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现在的山岭与以前的山岭对比,突出了山岭 的巨大变化。
课文详解
寂寞多年的荒山, 如今已枝繁叶茂, 当风儿吹过的时候, 便涌起阵阵林涛。
“枝繁叶茂”“阵阵林涛”展现了植树造林的深 远意义。
课文详解
小鸟抖动彩翼, 来这里搭窝筑巢; 松鼠有了美丽的家园, 快活得叽叽直叫。 “抖动”表现了小鸟的欢乐,反衬出荒山的变 化。用松鼠的欢叫表现出山岭焕发的勃勃生 机。
首尾呼应,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在内容上 要有密切的关系,是对同一情况做出的解 释、说明、交代等。这首诗的第1节和最 后一节在结构和文字上都十分相似,这样 就形成了呼应,使得诗歌结构更加完整,同 时起到了概括全诗、突出主题的作用。
拓展提升
植 树 节 植树节是国家规定群众义务植树造林活动的 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 植树月,总称植树节。设立的目的是促使人们 爱林护林、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中国曾于1915年规定每年夏历清明节为植树 节。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忌日,1928年将植树 节改在3月12日。
课文详解
1994年年底,寒冬里的南开大学涌动着一股暖流。 在天津视察工作的国家主席江泽民,来到南开大学看 望师生员工。 这句话写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图书馆二楼阅览室,是同学们常常来看书的地方。这 一天,王辉早早地来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几十分钟 以后,会接受江主席对他的“考试”。
写了故事发生的具体地点。
课文详解
撑起绿色的大伞, 小兔再也不怕天上的老雕; 在茂密的树丛中, 小猴开心得又蹦又跳。 山下的河水不再浑浊咆哮, 荡漾的碧波轻抚着河畔的小草。 我们把丰收的果园拥抱。 主要写“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上绿袍,使动 物有了家园,也让环境变得更加美丽
课文详解
踏一路春风, 撒一路欢笑, 走遍青山碧岭,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