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2.62 MB
- 文档页数:34
【关键字】重点传播学概论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信息定义: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①一种信息共享活动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③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⑤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的科学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1.人内传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2.人际传播:由两个个体系统的互相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4.组织传播:企业传播与企业管理5.群众传播:专业传播者、广泛受众、专业技术手段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②社会信息系统是有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传受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传播隔阂——无意曲解、有意曲解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地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正常发展。
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研究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精神交往理论的几条重要原则: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前提)包含以下几个要点:(1)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活动(2)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3)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关系反映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关系(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传播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入中国的。
人类传播发展的六个阶段及特点人类传播的四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1、口语传播时代特征:(1)是人类传播时代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口语是人类传播所使用的笫一个媒介;(2)口语传播时代漫长;(3)口语是最初始、最重要的媒介,也是最基本的媒介;(4)局限性: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上受到限制。
2、文字传播时代特征:(1)这个阶段从文字发明直到印刷兴起;(2)文字媒介的显著功能:信息在空间中传之广远,在时间上传之久远;(3)文字媒介在当时具有垄断性。
3、印刷传播时代特征:(1)始于印刷媒介的形成,而延续到广播的出现;(2)印刷媒介包括:印刷术和印刷品;(3)文字信息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4)与现代化、现代性、现代文明同步;(5)在这一阶段,新闻事业兴起。
4、电子传播时代特征:(1)电子媒介既包括个人性的媒介如电话、电报,乂包括公共性的媒介如广播、电视,传播学中指的是后者;(2)电子媒介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3)电子媒介时代经历了三次飞跃:广播,电视,网络,三次飞跃全面加速社会信息系统的运关于人类起源到口前为止,学术界关于人类起源的见解仍不统一。
通过科学家上白年的研究和争论,H前为多数科学家认同的看法是:非洲大陆曾经发生过剧烈的地壳变动,形成了巨大的断裂谷。
断裂谷南起坦桑尼亚,向北经过整个东非,一直到达巴勒斯坦和死海,长达8 000 kmo断裂谷两侧的生态环境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地的森林古猿也因此而逐渐分化成两支:仍旧生活在森林环境中的森林古猿,逐渐进化成现代的类人猿;生活在断裂谷东部高地的森林古猿,山于森林减少,不得不经常从树上下来寻找食物。
山于身体结构的变异和环境的改变,逐渐形成了利用下肢行走的习惯,从而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到据今大约200万年前,直立行走并能够制造和利用工具的古代人类出现了,人类学家把他们称为直立人。
总之,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并大致出现在距今400多万年前。
第一主题人类文明的开端、传播与发展主题概述世界古代史始自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的出现,止于约公元15世纪,分为上古和中古两个历史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虽然人类的历史已有三四百万年,但人类的文明史却仅有五六千年.人类文明首先在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业生产的亚非大河流域产生,即古代东方文明: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随后,欧洲地中海区域又出现了一种带有鲜明海洋性质的古代西方文明,即希腊、罗马文明.公元四五世纪,伴随着亚欧大陆游牧民族的大迁徙,古代东西方文明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破坏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世界历史由此进入中古时期.在亚洲,日本、阿拉伯等相继建立了封建国家;在欧洲,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英、法、德、意等封建国家.从人类文明出现到15世纪,古代东西方文明通过和平交流和暴力冲突等方式不断传播、融合和发展,为近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世界历史的舞台始终局限于亚非欧地区,而美洲、大洋洲则与亚非欧处于基本隔绝的状态.世界古代史始自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的出现,止于约公元1500年左右,分为上古和中古两个历史时期.虽然人类的历史已有三四百万年,但人类的文明史却仅有五六千年.人类文明首先在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业生产的亚非大河流域产生,即古代东方文明: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随后,地中海区域又出现了一种带有鲜明海洋性质的古代西方文明,即希腊、罗马文明.公元四五世纪,伴随着亚欧大陆游牧民族的大迁徙,古代东西方文明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破坏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世界历史由此进入中古时期.在亚洲,日本、阿拉伯等相继建立了封建国家;在欧洲,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英、法、德、意等封建国家.从人类文明出现到15世纪,古代东西方文明通过和平交流和暴力冲突等方式不断传播、融合和发展,为近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世界历史的舞台始终局限于亚非欧地区,而美洲、大洋洲则与亚非欧处于基本隔绝的状态.考点透视1、人类的形成:现代人类是从非洲的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人类自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世界上的三大人种是: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人种的差异,体现在体质、基本生理特点和智力方面,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认为人种有高低优劣的观点是反科学的.2、人类的文明:1古代东方文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及中国.①金字塔: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②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而制定,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③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建立,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政大权、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和种姓制度都是奴隶主残酷压迫奴隶的历史见证.2古代西方文明: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它是现代民主制度的起源.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伯利克里是古代希腊着名的政治家,但他毕竟是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政治家,其政治本质仍然是奴隶主对奴隶的专政.3、中古亚欧的封建社会:1日本大化改新: 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照隋唐制度改革. 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启示: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学他人之长,克己之短,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发扬光大,善于学习.2伊斯兰教:七世纪,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622年,穆罕默德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伊斯兰教的信徒信仰真主“安拉”,被称为“穆斯林”,经典古兰经.3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在封建贵族内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其特点是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即“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4、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1暴力冲突.①希波战争:公元前5世纪,波斯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把矛头转向欧洲,三次出征希腊,史称希波战争,结果是希腊取得胜利马拉松比赛就源自希波战争.②亚历山大东征: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开始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其影响: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③罗马征服地中海:罗马帝国2世纪时,达到最大,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2友好交流.①阿拉伯数字:最初创造者是印度人,后来被阿拉伯人进行了改造,传入欧洲,人称“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②马可波罗行纪:由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口述、别人记录而成,记述了马可波罗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后来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马可波罗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模拟训练一、选择题注: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2005年8月报道,为研究早期人类的日常饮食,研究人员使用一种新的显微镜分析技术,研究了两种早期人类,其中一种就是南方古猿southern apes.它生活在下列哪一地区A、亚洲B、非洲C、欧洲D、美洲2、目前大多数人类学家有了共识,人类形成的时间是在:A、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B、距今约170万年前C、距今约70—20万年前D、距今约15000年前3、目前世界上主要的三大人种中不包括: A、黄种人 B、黑种人 C、白种人 D、红种人4、在古代埃及有一种建筑,它见证了古代埃及奴隶主残酷压迫奴隶的历史,是古代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这座建筑是:它见证了古代埃及奴隶主残酷压迫奴隶的历史,是古代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它是A、空中花园B、金字塔C、雅典卫城D、克尔白神庙5、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下列哪一文明成果出自该地区A、胡夫金字塔B、佛教C、汉谟拉比法典D、太阳历6、一位游客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听讲解员指着一件历史文物说:“石柱上的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你认为这位游客看到的历史文物应该是:A、民法典B、甲骨文C、汉谟拉比法典D、永乐大典7、你看过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印度电影阿育王吗阿育王在印度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按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属于哪个等级A、第一等级B、第二等级C、第三等级D、第四等级8、下列是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的排列顺序,请选出排列正确的一组:A、婆罗门、吠舍、刹帝利、首陀罗B、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罗C、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D、婆罗门、刹帝利、首陀罗、吠舍9、下图是第28届奥运会的会徽和吉祥物,其举办国被誉为“西方文明的摇篮”.A、希腊B、罗马C、拜占廷帝国D、马其顿10、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句话中的“她”是指:A、埃及B、巴比伦C、雅典D、罗马11、一位与伯利克里同时代的人曾经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A、疆域辽阔B、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C、经济最繁荣D、对外战争屡获胜利12、在伊斯兰教的教历中,把622年定为元年,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伊斯兰教教历把622年定为元年,你知道其中的原因是在这一年:A、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B、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C、穆罕默德与麦加贵族达成妥协D、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13、在“幸运五十二”节目中,有这样一道抢答题: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谁A、乔达摩悉达多B、穆罕默德C、耶稣D、犹大14、“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体现的是:A、印度的种姓制度B、罗马的共和制C、西欧的等级制D、中国的分封制15、下列的帝国中,曾地跨欧亚非三洲的有:①波斯帝国②亚历山大帝国③罗马帝国④法兰克王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16、在历史上,亚洲的小亚细亚半岛曾多次被外族征服,其中有①罗马帝国②波斯帝国③亚历山大帝国等,按被其征服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③①D、①③②17、马拉松长跑是一项体现毅力和耐力的运动,它要求运动员跑完42.195千米的路程,你知道其历史渊源与下列哪个国家有关吗据报道:2005年10月16日,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在北京鸣枪下图.你知道马拉松赛的历史渊源与哪个国家有关吗A、古代巴比伦B、古代罗马C、古代希腊D、亚历山大帝国18、他是西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领袖人物之一,曾经统一了战乱不断的希腊诸邦,并征服了埃及、波斯和许多其他的王国,足迹远达印度.他的传奇故事多次被搬上银幕.你知道他是谁吗A、凯撒B、屋大维C、亚历山大D、穆罕默德19、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开始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定都在:A、巴比伦B、底比斯C、亚历山大港D、孟菲斯20、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在希腊文化的东传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是:A、腓力二世东征B、伯利克里当政C、亚历山大东征D、希波战争21、有一位罗马人,他不出国,就能游览地中海沿岸各地的风光.你认为他应该生活在什么时候A、公元前2世纪B、公元前1世纪C、1世纪D、2世纪22、在数学课上,小强和小明为“阿拉伯数字最早是由谁创造的”这个问题争了起来,请你帮忙解决一下争端.A、印度人B、阿拉伯人C、埃及人D、希腊人23、约翰读完一本记述东方见闻的游记后,发现该游记对后来欧洲航海家的地理探险活动曾产生不小的鼓舞作用,你想约翰应该是读了下列哪本书A、西游记B、唐吉诃德C、天方夜谭D、马可波罗行纪24、下列四个选项中前后搭配有误的是A、穆罕默德——伊斯兰教B、大化改新——孝德天皇C、马可波罗——意大利D、汉谟拉比——古代埃及25、下面的内容是小红学完世界古代史后所总结的大事年表.请你指出她的哪项总结是错误的A、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B、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C、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开始东征.D、7世纪中期,日本大化改新.二、非选择题26、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人物是谁他是哪国人2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3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他对历史的贡献.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法典规定“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要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须偿命.”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世界古代史上哪个地方的哪部法典2这部法典是由谁制定的在什么时候制定的3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4这部法典有什么历史价值28、阅读材料材料一凡田,六年一颁,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颁年,即从收授.材料二农民必须给国家交谷租;农民必须给国家服劳役庸或纳布代服役.请回答:1以上法令反映了哪个国家的什么改革的内容2这次改革是仿效中国什么时期的制度进行的这次改革开始的标志是什么3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4日本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对此你得到什么启示29、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请你列举在世界古代史中所学到的两次改革,分别说出这两次改革的时间、领导人、主要内容及影响,并结合中国的改革,谈谈你的感想和启发.30、在古代,各地区各民族之间常有战争发生.但战争不是人类历史的主旋律,和平友好的交往才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请你试着举出两例在世界古代史中学到的战争和一位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人物,并任选其中的一次战争谈谈其影响.1参考答案一、1、B 2、A 3、D 4、B 5、C 6、C 7、B 8、C 9、A 10、C 11、B 12、B 13、A14、C 15、A 16、C 17、C 18、C 19、A 20、C 21、D 22、A 23、D 24、D25、B二、26、1马可波罗,意大利.2由他口述、别人记录而成的马可波罗行纪,记述了马可波罗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后来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3马可波罗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27、1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2汉谟拉比,公元前18世纪.3说明了该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4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28、1日本,大化改新.2隋唐,标志: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3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4启示: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学他人之长,克己之短,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发扬光大,善于学习.29、1雅典伯利克里改革,日本大化改新.2伯利克里改革,时间: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领导人:伯利克里,内容:扩大公民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影响:使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日本大化改新,时间:7世纪中期,领导人:孝德天皇.内容和影响略3启发:改革是发展的推动力,我们要积极学习外国的长处,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证明,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我们的国家才能国富民强.言之成理即可30、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写出任意两例即可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亚历山大东征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传播学概论笔记传播学概论。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植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传播现象一、传播现象由来已久传播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普遍现象,包括传播行为、传播活动在内的传播现象,早就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
(1)原始社会,传递信息的必要性:(2)语言产生前后,传播行为是通过声音、结绳、烟火、图画等方式进行的。
结论:传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和人类文化史、社会发展史并存的;传播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它的产生和发展的确是由来已的。
烽火戏诸侯。
(3)20世纪20年代,在西方(美国)开始科学分析传播现象,探索传播理论。
40年代逐渐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4)1946年,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宣传、传播与舆论》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的概念。
(5)1947年,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第二年主编了第一本大众传播学论文集,出版了第一本传播学教材,至此传播学也就应运而生。
传播学之父:施拉姆二、什么是传播(一)传播1)来源:译自英语communication,源自拉丁语communis 基本意思:与他人建立共同的意识2)概念复杂性:1976年,美国学者丹斯和拉森列举的定义达126种(二)传播定义的四种类型:香农“信息”概念的引入1)传播是信息的共享:(美)施拉姆2)传播是有意图的施加影响:(美)心理学家霍夫兰3)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美)传播学者贝雷尔森4)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中)郭庆光教授(三)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1)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者与传播对象(受者、受众)4)传受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个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5)传播是一种行为、过程和系统:(四)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理论:物质决定精神交往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人类传播活动是个社会信息流动的过程,它的发展历史,其实也是传播媒介的演进历史。
论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革命人类传播技术的发展历经多次革命,从口头言语到纸张书籍,再到电报、电话、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形式的革新,每次革命都引起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出现了新的文化习惯、沟通方式和娱乐方式,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文字革命人类最早的交流方式是口头传播,但它的局限性极大,只能传递简短的信息。
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代文明初步发展起来,文字的出现成为了一项历史性的革命。
最早的文字,可能是用来记录贸易和仪式的符号或图案,随后发展成为符号,再从符号到音素,最终演化为语言。
文字革命使得信息的保存,传播和阅读都变得更加容易,也扩展了人类思想传播的范围,成为了人类文明发展中重要的里程碑。
二、印刷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印刷术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进步之一。
印刷革命从1450年开始,岛国伟大的德国人哥登堡(Gutenberg)发明了活字印刷机。
通过它,大量的书籍可以迅速地印刷出来,便于传播。
艺术和科学领域的发展也迎来了空前的繁荣。
印刷革命大大提高了全民的文化素质和阅读能力,有助于普及知识,使得欧洲各国的人民接受新思想,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展,带给人类文明繁荣和发展的新时代。
三、电信革命电信革命在19世纪末开始,随着电报技术的诞生,人类传播方式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革。
电报的使用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增加,信息变得更加即时、准确,传递信息的成本也降低了很多。
随之而来的则是电话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人和人之间的沟通不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加速了社会的扁平化进程。
电话技术成为人类传播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促进了现代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发展。
电视革命从20世纪中叶开始,随着彩色电视技术的诞生,电视成为了普遍的家庭娱乐方式,也成为了人类传播史上的另一次巨大的革命进步。
电视可以将图像、音频和文字相结合,展现给观众。
它不仅具有广告、新闻、娱乐等多种功能,而且还能够改变人们的视觉效果,填充人类的文化生活。
人类传播发展的六个阶段及特点近百年来,有关人类起源的证据,随着新的人类化石的不断发现而不断增加。
通过对这些化石的分析研究,人们逐渐明确了人类从出现到发展为现代人的一个总的轮廓。
下面是店铺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人类传播发展的六个阶段及特点人类传播的四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1、口语传播时代特征:(1)是人类传播时代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口语是人类传播所使用的第一个媒介;(2)口语传播时代漫长;(3)口语是最初始、最重要的媒介,也是最基本的媒介;(4)局限性: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上受到限制。
2、文字传播时代特征:(1)这个阶段从文字发明直到印刷兴起;(2)文字媒介的显著功能:信息在空间中传之广远,在时间上传之久远;(3)文字媒介在当时具有垄断性。
3、印刷传播时代特征:(1)始于印刷媒介的形成,而延续到广播的出现;(2)印刷媒介包括:印刷术和印刷品;(3)文字信息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4)与现代化、现代性、现代文明同步;(5)在这一阶段,新闻事业兴起。
4、电子传播时代特征:(1)电子媒介既包括个人性的媒介如电话、电报,又包括公共性的媒介如广播、电视,传播学中指的是后者;(2)电子媒介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3)电子媒介时代经历了三次飞跃:广播,电视,网络,三次飞跃全面加速社会信息系统的运关于人类起源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关于人类起源的见解仍不统一。
通过科学家上百年的研究和争论,目前为多数科学家认同的看法是:非洲大陆曾经发生过剧烈的地壳变动,形成了巨大的断裂谷。
断裂谷南起坦桑尼亚,向北经过整个东非,一直到达巴勒斯坦和死海,长达8 000 km。
断裂谷两侧的生态环境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地的森林古猿也因此而逐渐分化成两支:仍旧生活在森林环境中的森林古猿,逐渐进化成现代的类人猿;生活在断裂谷东部高地的森林古猿,由于森林减少,不得不经常从树上下来寻找食物。
传播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传播行为、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的学科,旨在探究信息在社会中的传递和影响。
传播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了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旨在揭示人类社会中信息传递的规律和特征,为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是研究和探讨信息传播、传播过程以及传播效果的学科。
传播学关注社会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影响因素以及传播结果,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信息传播的规律和特点。
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传播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社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传播活动变得越来越频繁和复杂,传播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下面将从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中梳理其重要节点。
1. 古代传播学古代人类为了交流和传播信息,使用口头语言、文字等方式进行传播。
古代的信使、文人等在信息传递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后来的传播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 近代传播学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的兴起,传播活动变得更加广泛和便捷。
近代的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开始涉足传播研究,并逐渐形成一定的理论框架。
3. 现代传播学20世纪初,传媒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媒体的兴起为传播学带来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现代传播学开始引入系统论、符号学、认知心理学等理论,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
4. 当代传播学当今社会,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技术不断改变着传播方式和内容。
传播学也开始关注社交媒体、网络传播、大数据分析等新兴领域,不断拓展研究范畴,以应对快速变化的传播环境。
总之,传播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为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传播知识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未来的发展中,传播学将继续关注新技术、新媒体对传播的影响,不断探索信息传播的规律和特点,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传播学将继续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播学教程》课后答案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2)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4)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5)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5)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6)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7)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 (8)第四章人类传播过程与系统结构 (9)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11)第六章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13)第一节群体传播 (13)第二节集合行为及其传播机制 (14)第三节组织传播 (15)第七章大众传播 (15)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16)第八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18)第九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21)第十章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 (23)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 (27)第十二章集中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30)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36)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答:①这是由德国哲学家克劳斯提出的。
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无知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可以将信息分成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②社会信息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
也是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与其他信息一样具有物质属性。
而社会信息及传播又有其他信息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就是它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
第一,社会信息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第二,即便是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的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
(社会信息与其他信息的异同点)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社会信息看做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也就是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浅谈人类传播史上五次革命在人类传播史上经历了五次革命――符号和信号传播时代,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与网络传播时代。
每一次传播革命都对社会進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将人类社会带入了新的时代,新的发展格局。
每个历史阶段的演变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
每个地区或者国家在传播中的优势地位,必将会影响各种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所以积极参与于传播革命,重视传播各方面的发展,加以运用,只要正确对待传播的各阶段发展,对于国家地区以至于一个时代都是极其重要的。
标签:传播史;传播革命;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文化提高著名的卡尔·塞根教授将宇宙从“一声巨响”开始到今天的一百五十多亿年比作一个只有三百六十五天的“宇宙年”。
而著名的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和威廉·波特模仿“宇宙年”的假设,将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的历史假定为一百万年,而后比作只有二十四小时的一天来进行计算,从而描绘出了人类传播发展轨迹的时刻表。
在这个时刻表上,一分钟相当于六百九十四年。
如此可以计算出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发生在十万年前,也就是一天的二十一点三十六分,第二次是在二十三点五十二分,第三次是在二十三点五十九分,而第四次离午夜只差十三秒,第五次就只离午夜仅四秒钟。
对此,就会自然而然套用到卡尔·塞根教授的名言:“人类很古老,传播很年轻。
”在年轻而短暂的人类传播史上,人类的五次传播革命不仅有力的改变了人类在过去的所见所闻所触所感,而且深刻地影响着人类在现在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
所以对于人类传播的五次革命进行分析研究机油深刻的历史意义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符号和信号传播时代早先原始人类之间的交流就是会通过符号和信号,例如早先的肢体动作就是各群体之间交流的方式。
动物之间的交流,孔雀求偶示爱就会通过开屏传达,母鸡下完蛋之后会跳出鸡窝叫几声来告诉他人自己下蛋了。
在当时,主要依靠的就是人体自身进行交流传播,人们的传播能力和传播水平都会有很大的限制,所以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这一阶段就经历了几十万年乃至上百万年的时间。
简述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阶段,性质和特点人类作为群居动物,在其自身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始终伴随信息传播活动。
语言的产生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传播的开端。
从语言产生到今天的信息社会,人类传播本身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从传播形态上考察:经历了口语传播,手抄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和网络传播五个阶段。
性质上: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并不是取代前者,而是依次叠加和整合的结果,人类的传播能力实现一次又一次的飞跃。
口头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一个发展阶段,是人类利用口语来传播新闻的阶段,伴随着语言的产生,人类利用口头传播新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传播的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极大的进步,可以更为准确详细地表达新闻。
它成为了人类最基本,最常用,最灵活,最主要的传播手段。
是人际交往的主要方式。
但其具有明显的时间空间的限制手抄报传播阶段源于文字的产生,文字的出现使新闻传播产生新的飞跃,为手写新闻传播奠定了基础。
手抄传播,即通过书写工具来进行新闻传播。
手写工具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纸笔的产生,使书写速度大大加快,在此期间,新闻信产生。
其主要是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流行于上流社会。
手抄新闻是新闻事业的萌芽。
文字传播使其在时间空间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印刷传播阶段在文字产生后出现。
印刷术的发展是其重要的推动力。
印刷媒介的产生是新闻传播活动的重大飞跃。
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的新闻事业在这场变革中脱颖而出。
空间上的无限长链条式传播,时间上实现了永久流传,打破了以往封闭与半封闭的传播状况。
电子传播阶段产生于20世纪初,从电话,电影,电台,电视的产生,进入了声画合一的多媒体传播时代。
它打破了以往依赖于印刷和交通的传统传播,具有较大的普遍性。
网络传播阶段是一场新的信息传播革命,随着新技术媒介的产生和广泛使用,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信息传播新时代。
互联网作为一个数字化信息平台,大大提高人类交流与分享信息的能力。
性质上看,它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后一阶段的发展离不开前一发展阶段的铺垫,符合人类新闻传播发展的需求,总的来说是一场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正确变革。
人类文化语言的起源和传播文化和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核心内容。
语言是文化交流的媒介,文化则是语言的表现方式。
从最早的图画、符号到后来的文字,再到现在的语音语言,人类的文化和语言一直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从人类文化语言的起源和传播入手,探讨这一过程中的起承转合。
人类的语言起源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大约在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当时的人类并没有发展出完全的语言,只是通过手势、面部表情、声音等方式进行简单的交流。
直到两万年前,人类才开始逐渐发明各种有形的符号,将语言的表达范围扩大到了更广泛的领域。
在人类文化语言的起源和传播过程中,古代文明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古代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人类文化语言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期。
古代文明中的文字、艺术、建筑、法律、音乐等各种文化都对人类文化语言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古埃及文明中的象形文字、印度的梵文和中国古代的许多文字和汉字,成为了当时的主要文化媒介,并为后来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
古代艺术和建筑也为文化语言的传播提供了更广泛的视野。
例如,古希腊的雕刻、罗马的壁画和中国的丝绸、书法等工艺品都成为了当时文化语言传播的载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文化语言的传播也逐渐走向全球化。
这一过程从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开始,逐渐扩散到亚洲、非洲和美洲的各个角落。
其中,欧洲和拉丁美洲的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战后,亚洲的经济崛起以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也使得亚洲的文化和语言传播越来越广泛。
今天,全球的文化语言已经呈现出多元化和全球化的趋势。
英语成为全球通用语言,全球有数百种语言得到了广泛使用。
网络、电视、电影等媒介也成为了现代文化语言传播的主要途径。
全球化的文化语言传播,不仅加深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而言之,人类文化语言的起源和传播是一个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历史过程。
从最早的图画、符号到后来的文字和语音语言,人类的文化和语言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传播媒介的发展历程传播媒介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起源时期。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播媒介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创新,从最初的口头传播到书写的发明,再到印刷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现代传播媒介的出现与普及。
口头传播是人类最早的交流方式,通过语言、符号和动作来表达思想和传递信息。
随着文字的发明,书写成为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
古代的纸张和卷轴使得书面传播更加便捷和广泛,促进了知识的积累和传承。
15世纪欧洲的印刷术革命进一步改变了传播媒介的面貌。
古希腊的活字印刷技术为当时的印刷术提供了灵感和基础,德国的谷登堡在1450年左右发明了可大规模复制的活字印刷机,使得书籍的制作速度大大提高,成本大幅度降低。
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民众素质的提升。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电报和电话的出现极大地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间和距离。
电报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电信网络将信息迅速传递到遥远的地方,电话则使得人们能够直接进行即时的语音交流,这两种传播方式迅速流行并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20世纪初,广播和电视的问世进一步革新了传播媒介。
广播和电视作为无线电波传播的媒体,使得信息可以迅速传递到千家万户。
广播通过音频信息进行传播,电视则将图像和声音结合,实现了信息的全方位传递。
这两种媒介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覆盖范围和传递效果,成为主流的家庭娱乐和新闻信息来源。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播媒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互联网以其开放、自由和便捷的特点,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格局。
人们可以通过上网冲浪、发送电子邮件、发布博客等方式获取和传播信息。
互联网的发展也催生了众多的应用和平台,如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即时通讯工具等,进一步拓展了传播媒介的可能性和便利性。
至今,传播媒介的发展仍在不断演进和创新。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5G技术的推广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都将进一步推动传播媒介的发展。
未来,人们可能会面临更多新型媒介的出现和使用,传播方式也将更加多样化和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