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14-2】对点练习(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2
2019人教高考语文一轮优练题(2)李仕才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 中国《人民口报》11日刊登了日本首相对各国救灾援助的感谢信。
信中称“对全世 界朋友们所给予的kizuna(情谊纽带)深表感谢”。
B. 在沙坪坝,树人景瑞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小学。
师生们自编、自导、自演了多部 “情景剧”,让孩子们在演出中,受到感化、接受教育。
C. 幸福有时离我们近得触手可及,有时却乂远得虚无缥缈;常常是那么急切地撞击着 我们的心扉,可我们老是浑然不知,还紧缩心门。
D. —位中年男子从火车上下来,径直走到汽车旁边。
他吻了一下妻子,又轻轻地吻了 婴儿一一生怕把他惊醒。
然后,这一家人就开车离去了。
【答真】B【解析】“自编” “自导”“自演”均为谓语,之间应为逼号,“受到感化”后的顿号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贿S(lud) fi(tiao)大梁B. 蹿(cudn)红 卡(qid)脖子C. 拉(bdi)树 独角(jido)戏 D •惊蛰(zhe) ■ 不璟水性(yTn)【答案】B【解析】A.贿赂lu ; C.挫cud 折,果实累累;D.鸡肋lei,不 谙an 水性。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人要是有一颗像草木一样“不怨寒暑移”的心,就不会抱怨天气变化、寒暑交替,遇事就会处变不惊,安之若素。
H(jiang)豆 唯(\v0i)唯诺诺 木辿(nQ) ffl(qie)肤之痛 挫(cub)折 果实M(lei)累 鸡肋(1。
)■ M(lou)马脚B.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了一场特大火灾,一座装修豪华的五星级酒店被大火烧得面目全非,这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欷歔不已。
C.在一次新生欢迎仪式上,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七月流火,天气虽然炎热,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0.去年美国国内航班,平均每天大约有一万件行李丢失,航空公司对此的解释是,惨淡经营,人手不足。
科目:31 古代文化知识1.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在宋代是指参加科举考试通过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的人;明清时期,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三名分别称为探花、榜眼。
B.入对,指古代臣子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在官员任职、国家有重大事件、皇帝有疑难问题等时候,臣子可能会被要求入对。
C.男、伯,都是中国古代的爵位;爵位是对宗室及功臣的封赐,据记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则因朝代而异。
D.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有时也指官员提前辞职归家;一般致仕的年龄为70岁,有疾患则提前;亦称为致事、致政、休致等。
2.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书”指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B.“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朝中权臣或辅政大臣代理皇帝执掌国政。
C.“仗节”是手执符节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将出师的时候,皇帝授予他们符节,以此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
D.“屯田”是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朝廷可以取得一些军饷和税粮。
3.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称大夫的妻子为“孺人”,明清时“孺人”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
B.“庠序”指古代地方办的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后泛指学校。
C.举人是古代参加县、府的科举考试(乡试)及格后所取得的资格,亦称作孝廉。
D.龉龀是指儿童换牙,也代指童年或儿童。
4.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占书,占卜的书。
占卜,常指一种用龟壳、蓍草、铜钱、竹签或根据星象等来推断未来的吉凶祸福的活动,含有见微知著的原理,带有迷信色彩。
B.元日,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有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等习俗。
宋代欧阳修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描绘的就是元宵节的情景。
[题组一选用句式]1.(2019年包头一中期末)给下面一段文字的结尾选择一个恰当的句子( )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
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取得非凡成就的人, ________。
A.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B.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C.往往是固然最有才能,但首先是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人D.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解析:本语段的题旨是取得成就要耐得住寂寞。
A句把“才能”与“耐得住寂寞”并列,未能突出本语段强调的重点。
B句内容不够合理,为了突出“耐得寂寞”而否认了“才能”的作用。
D句中把“耐得寂寞”放在第二位,未能突出本语段的中心。
答案:C2.(2019年贵阳市适应考试)采用总分或分总的句式结构改写下面这段话。
要求:不得改变原意;可适当添加语句;语意要连贯。
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象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诗歌的创作与欣赏都离不开想象,诗人创造诗的形象要靠想象,读者正确地把握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也要靠想象。
(示例二)诗人创造诗的形象要靠想象,读者正确地把握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也要靠想象,可见诗歌的创作与欣赏都离不开想象。
[题组二变换句式](一)长短句变换3.请把下面一段话改写成一个长单句。
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移民金大花》是一部大型方言话剧,创作者是万州本土作家。
作品叙述了发生在双河镇的移民外迁的故事,弘扬了三峡移民精神。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1)________________,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2)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3)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________________,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4)故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________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答案:(1)君子坦荡荡可以横绝峨眉巅(2)挟飞仙以遨游更那堪冷落清秋节(3)金就砺则利帘卷西风(4)齐彭殇为妄作此情可待成追忆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1)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琵琶行》)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______________,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苏洵《六国论》)(3)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4)______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把吴钩看了,________________,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答案:(1)间关莺语花底滑徒慕君之高义也(2)望帝春心托杜鹃不赂者以赂者丧(3)学然后知不足心有灵犀一点通(4)飘飘乎如遗世独立阑干拍遍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1)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_____!(《战国策·荆轲刺秦王》)________________,独留青冢向黄昏。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新高考地区适用)(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节行谊而以妄死非名,岂不痛哉!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
非有勇断,孰能行之?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出,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我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遂辞而行。
曾子①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子人者骄人。
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子思①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
田子方闻之,使人遗狐白之裘,恐其不受,因谓之曰:“吾假.人,遂忘之。
吾与人也,如弃之。
”子思辞而不受。
子方曰:“我有子无,何故不受?”子思曰:“伋闻之,妄与不如遗弃物于沟壑。
伋虽贫也,不忍以身为沟壑,是以不敢当也。
”(节选自《说苑·立节》)材料二:仲尼曰:“灵公污,晏子①事之以整齐;庄公壮,晏子事之以宣武;景公奢,晏子事之以恭俭。
晏子,君子也!相.三君而善不通下,晏子,细人也!”晏子闻之,见仲尼曰:“婴闻君子有讥于婴是以来见如婴者岂能以道食人者哉!婴之宗族待婴而祀其先人者数百家,与齐国之简士待婴而举火者数百家,臣为此仕者也。
”晏子出,仲尼送之以宾客之礼,再拜其辱.。
反,命门弟子曰:“救民之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节选自《晏子春秋·外篇上》)【注】①曾子:名参,字子舆。
②子思:即孔极,字子思。
孔子的孙子。
③晏子:晏婴,字仲,史称晏子。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婴闻君子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弊,指破旧,与《过秦论》中“秦有余力而制其弊”的“弊”意思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总有一朵花为你开放
叶延滨
都喜欢手上有一朵花,是别人送的。
那一朵小花,也许是佳节的礼物,也许是你们之间的秘密,也许与别人都没有关系,只是你自己在山间小径漫步,信手从路旁的草坡上,摘下的一朵野菊,把它带进了你的房间,也就把山野的气味和色彩留在自己的身边。
不过,自己手上有一朵花的时间好像总是比别人手上有一朵花的时间少,因为“别人”有无数个,这是道数学题?不。
是心理学的题目?也不。
只是生活最真实的内容,只是我们忘记了安放它的位置。
报上有这么一段文字:“姚明对他的朋友说:生活能选择吗?永远像现在这样,我羡慕你清闲,你羡慕我有钱。
”也许不只是姚明和他的朋友有这种互相羡慕或是互相欣赏,遇到另外的情境,手上的花会长出刺,还会是互相妒忌。
我们更多的不是面对姚明,因为爹妈没有给你这么一高大体魄当本钱,我们每个人更多的是面对身边的人,同事、同学、邻居以及各种圈子里的熟人。
在这个时候,常常会因对方手上的“那朵花”而心生羡慕,甚至心生妒忌,心生不平之怨:老天爷,怎么好事都落在他的手上!
姚明对他朋友所说的话,是老实话,但不是什么真理和高论,因为那只是一枚硬币的一面。
只看到这一面,就自然产生羡慕甚至妒忌之心。
这句话换一个人来看,比方我,我就这么想:有钱的姚明,这下子没办法过我这样自由自在的日子了,我得感谢老天让我能有如此清闲的一段时光!于是我拒绝让我的钱包去和NBA的钱包打比赛,我愉快地安排这段清闲,读几本好书,写几篇文章,包括这一篇正在写作的短文。
这短文就是从读到姚明的话引出,我觉得姚明可爱的坦白中也有一丝不完全清醒的坦率。
不是手上那只篮球才是命运赐予的鲜花,上帝既然是公正而英明的,那么,他一定也在你我手上放有另一朵鲜花,也许我们眼睛盯着别人的手,而让自己的那一朵枯萎了。
我从这一段话,想到了关于鲜花和命运的故事。
看了许多二战集中营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去知晓善恶,同时也让我思索命运。
在集中营恶劣的现实生活中,囚徒被剥夺了一切,而党卫军则占有了一切:阳光、食物、水甚至清新的空气,这真是太不公平了,这个世界所有的不公平都集中在这个叫集中营的地方。
但是在活在这个集中营里所有人的内心里,在夜晚的梦里,却是另外的两种境遇。
囚徒“拥有”希望和明天,这明天和希望是维系他们生命的最好礼物,梦里会有蓝天、草地、鲜花和解放者带来的阳光下的自由呼吸!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但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得到!而党卫军的噩梦,是绞架,是审判厅,是无休无止的追捕,只要他们活到战争结束,就实现噩梦中可怕的预言!
集中营的故事有许许多多,但所有的故事,都是上面这个事实的具体化和个别演绎。
真的,当我一次次重温苦难,我增加了对生活的信心——只要活着,永远不会被剥夺得一无所有,在手上还会有“一朵花”,只是你和我千万不要忽略了“自己手上的花”,哪怕它只是梦里的自由、铁丝外面的绿草!下面这段话是当年集中营里一名囚徒的祈祷:“亲爱的上帝,别让我死在这里!请求你听我这唯一的一次!我要死在外面。
我还年轻,请让我死在外面!我还想看一眼自由!请求你,让我看一眼自由再死。
我知道自己不会活多久,可是,我想死在外面的草地上。
”
永远不要只会羡慕别人而忘记自己手上还有另外一朵“美丽的花”,相信命运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会打开另一扇窗。
一定要为生活找到理由,只要活着,就别让自己手上的那朵花枯萎了,那是命运的赐予。
只要关
注了手中的这朵花,你的生活就一定会变得不一样!
☆1.文章从题目到正文多次提到“一朵花”,它分别有哪些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答题时要注意“文章从题目到正文多次提到‘一朵花’”这一问句中的提示,它暗示你答题时应从全文着眼,“有哪些内涵”暗示你要分几条作答。
答案:“一朵花”的内涵有:①友情的馈赠或者秘密;②属于别人拥有而引起我们艳羡的美好的东西;③希望、自由等一切增强直面苦难生活信心的东西;④命运赐予我们的一切美好的东西。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第四段中,作者说“姚明可爱的坦白中也有一丝不完全清醒的坦率”,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含意。
应从“坦白”和“一丝不完全清醒”两个方面作答。
答案:姚明直率地指出了人们总是对自己得不到的或者缺少的东西充满羡慕和嫉妒的心理,话语坦白而可爱;姚明没有认识到珍视自己的“鲜花”的重要性,所以他对命运的赐予“不完全清醒”。
(意思对即可) 3.作者为什么要写集中营的事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者写集中营的事情,应该从丰富文章内容、深化主旨和表达技巧等几个角度考虑作答。
答案:(1)作者借此引出了下文关于“鲜花与命运”的思考;(2)集中营的故事是关于“鲜花与命运”的最典型的故事,它丰富了文章的内容;(3)作者借此深化了文章主旨:相信命运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会打开另一扇窗。
(意思对即可)
4.文章结尾,作者说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手上还有另外一朵‘美丽的花’”,对此你怎么认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考查分析与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的能力。
可先在文中勾画出表达作者观点和态度的短语和句子,再根据文章内容、作者观点进行评价。
答案:(1)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手上的花,忘记了就会丧失自己生活的意志和目标(鲜花枯萎);(2)只看见别人手中的鲜花,就会心生嫉妒,偏离生活的轨道;(3)羡慕别人手上的花,也可以成为自己向上的动力,从而找到自己手上的那朵花;(4)持续关注手中的这朵花,生活就一定会变得不一样(要为生活找到理由,只要活着,就别让命运赐予自己手上的那朵花枯萎)。
(任意答出3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