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指纹1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2
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指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观察和认识指纹的形状和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观察和认识指纹的形状和特点。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指纹的形成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指纹模板、放大镜、彩笔等教具。
2. 每位幼儿准备一张白纸、一支彩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指纹模板,引导幼儿观察指纹的形状和特点。
2. 讲解:教师讲解指纹的形成和作用,让幼儿了解指纹的奇妙之处。
3. 实践:让幼儿用自己的手指在白纸上画出指纹,并观察指纹的形状和特点。
4.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互相展示指纹,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指纹的形状和特点。
5.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强调指纹的独特性和作用。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展示指纹画,并讲解指纹的形状和特点。
2. 延伸:教师可组织一次指纹识别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学会识别不同人的指纹。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指纹的认识和兴趣。
2. 评估幼儿在讨论环节中的表达和沟通能力,检验他们对指纹知识的理解。
3. 收集幼儿的指纹画作品,分析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七、安全注意事项:1. 确保教具干净卫生,避免幼儿之间传染疾病。
2. 使用彩笔时,提醒幼儿小心操作,避免弄脏衣物和皮肤。
3. 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幼儿,防止他们误吞彩笔等物品。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2. 思考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幼儿的参与程度是否较高。
3. 考虑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九、家长沟通与协作:1. 教师可通过群、家访等方式,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
2. 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活动,如:观察指纹、完成作业等。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指纹》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并理解指纹的形态、特点和作用。
2. 能够观察、比较和记录自己和同学的指纹。
3. 能够探究指纹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
4.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1、认识并理解指纹的形态、特点和作用。
2、探究指纹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
3、培养观察、比较和记录能力。
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让家长带孩子自带鱼缸、发光橡皮擦(也可以使用玻璃头)、印泥。
2、PPT、指纹字卡、实物模型等教具。
3、备有录音笔、摄像机等。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一节科学探究课,主要涉及到的是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
目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常识和观察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辨能力。
因此,本节课需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找到指纹的特点,让学生自主探究指纹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流程:Step 1 导入1.教师神秘的走到讲桌旁边,准备一只笔和一张白纸毛巾。
2.教师说:“同学们,接下来老师要给大家表演一个神奇的魔术,你们准备好了吗?”3.老师拿起笔向同学们的手指上画了一下,然后用毛巾一擦,手指上的颜色消失了,接着请同学们举起自己的手指看一看,“发现什么不同了吗?”4.教师说:“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每个人的手指上有着不同的图案,它们就叫做指纹,而且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我们的名字一样唯一!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指纹的奥秘吧。
”Step 2 掌握知识1.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态、特点的指纹,比较不同的指纹有什么不同之处?2.学生尝试记录自己和同学的指纹,并互相比较有何不同。
3.通过分析,引导学生探究什么原因会造成不同的指纹形态。
Step 3 拓展应用1.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图片等材料,探究指纹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2.学生自己也可以想象和发挥,探究指纹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Step 4 反思自己1.学生介绍自己探究的结果。
大班科学《神奇的指纹》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认识自己”,详细内容为“神奇的指纹”。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指纹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知道指纹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指纹的结构和特点,知道指纹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让幼儿深入理解指纹的独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指纹图片、指纹采集器、放大镜、投影仪。
2. 学具:铅笔、橡皮、白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指纹的趣味故事,激发幼儿对指纹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关注指纹。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指纹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指纹的特点。
(2)幼儿用铅笔在白纸上拓印自己的指纹,观察指纹的形状。
(3)教师用投影仪展示指纹,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指纹的结构。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指纹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纹线、纹心、纹角),让幼儿了解指纹的基本结构。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讨论,比较彼此的指纹,找出指纹的独特之处。
(2)教师指导幼儿使用指纹采集器,采集指纹并观察。
5. 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指纹2. 板书内容:指纹的组成:纹线、纹心、纹角指纹的特点:独特性、不变性指纹的应用:身份识别、犯罪侦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回家后,帮爸爸妈妈找出他们的指纹,并描述指纹的特点。
(2)思考指纹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
2. 答案:(1)指纹特点: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独特性和不变性。
(2)指纹应用:除了身份识别,指纹还在医学、地质勘探、艺术创作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指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神奇的指纹》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探秘人体》,详细内容围绕“神奇的指纹”展开。
主要学习内容包括:指纹的形态、分类、作用以及指纹识别技术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指纹的基本形态和分类,认识到指纹的独特性。
2. 掌握指纹的作用,了解指纹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指纹的分类和作用。
教学重点:指纹的独特性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指纹图片、指纹识别仪、投影仪。
学具:放大镜、透明胶带、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观察手指上的指纹,提出问题:“你们发现手指上的指纹有什么特点?”2. 例题讲解(1)指纹的形态:展示不同形态的指纹,讲解指纹的基本类型(弓形、箕形、斗形)。
(2)指纹的分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将指纹分为不同的类型。
(3)指纹的作用:讲解指纹在生活中的作用,如增加摩擦力、提高手指的敏感度等。
(4)指纹的独特性:介绍指纹的独特性,强调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指纹,尝试分类并描述其特点。
(2)讨论指纹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4. 知识拓展(1)介绍指纹识别技术,展示指纹识别仪的使用方法。
(2)讨论指纹识别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手机解锁、警察破案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指纹》2. 内容:指纹的形态:弓形、箕形、斗形指纹的分类:观察、比较、描述指纹的作用:增加摩擦力、提高手指敏感度指纹的独特性:每个人指纹独一无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自己的指纹,将其分类并描述特点。
(2)思考指纹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
2. 答案:(1)指纹分类:弓形、箕形、斗形。
(2)指纹应用:手机解锁、警察破案、银行开户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指纹的形态、分类、作用和独特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大班科学神奇的指纹教案大班科学神奇的指纹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
2、从各个方面了解指纹的作用,培养幼儿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3、激发幼儿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体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快乐。
4、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1、幼儿准备:父母和自己的指纹图各一张;一块胶泥,一张纸。
2、教师准备:各种指纹放大图;从各种渠道(络、书籍、报刊)收集的指纹图片一组。
活动过程:一、印指纹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幼儿分组玩印指纹的游戏,让幼儿观察,印完指纹后在纸上发现了什么?胶泥上又留下了什么?二、谈指纹。
(1)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指纹,比较自己和同伴的指纹有何不同;(2)比较自己的指纹和父母的指纹又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小朋友们,你们每个人都是爸爸妈妈生的,孩子和父母总是长得很像,被别人称作“亲子脸”。
幼1:我奶奶说我长得和妈妈一模一样。
幼2:我鼻子长得像爸爸。
幼3:我眼睛长得像奶奶……教师:那大家想一想,我们可能长得像爸爸妈妈,可是我们的指纹也长得像爸爸妈妈吗?孩子1:有“亲子脸”,就有“亲子指纹”。
孩子2:不对,侦探片里面说,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
教师:那大家把带来的爸爸妈妈的指纹图和自己的对比一下,看看谁说的对?孩子们比较后一致得出结论,指纹和爸爸妈妈的没有一个一样的。
幼儿发挥:老师,我们和爸爸妈妈只长得像,但是还是有不像的地方,我们的指纹也不是完全一样啊!可是我小姨生的是双胞胎,他们长得一样,声音一样,穿得一样,连动作都一样,他们的指纹也应该是一样的吧?(很多孩子都点头表示同意)教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们班的琪琪和冉冉是一对双胞胎,让我们看看他们的指纹一样吗?(幼儿看后,都摇头)老师这里刚好也有一幅双胞胎的指纹,小朋友们看一看,他们是不是一样?(出示指纹图)共同分析比较双胞胎的指纹,小结指纹的秘密。
让孩子们明确知道:任何人的指纹都是不可能相同的。
大班科学《神奇的指纹》幼儿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探秘我们的身体》,详细内容为第二节《神奇的指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指纹的特点、作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指纹的独特性和重要作用,了解指纹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够观察、描述自己的指纹,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增强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指纹的独特性和作用。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指纹,了解指纹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指纹图片、指纹采集器、放大镜、投影仪等。
2. 学具:铅笔、橡皮、白纸、透明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述一个警察抓捕犯人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指纹的重要作用,激发幼儿对本节课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展示指纹图片,让幼儿观察、讨论指纹的特点。
(3)讲解指纹的独特性和作用,让幼儿了解指纹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铅笔在白纸上拓印自己的指纹,并用橡皮、透明胶带等工具观察、描述指纹。
(2)分组讨论:指纹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2)拓展:介绍指纹识别技术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如手机解锁、银行取款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指纹2. 板书内容:(1)指纹的特点:独特、永久(2)指纹的作用:识别身份、解锁、签字等(3)指纹在生活中的应用:警察破案、手机解锁、银行取款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拓印自己的指纹,观察、描述其特点。
(2)和爸爸妈妈一起探讨指纹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
2. 答案:(1)指纹的特点:环形、弓形、螺旋形等。
(2)指纹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应用,如指纹锁、指纹支付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指纹的特点、作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最新大班科学《神奇的指纹》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认识自己》,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神奇的指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指纹的特点、分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指纹的基本特点,了解指纹的分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认识到指纹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指纹的分类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指纹在生活中的应用及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指纹采集器、放大镜、投影仪、指纹图片。
2. 学具:白纸、铅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指纹采集器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指纹,激发学生对指纹的兴趣。
2. 讲解指纹的基本概念通过投影仪展示指纹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指纹的形态、结构及分类。
3. 例题讲解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例,讲解指纹在破案、密码锁等方面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并尝试分类。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指纹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指纹2. 内容:指纹的形态、结构指纹的分类指纹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指纹调查报告内容要求:描述自己的指纹特点,尝试分类,并讨论指纹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示例:我的指纹是弓形纹,属于稀有类型。
在生活中,指纹应用于手机解锁、银行密码等,具有重要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指纹的基本知识,提高了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掌握程度,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生物识别技术,如虹膜识别、人脸识别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指纹的分类及其特点。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中的“我的指纹调查报告”。
《神奇的指纹》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神奇的指纹》选自大班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探索身体的秘密》第三节。
本节课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指纹的形态、分类、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指纹的基本知识,认识到指纹的独特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增进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指纹的分类和特点。
教学重点:指纹的独特性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指纹图片、指纹识别器、放大镜、投影仪等。
2. 学具:铅笔、橡皮、白纸、透明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指纹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指纹的形态。
邀请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激发幼儿探索指纹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指纹的分类,讲解各种指纹的特点。
以指纹识别器为例,讲解指纹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用铅笔在白纸上拓印自己的指纹,用透明胶带进行观察。
教师指导幼儿对比指纹,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4.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指纹的独特性和应用。
提问幼儿关于指纹的其他问题,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指纹》2. 板书内容:指纹的形态指纹的分类指纹的特点指纹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人或朋友的指纹,记录下来并进行分类。
2. 答案:根据观察,将指纹分为斗型、弓型和螺旋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指纹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指纹探索,共同感受指纹的神奇之处。
同时,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发现其他有趣的生物特征,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指纹的分类和特点。
2.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使他们对指纹产生好奇心。
幼儿园《神奇的指纹》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社会认知领域教材《认识我自己》中的第三章《我的身体》,详细内容围绕“神奇的指纹”展开,通过观察和分析指纹,让幼儿了解指纹的特点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指纹的基本特点,知道指纹的作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增强幼儿对自我身体的认知,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指纹的作用。
重点:观察指纹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指纹图片、放大镜、指纹采集卡、彩色笔、投影仪等。
2. 学具:彩色笔、指纹采集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警察叔叔利用指纹破案的故事,引发幼儿对指纹的兴趣。
2. 观察指纹(10分钟)(1)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引导他们发现指纹。
(2)让幼儿用彩色笔在指纹采集卡上涂抹,使指纹显现出来,观察指纹的形状和纹理。
3. 讲解指纹的特点(5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指纹图片,讲解指纹的基本类型(斗型、弓型、螺旋型)和特点。
4. 例题讲解(5分钟)讲解指纹的作用,如:指纹可以作为身份识别的依据,警察叔叔如何利用指纹破案等。
5.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在指纹采集卡上找出自己的指纹,并尝试分辨指纹的类型。
6. 小结与拓展(5分钟)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指纹指纹的特点指纹的类型指纹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人的指纹,找出不同的指纹类型,并记录下来。
2. 答案:根据观察,记录下家人的指纹类型,如爸爸的指纹是斗型,妈妈的指纹是弓型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观察、讲解、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指纹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让幼儿了解指纹在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应用,如指纹锁、指纹支付等,激发他们对科技的兴趣。
同时,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幼儿园《神奇的指纹》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社会领域教材第四章《认识我自己》,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神奇的指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指纹的特点、作用,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指纹的形状、特点和作用,知道指纹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增强幼儿对个人身份的认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指纹的形状、特点和作用。
难点:观察、比较、表达指纹的不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指纹图片、指纹放大镜、指纹采集卡、彩色笔、教学课件。
幼儿准备:彩泥、画纸、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邀请幼儿观察自己的手指,引导幼儿关注指纹。
(2)讨论:我们的手指上有什么?这些指纹有什么作用?2. 讲解指纹知识(5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不同形状的指纹,让幼儿观察、比较。
(2)讲解指纹的形状、特点和作用。
3. 指纹采集与观察(5分钟)(1)发放指纹采集卡,引导幼儿用彩泥拓印自己的指纹。
(2)使用放大镜观察指纹,引导幼儿描述指纹的形状。
4. 互动环节(5分钟)(1)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指纹形状,鼓励幼儿表达。
(2)讨论指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警察叔叔如何通过指纹找到坏人等。
5. 随堂练习(5分钟)(1)发放画纸和彩色笔,让幼儿画出自己的指纹。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描述指纹的不同特点。
(2)引导幼儿思考指纹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指纹形状:斗形、弓形、螺旋形特点:独一无二、终身不变作用:警察破案、个人身份识别2. 指纹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的指纹,描述其形状。
答案:略2. 作业题目:思考指纹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比较、表达,让幼儿了解指纹的形状、特点和作用。
课后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家人的指纹,了解指纹的遗传规律,进一步拓展幼儿的知识面。
活动名称:神奇的指纹
活动目标:
1、乐意表达自己的发现,体验探究指纹活动的乐趣。
2、初步感知指纹的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放大镜、人手一份操作材料(纸、笔)、PPT
一、发现神奇的指纹
导入:手指游戏:“一二三,手指藏起来,一二三,手指伸出来。手指变变变,
变成了一只小鸟„„”,手指真神奇啊,可以变成这么多好玩的东西。
提问:手指上有些什么?
过渡:我带来一个神奇的宝贝——超级放大镜
提问:发现了什么?
小结:手指头上的纹路是我们指纹。
二、探究指纹的秘密
1、指纹的种类
过渡:我把小朋友的指纹都拍下来了,一起来看看吧!
观看课件PPT,提问:它是什么样子的?
追问:这些指纹像什么?
小结:指纹是有各种形状的。像漏斗一样的叫做斗形纹,像弓箭一样的叫弓形纹,
像簸箕一样的叫做箕形纹。
2、指纹的秘密
——自主探究
导语:看看自己的指纹长得什么样子的吧!
要求:1、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自己的食指,把它画下来。
2、分类,贴到相应的格子里。
指导语: 1、你的指纹是什么样子的?试试画下来
2、它像哪种指纹,贴在相应格子里。
重点指导:使用放大镜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并画下来。
——集体交流
提问:你的指纹像什么?是哪一张?
引导讲述斗形纹,弓形纹,箕形纹。
小结:每个人的指纹长的都不一样,仔细观察,同一类的指纹也有很多细微的差
别。
三、感知指纹的作用
导语:指纹可有用啦,看看图片中的警察也在研究指纹,指纹可以帮助警察完成
什么任务呢?我们也来试一试,做个小侦探吧!
1、互动小游戏
提问:找一找几号指纹是小偷留在门上的呢?说说自己的发现。
(鼓励幼儿仔细观察,比较,并用PPT进行互动验证。)
2、拓展经验
导语:你们都很棒,像小侦探一样找到了小偷,那指纹除了可以帮助警察抓小偷
之外,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作用吗?
(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进行表述,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启发,激发探究兴趣。)
小结:除了今天的发现,指纹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用处,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上网
查一查,生活中再去找一找,把你的新发现告诉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