构为实例a,二是有些为实例a,有些为实例b,有些可互为ab理解,三是,只有结构b。

简答

语流音变和音位变体(详参P66~69,P75~77,应掌握对立互补原则)

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就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如bi.zi.zhi中的i。一个音位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有不同的发音特点,表现为不同的音素,它们出现的场合不同,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互相替换后不影响意义,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个音素,就是这个音位的变体。音位分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种。

条件变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音位变体叫“条件变体”。条件变体是指在一定语音条件下出现的音位变体。如普通话/a/的4个变体均为条件变体:出现在i和n之前的[a](俗称前a),出现在i和n之间的为[ε],出现在i、u之后或单独作韵母的为[A](俗称中a),出现在u、ng之前的为[B](俗称后a)。出现的位置有严格地规定。

自由变体:指处于同一位置上的几个音素相互可以自由替换,没有条件限制,这样的几个音素就是同一音位的自由变体。如普通话/w/的两个变体[w]和[v]便是自由变体,因为像“万、伟、为、危、旺、闻”等开头的音,可以念作[w],也可以念作[v]。

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是音位和音位组合时发生的语音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于受相邻的音位的影响或说话时的快慢、高低、强弱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汉语的轻声、变调,都是,如“西瓜”中的“瓜”念轻声,“展览”中的“览”念阳平。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主要有同化、异化(如汉语变调)、弱化(如轻声音节)、脱落(豆腐)等。

孤立语屈折语黏着语的语法结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