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农产品成本收益及其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7
农村经济的比较优势与劣势一、农业资源丰富农村地区地广人稀,自然资源较为丰富,适宜发展农业。
具备土地、水资源和气候条件等优势,使得农村经济在农业方面具有比城市更大的潜力。
二、劳动力成本较低相比城市,农村劳动力成本较低。
由于农村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人力资源丰富,农村经济在劳动力成本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这使得农村可以通过发展农业、手工业等较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
三、地区特色产业不同农村地区根据自身资源条件和传统产业基础,可以形成不同的特色产业。
例如,农村地区山区的特色产业可以是茶叶、中草药种植和养殖业,水田地区的特色产业可以是稻米、农副产品加工等。
这些地域特色产业可以带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
四、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由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和土地所有制的限制,农村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存在着大量农村闲置土地和分散的小农经济现象。
这一方面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导致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五、基础设施落后相较于城市,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包括交通、能源、教育、医疗等方面,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缺乏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也限制了农村地区扩大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
六、金融服务不足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体系相对城市较弱,农民在融资、投资和理财方面受到限制。
缺乏金融服务的支持,使得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一定的困境。
同时,农村金融服务不完善也导致一些农村百姓难以获得合法的金融支持,进一步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七、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农村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相对城市较弱,缺乏高科技产业支撑。
农业科技水平不高,科技创新投入不足,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这也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日益扩大。
八、人才流失严重农村地区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由于农村经济的相对滞后和发展机会的不足,许多有能力和有追求的人才选择离开农村,迁往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这使得农村地区人才储备相对不足,限制了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
农业行情成本分析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业领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保障国内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产品质量,了解农业行情的成本变化对决策者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分析农业行情的成本,并提供相关建议。
二、农业产业的成本分析1. 劳动力成本:农业行业主要依赖人工劳动力进行种植、收割和加工等工作。
劳动力成本的总体水平对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有着直接影响。
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工成本,是农业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2. 资本投入成本:农业行业对土地、农机、种子、化肥等资本投入需求巨大。
资本投入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生产效益和市场供应。
了解农业资本投入成本的变化趋势,有助于农产品生产者制定合理的经营战略和市场定价。
3. 农产品价格成本:农产品的价格成本是指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之间的关系。
了解农产品价格成本的变化趋势,有助于农产品生产者把握市场需求,合理安排农产品销售和定价。
三、农业行情成本的分析1. 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趋势:根据调查和统计数据,农业行业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趋势为逐年上涨。
人工劳动力的成本上升主要受到劳动力供求关系、劳动力技能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和技术进步,农业行业的劳动力成本稳步上升。
2. 资本投入成本的变化趋势:资本投入成本是指农业行业对土地、农机、种子、化肥等投入的费用。
根据数据分析,农业行业的资本投入成本呈现出波动增长的趋势,主要受到土地租金、农机价格和农用化肥等因素的影响。
政府政策和市场供需关系也会对资本投入成本产生一定的影响。
3. 农产品价格成本的变化趋势:农产品价格成本是农产品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
根据市场调查,农产品的价格成本通常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
农产品市场的供需关系、季节性因素、气候变化和政策调控等因素对农产品价格成本产生较大的影响。
四、针对农业行情成本的建议1. 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技术创新和培训提高农业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减少人工成本和劳动力投入量。
农民种地成本分析,种一亩地,产值有多少?现在许多农民的心思根本都不在种地上。
他们认为种地的成本太高,而投入产出比太低,种地不划算。
也有许多农民认为,在地里劳作一年,可能还不如在外打工一个月的收入。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许多农民要么将土地弃种,要么将土地流转出去。
这些年随着农资价格的上涨,农产品价格也有所上涨。
许多农民都在盘算一个帐,在地里劳作,起早贪黑一整年,所需要的成本有多少,产值又是多少呢?今天我们就算算帐,如果种一亩地,一年需要投入多少种地成本,而产出又有多少?种地投入就拿我们这里来举例,我们四川省一年通常种植两季庄稼,分为大春和小春。
大春的作物通常为水稻和玉米,小春作物为油菜。
这里,我们都来计算一下种植成本与收益。
一:一亩田种植一季水稻的投入与收益种植一亩水稻,犁地支出100元,使用尿素一袋180元,碳铵两包56元;谷种2斤需要120元;收割机收割120元;农药和薄膜支出100元左右;我们这里种植水稻不收水费,自己种植也就不算人工费用,自己的土地也不算地租之类的,种植一亩水稻的最基本成本是在700元左右。
现在我们这里的水稻价格在1.2元左右,水稻亩产量1100斤左右,也就是说种植一亩水田一季的收入1320元,除去种植成本,一亩水田的收入在600元左右。
二:一亩田种植油菜的投入与收益种植油菜的投入成本会比水稻低得多,所以种植油菜的利润会比水稻高。
通常种植一亩油菜,种子投入大概在35块钱左右;肥料投入150元左右;病虫害防治方面的支出在80元左右。
也不计算人力成本、地租成本之类的,一季油菜的种植成本在270元左右。
油菜的产量不高,一亩田的油菜籽产量在300斤左右。
今年油菜籽的价格不错,我们这里的油菜籽收购价格,我们这里收购价格能达到2.8元到3元左右,一亩油菜的收入在900元左右,最终收入能达到600元左右。
三:一亩玉米的投入与收益我们这里多山地,所以玉米的种植基本上都是在山地里。
种植一亩玉米需要玉米种子一斤半左右,需要成本在75元左右;犁地成本在100元左右;化肥的投入会比较多一些,通常底肥为复合肥,追肥为尿素,一亩地需要复合肥一包,价格150元左右,追肥需要尿素一包,价格180元左右;农药方面的投入就是杀虫的和除草的,一亩玉米的农药成本在60元左右。
我国农产品市场分析引言概述:我国农产品市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对于国家经济和农民收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我国农产品市场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供需关系、价格波动、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等方面,以期全面了解我国农产品市场的现状和问题。
正文内容:1. 市场规模1.1 农产品总产量: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之一,农产品总产量巨大。
例如,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生产量都位居全球前列。
1.2 农产品市场规模:我国农产品市场规模庞大,涵盖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等多个环节。
农产品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2. 供需关系2.1 农产品供给:我国农产品供给相对充裕,但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的供应情况存在差异。
农业生产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气候、灾害等,导致供给不稳定。
2.2 农产品需求:我国农产品需求量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和种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同时,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也带动了农产品市场的需求增长。
3. 价格波动3.1 季节性价格波动:由于农产品的季节性特点,其价格在不同季节会有较大波动。
例如,水果和蔬菜在丰收季节供应充足,价格相对较低,而在淡季供应紧张,价格上涨。
3.2 外部因素影响:农产品价格还受到国内外市场因素的影响,如国际市场价格、政策调整等。
此外,天气灾害、疫情等突发事件也会对农产品价格产生较大影响。
4. 质量安全4.1 农产品质量监管:我国加强了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建立了一系列质量安全标准和监测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市场信心和消费者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4.2 农产品质量问题:尽管有监管措施,但仍存在一些农产品质量问题,如农药残留、兽药使用等。
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5. 市场竞争5.1 农产品流通渠道: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农产品流通渠道多样化,包括农贸市场、超市、电商平台等。
不同渠道的竞争也影响着农产品的价格和销售情况。
农作物生产成本与效益农作物的生产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入,也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
因此,了解农作物生产的成本与效益是非常必要的。
一、农作物生产的成本农作物生产的成本往往包括耕种费用、种子费用、肥料费用、农药费用、销售费用等。
这些成本的支出对于整个生产过程影响非常大,从而影响到农民的利润和经济收入。
1、耕种费用耕种费用是指农民在种植过程中的地力费、场地修整费、租借农机械使用费、种子割草等人工费用等。
这些费用占据了农民种植成本的相当一部分。
2、种子费用种子费用指农民在购买种子时对应的开支。
不同种类的种子价格不同,同时新型的高产种子价格较高,种植前需要比较种子的质量和价格。
3、肥料费用肥料费用是指在农作物种植中需要的肥料和通用农药的投入费用。
当然,使用肥料和农药对于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农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二、农作物生产的效益效益是指农民的经济收入,包括农作物产量和价格两方面。
农民会在投入成本较少,产量和价格都比较高的农作物中选择进行种植,从而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
1、农作物产量农作物产量是影响农民经济收入的关键。
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浇水、除草、杀虫等操作。
同时,农民可以根据当地气候、土地性质、种植方法等条件选择适合的农作物品种进行种植。
2、农作物价格农作物价格受到市场供求和销售渠道等多个因素影响。
在价格高的时候,农民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
农民需要及时跟踪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调整种植农作物的品种。
三、生产成本与效益的预测在进行农作物生产时,农民需要提前对生产成本和收益进行预测,从而有效地管理生产过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在预测生产成本时,农民需要了解不同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以及需要的投入成本。
随着科技不断的进步,新技术使得肥料和农药更加高效,极大降低农民成本。
在预测收益方面,农民需要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趋势。
同时,农民需要通过合作社或联合收割机等方式降低销售费用,从而提高收益。
2023年农本调查晚稻成本收益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生产成本和收益一直是农业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业生产情况,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我国每年都进行农本调查,以科学数据支持农业生产发展。
2023年农本调查主要关注晚稻种植,本报告旨在对晚稻的生产成本及收益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
二、晚稻种植情况1.播种面积根据农本调查数据,2023年晚稻播种面积较上年有所增加,主要得益于政府对稻谷价格的支持政策,农民种植积极性较高。
据统计,全国晚稻播种面积约为xxxx万公顷,较上年同期增加x。
2.品种和育苗情况2023年晚稻品种以优质稻、糯秧稻等为主,由于品种优化和育苗技术的提升,晚稻的综合产量和品质有了一定提高。
三、晚稻生产成本分析1.劳动力成本2023年晚稻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成本较上年略有增加,主要反映在农业用工成本上。
农村劳动力短缺和工资水平提升是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
2.化肥农药成本化肥和农药作为晚稻生产中不可或缺的投入品,对农业生产成本有着重要影响。
2023年,受全球化肥及化工原料价格上涨影响,化肥和农药成本同比增加了x。
3.机械化作业成本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农机具进行种植、收割等作业。
但是,机械化作业所需的燃料、维修等成本也逐渐上升,2023年机械化作业成本相对稳定,部分地区有所上升。
4.其他成本除了上述三项主要成本外,晚稻生产还包括耕地租赁成本、水电费用、管理费用等。
整体来看,这些成本在2023年均有所增加。
四、晚稻产量和产值分析1.产量根据农本调查数据,2023年晚稻的综合产量相比上年有了一定提高,主要得益于病虫害防控技术的改进和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全国晚稻综合产量约为xxxx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了x。
2.产值晚稻的产值主要由市场价格和产量共同决定,2023年随着稻谷价格略有上涨,晚稻产值得到较好发展。
据统计,2023年晚稻的总产值约为xxxx亿元,较上年有所增长。
农业行情的成本与利润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长,粮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农业中,了解农业行情的成本与利润分析对农业生产者和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农业行情的成本与利润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农业行情。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农业行情的成本。
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直接与农业生产相关的费用,如种子、化肥、农药、租金、劳动力等。
间接成本是不直接参与农业生产但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费用,如设备折旧费、农具维修费、水电费等。
其中,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不同作物的种子价格各异,种子的质量和产量对成本和利润都有直接影响。
除了种子,化肥和农药也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成本。
随着有机农业的兴起,有机肥料和农药的成本也逐渐增加。
此外,农民还需要支付土地租金,农田的租金因地区而异。
劳动力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工成本占据了很大比例。
农业劳动力受到季节性需求的影响,部分地区需要雇佣临时工,这增加了劳动力成本。
农业生产还需要依赖农村劳动力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成本。
除了直接成本,农业生产还有许多间接成本。
设备折旧费是农业生产中较大的一笔开支,农具和农机的使用寿命和维修费用需要考虑在内。
农业生产也需要使用大量的水和电,这增加了水电费用。
了解了农业行情的成本后,我们来看一下农业生产的利润。
农业的利润主要来自于农产品的销售收入。
农产品的价格受供需关系的影响,市场需求旺盛时农产品的价格会较高,利润也较丰厚。
然而,天气因素、自然灾害、政策变化等因素都会对农产品价格产生影响,这使得农业生产的利润存在不确定性。
此外,农业生产的利润还受到市场竞争、贸易政策、交通运输等因素的影响。
市场竞争激烈时,农产品的价格可能下降,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贸易政策的调整也会对农产品的出口和进口价格产生影响。
交通运输对农产品的销售也至关重要,运输成本的增加可能会降低利润。
为了获得更好的利润,农业生产者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降低成本并提高产量。
浅析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目录背景: (2)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 (3)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6)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劣势分析 (8)我国农产品贸易前景 (10)举例: (11)背景:中国既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人口大国,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一直以来是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农民不富,中国不富”,农产品的稳定对中国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中国加入WTO之初,曾有不少人士担忧中国农产品将遭受来自国外农产品的强劲冲击,因而动摇中国的国本。
加入WTO以来的五年多时间里,中国农产品在挑战中发展了自己,出口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农产品出口可以高枕无忧了。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随着中国开放度的进一步扩大,农产品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将更复杂,应对工作更艰巨。
为此,我们需要全面的理解农产品的出口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我们目前存在的差距,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才能确保农产品稳步健康发展。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年度进口额出口额进出口额2001118.1 159.8 277.9 2002124.1 180.2 304.3 2003188.9 212.4 401.3 2004230.9 279.7 510.6 2005286.5 271.8 558.3 2006319.8 310.3 630.1 2007409.7 266.2 775.9 2008583.3 402.2 985.5 2009521.7 392.1 913.8 2010719.1 488.8 1207.9(表一:2000至2010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数据)(图一:中国农产品2000至2010年进出口额曲线图)由此可知:1.从2000-2010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整体都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对外贸易仍以进口为主。
2.尽管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低于进口总额,但出口总额每年仍以很大速度增长,且进大于出的局面得到了改善。
我国主要出口的农产品的情况:(图二:2009年主要出口农产品饼状图)(图三:2010年主要出农产品饼状图)单位:亿美元(表二:2009年和2010年的主要要出口农产品)由此可知:我国的出口农产品主要是水产、果蔬茶叶、畜牧、秸秆饲料、其他等。
我国主要农产品成本收益及其区域比较优势分析作者:胡未央胡燕来源:《中国·东盟博览》2014年第02期【摘要】本文选择调查面积、产品产量、生产成本、利润等与农产品成本收益密切相关的各项因素作为调查指标,描述了稻谷、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花生六种主要农产品的成本收益现状。
在全国各地区各年份的实际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我国这六种主要农产品成本收益的变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得出花生的成本利润率最高,稻谷的成本利润率仅次于花生,而棉花的成本利润率最低的结论。
在研究分析农产品成本收益的基础上,文章又分别按省份和区域对全国各地的稻谷、小麦、玉米、大豆、薯类这五种主要农作物的播种面积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得出了最近几年这五种主要农作物的区域比较优势及其在各个地区的专业化程度。
【关键词】主要农产品;成本收益;比较优势;专业化程度文章编号:1673-0380(2014)02 -0018-03一、引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规定,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以及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各自分别确定的其他一至二种农作物。
本文基于稻谷、小麦、玉米、棉花、大豆和花生这六种主要农作物在1990至2011年的成本和利润等数据,分析了这六种主要农作物的成本收益现状与变化趋势。
本项研究采取查阅期刊、文献资料与网上搜索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参考了《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历年)等有关资料,并利用了几个主产区的调查数据,对主要农产品成本收益进行了深入研究。
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我国主要农产品这些年的生产成本与收益用图表的方式进行直观地比较与分析,从而得出哪个农产品的成本利润率更高,在全国范围内更具生产优势;二是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对全国各个省份及地区的主要农产品成本收益现状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各种作物在哪些区域生产能够得到更高的生产效益;三是在统计分析各农作物的区域播种面积数据的基础上,计算出各农作物在各地区的综合优势指数,从而得到各个省份或地区哪种农作物的生产更具比较优势。
二、我国主要农产品成本收益的变化趋势(一)选择指标本文在研究主要农作物的成本收益变化时主要选择了如下几个指标:1.调查面积:按生产者(包括农户、农业企业和统一核算的生产单位)当年实际种植面积计算,如遇灾害全部或部分改种其他作物,则按灾后各种作物实际面积计算。
间作、套种的作物按各种作物占有面积折算或按每种作物的亩定额的播种量折算。
2.主产品产量:指实际收获的农作物主要产品的数量。
主要农作物的主产品为:粮食作物按原粮(标准水分)计算,其中玉米指脱粒后的粒子,薯类按干薯计算,豆类按去豆荚后的干豆计算,棉花按皮棉计算,花生按带壳干花生计算。
折算后产量=实际产量×{1-[(实际水分-标准水分)÷0.5%]×0.75%}3.主产品产值:指生产者通过各种渠道出售主产品所得收入和留存的主产品可能得到的收入之和。
其中售出部分按实际出售收入计算。
以实物折抵税费的或以物易物的视作出售,以所折抵金额或所交换物品的市场价格计算出售收入。
4.副产品产值:副产品指与主产品密切相关的、一般与主产品属于同一作物不同部分的产品,如水稻,其主产品是稻谷,副产品是稻草;棉花主产品是去籽后的皮棉,副产品是棉籽和棉秸。
5.总成本:指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现金、实物、劳动力和土地等所有资源的成本。
其计算公式为:每亩总成本=每亩生产成本+每亩土地成本=每亩物质与服务费用+每亩人工成本+每亩土地成本每50公斤总成本=每亩总成本÷每亩产值合计×每50公斤主产品平均出售价格6.生产成本:指直接生产过程中为生产该产品而投入的各项资金(包括实物和现金)和劳动力的成本,反映了为生产该产品而发生的除土地外各种资源的耗费。
其计算公式为:每亩生产成本=每亩物质与服务费用+每亩人工成本每50公斤生产成本=每亩生产成本÷每亩产值合计×每50公斤主产品平均出售价格7.土地成本:也可称为地租,指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中的成本,包括流转地租金和自营地折租。
流转地租金按照生产者实际支付的转包费或承包费净额计算。
自营地折租指生产者自己拥有经营权的土地投入生产后所耗费的土地资源按一定方法和标准折算的成本,反映了自营地投入生产时的机会成本。
8.净利润:指产品产值减去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现金、实物、劳动力和土地等全部生产要素成本后的余额,反映了生产中消耗的全部资源的净回报。
其计算公式为:净利润=产值合计-总成本9.成本利润率:反映生产中所消耗全部资源的净回报率。
其计算公式为:成本利润率=净利润÷总成本×100%(二)总体上描述我国主要农产品的成本收益变化趋势1、六种主要农产品各年份成本收益变化趋势我们可以将成本利润率作为成本收益变动的考核指标,成本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是:成本利润率=净利润÷总成本×100%。
由于各地区不同个体平均每亩地的播种量各不相同,为了排除个体间的差异性,我们分别按照每亩地上的农产品和每50公斤农产品的标准进行比较。
根据1985年至2011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图表:数据来源:1985-2011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图1 1985-2011年每亩主要农产品成本利润率变化图Fig.1 Variation of cost profit margins of the ma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per mu in1985-2011 数据来源:1985-2011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图2 1985-2011年每50公斤主要农产品成本利润率变化Fig.2 Variation of cost profit margins of the ma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per 50 kilograms in1985-2011由图1和图2可见,从1985年到2011年之间选取的19组数据中可以得出,六种作物的平均成本利润率从高到底依次为花生54.16%、稻谷39.32%、棉花38.39%、大豆38.28%、玉米30.32%、小麦16.41%。
其中,花生的成本利润率是最高的,其次是稻谷,最低的是小麦。
分析这19组数据,花生,稻谷,大豆的成本利润率比较稳定,没有出现负值。
其次是玉米跟棉花,很少的年份有负利润率。
而在1998-2003年,小麦的成本利润率都是负值。
2、 2011年六种主要农产品的成本收益比较根据2011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六种主要农作物的有关调查数据,并计算出各种农作物的成本利润率,可以得出这六种主要农作物成本收益的比较情况,如下图:数据来源:2011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图3 201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成本收益比较Fig.3 Cost-benefit comparison of ma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of China in 2011由图3可知,在以上六种农作物中,2011年投入成本最多的是棉花,为1577.45元/亩,最少的是大豆,为488.77元/亩,花生的净利润最高,达到了722.79元/亩,小麦的净利润最少,仅为117.92元/亩。
综合成本利润考虑,花生的成本利润率最高,为75.40%,稻谷的成本利润率仅次于花生,为41.39%,而棉花的成本利润率最低,仅为12.84%。
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农民为了增加收入,首选的种植作物应为花生,其次是稻谷,而棉花的种植量相对要少的多,仅仅在某些棉花高产区才会大量种植。
三、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区域生产比较优势2001年12月,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我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充分参与到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之中,我国深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的农业部门也被推到世界市场这一竞争平台上。
对于一个处于转型阶段的农业大国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
在WTO规则下,农产品关税将降低,多种非关税措施将取消,政府对农业生产、消费和贸易的干预将受到约束,农产品生产将愈来愈多地取决于各国的比较优势。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能否从参与多边贸易体系中获益,取决于我国经济整体及各个地区能否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
农业生产受到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的较强约束,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和地区布局有利于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的技术效率,是形成比较优势的基础。
此外,合理配置农业资源是确保我国国民经济和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因此,验证我国的农业生产结构是否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比较优势分析指标选择1、效率优势指数(EAI)效率优势指数,又称单产比较优势指数。
主要通过分析特定地区、特定农作物的土地产出率(亩产量)与该地区所有农作物平均土地产出率的相对水平以及与全国该比率平均水平的对比关系,考察该地区在该农作物生产上的生产效率相对优势。
效率优势指数公式为:EAI= (式中:EAI为效率指数;为i区j种作物单产;为全国j种作物平均单产。
)效率优势指数主要是从资源内涵生产力的角度来反映作物的比较优势。
EAI>1,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i区j作物生产具有效率优势;EAI2、规模优势指数(SAI)通过分析特定地区、特定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占该地区所有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与全国该比例平均水平的对比关系,考察该种农作物在该地区农业生产上的相对重要性及规模优势。
规模优势指数反映一个地区某一农作物生产的规模和专业化程度,它是市场需求、资源禀赋、种植制度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规模比较优势指数计算公式如下:SAI=(其中:SAI为规模指数;为i区j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为i区所有农作物的播种总面积;为全国j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GS为全国所有农作物的播种总面积。
)当SAI>1,表明与区域平均水平相比,i区j作物生产规模较大,具有规模优势,表示该省的这种作物生产具有一定的专业化集中度,而且规模优势指数越大,说明专业化程度越高;SAI3、综合优势指数(AAI)单产比较优势主要是从资源内涵生产力的角度来反映农业比较优势,但由于总产量本身与种植面积、种植规模有关,一般小范围内某种作物的单产水平很高,不能客观地说明该地区具有这种粮食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而且不能反映市场的需求和传统的种植制度概况。
规模比较优势主要反映了该地区该作物种植面积和规模在全国的比较优势,并不涵盖由于科技进步等因素导致作物单产提高的因素。
因此,单产比较优势和规模比较优势不能综合反应科技、市场、社会需求等方面的综合信息。
为此我们引入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公式:AAI=(其中AAI为综合比较优势指数;EAI为单产比较优势;SAI为规模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