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 第4章 搅拌
- 格式:ppt
- 大小:23.84 MB
- 文档页数:50
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1-1. 略。
1-2. 杆BC 为二力杆,N BC =8.64kN ,BC 杆受压。
梁AB 在铰链A 处所受约束反力:N A X =-6.11kN ,N A Y =2.89Kn 。
1-3. 1.575kN (压力)。
1-4. N A X =G/2,N A Y =G ;N BX =G/2,N B Y =0;N C X =G/2,N C Y =G 。
1-5. 11.25kN 。
1-6. 杆EF 和CG 均为二力杆,N EF =0.943kN ,N CG =-0.167kN ;A 处约束反力:N A Y =0.667kN ,N A Y =0.5kN 。
1-7. γGbl 2=。
1-8. 51.76N 。
1-9. 22kN 。
1-10. 固定铰链给予轮子一个大小为P 方向向上的约束反力,与轮边缘作用的向下的力P 形成一个力偶,这样才能与轮子所受的力偶相平衡。
1-11. (1)塔底约束反力:N A x =17.4kN ,N A y =243.5kN ,M =202.2kN ·m ;(2)N A x =6.39kN ,N A y =23.5kN ;N B x =6.39kN ,N B y =0。
第二章2-1. 两边200mm 段中的应力为100MPa ,应变为0.0005,伸长量为0.1mm ;中段应力为60MPa ,应变为0.0003,伸长量为0.06mm ;总伸长为0.26mm 。
2-2. 略。
2-3. 细段应力127.4 MPa ,粗段应力38.2 MPa ,总伸长量为0.733mm 。
2-4. AB 杆中的应力110.3 MPa ,BC 杆中的应力31.8 MPa ,均小于许用应力,故支架是安全的。
2-5.(1)x=1.08m ;(2)杆1中的应力44 MPa ,杆2中的应力33 MPa 。
2-6. 活塞杆直径d ≥62mm ,可取d =62mm ,螺栓个数n ≥14.8,取n=16(偶数)。
目 录第0章 绪 论0.1 复习笔记0.2 课后习题详解0.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 流体流动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流体输送机械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和固体流态化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 传 热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 蒸 发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 蒸 馏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 吸 收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 蒸馏和吸收塔设备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 液-液萃取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 干 燥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1章 结晶和膜分离11.1 复习笔记11.2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0章 绪 论0.1 复习笔记一、化工原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1.课程的基本内容(1)单元操作根据各单元操作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将其划分为如下几种类型:①遵循流体动力学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包括流体输送、沉降、过滤、物料混合(搅拌)等。
②遵循热量传递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包括加热、冷却、冷凝、蒸发等。
③遵循质量传递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包括蒸馏、吸收、萃取、吸附、膜分离等。
④同时遵循热质传递规律的单元操作,包括气体的增湿与减湿、结晶、干燥等。
从本质上讲,所有的单元操作都可分解为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这3种传递过程或它们的结合。
(2)化工原理的基本内容化工原理的基本内容就是阐述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过程计算及典型设备。
2.课程的研究方法(1)实验研究方法(经验法);(2)数学模型法(半经验半理论方法)。
陈敏恒《化工原理》第5版上册配套考研题库陈敏恒《化工原理》(第5版)(上册)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选择题二、填空题三、简答题四、计算题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绪论第1章流体流动第2章流体输送机械第3章液体的搅拌第4章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第5章颗粒的沉降和流态化第6章传热第7章蒸发•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选择题1流体在圆形直管中流动时,若流动已进入完全湍流区,则随着流速的增大,下列四种论述中正确的是()。
[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研]A.摩擦系数减少,阻力损失增大B.摩擦系数是雷诺数和相对粗糙度的函数,阻力损失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C.摩擦系数减少,阻力损失不变D.摩擦系数与流速无关,阻力损失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答案】D查看答案【解析】当流体进入完全湍流区时,摩擦系数和粗糙程度有关,而随着流速的增大,摩擦系数不变,由阻力损失公式可知,阻力损失只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
2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
[中南大学2012年研]A.湍流流速>层流流速B.流道截面大的为湍流,截面小的为层流C.层流的雷诺数<湍流的雷诺数D.层流无径向脉动,而湍流有径向脉动【答案】D查看答案【解析】流体做层流流动时,其质点做有规则的平行运动,各质点互不碰撞,互不混合。
流体做湍流流动时,其质点做不规则的杂乱运动并相互碰撞,产生大大小小的漩涡,即湍流向前运动的同时,还有径向脉动。
3一台正在工作的往复泵,关于其流量表述正确的是()。
[浙江大学2014年研]A.实际流量与出口阀的开度有关B.实际流量与活塞的行程(移动距离)无关C.实际流量与电机转速无关D.实际流量与泵的扬程在一定范围内有关【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往复泵的流量(排液能力)只与泵的几何尺寸和活塞的往复次数有关,而与泵的压头及管路情况无关,即无论在什么压头下工作,只要往复一次,泵就排出一定体积的液体,所以往复泵是一种典型的容积式泵。
4离心泵的调节阀关小时,()。
化工原理流体流动的应用及实例1. 简介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的科学,广泛应用于化工工程中。
在化工过程中,流体的流动对于反应速率、传热效果和工艺效率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化工原理中流体流动的应用及实例。
2. 流体流动的分类在化工领域中,流体流动可以分为两类:衡流和非衡流。
2.1 衡流衡流是指流体在管道内的流动,具有稳定的流速和压力分布。
它满足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
衡流流动可以通过流速、流量和压降等参数来描述。
2.2 非衡流非衡流是指流体在化工设备中非常复杂的流动情况,包括回流、湍流、涡流等。
非衡流较难用传统的流体力学方程来描述,通常需要借助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分析。
3. 流体流动的应用流体流动在化工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液体搅拌在化工工艺中,往往需要将不同组分的液体充分混合,以实现化学反应或增加反应效果。
液体搅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产生旋涡和湍流,使不同组分快速混合。
常见的液体搅拌设备有搅拌罐、搅拌桨等。
3.2 气体输送在化工过程中,常常需要将气体从一个设备输送到另一个设备,如将废气排放到废气处理系统中。
气体输送需要考虑管道阻力、泵站、阀门等因素的影响,以确保气体顺利输送。
3.3 流体分离在一些化工过程中,需要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进行分离,以实现纯化或回收。
常见的分离方法包括离心分离、膜分离等。
通过合理设计分离设备,可以实现高效的流体分离。
3.4 流体反应化工反应通常需要在特定的流体环境下进行,以实现理想的反应速率和产物选择性。
流体流动可以通过改变反应器的结构和内部流动形式,调控反应条件和传热效果,从而达到理想的反应效果。
4. 实例分析4.1 反应塔反应塔是一种常见的化工设备,用于进行气液或液液相的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通过改变反应塔内部的流动形式和液滴分布,可以实现理想的反应条件。
例如,在苯和氯气反应过程中,通过调节氯气的进料位置和流量,可以控制苯的氯化程度。
化工原理绪论部分1. 单元操作:根据化工生产的操作原理,可将其归纳为应用较广的数个基本操作过程,如流体输送、搅拌、沉降、过滤、热交换、蒸发、结晶、吸收、蒸馏、萃取、吸附及干燥等,这些基本操作过程称为单元操作。
任何一种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都是由若干单元操作及化学反应过程组合而成的。
2.单元操作与“三传”过程:①动量传递过程。
③质量传递过程。
②热量传递过程。
3.单元操作计算:(1)物料衡算:它是以质量守恒定律为基础的计算:用来确定进、出单元设备(过程)的物料量和组成间的相互数量关系,了解过程中物料的分布与损耗情况,是进行单元设备的其它计算的依据。
(2)能量衡算:它是以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为基础的计算,用来确定进、出单元设备(过程)的各项能量间的相互数量关系,包括各种机械能形式的相互转化关系,为完成指定任务需要加入或移走的功量和热量、设备的热量损失、各项物流的焓值等。
第一章 流体流动1.流体:是由许多离散的彼此间有一定间隙的、作随机热运动的单个分子构成的。
通常是气体和液体的统称2.密度:单位体积流体所具有的质量称为流体的密度,单位为kg ,其表示式为 ρ=V/m 比容:单位质量流体所具有的体积,其单位为m 3/kg ,在数值上等于密度的倒数。
v=1/ρ 压强:垂直作用于单位面积上且方向指向此面积的力,称为压强,其表示式为 P=F/A3.等压面:在静止的、连续的同一液体内,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各点,因其深度相同,其压力亦相等。
4.流量与流速:(一)流量<1>.体积流量:单位时间内流经通道某一截面的流体体积,用V s ,表示,其单位为m 3/s(或 m 3/h)。
<2>.质量流量:单位时间内流经通道某一截面的流体质量,用W s 表示,其单位为kg/s(或 kg/h)。
当流体密度为ρ时,体积流量y ,与质量流量W s 的关系为: Ws =V s ρ(二) 流速:单位时间内流体微团在流动方向上流过的距离,其单位为m/s 。
第一章、流体流动一、 流体静力学 二、 流体动力学 三、 流体流动现象四、流动阻力、复杂管路、流量计一、流体静力学:● 压力的表征:静止流体中,在某一点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称为静压力,简称压力,俗称压强。
表压强(力)=绝对压强(力)-大气压强(力) 真空度=大气压强-绝对压大气压力、绝对压力、表压力(或真空度)之间的关系 ● 流体静力学方程式及应用:压力形式 )(2112z z g p p -+=ρ 备注:1)在静止的、连续的同一液体内,处于同一 能量形式g z p g z p 2211+=+ρρ水平面上各点压力都相等。
此方程式只适用于静止的连通着的同一种连续的流体。
应用:U 型压差计 gR p p )(021ρρ-=- 倾斜液柱压差计微差压差计二、流体动力学● 流量质量流量 m S kg/sm S =V S ρ体积流量 V S m 3/s质量流速 G kg/m 2s(平均)流速 u m/s G=u ρ ● 连续性方程及重要引论:22112)(d d u u = ● 一实际流体的柏努利方程及应用(例题作业题) 以单位质量流体为基准:f e W pu g z W p u g z ∑+++=+++ρρ222212112121 J/kg 以单位重量流体为基准:f e h gp u g z H g p u g z ∑+++=+++ρρ222212112121 J/N=m 输送机械的有效功率: e s e W m N = 输送机械的轴功率: ηeN N =(运算效率进行简单数学变换)应用解题要点:1、 作图与确定衡算范围:指明流体流动方向,定出上、下游界面;2、 截面的选取:两截面均应与流动方向垂直;3、 基准水平面的选取:任意选取,必须与地面平行,用于确定流体位能的大小;4、 两截面上的压力:单位一致、表示方法一致;5、 单位必须一致:有关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相匹配。
三、流体流动现象:流体流动类型及雷诺准数:(1)层流区 Re<2000 (2)过渡区 2000< Re<4000 (3)湍流区 Re>4000本质区别:(质点运动及能量损失区别)层流与端流的区分不仅在于各有不同的Re 值,更重要的是两种流型的质点运动方式有本质区别。
第三章 液体的搅拌一、搅拌目的和方法1、搅拌目的均相混合: 互溶液体的混合非均相混合:不互溶液体的分散、接触 液、液气、液的分散、接触固体颗粒在液体中悬浮接触(cat ) 传热2、方法机械搅拌 (图3-1)气流搅拌、射流搅拌、静态混合、管道混合二、搅拌器的类型与选用(表3-1)根据工作原理分类:旋浆式:(工作原理类似轴流泵叶轮轴向、切向运动)大流量、低压头涡轮式:(工作原理类似离心泵叶轮,径向、切向运动)小流量、高压头三、混合效果的度量(传热:传热系数;反应:转化率)1、调匀度:使B A V V ,完全均匀混合后,平均浓度 BA A Ao V V V C +=在搅拌器内任意地取样分析浓度,则定义调匀度:AoA C C I = (当Ao A C C <时) AoA C C I --=11 (当Ao A C C >时)显然,I<1,完全均匀时,I=1调匀度只能反映某局部的混合均匀效果,且其值与取样量的多少有关,整体混合效果用平均调匀度: mI I I I m +++= 212、混合尺度(分隔尺度) 图3-2分散物质微团尺寸(分隔尺度)的大小与调匀度应同时作为搅拌效果的描述指标,对不同的物系,其可能达到的尺度:互溶液体: 分子尺度不互溶液体:只能达到微团尺度,搅拌越激烈,微团尺度越小液固系统: 只能大尺度四、混合机理1、 大尺度的混合机理:(混合均匀)对微团尺度无要求,只要求微团均匀分布在容器内各处,要求搅拌器能产生强大的循环流量(总体流动),并且无流动死角。
(总体流动:图3-3、3-4)2、小尺度混合机理A .微团的形成:由于流体内部的剪切力使液滴变形,碎成小液滴,湍动越激烈,剪切力越大,微团尺度越小。
高压头——大小尺度大流量——混合均匀B .互溶液体的混合机理:分子尺度的混合,只能靠分子扩散完成。
搅拌只是将大液滴-->小液滴,即微团分散成小尺度,缩短达到分子尺度的时间,加快混合速度。
第一章流体流动质点含有大量分子的流体微团,其尺寸远小于设备尺寸,但比起分子自由程却要大得多;连续性假定假定流体是由大量质点组成的、彼此间没有间隙、完全充满所占空间的连续介质;拉格朗日法选定一个流体质点,对其跟踪观察,描述其运动参数如位移、速度等与时间的关系;欧拉法在固定空间位置上观察流体质点的运动情况,如空间各点的速度、压强、密度等,即直接描述各有关运动参数在空间各点的分布情况和随时间的变化; 定态流动流场中各点流体的速度u 、压强p不随时间而变化;轨线与流线轨线是同一流体质点在不同时间的位置连线,是拉格朗日法考察的结果;流线是同一瞬间不同质点在速度方向上的连线,是欧拉法考察的结果; 系统与控制体系统是采用拉格朗日法考察流体的;控制体是采用欧拉法考察流体的;理想流体与实际流体的区别理想流体粘度为零,而实际流体粘度不为零; 粘性的物理本质分子间的引力和分子的热运动;通常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增加而减小,因为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小,以分子间的引力为主;气体的粘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以分子的热运动为主;总势能流体的压强能与位能之和;可压缩流体与不可压缩流体的区别流体的密度是否与压强有关;有关的称为可压缩流体,无关的称为不可压缩流体;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流体流动中的位能、压强能、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平均流速流体的平均流速是以体积流量相同为原则的;动能校正因子实际动能之平均值与平均速度之动能的比值;均匀分布同一横截面上流体速度相同;均匀流段各流线都是平行的直线并与截面垂直,在定态流动条件下该截面上的流体没有加速度, 故沿该截面势能分布应服从静力学原理;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否存在流体速度u、压强p的脉动性,即是否存在流体质点的脉动性;稳定性与定态性稳定性是指系统对外界扰动的反应;定态性是指有关运动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边界层流动流体受固体壁面阻滞而造成速度梯度的区域;边界层分离现象在逆压强梯度下,因外层流体的动量来不及传给边界层,而形成边界层脱体的现象;雷诺数的物理意义雷诺数是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量纲分析实验研究方法的主要步骤:①经初步实验列出影响过程的主要因素;②无量纲化减少变量数并规划实验;③通过实验数据回归确定参数及变量适用范围,确定函数形式;摩擦系数层流区,λ与Re成反比,λ与相对粗糙度无关;一般湍流区,λ随Re增加而递减,同时λ随相对粗糙度增大而增大;充分湍流区,λ与Re无关,λ随相对粗糙度增大而增大;完全湍流粗糙管当壁面凸出物低于层流内层厚度,体现不出粗糙度过对阻力损失的影响时,称为水力光滑管;Re很大,λ与Re无关的区域,称为完全湍流粗糙管;同一根实际管子在不同的Re下,既可以是水力光滑管,又可以是完全湍流粗糙管;局部阻力当量长度把局部阻力损失看作相当于某个长度的直管,该长度即为局部阻力当量长度;毕托管特点毕托管测量的是流速,通过换算才能获得流量;驻点压强在驻点处,动能转化成压强称为动压强,所以驻点压强是静压强与动压强之和;孔板流量计的特点恒截面,变压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阻力损失较大;转子流量计的特点恒流速,恒压差,变截面;非牛顿流体的特性塑性:只有当施加的剪应力大于屈服应力之后流体才开始流动;假塑性与涨塑性:随剪切率增高,表观粘度下降的为假塑性;随剪切率增高,表观粘度上升的为涨塑性;触变性与震凝性:随剪应力t 作用时间的延续,流体表观粘度变小,当一定的剪应力t 所作用的时间足够长后,粘度达到定态的平衡值,这一行为称为触变性;反之,粘度随剪切力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大的行为则称为震凝性;粘弹性:不但有粘性,而且表现出明显的弹性;具体表现如:爬杆效应、挤出胀大、无管虹吸;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管路特性方程管路对能量的需求,管路所需压头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输送机械的压头或扬程流体输送机械向单位重量流体所提供的能量J/N;离心泵主要构件叶轮和蜗壳;离心泵理论压头的影响因素离心泵的压头与流量,转速,叶片形状及直径大小有关;叶片后弯原因使泵的效率高;气缚现象因泵内流体密度小而产生的压差小,无法吸上液体的现象;离心泵特性曲线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指He~qV,η~qV, Pa~qV;离心泵工作点管路特性方程和泵的特性方程的交点;离心泵的调节手段调节出口阀,改变泵的转速;汽蚀现象液体在泵的最低压强处叶轮入口汽化形成气泡,又在叶轮中因压强升高而溃灭,造成液体对泵设备的冲击,引起振动和侵蚀的现象;必需汽蚀余量NPSHr泵入口处液体具有的动能和压强能之和必须超过饱和蒸汽压强能多少离心泵的选型类型、型号①根据泵的工作条件,确定泵的类型;②根据管路所需的流量、压头,确定泵的型号;正位移特性流量由泵决定,与管路特性无关;往复泵的调节手段旁路阀、改变泵的转速、冲程;离心泵与往复泵的比较流量、压头前者流量均匀,随管路特性而变,后者流量不均匀,不随管路特性而变;前者不易达到高压头,后者可达高压头;前者流量调节用泵出口阀,无自吸作用,启动时关出口阀;后者流量调节用旁路阀,有自吸作用,启动时开足管路阀门;通风机的全压、动风压通风机给每立方米气体加入的能量为全压Pa=J/m3,其中动能部分为动风压;真空泵的主要性能参数①极限真空;②抽气速率;第三章液体的搅拌搅拌目的均相液体的混合,多相物体液液,气液,液固的分散和接触,强化传热;搅拌器按工作原理分类搅拌器按工作原理可分为旋桨式,涡轮式两大类;旋桨式大流量,低压头;涡轮式小流量,高压头;混合效果搅拌器的混合效果可以用调匀度、分隔尺度来度量;宏观混合总体流动是大尺度的宏观混合;强烈的湍动或强剪切力场是小尺度的宏观混合;微观混合只有分子扩散才能达到微观混合;总体流动和强剪切力场虽然本身不是微观混合,但是可以促进微观混合,缩短分子扩散的时间;搅拌器的两个功能产生总体流动;同时形成湍动或强剪切力场;改善搅拌效果的工程措施改善搅拌效果可采取增加搅拌转速、加挡板、偏心安装搅拌器、装导流筒等措施;第四章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非球形颗粒的当量直径球形颗粒与实际非球形颗粒在某一方面相等,该球形的直径为非球形颗粒的当量直径,如体积当量直径、面积当量直径、比表面积当量直径等;形状系数等体积球形的表面积与非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之比;分布函数小于某一直径的颗粒占总量的分率;频率函数某一粒径范围内的颗粒占总量的分率与粒径范围之比;颗粒群平均直径的基准颗粒群的平均直径以比表面积相等为基准;因为颗粒层内流体为爬流流动,流动阻力主要与颗粒表面积的大小有关;床层比表面单位床层体积内的颗粒表面积;床层空隙率单位床层体积内的空隙体积;数学模型法的主要步骤数学模型法的主要步骤有①简化物理模型②建立数学模型③模型检验,实验确定模型参数;架桥现象尽管颗粒比网孔小,因相互拥挤而通不过网孔的现象;过滤常数及影响因素过滤常数是指 K、qe;K与压差、悬浮液浓度、滤饼比阻、滤液粘度有关;qe与过滤介质阻力有关;它们在恒压下才为常数; 过滤机的生产能力滤液量与总时间过滤时间和辅助时间之比;最优过滤时间使生产能力达到最大的过滤时间;加快过滤速率的途径①改变滤饼结构;②改变颗粒聚集状态;③动态过滤;第五章颗粒的沉降和流态化曳力表面曳力、形体曳力曳力是流体对固体的作用力,而阻力是固体壁对流体的力,两者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表面曳力由作用在颗粒表面上的剪切力引起,形体曳力由作用在颗粒表面上的压强力扣除浮力的部分引起;自由沉降速度颗粒自由沉降过程中,曳力、重力、浮力三者达到平衡时的相对运动速度;离心分离因数离心力与重力之比;旋风分离器主要评价指标分离效率、压降;总效率进入分离器后,除去的颗粒所占比例;粒级效率某一直径的颗粒的去除效率;分割直径粒级效率为50%的颗粒直径;流化床的特点混合均匀、传热传质快;压降恒定、与气速无关;两种流化现象散式流化和聚式流化;聚式流化的两种极端情况腾涌和沟流;起始流化速度随着操作气速逐渐增大,颗粒床层从固定床向流化床转变的空床速度;带出速度随着操作气速逐渐增大,流化床内颗粒全被带出的空床速度;气力输送利用气体在管内的流动来输送粉粒状固体的方法;第六章传热传热过程的三种基本方式直接接触式、间壁式、蓄热式;载热体为将冷工艺物料加热或热工艺物料冷却,必须用另一种流体供给或取走热量,此流体称为载热体;用于加热的称为加热剂;用于冷却的称为冷却剂; 三种传热机理的物理本质传导的物理本质是分子热运动、分子碰撞及自由电子迁移;对流的物理本质是流动流体载热;热辐射的物理本质是电磁波;间壁换热传热过程的三个步骤热量从热流体对流至壁面,经壁内热传导至另一侧,由壁面对流至冷流体;导热系数物质的导热系数与物质的种类、物态、温度、压力有关;热阻将传热速率表达成温差推动力除以阻力的形式,该阻力即为热阻;推动力高温物体向低温传热,两者的温度差就是推动力;流动对传热的贡献流动流体载热;强制对流传热在人为造成强制流动条件下的对流传热;自然对流传热因温差引起密度差,造成宏观流动条件下的对流传热;自然对流传热时,加热、冷却面的位置应该是加热面在下,制冷面在上,这样有利于形成充分的对流流动;努塞尔数、普朗特数的物理意义努塞尔数的物理意义是对流传热速率与导热传热速率之比;普朗特数的物理意义是动量扩散系数与热量扩散系数之比,在α关联式中表示了物性对传热的贡献;α关联式的定性尺寸、定性温度用于确定关联式中的雷诺数等准数的长度变量、物性数据的温度;比如,圆管内的强制对流传热,定性尺寸为管径d、定性温度为进出口平均温度;大容积自然对流的自动模化区自然对流α与高度h无关的区域;液体沸腾的两个必要条件过热度tw-ts 、汽化核心;核状沸腾汽泡依次产生和脱离加热面,对液体剧烈搅动,使α随Δt急剧上升;第七章蒸发蒸发操作及其目的蒸发过程的特点二次蒸汽溶液沸点升高疏水器气液两相流的环状流动区域加热蒸汽的经济性蒸发器的生产强度提高生产强度的途径提高液体循环速度的意义节能措施杜林法则多效蒸发的效数在技术经济上的限制第八章气体吸收吸收的目的和基本依据吸收的目的是分离气体混合物,吸收的基本依据是混合物中各组份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主要操作费溶剂再生费用,溶剂损失费用;解吸方法升温、减压、吹气;选择吸收溶剂的主要依据溶解度大,选择性高,再生方便,蒸汽压低损失小;相平衡常数及影响因素m、E、H 均随温度上升而增大,E、H 与总压无关,m 反比于总压;漂流因子P/PBm 表示了主体流动对传质的贡献;气、液扩散系数的影响因素气体扩散系数与温度、压力有关;液体扩散系数与温度、粘度有关;传质机理分子扩散、对流传质;气液相际物质传递步骤气相对流,相界面溶解,液相对流;有效膜理论与溶质渗透理论的结果差别有效膜理论获得的结为k∝D,溶质渗透理论考虑到微元传质的非定态性,获得的结果为k∝D0.5;传质速率方程式传质速率为浓度差推动力与传质系数的乘积;因工程上浓度有多种表达,推动力也就有多种形式,传质系数也有多种形式,使用时注意一一对应;传质阻力控制传质总阻力可分为两部分,气相阻力和液相阻力;当mky<<kx 时,为气相阻力控制;当mky>>kx 时,为液相阻力控制;低浓度气体吸收特点①G、L为常量,②等温过程,③传质系数沿塔高不变; 建立操作线方程的依据塔段的物料衡算;返混少量流体自身由下游返回至上游的现象;最小液气比完成指定分离任务所需塔高为无穷大时的液气比;NOG 的计算方法对数平均推动力法,吸收因数法,数值积分法;HOG 的含义塔段为一个传质单元高,气体流经一个传质单元的浓度变化等于该单元内的平均推动力;常用设备的HOG 值0.15~1.5 m;吸收剂三要素及对吸收结果的影响吸收剂三要素是指t、x2、L;t↓,x2↓,L↑均有利于吸收;化学吸收与物理吸收的区别溶质是否与液相组分发生化学反应;增强因子化学吸收速率与物理吸收速率之比;容积过程慢反应使吸收成容积过程;表面过程快反应使吸收成表面过程;第九章液体精馏蒸馏的目的及基本依据蒸馏的目的是分离液体混合物,它的基本依据原理是液体中各组分挥发度的不同;主要操作费用塔釜的加热和塔顶的冷却;双组份汽液平衡自由度自由度为2P一定,t~x或y;t一定,P~x或y;P 一定后,自由度为1;泡点泡点指液相混合物加热至出现第一个汽泡时的温度;露点露点指气相混合物冷却至出现第一个液滴时的温度;非理想物系汽液相平衡关系偏离拉乌尔定律的成为非理想物系;总压对相对挥发度的影响压力降低,相对挥发度增加;平衡蒸馏连续过程且一级平衡;简单蒸馏间歇过程且瞬时一级平衡;连续精馏连续过程且多级平衡;间歇精馏时变过程且多级平衡;特殊精馏恒沸精馏、萃取精馏等加第三组分改变α;实现精馏的必要条件回流液的逐板下降和蒸汽逐板上升,实现汽液传质、高度分离;理论板离开该板的汽液两相达到相平衡的理想化塔板;板效率经过一块塔板之后的实际增浓与理想增浓之比;恒摩尔流假设及主要条件在没有加料、出料的情况下,塔段内的汽相或液相摩尔流率各自不变;组分摩尔汽化热相近,热损失不计,显热差不计;加料热状态参数q 值的含义及取值范围一摩尔加料加热至饱和汽体所需热量与摩尔汽化潜热之比,表明加料热状态;取值范围:q<0 过热蒸汽,q=0 饱和蒸汽,0<q<1 汽液混和物,q=1 饱和液体,q>1 冷液;建立操作线的依据塔段物料衡算;操作线为直线的条件液汽比为常数恒摩尔流;最优加料位置在该位置加料,使每一块理论板的提浓度达到最大;挟点恒浓区的特征汽液两相浓度在恒浓区几乎不变;芬斯克方程求取全回流条件下,塔顶塔低浓度达到要求时的最少理论板数; 最小回流比达到指定分离要求所需理论板数为无穷多时的回流比,是设计型计算特有的问题;最适宜回流比使设备费、操作费之和最小的回流比;灵敏板塔板温度对外界干扰反映最灵敏的塔板,用于预示塔顶产品浓度变化; 间歇精馏的特点操作灵活、适用于小批量物料分离;恒沸精馏与萃取精馏的主要异同点相同点:都加入第三组份改变相对挥发度;区别:①前者生成新的最低恒沸物,加入组分从塔顶出;后者不形成新恒沸物,加入组分从塔底出;②操作方式前者可间歇,较方便;③前者消耗热量在汽化潜热,后者在显热;多组分精馏流程方案选择选择多组分精馏的流程方案需考虑①经济上优化;②物性;③产品纯度;关键组分对分离起控制作用的两个组分为关键组分,挥发度大的为轻关键组分;挥发度小的为重关键组分;清晰分割法清晰分割法假定轻组分在塔底的浓度为零,重组分在塔顶的浓度为零;全回流近似法全回流近似法假定塔顶、塔底的浓度分布与全回流时相近第十章气液传质设备板式塔的设计意图①气液两相在塔板上充分接触,②总体上气液逆流,提供最大推动力;对传质过程最有利的理想流动条件总体两相逆流,每块板上均匀错流; 三种气液接触状态鼓泡状态:气量低,气泡数量少,液层清晰;泡沫状态:气量较大,液体大部分以液膜形式存在于气泡之间,但仍为连续相;喷射状态:气量很大,液体以液滴形式存在,气相为连续相;转相点由泡沫状态转为喷射状态的临界点;板式塔内主要的非理想流动液沫夹带、气泡夹带、气体的不均匀流动、液体的不均匀流动;板式塔的不正常操作现象夹带液泛、溢流液泛、漏液;筛板塔负荷性能图将筛板塔的可操作范围在汽、液流量图上表示出来; 湿板效率考虑了液沫夹带影响的塔板效率;全塔效率全塔的理论板数与实际板数之比;操作弹性上、下操作极限的气体流量之比;常用塔板类型筛孔塔板、泡罩塔板、浮阀塔板、舌形塔板、网孔塔板等; 填料的主要特性参数①比表面积a,②空隙率ε,③填料的几何形状;常用填料类型拉西环,鲍尔环,弧鞍形填料,矩鞍形填料,阶梯形填料,网体填料等;载点填料塔内随着气速逐渐由小到大,气液两相流动的交互影响开始变得比较显著时的操作状态为载点;泛点气速增大至出现每米填料压降陡增的转折点即为泛点;最小喷淋密度保证填料表面润湿、保持一定的传质效果所需的液体速度; 等板高度HETP分离效果相当于一块理论板的填料层高度;填料塔与板式塔的比较填料塔操作范围小,宜处理不易聚合的清洁物料,不易中间换热,处理量较小,造价便宜,较宜处理易起泡、腐蚀性、热敏性物料,能适应真空操作;板式塔适合于要求操作范围大,易聚合或含固体悬浮物,处理量较大,设计要求比较准确的场合;第十一章液液萃取萃取的目的及原理目的是分离液液混合物;原理是混合物各组分溶解度的不同;溶剂的必要条件①与物料中的B组份不完全互溶,②对A组份具有选择性的溶解度;临界混溶点相平衡的两相无限趋近变成一相时的组成所对应的点;和点两股流量的平均浓度在相图所对应的点;差点和点的流量减去一股流量后剩余的浓度在相图所对应的点;分配曲线相平衡的yA ~ xA曲线;最小溶剂比当萃取相达到指定浓度所需理论级为无穷多时,相应的S/F为最小溶剂比;选择性系数β=yA/yB/xA/xB ;操作温度对萃取的影响温度低,B、S互溶度小,相平衡有利些,但粘度大等对操作不利,所以要适当选择;第十二章其他传质分离方法溶液结晶操作的基本原理溶液的过饱和;造成过饱和度方法冷却,蒸发浓缩;晶习各晶面速率生长不同,形成不同晶体外形的习性;溶解度曲线结晶体与溶液达到相平衡时,溶液浓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超溶解度曲线溶液开始析出结晶的浓度大于溶解度,溶液浓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为超溶解度曲线,超溶解度曲线在溶解度曲线之上;溶液结晶的两个阶段晶核生成,晶体成长;晶核的生成方式初级均相成核,初级非均相成核,二次成核;再结晶现象小晶体溶解与大晶体成长同时发生的现象;过饱和度对结晶速率的影响过饱和度ΔC大,有利于成核;过饱和度ΔC小,有利于晶体成长;吸附现象流体中的吸附质借助于范德华力而富集于吸附剂固体表面的现象;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区别物理吸附靠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范德华力,吸附热较小;化学吸附靠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化学键合,吸附热较大;吸附分离的基本原理吸附剂对流体中各组分选择性的吸附;常用的吸附解吸循环变温吸附,变压吸附,变浓度吸附,置换吸附;常用吸附剂活性炭,硅胶,活性氧化铝,活性土,沸石分子筛,吸附树脂等;吸附等温线在一定的温度下,吸附相平衡浓度随流体相浓度变化的曲线;传质内扩散的四种类型分子扩散,努森扩散,表面扩散,固体晶体扩散;负荷曲线固定床吸附器中,固体相浓度随距离的变化曲线称为负荷曲线;浓度波固定床吸附器中,流体相浓度随距离的变化曲线称为浓度波;透过曲线吸附器出口流体相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称为透过曲线;透过点透过曲线中,出口浓度达到5%进口浓度时,对应的点称为透过点; 饱和点透过曲线中,出口浓度达到95%进口浓度时,对应的点称为饱和点; 膜分离基本原理利用固体膜对流体混合物各组分的选择性渗透,实现分离; 分离过程对膜的基本要求截留率,透过速率,截留分子量;膜分离推动力压力差,电位差;浓差极化溶质在膜表面被截留,形成高浓度区的现象;阴膜阴膜电离后固定基团带正电,只让阴离子通过;阳膜阳膜电离后固定基团带负电,只让阳离子通过;气体混合物膜分离机理努森流的分离作用;均质膜的溶解、扩散、解吸;第十四章固体干燥物料去湿的常用方法机械去湿、吸附或抽真空去湿、供热干燥等;对流干燥过程的特点热质同时传递;主要操作费用空气预热、中间加热;tas与tW 在物理含义上的差别 tas由热量衡算导出,属于静力学问题;tW是传热传质速率均衡的结果,属于动力学问题;改变湿空气温度、湿度的工程措施加热、冷却可以改变湿空气温度;喷水可以增加湿空气的湿度,也可以降低湿空气的湿度,比如喷的是冷水,使湿空气中的水分析出;平衡蒸汽压曲线物料平衡含水量与空气相对湿度的关系曲线;结合水与非结合水平衡水蒸汽压开始小于饱和蒸汽压的含水量为结合水,超出部分为非结合水;平衡含水量指定空气条件下,物料被干燥的极限为平衡含水量;自由含水量物料含水超出平衡含水量的那部分为自由含水量;临界含水量及其影响因素在恒定的空气条件下,干燥速率由恒速段向降速段转折的对应含水量为临界含水量Xc ;它与物料本身性质、结构、分散程度、干燥介质u 、t 、H 有关;干燥速率对产品性质的影响干燥速率太大会引起物料表面结壳,收缩变形,开裂等等;连续干燥过程的特点干燥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预热段、表面汽化段、升温段;热效率热效率η等于汽化水分、物料升温需热/ 供热;。
化工原理习题解答
教材: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化工原理》作者:陈敏恒丛德滋方图南等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5 年 9 月第一版
圆角矩形: 丁文捷藏书
目录
第一章流体流动 1
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 29
第三章液体的搅拌 38
第四章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 41 第五章颗粒的沉降和流态化 51
第六章传热 59
第七章蒸发 94
第八章吸收 101
第九章精馏 119
第十章气液传质设备 143
第十一章萃取 148
第十二章热、质同时传递的过程 157 第十三章固体干燥 162
空气-水系统的焓-湿度图
空气-水系统的湿度-温度图。
第一章、流体流动一、 流体静力学 二、 流体动力学 三、 流体流动现象四、流动阻力、复杂管路、流量计一、流体静力学:● 压力的表征:静止流体中,在某一点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称为静压力,简称压力,俗称压强;表压强力=绝对压强力-大气压强力 真空度=大气压强-绝对压 大气压力、绝对压力、表压力或真空度之间的关系 ● 流体静力学方程式及应用:压力形式 )(2112z z g p p -+=ρ 备注:1在静止的、连续的同一液体内,处于同一 能量形式g z p g z p 2211+=+ρρ水平面上各点压力都相等;此方程式只适用于静止的连通着的同一种连续的流体; 应用:U 型压差计 gR p p )(021ρρ-=- 倾斜液柱压差计 微差压差计二、流体动力学● 流量质量流量 m S kg/s m S =V S ρ体积流量 V S m 3/s 质量流速 G kg/m 2s平均流速 u m/s G=u ρ ● 连续性方程及重要引论:● 一实际流体的柏努利方程及应用例题作业题 以单位质量流体为基准:f e W p u g z W p u g z ∑+++=+++ρρ222212112121 J/kg 以单位重量流体为基准:f e h gp u g z H g p u g z ∑+++=+++ρρ222212112121 J/N=m 输送机械的有效功率: e s e W m N = 输送机械的轴功率: ηeN N =运算效率进行简单数学变换应用解题要点:1、 作图与确定衡算范围:指明流体流动方向,定出上、下游界面;2、 截面的选取:两截面均应与流动方向垂直;3、 基准水平面的选取:任意选取,必须与地面平行,用于确定流体位能的大小;4、 两截面上的压力:单位一致、表示方法一致;5、 单位必须一致:有关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相匹配;三、流体流动现象:● 流体流动类型及雷诺准数:1层流区 Re<2000 2过渡区 2000< Re<4000 3湍流区 Re>4000 本质区别:质点运动及能量损失区别层流与端流的区分不仅在于各有不同的Re 值,更重要的是两种流型的质点运动方式有本质区别;流体在管内作层流流动时,其质点沿管轴作有规则的平行运动,各质点互不碰撞,互不混合 流体在管内作湍流流动时,其质点作不规则的杂乱运动并相互碰撞,产生大大小小的旋涡;由于质点碰撞而产生的附加阻力较自黏性所产生的阻力大得多,所以碰撞将使流体前进阻力急剧加大;管截面速度大小分布:无论是层流或揣流,在管道任意截面上,流体质点的速度均沿管径而变化,管壁处速度为零,离开管壁以后速度渐增,到管中心处速度最大;层流:1、呈抛物线分布;2、管中心最大速度为平均速度的2倍; 湍流:1、层流内层;2、过渡区或缓冲区;3、湍流主体湍流时管壁处的速度也等于零,靠近管壁的流体仍作层流流动,这-作层流流动的流体薄层称为层流内层或层流底层;自层流内层往管中心推移,速度逐渐增大,出现了既非层流流动亦非完全端流流动的区域,这区域称为缓冲层或过渡层,再往中心才是揣流主体;层流内层的厚度随Re 值的增加而减小; 层流时的速度分布 max 21u u =湍流时的速度分布 max 8.0u u ≈四、流动阻力、复杂管路、流量计:● 计算管道阻力的通式:伯努利方程损失能范宁公式的几种形式: 圆直管道 22u d l h f λ=非圆直管道 22u d l W p f f ρλρ==∆运算时,关键是找出λ值,一般题目会告诉,仅用于期末考试,考研需扩充 ● 非圆管当量直径:当量直径:e d e d =4H r 4倍水力半径 水力半径:H r =ΠA流体在通道里的流通截面积A 与润湿周边长Π之比●流量计概述:节流原理孔板流量计是利用流体流经孔板前后产生的压力差来实现流量测量; 孔板流量计的特点:恒截面、变压差,为差压式流量计; 文丘里流量计的能量损失远小于孔板流量计;转子流量计的特点:恒压差、恒环隙流速而变流通面积,属截面式流量计; ● 复杂管路:了解并联管路各支路的能量损失相等,主管的流量必等于各支管流量之和;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一、离心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二、特性参数与特性曲线 三、气蚀现象与安装高度四、工作点及流量调节离心泵:电动机静压能流体(动能)转化−−−−→−→ 一、离心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离心泵的主要部件: 离心泵的的启动流程:叶轮 吸液管泵,无自吸能力 泵壳 液体的汇集与能量的转换 转能 泵轴 排放 密封 填料密封 机械密封高级叶轮 其作用为将原动机的能量直接传给液体,以提高液体的静压能与动能主要为静压能; 泵壳 具有汇集液体和能量转化双重功能;轴封装置 其作用是防止泵壳内高压液体沿轴漏出或外界空气吸入泵的低压区;常用的轴封装置有填料密封和机械密封两种;气缚现象:离心泵启动前泵壳和吸入管路中没有充满液体,则泵壳内存有空气,而空气的密度又远小于液体的密度,故产生的离心力很小,因而叶轮中心处所形成的低压不足以将贮槽内液体吸入泵内,此时虽启动离心泵,也不能输送液体,此种现象称为气缚现象,表明离心泵无自吸能力;因此,离心泵在启动前必须灌泵;汽蚀现象:汽蚀现象是指当泵入口处压力等于或小于同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汽压时,液体发生汽化,气泡在高压作用下,迅速凝聚或破裂产生压力极大、频率极高的冲击,泵体强烈振动并发出噪音,液体流量、压头出口压力及效率明显下降;这种现象称为离心泵的汽蚀;二、特性参数与特性曲线:流量Q :离心泵在单位时间内排送到管路系统的液体体积;压头扬程H :离心泵对单位重量1N 的液体所提供的有效能量;效率η:总效率η=ηv ηm ηh轴功率N :泵轴所需的功率ηeN N =η-Q 曲线对应的最高效率点为设计点,对应的Q 、H 、N 值称为最佳工况参数,铭牌所标出的参数就是此点的性能参数;会使用IS 水泵特性曲线表,书P117三、气蚀现象与安装高度:● 气蚀现象的危害:①离心泵的性能下降,泵的流量、压头和效率均降低;若生成大量的气泡,则可能出现气缚现象,且使离心泵停止工作;②产生噪声和振动,影响离心泵的正常运行和工作环境; ③泵壳和叶轮的材料遭受损坏,降低了泵的使用寿命; 解决方案:为避免发生气蚀,就应设法使叶片入口附近的压强高于输送温度下的液体饱和蒸气压;通常,根据泵的抗气蚀性能,合理地确定泵的安装高度,是防止发生气蚀现象的有效措施; ● 离心泵的汽蚀余量:为防止气蚀现象发生,在离心泵人口处液体的静压头 p 1/p g 与动压头 u 12/2 g 之和必须大于操作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头 p v /p g 某一数值,此数值即为离心泵的气蚀余量;必须汽蚀余量:NPSH r● 离心泵的允许吸上真空度:● 离心泵的允许安装高度H g 低于此高度:关离心泵先关阀门,后关电机,开离心泵先关出口阀,再启动电机;四、工作点及流量调节:● 管路特性与离心泵的工作点:由两截面的伯努利方程所得全程化简;联解既得工作点;● 离心泵的流量调节:1、 改变阀门的开度改变管路特性曲线;2、 改变泵的转速改变泵的特性曲线;减小叶轮直径也可以改变泵的特性曲线,但一般不用;3、 泵串联压头大或并联流速大 ● 往复泵的流量调节: 1、 旁路调节;2、 改变活塞冲程和往复次数;第三章、非均相物系的分离密度不同一、重力沉降 二、离心沉降 三、过滤 一、重力沉降:● 沉降过程:先加速短,后匀速长沉降过程;● 流型及沉降速度计算:参考作业及例题层流区滞流区或斯托克斯定律区:10-4<Re t <1 K<过渡区或艾伦定律区:1<Re t <103<K<湍流区或牛顿定律区:103<Re t <2⨯105K>相应沉降速度计算式:公式不用记,掌握运算方法 ● 计算方法: 1、 试差法:即先假设沉降属于某一流型譬如层流区,则可直接选用与该流型相应的沉降速度公式计算t u ,然后按t u 检验Re t 值是否在原设的流型范围内;如果与原设一致,则求得的t u 有效;否则,按算出的Re t 值另选流型,并改用相应的公式求t u ;2、 摩擦数群法:书p1493、 K 值法: 书p150 ● 沉降设备:为满足除尘要求,气体在降尘室内的停留时间至少等于颗粒的沉降时间,所以: 单层降尘室生产能力:t s blu V ≤与高度H 无关,注意判断选择填空题多层降尘室:t s blu V )1n (+≤n+1为隔板数,n 层水平隔板,能力为单层的n+1倍 二、离心沉降:● 离心加速度:惯性离心力场强度Ru2T ;重力加速度:g● 离心沉降速度u r :R u T s 23)(d 4ρζρρ-;重力沉降速度u T :gs ρζρρ3)(d 4-● 离心分离因数K C : K C RUu T Trg u 2==离心沉降速度与重力沉降速度的比值,表征离心沉降是重力沉降的多少倍 ● 离心沉降设备:旋风分离器:利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从气流中分离出尘粒的设备 性能指标:1、 临界粒径d c :理论上在旋风分离器中能被完全分离下来的最小颗粒直径;2、 分离效率:总效率η0;分效率ηp 粒级效率;3、 分割粒径d 50:d 50是粒级效率恰为50%的颗粒直径;4、 压力降△p :气体经过旋风分离器时,由于进气管和排气管及主体器壁所引起的摩擦阻力,流动时的局部阻力以及气体旋转运动所产生的动能损失等,造成气体的压力降;标准旋风标准旋风N e =5,ζ=;三、过滤:● 过滤方式:1、 饼层过滤:饼层过滤时,悬浮液置于过滤介质的一侧,固体物沉积于介质表面而形成滤饼层;过滤介质中微细孔道的直径可能大于悬浮液中部分颗位的直径,因而,过滤之初会有一些细小颗粒穿过介质而使滤液浑浊,但是颗粒会在孔道中迅速地发生“架桥”现象见图,使小子孔道直径的细小颗粒也能被截拦,故当滤饼开始形成,滤液即变清,此后过滤才能有效地进行;可见,在饼层过滤中,真正发挥截拦颗粒作用的主要是滤饼层而不是过滤介质;饼层过滤适用于处理固体含量较高的悬浮液;深床过滤:在深床过滤中,固体颗粒并不形成滤饼,而是沉积于较厚的粒状过滤介质床层内部;悬浮液中的颗粒尺寸小于床层孔道直径,当颗粒随流体在床层内的曲折孔道中流过时,便附在过滤介质上;这种过滤适用于生产能力大而悬浮液中颗粒小、含量甚微的场合;自来水厂饮水的净化及从合成纤维纺丝液中除去极细固体物质等均采用这种过滤方法; ● 助滤剂的使用及注意:为了减少可压缩滤饼的流动阻力,有时将某种质地坚硬而能形成疏松饼层的另一种固体颗粒混入悬浮液或预涂于过滤介质上,以形成疏松饼层,使滤液得以畅流;这种预混或预涂的粒状物质称为助滤剂;对助滤剂的基本要求如下:①应是能形成多孔饼层的刚性颗粒,使滤饼有良好的渗透性、较高的空隙率及较低的流动阻力;②应具有化学稳定性,不与悬浮液发生化学反应,也不溶于液相中; 应予注意,-般以获得清净滤液为目的时,采用助滤剂才是适宜的; ● 恒压过滤方程式:理解,书P175对于一定的悬浊液,若皆可视为常数,、及'、νμr 令νμ'1r k =,k ——表征过滤物料特性的常数,;恒压过滤时,压力差△p 不变,k 、A 、s 都是常数再令● 过滤常数的测定:书P179,包括压缩因子 ● 板框压力机:过滤时,悬浮液在指定的压强下经滤浆通道自滤框角端的暗孔进入框内,滤液分别穿过两侧滤布,再经邻板板面流至滤液出口排走,固体则被截留于框内,如图所示,待滤饼充满滤框后,即停止过滤;若滤饼需要洗涤,可将洗水压人洗水通道,经洗涤板角端的暗孔进入板面与滤布之间;第四章 传 热一、热传导、对流传热二、总传热三、换热器及强化传热途径 一、热传导、对流传热:● 传热基本方式:1、热传导宏观无位移:若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仅借分子、原子和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称为热传导又称导热;热传导的条件是系统两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此时热量将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或从高温物体传向与它接触的低温物体,直至整个物体的各部分温度相等为止;2、热对流宏观有位移: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所引起的热传递过程称为热对流简称对流;热对流仅发生在流体中;在流体中产生对流的原因有二: 一是因流体中各处的温度不同而引起密度的差别,使轻者上浮,重者下沉,流体质点产生相对位移,这种对流称为自然对流;二是因泵风机或搅拌等外力所致的质点强制运动,这种对流称为强制对流;3、热辐射不需要介质:因热的原因而产生的电磁波在空间的传递,称为热辐射;所有物体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将热能以电磁波形式发射出去,而不需要任何介质,也就是说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4、对流传热:流体流过固体壁面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不同时的传热过程称为对流传热;1流体无相变的对流传热 流体在传热过程中不发生相变化,依据流体流动原因不同,可分为两种情况;①强制对流传热,流体因外力作用而引起的流动;②自然对流传热,仅因温度差而产生流体内部密度差引起的流体对.. 流动; 2流体有相变的对流传热 流体在传热过程中发生相变化,它分为两种情况; ①蒸气冷凝,气体在传热过程中全部或部分冷凝为液体;②液体沸腾,液体在传热过程中沸腾汽化,部分液体转变为气体对流传热的温度分布情况对流传热是集热对流和热传导于一体的综合现象;对流传热的热阻主要集中在层流内层,因此,减薄层流内层的厚度是强化对流传热的主要途径; ● 传热过程中热、冷流体接触热交换方式:书p211 1、 直接接触式换热和混合式换热器; 2、 蓄热式换热和蓄热器;3、 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列管换热器,区分壳程、管程、单/多壳程、单/多管程特定的管壳式换热器传热面积:S=dL n π S ——传热面积;n ——管数;d ——管径,m ; L ——管长,m;● 传热速率和热通量:传热速率Q 又称热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传热面积的热量; 传热速率=传热热阻传热推动力(温度差);Q=Rt∆ R ——整个传热面的热阻,W C /。
江南⼤学化⼯原理习题解读《化⼯原理》习题集第⼀章流体传递过程基本⽅程2-1⼀搅拌槽中原盛有浓度为60%(质量%,下同)的盐⽔2000kg。
今以2kg/s的质量流率向槽中加⼊0.25%的盐⽔,同时以1.2kg/s的质量流率由槽中排出混合后的溶液。
设槽中溶液充分混合。
求槽中溶液浓度降⾄1%时所需要的时间。
(总质量衡算,分别按⽆化学反应和有化学反应考虑)2-2在下述情况下简化连续性⽅程,并指出简化过程的依据。
(连续)(1)不可压缩流体在重⼒作⽤下沿倾斜平板壁⾯作⼆维稳态流动;(2)不可压缩流体在⽔平园管中作轴对称的稳态流动(进⼝段与充分发展);(3)不可压缩流体作球⼼对称的稳态流动;(4)不可压缩流体在两⽔平的平⾏平板间的稳态流动。
2-3下述不可压缩流体的运动可否存在。
(连续)(1)u=x i+y j+z k;(2)u=yzt i+xzt j+xyt k;(3)u x=2x2+y,u y=2y2+z,u z=-4(x+y)z+xy;(4)u x=-2x,u y=x+z,u z=2(x+y)。
2-4⼀不可压缩流体的流动,x⽅向的速度分量是u x=ax2+by,z⽅向的速度分量为零,求y⽅向的速度分量u y,其中a与b为常数。
已知y=0时u y=0。
(连续)2-5加速度向量可表为D u/D t,试写出直⾓坐标系中加速度分量的表达式,并指出何者为局部加速度项,何者为对流加速度项。
(随体)2-6已知成都和拉萨两地的平均⼤⽓压强分别为0.095MPa和0.062MPa。
现有⼀设备需保持设备内绝对压强为3.0kPa。
问这⼀设备若置于成都和拉萨两地,表上读数分别应为多少?2-7⽤如附图所⽰的U型管压差计测定反应器内⽓体在A点处的压强以及通过催化剂层的压强降。
在某⽓速下测得R1为750mmH2O,R2为80mmH2g,R3为40mmH2O,试求上述值。
2-8如附图所⽰,倾斜微压差计由直径为D的贮液器和直径为d的倾斜管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