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装备的发展现状
- 格式:ppt
- 大小:5.41 MB
- 文档页数:58
209油气资源能否稳定供应,无疑将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
因此,为了增加油气资源的供应量,除了要加大油气资源的进口规模外,还要从增加油气资源规模入手,提升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力度,确保我国经济发展可以拥有充足的能源作为支撑。
现阶段,我国海洋石油钻井技术及装配发展已经出具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接下来还将下大力气,针对海洋石油钻井技术及发展进行不断探索。
1 海洋石油钻井技术的特点1.1 工作寿命长,可靠性更好海洋石油钻井技术的可靠性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需要在海上工作,钻井设备要经常性地承载大风、海浪等荷载,而且还要兼顾地震、台风等恶劣灾害环境下的作用,所以相关技术装备的强度更高。
(2)由于海洋环境存在极强的腐蚀能力,所以海洋石油钻井技术与装备要更加耐腐蚀性,加之对焊接工艺要求更高,所以有助于提升疲劳寿命,延长设备工作时间。
(3)海洋工程使用钢材为特殊制造,并且强度要求高,对设计与制作工艺的要求更加严格。
(4)海洋工程作业环境复杂,为了降低安全事故,需要对生产管理提出严格的要求,保证生产管理环节可以万无一失。
1.2 安全性要求严格在海洋石油工程中,如果发生事故,则事故的影响会加剧。
现阶段,为了提升油气开发效率,我国加快了对深海区域的油气资源探索,所以相应的安全与技术规范要求也处于变化之中。
此外,为了保证海洋油气资源可以顺利得到开发,往往会对开发技术与装备的安全性提出严格要求,务必要以海洋作业为基准,科学地完成石油钻井装备的安全设计,避免安全事故在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中出现。
1.3 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技术复杂在海洋石油钻井技术中,存在大量与之相关的学科,例如,流体动力学、结构力学与船舶技术等。
所以,为了进一步提升海洋石油钻井技术的应用水平,还需要将现代技术应用其中,例如,卫星定位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机电与液压技术等紧贴时代前沿的技术,有助于提升海洋定位的准确性,为后续海上石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技术保障,解决油气资源的海上输送、存储等关键问题。
中国石油物资装备(集团)总公司(CPMEC)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直属的全资子公司,是在中国国家工商总局登记注册的独立法人经济实体,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和炼油化工行业物资采办和装备制造,属国家大型一类企业,位居中国物资流通百强企业第十五位。
C PMEC成立于1992年,是由原石油工业部物资供应局和装备局合并外事局进出口业务组建的。
有职工10150人,其中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占职工总数的28.5%,总资产80多亿元人民币,年贸易额达100多亿元人民币,实行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区和跨国经营,具有雄厚的经济、技术和人才优势。
公司经原国家外贸部批准,具有进出口贸易权、国际招标采购权、钢材进口权等特殊经营的资格和工程技术咨询、监造储运能力,建立了有1000多个厂家参加的一级供应网络,在上海、天津、广州、郑州、武汉、成都、西安、沈阳、昆山、沧州等大中城市设立有10个各具专业特色的全资子公司,还设有物资调剂中心、招标中心、大型工程装备租赁中心,咨询中心,承担着CNPC所属企业的物资供应和服务业务。
C PMEC设立有4个独立的科研机构,负责石油专用管材、石油石化设备和油田化学产品的实验及研究。
在宝鸡、西安、咸阳、济南、承德拥有6个全资石油装备制造企业。
其品牌产品包括各类石油钻机、钻采设备及配件、抽油机节能拖动装置、石油专用钢丝绳、石油输送螺旋焊管、直缝焊管及套管、物探设备及测井设备仪器、大型柴油机系列以及气体发动机、电机、电控装置等产品,其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均达到国际和国内领先水平。
6个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已全部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主要产品均获得美国API会标使用权,其产品出口到欧洲、美洲、非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C PMEC为了扩大国内外交流和合作,建立有广泛稳定的贸易渠道,除在中国国内物资流通中发挥了主渠道作用外,在国外与4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进出口贸易伙伴关系,与100多个国内外生产厂商签订了代理协议,已成为CNPC系统20多个油气田、炼化企业和150多个石油设备生产厂家的国外采购代理机构,每年进口石油专用钢材、设备和器材6-7亿美元,出口3-5亿美元。
强劲的工业增长和不断提升的国内生活水平进一步加大了中国对的需求,而在这些能源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目前,虽然仍是中国首要的能源来源,但在业、工业和中,石油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在处于“文革”鼎盛时期的1969年,中国的石油需求量居世界第25位,而今,它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同时也是石油和其他液体燃料的第一大净进口国。
在中国石油需求不断增长之际,全球石油工业正经历着自1973年欧佩克实施禁运以来的最重大转变。
受高企油价和进步的推动,世界超级石油巨头、主要的石油生产国和独立的石油大亨纷纷进军非常规石油领域。
相对于常规石油,非常规石油的全球储量更多,分布也更广泛。
在这种新背景下,中国在石油问题上的一举一动都将会对其国内事务、、环境和全球安全产生深远影响。
工业发展现状基于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东北地区发现的大庆和华中地区发现的其他常规油田,中国在90年代之前一直处于能源自给自足状态。
如今,中国的石油消费已经超过国内产量的两倍还多,而这也使得不断加大在国内外寻求石油的力度。
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而到2013年时,它贡献了全球三分之一的石油增长率。
据美国能源署预测,到2040年,中国的石油产出将会达到560万桶/天。
长期来看,主要的石油增长将来自非常规来源,比如制油、、油母岩质和燃料等,而常规石油产量将会保持相对平稳状态。
中国国内的石油生产主要为三大国有企业控制:中国集团公司、中国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截至201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公司,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则是世界第四大石油产品销售公司。
目前,三大企业都渴望与西方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一是为了获取资源,二是为了获得与非常规石油生产相关的必要技术。
为此,中国政府已经出台政策,允许国内公司与外国石油公司签署产量分成合同。
中国政府各部委与三大企业之间的关系正在不断变化。
在中国非常规石油产业的发展中,这种关系将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石油化工业的发展及前景摘要:石油化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行业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了行业发展现状,最后阐述了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石油化工发展现状发展趋势0 前言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指化学工业中以石油为原料生产化学品的领域,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广义上也包括天然气化工。
石油化学工业是基础性产业,它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石油化工作为一个新兴工业,是20世纪20年代随石油炼制工业的发展而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长起来的。
战后,石油化工的高速发展,使大量化学品的生产从传统的以煤及农林产品为原料,转移到以石油及天然气为原料的基础上来.伴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该产业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和现代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柱。
石油化工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国防科技等各个领域,。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稳步推进,我国石油石化市场将走向全面开放、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场竞争格局逐步形成.未来几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市场空间将进一步加大,石化行业将成为投资热点,以炼油和乙烯为龙头和核心的石化工业将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化肥行业优化结构,农用化工、精细化工前景广阔,对促进相关产业升级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发展现状1.1 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已具备较强的发展实力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石油石化工业规模实力也在不断地增强,已跻身于世界石化大国行列。
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包括石油天然气开采、石油化工、化学矿山、化学肥料、无机化学品、纯碱、氯碱、基本有机原料、农药、染料、涂料、精细化学品、橡胶加工、新型材料等主要行业的石油和化学工业体系。
是实验教学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标志。
实验教学教材应紧密结合学科先进技术、前言问题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充分运用现代化设备使实验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化,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手段创新,增强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利用实验图片资料库、动画、视频、三维模型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讨论和互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验结果相联系,形成更深的认识。
建立实验教学网站和APP,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广泛性和便捷性,使学生可以自主浏览精品实验课程、实验课程安排、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讲义、实验课件、实验教学视频等,开拓教师和学生专业实践视野,培养工程意识与创新能力。
4 结论高校化工实验室建设需要紧跟当前科技发展的方向,从硬件上如先进的分析仪器、先进的过程设备等入手,以先进的计算机软件为辅助,采取软、硬件相结合的手段,实现高校实验室的与时俱进。
高校实验室紧随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也要构建相应实验教学新体系,创新实验教学手段,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高校化工实验室建设需要以依靠科学技术手段,不断自我发展成为具有系统化、安全化、绿色化等优点的先进资源共享型实验室。
参考文献:[1]刘昕,孟琳,张超.当前高校大型仪器管理共享平台发展思考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04):266-269.[2]张忠,张萍.对我校实验室建设的几点思考[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2):83-85.[3]王波,李耳,宋雪梅,等.高校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关于大型仪器管理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07):171-173.[4]潘安济.浅谈高校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J].中国冶金教育,2003,(06):42-43.[5]李一峻,常子栋,何锡文.电化学分析的进展及应用[J].分析试验室,2007,(10):107-122.[6]罗少辉,李红,宋夏辉,等.液相色谱仪在精细化工产品生产中应用[J].江西化工,2015,(05):105-107.[7]韩鹤友,崔华,林祥钦.化学发光分析法应用新进展[J].光谱实验室,2002,(01):39-45.[8]王成宇.质谱技术及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07):122-125.[9]黄永春,唐军,谢清若,等.计算流体力学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J].现代化工,2007,(05):65-68.[10]舒长青,王友欣.计算流体力学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4,(06):29.[11]王伟.计算流体力学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8):88.[12]孙立娟,王佳,齐鹏.某化工系统流程的AspenPlus 软件模拟分析[J].安徽化工,2015,(02):48-50.[13]董璐茜.VR 与AR 技术的发展与前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6):34-35.新形势下中国石油储备现状及未来规划徐倩(西南石油大学,四川 成都 610500)摘要:石油储备对于国家经济发展保障意义重大。
石油、化学、塑胶、塑料行业分析报告(杨婧刘璐胡馨月娄姚荣)第一节、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一、行业现状(一)行业概况1、国际石化产业运行情况近年来世界石油市场的主要特点:一是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与布伦特原油价格倒挂日渐频繁;二是轻质原油和重质原油价差缩小;三是石油的金融属性更加明显,投机商继续青睐石油期货市场;四是石油需求大幅下降,但降幅逐季收窄;五是欧佩克减产履约率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剩余产能大幅增加;六是石油库存居高不下。
通过对市场、贸易、油价、运输和劳动成本等方面的分析,鉴于欧美严格的环保要求,以及市场的成熟度,欧美等地区对基础化学品和大宗石化产品的需求已趋于饱和,这就迫使西方发达国家紧缩本国石化生产,全球化工行业发展的重心逐步向原料产地(中东)和产品市场(亚洲)转移。
中东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将是全球炼油和石化产能增长最快的地区,亚洲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石化市场。
同时,世界石化工业发展趋向大型化、基地化和炼化一体化,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
2009 年,排在前10位国家的炼油能力占世界总炼油能力的比例有所提高,亚洲的中国、日本、印度、韩国4国,占世界10 大炼油国总能力的比例已上升到39.9%(见表1),炼油能力占全球的比例也上升到23.1%。
表1 各国炼油能力表2、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状况(1)炼油工业逆势上扬。
2009 年,中国新增原油一次加工能力4 500万t,全国炼油能力增至4.83 亿t/a,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炼油国。
截至2009 年年底,全国千万吨级炼油厂已达到17家,全年全国原油加工量约为3.75 亿t,比上年增长7.9%。
(2)产业经济实现较快增长。
2009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3.46 万家,实现总产值6.63万亿元,同比增长0.3%,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2.13%,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实现销售产值6.35万亿元,增长0.15%。
浅谈我国海洋石油工程技术装备的发展摘要:随着全球陆地石油资源及储量危机的日益严峻,石油勘探由陆转海、由浅转深这一趋势不可避免。
海洋油气田开发的迫切性给海洋石油工程技术装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并在需求压力下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海洋石油工程技术装备对于海洋油气田开发勘探的进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主要就我国海洋石油工程技术装备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进行分析。
关键词:海洋石油技术装备油气田开发现状前景石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与命脉,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石油进口量十分巨大,目前我国石油进口量在全世界所有石油消费大国中位居第二,石油安全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所在。
但是,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油少气的国家,陆地石油已探明储量较少,无法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的波动,我国经济发展同时遭遇到较大阻力,海洋石油的开发势在必行。
我国拥有极长的海岸线以及广阔的领海,已探明海洋石油储量丰富,开发海洋石油是目前自主解决我国能源危机的首选途径。
海洋石油技术装备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海洋石油硬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发展海洋石油的基础。
我国海洋石油技术装备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起步,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旧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将主要对我国海洋石油装备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一、海洋石油装备的发展1.自升式钻井平台发展我国海洋石油装备的起点为1971年的第一艘自升式钻井平台“渤海1号”,由于当时技术条件不够,该平台设计生产参数水平较低,主要参数为30米作业水深,4000米最大钻井深度。
随后,以此平台为基础,我国又相继重新设计生产了5号和7号自升式平台,重新生产的两座平台主要参数较原型有了较大提高,主要生产性能均达到了当时国际平均水平。
此后我国自升式钻井平台技术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吸收并进行创新优化,2006年起中油海(中国石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开始建造“中油海7号”以及“中油海8号”,这是中油海公司成立后,继中油海5、6号勘探船开建后的首个大型研发工程,目前两座自升式平台均以交付使用数年。
全球最大石油展开幕石油装备发展前景看好[国家石油和化工网] 全球最大石油展——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cippe)于3月19日在北京举行。
本届展会共吸引来自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企业1500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6家,展出面积达90,000平米。
2012年以来,全球经济形势放缓,对我国石油与石油化工领域造成了一定影响。
但从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看,石油装备领域相比其他行业仍保持着稳中有升、逆势上扬的态势,尤其以上游领域如钻采设备等表现抢眼。
陆上石油精细开采、深海石油大力探索以及非常规油气开发持续升温等因素,使得石油钻采领域的长期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
展会作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cippe)历经十余年的发展,见证了我国石油装备行业的重大进步,同时也为众多企业搭建起获取商机、开拓市场、资讯交流的广阔平台。
cippe2013石油展上,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丹麦、意大利、俄罗斯等12个国家展团竞相亮相。
国际著名企业有俄油、ge、贝克休斯、国民油井、卡麦龙、施耐德、霍尼韦尔、api、卡特彼勒、康明斯、mtu、泰科、赫普等;国内知名参展企业有中石油装备展团、中石化石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中海油、中国船舶、中船重工,中集来福士、南阳二机、宏华、杰瑞集团、山东科瑞、山东骏马、胜利高原、上海神开、华北荣盛、天津立林等。
据统计,本届cippe石油展上世界五百强企业达到46家。
cippe2013同时将迎来更加强大的国际采购阵容:沙特石油公司、壳牌、道达尔、俄气、俄油、挪威石油、巴西石油、苏丹、乌克兰等众多知名国际买家组团到展会现场进行参观洽谈。
南美洲方面,来自巴西的海洋平台工程机械采购商及哥伦比亚的钻采装备采购商等组织了多位高层采购经理开赴中国,他们来自石油公司,管道管线工程公司,油气生产、勘探公司等;亚洲方面,来自沙特、阿联酋、卡塔尔、也门、伊朗及科威特等石油国家的众多企业将cippe 视为考察中国石油装备市场,与供应商洽谈合作的最重要渠道之一。
CGG业务现状及未来3年发展战略规划孙卫东牟春英CGG最新发布的投资者报告讲解了其过去三年的发展成果、公司现状、其对行业形势的认识和未来3年的发展战略规划。
战略研究部对报告进行了解读,并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CGG过去3年的发展成果1、优化深海船队,船队运营效率和能力得以提升在以往淘汰老旧船只的基础上,过去3年CGG主要对船队进行了升级改造,升级了3艘船、新造了2艘船。
船龄更加年轻化并配备更多的缆数。
船队可使用率(排除待工、修船和迁徙时间)提高4个百分点,由2011年初的87%提高到2013年末的91%。
船队生产率(排除生产性待工时间)也提高4个百分点,由2011年初的88%提高到2013年末的92%。
图1 CGG船队利用率图2 CGG船队作业效率2、成本大幅缩减过去3年CGG管理成本和全球采购成本大幅缩减,管理成本率由2010年的7.7%下降到2013年前三季度的5.4%,年管理成本节约在5000万美元以上。
缩减成本的主要措施为简化组织机构,减少管理层级。
在成本大幅缩减的同时,研发投入比例未减反增,装备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例由5.5%增加到8.2%,油藏处理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例由4.6%增加到6.1%。
图3 CGG管理成本大幅下降图4 CGG研发投入上升3、差异化战略实施成效显著主要包括商业差异化和技术差异化两大方面。
在商业差异化方面,与越南石油公司、贝克休斯、中国等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
在技术差异化方面:•深海:发布了BroadSeis, BroadSource and StagSeis•地表成像:新的算法和无与伦比的计算能力•装备:Sentinel RD Sentinel MS SeaRay 428 508XT图5 CGG差异化战略取得的成果4、收入规模扩大和盈利能力大幅提升通过以上措施,CGG财务业绩逐年提升。
2012年CGG收入、EBITDA 和EBIT盈利率分别较2010年增长17%、23%和84%。
我国海洋石油钻井技术及装备发展探讨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德州253200摘要:油气资源是否能够得到持续的供给,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为此,为了确保石油的供应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要加大原油和天然气的进口,另一个是要对原油和天然气的产量进行提升,并对海洋石油的开发力度予以强化,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的能源。
现阶段,我国对于海洋石油的发展已经初具成效,但在实际情况下,还有较大的改进力度,所以,我们将继续投入大量的精力,对海上石油钻井技术及其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海洋石油;钻井技术;装备;发展引言在现代工业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石油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新时期,伴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仅凭国内的采油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根据数据显示,每年进口的原油约占国内原油需求的70%。
为了适应国家对石油资源的巨大需要,开展海洋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要想更好地开发海洋石油资源,就必须要更好地进行海洋石油钻井技术的研发。
海上石油钻井产业对海上石油钻井技术的需求十分严格,这是一个高科技、高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要想把海上石油资源的钻探与开采做好,就一定要大力开展海上石油钻井技术的研发工作。
1我国海洋石油钻井技术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在海洋油气钻探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要想发展和应用海上石油钻井技术,就必须要有一个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作为支持,所以,进行海上石油钻井技术的研究工作是其发展的必要条件。
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的研发和生产,参与到海上石油资源钻机的数量也在增加,在此过程中,海洋石油钻井平台也在不断地改进,为今后的钻井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海洋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各种海洋石油钻井装备的起步阶段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的缺乏。
目前,我国的海上石油钻探技术发展中,主要面临以下问题:海上石油钻探设备的国产化程度不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海上石油钻探设备的国产化率仅占1/5,仍有相当多的设备需要从国外进口,而这20%的设备中,国内设备仅完成了非常少的工作,技术含量也相对较低,这已成为制约我国海上石油钻探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石油可满足30-50年的需求.
1. 陆相石油地质研究 经过长期研究、探索与实践,我国己建立和发展了一套完整的符合中国地质特点的 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包括含油气区和盆地分类理论、复式油气聚集理论、低熟油理 论、煤与煤系地层成烃理论等,形成了与世界海相生烃理论并列的理论体系。 50 年来,运用这一理论,已先后发现了大庆湖盆三角洲巨型油田,以及胜蛇、任丘等 近30个亿吨级以上的大型油日,东部渤海湾地区找到大批低熟油储量,西部侏罗系 地层取得一系列新的发现。
2.大型非均质砂岩油田开采技术 40年来,以大庆油田为代表,我国对陆相沉积大型非均质砂岩油田进行了开发研究 与实践,形成了五代开采工艺技术,即:以早期注水开发为基础的"六分四清"自喷 分层开采技术;以层系调整为基础的机械采油分层开采技术;以井网调整为基础的 综合调整挖潜和低渗、薄层开采技术;以结构调整为基础的"稳油控水"开采工艺技 术;以聚台物驱为主的三次采油技术。这五代技术为大庆油田在5000万吨以上持续 高产稳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3.渤海湾复式油气区滚动勘探、开发技术 渤海湾地区的胜利、辽河、中原、华北。大港等油田,经过30多年艰苦研究、探索 与实践,在多断陷、多断块、多含油气层的多种油气藏类型的复式含油气盆地,总 结出一套滚动勘探、滚动开发的方法,即首先采用数字地震查明构造带形志及断块 分布,预探井见油后,采用油藏描述技术进行油藏早期评价,并实施滚动开发,把 勘探与开发紧密结合在一起,逐步扩大含油气面积和储量。通过采用这套技术和方 法,在渤海湾地区不断增加新的储量,不断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使渤海湾地区原油 产量稳定在6000万吨/年左右。
4、地震勘探技术
地球物理勘探作为油气勘探的主要手段,自60年代数字技术革命开始以来,经过30 多年的发展,从数据采集、资料处理、资料解释到物探装备制造,已经形成了一整 套成熟的数字化技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了部分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使我 国的地震勘探技术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八五"以来,攻克了全三维处理和叠前二维、 叠前三维深度偏移处理技术,研制开发了具有我国独立版权和当代先进功能GR1SYS 地震资料处理系统和GR1Station地震资料解释系统,使我国地震勘探技术进一步接 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