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总体规划——文本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89.01 KB
  • 文档页数:1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3)

.第三章镇域体系规划 (4)

.第四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7)

.第五章镇区总体规划布局 (7)

.第六章中心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9)

.第七章中心镇区绿地用地规划 (10)

.第八章公用设施规划 (10)

.第九章环境卫生工程规划 (12)

.第十章综合防灾规划 (12)

.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14)

.第十二章远景发展构思 (15)

.第十三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建议 (15)

.第十四章附则 (18)

.附表1 现状用地指标一览表 (18)

.附表2 近期规划用地平衡表 (18)

.附表3 用地平衡表 (19)

.附表4 规划道路一览表 (19)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了更加有效地协调指导乌兰察布市化德县七号镇镇城镇发展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特编制《乌兰察布市化德县七号镇城镇总体规划(2014-2030)》。

·第2条乌兰察布市化德县七号镇城镇总体规划是七号镇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在七号镇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七号镇内,凡因城镇建设需要编制的各种专业规划,必须符合本规划。

·第3条七号镇城镇总体规划的调整、修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

·第4条规划范围

(1)镇域:七号镇域,总面积423平方公里,辖1个镇区、13个中心村。

(2)镇区:此次规划七号镇区分为生活区与工业区两个片区。

七号镇规划生活区范围为:东至现状村庄东侧堤坝,南至35KV变电站南,西至现状村庄以西200米,北至现状恒温库北,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0.90平方公里。

七号镇规划工业区范围为:东至现状七号加油站,南至集通铁路以南570米,西至中国石油加油站以西340米,北至省际大通道以北280米,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0.59平方公里。

·第5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8)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4)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5)《乌兰察布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2013.09)

(6)《城市绿化条例》(1992.6)

(7)《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11)

(8)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04)

(9)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06)

(10)内蒙古自治区城乡规划条例(2009.07)

(11)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12)其他与七号镇社会、经济、文化及城镇发展有关的技术资料和发展计划

(13)七号镇各有关部门对于城市未来发展建设的文件、谈话和会议意见等

(14)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内蒙古自治区其它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

·第6条规划原则

(1)坚持发展优势与形成特色相结合,因地制宜,立足本地资源开发,建设支柱产业,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小城镇。

(2)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结合,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土地,为居民的生产、生活创建优美舒适的环境。

(3)坚持重点突破和全面推进相结合,把小城镇建设作为百年大计,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正确处理好改造与新建的关系,使城镇的性质和建设的规模、速度和标准,同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构筑科学的指标体系,以“繁荣、健康、和谐”的宜居城市为本次规划的目标。

·第7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4年—2030年,

其中:近期:2014年—2020年;

远期:2021年—2030年。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第8条总体发展目标

在对七号镇发展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区位、交通、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优势条件,以我国新型城镇化时代开启为背景,紧紧抓住中央支持内蒙古转型发展、自治区“8337”重大战略部署的重大机遇,以内蒙古七十年大庆主会场建设为契机,加快全镇社会经济发展步伐,将全镇发展成为一个集商贸、旅游为一体、统筹城乡的经济重镇。

·第9条社会发展目标

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对民生事业的财政投入持续增长,教育、医疗、社保、社区服务、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完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第10条经济发展目标

经济总量平稳增长,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力争规划期末经济总量翻一番,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第11条产业发展目标

(1)以产业升级和产业集聚为着力点,以招商引资和自主创业为新动力,完善产业发展环境,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2)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第12条城乡统筹发展

(1)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农牧民市民化、公共服务均衡化和要素流动自由化,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形成城乡互补、分工协作、融合发展的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

(2)大力推进中心区建设。坚持提质与扩容并重,集聚高端要素,打造区域性中心城镇。

(3)加快镇政府所在地和工业强镇建设。增强综合承载能力、集聚吸纳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4)有序引导农牧区人口转移。确保禁止开发区域的农牧业人口实现全部转移,优化和限制开发区域只保留满足农牧业发展需要且不超过生态承载能力的人口。稳妥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为农牧民进城就业落户创造条件。

(5)加快建设新农村新牧区。坚持大集中小集聚,优化村庄布局,推进村中整合,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统筹配置城乡教育、科技、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资源,形成城乡一体化、均等化、普惠型的公共服务体系。

(6)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坚持投入集约化、耕作机械化、经营产业化、管理信息化。

·第13条文化旅游策略

(1)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立足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落实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及保护规划工作。

(2)保护原有山水格局,延续自然文化:强调遗址、城市与自然山水的相互依托关系,从更广阔和更宏观的层面上保护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交融的的城市景观特色。

(3)整合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会展业等紧密结合,扩大现有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