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故道生态湿地恢复
- 格式:pdf
- 大小:405.74 KB
- 文档页数:6
大型水利工程的环境效应研究——以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为例摘要:环境效应是指由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环境效果。
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人为的改变当地的环境,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环境效应。
这里以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为例,来探究水利工程建设对库区、库周和黄河下游的环境效应。
关键词:小浪底;水利工程;环境效应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使我国初步形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于一体的水利工程体系,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在防御水旱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和调水蓄沙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
然而,水利工程建设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分析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有利于正确认识和应对水利工程建设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以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本文以小浪底为例,来探究小浪底水利工程建设的环境效应。
1.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概况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黄河干流上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
上距三门峡大坝130km,下距郑州花园口128km,控制流域面积694000km2,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0%,是三门峡大坝以下河段惟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从1991年9月开始前期准备工程施工,9月12日主体工程开工,2001年底基本建成。
小浪底水利工程建成后在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然而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人为的改变当地的环境,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环境效应。
所以探究小浪底运行以来所引起的环境效应,从而趋利避害以促使小浪底更好地发挥其自身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2.小浪底工程建设以来库区及库周的环境效应库区系指275m水位线以下的约272.3km2的区域;库周系指小浪底坝址与三门峡大坝区间的集流区,总面积约5756km2;库区、库周是移民搬迁、工程施工、水库蓄水最直接的影响区。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初期随着工程建设最先影响到的就是库区环境。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德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2.31•【字号】德政发〔2021〕12号•【施行日期】2021.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现将《德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德州市人民政府2021年12月31日目录第一章开启美丽新德州建设新征程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突出成效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仍然任重道远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面临重要机遇第二章“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战略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发展目标第三章推进绿色转型加快低碳高质量发展第一节筑牢绿色发展根基第二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第三节深化能源结构调整第四节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第五节推进农业投入与用地结构调整第四章加快碳达峰进程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第一节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第二节加强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第三节主动适应气候变化第四节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管理第五章加强协同控制改善环境空气和声环境质量第一节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第二节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和区域协作第三节深化工业污染源治理第四节强化车油路联合防控第五节严格扬尘源污染治理第六节推进其他涉气污染源治理第七节加强噪声污染防治第六章深化三水统筹提升水生态环境第一节强化水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第二节深化水污染防治第三节强化水资源高效利用第四节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第五节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第七章推进系统防治提升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环境第一节强化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系统防控第二节推进土壤安全利用第三节加强地下水环境监管第四节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第五节加强固废管理第八章加强生态监管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第一节加强生态空间管控第二节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第三节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第四节实施生态保护成效监测评估第九章强化风险防控推动生态安全建设第一节完善环境风险防控机制第二节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环境管理第三节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控第四节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第五节重视系统性环境安全治理第十章深化改革创新加强生态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第一节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协调机制第二节完善生态环境法规制度第三节发挥市场机制激励作用第四节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第五节强化生态环境科技支撑第十一章开展全民行动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第一节提高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第二节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第三节开展生态环保全民行动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第一节加强党的领导第二节完善推进机制第三节做好资金保障第四节加强社会宣传第五节推进生态环保铁军建设第六节加强调度评估德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第一章开启美丽新德州建设新征程“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五年,也是德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德州绿色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关键五年。
黄河三角洲城市景观生态风险测度及影响因素目录一、内容概括...............................................2二、黄河三角洲城市景观概述.................................2三、生态风险测度...........................................31.生态风险定义及理论框架..................................42.生态风险测度指标体系构建................................53.黄河三角洲城市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建立..................6四、生态风险影响因素分析...................................81.自然因素................................................92.人为因素...............................................103.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关系分析.............................12五、黄河三角洲城市景观生态风险现状分析....................131.现状调查与数据收集.....................................142.生态风险水平评估.......................................153.关键风险点识别与等级划分...............................15六、生态风险管理策略与措施................................161.风险管理策略制定.......................................172.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183.政策法规与管理制度建设.................................19七、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201.典型案例选取与介绍.....................................212.案例分析过程展示与讨论.................................223.实践应用效果评估与展望.................................24八、结论与展望............................................251.研究成果总结...........................................262.研究不足之处与局限性分析...............................273.未来研究方向展望与建议.................................28一、内容概括本文档旨在深入探讨黄河三角洲城市景观生态风险测度及其影响因素。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确保发生重大野生动物疫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陆生野生动物疫情,确保自然保护生态安全和人民健康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制定本应急预案。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20年版)》、《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山东省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东营市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定。
1.3 使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本预案中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主要指高致病性禽流感。
1/ 161.4 工作原则1.4.1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办法》(20xx年4月1日)第三条:“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20xx年10月7日修订)第四条:“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逐级建立责任制。
”根据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的性质、范围、危害程度和发展变化,对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实行分级管理和动态调整。
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在市政府和市畜牧兽医局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确权地内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委属各科室、单位和旅游公司按照职责分工做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对外宣传、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
1.4.2 快速反应,加强合作。
各单位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体系、应急反应机制和应急处置制度,提高突发应急处理能力。
发生疫情时,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加强与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通力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措施联动、快速有序应对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
环境保护知识讲座同学们:今天由我来给大家讲讲环境知识。
今天讲的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什么是环境?二、为什么要保护环境?三、怎样保护环境?首先讲第一问题一、什么是环境?“环境”是指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实体的周围状况,这种状况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社会因素等等。
如:自然环境就有:山川、河流、海洋、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等。
人为环境有:城市、乡村、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等。
社会因素有:战争、和平、开发、改造、建设等等。
这里所说环境是大环境,不是平时所说的环境卫生的“环境”。
大环境的范围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
二、为什么要保护环境?简单地说,环境出了问题,环境恶化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就目前而言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环境遭到了污染。
二是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
(一)、环境遭到了污染。
1、空气污染:大的方面说,工厂烟囱排出的烟尘、二氧化碳,化工厂排出的有毒气体;小的方面讲,汽车的尾气,麦收后焚烧的秸杆,家庭的炉灶及抽烟等都在污染空气。
我国每年向空气中排放的烟尘达233.6万吨,排出的二氧化碳381万吨,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城市质量良好率只占三分之一。
2、水源污染:我国每年排放的工业废水达243.1亿吨,生活污水281.4亿吨,这些污水都含有毒素,特别是化工厂排出的废水毒性更大,即使是生活废水,也含有毒性。
如含有洗洁精、洗衣粉的成份。
这些有毒成份的废水排到江河、湖泊、大海里,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
流经天津市的海河看不到鱼的踪影;舟山群岛过去是我国最大的鱼场,现在捕不到鱼,什么原因?水受到了污染,水呈酱油色;河南有的小造纸厂向淮河中排放污水,造成河水不能灌溉,居民不能饮用,一度蚌埠市居民到外地买水吃;吉林一家化工厂泄漏造成松花江污染,影响哈尔滨居民的生活,下游流到俄罗斯境内,俄国高价索赔,流到海洋,污染海水。
这些有毒的污水,及有毒的固体废弃物,经雨水浸泡后,渗入地下,如果水井打得不深,有毒的物质被我们食用了,这样就影响我们的健康,甚至影响妇女的生育。
黄河刁口河入海备用流路管理研究与措施【摘要】目前清水沟流路已经使用37年,改道几率越来越大。
《黄河入海流路规划报告》确定黄河刁口河流路是一条最好的入海备用流路,为此,切实依法加强黄河入海刁口河备用流路管理以备今后重新复用至关重要,文章结合黄河现行入海河道及备用流路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依法加强和保护黄河备用流路必要措施。
【关键词】黄河入海河道;管理;问题;措施1.黄河入海河口河道基本情况1.1黄河入海河口河道变迁情况自1946年人民治黄以来,黄河入海口河道,经历过三次人为改道,1947年3月至1953年7月,是由甜水沟、神仙沟、宋春荣沟三条河流同时分注渤海,1953年7月从现在的垦利县西宋乡小口子村附近,开挖引河开始由神仙沟独流入海,行水10年;1964年1月1日在罗家屋子爆破民坝分泄凌洪,最终改道刁口河入海,行水12年;1976年5月在罗家屋子进行人工截流,爆破西河口挡水坝,改走清水沟入海,至今行水已经37年。
随着清水沟河道使用时间的增长,现河道长度较改道前已向前推进38km,河道总长度达到了65km,1996年河口改叉后缩之55km。
1.2现行清水沟入海河道运行情况现行黄河清水沟流路,是由1976年经刁口河流路进行人工截流改道而成向东入海。
自1980年~1985年河道开始收槽成单一状态,滩唇与主槽底部高差不断加大;1985年~1987年河道开始淤积,入海口拦门沙明显,河水入海不畅;1988年开始实施人工干预调整入海口门,对稳定流路、畅通河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自1972年黄河出现第一次断流以来,截止1999年就有21年断流。
自1999年下半年由于实行了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和2002年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开始运行以来,在来水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确保了利津站至今不断流。
根据2002年至2012年连续11年调水调沙内部观察资料显示,西河口以下黄河入海口河段,目前主河槽过水能力平槽流量,由调水调沙以前的2000m3/s提高到了4000m3/s。
【综 合】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王瑞玲,黄锦辉,韩艳丽,王新功,葛 雷,娄广艳,黄文海(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4)摘 要: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基于不同年代的遥感数据,系统分析了1993~2004年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演变情况。
结果表明:①湿地面积总体上变化不大,景观破碎化水平相对较低,湿地景观保持着一定的自然状态;②随着人类干扰强度的增强,斑块数量急剧增加,破碎化指数、斑块密度显著增大,景观破碎化程度提高;③湿地结构和组成发生了变化,人工湿地面积急剧增加,自然湿地面积减少;④芦苇湿地斑块急剧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减少,说明芦苇湿地生态功能降低,湿地质量下降。
⑤黄河水沙资源变化、人类活动干扰是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的根本动力和主导因素。
关 键 词:湿地;景观指数;景观格局;景观破碎化指数;黄河三角洲中图分类号:T V856;T V8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379(2008)10200142041 概 况景观生态学是一门研究景观空间格局对生态过程影响的新兴学科。
它除关注以往传统生态学中的自然因素外,更注重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及其演化过程的影响。
借助“3S”技术,分析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时空演变趋势,明确景观演变驱动因子,确定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驱动因子,识别湿地面积萎缩区域和功能退化原因,可为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生态恢复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黄河三角洲地带为海陆交界、淡咸水交汇处,受海洋和陆地交互作用,复杂动力机制造就了复杂多样的湿地类型和生态环境(表1)。
表1 黄河三角洲湿地类型与分布一级二级三级分 布天然湿地滩涂湿地潮下带湿地主要分布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永久性滨海浅水域潮间带滩涂湿地主要分布在沿海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侵地带潮上带重盐碱化湿地主要分布在潮上带盐碱地河流湿地河道湿地黄河河道古河道口及河口湿地分布在黄河故道及河流附近沼泽湿地芦苇沼泽主要分布于河流沿岸及河口、水库、湖泊的河滩地灌木沼泽分布于河湖沿岸、低洼河槽与季节性积水的河滩地草甸湿地獐茅芦苇草甸主要分布于黄河等河流的河漫滩及滨海河口、滩涂地带茅草草甸主要分布于河滩地人工湿地水库湿地遍布于黄河三角洲沟渠湿地沟渠和排水沟坑塘湿地分布于地势较低的低洼地水田湿地分布于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的耕地区域盐 田主要分布于沿海区域及近河口地带 黄河三角洲湿地总面积为7471.39k m2,其中:浅海湿地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27.62%;其次是滩涂湿地,占24.64%[1]。
2023年湿地中心年度总结(汇总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2023年湿地中心年度总结(汇总6篇)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的文种,这决定了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特征。
单县浮龙湖生态旅游景区解说词各位领导,您们好,欢迎来单县浮龙湖开发区检查指导工作!风光旖旎而神秘的浮龙湖以淳厚的亲情和甜美的乡音水韵迎接你们,预祝大家心情舒畅,尽兴开心.浮龙湖原为单县浮岗水库,位于单县西南部,距县城18公里,南临黄河故道,浮龙湖东西长8。
6公里,南北宽2。
5公里,水库周长20.4公里,库区面积近21平方公里,最大库容1.04亿立方米,水面面积达3万多亩,是杭州西湖水面面积的3.5倍,为山东省第二大平原水库。
浮龙湖始建于1958年,1962年废弃还耕,从1994年起,为解决农业灌溉问题陆续恢复建设,2000年开始蓄水,现蓄水量6000万立方米,整体水位西浅东深,平均水深3-6米。
浮龙湖有闫潭灌溉区引黄干线、小浪底焦庄引水闸两条输水途径,途中接纳上游曹县部分客水,可常年保持一定的蓄水量,水质好于《地表水水质标准》三类标准。
浮龙湖中有大面积的水生植物,是一个自然生态湿地工程,对水质有很好的净化作用,不仅对我县多条河流及地下水补充水源,而且它的生态净化功能对整个下游河道的水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对东沟河、二堤河、太行堤河等多条河流的水量、水质进行调节。
同时,良好的自然生态和湿地环境也造就了水生生物的多样性,里面各种水鸟、野鸡、野鸭、野鹤成群,滑翔嬉戏,实现了人水和谐、动物和自然的和谐。
浮龙湖历史底蕴深厚,文化气氛浓郁,人文景观蔚盛。
被称为“江北西湖、故道明珠"的浮龙湖,原为古孟渚泽遗址,不仅以美丽著称,而且沉淀着浓厚的黄河文化、孟渚文化和道家文化,是生态旅游经济开发的宝贵资源。
道祖老子曾隐居此地,所悟“上善若水”,启迪人生;李白、杜甫、高适、陶沔联袂游猎孟渚,赋诗抒怀。
从空中鸟瞰库区水面,碧波万顷,酷似一条腾飞的青龙,西部与水库相连的是自然形成的C型“月亮湾”,它与浮龙湖辉映相融,相得益彰.浮龙湖中的蒲苇荡如同迷宫。
景区内有灰鹤、白鹳、野鸭等多种珍稀野生动物,雄伟巍峨的大堤与凹凸不平的黄河故道遥相辉映,构成一幅蓝天白云下玉带系明珠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