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整理教师资格证考试试讲、说课教案2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3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春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2)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意思。
(2)小组讨论:课文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 合作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2)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3)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互相评价。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感受。
5. 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
四、板书设计《春》1. 春天景物:春雨、春花、春风、春草、小燕子2. 作者情感:喜爱春天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优秀试讲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例,明确“商业广告”的概念、特征、分类方法,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广告现象的作用及其不足,形成切实可行的方式逐渐习得“读懂广告”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明确广告概念,提高对广告现象敏感度;2.掌握商业广告的分类方法;3.领会广告的商业价值,明确广告的局限。
三、教学难点1.商业广告的定位与作用;2.广告学科地位及其衍生学科。
四、教学内容(一)引入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广告资料,谈谈自己对广告的认识;2.情境化讲授:从餐桌上一块方糖说起,引出学生对广告敏感的现象。
(二)知识讲解1.商业广告的定义和特征,2.商业广告的分类方法和广告语言的特点。
(三)课堂练习1.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广告素材;2.小组合作运用广告策略设计一则广告;3.依据设计的广告,画出广告故事板。
(四)归纳提高1.回顾今天的课程;2.总结广告对商业的积极作用及其局限。
五、教学设计理念1.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活动+讲授”等多种教学方式的融合;2.引导学生参与过程,提高学生的主动性;3.挖掘学生已有广告知识,进行链式拓展;4.借助课外亲子阅读,将内化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
六、教学手段:1.讲授、讨论、引导、调研、观察;2.OHP、幻灯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七、教学方式:本课程将采取“活动+讲授”及师生互动式教学。
八、教学时间:预计授课时间90分钟。
九、教学环节1.导入环节(1)引入广告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自主学习引导,了解学生已有的广告知识。
2.讲授环节(1)讲解广告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广告;(2)传授广告的分类方法,可根据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按媒体分类说明其特点;(3)着重讲解广告语言的特点,可进行实例分析。
3.实践环节(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广告策略设计;(2)画出广告故事板,将广告策略图进行具化。
4.总结环节(1)回顾课程要点,问答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2)概括商业广告的意义及其局限。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具体科目名称,如:小学语文、初中数学等]2. 授课年级:[具体年级,如:一年级、九年级等]3. 授课班级:[具体班级,如:一年(1)班、九(2)班等]4. 教学时间:[具体时间,如:40分钟、45分钟等]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的具体知识点或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何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哪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具体知识点或技能,如:阅读理解、数学运算等]2.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或应用上可能遇到困难的点,如:复杂计算、抽象概念等]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故事、问题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入语:[简洁明了地引入新课,如:“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友谊的故事。
”](二)新课讲授(20分钟)1. 知识讲解:- [按照教学目标,逐一讲解知识点,如:阅读文本、讲解数学公式等]- 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2. 互动环节:- 设计提问或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如:“请同学们思考,这篇文章传达了怎样的情感?”3. 演示操作(如适用):- 通过实物演示、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课堂练习:- 设计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如:阅读理解题、计算题等。
-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2. 个别辅导:- 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如:“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点?”2. 拓展延伸:- 提出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课后继续学习。
四、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本节课的主题或标题]2. 板书内容:- 按照教学流程,清晰、系统地列出知识点或步骤。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 分析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如:“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回答问题。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夏天的雷雨之美。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关爱生命,珍惜大自然。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夏天的雷雨之美。
2. 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探究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表演教学: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夏天的雷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
2. 提问:你们知道夏天为什么会下雨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夏天的雷雨的课文。
(二)新课教学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 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如:雷雨是怎么来的?雷雨对大自然有什么影响?3.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巩固练习1. 播放雷雨音乐,学生根据音乐节奏朗读课文。
2. 学生表演课文中的场景,如:乌云密布、雷声隆隆、大雨倾盆等。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夏天的雷雨之美。
2. 提问:我们该如何保护大自然,珍惜生命?(五)作业布置1. 搜集关于夏天雷雨的图片或视频,与家人分享。
2. 撰写一篇关于夏天雷雨的作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1. 标题:夏天的雷雨2. 课文内容摘要3. 雷雨的特点4. 雷雨对大自然的影响5. 我们该如何保护大自然,珍惜生命?通过以上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夏天的雷雨之美,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资面试试讲教案万能模板教案万能模板: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学习内容,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点。
-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能力。
-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2. 教学重点:- 确定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和能力培养目标。
3. 教学准备:- 准备教学所需的教材、课件和其他辅助教具。
- 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确保理解透彻,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
4. 教学过程:4.1 导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使用生动有趣的问题、故事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与课程主题产生联系。
- 激发学生思考和猜测,预测本节课的话题内容。
4.2 讲授(明确知识点,引导学生掌握)- 结合教材和课件的内容,系统性地向学生讲解相关知识点。
- 适时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
4.3 实践(巩固知识,培养技能)-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小组合作或个人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 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
-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4.4 总结(归纳知识点,加深理解)- 综合学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学习,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方法。
- 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运用能力。
5. 作业布置:- 布置适当的作业任务,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加强家校之间的合作与联系。
6. 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点。
- 思考下一步的教学策略和改进方法,为以后的教学做好准备。
注意事项:- 教案的具体表述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进行调整。
- 教学目标和重点要明确具体,让学生能清晰了解本节课将学到什么。
- 导入部分要巧妙设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 实践部分要充分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 通过实际操作或模拟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 明确本节课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 确保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够熟练运用重点知识。
2. 教学难点:- 分析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 提供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解决方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新课。
-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好奇心。
2. 新课教学:- 讲解: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确保学生理解。
-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应用。
- 实际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或模拟练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巩固练习:- 布置练习题或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总结提升:-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进行解答。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互动情况等。
- 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如积极性、合作精神等。
2. 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 针对学生的作业问题,提供个别辅导。
3. 课后反馈:-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
- 根据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 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氛围等。
- 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2. 教学改进:-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 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 核心知识点、关键概念、重点公式等。
教师资格面试的教案7篇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整合教材内容,提升教学效果,教案是教师为上课而准备的详细教学计划,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教师资格面试的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教师资格面试的教案篇1基本要求:(1)朗读课文(2)联系实际生活理解惊弓之鸟的意义。
(3)给学生布置作业《教案设计】一、课题:《惊弓之鸟》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能手、本事、孤单失群、大吃一惊的意思,并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魏王疑问、惊叹的不同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更赢说的话;继续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2、难点:理解更嬴观察、思维的过程及判断的正确。
四、教学过程(一)猜成语导入导入语: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那就是一成语。
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同学们,你能猜出这是说的哪个成语吗?(出示成语释义)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今天,我们就来一个成语故事——惊弓之鸟。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顺通生字词。
2、初步感知文章大意: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三)精读课文,深入赏析1、检查提问:那是一只怎样的鸟?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你还懂得了什么?(1)惊弓之鸟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
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2)朗读前指导:读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
要学会过电影,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自由读第5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3)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出示句子: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的要求和评分标准。
2. 掌握试讲的基本结构和教学方法。
3. 提高面试试讲的应对能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的要求和评分标准2. 试讲的基本结构:导入、新课、巩固、拓展、总结3.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4. 面试试讲的应对策略和技巧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的意义和重要性。
2. 新课:讲解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的要求和评分标准,分析试讲的基本结构及其各个环节的作用。
3. 巩固: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学方法在试讲中的应用。
4. 拓展:讨论面试试讲中的应对策略和技巧,分享成功经验。
5. 总结:强调试讲过程中的关键要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面试试讲练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的要求和评分标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试讲基本结构和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力。
3. 学生对面试试讲应对策略和技巧的运用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要求和评分标准的相关资料。
2. 试讲案例和教学方法的应用示例。
3. 面试试讲应对策略和技巧的指导书籍或文章。
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方法在试讲中的应用。
2. 鼓励学生进行模拟面试试讲,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彼此的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共同提高面试试讲的能力。
六、教学活动1. 模拟面试试讲:学生分组进行模拟面试试讲,教师扮演评委角色,对学生的试讲进行评价和指导。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面试试讲中的难点和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3. 分享成功经验:邀请已经通过教师资格证面试的学生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
七、教学要点1.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的要求和评分标准。
2. 试讲的基本结构和教学方法。
3. 面试试讲的应对策略和技巧。
八、教学难点1. 理解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的评分标准。
教师资格证面试讲课教案模板(共5篇)第1篇:中学教师资格证面试—底盘讲课《底盘的构造与维修》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是《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这门课程的教学。
下面是我说课的主要内容:一、说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二、说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三、说教学方法手段四、说学情及学习方法指导五、说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理实一体教学六、说课程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求七、说教学评价(一)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是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主要学习现代汽车底盘构造、各总成工作原理、故障诊断、维修等专业知识。
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汽车底盘的拆装、检测与维修的基本能力;具有诊断和排除现代汽车底盘各总成常见故障的能力,能从事汽车底盘二级维护作业的工作能力。
本课程对学生从事汽车维修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且与发动机、电气、汽车运用基础等课程衔接得当。
它主要由原来的《汽车构造》(下册)、《汽车维修》、《汽车运用》、《汽车检测技术》四门课程整合而成,按照真实的工作任务,对从事汽车底盘维修所需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重构该课程内容。
完成《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需要70学时,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根据省教育厅技能抽查底盘模块考核目标,将课程分为“四个学习领域”,“三十个项目”来完成。
“四个学习领域”是:1、汽车传动系的拆装与维修2、汽车行驶系的拆装与维修3、汽车转向系的拆装与维修4、汽车制动系的拆装与维修理实一体教学组织分八讲第一讲工具、设备的使用第二讲离合器的拆装与维修第三讲手动变速器的拆装与维修第四讲万向传动装置的拆装与维修第五讲驱动桥的拆装与维修第六讲汽车行驶系的拆装与维修第七讲汽车转向系的拆装与维修第八讲汽车制动系的拆装与维修理实一体化实施性教学具体由三十个项目完成(二)、说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选用交通职业教育教学委员会推荐教材,十二五规划教材,由张宝生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优秀试讲教案模板(共3篇)第1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中华考试网教育培训界的翘楚!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模板是怎么样的呢?很多考生对于教师资格证面试内容及面试教案的编写不是很了解,下面看看中华考试网小编的总结吧!教案撰写是面试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面试的第一块内容。
在有些考场上的考官会收上教案,边看教案边听试讲,所以教案还不得不写并且不能写得太差。
因为一般来讲教案写得好不会加分,但是写得太差会降低考官的印象,从而降低面试分。
下面是教师资格面试中教案撰写策略。
一、教案组成一篇完整的教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五块部分。
当然有的教材里还有教具、课前准备等等,这些也是可以的。
但是鉴于面试备课时间只有20分钟,而教具在试讲过程中是可以呈现出来的,所以建议大家保留五部分内容就已经足够了。
其中教学目标又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块。
教学重点包括教学的重点和教学难点,有时重难点可以是一个知识点。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主体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一般包括“四部曲”,分别是导入、新授、巩固、小结作业。
板书设计是试讲知识点的总体呈现。
教学反思一般只需要写上这四个字就可以,因为具体的反思内容需要等到教学结束以后才能写。
二、教案难写部分一般来讲,一次比较成功的试讲主要是完成了教案中的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清晰的呈现出来了。
那么对于教案中比较难写的这几块内容详细分析一下。
首先是教学目标。
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学的三维目标不能少写;二是书写规范,一般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行为主体为学生也可以省去,行为动词如“背诵、了解、书写……”,行为条件是指在什么样的条件下。
如“学生能在三分钟内对全班同学演说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说词全文,语气的停顿和语调的变化应与该演说风格一致。
”这里表达的意识是让学生背诵课文,但是它包含了上面的所有书写要素。
试讲题目1 Module 2 Grammar Link Words
Teaching content
Gramma1r on page14.
Teaching Aims
1. Enable the Ss to learn the link word.
2. Help the Ss lear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ink words.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Enable the Ss to learn the link word.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
Help the Ss lear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ink words.
Teaching Aids
1.the multimedia
2. the blackboard
Teaching Methods
1. question, ask and answer.
2. Individual, pair or group work to make every student work in class. Teaching Procedures and Ways
Step 1 Greeting and Lead-in
Check whether Ss preview this lesson.
Step 2 ask and answer
1)Look at the link words “but and however” in these sentences.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
Q1. Does however mean the same as but?
Q2. Which link word begins a sentence?
Q3. Which link word can join two parts of a sentence?
Q4. Which link word is followed by a comma?
Suggested answers:
Q1. Yes.
Q2. However
Q3. But
Q4. However
2) Ask Ss to link sentences given in Activity 2 with but or however.
3)Look at the link words although and while in these sentence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Q1. Which sentences compare two facts?
Q2. Which sentences can you rewrite using the word but?
Suggested answers:
Q1. All of them.
Q2. All of them.
Step 3. Explanation.
but and however
but is a coordinating conjunction(并列连词),在意义上起转折作用。
but 前后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在意义上形成鲜明对照。
but 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两个较长的短语时, but 前面一般要加逗号。
例如:
( 1 ) He is old but strong. 他年纪虽大却很强壮。
however 意为“可是,然而,尽管”,较 but 的意味弱,通常用作连接性状语。
其位置可以在句首,句末或插入句中。
当其被用来对照两个分句时,中间需要有一个逗号;当它被用作句子的插入语时,则前后应各有一个逗号。
例如:
( 4 ) However,we need not do that now. 可是,我们现在不需要做那个。
( 5 ) He said it was so;he was mistaken,however. 他说是那样的,然而他却弄错了。
( 6 ) His friends,however,had other ideas. 然而他的朋友们却另有见解。
注: however 也可用作连接副词,意为“不论怎样”,用来引导让步状语从句。
例如:However we may do it,it will be a difficult job. 无论雪下得多大,我们都必须回去。
although and while
While表示两个事实之间的转折对比,although可以用but改写成另一种句子
while 用作连词时,连接两个并列句子,表示“对比”关系。
例如:
I like singing while she likes dancing.
(我喜欢唱歌,而她喜欢跳舞。
)
although引导的从句放在主句前后均可,有时还可放在句中。
Although many difficulties are still ahead, we are determined to make greater achievements.
尽管在前面的道路上还有许多困难,但是,我们决心要取得更大的成就。
He often helps me with my English although he is quite busy.
尽管他相当忙,但是还常常帮我学英语。
although引导的从句不能与but, however连用,但可与yet, still连用。
不能说:Although he was old, but he worked hard. 应把but去掉。
当然,保留but而去Although也可。
Conclusion
1,but与 however,
相同点:都表示转折,都可以连接两个句子
不同点: ①but还可连接两个并列的成分,however不能;
②however可置于句首,句中,句末,而且在句中时前后用分号或逗号隔开的情形较多。
but 往往置于句首,无需用标点符号与句子隔开。
2,although与 while
相同点:都是连词,都可引导让步状语从句;
不同点:①although意为“虽然,尽管”,相当于though,所引导的句子通常置于句首。
含although从句的复合句可以转化为由but引导的并列句,但although与but不能同时出
现;②while意为“然而,但是”,可用作并列连词,表示前后的对比,一般不与but转换,所引导的句子不能置于句首。
Step 4 Practicing
Ask Ss to do exercise on the blackboard.
a. 用 but, and 和 however 填空:
1. I'd like to go with you, ________, my hands are full.
2. I'm sorry, ________ I won't be able to come tonight.
3. We must finish the job in time ________ hard it is.
4. They will supply food ________ drink on Saturday.
5. It looked like rain. ________, it is clear now.
6. Building has started ______ the project will be finished by 2000. Suggested answers:
however 2. but 3. however 4. and 5. However 6. and
b. 用but, however, while, although 填空。
1. I can not speak Russian ______ my little daughter can.
2. I thin k there may, ______, be some other reasons we don’t know about.
3. My brother decided to go to that dangerous place, _____ I asked him not to.
4. The boy had said he wouldn’t do it again, ______ he broke his promise.
5. He didn’t turn on the light, _____ it was very dark in the room.
Suggested answers:
while 2. however 3. although 4. but 5. although
Step4 Summary and Homework
Summarize what we learnt in this class and ask Ss to finish workbook exercise.
In this class, we have learnt four link words, but, however, although and while. They are pretty important, so you guys must make sure you understand all of them. OK, today’s homework, finish the workbook exercise page 18. Class is over, see you next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