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膀胱炎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5
宫颈癌出现放射性膀胱炎怎么办?
宫颈癌对于女性来说危害非常大,可能无法生育,甚至威胁生命,对于宫颈癌来说合理的治疗非常重要,手术、放化疗等依然是目前宫颈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这些治疗方法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就拿放疗来说,会出现很多的毒副反应,放射性膀胱炎就是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处理起来比较麻烦。
宫颈癌患者出现放射性膀胱炎医生一般会选择打点滴消炎,但是效果往往交不理想。
临床发现宫颈癌患者打过点滴消炎但还是会出现血尿的情况,而且会出现心慌、头晕等反应,是不是有更好的治疗方法呢?
有研究证实D阻分可以联合放射治疗一起治疗宫颈癌,效果非常明显,D阻分联合放射治疗主要起到降低放疗的毒副反应,保护机体免疫系统和肝、肾等重要脏器不受损伤,使病人顺利完成放疗疗程,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整体放疗治疗效果,恢复肌体、造血功能,升高白细胞、血小板,使治疗更彻底。
浙江大学(以黄幸纾教授为主)的研究人员们将D阻分为主的药物作为63名癌症患者化疗和放疗的辅助治疗方法。
结果对实体肿瘤患者的有效率达到96.83%,白血病患者的有效率达到90.91%。
所有患者的免疫增强有效率达86.67%。
D阻分是以“真菌抗癌之王”灰树花为原料提取的抗癌活性最强的成份,其高效安全无毒的特性,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被美国等发达国家所证实,而且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经应用于癌症治疗的临床上。
肺癌患者的放射性膀胱炎处理放射性膀胱炎是肺癌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它是由于放射治疗引起的膀胱损伤而导致的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
对于肺癌患者来说,正确处理放射性膀胱炎至关重要,可以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探讨肺癌患者的放射性膀胱炎处理方法。
一、饮食调理1. 避免刺激性食物:增加对膀胱的热刺激可能加重炎症反应。
肺癌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食物、咖啡因、酒精、柠檬酸、碳酸饮料和红糖等刺激性食物。
2. 增加水分摄入: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尿液中的有害物质,减轻对膀胱的刺激。
肺癌患者每天应饮用足够的清水,一般建议每天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之间。
3. 补充营养:肺癌治疗可能导致肺功能下降和食欲不振,因此,合理补充营养是重要的。
肺癌患者应选择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鸡胸肉、鱼类、蔬菜和水果等。
二、药物治疗1. 消炎药物:抗生素和消炎药可以减轻尿道和膀胱的炎症反应。
肺癌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和非甾体消炎药,以减轻放射性膀胱炎症状。
2. 膀胱浸润剂:膀胱浸润剂可以直接作用于膀胱黏膜,缓解疼痛和炎症。
以正规医院的指导下使用膀胱浸润剂,如透明质酸钠、盐酸利多卡因等。
三、康复治疗1. 膀胱训练:膀胱训练可以帮助肺癌患者恢复膀胱功能,减轻尿频和尿急症状。
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制定适合自己的排尿计划,逐渐延长排尿时间间隔,增加膀胱容量。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通过局部温热疗法、电疗法等手段减轻炎症和疼痛。
患者可以在专业医院接受物理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物理疗法。
四、注意事项1. 定期复查:肺癌患者应定期复查膀胱炎症状和影像学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放射性膀胱炎。
定期复查可以评估治疗效果,指导后续治疗计划。
2. 避免过度劳累:肺癌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因为过度劳累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的风险。
3. 寻求专业帮助:对于放射性膀胱炎处理,肺癌患者应积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和指导。
经导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护理摘要】目的:总结经导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护理经验。
方法:对27例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患者的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膀胱持续冲洗等;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尿管通畅、积极处理栓塞后综合征等。
结果:27例患者栓塞术后24h内肉眼血尿症状均不同程度减轻,肉眼血尿消失时间为1~7d, 随访6~8个月,无1例复发。
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护理过程中,术前心理护理,掌握膀胱持续冲洗的观察方法;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尿管通畅、积极处理栓塞后综合征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动脉栓塞;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5-0278-02放射性膀胱炎是盆腔肿瘤放疗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时间多在放疗后2~6年。
放射性膀胱炎最常见的症状为血尿,部分患者可表现为顽固性血尿,甚至膀胱急性大出血导致患者失血性性休克死亡[1]。
临床上常用药物止血或膀胱灌注,对出血严重者从而影响到治疗的规律性,导致放疗效果不佳。
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我院采用经导管双侧髂内动脉选择性栓塞术治疗27例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有明显止血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7例,男13例,其中前列腺癌7例,直肠癌5例,女14例,均为宫颈癌,年龄44~62岁。
放疗结束到出现血尿时间4月~17年;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肉眼血尿。
1.2 技术方法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插管穿刺,在腹主动脉下端分叉处造影,以明确髂内动脉分支走向,再分别超选至双侧髂内动脉造影,造影后在透视下用明胶海绵颗粒经导管注入髂内动脉,直至血流缓慢停滞。
术毕压迫血管穿刺点,加压包扎6h。
1.3 结果本组27例患者栓塞术后24h内肉眼血尿症状均不同程度减轻,肉眼血尿消失时间为1~7d,随访6~8个月,无1例复发。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放射性膀胱炎治疗方法有什么?
导语:膀胱是人体的关键部位,一旦出现炎症还是需要提高警惕的,尤其是因为放射性治疗时的辐射对膀胱造成的刺激和伤害,更不能大意,面对放射性膀
膀胱是人体的关键部位,一旦出现炎症还是需要提高警惕的,尤其是因为放射性治疗时的辐射对膀胱造成的刺激和伤害,更不能大意,面对放射性膀胱炎的出现,还是需要尽快做好治疗准备工作的,方法正确很关键,那么放射性膀胱炎治疗方法有什么?
对轻、中度急性放射性膀胱炎,主要采用保守疗法,如抗生素消炎、止血及对症治疗,以缓解膀胱刺激症状。
药物可全身使用,方法与一般的膀胱炎相似。
常用的局部治疗如下:
(1)药物膀胱冲洗。
苯佐卡因(Benzo—caine)0.3g、颠茄酊0.5g、庆大霉素12万u、地塞米松1.5mg,加生理盐水至30ml,每日膀胱灌注2次。
(2)经导管注入2%苯佐卡因50ml,保留5分钟放出,注入4%甲醛液150~200ml(用量可根据膀胱容量调整)保留“分钟后放出,随后注入50%酒精200m1,冲洗2次。
此法主要用于出血性膀胱炎治疗。
(3)明矾液膀胱灌注疗法。
明矾液是一种不被机体吸收的收敛剂,能使出血面的蛋白质沉淀,降低细胞膜通透性,并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粘合质变硬,从而使毛细血管内血浆蛋白流动减慢,局部组织的水肿、炎症和渗出减轻而出血停止。
使用前先用生理盐水经三腔Foley管冲洗膀胱,尽量排尽血块,然后用1%明矾液250ml膀胱灌注,保留20分钟排出。
同法可反复冲洗3次。
(4)经尿道行电凝固术止血。
由于放射损伤的组织供血不良,易形成纤维化,再生功能低下,凝固部位易发生坏死,故应注意防止瘘的形。
放射性膀胱炎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放射性膀胱炎一、概念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放疗已成为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当放射线照射到子宫、宫颈、前列腺等部位的恶性肿瘤时,膀胱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放射性损伤。
有50%~60%的患者在盆腔照射3~4周或更短的时间内,就会开始出现放射性膀胱炎,并可能长期存在。
放射性膀胱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及顽固性血尿,病变严重时还可出现顽固性难以控制的动脉型出血,且目前放射性膀胱炎尚无公认的治疗方法。
二、临床分型放射性膀胱炎的分度放射性膀胱炎分为三度。
轻度(Ⅰ级):有尿急、尿频、尿痛、少量血尿等症状,也可表为一过性血尿;膀胱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水肿;中度(Ⅱ级):膀胱黏膜充血、糜烂、毛细血管扩张甚至破裂,血尿可反复发作,有时膀胱壁可有溃疡;重度(Ⅲ级):膀胱阴道瘘形成。
三、放射性膀胱炎的诊断标准放射性膀胱炎需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放射性膀胱炎的患者必须有明确的盆腔放射治疗史,临床上可出现突发性、反复性的肉眼血尿,或伴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严重者可致排尿困难、急性尿潴留、失血性贫血等。
辅助检查可行超声、CT及膀胱镜检查。
超声可发现膀胱壁增厚、内壁毛糙,其中以后壁三角区为着,并可探及突起;CT可发现后壁三角区增厚隆起及原发病灶表现;膀胱镜及活组织检查可作为金标准,可见水泡状改变、出血点、溃疡、团状隆起等。
四、放射性膀胱炎的治疗放射性膀胱炎常用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膀胱灌注、电凝止血和介入治疗等。
不同程度的放射性膀胱炎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轻度采用保守配合高压氧治疗;中度采用膀胱冲洗联合经尿道电凝止血治疗;重度采用经尿道电凝止血联合选择性双侧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术。
支持治疗轻度的放射性膀胱炎应以对症治疗为主,及时应用抗生素、止血药物控制膀胱刺激症状及出血。
除了对症治疗外,对于贫血患者可适当给予成分输血(如输注红细胞、血小板),从而提高患者的输氧能力,以改善局部缺氧状态;另外,补充大量维生素C也是必要的,可酸化尿液,以避免感染性结石的形成。
1例放射性膀胱炎反复血尿患者的护理摘要】报告1例放射性膀胱炎反复血尿患者的护理体会。
护理要点包括做好心理护理,留置导尿管的护理,进行持续膀胱冲洗,药物膀胱灌注,以及做好保护性隔离、对症支持等护理措施,患者最终血尿症状消失,痊愈出院。
【关键词】放射性膀胱炎反复血尿护理放射性膀胱炎多发生在盆腔肿瘤放疗后数月以上。
是由于膀胱壁的放射损伤所致,表现为膀胱全层不同程度的纤维化。
病变区小动脉硬化、闭塞、坏死,侧支循环广泛形成,粘膜下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通透性增加,微动脉瘤形成,引起病变巨大面积的点状出血甚至难以控制的动脉性出血。
临床表现以突发性、无痛性肉眼血尿起始,主要表现为持续或反复、难以控制的肉眼血尿,多伴发尿频、尿急、尿痛。
我科于2008年5月收治1例放射性膀胱炎反复血尿患者,经过4个月的治疗,给与有效的护理措施,患者血尿停止,痊愈出院,随访一年余时间,患者未再出现血尿。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1岁,于2007年3月因“宫颈癌”在他院行宫颈癌根治术,术后进行盆腔放射性治疗2月余,于2008年元月出现肉眼血尿,为终末血尿无其他症状。
自服云南白药后出血停止,1月后再次出现肉眼血尿,呈全程血尿,服“云南白药”后不能缓解,在他院诊断为“放射性膀胱炎”,给与甲醛膀胱灌注治疗,膀胱黏膜电切止血术等,膀胱出血仍反复发作,伴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于2008年5月以“放射性膀胱炎反复血尿”入住我科,查体:贫血貌,留置尿管引流出淡红色血尿,血常规:白细胞:2.76×109/L、红细胞:3.43×109/L、血红蛋白:102g/L、血小板:3.5×109/μL。
我科给予止血、持续膀胱冲洗、膀胱灌注治疗、高压氧、对症支持等治疗,患者血尿症状消失,于2008年9月出院。
2 治疗方法2.1各种止血方法静脉输入止血药物,同时给与留置尿管,进行持续膀胱冲洗,膀胱冲洗常规用生理盐水冲洗,血尿加重时,用5000ml生理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2mg进行膀胱冲洗。
经尿道膀胱黏膜电凝术联合甲醛溶液灌注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ransurethral bladder mucosal electrocoagulation combined with 2.5% formaldehyde solution for bladder perfusion in patients with radiation cystitis.Methods 21 patients with radiation cystit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2 to June 2016 were treated with transurethral bladder mucosal electrocoagulation combined with 2.5% formaldehyde solution for bladder perfusion. The patients were recorded before and 1 month after surgery. The hemoglobin level was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and the hematuria grading level before and 1 month after surgery was compared. The complications of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2 years.Results The hemoglobin levels of patients before operation,1 month after operation and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were (65.10±15.43)g/L,(93.24±12.01)g/L,and (106.62±11.65)g/L,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ematuria grading before operation and one month after operation (P0.05). No bladder contracture was found in all patients during the follow-up of 2 years,and there was no rebleeding. Of the 21 patients,2 had frequent urination and acute urinary symptoms,and the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improved obviously after treatment with symptomatic treatment.Conclusion Transurethral bladder mucosal electrocoagulation combined with 2.5% formaldehyde solution for intravesical instillation of radioactive cystitis has fewer adverse reactions and higher safety,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hematuria.Key words:Radiation cystitis;Intravesical instillation;Transurethral bladder mucosa electrocoagulation;2.5% formaldehyde solution 放射性膀胱炎(radiation cystitis)是盆腔内恶性肿瘤放疗后常见并发症,研究认为盆腔照射3~4周有50%~60%的患者会出现放射性膀胱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膀胱炎32例
汪飞;王跃华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8(024)010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用八正散加减并配合西药膀胱冲洗治疗.结果:治疗2~3个疗程(12天为一疗程)治愈12例,好转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8%.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膀胱炎有良好效果.
【总页数】1页(P641-641)
【作者】汪飞;王跃华
【作者单位】铜陵市人民医院,安徽,铜陵,244000;铜陵市人民医院,安徽,铜
陵,2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4+.3
【相关文献】
1.放射性膀胱炎并发膀胱大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附22例报告) [J], 董晓程;孙友文;诸禹平
2.膀胱灌注和经尿道电凝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效果的Meta分析 [J], 黄毅;吴桥;朱光强;谢婷;唐铁龙
3.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J], 王志平;王军;周洪
4.中西医结合治疗直肠癌放疗引起放射性膀胱炎 [J], 鲁建林;何军
5.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膀胱炎25例 [J], 杜心洁;杨婷;雷磊;杨鉴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放射性膀胱炎
放射性膀胱炎
一、概念
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放疗已成为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当放射线照射到子宫、宫颈、前列腺等部位的恶性肿瘤时,膀胱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放射性损伤。
有50%~ 60%的患者在盆腔照射3~4周或更短的时间内,就会开始出现放射性膀胱炎,并可能长期存在。
放射性膀胱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及顽固性血尿,病变严重时还可出现顽固性难以控制的动脉型出血,且目前放射性膀胱炎尚无公认的治疗方法。
二、临床分型
放射性膀胱炎的分度放射性膀胱炎分为三度。
轻度( Ⅰ级) : 有尿急、尿频、尿痛、少量血尿等症状,也可表为一过性血尿; 膀胱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水肿;
中度( Ⅱ级) : 膀胱黏膜充血、糜烂、毛细血管扩张甚至破裂,血尿可反复发作,有时膀胱壁可有溃疡;
重度( Ⅲ级) : 膀胱阴道瘘形成。
三、放射性膀胱炎的诊断标准
放射性膀胱炎需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放射性膀胱炎的患者必须有明确的盆腔放射治疗史,临床上可出现突发性、反复性的肉眼血尿,或伴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严重者可致排尿困难、急性尿潴留、失血性贫血等。
辅助检查可行超声、CT及膀胱镜检查。
超声可发现膀胱壁增厚、内壁毛糙,其中以后壁三角区为著,并可探及突起; CT 可发现后壁三角区
增厚隆起及原发病灶表现; 膀胱镜及活组织检查可作为金标准,可见水泡状改变、出血点、溃疡、团状隆起等。
四、放射性膀胱炎的治疗
放射性膀胱炎常用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膀胱灌注、电凝止血和介入治疗等。
不同程度的放射性膀胱炎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轻度采用保守配合高压氧治疗; 中度采用膀胱冲洗联合经尿道电凝止血治疗; 重度采用经尿道电凝止血联合选择性双侧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术。
支持治疗轻度的放射性膀胱炎应以对症治疗为主,及时应用抗生素、止血药物控制膀胱刺激症状及出血。
除了对症治疗外,对于贫血患者可适当给予成分输血( 如输注红细胞、血小板) ,从而提高患者的输氧能力,以改善局部缺氧状态; 另外,补充大量维生素C也是必要的,可酸化尿液,以避免感染性结石的形成。
高压氧治疗轻度的放射性膀胱炎若保守治疗无法治愈,可以加用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也是唯一能逆转放射性膀胱炎的治疗手段。
放射治疗会损伤膀胱黏膜的血管系统,使膀胱黏膜缺血坏死,高压氧可刺激血管再生,使膀胱黏膜修复。
有研究报道,高压氧治疗可有效控制尿道的出血和疼痛。
但高压氧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患者均适合高压氧治疗。
因其具有的高压力,高压氧治疗不适用于肺气肿、气胸患者以及骨膜自发穿孔、既往行骨膜重构的患者。
高压氧可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但其是否会促进肿瘤的生长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因此不建议应用于有残存肿瘤的患者。
膀胱灌注中度放射性膀胱炎患者可以采用膀胱灌注的治疗方法。
传统的膀胱灌注采用硝酸银及甲醛等灌洗液,但容易引起弥漫性的膀胱纤维化。
近年来,应用透明质酸钠对膀胱进行灌注日趋流行。
透明质酸是人体的一种固有成分,透明
质酸的小分子可渗入真皮,不仅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血液循环,同时可促进表皮细胞增殖、分化。
因此,使用透明质酸的钠溶液来进行膀胱灌注,可有效地治疗放射性膀胱炎。
膀胱灌注疗法的护理同样十分重要。
每次治疗前需排空膀胱,并确保尿管在膀胱内,将药液通过尿管全部注入膀胱内,注入20 mL 空气使膀胱壁充分扩张,有利于药液与膀胱黏膜的充分接触; 膀胱灌注后嘱患者变动体位,由平卧、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及俯卧位交替进行,每种体位 15 ~20 min,共保留药液 2 h 以上,以充分发挥药效。
尿道电凝止血中度放射性膀胱炎患者若膀胱灌注疗效欠佳,可加用尿道电凝止血的方法。
方法为先置入经尿道膀胱镜,应用负压吸引器或膀胱冲洗器清除净膀胱内血凝块,明确出血点后换用电切刀或等离子刀电凝止血。
外科治疗重度放射性膀胱炎保守治疗无效时可以选择外科治疗。
由于膀胱血供来自髂内动脉脏支发出的膀胱上、下动脉,因此髂内动脉结扎或栓塞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医用三氧疗法医用三氧疗法是一种新的不同于当前常规疗法、具有积极意义的治疗手段。
三氧疗法即将医用三氧溶于生理盐水静脉推注、滴注、自体血回输,或三氧直接输入阴道、直肠、油膏浸入皮肤和全身三氧浴等配合应用治疗肿瘤的治疗方放射性膀胱炎是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着宫颈癌患者放疗后的生活质量。
因此放射性膀胱炎的预防和治疗刻不容缓。
放射性膀胧萎缩:常在放射治疗后1至数年内出现,特征为膀眺粘膜、粘膜下组织、肌肉萎缩与纤维化。
主要原因是放射线引起小血管病变(动脉管腔闭塞、血管壁纤维化及硬化)缓慢进行。
组织处于缺血状态,引起纤维增生,全骨盆照射后,可见冰冻样骨盆的表现。
此种状态多见于腔内照射与外照射后。
主观症状是因膀胱容量减少
(常只有60ml左右)而引起尿频、尿失禁(特别是夜间),且容易合并感染。
膀胱壁硬化成为尿道狭窄的原因。
膀胧三角区的纤维化延续到输尿管口附近引起狭窄,继发两侧输尿管及肾盂积水,且合并感染发生肾孟肾炎,对预后有重大影响。
感染可加重损伤,必须充分控制感染。
当然,放射性膀胱炎的治疗应注意膀胱萎缩的不可逆性。
如出现膀胱容积减少时,可能引起令人痛苦的尿频、尿失禁。
若经保守治疗后仍有症状,可考虑尿路改道术。
特别是在膀胱壁硬化、尿路狭窄时,肾积水恶化可诱发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