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往事——档案背后的故事》开机
- 格式:pdf
- 大小:632.22 KB
- 文档页数:2
行业活动作者:来源:《电视指南》2018年第02期“青城岁月影视基地启动仪式暨电视剧《京港爱情故事》新闻发布会”举行天津春天影业入局工业遗产转型领域12月29日,“影人入胜·视在必行——青城岁月影视基地启动仪式暨电视剧《京港爱情故事》新闻发布会”在青岛李沧区工业遗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项目所在地——青岛耐火材料厂举行。
青岛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李文革,李沧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魏瑞雪,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郑海涛,区政府党组成员罗万锁出席了发布会。
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国际音乐理事会终身荣誉会员、解放军艺术学院原党委书记兼院长、著名作曲家傅庚辰,中共中央宣传部原秘书长、中国政研会副会长官景辉,中广协电视制片委员会副会长潘洪业,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节目部主任傅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副社长李英元,中国交响音乐季艺术中心秘书长、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常务理事何春生作为特邀嘉宾也出席了活动。
李沧区是青岛胶州湾东岸核心城区,李沧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在李沧全面确立的以数字经济、现代金融、设计研发、影视文化为主导的“4+N”产业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
工业遗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项目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项目位于青岛李沧区滨海路,占地面积约360亩,是由李沧区政府国有独资公司融海集团投资,在青岛市规划打造胶州湾东岸“百年工业文明长廊”的形势下,对始建于1917年的青岛耐火材料厂老厂区重塑升级。
青岛耐火材料厂厂区内丰厚的工业遗产资源、保护完好的历史风貌、相对独立的区位环境,为打造影视拍摄基地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便利条件。
因此,影视文化成为项目先期启动板块,先后吸引了《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拼图》《走火》《疯狂代驾》《校园高手》,以及姜文的《曹操》等多部影视剧和广告来此拍摄,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基地抓住机遇,着眼满足影视拍摄需要、提升摄制产出能力,启动了“青城岁月”影视基地建设,在基地内搭建了大型现代化影棚等设施,并积极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来坊茨小镇,细数岁月过往作者:杨眉来源:《走向世界》2024年第15期因为一部剧,爱上一座城。
一条铁路,交织芸芸众生,一座“铁路大院”,演绎世间百态。
近期,年代大剧《南来北往》圆满收官,剧中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实景成全了这部剧的文化底蕴,而《南来北往》也带火了取景地——潍坊市坊子区坊茨小镇。
小镇以其原汁原味的老街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众多游客争相打卡的新晋网红地,带动了新一代年轻人对这片土地的青睐。
人们都说,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热爱。
坊茨小镇成为大家的“心头好”,自然是源于这个百年小镇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走进小镇,166处德日式建筑,万和楼、刘氏老宅等民居,德建火车站、胶济铁路和机车转盘等组成的潍坊铁路工业廊道,德建矿井、采煤巷道等炭矿遗址……充满年代感的建筑和设施逐次映入眼帘,仿佛细数着岁月过往。
坊茨小镇,以胶济铁路坊子段为中轴线向两侧发展,曾经是德国和日本的殖民地区。
因煤矿而生、因铁路而兴的坊茨小镇,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矿业小镇、山东近现代工业发展最早的遗迹之一,也是潍坊近现代工业的发源地。
由于煤矿采空、铁路改道等历史原因,上世纪90年代,坊子老区逐渐沉寂,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但其中散落着的大量德日建筑,涵盖军事、外交、铁路、煤炭、工业、生活等多个领域,包括领事馆、司令部、礼堂、水厂、火车站、银行等,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建筑艺术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为了保护象征着潍坊近代工业文明进步的百年建筑,也为了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认知,2008年,坊子区正式启动德日建筑群保护开发工程,倾心打造欧式风情生态小镇,并将该片区命名为“坊茨小镇”。
小镇成功打造了炭矿遗址文化园、坊茨美术馆、德国别墅区、坊茨展览馆、潍坊一战华工纪念馆、坊子区博物馆等项目,开展了坊茨论坛、中国雕塑展、坊茨艺术沙龙、赋彩潍坊、醉美坊画等文化艺术活動,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李东珅中国声音,中国表达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4年第4期本刊记者张惠清梁伟和睿智的人谈理想,是一件难得而又爽快的事。
品下一口清茶,再熟练地点上根烟,从政治到历史甚至到台湾黑社会,似乎是不经过任何酝酿,李东珅便出口成章,嬉笑怒骂,有趣而深刻。
2008年,李东珅的理想从故乡甘肃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当整个中国充斥在拥抱商业电影的热情中时,这位“70后”的“逻辑控”却另辟蹊径,成立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坚守纪录片阵地,探索其产业化的新模式,将公司在短短四年的时间内打造成为急速成长的纪录片民营企业。
从2009年的第一部纪录片《迭部·洛克心中的伊甸园》开始,李东珅与团队已经拍摄了多部以地方文化为题材的纪录影视作品。
在北京伯璟的办公间里,有一张他们自己制作的巨大甘肃地图,上面标注了值得他们去关注和挖掘的纪录片题材,密密麻麻、星罗棋布。
而今,北京伯璟的蓝图正在迅速向全国扩张。
“通过中国的表达方式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身为新时代纪录片人,李东珅有着自己的理想,“而纪录片将是实现理想的有效方式。
”使命——“中国声音,中国表达”在一大批做纪录片的同行中,不喜按常理出牌的李东珅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爱好数学的他在大学时期就读国际贸易专业,走出象牙塔后却跨界做了艺人经纪,经历了一段曲折的个人成长史,最终又毅然“从娱乐圈跳入了文化圈”,踏上了当时并不被人看好、似乎毫无“钱途”的纪录片之路。
虽然年轻但阅历丰富,这让李东珅这位从祖国大西北走出的青年才俊更像一位哲人,能够超然对待荣辱冷暖,自信、果敢,不轻言放弃。
他喜欢听韩磊的歌,那种经过岁月历练后的沧桑与雄壮,或许能够与他内心深处那个叫做理想的东西产生共鸣。
涉足纪录片领域之初,李东珅便将自己的理想与中国社会发展捆绑在一起。
他认为在国家高速发展时期,中国对这个世界有着强烈的倾诉欲望。
但是,现实告诉我们,中国目前在海外的发声远远不够。
究竟如何来实现?“中国电影票房现在已经达200亿了,最终立足世界舞台的电影、电视剧作品有几部?最后代表中国去表达诉求的影视作品极有可能是纪录片。
焦裕禄的英雄事迹焦裕禄的英雄事迹焦裕禄的主要英雄事迹焦裕禄出生于山东博山崮山镇北崮山村一个贫农家庭里,因家庭贫寒,幼年只读了几年书。
日伪统治时期,被抓劳工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
1943年秋,他给地主当长工。
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参军到了河南,历任尉氏县副区长、区长,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副书记及团地委宣传部长、副书记等职。
1953年6月,任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车间主任、科长,1962年6月,任尉氏县书记处书记,1962年12月任兰考第二书记书记。
焦裕禄到兰考时,兰考县正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
为改变兰考面貌,他抽调20名干部、老农和技术员,组成一支三结合的"三害"调查队,在全县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他带领大家跋涉五千里,查清了全县大小风口84个,逐个进行了编号、绘图,为防灾抗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1963年9月,他调查总结群众的抗灾救灾经验,在全县推广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村的道路"。
1963年秋,兰考连续下了13天雨,全县11万亩秋粮歉收,22亩受灾。
他组织全县干部群众全力抢灾救灾。
带领干部,走村串户,访贫问苦,把人民政府的救济粮款给受灾群众送上门。
焦裕禄诚恳待人,善于团结同志反对干部特殊化。
一次他发现孩子看戏没买票,就对全家进行了一次不能搞特殊化的教育,并把戏票钱给戏院送去。
接着建议起草通知,不准任何干部特殊化,不准 1 任何干部和他们的子弟看"白戏"。
焦裕禄同志病情恶化,地委负责同志劝他住院治疗,他强调工作忙离不开不去住院。
医生开了药方,他嫌药贵不肯买,他继续坚持下乡工作,肝痛发作自行车不能骑,他就推着走。
当他躺在病床上时,仍在思考如何撰写改变兰考面貌的文章。
在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仍然惦记着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赵家楼的庄稼淹了没有,秦寨的盐碱地上麦子长得怎么样,老韩陵地里的泡桐树栽了多少……。
我国口述史的主要成果第一,带有社会学、人类学倾向的口述史。
如余未人《走近鼓楼——侗族南部社区文化口述史》等书籍以少数民族社会文化、风俗习惯为研究对象,记录了形态各异的文化形貌。
这些口述史研究和著作从社会学或人类学的角度出发,较少有历史的线索或脉络,常常以事件或人物的片段构成,目的是以口述史为研究方法走入田野,阐释口述背后深层的文化内涵。
第二,立足文学的口述史。
现当代文学研究中也引入了口述史的方法,如李辉《摇荡的秋千——是是非非说周扬》,贺黎、杨健《无罪释放——66位知识分子“五·七”干校告白》,郑实、傅光明《太平湖的记忆——老舍之死》等,作品兼具文学和史学双重的研究价值。
第三,自传体口述史。
近几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陆续出版了《黄药眠口述自传》、《舒芜口述自传》、《文强口述自传》等“口述自传”丛书。
北京大学出版社也先后推出了《风雨人生——萧乾口述自传》、《小书生大时代——朱正口述自传》等“口述传记”丛书。
这些著作尽管成书过程中有他人的采录,但以口述者个人回忆和讲述为主。
传主娓娓道来,讲述他们亲历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第四,政要人物口述史。
如当代中国研究所采制的《共和国要事口述史》、《吴德口述:十年风雨纪事》、《从“童怀周”到审江青》、《汪东兴回忆: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以及近年来在《当代中国史研究》上先后发表的宋任穷、李德生、廖汉生、赛福鼎、陈锡联、邓力群、袁宝华、阎明复、李尔重及汪东兴、吴德等人的回忆性文章,以及鲁林等主编《红色记忆:中国共产党口述实录》等著作。
口述者多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重大事件的决策者或参与者,他们的口述史弥补了国史或党史研究史料不足的问题。
第五,普通民众口述史。
刘小萌《中国知青口述史》、李小江“20世纪中国妇女口述史”丛书等著作,著者多为历史学者,他们不仅受过历史学的专业训练,而且也都或多或少受过西方口述史学的影响,在我国大陆较早地开展了口述史的实践和研究。
打造原创精品力作 推动文艺创作创新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创新是文艺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推出文艺精品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青岛演艺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 坚持人民导向、坚持守正创新,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创作机制,着力推进精品文艺创作工程,切实解决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出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繁荣发展青岛文化演艺事业,精品文艺创作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Creating Original Masterpieces to Promote Art Innovation文/王一如原创大型吕剧《百川东到海》,让青岛观众感受了吕剧传统文化的魅力。
The audience in Qingdao was enchanted by the original Lü opera All Rivers Flow to the Sea , a splendid showcas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抗日的作品处于缺失状态。
而创排《百川东到海》正是坚持用心用情用力运用红色资源、生动传播传承红色文化的生动实践。
因此,作为首部反映青岛城市抗日历史、反映青岛劳工历史的戏曲作品,吕剧《百川东到海》对填补丰富相关戏曲舞台的创作空白大有裨益。
“看到舞台上青岛的标志性建筑、老字号的牌匾,仿佛回到过去,演员们在舞台楼梯上上上下下,一下就有青岛的感觉了……”《百川东到海》舞台上满满的青岛元素,让青岛观众感慨万千。
该剧的舞台用一道单纯的山体坡路包罗万象,打破单一的写实化空间,走向更多样化的写意与表现性空间。
苍茫山海咫尺间,展现了戏曲舞台上的中国创造力。
“交响乐融入吕剧,第一次听,真大气!”很多老吕剧迷对《百川东到海》的首演连连赞叹。
该剧将吕剧传统的四大件乐器与交响乐队的双管编制相结合,情绪音乐和伴唱音乐借鉴电影音乐的创作手法,让传统戏曲更加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追求。
“飞机楼”的故事张静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每座古老的建筑背后都有一段令人唏嘘的往事。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广州、哈尔滨、山东枣庄建造的,外形如飞机展翼翱翔的“飞机楼”隐藏于高楼林立之中,造型奇特别致,显得古朴神秘。
从建筑学角度来讲,飞机造型的建筑物占据的空间大而可用面积少,所以极为少见,也并不科学。
那么,为什么还把房子建造成飞机模样?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30年代航空协会的心脏——上海长海医院“飞机楼”上海有两座“飞机楼”,分别位于长海医院和上海海员医院院内。
这两座“飞机楼”都建造于民国时期,与当时抗日救亡、航空救国的社会大背景有密切的联系。
其中保存完好的是长海医院院内的这座“飞机楼”。
这座“飞机楼”整体呈灰色,上下两层,如一架昂首翘立、展翅欲飞的飞机——“机”首朝南,“前翼”迎风,“尾翼”翘然,还有座舱形状的露天平台,酷似一架双翼战斗机。
在机头前端正中位置是这座楼的正门口,两侧弧面状边框上,两条浮雕巨龙栩栩如生,盘旋而上。
门口上方悬挂着曾任上海市市长的汪道涵所题“飞机楼”匾额。
这里曾是中国航空救国运动的心脏所在地——中国航空协会总部。
上世纪30年代,正是中国灾难深重、危机四伏的时期。
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日军出动飞机进行狂轰乱滥炸,使我国军民损失惨重。
飞机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开始被国人广泛认识。
当时,航空代表着最先进的科技水平和军事实力,飞机在战争中的优势越来越显出重要作用,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建设空军,成为当时民国政府快速强军、增强国防的一条便捷通道。
1933年元旦,中国航空协会在上海成立,宋美龄担任协会秘书长。
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继“科教兴国”“实业兴国”后,又一个带有浓厚时代色彩,由政府、民间相结合的全民性爱国救亡运动高潮的到来。
以上海为中心,全国掀起了第一次爱国捐机活动热潮,航空协会先后两次组织民众大规模募集捐款,购得军机数十架,使中国空军初具规模。
全省档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社会的需求和利用。
良好的开展档案工作是保证档案得到充分、合理利用的基础。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全省档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全省档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一】同志们:这次会议是在省委、省政府领导关心、重视下召开的,省委、秘书长雷建国对会议召开很重视,要求把全国会议精神贯彻好,把全省档案工作会议开好开出实效。
省委副秘书长兼省档案局局长、省档案馆馆长唐慎同志出席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对做好今年全省档案工作提出重要指导意见,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执行。
下面我简要总结20**年全省档案工作情况,安排部署20**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20**年全省档案工作基本情况(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20**年,省档案局及济南、青岛市档案局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级档案部门积极行动、采取措施,落实为民务实清廉总要求,作风转变取得实效。
省档案局取消档案利用和档案教育培训收费,取消档案资源利用优秀成果奖评审收费并改由省档案学会组织开展。
省档案局和烟台、潍坊、临沂等地积极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取消或下放管理权限。
省档案馆和烟台、济宁、聊城等地组织档案鉴定划控,推动应开放档案尽快开放,满足群众查阅需求。
省档案馆启动“国家开放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系统”建设。
积极推进档案技术下基层,安排档案保护技术专家帮助基层档案部门及时抢救修复雨水浸泡受损档案。
各级档案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通过档案展览等形式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和党的优良传统教育。
青岛全程参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档案工作,指导文件材料收集归档。
省档案局和枣庄等地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力,规范高效推进档案工作的开展。
《中国档案报》开展寻找“最美档案人”活动,对我省魏灵、李宝东、郝远进、石景槐、田友杰等基层档案工作者甘于平凡、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的模范事迹进行了报道,他们是档案工作者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典范。
生活帮寻亲南下干部这是一条特殊的寻亲路,逝者是临沂南下的革命烈士,生者是远在昆明的退休老人徐瑞云。
他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却视同亲人,苦苦寻找只为续上那段红色的亲情。
为了寻找父亲在1949年分离的前妻,徐瑞云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和痛苦的寻找,在山东省公安厅民警魏代欣及莒南众多热心人的帮助下,几经周折,终于团聚。
“这么多年的苦苦等待和寻找,终于帮我圆了这个梦。
”4月3日,66岁的徐瑞云不远千里,来到莒南县与亲人相聚,探访刘妈妈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
亲人相聚失声痛哭忆英雄壮举感动众人“这么多年了,谁也没敢想过还能找到!听说找到你们的时候,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从现在起,我们两家就是一家人!”4月3日上午,在莒南县洙边镇环河崖村,寻亲的徐瑞云和刘玉英烈士的外甥雷其军双手紧紧地交握在一起。
提到刘玉英妈妈,徐瑞云的脸上写满敬佩与骄傲,“刘妈妈是我父亲的前妻,虽然未曾谋面,但前辈的讲述让我无比怀念,我发自内心地敬佩,她那种不怕流血牺牲、无私奉献支援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感染着我。
这次除了寻亲,我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感受红色的沂蒙精神,追寻当时那段历史岁月。
”“父亲徐相谦和刘妈妈都是临沂人,他们在南下之前结的婚,是在革命中建立的家庭。
”徐瑞云告诉记者,为了进军大西南,1949年7月,奉鲁中南区党委通知,她父亲和刘妈妈于当年9月24日,坐闷罐车出发,到达徐州与从南京出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会合。
“当年11月6日部队到达湘潭,11月17日支队成立留守处,组织病弱及妇女干部留守,大部队步行进军云南,刘妈妈因身体原因留在了留守处。
”徐瑞云调查了解到,当年为防止敌人飞机轰炸骚扰,各支队出发时间都安排在傍晚到清晨之前。
“当年父亲在湘潭与刘妈妈分别后,就随云南支队继续南下,于1950年3月到达云南。
”徐瑞云说,让父亲没想到的是,就在他先行南下途中,刘妈妈却牺牲了。
“这段历史以前我并不知情,当时父亲与刘妈妈感情特别深,在听说刘妈妈牺牲后,父亲当时就晕倒了,大病了很长时间。
【导语】读史使⼈明志,尤其是距离我们⽣活年代⽐较近的近代史,对我们的学习和⽣活都很有帮助。
⽽读书,就是让⾃⼰变得辽阔的⼀个过程。
那么有哪些近代史的书籍可以阅读呢?不妨来看看⽆忧考⼩编的介绍。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忧考教育频道!1.适合⼉童看的近代历史书籍推荐 1.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江苏⼈民出版社,2003年。
2.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译林出版社,2003年。
3.周宪:《现代性的张⼒》,⾸都师范⼤学出版社,2001年。
4.周宪主编:《⽂化现代性精粹读本》,中国⼈民⼤学出版社,2006年。
5.汪民安:《现代性基本读本》(上下册),河南⼤学出版社,2005年。
6.张凤阳:《现代性的谱系》,南京⼤学出版社,2004年。
7.包亚明主编:《现代性与空间的⽣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8.包亚明主编:《现代性与都市⽂化理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
9.(英)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流动的现代性》,上海三联书店2002。
2.适合⼉童看的近代历史书籍推荐 1.柯⽂:《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江苏⼈民出版社,2003年。
2.格⾥德:《胡适与中国的⽂艺复兴:中国⾰命中的⾃由主义(1917—1937)》,江苏⼈民出版社,2005年。
3.萧公权:《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同思想研究》,江苏⼈民出版社,2007年。
4.佐藤慎⼀:《近代中国的知识分⼦与⽂明》,江苏⼈民出版社,2006年。
5.郭颖颐:《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1900—1950)》,江苏⼈民出版社,2005年。
6.张灏:《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江苏⼈民出版社,2005年。
7.岛⽥虔次:《中国近代思维的挫折》,江苏⼈民出版社,2005年。
8.浦嘉珉:《中国与达尔⽂》,江苏⼈民出版社,2009年。
洛阳惊天文物大案为何搁浅十几年作者:廖平来源:《华声文萃》2022年第01期2021年12月2日,河南省洛阳市公安局发布通告,公开征集宋彦彬、宋彦海、宋彦庆、宋彦洪四兄弟违法犯罪线索。
此前一天,宋氏四兄弟之一的宋彦海(时任洛阳市公安局二级高级警长),被洛阳市纪委调查。
而之前的2021年7月14日,河南省司法厅原厅长王文海被省纪委立案调查。
这意味着搁置十几年的“12·10”洛阳惊天文物大案终于开始重启侦查。
地下文物“掌眼人”的举报信2002年年末,公安部接到一封举报信,署名是“一名爱国的文物爱好者”,该信由海外寄出。
举报者自称经常替人鉴定文物,在文物圈里有一些名气。
他和广州的展某是多年的朋友,展某长期从事一种不正当的文物生意。
举报人是展某经手汉、魏、唐等文物的“掌眼人”。
2002年11月,展某将其带到洛阳老城附近的一栋堪称“精品文物世界”的民宅,内有汉唐文物200多件,如果卖出去价值至少在5000万元以上。
展某告诉他,文物是洛阳的宋氏兄弟存放的,所私藏的文物数量和品位,远超博物馆。
回到家后,举报者良心不安,认为如果不彻查此事,国家将蒙受巨大损失。
举报信的末尾,还附上了展某和宋家兄弟的电话。
时任公安部副部长白景富在举报信上批示:“由河南省公安厅直接组织专门力量,尽快一网打尽。
”“12·10”专案组随之成立,本案也成为公安部督办案件。
时任洛阳市公安局局长张太学和副局长兼刑侦支队支队长李小选组织精干警力侦办此案。
专案组通过秘密侦查发现,宋氏兄弟共四人,老大宋彦彬和老三宋彦庆,从1990开始从事盗挖、倒卖、走私文物犯罪活动;老二宋彦海,时任洛阳市孟津县公安局政委、后任局长;老四宋彦洪,在洛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工作,其岳父是洛阳市主管组织工作的市委副书记。
经专案组进一步侦查证实,宋氏兄弟在洛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缉私队队长曲金华的扶持下,其势力日渐强盛,已成集团化管理。
该团伙主要成员按照古墓葬的区域分布,每人雇佣打手和当地的盗墓人员,对古墓进行疯狂盗挖,盗挖出来的文物全部交宋氏兄弟,然后由宋氏兄弟联系广东、港澳等地区的文物贩子进行交易。
外滩历史建筑背后的红色故事摘要:外滩是上海的窗口与名片,不仅以其瑰丽的西洋建筑引人瞩目,而且背后的丰厚历史同样令人着迷。
探究外滩,常人多注意其商业、租界的历史,但较少关注近代中国革命时期在此发生的红色故事。
事实上,外滩历史建筑背后的红色故事同样精彩,惊心动魄,且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教育意义。
本文将着重讲述礼查饭店、亚细亚大楼、海关大楼背后的红色故事,以丰富对外滩的了解与历史认知,从而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关键词:外滩、礼查饭店、亚细亚大楼、海关大楼上海外滩,享誉海内外。
来到这里,人们不禁为一幢幢美轮美奂的西洋建筑所惊叹。
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外滩应运而生,这里是近代中国被西方列强坚船利炮敲开大门遭受耻辱的写照,新中国成立后外滩回到人民手中,如今又以新的面貌姿态散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在风雨如晦的革命岁月,外滩历史建筑背后还发生着一个个与反动派英勇斗争的红色故事。
礼查饭店与周恩来的一次危急时刻礼查饭店坐落于苏州河北岸与黄浦江交汇之处,是外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旅社,在很长一段时间也是上海最豪华、最有知名度的酒店,卓别林、爱因斯坦、罗素等知名人物都曾入住于此。
饭店311房间门口一块特殊的木牌引人注目,上书“1927年周恩来和邓颖超,曾经住过礼查饭店311房间”。
这是周恩来当年在上海工作战斗的见证。
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关系破裂,处于风口浪尖的上海呈现一片肃杀气氛。
是年11月,周恩来来到上海,参加党中央领导工作,一直到1931年12月撤往江西苏区,这是他一生中在上海居住最长的一段时间。
除短暂离开外,在长达4年的时间里,周恩来一直在白色恐怖下坚持地下斗争。
险象环生的严酷环境,锤炼了品格,坚定了信仰。
周恩来曾说过,“经过大革命和白色恐怖的锻炼,坚定了我对革命的信心和决心。
我做工作没有灰心过,在敌人公开压迫下没有胆怯过”。
①除周恩来外,跟中共有关的还有一位重要人物也曾下榻于此,那就是对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负有重要责任的李德。
聚焦改革·助力发展552021年6月·山东国资新华医疗旧址挂牌□ 本刊记者 徐天宝/通讯员 李士龙铭记峥嵘岁月,不忘红色记忆。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感受红色企业发展史与百年党史的密切渊源,6月9日,新华医疗在企业诞生地——烟台牟平区观水镇后垂柳村举行旧址揭牌仪式。
“许世友将军还在我们村儿住过嘞,当时就在那边的房子!”今年80岁高龄的房主刘淑香身体硬朗,她激动又自豪地说,当年是其公公婆婆将房子主动借给我们的八路军。
旧址挂牌处,便是78年前新华医疗创建时借用的两间民房。
历经近80年的风雨,两间民房依旧矗立在这片红色土地上。
它们见证了红色企业新华医疗的诞生,也是那个战火纷飞年代里“军爱民来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生动写照。
红色企业,横空出世牙山,雄踞胶东半岛中心,是昆嵛山和大泽山东西两大山系的纽带,乃抗战时期胶东战略要塞。
走近“红色”新华医疗1941年3月14日,以许世友为总指挥的胶东反投降指挥部成立。
在许世友将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战略战术的指挥下,经过3天的激战,我方共歼敌1800余名,牙山地区宣告解放。
毛泽东同志得知后曾动情地说:“了不起,了不起!许世友打红了胶东半边天。
”牙山之战不但沉重打击了国民党投降派亲日反共的嚣张气焰,打通了东海和西海两大区的联系,使胶东形势发生根本好转,还为一家红色企业打出了红色摇篮,为其诞生打出了机遇以及相对安定祥和的外部环境。
牙山解放后的1942年,身怀家传银匠手艺的八路军战士蔡锦章,怀揣一纸调令,更怀着抗战救国的急切心情,从家中挑着一担沉甸甸的银匠工具——风箱、铜砧、小锤……几经辗转,来到了牙山脚下的后垂柳村,担负起研制镊子、探条等简易医疗器械的任务。
1943年11月,为解决战时军需供给问题,军区后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勤部抽调18名战士协同蔡锦章工作,正式成立器械组。
一个流淌红色血液、致力健康产业、追寻崇高事业的红色企业——新华医疗由此诞生。
35用微电影宣传档案工作——从《寻找逝去的记忆》说起文/孙保锋聂惠哲微电影是高科技和互联网发展的产物,由“碎片化”信息接收方式衍生而来,是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在移动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得到完善的策划和制作体系支持,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短片。
其内容包括时尚潮流、公益教育或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微电影具有微时长、微制作周期和微投资规模等特点。
时长短则30秒~5分钟,长亦不过15分钟。
通过微博和视频网站放映。
2014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各档案馆应创新服务形式,应推出一批有档案特色、有社会影响力、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档案宣传精品,并提出“发布网络视频”这一形式。
目前,我国已出现了一些档案题材的微电影,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但微电影在宣传档案工作上,还存在很多不足。
2014年,笔者有幸参与了档案题材微电影《寻找逝去的记忆》的拍摄,收获良多。
开阔思路保证质量对于电影而言,剧本的撰写是其重要核心,微电影亦是如此。
在移动状态、短时限度和休闲特征的消费模式下,如何让一个档案题材的微电影引起观众的兴趣,在制作上应做到以下2点:1.主旨有意义《寻找逝去的记忆》是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成。
剧中,一位出生于青岛市并在这里度过童年时光的德国老人,70多年后重回青岛查档寻根。
老人在青岛市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通过当年留存的日记,解开了其父在青岛长期生活之谜。
回国后,老人仍继续查档,帮助青岛市档案馆修复了其父曾参与设计的历史建筑的档案资料。
影片阐释了档案在维护历史和促进国际交往中的特殊价值,揭示了档案在传承历史和城市文脉方面的独特作用。
观众可以透过两代德国人的青岛情结,触摸到历史和现实之间的律动。
同时,也可以更多地了解档案和档案工作。
作为全国档案系统中的首部微电影,《寻找逝去的记忆》其意义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如果我们不能继续推出同样或更有意义的微电影,无疑会使包括《寻找逝去的记忆》在内的为数不多的档案题材微电影因缺少后续力量支撑而陷于孤掌难鸣的境地,从而导致微电影宣传档案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FOCUS聚焦Diplomatic Situation Shot in Real Scenes in Yantai热播剧《外交风云》实景拍摄在烟台侧记文/侯嘉伟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电视剧展播活动遴选出来的86部献礼剧目中,有着开创性视角的《外交风云》获得了良好的收视成绩和口碑赞誉。
该剧以新中国诞生为起点,以1976年毛泽东主席第二次会见尼克松为终点,将中苏建交、抗美援朝、万隆会议、周总理访非、中美建交、恢复联合国席位等波澜壮阔的外交历史呈现在观众面前。
烟台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建筑群落、城市风光和历史人文环境,成为了该剧的主要拍摄地。
为最大限度还原历史,剧组美术部门专门组织了一支数百人的工程装修队,按照1:1的比例,搭建了380多处拍摄场景,三个多月的拍摄时间里,摄制组先后在蓬莱、芝罘、莱山、牟平等地取景拍摄。
《外交风云》在烟台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内取景。
图/烟外宣Diplomatic Situation was selecting views inside ChangYu Wine Culture Museum.“1892俱乐部”品酒室实景从《外交风云》第一集的外交战线破冰之旅开始,设在南京的美国驻华大使馆便取景于张裕公司原址的“1892俱乐部”,也就是张弼士故居,一座精致的二层小洋楼,属于入选工信部首批“国家工业遗产”的张裕公司的11项核心物项之一。
第三集中,北平军调部中共代表团新闻处处长黄华拜访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戏中出现了张裕公司的大门,以及“1892俱乐部”的庭院,司徒雷登的办公室则是取景于“1892俱乐部”的一间品酒室。
日前,在烟台张裕酒文化博物馆院内的“1892俱乐部”,谈起《外交风云》在此地取景,工作人员显得很兴奋:“当时剧组就在这里拍摄,拍了挺长时间。
这个门,还有品酒室等等都在电视剧里出现过。
”在《外交风云》第四集,当美国国旗徐徐降落时,红瓦黄墙的“1892俱乐部”正面全景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