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 格式:doc
- 大小:2.49 MB
- 文档页数:14
解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化与变化,这些能量变化对于化学反应的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进行解析,从能量的定义、热力学原理以及化学反应中常见的能量变化类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能量的定义能量是物质或者系统所具有的做功的能力或者潜力。
根据热力学的原理,能量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热能,也就是热传递的能力;二是物理能,包括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等。
在化学反应中,主要涉及到的是化学能的转化与变化。
二、热力学原理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规律的学科,对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热力学第一定律,也被称为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在系统与环境之间可以互相转化,但总能量的和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总量始终保持不变,只是在不同的物质之间进行转移与变化。
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类型1.热效应化学反应中最常见的能量变化类型是热效应,即反应过程中伴随着的热量的吸收或者释放。
当反应吸热时,温度会下降,反应称为吸热反应,反应物的化学能被转化为热能;当反应放热时,温度会升高,反应称为放热反应,热能被转化为产品的化学能。
这种能量变化主要由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引起。
2.光效应光效应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的光能的吸收或者释放。
光效应在一些特定的化学反应中常常表现得比较明显,例如发光反应、光解反应等。
光能的吸收与释放对于化学反应的进行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同时也可以用于反应的监测和分析。
3.电效应电效应是指化学反应中伴随着的电能的转化与变化。
在电化学反应中尤为常见,例如电解和电池反应。
化学反应中的电效应可以通过测量电动势和电流等电学参数来进行分析和判断。
4.动能转化动能转化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的物质运动产生的能量转化与变化。
动能转化在化学反应中并不像热效应和光效应那样直接可见,但是它在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碰撞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总结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进行的重要动力,也决定了反应的方向和速率。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而能量变化则是化学反应中一个重要的特征。
在化学反应中,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比如热能、光能等。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1. 反应热和化学反应热反应热(ΔH)是指化学反应中传递给或者释放出的热量变化。
当反应热为正值时,表示该反应吸热,即吸收了热量;当反应热为负值时,表示该反应放热,即释放了热量。
反应热与反应物的种类、质量以及反应条件都有关系。
2. 焓变和焓变化的计算焓变(ΔH)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焓(H)发生的变化。
焓变可以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放热或吸热程度。
根据热力学定律,焓变与化学物质的物态、温度和压力等因素有关。
通过热效应实验,可以测定出反应物到产物的焓变,从而计算出反应的焓变化。
3. 反应热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热的大小会影响到反应速率。
通常情况下,反应热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原因在于,反应热的增加会增加反应物分子的能量,使得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增加,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同时,反应过程中的活化能也会受到反应热的影响。
4. 核能与核反应除了化学反应,核反应也是一种能量变化的重要形式。
在核反应中,原子核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放射性能量。
核能是一种巨大的能量资源,广泛应用于核能发电、医学放射治疗等领域。
核反应的能量变化与核物质的裂变或者聚变过程有关。
5.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守恒定律无论是化学反应还是核反应,能量守恒定律都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原理。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
在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总能量的和保持不变。
6. 能量变化的实际应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比如,化学电池通过化学反应的能量转化产生电能;火箭发动机通过化学燃烧的能量转化产生推力;燃烧炉通过能量变化产生热能等。
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一、概念解析1.能量变化: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能量的差异称为能量变化。
2.活化能:化学反应中,使反应物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的最小能量称为活化能。
3.放热反应: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能量差以热能形式释放,称为放热反应。
4.吸热反应: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能量差以热能形式吸收,称为吸热反应。
二、能量变化的原因1.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中,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2.分子轨道的重排: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轨道的重排导致能量的变化。
3.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能量的变化。
三、能量变化的计算1.焓变: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变化,用焓(ΔH)表示。
2.熵变: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混乱度的变化,用熵(ΔS)表示。
3.自由能变化: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自由能的变化,用自由能(ΔG)表示。
四、能量变化与反应速率1.活化能与反应速率:活化能越低,反应速率越快。
2.催化剂:降低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
五、能量变化与化学平衡1.吉布斯自由能: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系统自由能的变化。
2.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反应平衡时,系统总能量的变化。
六、能量变化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1.燃烧反应:放热反应,广泛应用于加热、照明、动力等领域。
2.电池:利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实现电能的储存和转化。
3.化学热泵:利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实现热能的转移和利用。
七、注意事项1.掌握能量变化的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注意能量变化与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之间的关系。
3.联系实际应用,认识能量变化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性。
习题及方法:1.习题:某放热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为E1,生成物总能量为E2,则该反应的焓变ΔH为多少?解题方法:根据放热反应的定义,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因此焓变ΔH为负值。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有关概念及计算}}一、有关概念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探讨化学反应放热、吸热的本质时,要注意四点:①化学反应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和反应物的总能量是不同的,这是因为各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不同的(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而旧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不同导致发生了能量的变化);②反应中能量守恒实质是生成新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大于旧化学键断裂的能量而转化成其他能量的形式释放出来;⑴燃烧热:在101kPa时,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⑵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
(3)反应热,通常是指:当一个化学反应在恒压以及不作非膨胀功的情况下发生后,若使生成物的温度回到反应物的起始温度,这时体系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热。
符号ΔH ,单位kJ/mol (4)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的总能量,则在反应中会有一部分能量转变为热能的形式释放,这就是放热反应,反之则是吸热反应;(5)盖斯定律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而这可以看出,盖斯定律实际上是“内能和焓是状态函数”这一结论的进一步体现。
利用这一定律可以从已经精确测定的反应热效应来计算难于测量或不能测量的反应的热效应。
尽管盖斯定律出现在热力学第一定律提出前,但亦可通过热力学第一定律推导出。
由于热力学能(U)和焓(H)都是状态函数,所以ΔU和ΔH 只与体系的始、末状态有关而与“历程”无关。
可见,对于恒容或恒压化学反应来说,只要反应物和产物的状态确定了,反应的热效应Qv或Qp也就确定了,反应是否有中间步骤或有无催化剂介入等均对Qv或Qp数值没有影响。
…使用该定律要注意:1、盖斯定律只适用于等温等压或等温等容过程,各步反应的温度应相同;2、热效应与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本性、聚集状态、完成反应的物质数量,反应进行的方式、温度、压力等因素均有关,这就要求涉及的各个反应式必须是严格完整的热化学方程式。
考点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反应热1、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
反应热用符号ΔH表示,单位一般采用kJ/mol。
当ΔH为负值为放热反应;当ΔH为正值为吸热反应。
测量反应热的仪器叫做量热计。
2、燃烧热: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3、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中学阶段主要讨论强酸和强碱的反应。
二、热化学方程式1、书写热反应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1)由于反应热的数值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有关,因此必须注明,不注明的是指101kPa和25℃时的数据。
(2)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的数值不同,因此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3)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为相应物质的物质的量,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1)依据有关信息写出注明聚集状态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2)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计算相应的反应热的数值。
(3)如果为放热反应ΔH为负值,如果为吸热反应则ΔH为正值。
并写在第一步所得方程式的后面,中间用“;”隔开。
(4)如果题目另有要求,如反应燃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和有关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将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变换成分数。
三、中和热的测定1、测定前的准备工作(1)选择精密温度计(精确到0.10C),并进行校对(本实验温度要求精确到0.10C)。
(2)使用温度计要轻拿轻声放。
刚刚测量高温的温度计不可立即用水冲洗,以免破裂。
(3)测量溶液的温度应将温度计悬挂起来,使水银球处于溶液中间,不要靠在烧杯壁上或插到烧杯底部。
不可将温度计当搅拌棒使用。
2、要想提高中和热测定的准确性,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1)作为量热器的仪器装置,其保温隔热的效果一定要好。
因此可用保温杯来做。
如果按教材中的方法做,一定要使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这样可以减少热量损失。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而能量变化则是化学反应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能量变化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反应的热力学性质,以及反应的速率和平衡状态。
本文将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化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能量变化的定义和测量能量变化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能量差异。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
在化学反应中,能量可以以热量、光能、电能等形式释放或吸收。
测量能量变化的常用方法是通过热量变化来衡量。
热量变化可以通过测量反应前后系统的温度变化、测量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或者通过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出。
热量变化通常用焓变(ΔH)来表示,单位为焦耳(J)或千焦(kJ)。
二、能量变化与反应热力学性质的关系能量变化与反应的热力学性质密切相关。
根据能量变化的大小和正负,可以判断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1. 放热反应:当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时,反应会释放出能量,称为放热反应。
放热反应的能量变化(ΔH)为负值,表示反应放出热量。
放热反应常见于燃烧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等。
2. 吸热反应:当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时,反应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进行,称为吸热反应。
吸热反应的能量变化(ΔH)为正值,表示反应吸收热量。
吸热反应常见于溶解反应和蒸发反应等。
能量变化还可以用来判断反应的热力学可行性。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即总能量不变。
当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时,反应是可行的;当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时,反应是不可行的。
三、能量变化与反应速率的关系能量变化还与反应速率密切相关。
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量。
能量变化可以影响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影响反应的速率。
1. 放热反应:放热反应通常具有较低的活化能,因为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反应更容易发生。
放热反应的速率通常较快。
2. 吸热反应:吸热反应通常具有较高的活化能,因为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反应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进行。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化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换和变化。
能量变化包括热能的释放或吸收,而这是由反应物分子间的键的形成和断裂引起的。
本文将讨论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并探讨其原因和应用。
一、热能的释放和吸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能的释放或吸收。
当化学反应放出热能时,称为放热反应;反之,吸收热能的反应称为吸热反应。
例如,燃烧是一种放热反应。
当燃料与氧气反应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这是因为在反应中,燃料中的化学键被断裂,新的化学键形成,反应释放出了能量。
吸热反应的一个常见例子是化学反应吸收热量引发的化学冷损伤。
例如,当氨水与盐混合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导致温度降低,产生寒冷感觉。
这是因为在反应中,氨水和盐之间的化学键形成,需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二、能量变化的原因能量变化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主要因素:物质的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势差。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化学键会断裂和形成。
当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而当新的化学键形成时,会释放能量。
这种能量变化是由于化学键的结构和强度不同而产生的。
此外,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势差也会导致能量变化。
化学势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能量状态,是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化学反应趋势的重要参数。
当反应物的化学势高于生成物时,化学反应会释放能量;反之,吸收能量。
三、能量变化的应用能量变化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带来了诸多便利。
一方面,能量变化是燃烧、发电和热化学反应等能源利用过程的基础。
通过燃烧反应,我们能够利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动能,实现供暖、烹饪等日常生活所需。
而在工业生产中,能量变化则驱动了各种化学工艺,如制造肥料、塑料和金属材料等。
另一方面,能量变化还在许多化学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在化学合成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控制与利用可以实现对产物选择性合成,提高反应转化率和收率。
此外,通过吸热反应来调节温度,也能实现对反应的控制和优化。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焓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与焓密切相关。
本文将介绍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焓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一、能量变化的概念能量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属性,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的能量变化通常包括吸热(吸收热量)和放热(释放热量)两种情况。
吸热反应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吸收了热量,降低了周围环境的温度,而放热反应则相反。
二、焓的定义与计算焓是热力学中用来描述系统中的能量状态的物理量。
化学反应中的焓变(ΔH)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或计算得到。
焓变正值表示反应放热,负值表示反应吸热。
在常压条件下,焓变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ΔH = q / n其中,ΔH表示焓变,q表示反应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量,n表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摩尔数。
三、焓变与反应热化学反应中的焓变与反应热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
反应热指单位摩尔反应物参与反应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以kJ/mol表示。
焓变和反应热之间的关系为:ΔH = ΔHr × n其中,ΔH表示焓变,ΔHr表示反应热,n表示摩尔数。
四、焓变与化学平衡在化学反应中,焓变与反应的方向和反应的平衡状态密切相关。
根据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原理,焓变越大,反应越倾向于放热的方向进行,反之越倾向于吸热的方向进行。
当焓变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五、焓变的实际应用焓变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化学燃烧过程中的焓变可以用于计算能量的释放量,从而辅助燃料选择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同时,焓变还可以用于计算溶解热、生成热和反应热等热化学性质,为化学实验的设计和反应过程的优化提供依据。
总结: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焓密不可分。
焓变作为描述反应热的物理量,能够准确计算和预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对于研究化学反应过程、探索能源利用和优化化学实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理解和应用焓变的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能量变化规律。
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2. 掌握热量、能量、热值等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相关的计算。
3. 能够分析实际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概念。
2. 热量、能量、热值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
3. 实际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概念,热量、能量、热值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实际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 利用实验、案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能量变化的现象。
3. 采用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现象。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热量、能量、热值等基本概念,并进行相关计算方法的讲解。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燃烧反应、中和反应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特点。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6.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计算题和分析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问答等环节的参与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环节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相关章节。
2. 实验器材:进行化学实验所需的烧杯、试管、量筒等。
3. 课件:制作涵盖热量、能量、热值等概念的课件,以便于学生直观理解。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热量、能量、热值等基本概念,讲解相关计算方法。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由N2和H2合成1 mol NH3时可放出46.2kJ的热量,从手册上查出N≡N键的键能是948.9kJ/mol,H-H键的键能是436.kJ/mol,试N-H键的键能是多少?解析:该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H=-46.2kJ/mol。
这说明形成6个N-H键放出的热量,比破坏一个N≡N键和三个H-H键吸收的能量多92.4kJ。
根据已知的N≡N键、H-H键的键能数据和能量守恒原理,就可算出N-H键的键能。
设N-H键的键能为X,应有如下关系:6X-(948.9+436.0×3)=46.2×2X=391.5(kJ/mol)注:本题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的大小,要求掌握Q=∑E生成物-∑E反应物计算关系式。
2、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里反应的中和热可表示:H+(溶液)+OH-(溶液)=H2O(溶液)+55.9kJ已知:CH3COOH+NaOH=CH3COONa+H2O+Q1kJ1/2H2SO4(浓)+NaOH=1/2Na2SO4+H2O+Q2kJHNO3+NaOH=NaNO3+H2O+Q3kJ上述反应均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Q1、Q2、Q3的关系正确的是()A.Q1=Q2=Q3 B.Q2>Q1>Q3C.Q2>Q3>Q1 D.Q2=Q3>Q1解析:酸在水中电离成H +和酸根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酸越弱,电离热就越大;反之越小。
因此,CH 3COOH 的电离热最大;按理H 2SO 4(第一级)与HNO 3同是强酸,特别在水中,由于水的拉平效应,使它们都显强酸性,似乎中和热应相同,实际上并不相同,HNO 3有一个分子内氢键(如图),所以它比H 2SO 4(第一级)酸性要弱,在电离成3NO -时要破坏氢键而消耗能量。
其次,H 2SO 4分子间虽然也有氢键,但在溶解过程中首先形成水合硫酸放出大量热量,破坏氢键并促使离解,所以硫酸的中和热要大于硝酸的中和热。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质燃烧不一定是放热反应B. 放热反应不需要从外界吸收任何能量就能发生C.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总能量D.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2.下列变化为放热反应的是 ( )A .H 2O(g)=H 2O(l) △H =-44.0 kJ/molB .2HI(g)=H 2(g)+I 2(g) △H =+14.9 kJ/molC .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能量862 kJ 的化学反应D .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的化学反应3.在1×105 Pa ,298K 条件下,2 mol 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 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H 2O ( g ) = H 2 ( g ) + 1/2O 2 ( g ) △H = +242 kJ/molB. 2H 2 ( g ) + O 2 ( g ) = 2H 2O ( l ) △H = -484 kJ/molC. H 2 ( g ) + 1/2O 2 ( g ) = H 2O ( g ) △H = +242 kJ/molD. 2H 2 ( g ) + O 2 ( g ) = 2H 2O ( g ) △H = +484 kJ/mol4.已知:CH 3CH 2CH 2CH 3(g)+6.5O 2(g)→4CO 2(g)+5H 2O(l) △H 1= -2878 kJ/mol(CH 3)2CHCH 3(g)+6.5O 2(g)→4CO 2(g)+5H 2O(l) △H 2= -2869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B 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C 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D 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5.25℃、101 kPa 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 、285.8 kJ/mol 、890.3kJ/mol 、2 800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C(s)+21O 2(g)=CO(g);△H =-393.5 kJ/mol B.2H 2(g)+O 2(g)=2H 2O(g);△H =+571.6 kJ/molC.CH 4g)+2O 2(g)=CO 2(g)+2H 2O(g);△H =-890.3 kJ/molD.21C 6H 12O 6(s )+3O 2(g)=3CO 2(g)+3H 2O(l);△H =-1 400 kJ/mol 6.已知()()()22H g Br l 2HBr g ;72kJ/mol.H +=∆=- 蒸发1mol Br 2,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 ,其它相关数据如下表:则表中a 为 ( )A .404B .260C .230D .2007.氢气(H 2)、一氧化碳(CO )、辛烷(C 8H 18)、甲烷(CH 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H 2(g) + 1/2O 2(g) = H 2O(l);△H = —285.8 kJ/molCO(g) + 1/2O 2(g) = CO 2(g);△H = —283.0 kJ/molC 8H 18(l) + 25/2O 2(g) = 8CO 2(g) + 9 H 2O(l);△H = —5518 kJ/molCH 4(g) + 2 O 2(g) = CO 2(g) + 2 H 2O(l);△H = —890.3 kJ/mol相同质量的H 2、CO 、C 8H 18、CH 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 )A .H 2(g)B .CO(g)C .C 8H 18(l)D .CH 4(g)8、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Zn(s)+1/2O 2(g)=ZnO(s);△H 1Hg(l)+1/2O 2(g)=HgO(s);△H 2 Zn(s)+HgO(s)=Hg(l)+ZnO(s);△H 3则△H 3值为 ( )A 、△H 2-△H 1B 、△H 2+△H 1C 、△H 1-△H 2D 、-△H 1-△H 29、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C(s)+O 2(g)=CO 2(g);△H =-393.5 kJ/mol ;2H 2(g)+O 2(g)=2H 2O(g );△H =-483.6 kJ/mol 。
现有0.2 mol 的炭粉和氢气组成的悬浮气、固混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3.5 kJ 热量,则炭粉与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1B 、1:2C 、2:3D 、3:210.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① Sn (s 、白) + 2HCl (aq )= SnCl 2(aq )+ H 2(g ) △H 1② Sn (s 、灰) + 2HCl (aq )= SnCl 2(aq )+ H 2(g ) △H 2③ Sn (s、灰) Sn (s 、白) △H 3= + 2.1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 1 >△H 2B 、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C 、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 、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11. 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 水蒸气放热241.8kJ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
若1g 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热2.444kJ ,则反应H 2(g)+1202(g)= H 20(1)的△H=________KJ /mol 。
12.0.3mol 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分子式B 2H 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 的热量,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又已知H 2O(l)=H 2O(g);△H =+44kJ·mol -1,则11.2L 标准状况下的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kJ 。
13.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 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
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 ),化学反应的△H 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请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下列两组物质的熔点高低(填“>”或“<”SiC Si ; SiCl 4 SiO 2(2)右图立方体中心的“●”表示硅晶体中的一个原子,请在立方体的顶点用“●”表示出与之紧邻的硅原子。
(3)工业上高纯硅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SiCl 4(g) + 2H 2(g) 高温 Si(s) + 4 HCl(g)该反应的反应热△H = kJ/mol. ●> 13.2℃ < 13.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2)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需加热的反应一般都是吸热反应B .放热反应一般都不要加热或点燃等条件C .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D .燃烧反应一般都是放热反应 2. 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 根据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定的反应焓变D 同温同压下,22()()2()H g Cl g HCl g +=在光照和点燃条件的H ∆不同根据下列信息回答3~5题能源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
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
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
它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取: 2H 2O ( g ) = 2H 2 ( g ) + O 2 ( g ) △H = +517.6 kJ/mol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电能是二级能源B. 水力是二级能源C. 天然气是一级能源D. 焦炉气是一级能源4.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CH 4 ( g ) + 2O 2 ( g ) = 2H 2O ( l ) + CO 2 ( g ) △H = -890.3 kJ/mol1 g 氢气和1 g 甲烷分别燃烧后,放出的热量之比是 ( )A. 1 : 3.4B. 1 : 1.7C. 2.3 : 1D. 4.6 : 15. 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正确...的是 ( ) A. 构成水的氢气和氧气都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能成为二级能源B. 设法将太阳光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C. 寻找特殊化学物质,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能量D. 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氢气6. 根据热化学方程S ( s ) + O 2 ( g ) = SO 2 ( g ) △H = -297.23 kJ/mol (反应在298K ,101kPa 下发生)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标况下,燃烧1mol S 放出的热量为297.23 kJB S ( g ) + O 2 ( g ) = SO 2 ( g ) 放出的热量大于297.23 kJC S ( g ) + O 2 ( g ) = SO 2 ( g ) 放出的热量小于297.23 kJD 形成1 mol SO 2 的化学键所释放的总能量大于断裂 1 molS ( s )和 1mol O 2 ( g )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7.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C 2H 2(g )+5O 2(g )= 4CO 2(g )+2H 2O (l );ΔH = -4b kJ /molB .C 2H 2(g )+5/2O 2(g )=2CO 2(g )+H 2O (l );ΔH = 2b kJ /molC .2C 2H 2(g )+5O 2(g )= 4CO 2(g )+2H 2O (l );ΔH = -2b kJ /molD .2C 2H 2(g )+5O 2(g )= 4CO 2(g )+2H 2O (l );ΔH = b kJ /mol8.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 代表燃烧热的是 ( )A. CH 4 ( g ) + 3/2O 2 ( g ) = 2H 2O ( l ) + CO ( g ) △H 1B. S ( s ) + 3/2O 2 ( g ) = SO 3 ( s ) △H 2C. C 6H 12O 6 ( s ) + 6O 2 ( g ) = 6CO 2 (g) + 6H 2O ( l ) △H 3D. 2CO ( g ) + O 2 ( g ) = 2CO 2 ( g ) △H 49. 制造太阳能电池需要高纯度的硅,工业上制高纯硅常用以下反应实现:①Si (s) + 3HCl (g) 300℃ SiHCl 3 (g) + H 2 (g) △H = —381kJ / mol②SiHCl 3 (g) + H 2 (g) 950℃Si (s) + 3HCl (g) 对上述两个反应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两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 反应②是放热反应C. 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D. 两个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10、 18 g 焦炭不完全燃烧生成CO 和CO 2,所得气体中CO 占1/3体积,CO 2占2/3体积,已知:2C (s )+O 2(g )=2CO (g );△H =-Q 1、2CO (g )+O 2(g )=2CO 2(g );△H =-Q 2(单位为kJ/mol ),则与这些焦炭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kJ )是 ( )A 、1/4Q 2B 、1/2Q 2C 、1/6 (Q 1+Q 2)D 、1/8Q 111.在298K 、100kPa 时,已知:2222()(g)2()H O g O H g =+ ⊿1H22(g)(g)2l(g)Cl H HC += ⊿2H2222(g)2(g)4l(g)(g)Cl H O HC O +=+ ⊿3H则⊿3H 与⊿1H 和⊿2H 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3H =⊿1H +2⊿2HB ⊿3H =⊿1H +⊿2HC. ⊿3H =⊿1H -2⊿2HD. ⊿3H =⊿1H - ⊿2H12. 红磷(P )和白磷(P 4)均为磷的同素异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