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科学地球与宇宙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436.87 KB
- 文档页数:5
七年级科学下知识点
在七年级学习科学下,学生们需要掌握许多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非常重要。
以下将列出七年级科学下的主要知识点。
1. 大地与宇宙
在大地与宇宙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地球,月球和太阳对宇宙的影响。
其中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月球的自转和公转,日食和月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知识点。
2. 物质结构
物质结构的学习涉及化学基础知识,学生需要了解基本元素以及化合物是如何形成的,包括分子和原子结构,化学反应等。
3. 生命之间相互联系
学生需要了解生物相关的知识,包括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分裂,基因与遗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
4. 能量转化与机械
在能量转化和机械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能量的形式,包括
动能,势能和热能。
他们还需要了解物理力学中的力和运动的知识。
5. 食物与营养
食物与营养的学习需要掌握营养素的概念,包括碳水化合物、
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他们还需要了解食物的来源,以及如何平衡膳食。
6.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学习涉及化合物的属性、元素之间的反应、化合物
的形成、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平衡等方面。
7. 力学
在力学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牛顿三定律,包括力,摩擦力和重力的知识。
他们需要掌握平衡和不平衡的概念,以及力和物体的运动之间的联系。
以上是七年级科学下的主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初中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学习都非常重要。
通过深入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们可以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理解世界。
第四章地球与宇宙一、太阳与月球1、太阳体积、质量巨大,温度很高,距地球遥远,是气体恒星。
在宇宙中,太阳只是一颗普通的恒星。
太阳的光和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源泉。
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都同太阳息息相关。
2、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是地球直径的110倍多。
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130万倍。
太阳同所有的恒星一样,是由炽热的气体构成的,主要成分为氢和氦。
3、太阳大气结构从内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我们所能直接看到的是位于太阳表面的光球层。
在光球层的某些局部温度比较低,在可见光范围内这些部位就显得比其他地方黑暗,所以人们称之为太阳黑子。
4、光球层外包裹着色球层,太阳能将能量通过色球层向外传递。
这一层中有太阳耀斑,所谓耀斑是黑子形成前产生的灼热氢云。
5、色球层之外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日冕。
日冕非常庞大,可以向太空绵延数百万千米,但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看到它。
人们可以在日冕中看到从色球层顶端产生的巨大火焰“日珥”。
(日珥发生在色球层,但是观察到却是在日冕层)。
在辐射光和热的同时,太阳也产生一种低密度的粒子流——太阳风。
太阳风以每秒四百五十千米的速度向宇宙空间辐射。
地球和其他某些行星的极光是太阳风带来的。
如果一段时间内太阳风异常强大,便形成了太阳风暴。
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周期11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周期11年,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当太阳上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
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方向。
7、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地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
8、月球表面明亮的部分称为“月陆”,为山脉、高原地形;月球表面阴暗的部分称为“月海”,为平原、低地地形。
第四章基础知识汇总第一节:1.太阳(sun)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
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为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
太阳的直径:约140万千米,为地球的110倍。
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的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地球上的生物和太阳息息相关。
2.光每秒传播 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约8.3分钟。
3.植物的哪些形态特点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答: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植物的向光性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4、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3层,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平时我们看到的只是光球层。
5、人们把太阳光球层上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色球层上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
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6、太阳活动:指太阳表面的变化。
活动周期是11年。
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在光球层)、耀斑、日珥(在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等。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7、太阳活动情况小结: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黑子增多时,会导致紫外线增强或气候反常,伤害人类身体健康。
(2)耀斑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甚至使各类无线电通讯发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产生磁暴现象。
可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方向。
(3)太阳风导致南北极极光的产生。
(4)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活动,甚至危及星际航行。
在太阳活动增强时,人们要注意采取防嗮措施来避免太阳光中过强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9、观察太阳黑子常使用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或涂黑的玻璃等。
天文望远镜的使用:选择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安放好天文望远镜,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用主镜观测目标星体。
七年级下科学的知识点是中学科学教学的重要部分,涵盖了各个方面的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
以下是的详细介绍。
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是化学的基础知识。
在七年级下学期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学习原子的结构和化学式的表示方法,了解元素和化合物间的化学反应,掌握物质的三态变化和密度等性质。
二、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是生物学的基础知识。
在七年级下学期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发展,探究生物的进化与分类,研究生物的结构和生殖方式,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三、地球与宇宙地球与宇宙是天文学和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
在七年级下学期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地球的构造和板块运动,了解天体的运动规律和星座的组成,掌握日、月、地三体系统的关系和日食、月食的成因。
四、能量与机械能量与机械是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在七年级下学期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功、能量和功率的含义,研究力的作用和力的性质,研究简单机械的使用和机械能的转化。
五、电学与电路电学与电路是电学的基础知识。
在七年级下学期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掌握欧姆定律和基本电路的构成,了解电池和电源的使用和维护。
六、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科学实践的重要环节。
在七年级下学期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流程,设计和进行科学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
以上是的详细介绍。
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更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力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形成科学思维和科学能力的发展。
小学生地球与宇宙的关键知识点地球与宇宙是小学科学教育中重要的内容,深入了解地球与宇宙的关键知识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对自然界的好奇心。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学习地球与宇宙的关键知识点,包括地球的组成和特征、宇宙的奥秘以及与地球和宇宙相关的其他知识。
一、地球的组成和特征1. 地球的层次结构:地球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地壳是最外层,包括陆地和海洋;地幔是中间层,由熔融的岩石组成;地核是最内层,由铁和镍的合金构成。
2. 地球的外部特征:地球表面有陆地和海洋。
陆地包括大陆和岛屿,海洋则是分布在陆地之间的广阔水域。
地球的地形包括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等。
3. 地球的内部作用:地球的内部有火山、地震等地质活动。
火山是地球内部magma(熔岩)通过地壳表面的 vent(通道)进入地表的过程;地震是地壳在地质断层发生破裂时的振动。
二、宇宙的奥秘1. 星星和行星: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恒星,有自己的光和热,是地球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
行星是绕着恒星运行的天体,包括地球在内。
2. 星座:星座是一群星星组成的图案,被人们用来辨认与导航。
著名的星座有大熊座、小熊座、猎户座等。
3. 天体运动:地球绕太阳轨道运动,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这个运动被称为地球公转。
同时,地球也自转,使得白天和黑夜交替。
4. 太阳系和行星:太阳系是太阳与围绕它运行的行星、卫星、流星等天体的集合。
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远近可分为类地行星(如地球、火星)和类木行星(如木星、土星)。
5. 黑洞:黑洞是宇宙中的一种天体,它的引力非常强大,吸引着附近的物质。
黑洞的表面被称为事件视界,物质一旦进入事件视界就无法逃脱。
三、与地球和宇宙相关的其他知识1. 天气和气候:天气是短期内大气状态的表现,如晴天、阴天、雨天等;气候是长期时间范围内的天气状况,如亚热带气候、寒冷气候等。
2. 水循环: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降水、融化和蒸发等过程进行循环。
水蒸气升至高空形成云,然后凝结成水滴或冰晶,最终降落到地表。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4章地球和宇宙复习课目录【知识网络构建】【考点专题梳理】考点1 地球自转与公转比较考点2 昼夜长短变化考点3 日食和月食形成原理1.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的形成(1)当月球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三个天体成一线时,日食便会发生。
月球阻挡了太阳光,在地球上形成阴影,使某些地区不能接受到部分或全部阳光。
至于观测者看到太阳被遮盖了多少,则要看他们身处的地方相对阴影的位置。
如观测者在半影区内,他们会看到日偏食,而身处本影区的人会看到日全食(如图1)。
(2)有些时候,月球距离地球较远,它的本影不能抵达地球,即月球不能完全把太阳遮盖,在这种情况下,身处伪本影投影区的人仍会看到一圈太阳的光环,这便是日环食(如图2)。
2.月全食、月偏食的形成(1)地球在背着太阳的方向会出现一条阴影,称为地影。
地影分本影和半影两部分。
(2)本影是指没有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地方,而半影则是只受到部分太阳光直射的地方。
(3)月球在环绕地球运行过程中有时会进入本影和半影区,这就产生月食现象。
(4)当月球整个都进入本影时,就会发生月全食;但如果月球一部分进入本影,另一部分在半影区时,就会发生月偏食。
3.日食与月食的比较(1)原理不同。
日食是太阳光被月球遮住而看不到;月食是月球在地球的影子中,没有光照射而看不到。
(2)日、地、月三者的位置不同。
日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月食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
(3)发生的时间不同。
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十六。
(4)开始的部位不同。
日食总是从太阳西缘开始,到东缘结束;月食总是从月球东边缘开始,到西边缘结束。
(5)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同。
日食持续的时间短,一般只有几分钟;月食持续的时间长,有时可长达一个多小时。
(6)看到的范围不同。
地球上只有较小地区的人会看到日食;而半个地球上的人都会看到月食。
4.月相和月食的区别(1)月相是对于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所看到的月亮被照亮部分的圆缺变化;月食是地球挡住照射在月球表面的太阳光,而使月亮部分或全部变暗。
七年级下册宇宙知识点归纳总结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你归纳总结七年级下册的宇宙知识点。
宇宙是我们所在的宏伟而神秘的存在,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对宇宙的了解也在不断扩展。
下面,我将按照内容的逻辑顺序,为你呈现这些宇宙知识点。
一、星系和银河系星系是由恒星、行星、气体、尘埃等天体组成的庞大空间结构。
银河系是我们所在的星系,它是由亿万个恒星、气体和尘埃组成的盘状结构。
银河系是宇宙中的一个小型结构,而宇宙中存在着无数个星系。
二、黑洞和星系团黑洞是一种极其密集的天体,它的引力非常强大,甚至连光都无法逃逸。
黑洞的形成通常是因为恒星在耗尽燃料后坍塌。
星系团是由数十个或数百个星系组成的巨大结构。
星系团中的星系以引力相互吸引,并且通过重力束缚在一起。
三、行星和卫星行星是绕着恒星运行的天体,它们的体积较大,可以自行发光或反射光线。
我们的太阳系中共有八个行星,包括水金火木土等行星。
卫星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它们也被称为行星的“附庸”。
例如,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四、太阳系和太阳的结构太阳系是我们所在的行星系统,它由太阳、行星、卫星以及其他太空物体组成。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星体,它是一个巨大的气体球,可以发出强烈的光和热能。
五、行星的运动和季节变化行星绕着太阳运动,并且按照轨道的形状和方法可以分为椭圆轨道、圆轨道等。
行星的运动和季节变化与其轨道的倾斜度和旋转角度有关。
季节变化包括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不同季节的变化与太阳光照面积的变化有关。
六、人类登月与宇航员人类第一次登月是在1969年,由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完成。
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里程碑事件。
宇航员是探索宇宙的勇士,他们穿着宇航服进行宇宙探索,并开展各种科学实验和观测。
七、太阳风和流星雨太阳风是太阳释放出的大量带电粒子,这些粒子通过宇宙空间传播。
当地球进入太阳风的影响范围时,太阳风会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形成美丽的极光。
流星雨是指大量的流星在同一时间段内出现,给人们带来壮观的景象。
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第四章地球和宇宙基础知识填空(一)2014.6班级 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1、太阳概况:离地球最近的__________ 能自己发光发热的 __________ 星球。
2、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 ________ .太阳与地球的生物息息相关。
3、太阳的大气层由外到内依次为 ________ 层、 _______ 层、________ o平时我们看见的是层。
4、太阳活动:①太阳黑子:太阳表面温度较 _____ 而较暗的气体斑块。
发生于 __________ 层二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年。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 ____________ 的标志。
2耀斑和日珥都是发生在 ______ 层上,耀斑是该层表面突然增亮的斑块。
爆发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二5、月球概况:月球是地球 ________ 的________ 卫星。
6、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________ ,暗区是______ 和 ________ 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和 ______ :7、月球上的特点:1)引力_______ .所以月球上的物体重力比地球上要—的多;2)没有 ______ 和____ ,所以没有 _______ ,昼夜温差 ______ 没有________ 变化,—能传播声音,天空的背景是—色的,易被_____________ 撞击,遍布_______ 山,表面只有岩石和碎屑。
3)有丰富的________ 资源。
8、正确使用天文望远镜:①____________ 选择视野的地方安放;②用镜对准目标星体:a.用眼睛瞄准目标星体。
b.用调节手柄做水平方位和不同高度的搜索。
C.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3用镜观察目标星体。
乳调节目镜的焦距使主镜内的影像清晰。
b.用调节手柄缓慢调节,直至在主镜内找到目标星体二c.瞄准目标后再次调节目镜焦距,使目标星体的像清晰。
七年级下册宇宙知识点总结在我们周围,无论是天空中的星星还是黑暗中的宇宙,一直是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话题。
宇宙探索,一直是人类喜欢去探究的科学领域。
七年级下册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宇宙的科学知识,这篇文章将总结这些知识点,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的奥秘。
一、宇宙的大爆炸大爆炸理论是目前宇宙形成的主流科学理论。
据此理论,宇宙是在138亿年前由一点爆炸扩张形成的。
在大爆炸后,宇宙变得十分炽热,温度比太阳核心还要高,后来逐渐扩张降温,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宇宙。
二、星座星座是指在夜空中看到一组具有相同或相似形状的恒星所组成的名称。
它们可以帮助人们在夜间定位。
星座是根据人类肉眼观测到的一些天体的运动以及它们所形成的图案而定名的,共有88个星座。
三、星系星系是由大量恒星、行星、气体、尘埃等组成的天体集团,是宇宙中存在的最大物质集合。
它们有不同的形态,如螺旋星系、椭圆星系等。
以银河系为例,它是巨大的螺旋形结构,包含了数以百万计的恒星。
四、行星行星是指绕着恒星运行的天体,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和气态行星两种。
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它们都有一个固态表面和大气层。
气态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没有固态表面,而是由气态物质和液态物质组成。
五、卫星卫星是绕着行星或其他天体运行的天体,它们也可以分为固态卫星和气态卫星。
地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它是固态卫星。
其他行星也有卫星,如木星就有至少79颗卫星。
六、黑洞黑洞是一种天体,其中质量非常大,从而形成了极强的引力,使得周围的所有物质都无法逃脱。
黑洞就像“吞噬”周围的物质一样。
目前已经确认了很多黑洞的存在,它们都是宇宙里最神秘、最强大的物体之一。
七、宇宙射线宇宙射线是指从宇宙空间飞来的高能带电粒子。
它们的能量极高,传说中的“获奖狂人”是因为解决了这个问题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宇宙射线由太阳风、恒星风、超新星、黑洞和其他宇宙现象产生。
八、太阳系太阳系是由银河系的一个小区域组成的,由八颗行星和无数小行星和彗星组成。
新教材七年级下科学地球与宇宙第四章知识点 第一节、太阳和月球 1、太阳概况: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①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②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③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④表面温度约6000 摄氏度;中心温度达1500万摄氏度;⑤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2、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太阳与地球的生物息息相关 光球层(肉眼可见)(太阳黑子) 3、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色球层(耀斑、日珥) 日冕层(太阳风) 4、太阳活动 ①太阳黑子:太阳表面温度较低而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太阳黑子最多的那一 年,成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1755年为第1周,2009年为第24 周.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②耀斑:色球层上突然增亮的斑块。爆发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 5、太阳活动的影响: ①耀斑增强时,会影响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讯。 ②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要防晒避免紫外线过强照射损伤皮肤 注: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 6、月球概况: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本身不发光看到的是太阳照亮的月面 ①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地球直径的3/11,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 ②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月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1/81(由于月球离地球近,故看上去跟太阳大 小差不多) ③地月距离约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7、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等地陷地点,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8、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主要原因)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 9、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无空气);没有空气和水,表面只 有岩石和碎屑。 注:①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②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是万户;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成功;我国发射“神舟”飞船,“嫦娥”卫 星。经长期探测,发现月球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③月球上物体重力会变得轻:由于月球的质量比地球小得多,引力小。 ④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迅速升温,夜晚能量丧失殆尽。 ⑤月球表面布满环形山:没有大气的保护,月球遭受陨石肆无忌惮的撞击形成的 10、正确使用天文望远镜: ①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安放;②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a.先在镜筒外沿镜筒延伸方向用眼睛瞄准目 标星体。b.用调节手柄做水平方位和不同高度的搜索。C.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③用主镜观察目 标星体。a.调节目镜的焦距使主镜内的影像清晰。b.用调节手柄缓慢调节,直至在主镜内找到目标 星体。c.瞄准目标后再次调节目镜焦距,使目标星体的像清晰。(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 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 1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1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
顺时针方向旋转。(南顺北逆) 1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24小时 14、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出现昼夜半球 1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一个圆圈),它由晨线(半圆)和昏线(半圆)构成。 ①晨线:太阳升起的地方(由黑夜进入白天);②昏线:太阳落下的地方(由白天进入黑夜)
16、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①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②昼夜交替;③星星的视运动照片 注:①晨昏线与太阳光垂直;②东边先过晨线,故东边先天亮(如:杭州天亮了,拉萨天黑还在睡觉)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17、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地轴呈倾斜状态(地 轴与公转轨道面呈66.5°夹角)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周期为365.2422天,即一年 18、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①一天中太阳高度早中晚:先变大再变小,杆影先变短再变长,正 午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大,杆影短(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 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杆影长(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由于 地球公转) ③同一时间,中高纬度地区,纬度越大,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④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向两边递减,即: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离太阳直射
点越远,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19、太阳直射点:太阳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为9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①、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
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②、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包括赤道)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③、回归线上直射一次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④、其他地区无直射 20、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②北半球其他地区: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以内发生极昼现象(夏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昼);从秋分日到来年春分日(太
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发生极夜现象(冬至日北极圈 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
③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南北极圈内无极昼极夜现象 ④太阳直射点北上: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南下: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⑤纬度越高,昼夜变化越大 第四节、月相
2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23、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的农
历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每月的朔为农历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 24.月球始终以同一个面对着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背面(原因:月球的自转与公
转周期相同) 月相变化规律 26、月相与农历: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新月);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接近上弦月);
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接近上弦月);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满月);钱塘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满月) 27、月球影响地球的表现——潮汐:在向着月球的地方和背月的地方,形成高潮,两者之间即为低潮。 注:①记忆口诀: 上上上西西: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的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即
右)半边明亮。 下下下东东: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边的天空,且月亮的东侧(即
左)半边明亮。 ② ③与诗句相应的月相(明月一般指满月)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 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月) (2)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 昏后。(满月) (3)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鹘。(新月) (4)采莲去,月没春江曙。(满月)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满月) (6)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满月) (7)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满月) (8)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峨眉) (9)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新月) 第五节、日食和月食 日食与月食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的原因: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有一个 5°左右的夹角。 29、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孔对着地球的原因:月球的自转周期(或速度)与绕地球公转周期(或速度)是相 同的 30、日全食过程图像 月全食过程图像 注:①看天空(站在地球上向天看)方向: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看地图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发生日全食、日环食时,过程中伴随是日偏食;发生月全食时,过程中伴随着月偏食 ③没有月环食:地球的阴影面积远大于月球,故不会产生环食 ④日食:证明月球是圆的;月食:证明地球是圆的 第六节、太阳系
注:①水星: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海王星:离太阳最远的行星 ②木星: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太阳为体积质量最大的天体),卫星最多(66颗) ③土星:体积、质量第二的行星,卫星第二(62颗),土星的光环主要由碎块和微粒组成。 ④金星:又名太白金星、“启明星”“长庚星”,唯一逆向自转行星 ⑤火星:与地球最相似,被称为“红色星球”,最引人注目的地形特征是干涸的河床 ⑦星体运行的轨道一般都为椭圆形(包括行星,卫星,彗星) ⑧地球生命得以存在的三个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一定厚度和适宜呼吸的大气
⑨太阳系中最大天体是:太阳;最大的行星是:木星 第七节、探索宇宙
日食 月食 概念 太阳表面全部和部分被遮掩的现象 月球表面全部和部分变暗的现象
原理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且三者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形成月影(光的直线传播),从地球上月影所在区域
看太阳部分或全部被月球遮挡
当日、地、月三者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且地球位于中间,月
球进入地球的阴影区(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
三者的位置 月亮位于太阳、地球的中间 地球位于月亮、太阳的中间
发生时间 农历初一(白天) 农历十五(晚上)
类型 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黑) 月全食、月偏食(古铜色) 过程 亏损于西(右)面,复圆于东(左)面 亏损于东(左)面,复圆于西(右)面 持续时间 几分钟 一般1-2小时
可见区域 地球昼半球处于月影区的地方(部分可见),且不同地方所见类型不同 夜半球都可见,且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