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西芹常见病害的发生及防治
- 格式:pdf
- 大小:128.87 KB
- 文档页数:2
怎样防治西芹菌核病?
西芹菌核病分布较广泛,全生育期均可发生。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怎样防治西芹菌核病。
(1)病害症状:该病为害叶柄、叶片,也为害茎秆(薹)。
叶片感病,从叶缘向内发展,初呈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水浸斑。
叶柄和茎秆发病多为再侵染,受害部位初呈水浸状褐色凹鹅,以后植株表皮易于枯纵裂,叶柄或茎秆腐烂,呈纤维状,摹内中空。
叶柄发病多从茎部开始向上蔓延。
病斑因湿度大小不同,颜色有深有浅。
湿度大时形成软腐,表面着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不发臭。
以后菌丝上散,生成鼠粪状的黑色菌核,严重时全株腐烂。
(2)发病规律:西芹菌核病病原为于囊茸砸门核盘属真菌核盘菌。
病菌主要以菌核存在士壤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越夏。
条件适宜时产生子囊孢子,成为初侵染源,子囊孢于靠风雨和浇水传播,侵染发病后,通过菌丝进行再侵染,再侵染多为接触发病。
一是脱落的带病组织与叶片、叶柄及茎接触,菌丝蔓延发病;二是病叶与健康叶、叶柄及茎直接接触,病叶七的菌丝直接蔓延使其发病,发病后期在病部形成菌核越冬。
发病时间,露地栽培以秋季多雨时发病较重,保护地内以12月至理年3月发病为重,大棚或发生过菌核病的地块发病较重。
该病在低温高湿的环境下发生,适宜温度为5-20℃,最适温度为15℃,空气相对湿度在85%左右时最为适宜。
种植过密、通风不良、湿度过大有利于发病。
该病菌除侵染西芹外,还可侵染葫芦科、茄科、豆科、
1。
浅谈保护地芹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农民致富之友,《农民致富之友》浅谈保护地芹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芹菜是人们喜食的保健蔬菜之一,叶柄肥大,质脆味甜,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保护地栽培是人为地创造出适于蔬菜生育的环境条件而进行生产的,与露地栽培管理技术的不同之处但在生产上受多种因素影响,芹菜在保护地栽培,常受叶斑病、菌核病和软腐病等病害为害,影响芹菜生长,降低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法如下:1 保护地芹菜病虫害预防1.1选用无病虫种子种子繁育要选择地上部分不带病的母株栽植,不与芹菜连作或邻作,搞好田间管理,使田间无杂草、无污物,采收无病种子。
根据病菌在种内只能存活1年左右的特点,可选择2年以上的陈种播种。
1.2清理田园与土壤处理很多病虫易在土壤中大量积累。
所以要及时清洁田园,把上茬有病植株残体和残根彻底清除干净,集中深埋或烧毁。
最好做到深翻土壤25厘米,或起土30厘米,并施用不带病原的腐熟有机肥。
播种或移栽前可用10%益舒丰颗粒剂1000倍液处理土壤预防和减轻根结线虫病。
1.3加强栽培管理施用农家肥要经高温处理,使其充分腐熟,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性。
灌水宜小水勤浇,忌大水漫灌,同时抓好通风排湿和夜间保温管理。
注意及时清除病株残体,减少菌虫源。
1.4化控技术采用合理的化控技术,可提高芹菜抗逆性,增强抗病虫害能力。
如喷施赤霉素、增施锌肥。
一般芹菜在定植后一个月左右,当植株体长到20厘米左右或是在采收前15-30天前后,这一时期是芹菜植株体处于旺盛生长期,是喷施赤霉素的最佳时期。
施用浓度一般为10毫克/升,如在赤霉素溶液中按1%的浓度加人蔗糖;或按0.1%加入磷酸二氢钾效果会更好。
锌元素在植株体内的主要作用是参与生长素的合成和某些酶系统的活动,直接影响着芹菜的生长速度。
芹菜是需锌元素较为敏感的作物,缺锌时表现为植株顶端生长受抑制,出现茎叶细小畸形,叶呈簇状。
锌肥可以以基肥的形式每亩施入硫酸锌4公斤。
也可进行叶面喷施,一般喷施的浓度为0.01-0.05%的硫酸锌或氯化锌,也同样起到良好的效果。
Z i x u n t a i芹菜,属伞形科植物。
有水芹、旱芹、西芹三种,功能相近,药用以旱芹为佳。
旱芹香气较浓,称"药芹"。
但是和香菜不是一个种,芹菜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钙、磷、铁、钠等,同时,具有有平肝清热,祛风利湿,除烦消肿,凉血止血,解毒宣肺,健胃利血、清肠利便、润肺止咳、降低血压、健脑镇静的功效。
1.芹菜斑枯病1.1芹菜斑枯病又称叶枯病。
芹菜叶、叶柄、茎均可染病。
一种是老叶先发病,后传染到新叶上,叶上病斑多散生,大小不等,直径3~10mm,初为淡褐色油渍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中部呈褐色坏死,外缘多为深红褐色且明显,中间散生少量小黑点;另一种,开始不易与前者区别,后中央呈黄白色或灰白色。
边缘聚生很多黑色小粒点,病斑外常具1圈黄色晕环,病斑直径不等。
叶柄或茎部染病,病斑褐色,长圆形稍凹陷,中部散生黑色小点。
目前,该病已成为冬春保护地芹菜的重要病害,对产量的质量影响很大。
该病在冷凉和高温条件下易发生,气温20~25℃,湿度大时发病重。
此外,连阴雨或白天干燥,夜间有雾或露水及温度过低,植株抵抗力弱时发病重。
1.2防治技术:选用抗病品种,如津南实芹、冬芹、夏芹、津芹、天马、上海大芹、文图拉、美国玻璃脆、西芹3号、春丰等;选用无病种子或对带病种子进行消毒,从无病株上采种或采用存放2年的陈种,如采用新种要进行温汤浸种,即48~49℃温水浸30min,边浸边搅拌,后移入冷水中冷却,晾干后播种;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底肥,看苗追肥,增强植株抗病力;保护地栽培要注意降温排湿,白天控温15~20℃,高于20℃要及时放风,夜间控制在10~15℃,缩小日夜温差,减少结露,切忌大水温灌;保护地芹菜苗高3cm后有可能发病时,用45%百菌清烟剂3.00~3.75kg/hm2熏烟,或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15kg/hm2;露地可选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5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保护地芹菜主要病虫害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作者:郎朗孟庆良高国训肖瑜黄亚杰来源:《长江蔬菜·技术版》2017年第06期冬季芹菜种植进入棚室种植阶段,做好保护地芹菜虫害防治是确保芹菜高产丰收的关键。
做好芹菜虫害防治要从苗期抓起,采用预防为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技术。
冬季暖棚芹菜虫害主要有蚜虫、蝼蛄和根结线虫等。
具体症状及防治方法如下1 蚜虫1.1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芹菜根部,在芹菜侧根和须根上会呈现出大小不等的瘤状根结,造成芹菜植株生长不良,矮小。
1.2 防治方法①黄板诱蚜棚室内用废旧纤维板或纸板剪成100 cm×20 cm板条,涂上黄漆及1层机油,挂在行间或株间,高出植株顶部,每667 m2 30~40块,当黄板粘满蚜虫时,再重涂1层机油,一般7-10天重涂1次。
②化学防治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 000倍液、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喷雾、20%甲氰菊酯乳油2 000~2 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防治,6~7天喷1次,连续2-3次。
2 蝼蛄俗称拉拉蛄,主要在芹菜播种后至出齐苗为害。
2.1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根部,一般在播種后蝼蛄将苗床表土层窜成许多隧道,使幼苗根脱离土壤,致使幼苗因根系失水而干枯,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
2.2 生活习性蝼蛄喜欢在气温高、湿度大且闷热的夜晚出土活动,具有趋光性,对有香味的物质有强烈趋性,最适宜12.5~19.8°C,喜欢潮湿环境。
2.3 防治方法①毒饵防治饵料(秕谷、麦麸、豆饼、棉籽饼或玉米碎粒)5 kg炒香,与90%敌百虫晶体30倍液0.15 kg拌匀、拌潮于傍晚撒施。
每667 m2施用1.5~2.0 kg。
②药剂防治每667 m2用50%辛硫磷1.0~1.5 kg,与干细土15~30 kg充分拌匀,撒于菜田中或开沟施入土壤中。
怎样防治西芹菌核病?
(I)发病症状。
危害芹菜茎、叶。
病害常先在叶部发生,形成暗绿色病斑,潮湿时表面生白色菌丝层,后向下蔓延,引起叶柄及茎发病。
病处初为褐色水渍状,后形成软腐或全株溃烂,表面生浓密的白霉,最后形成鼠粪状菌核。
该病在低温潮湿条件下易发生。
(2)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
用10%盐水洗种;与葱蒜类轮作;深翻土地,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及时清除病株;忌大水漫灌。
②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选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O倍液,或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3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IooO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7天喷1次,连续2~3次。
西芹秋冬保护地生产减产原因及对策1减产原因1.1定植苗弱或带病苗床土壤松软度不一致,不平整,播种后浇水时,土层下陷导致高低不平,使植株不能均势生长;育苗畦由于选择在地势低的地块,当雨水多时,排涝不及时,土壤中氧气不足,导致根系坏死;播种过密,分苗不及时,幼苗拥挤,徒长,根部染病;拔草不及时,草大伤苗。
1.2实心西芹叶柄空心基肥不足,生长后期肥力不足;温度过高或过低,保护地前期温度过高,后期受冻害;产品过熟;过量喷施赤霉素等,使实心西芹叶柄髓部和输导组织细胞老化,细胞液胶质化,失去活力,细胞膜发生间隙,造成叶柄空心部呈白色棉絮状或空心。
1.3感染病毒病,植株花叶、皱叶自然侵染芹菜的病毒约10多种。
病毒主要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及多年生寄主体内越冬,靠蚜虫和汁液传播,农事操作时,可将病株病毒传给健株。
肥水条件差、高温、干旱、蚜虫多、植株生长不良、抗病能力差有利于西芹发病。
1.4植株感染斑枯病,叶片早枯由真菌侵染引起。
冷凉多湿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多雨又是病害侵入和萌发的必要条件,一般在温度20~25℃或高湿条件下发病严重。
温室、塑料棚昼夜温差大,夜间结露多,通风排湿不及时,生产中水、肥不足都可发生此病。
1.5美洲斑潜蝇为害,叶片脱落美洲斑潜蝇目前已成为芹菜生产、尤其是保护地西芹生产中危害最重的害虫。
在叶片上造成近圆形刻点状凹陷,影响了叶片的光合作用,使植株生长缓慢,造成减产。
2对策2.1抓好苗期管理6~8月芹菜育苗。
苗期管理的关键是创造冷凉潮湿的环境条件,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条件良好、土质疏松肥沃的沙壤土苗床,均匀撒施过筛的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深翻,耙平,作畦。
苗床要平整,保证土壤松软度一致。
播种后,要经常保持畦面的适度湿润,防止干旱和大水漫灌。
做好三项工作,一是遮花荫,就是在播种畦上方搭设木架或竹竿,木架上放些树枝或单独在竹竿上搭设遮阳网,防止强光暴晒和暴雨冲刷。
种子顶土后,一般选择在晴天下午去除覆盖物,覆盖物不宜去除过晚,防止苗子徒长。
1
怎样防治西芹软腐病?
西芹软腐病又称腐烂病,全国各地都有发生。
(1)病害症状:主要为害叶柄基部或茎部,先出现水浸状淡褐色纺锤形
或不规则形的凹陷斑,后迅速向深广发展,呈黄褐色腐烂并发臭,干
燥后呈黑褐色,最后只剩下维管束,严重时全株枯死。
(2)发病规律:西芹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该菌生长发育最适温度
为20-30℃,最高为40℃,最低为2℃。不耐阳光和下燥,在阳光下
暴晒两小时后大部分死亡。病原细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和保护地的植
株上越冬。借风吹、雨溅、流水、昆虫和夹杂着病残体的肥料传播。
病菌主要从植株的伤口侵入。为土传性病害。一般发病是从靠近土壤
的叶柄基部或根茎附近开始的。
在低洼、上黏、高温、多雨的情况下易发病。尤其足先早后涝或受盲
椿象为害时发病重。露地栽培遇连续阴天持续降雨时易发病,软化栽
培在培土期易发病,暴风雨后易发病,田间管理碰伤植株后易发病。
收获时根部带土或受伤的西芹,在贮运过程中,遇高温、高湿迅速发
病。假植贮藏时浇水过大,埋土过深,通风不良也可发病。保护地栽
培,湿度过大容易发病。生长中后期封垄后遮荫,地面潮湿时发病重。
冻害后,重茬地,排水不良易发病。
(3)综合防治:
1)农业措施防治。选无病地块栽植西芹,避免与西芹、白菜、油菜、
芹菜常见病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一、芹菜斑枯病
芹菜斑枯病又称叶枯病。
芹菜叶、叶柄、茎均可染病。
一种是老叶先发病,后传染到新叶上,叶上病斑多散生,大小不等,直径3~10mm,初为淡褐色油渍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中部呈褐色坏死,外缘多为深红褐色且明显,中间散生少量小黑点;另一种,开始不易与前者区别,后中央呈黄白色或灰白色。
边缘聚生很多黑色小粒点,病斑外常具1圈黄色晕环,病斑直径不等。
叶柄或茎部染病,病斑褐色,长圆形稍凹陷,中部散生黑色小点。
该病在冷凉和高温条件下易发生,气温20~25 ℃,湿度大时发病重。
此外,连阴雨或白天干燥,夜间有雾或露水及温度过低,植株抵抗力弱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子或对带病种子进行消毒,从无病株上采种或采用存放2年的陈种,如采用新种要进行温汤浸种,即48~49 ℃温水浸30 min,边浸边搅拌,后移入冷水中冷却,晾干后播种;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底肥,看苗追肥,增强植株抗病力;保护地栽培要注意降温排湿,白天控温15~20 ℃,高于20 ℃要及时放风,夜间控制在10~15 ℃,缩小日夜温差,减少结露,切忌大水温灌;保护地芹菜苗高3cm后有可能发病时,用45%百菌清烟剂3.00~3.75 kg/hm2熏烟,或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15 kg/hm2;露地可选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500倍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