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通用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2古诗词阅读之描绘画面炼字赏句学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03.50 KB
- 文档页数:11
2023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易错点18诗歌鉴赏之描述画面【典例分析】例:【2021•广西贵港•中考真题】请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画面。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宛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答案】示例: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详解】本题考查画面的描述。
从全诗来看,这两句是颈联,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社” 为土地神。
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
这个节日来源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
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到宋代还很盛行。
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描绘时,箫鼓应理解为吹箫打鼓;古风,应理解为古代风气。
其余的,以文言翻译的方式对待,即可。
例.【2021•广东广州•中考真题]考查对诗文画面的理解。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描绘画面时要抓住“山” “水” “柳” “花,,“小路” “村落”几个意象,展开合理的想像,描绘诗人街在山野村落间的情形作答。
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难寻。
于是顿生茫茫之感。
若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
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
告诉人们:人们在困境中不要悲观失望,要乐观地去面对,就会有新的转机出现。
据此理解概括分析作答。
7.12021・湖南湘西•中考真题】阅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完成后面小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古诗鉴赏常见题型——描绘画面练习题(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田舍①【宋】范成大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②忙。
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③野气香。
乐哉今岁事,天末④稻云黄。
【注释】①田舍:农家。
②筑圃:修筑打谷场。
③菁:水草。
④天末:天边。
这里是指稻田一望无际。
1.全诗洋溢着一种“”的气息。
(请用原诗中的一个词作答)(2分)2.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的画面。
(2分)【参考答案】1.“乐”或“乐哉”(2分)“忙”(1分)(评分标准:2分。
答“乐”或“乐哉”,得2分。
若答“忙”字,得1分。
)2.示例:小孩子欢快地躺在落叶堆里玩耍(或:在厚厚的落叶堆里酣然入睡),夕阳西下,一群群鸟雀在稻田上空飞翔,喳喳喳地叫得正欢。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叙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
B.颔联以景喻人,诗人以“蓬”“雁”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C.颈联写塞外奇观,其正确的朗读节奏应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尾联写作者到了边塞却未遇到将官,表达了作者对都护没有前来拜见自己的不满。
2.《而庵说唐诗》评价本诗时说:“‘大漠’‘长河’联,独绝千古。
”请仔细品读颈联,完成下面的题目。
(6分)(1)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该联的画面。
(2分)(2)请从语言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赏析其“独特”之处。
(4分)【参考答案】1.D2.(1)示例:浩瀚无边的沙漠上,一缕孤烟扶摇直上,直插云霄;苍茫暮霭中,滔滔河水绵延千里,一轮红日在水天相接的地平线上缓缓下沉。
(2)赏析语言:“直”表现孤烟之高,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写出了塞上景色苍凉雄浑的特点;“圆”表现落日之低、之圆,写出景色壮阔、温暖的特点。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描绘画面诗词鉴赏——描绘画面【学习目标】1.读懂古诗词2.准确、生动地描绘诗词中的画面3.体会诗中作者的情感【重难点透视】1.描绘画面做到语言简洁,优美,符合诗歌意境。
2.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方法点拨】趣味导入:1. 最奇特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2. 最荒凉的地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3. 最贵的书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4. 世上最长的脸: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刚流到腮边(苏小妹戏东坡)5. 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6. 最害羞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7. 最多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8. 最消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9. 最憔悴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10. 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诗歌的分类:山水田园诗咏物诗思乡怀人边塞诗送别诗《还珠格格》“送别诗”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有这样一个情节:乾隆皇帝带小燕子、紫微江南出巡,在江边见一群儒生摇头晃脑作诗赠别朋友“老铁”。
乾隆见诗后便说:“我家丫头也会作这样的诗。
”于是叫紫微露一手。
紫微便吟道:你作诗来送老铁,我也作诗送老铁。
众人一听,哈哈大笑:这能叫诗吗?谁知紫微笔锋一转,又续诗道:江南江北蓼花红,都是离人眼中血。
后两句通过比喻,把离别之情渲染得登峰造极,众人赞不绝口。
咏史怀古诗哲理诗- 1 -讽喻诗题型: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请展开想象和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这首诗或者某一联的画面描绘出来。
【例题精讲】一、山水田园诗描绘画面⑴村中的小院:唐代诗人杜甫有一首著名的七言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该诗问世以后趣事颇多,广为流传的要数诗宴、诗画菜和诗厨。
诗宴肃宗乾元二年,杜甫弃官西去,穷居成都草堂。
【写作背景】诗人在湘江流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写下了这一首送别诗.
10、首联中写了哪些物象?古诗词常在物象中寄寓某种情感或精神,南宋词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句通过“梅花”寄寓了怎样的情感?(4分)
11、“离人独上洞庭船”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
10、意象:暮霭、芦苇、田野.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花寄寓自己坚贞不屈的品质,表达了自己孤雅高洁的志趣.
11、“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和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一、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按要求回答问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②请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诗句的哲理内涵.(3分)
【答案】①“闻笛赋”表达了诗人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②个人的得失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也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总是有希望的,前景将无限美好.(答出大意即可)
三、师生互动,总结知识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四、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布置作业:同步导练
五、教学反思
学生在平时要加强对相关题目的练习并做好笔记.
1 / 1。
中考古诗词鉴赏画面意境类(含例题答案)学而时习一、默写下列诗句(1)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_。
(《诗经》)(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4)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5)杜甫的《望岳》中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景。
(7)北京奥运会将至,我们将以满腔的热情喜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正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论语>十则》中原句回答)(8)中国古代关于清明、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一个相应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精讲透析考点一常见考题形式及答题方法一、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例题一】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问题:“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考点二常见的意象内涵(1)自然景观类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夕阳、落日—凄凉失落、忧郁之情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烟雾、寒霜—哀怨、惆怅、凄苦等情思春风、东风—春天、希望等美好事物西风—惆怅哀伤、游子思归(2)植物类杨柳—离别难舍等情思落花—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与哀愁梅、兰、竹、菊、松—高洁坚贞之志梧桐、芭蕉—光阴易逝、身世磨难的惆怅哀愁(3)动物类鸦、猿、杜鹃—凄苦哀伤之情鱼—快乐自由孤雁—孤独、思乡鸿鹄、雄鹰—理想追求蝉—高洁青鸟—传书的信使当堂演练一、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一之描绘诗句画面(教学设计)
【教材与考情分析】古代诗歌能全面而深入地考查学习的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
部编版初中共有83首必背古诗词,“诗句画面描绘题”几乎可以遍布每一首诗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每首诗词中都包含意象。
遍观2010-2020年广州中考诗歌鉴赏的第一道题题型,每一年的考点都涉及意象含义理解,其中2012、2016年和2019年明确是“描绘诗句画面”。
【题目形式】
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018. 2分)
2.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019. 2分)
【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期末测验和本学期第一次综合测验情况(如下表1、2)来看,学生在意象理解题和“诗句画面描绘题”的得分普遍不高,从多数零分卷(如下表3)中可以看出失分原因大多集中在:
1、找不出意象或找不准意象
2、找得出意象但感情基调把握不准确
3、找得出意象但只简单串联,缺乏想象和联想的描绘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生的要求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基本内容和情感”,且基于以上对教材、考情以及学情的分析,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学会找准意象,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2、在找准意象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描绘诗歌画面
【教学重难点】
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描绘诗歌画面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板书设计】
诗歌鉴赏——描绘诗句画面
1、找意象
2、找意象的修饰语
3、添加合理的感官描写
4、连成一句通顺的句子。
中考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画⾯炼字)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古诗描画⾯,赏妙词⼀复习⽬标:1、通过品读、思考、归纳、描绘诗歌(诗句)所展⽰的画⾯内容,体会表达的情感。
2、了解如何鉴赏诗歌中关键字词的妙处。
3 、规范答题⽅法,掌握答题技巧处。
⼆教学重难点:1、古诗句中描绘画⾯及关键字词妙处。
2、通过⽅法技巧来规范答题,克服恐惧。
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导⼊复习古诗词鉴赏原则来活跃⽓氛。
(⼆)考点分析让学⽣知道考什么,胸有成⽵。
(三)真题回放2016年曲靖中考题《天净沙秋思》中画⾯和语⾔妙处。
2013年⽟溪中考题秦观《春⽇五⾸》中画⾯及妙词。
(四)画⾯赏析1、图⽚来猜诗句2、⽰例解析对⽩居易《钱塘湖春⾏》中“⼏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进⾏画⾯描写。
让学⽣注意步骤:(1)不管是描绘静态景还是动态景,请找全景物、加修饰语,写明句意;(2)联系上下⽂,展开联想和想象(忠实于原诗)。
(3)语⾔⽣动流畅(恰当运⽤修辞、形容词等)3 、⽜⼑⼩试渔家傲(范仲淹)中“千嶂⾥,长烟落⽇孤城闭”所呈现的画⾯。
(让学⽣学以⾄⽤来巩固⽅法技巧)4、⽅法⼩结来再次强化。
(五)语⾔炼字1 、⽤“苏⼩妹论诗”来导⼊新知识点。
2 、对炼字的定义,提问⽅式,答题规律的理解。
3 、针对炼字的⾓度做逐层分析,强调⽅式⽅法来规范答题。
例⼦:动词巴⼭夜⾬涨秋池。
形容词⼀⽚孤城万仞⼭。
数词前村深雪⾥,昨夜⼀枝开。
叠词迢迢牵⽜星,皎皎河汉⼥。
拟声词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颜⾊词⿊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鳞开。
4、总结⽅法:字释字义+描景象+阐作⽤句辞/表现⼿法+描景象+阐作⽤5、课后操练。
结合本节课所讲内容,完成《本⼟攻略》上的语⾔炼字题。
6、总结:同学们,古诗词其实不可怕,找准⽅式⽅法就能克服它。
虽然古诗词浩瀚⽆边,对我们的复习很有难度,但是我们找点找⾯,分块巩固,也会有好的成绩。
祝福同学们学有所成。
七年级语文古诗鉴赏常考题型:画面描绘与炼字七年级语文古诗鉴赏常考题型梳理画面描绘题、炼字题一、知识梳理(一)画面描绘题古诗词画面是指诗词中通过意象的选择和组合,以及景物的细致描写,创造出符合诗人内心体验和情感基调的场面,从而更好地抒发内心感受和思想情感。
诗歌画面虽然描绘的是自然环境,但其中浸透了诗人的情感,是主观情感在外在景物上的投射。
诗歌画面描绘题在初一阶段一般有以下几种考查方式:1.直接设问:诗歌(第几句、某一联、或上阕/下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或者什么样的画面)?2. 直接描绘: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诗歌(第几句、某一联、或上阕/下阕)展现的画面。
3. 间接考查(初一不常见):请结合意象(从修辞的角度)分析诗歌描绘的画面(概括诗歌描绘景物的特点)。
对古诗词的画面把握和再现,在初一阶段尤其常见,一般占分在2~3分。
它的答题步骤为:1.对诗句内容进行恰当翻译,注意不能漏字,确保诗意完整。
2. 动用合理的想象,并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将第1步所得句子进行润色,以求流畅和有文采。
(二)炼字题炼字即锤炼词语,指的是诗人经过反复推敲之后,在浩瀚的词库中精心选择了最适合、生动、准确的词语来刻画事物或是传达情感。
诗歌炼字题考查的就是学生结合全诗,对于古诗中某个特定的词语的理解,一般有以下几种考查方式:1.某联中有某个字用得特别好,为什么?2.诗中某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把诗中某个字替换成另一个字可以吗?为什么?4.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什么?古诗炼字题本质上是对这个字(词)的赏析,答题时可以结合赏析题的作答方法。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步:第一步,解释字义,解释这个字(词)在诗中的含义。
注意古诗的注释部分和题目的题干部分常常有关于这个部分的提示。
第二步,描绘画面,展开联想描绘原句表现的画面。
在这一步中需注意表达的清楚流畅和修辞的运用。
第三步,分析这个字(词)烘托出一种怎样的氛围,或分析这个字(词)表达出了怎样的情感。
专题二古诗词阅读之描绘画面炼字赏句【学习目标】1. 归纳诗歌画面描绘的方法,并能用方法描绘诗歌画面。
2. 掌握炼字赏句的方法,能够运用方法赏析字句。
【典型例题】(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
天平山中[明]杨基细雨茸茸湿楝①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注】①楝(liàn):楝树,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1. 请发挥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2. 有人认为本诗末句中“送”字用得最为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
望江南①李煜闲梦远,南国②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
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注】①望江南:词牌名。
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所作。
②南国:李煜故国南唐,都城在金陵(今南京)。
有人评价这首词“朴素自然,没有一句直露地抒情,但又句句融情”,试以末句“笛在明月楼”为例,加以赏析。
【方法点拨】【考题再练】(一)狼山观海王安石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①仙人何处觅?灵槎②使者几时回?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注】①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②灵槎(chá):古代神话中往来天上的木筏。
请发挥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二)昼居池上亭独吟[唐]刘禹锡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①调神气,清琴入性灵。
浩然机②已息,几杖复何铭③。
【注】①法酒:按照法定规格酿造的酒。
②机:心意,心愿。
③几杖……铭:给几、杖作铭文(含自警或劝诫意)。
诗歌是诗人的内心独白,请以首联为例,谈谈诗人如何通过诗句向我们传达其心声?【类题再现】(一)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清]纪昀沿江无数好山迎,才出杭州眼便明。
两岸蒙蒙空翠合,琉璃镜里一帆行。
此诗的后两句“两岸蒙蒙空翠合,琉璃镜里一帆行”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不仅写法上独到,而且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请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两句诗的画面。
(二)武陵春[宋]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末句的“载”字,用的妙,请赏析它的妙处。
(三)春游湖[宋]徐府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①“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哪个字用的最妙?说说理由。
②“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两句很有画面感,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四)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①[唐]孟浩然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出游吴越,长途跋涉中怀念广陵友人时所作。
请描绘“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两句的画面,并对其进行赏析。
(五)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两句写得极妙,请赏析这两句诗,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参考答案】第一首:①比喻,把富春江地江水比作是琉璃镜,生动形象地写出江水地清澈。
②放眼望去,满山地绿树倒映在江水之上,江水两岸一片迷蒙的绿色,江水清澈,如琉璃镜一样清澈明亮,有一帆船如行画中。
第二首:“载”字将无形的愁化作有形的物,化虚为实,体现词人愁思之多,多的无法排遣。
第三首:①“蘸”字用的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想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了后贴在水面上的情景。
②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过桥之际,一只小船从绿荫深处撑过来了。
第四首:①晚风吹来,两岸树叶萧萧;月光之下,一叶孤舟飘摇。
②作者分别从听觉合视觉角度,多角度绘景,营造出了清冷寂静的氛围。
第五首:①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微风吹拂的睡眠比喻成水晶帘,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池水晶莹剔透、碧波粼粼地情态,表现出诗人已深深陶醉再这夏日美景中。
②微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蔷薇的香气也在随之荡漾开来,充盈在庭院的每一个角落。
专题一古诗阅读之读懂诗歌把握形象【学习目标】1.学会读懂古诗的意思2.把握古诗中的形象【方法点拨】(一)读懂诗歌【典型例题1】请你说说从下列诗歌的题目中读出了什么?《春日登楼怀归》《寒食寄京师诸弟》【典型例题2】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请说说你从作者的经历中读出了这首诗歌怎样的感情?【典型例题3】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
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
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典型例题4】汴河曲李益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煞人。
【注】李益,中唐边塞诗派,擅长绝句,善写风景。
诗歌中抓住了哪些意象?表达怎样的感情?【典型例题5】行路难[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歌中有哪些典故?诗人借此想表达什么?【典型例题6】壬辰寒食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追求?三、【知识梳理】(二)把握形象一、【知识梳理】二、方法点拨【典型例题7】采莲曲[唐]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词[唐]张潮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注释]飐:zhǎn风吹颤动。
赖:亏得,幸好。
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但形象有所不同。
请简要说明。
【典型例题8】春中[1]田园作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2],荷锄觇[3]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4]。
临觞忽不御[5],惆怅远行客[6]。
【注】[1]春中(zhòng):即仲春。
[2]远扬:又长又高的桑枝。
[3]觇(chan)泉脉:查看泉水的通路。
[4]看新历:开始新的一年。
[5]临觞忽不御:(诗人)面对着杯中酒,忽然又停住了喝。
[6] 远行客:出远门的人。
诗人在前六句中借助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典型例题9】梅花陈亮①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②正主张。
【注】①陈亮:南宋爱国诗人。
②东君:司春之神。
这首诗着重表现了梅花的哪些特点?诗中梅花的形象和作者本人有着怎样的联系?三、【巩固练习】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画面给你怎样的感受?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示的“千古壮观”。
读懂诗歌把握形象答案【典型例题1】《春日登楼怀归》一诗,写的是诗人在春天登楼远眺所见之景,抒的是怀念家乡之情。
《寒食寄京师诸弟》题目中包含了时令、地点、人物等因素。
作者在寒食节,思念京师诸弟时流露出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典型例题2】王安石在担任宰相期间,他坚持自己的改革主张,不向保守派屈服。
了解了这样的背景,就能知道,王安石正是借梅花而自喻,表明自己不管处境如何,都会坚守坚贞、顽强的品格。
【典型例题3】表达诗人在国破家亡时,内心对国家的忠贞和失去亲人的孤寂痛苦的感情。
【典型例题4】杨花漫天飞舞,飘荡如雪。
人们往往把缠绵哀思、离愁别绪、理想抱负以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寄予温柔多情的杨花,希冀从中寻求自己的归宿。
【典型例题5】姜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碧溪垂钓的故事;用伊尹见汤以前,做梦乘舟经过日月之边的故事,来曲折地表达诗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
在两句诗中,融入了丰富的内涵。
全诗读来含蓄蕴藉,耐人品味。
【典型例题6】全诗抒发了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表达了作者羡慕自由自在的渔樵生活。
【典型例题7】《采莲曲》(唐)白居易一、二句展现出非常美妙的意境。
水面上碧波荡漾,荷花迎风招展,与菱叶交相争艳。
荷花深处,小舟翩翩。
三、四句由写景转为写景中之人。
仅以欲语而止、搔头落水两个动作细节的描写,就活灵活现刻画出一个痴情、娇羞、可爱的少女形象。
这首诗表现了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
《采莲词》(唐)张潮【典型例题8】早晨的江岸边红红的太阳当空朗照;傍晚时分,江面上空风起云涌,骤雨袭来。
幸亏碰上了已经相识的邻家女子,两只莲舟并在一起就不怕风吹雨打了。
这首《采莲词》生动地塑造了一伙采莲女勤劳勇敢的形象。
诗人借助斑鸠、杏花、泉脉、归燕、故巢以及人(的活动)等,表现出浓郁的春天气息,诗中无论是人还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示下,满怀憧憬,追求美好的未来,透露出社会生活安定,人们精神面貌健康、饱满的景况。
【典型例题9】“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梅花不怕挫折打击、敢为天下先的品质。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颂扬了梅花坚贞不屈的精神。
陈亮南宋爱国诗人一生极力主张抗金,反对投降,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
作者以梅花自比,梅花的形象寄寓着作者坚强的性格、高洁的品质。
【巩固练习1】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巩固练习2】1.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苍凉、雄浑、壮阔2.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
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看,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