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名师导学系列生物必修1 4.17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1)(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993.61 KB
- 文档页数:47
5.4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5.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二、学习重点:1. 光合作用的发现。
2. 光合作用的过程。
3. 光合作用的意义。
三、学习难点:1. 光合作用的发现。
2. 光合作用的过程。
3. 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
四、学法指导:依据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完成以下内容,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以备讨论。
五、预习自测: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①可以利用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在研磨时还应加入少许和。
其中前者有助于研磨充分,后者可防止研磨中。
②分离的原理是利用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的在滤纸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
③层析后,在滤纸条上会呈现四条色素带,它们的颜色自上而下依次是、黄色、、黄绿色,色素带最宽的颜色呈,最窄的颜色呈色。
2、色素的种类和吸收光谱其中叶绿素约占,类胡萝卜素约占。
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
因为叶绿素吸收最少,所以叶呈现色。
这些色素集中在中。
3、叶绿体的外表具有层膜,内部有许多,基粒与基粒之间充满了。
每个基粒都是有一个个圆饼状的堆叠而成,这些结构称为。
吸收光能的色素就分布在上。
4、叶绿体是进行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的。
5、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1)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只有土壤中的是植物建造自身的原料。
(2)1771年,英国的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实: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3)1779年,荷兰的英格豪斯证明了在更新空气中不可缺少。
(4)1785年,随着空气组成成分的发现,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吸收的是。
(5)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的实验证实了光合作用的产物还有。
(6)1939年,美国的鲁宾和卡门利用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来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