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格式:docx
- 大小:189.83 KB
- 文档页数:7
有色金属冶炼中的职业危害及预防有色金属冶炼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生产过程,涉及到许多职业危害。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有色金属冶炼中常见的职业危害,并提出一些预防措施,以保护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1. 金属粉尘: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金属粉尘。
金属粉尘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引发呼吸道疾病。
预防措施包括:- 每天清洁工作区域,使用吸尘器和湿拖把清除金属粉尘。
- 工人必须佩戴适当的呼吸防护设备,如口罩或面罩。
- 使用吸尘系统和排风设备,控制金属粉尘的扩散。
2. 热应激: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高温和热辐射会对工人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在夏季,高温环境可能导致中暑等问题。
预防措施包括:- 提供适当的通风和空调系统,确保工作环境温度适宜。
- 工人需要穿着适当的防热服装,如耐火工作服。
- 提供饮用水和经常休息的机会,以防止中暑和脱水。
3. 化学品暴露: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使用各种化学品,如酸洗剂、溶剂和金属溶液等。
这些化学品可能对工人的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造成损害。
预防措施包括:- 工人必须佩戴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酸碱抗渗手套、护目镜和防尘口罩。
- 提供紧急洗眼器和紧急淋浴设备,以便在发生意外时快速冲洗。
- 建立严格的化学品储存和管理制度,定期培训工人化学品的正确使用和处理方法。
4. 重金属中毒: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常使用的金属,如铅、锑、铜等,含有有害的重金属。
长期暴露于重金属可能导致中毒。
预防措施包括:- 在操作过程中使用防护设备,如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阻止重金属的直接接触。
- 定期进行工人的生物监测,检测重金属在体内的积累情况。
- 提供清洁卫生的饮食和生活环境,避免进一步接触重金属。
5. 机械伤害:有色金属冶炼场所存在各种机械设备和工具,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工人受伤。
预防措施包括:- 工人必须接受安全培训,熟悉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
- 为机械设备和工具提供适当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 落实严格的机械设备锁定程序,确保在维修或清理设备时安全地停止。
国内外铜加工现状及我国铜加工发展战略(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萧今声)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快速发展,作为经济和高新技术发展支柱性原材料的铜材需求旺盛,发展迅猛。
尤其是我国铜加工业发展更是迅速,使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铜材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产量已连续五年居世界第一位,品种不断增加,产品质量逐年提高,工艺技术创新十分活跃,现代化的铜加工工业体系已初步建立和形成。
但是,我国铜加工业大而不强、技术经济指标不够先进、企业规模相对偏小与集约化程度不高、技术装备先进与落后并存等弊端尚未彻底改变。
面临以上及资源短缺问题,我国铜加工行业正在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发展短流程工艺,提高自动化和连续化水平,节能减排,特别是发展利用再生铜资源直接生产铜加工材技术,以确保中国铜加工工业继续稳定、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铜加工业未来发展似应在优胜劣汰、企业整合和做大做强、做专做精的基础上,突出发展高端的高精尖铜加工产品,逐步减少物耗和能耗高、污染较重的普通产品的生产。
一、国际铜加工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世界铜加工产量近几年来,全世界除中国铜加工以年10-12%的速度增长外,其他所有国家铜加工材产量一直在1000万吨左右徘徊。
截止2007年底,全世界铜加工材总产量约1650万吨,其中中国铜加工材总产量已达628.8万吨,为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多,居世界第一位。
世界上铜材主要生产国是:中、美、日、德、法、意等。
其中,日本和德国为铜材主要出口国,中国为铜材主要进口国。
世界主要铜加工材生产国的产量见表1。
表1 世界主要铜加工材生产国产量(2)(万吨)国别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中国 159.6 185.8 251.2 319.6 471.6 502.5 532.4美国 408.2 337.3 331.5 328.2 357.4 357.4 339.4日本 204.8 176.9 169.6 171.0 178.5 173.8 181.6德国 190.8 175.2 165.0 164.0法国 71.6 79.8 78.0 75.5 69.4 65.4意大利 135.5 127.9 126.0 125.2 132.4 83.3 142.7世界合计(1) 1206.2 1136.0 995.9 967.0 927.9 908.1 944.2注:(1)世界合计中不包括中国大陆铜加工材产量。
金属材料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摘要:在金属材料的检测过程中,容易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而干扰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整个检测过程中要最大程度的避免外界因素带来的影响,保证材料在检测过程中有着较高的准确性。
文章中以金属材料产品分类及检测为切入点,阐述提高金属材料检测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金属材料检测;问题;解决办法1金属材料的种类所谓的金属材料具体是指有光泽、能够导电、可以延展的材料,虽然金属材料的种类比较多,但却可将之归纳为两类,一类是黑色金属,另一类是有色金属,除了这两大类金属之外,还有一类较为特殊的金属材料,即特种金属。
①黑色金属。
这类金属材料又被称之为钢铁材料,如工业纯铁、钢、铸铁等。
②有色金属。
这类金属材料包括除铁、锰、铬之外的其它金属及合金,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轻金属、重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等等。
③特种金属。
这类金属材料通常是指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金属,如非晶态金属、纳米晶金属、金属基复合材料等等。
2外在因素与金属材料的检测结果关系2.1环境因素影响外在环境是影响金属材料检测质量的关键。
如若在检测过程中受到外界的干扰,那么检测的真实性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降低检验真实性。
因而在检测期间,检测人员必须将一切有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环境因素都考虑到检测设计环节,确保能够最大化避免外在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干扰。
2.2检测失误影响由于部分检验人员在检测金属材料时,由于未能明确检验金属的类型。
导致在实际生产与使用中,时常会出现检验标准无法达到统一。
造成金属材料在应用于生产中,经常出现安全隐患。
3常见的金属检测技术3.1不同金属的采用正确的检测技术(1)马口铁镀层监测。
马口铁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保藏性和避光性,在包装容器方面应用广泛。
镀锡量是马口铁耐腐蚀性的重要指标之一,马口铁镀层是一种重要的检测材料,对于其的检测和分析对于施工具有很重要的位置,对马口铁镀层的检测准确性是检测的重要任务。
镀锡量的测试方法包括化学容量法、库伦法、X射线荧光法等,常见的测量方法是利用库伦原理,计算纯锡层、合金层完全溶解的时间,从而通过计算各自溶解所消耗的电量,用法拉第电解定律求出纯锡量和合金锡量。
中国有色金属的行业分析一.行业发展历史与现状发展历程回顾有色金属工业60年的发展历程,是几代有色人艰苦创业、不断探索、甘于奉献、开拓创新的60年;是有色金属工业沧桑巨变、跨越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60年。
概括起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历程可分为改革开放前30年和改革开放后30年两个阶段和不同的发展时期。
1.三年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49年~1957年)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用三年的时间对经受战争创伤处于崩溃状态的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恢复。
从1953年起,我国以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为骨干,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大规模建设。
三年恢复时期,我国东北地区的一批有色金属企业首先恢复了生产;云南、湖南、安徽及江西省的有色金属矿山等相继恢复了生产。
到1952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恢复到7.4万吨,是1949年的5.5倍。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年~1957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开始大规模的建设,当时前苏联援建的156项基本建设项目中,有色金属项目有13个,新建、扩建了一批有色金属矿山、冶炼和加工企业,同时,逐步组建了地质勘探、勘察设计、建筑施工、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等,形成了独立完整的有色金属工业体系。
1957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已初具规模,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21.5万吨。
2.“大跃进”和调整时期(1958~1965年)1958年,我国进入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经过三年“大跃进”、高指标,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工业生产第一次出现下降局面。
1961年开始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经过1963年~1965年的三年调整,国民经济发展得到较好恢复,增长速度也明显加快。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虽然受到“大跃进”时期的影响,但在调整时期得到较快发展,一批骨干企业相继建设投产,使有色金属工业在起伏中发展。
1961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降到1957年的水平21.5万吨,1965年恢复到46万吨。
有色金属压延加工行业市场现状分析有色金属压延加工是将有色金属坯料通过轧制、锻造、挤压等压力加工方法,使其成为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板材、带材、箔材、管材、棒材、线材等产品的过程。
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作为有色金属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行业规模与发展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有色金属压延加工行业规模持续扩大。
特别是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国,有色金属压延加工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从产量来看,铜材、铝材等主要有色金属压延产品的产量逐年递增。
以铝材为例,其在建筑、交通、电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产量的快速增长。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设备的更新换代,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然而,行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在经济形势不稳定、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以及环保政策日益严格的背景下,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
例如,原材料价格波动频繁,给企业的成本控制带来了较大压力;部分中小企业由于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有限,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二、市场需求分析(一)建筑领域在建筑领域,有色金属压延产品如铝合金门窗、幕墙等的需求保持稳定增长。
随着人们对建筑美观性和节能性要求的提高,铝合金等有色金属材料因其良好的耐腐蚀性、轻质高强等特点,在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二)交通领域在交通领域,汽车轻量化趋势推动了铝合金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铝合金车身、轮毂等零部件的使用不仅可以降低汽车自重,提高燃油效率,还能减少尾气排放。
此外,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也为有色金属压延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如高铁车厢的铝合金板材等。
(三)电子领域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对高精度、高性能的有色金属压延产品需求不断增加。
例如,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中的散热器、连接器等零部件通常采用铜箔、铝板等材料。
(四)新能源领域在新能源领域,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对硅片切割用钨丝等有色金属材料的需求;风力发电设备中的叶片、塔架等部件也大量使用铝合金等材料。
有色金属提取冶金技术现状及发展1. 引言1.1 有色金属提取冶金技术的重要性有色金属提取冶金技术的重要性在于其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有色金属是一类带有颜色的金属元素,包括铜、铝、铅、锌等。
这些有色金属广泛应用于电子、建筑、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基础材料。
提取这些有色金属的冶金技术不仅影响着产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还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节约利用。
有色金属提取冶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以大大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
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推动相关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有色金属提取冶金技术的发展也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有色金属提取冶金技术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生产效率和质量上,更体现在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上。
有色金属提取冶金技术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促进产业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于提高我国的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背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对有色金属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传统的有色金属提取技术面临着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迫切需要寻找更加高效、清洁的提取冶金技术来满足市场需求。
有色金属提取冶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对有色金属提取冶金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产率、节能减排、资源利用率等方面。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有色金属提取冶金技术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比如电化学冶金、生物冶金等新型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有色金属提取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对传统、现代以及新型有色金属提取技术进行综述,分析有色金属提取冶金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以期为有色金属冶金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传统有色金属提取技术传统有色金属提取技术主要是指传统的冶金方法,包括火法冶金、湿法冶金和电解法冶金等。
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2022年《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从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两方面,指出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国际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增加。
不相称的地位在我国有色金属产品中,过去铅、锡和锌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很高,但近几年已经大幅度降低。
铝和铜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总体上仍处于偏低水平,目前只有镍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保持着上升态势。
这6种有色金属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总体上不是很高,在2022年达到8.2%的高点之后就快速回落,2022年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只有4.1%,仅为2022年的一半。
当前有色金属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偏低的状况,与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地位是不相称的。
偏低的指数我国有色金属产业贸易竞争力指数偏低,除1990年、1991年为正数外,其余年份都是负数,且保持在较低水平上。
2000年和2022年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在-0.4以下,2022年至2022年保持在-0.3左右,2022年这一指数又跌至-0.4。
这说明我国有色金属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很弱。
从总体上看,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在国际市场中处于中游位置,但和其他国家产业国际竞争力保持稳定或上升的进展态势相比,近几年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在下降。
这是需要引起业界特殊关注的问题。
一升一降鲜亮对比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是有色金属产品的出口大国,俄罗斯、加拿大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一般超过10%,澳大利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维持在8%左右。
中国的有色金属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也有肯定的规模,排在巴西、德国、美国等国家的前面。
从趋势上看,大多数国家有色金属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保持稳定,但中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呈下降趋势。
这和日本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呈上升趋势形成了鲜亮的对比。
谁有国际竞争优势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南非和巴西具有显著的贸易竞争力优势,美国、日本、德国、法国、韩国、英国、中国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基本为负,不具有贸易竞争力优势。
有色金属提取冶金技术现状及发展摘要:最近以来,我国对于工业发展有着新的需求,有色金属的提取冶金技术需要更加清洁,对环境污染更小。
目前,我国冶金技术主要方式是电冶金、火法冶金、湿法冶金、金属加工、增值冶金,为了帮助有色金属提取冶金技术相关领域更好的发展,势必要分析其技术现状,摸索未来发展方向,精确探明各类有色冶金技术的优缺点,给予企业选用何种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本篇文章分析了我国有色金属提取冶金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比对了各类冶金技术的特点,希望可以为我国工业发展提供一定助力。
关键词:有色金属;提取冶金技术;现状;特点1、各类有色金属冶金技术我国是世界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大国,作为国土面积大、多人口国家,庞大的工业体系会消费大量有色金属,钢铁生产和用量保持很高水平,有色金属的使用,则逐年升高。
由于矿产资源存在不可再生特性,大量应用有色稀有金属,势必造成矿产资源的枯竭,如何充分利用矿物,提取纯度更好的有色金属会是一大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大力引进国外资源,如铜和铝一半来源于国外进口。
目前,有色金属冶炼的发展趋势正在向减能耗、降污染方向发展。
过往工业经验警示我们,需要保护环境,防止生产副产物污染水源、空气。
未来有色金属冶炼技术,降低污染、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是主要的研究方向。
目前,我国的工业发展处于加速阶段,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帮助我国相关领域企业压缩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有色金属冶金技术是工业之中十分重要的技术。
我国目前主要的有色金属冶金技术是电冶金、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
1.1电冶金技术电冶金技术发展前景好,有很多新技术,其主要特点在于使用电能冶金。
其基石是利用电能作为桥梁,通过电能转化冶金。
由此,可以分为电热冶金和电化冶金两种,我国目前工业企业中生产金属铝的方法就是利用电化冶金技术,方法称为冰晶石-氧化铝熔盐电解法。
这个方法是提取铝土矿中的氧化铝,然后进行电解,在电解中氧化铝会被电解质分解,阴极产生液体铝、阳极产生氧,通过真空法抽离铝液形成成品铝。
有色金属行业碳排放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有色金属行业是一个重要的行业,它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有色金属行业的碳排放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有色金属行业的碳排放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有色金属行业的背景。
有色金属是指除铁、钢和合金之外的金属,包括铜、铝、镍、锌等。
有色金属在电子、建筑、汽车等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是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色金属的生产过程中会伴随着大量的碳排放。
根据环保部门的数据,有色金属行业的碳排放占到我国工业碳排放的30%左右。
这样庞大的碳排放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有色金属行业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碳排放。
为了减少有色金属行业的碳排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是提高生产过程的能效。
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
是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清洁生产技术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手段,可以减少废气排放、减少能源消耗,对环境友好。
是推行碳交易制度。
建立碳交易制度可以对碳排放进行监管和调控,促使企业主动减少碳排放,推动行业的减排发展。
除了企业自身的减排措施,政府也应加强对有色金属行业的环保监管。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环境执法、提高环境保护标准、推动绿色发展等方式来引导有色金属行业减少碳排放。
政府还可以提供相应的减排激励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减排工作。
在国际上,有色金属行业也应积极参与全球碳减排合作。
全球气候变化是所有国家共同面临的挑战,只有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减少碳排放,才能有效遏制气候变暖的问题。
有色金属行业可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学习各国的减排经验,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有色金属行业的碳排放问题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也是一个可以化解的问题。
只要有色金属行业积极采取措施,企业、政府、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使得碳排放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状况及投资前景证券类型丨深圳交易所A股当前行业丨有色金属 1.有色金属行业概论有色金属包括铜、铝、铅、锌、镍等常用金属钨、钼、锡、锑等稀有金属金、银等贵金属铈、镧等稀土金属以及硅、硒等半金属共计64种元素。
有色金属应用领域广泛是保障经济建设、维护国家安全、促进高新技术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原材料。
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材料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电力、通讯、建筑、家电等绝大部分行业都以有色金属材料为生产基础。
随着现代化工、农业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有色金属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
它不仅是世界上重要的战略物资重要的生产资料而且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消费资料的重要材料。
2中国有色金属发展现状从建国以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兴建了一大批有色金属矿山、冶炼和加工企业组建了地质、设计、勘察、施工等建设单位和科研、教育、环保、信息等事业单位以及物资供销和进出口贸易单位形成了一个布局比较合理、体系比较完整的行业。
国内有色金属行业集中度低、规模效益差、资源分散同时又是与国际市场接轨紧密的行业之一。
在目前有色金属需求旺盛的情况下有色企业势必要加大矿山资源投入力度。
参股或者控股海外矿山、企业能弥补中国有色矿产资源的不足转变中国企业在原料波动中的不利局面。
此外企业产业链的延伸和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可以更好的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能扭转中国企业在类似铜精矿加工费等谈判中既没有“定价权”也没有“话语权”的境地。
3.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分析1-10月受市场需求拉动有色金属产品持续增长价格继续高位振荡进出口贸易总额大幅度增长。
其中电解铝、氧化铝等品种生产增幅过快铅锌冶炼投资增幅过大的现象值得关注。
一、生产大幅增长效益同步攀升。
1-10月十种有色金属产量1916万吨增长25.0。
其中铜284万吨增长18.9电解铝1003万吨增长34.6铅218.7万吨增长5.4锌303万吨增长19.1。
氧化铝1611万吨增长49.7。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 公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系 部 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科门类 经济学 专 业 经济学 学 号 0806111040 姓 名 吴伟东 指导教师 阮应国2012 年 5 月 18日装订线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是新中国最早建设的重要铜工业基地之一,近年来,由于资源枯竭、生产经营不善等原因,暴露出来的困难和问题日渐突出。
面对复杂的外部风险因素,研究如何实现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针对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发展现状,剖析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提出建议对策。
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的发展现状,第二部分依托收集的资料对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数据分析,第三部分为针对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对策。
关键词:铜陵有色外部风险循环经济ABSTRACTTongling Nonferrous Metals Group Holdings Limite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pper industry base in new China's first building in recent years, due to resource depletion, and poor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exposed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Faced with a complex external risk factors, Tongling Nonferrous Metals Group Holdings Limited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thesis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ongling Nonferrous Metals Group Holdings Co., Ltd.,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recommendations on how to achieve the development of recycling economy.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ongling Nonferrous Metals Group Holdings Co., Ltd., the second part relying on the information collected on the problems of Tongling Nonferrous Metals Group Holdings Co., Ltd. for data analysis, the third part for Tongling development of Nonferrous Metals Group Holdings Co., Ltd.,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ecommended countermeasures.Keywords:Tongling Nonferrous Metals External risks Circular economy前言 (1)一、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有限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 (2)(一)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资源枯竭矿山遗留现状 (2)(二)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在产品生产经营方面的现状 (3)(三)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在冶炼加工方面的现状 (3)(四)铜陵有色金属公司控股环境污染现状 (4)二、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存在的问题分析 (5)(一)企业管理不到位 (5)(二)外部风险因素复杂 (5)(三)生产要素不足 (6)(四)结构布局不合理 (7)(五)行业竞争力受限 (7)三、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发展的对策建议 (9)(一)加强企业的管理制度 (9)(二)健全风险保障体系 (9)(三)实施资源控制和开发战略 (9)(四)加强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完善结构布局 (9)(五)保证矿业经济的集约型发展,避免低端重复建设 (10)(六)促使有色金属行业的循环经济式发展 (11)参考文献 (12)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作为基础和支柱产业的能源、交通、建筑、信息、机械、耐用消费品等消费有色金属较多的行业将有较大的发展,会带动有色金属消费需求的增加。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问题现状、特征及对策思考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问题现状、特征及对策思考我国是矿业大国,长期大规模和超强度的矿产资源开发,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因忽视环境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甚至生态失衡。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部署的实施、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资源需求将持续增加,由此所带来的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
唯一的正确策略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此形势下应足够重视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问题现状及其特征我国因采矿引起的矿山环境问题较多,类型较为复杂,依据问题性质将矿山环境问题划分为:“三废”问题、地面变形问题、矿山排(突)水、供水、生态环保三者之间的矛盾问题、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近年来,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问题表现出如下特征:1.我国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态势仍没有得到扭转,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突出当前我国生态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是历史上任何国家所不曾遇到过的。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90年代初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强化了污染预防和环境整治工作,并积极修复与重建受损生态系统。
但由于矿产资源生产和消费规模的大幅度增加,粗放式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加上历史欠帐太多,生态与环境的总体状况并未根本改变,目前仍然处于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发展态势。
XX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2120万吨,居世界第一,酸雨影响区占国土面积的30%,酸雨污染有加重趋势,pH 值最低的江西萍乡地区达3.67。
煤炭燃烧和水泥生产的碳排放超过10亿吨,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每年矿业生产排放的废液占全国工业废水总量的10%,采选煤、铁和有色金属所排放的固体废料8亿吨左右,约占工业固体废弃物总量的85%。
建国以来,废石、尾矿、煤矸石和粉煤灰累积总和超过225亿吨。
有色金属材料现状及发展作者:徐旭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27期摘要:有色金属新材料是新材料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大力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加速有色金属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有色金属材料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在产量和规模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是目前世界上的有色金属生产大国。
然而,我国有色金属材料行业在高附加值产品、降低能耗、可持续发展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详细阐述了我国有色金属材料的发展现状,同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战略。
关键词:有色金属新材料发展战略中图分类号:TG11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9(c)-0059-01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建立了相当雄厚的物质基础。
特别是近10年来,成绩显著,举世瞩目,产量和规模发展迅速,跃居世界前列,产品规格进一步增多,除基本满足国内需求外,还实现了部分出口。
如2002年,我国10种有色金属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t,达到1012万t,成为世界有色金属第一生产大国;其中铝、钨、稀土、铅、锑、锌、镁和锡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稀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
另外我国还是世界有色金属贸易大国之一,2002年我国有色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690亿元,实现利税187亿元,实现利润80亿元;出口量为205万t,其中铅、锌、锡、锑、镁出口量居世界第一,预计2003年我国有色金属产量将达到1120万t,实现利税250亿元,实现利润150亿元。
现在,我国有色金属材料在高性能材料、新型材料加工技术等方面已取得了重大进展。
铝合金新材料的性能大幅度提高,部分高强高韧铝合金、铝锂合金、喷射沉积快速凝固耐热铝合金的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
尽管我国有色金属在产量规模、研究开发、科研和工业体系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资源及资源利用、产品质量及结构、科研创新、产业结构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问题依然严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