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语文教案:《月球之谜》《月球之谜》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探索奥秘,是人类的天性,因为每个正常的人都有求知欲。
从某种意义上说,“谜”是推动人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动力。
让孩子们从小就心中有“谜”,试图去解开这些“谜”,这本身就是一个孕育发展和创造的过程。
因此,本教学设计力图通过语言文字的阅读,把“谜”播种在孩子们的心田,使怎样才能把“谜”播种在孩子们的心田里呢?语文课有语文的方式,那就是:引导孩子在与文本、文化和客观世界的对话中,去敞亮,去点染。
教材分析《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文章。
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
全文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丛生。
开篇从“遐想”入手,引出一连串的问题,首写“谜”。
接着写人们对月球的了解,以及开展的实验,看似在“揭密”,其实,处处生“谜”,用一个自然段的省略号,留下无穷无尽的“谜”。
正因为如此,课文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让读者去遐想,去探索。
因此,这是一篇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统一的要求以及我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故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1.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3)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2.过程与方法运用想象、资料交流、质疑等各种方法,强化学生对月球魅力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同学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同学们热爱科学和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特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教学难点因为月球对于人类来说是充满神秘色彩的,迄今为止,只有少数宇航员登上了月球,而且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在月球上久留,只能从月球上采集一些标本或做一些简单的实验。
教案: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了解月球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月球的形状、大小、距离等。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法,探究月球的奥秘。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
(2)学会合作探究,培养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
(2)学会合作探究,得出月球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1)月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2)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熟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和内容。
(2)收集有关月球的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
(2)准备笔记本,做好课堂记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球。
(2)简要介绍月球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月球的形状、大小、距离等基本知识。
(2)学生结合教材,思考月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3.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月球的奥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共同得出月球的基本特征。
4.课堂讲解(1)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讲解月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2)讲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等。
5.实践作业(1)学生结合教材,完成课后练习。
(2)布置研究性作业,如调查月球在我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激发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热情。
六、课后评价1.学生对月球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如团队精神、沟通表达能力等。
3.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以及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
《月球之谜》这篇课文,就像是一扇窗,让学生们能看到更广阔的宇宙。
22、月球之谜(第2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想去吗?想就先让我们一起来挑战词语关。 1、复习词语 2、观看月亮图片 3、教师描述浩月当空的美景: 夜幕降临,一轮明月缓缓升起,它有时挂在树梢,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悬挂在高高的夜空,有时像把鎌刀,有时像个圆盘。那皎洁的月光,富于变化的月形,看着这美丽的月色,你想起了哪些月亮的诗句、传说或者有关月亮的知识? 4、学生汇报 二、导入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奇异 看来,同学们对月球都充满了神奇的向往,那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1969年7月20日,跟随两名美国宇航员搭上“阿波罗号”一起登月。 1、课件播放:阿波罗登月 让我们跟随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的目光向月球望去,你看到了什么? 2、找出有关的文段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3、学生汇报 4、月球的景色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荒漠)这是一片怎样的景色?(奇异) 5、体会理解“荒漠、奇异”。什么样的地方可称为荒漠?(文中指没有水……)月球景色特点?(奇异指那里的天空黑沉沉的……) 6、指导朗读(闭眼想像) 7、播放月球景色的图片 你们想亲眼看看月球的奇异景色吗?让我们看看宇航员从月球上拍摄的照片(资料链接并了解环形山) 8、齐读 在读中领悟月球景色的奇异。 三、学习第3~6自然段,感受:费解 多么美的读书声,多么奇异的月球表面,难怪人们会产生这么多的遐想与疑问,实际上,就连科学家也对月球有许多未解之谜。 1、默读3~6自然段,划出课文中给们介绍了哪些有关月球的未解之谜。 2、学生汇报并整理 ①月球的尘土是否有杀菌的本领? ②为什么把不同的植物放在月球尘土里生长情况不同? ③月球的年龄是否比地球大?火山活动是否比地球早? 3、这些月球之谜科学家解决了吗?他们做了哪些实验?(交流) 4、汇报并理解实验过程 ①句子:细菌一下子都死了,你有疑惑吗? 生:为什么……?很奇怪,是吗?是不是难以理解? 师:引读句子“看,细菌在月球的尘土上,一下子都死了,难道不令人难以理解吗? ②第2个实验是怎么做的?你能从这个实验中说说你的疑问吗? ③引导想像,你还想把什么放进尘土里进行研究? ④科学家对岩石的研究结果又是什么?月球的年龄研究出来了吗? 理解“估计”你体会到了什么?估计就是月球的年龄,有可能比地球大/小/一样。难怪,我们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引读句子:难道……? 5、面对这一个个月球之谜,你感觉怎么样? 课文中有一个词正好表达了这个意思,哪个词(令人费解) 6、用令人费解的感受来读读句子。 7、读句子,这一连串的……啊! 8、通过对岩石和尘土的研究我们就产生了这么多的疑问,月球之谜仅仅是这些吗?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省略号) 9、引导提问“如果你是一位科学家,你还想探索哪些谜? 齐读最后一段。 10、月球的疑惑可真多,面对这些疑惑,我们该怎么办?让我拿起书本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延伸 其实,我们国家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月球的探索 播放:嫦娥登月 2、长大以后,你希望在月球上研究些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 3、同学们,现在你们的知识有限,但想象是无限的,科学研究也是从大胆的想象中开始的,只要我们努力学习,长大以后一起去探索、去揭开月球神秘的面纱。甚至可以把目光投向浩瀚的宇宙,探索更多的星球之谜。 五、作业 1、上网脉网阅读有关月球的书籍,登陆《月亮网站》、《天文探索》查阅你最关注的问题。 2、课外书《美丽月球》、《月球探险》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月球之谜》的故事情节;•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了解月球的由来和一些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热爱阅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未知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月球之谜》的故事情节;•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难点•理解月球的由来和一些基本知识。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让学生观看一段月球表面的视频,引入月球这个话题,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兴趣。
2.讲解故事通过朗读《月球之谜》,讲解故事情节和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
第二课时1.复述故事让学生分组互相复述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词语操练教师带领学生操练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巩固词汇记忆。
3.小组活动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一道小组练习题,检验对故事内容的掌握程度。
第三课时1.月球知识分享教师向学生介绍月球的由来和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
2.合作探索学生分组进行一个关于月球的教具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课堂展示每组学生展示他们的教具作品,并向全班分享他们的探索心得和体会。
四、课堂评价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小组讨论和活动成果等来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词汇掌握情况以及对月球知识的理解程度。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五、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整理一个月球知识小抄,包括月球的起源、表面特征等内容;2.让学生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对《月球之谜》的体会和想法。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科学类话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小组活动中表现出了团队合作和对话交流的能力。
三年级语文教案《月球之谜》三年级语文教案《月球之谜》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以及与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2、乐曲《春江花月夜》;3、学生收集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及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出示图片)师: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
看到这幅场景,你想说些什么?你想到了哪些有关古诗、故事、或者想提一些什么问题呢?(学生发言)出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么美好的遐想。
师:同学们,你们也被这皎洁的月光勾起了无限的遐想了吗?(是的)那么我们来美美的读一读这句话,好吗?(学生朗读出示的这句话。
)师: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直到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相机点击宇航员首次登月的图片)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
师: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来探索——月球之谜。
(板书课题)二、出示自读要求师:请同学们根据屏幕出示的自读要求,自由的读一读课文。
屏幕上出示了哪些自读要求?请一个同学来大声地读出来。
(指生读)1、划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2、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课余搜集的资料,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老师相机发表,学生填写表格)我最感兴趣的谜我的猜想三、组内交流师:刚才同学们都颇有兴趣的研究了自己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接下来请你和组内同学交流交流你划出的月球之谜,把你感兴趣的谜先读给同学听,再说说你的猜想。
四、全班交流师:同学们说得真起劲儿,想不想让全班同学都知道你的猜想?(想)现在就给你机会,谁来说说你在课文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指名答)1、师:谁能按顺序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指生答)(相机点击出示:月球是从哪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的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早?)2、师:作者在课文中提出了对月球的疑问,那你有没有什么不同的问题呢?(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
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
曲《春江花月夜》。
2、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3、学生收集的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4、媒体资源:
教学演示课件《月球之谜》。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
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
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同学们,古往今
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北宋大文学家
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散
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
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
解开心中的疑问。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
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
(板书课题)。
4、点击课件主页中的登月图片,观看人类登上月球相关视频。
二、听范读,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再自读
1、提出自读要求:
⑴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⑵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⑶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
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2、组内交流:
⑴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和课文
朗读情况。
⑵组内同学交流所画出的月球之谜。
⑶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3、全班交流:
⑴各组选派代表或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
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
⑵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①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
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
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等等。
②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
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
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4、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⑴对某一未解之谜感兴趣的同学结为一组,大家共同猜想谜底。
⑵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袋”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分工,将讨论结果
记录下来。
(教师提供的资料,供参考)
①课后“资料袋”。
②月球起源之谜:
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月球被捕获
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到目前为止,三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
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③月球年龄之谜:
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
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年龄更长。1
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
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
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④两位宇航员在登上月球后,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
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竖立在
月球上,纪念碑上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
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然后,又在
月球表面安装了电视摄像机;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
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间距离的激光仪,测
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
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
亮和地球间的第一次通话。
⑤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
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
设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氮-3,并运回地球,利用这一热能
源发电,供应全球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
业。
⑥从“阿波罗”8号开始,10号、11号、16号、17号都曾
目击或拍摄过月面不明飞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国的
“月球轨道环形器”2号就发现,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
3米高的塔状建筑物,随后,苏联的宇宙飞船也发现了这些建筑。
⑦月球表面照片和课文插图。
3、举行月球奥秘发布会:
⑴各小组选派代表有感情朗读本小组感兴趣的月球之谜,力争通
过朗读激起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
⑵派中心发言人有条理地说清本组对月球之谜的猜想。
⑶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你们对月球又产生了哪些疑问?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读读写写,并发现生字的记忆方法:
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
撒在水藻一旦一项估计年龄
二、创设情境,感悟月亮的文化内涵
1、出示月色皎洁的图片,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曲子:
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
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数
不清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绘画。下面,就让我们
在《春江花月夜》这首名曲中,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月亮的名句
写在黑板上。(教师板书课后诗句)
2、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反复吟诵几遍,再抄写下
来。
三、实践活动
人类虽然登上了月球,但并没全部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月球上的
无穷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感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通过阅读和登录网
站,去进一步了解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