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管植物
- 格式:ppt
- 大小:3.23 MB
- 文档页数:16
接收日期:2020-11-26 接受日期:2020-12-23基金项目: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子课题资助(2015FY110200) *通信作者。
E-mail:*******************.cn福建5种维管植物新记录毛志伟1,汪 韬1,史志远2,侯学良1*(1.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 厦门 361102;2.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摘 要:报道福建5种新记录植物,即峨眉繁缕(Stellaria omeiensis C. Y . Wu & Y . W. Tsui ex P. Ke)、小叶干花豆(Fordia microphylla Dunn ex Z. Wei)、腺叶腺柳(Salix glandulosa Seemen var. glandulifolia C. Wang & C. Y . Yu)、疏裂凤尾蕨(Pteris finotii Christ)、刺齿贯众[Cyrtomium caryotideum (Wall. ex HK. et Grev.) Presl]。
凭证标本存放于厦门大学植物标本室(AU)。
关键词:福建;新记录;双子叶植物;蕨类植物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1.01.012中图分类号:Q9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791(2021)01-0065-04Five New Records of Vascular Plants from FujianMAO Zhi-wei 1, WANG Tao 1, SHI Zhi-yuan 2, HOU Xue-liang 1*(1.School of Life Science,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102, Fujian China; 2.College of Life Science,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2, Henan China)Abstract: Five species of vascular plants were reported as new records from Fujian, including Stellaria omeiensis C. Y . Wu & Y . W. Tsui ex P. Ke, Fordia microphylla Dunn ex Z. Wei, Salix glandulosa Seemen var. glandulifolia C. Wang & C. Y . Yu, Pteris finotii Christ, Cyrtomium caryotideum (Wall. ex HK. et Grev.) Presl. The voucher specimens were held in Herbarium of Xiamen University (AU). Key words: Fujian; new records; Dicotyledoneae; Filicopsida通过福建各地的植物调查,结合对厦门大学植物标本室(AU)的标本整理,发现了一些疑似福建新记录的植物。
维管植物名词解释维管植物是指具有维管束系统的植物,包括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
维管束系统是由导管和木质部组成的,导管主要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运输,木质部则提供支持和保护作用。
导管是维管植物中的重要器官,它们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运输。
导管分为两种类型:木质部和韧皮部。
木质部的导管主要负责水分和矿物质的运输,它们是由木质素和纤维素等物质构成的。
韧皮部的导管则负责有机物质的运输,它们由蛋白质和脂肪等物质构成。
木质部是维管植物的另一个重要器官,它们提供植物的支持和保护作用。
木质部由木质素和纤维素等物质构成,这些物质使得木质部具有很高的强度和硬度。
木质部分为两种类型:原生木质部和次生木质部。
原生木质部是由幼嫩的植物细胞分化而来的,它们主要负责植物的支撑和保护。
次生木质部则是由成熟的植物细胞再生而来的,它们主要负责植物的增粗和增强。
维管植物的种子是它们繁殖的重要方式之一。
种子是由植物的胚珠和雄性生殖细胞结合而成的。
种子包括种皮、胚乳和胚芽三部分,种皮是种子的外层,它具有保护种子的作用;胚乳是种子的主要部分,它储存了种子所需的养分;胚芽则是种子的发芽部分,它包括了植物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特征。
蕨类植物是另一类重要的维管植物,它们具有类似于种子植物的维管束系统。
蕨类植物的导管和木质部构成了叶脉和茎,它们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运输和支持作用。
蕨类植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是孢子繁殖和无性生殖,孢子繁殖是指通过孢子繁殖新的蕨类植物;无性生殖则是指通过根茎、匍匐茎等器官繁殖新的蕨类植物。
维管植物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植物之一,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食物、药材和建筑材料等,还具有重要的环境保护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维管植物的研究和保护,保护好维管植物,也就是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重庆市常见维管植物名录- i -目录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1)1.石松科(Lycopodiaceae) (1)2.卷柏科(Selaginellaceae) (1)3.木贼科(Equisetaceae) (1)4.莲座蕨科(Angiopteridaceae) (1)5.紫萁科(Osmundaceae) (1)6.瘤足蕨科(Plagiogyriaceae) (1)7.海金沙科(Lygodiaceae) (2)8.里白科(Gleicheniaceae) (2)9.蚌壳蕨科(Dicksoniaceae) (2)10.桫椤科(Cyatheaceae) (2)11.碗蕨科(Dennstaedtiaceae) (2)12.鳞始蕨科(Lindsaeaceae) (2)13.姬蕨科(Hypolepidaceae) (2)14.蕨科(Pteridiaceae) (2)15.凤尾蕨科(Pteridaceae) (2)16.中国蕨科(Sinopteridaceae) (2)17.铁线蕨科(Adiantaceae) (2)18.裸子蕨科(Hemionitidaceae) (2)19.蹄盖蕨科(Athyriaceae) (3)20.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 (3)21.铁角蕨科(Aspleniaceae) (3)22.乌毛蕨科(Blechnaceae) (3)23.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 (3)24.肾蕨科(Nephrolepidaceae) (3)25.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 (3)26.苹科(Marsileaceae) (3)27.槐叶苹科(Salviniaceae) (4)28.满江红科(Azollaceae) (4)二、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 (4)29.苏铁科(Cycadaceae) (4)30.银杏科(Ginkgoaceae) (4)31.南洋杉科(Araucariaceae) (4)32.松科(Pinaceae) (4)33.杉科(Taxodiaceae) (4)34.柏科(Cupressaceae) (4)35.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 (4)36.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 (4)37.红豆杉科(Taxaceae) (5)三、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5)双子叶植物纲(D ICOTYLEDONEAE) (5)38.三白草科(Saururaceae) (5)39.胡椒科(Piperaceae) (5)40.金粟兰科(Chloranthaceae) (5)41.杨柳科(Salicaceae) (5)42.胡桃科(Juglandaceae) (5)43.桦木科(Betulaceae) (5)44.壳斗科(山毛榉科)(Fagaceae) (5)45.榆科(Ulmaceae) (5)46.桑科(Moraceae) (6)47.大麻科(Cannabaceae) (6)48.荨麻科(Urticaceae) (6)49.山龙眼科(Proteaceae) (6)50.檀香科(Santalaceae)、 (6)51.桑寄生科(Loranthaceae) (6)52.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 (6)53.蛇菰科(Balanophoraceae) (6)54.蓼科(Polygonaceae) (6)55.藜科(Chenopodiaceae) (7)56.苋科(Amaranthaceae) (7)57.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 (7)58.商陆科(Phytolaccaceae) (7)59.马齿苋科(Portulacaceae) (7)60.落葵科(Basellaceae) (7)61.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7)62.睡莲科(Nymphaeaceae) (7)63.毛茛科(Ranunculaceae) (8)64.木通科(Lardizabalaceae) (8)65.大血藤科(Sargentodoxaceae) (8)66.小檗科(Berberidaceae) (8)67.防己科(Menispermaceae) (8)68.木兰科(Magnoliaceae) (8)69.腊梅科(Calycanthaceae) (8)70.樟科(Lauraceae) (8)71.罂粟科(Papaveraceae) (9)72.白花菜科(Capparidaceae) (9)73.十字花科(Cruciferae or Brassicaceae).. 9(内部使用)- ii -74.钟萼木科(Bretschneideraceae) (9)75.景天科(Crassulaceae) (9)76.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 (9)77.海桐花科(Pittosporaceae) (10)78.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 (10)79.杜仲科(Eucommiaceae) (10)80.悬铃木科(Platanaceae) (10)81.蔷薇科(Rosaceae) (10)82.豆科(Leguminosae) (11)83.酢浆草科(Oxalidaceae) (11)84.牻牛儿苗科(Geraniaceae) (11)85.旱金莲科(Tropaeolaceae) (11)86.亚麻科(Linaceae) (11)87.芸香科(Rutaceae) (12)88.苦木科(Simaroubaceae) (12)89.楝科(Meliaceae) (12)90.远志科(Polygalaceae) (12)91.大戟科(Euphorbiaceae) (12)92.交让木科(Daphniphyllaceae) (12)93.水麻齿科(Callitrichaceae) (12)94.黄杨科(Buxaceae) (12)95.马桑科(Coriariaceae) (13)96.漆树科Anacardiaceae) (13)97.冬青科(Aquifoliaceae) (13)98.卫矛科(Celastraceae) (13)99.省姑油科(Staphyleaceae) (13)100.茶茱萸科(Icacinaceae) (13)101.槭树科(Aceraceae) (13)102.无患子科(Sapindaceae) (13)103.清风藤科(Sabiaceae) (13)104.凤仙花科(Balsaminaceae) (13)105.鼠李科(Rhamnaceae) (14)106.葡萄科(Vitaceae) (14)107.杜英科(Elaeocarpaceae) (14)108.锦葵科(Malvaceae) (14)109.梧桐科(Sterculiaceae) (14)110.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 (14)111.山茶科(Theaceae) (14)112.藤黄科(Guttiferae or Hypericaceae).. 15 113.柽柳科(Tamaricaceae) (15)114.堇菜科(Violaceae) (15)115.大风子科(Flacourtiaceae) (15)116.旌节花科(Stachyuraceae) (15)117.秋海棠科(Begoniaceae) (15)118.仙人掌科(Cactaceae) (15)119.瑞香科(Thymelaeaceae) (15)120.胡颓子科(Eleagnaceae) (15)121.千屈采科(Lythraceae) (15)122.石榴科(Punicacae) (16)123.蓝果树科(Nyssaceae) (16)124.八角枫科(Alangiaceae) (16)125.使君子科(Combretaceae) (16)126.桃金娘科(Myrtaceae) (16)127.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 (16)128.柳叶菜科(Onagnaceae) (16)129.小二仙草科(Haloragidaceae) (16)130.五加科(Araliaceae) (16)131.伞形科(Umbeliferae or Apiaceae) (16)132.山茱萸科(Cornaceae) (17)133.杜鹃花科(Ericaceae) (17)134.紫金牛科(Myrsinaceae) (17)135.报春花科(Primulaceae) (17)136.柿树科(Ebenaceae) (17)137.山矾科(Symplocaceae) (17)138.野茉莉科(安息香科)(Styracaceae) 17 139.木犀科(Oleaceae) (18)140.马钱科(Loganiaceae) (18)141.龙胆科(Gentianaceae) (18)142.夹竹桃科(Apocynaceae) (18)143.萝藦科(Asclepiadaceae) (18)144.旋花科(Convolvulaceae) (18)145.紫草科(Boraginaceae) (18)146.马鞭草科(Verbenaceae) (18)147.唇形科(Labiatae or Lamiaceae) (19)148.茄科(Solanacea) (19)149.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 (19)150.紫葳科(Bignoniaceae) (20)151.苦苣苔科(Gesneriaceae) (20)152.爵床科(Acanthaceae) (20)153.车前科(Plantaginaceae) (20)154.茜草科(Rubiaceae) (20)155.忍冬科(Caprifoliaceae) (20)156.败酱科(Valerianaceae) (20)157.葫芦科(Cucurbitaceae) (21)158.桔梗科(Campanulaceae) (21)159.菊科(Compositae or Asteraceae) (21)单子叶植物纲(M ONOCOTYLEDONEAE) (22)160.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 (22)重庆市常见维管植物名录- iii -161.泽泻科(Alismataceae) (22)162.禾本科(Gramineae or Poaceae) (22)163.莎草科(Cyperaceae) (23)164.棕榈科(Palmae or Arecaceae) (24)165.天南星科(Araceae) (24)166.浮萍科(Lemnaceae) (24)167.鸭趾草科(Commelinaceae) (24)168.雨久花科(Pontederiaceae) (24)169.灯心草科(Juncaceae) (24)170.百合科(Liliaceae).............................. 24171.龙舌兰科(Agavaceae) .. (25)172.石蒜科(Amaryllidaceae) (25)173.薯蓣科(Dioscoreaceae) (25)174.鸢尾科(Iridaceae) (25)175.芭蕉科(Musaceae) (25)176.姜科(Zingiberaceae) (26)177.美人蕉科(Cannaceae) (26)178.竹芋科(Marantaceae) (26)179.兰科(Orchidaceae) (26)重庆市常见维管植物名录- 1 -重庆市常见维管植物名录A Checklist of Common Vascular Plants from Chongqing何海(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植物学野外实习通常安排在市区(主要是重庆师范大学校园附近和江北花卉园)及北碚缙云山。
维管植物的概念维管植物啊,这可是植物界里的一个大家族呢。
你要是到大自然里走走,就会发现好多好多它们家族的成员。
什么是维管植物呢?咱们可以把维管植物想象成是植物里有着复杂“管道系统”的家伙。
就像咱们住的房子,有水管子给各个房间送水一样,维管植物有自己的管道来运输东西。
这些管道呢,有的负责把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往上运,就像小火车拉着货物一样,一路运到植物的各个部位,叶子啊、花朵啊,让它们能喝到水,得到营养。
维管植物的种类超级多。
像咱们常见的大树,那可都是维管植物。
大树那粗壮的树干里,就藏着密密麻麻的维管组织。
这些维管组织就像大树的高速公路,养分和水分就在上面跑来跑去。
比如说杨树,高高大大的,在风里站得笔直。
它的维管系统就很厉害,从深深的地下把水拉上来,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干燥的秋天,只要根能扎到有水的地方,就可以通过维管组织把水送到每一片树叶。
那些树叶呢,就可以在阳光下面欢快地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更多的养分,然后再通过维管组织把这些养分送到大树的各个角落。
再看看那些美丽的花朵,玫瑰啊,百合啊,它们也是维管植物。
它们的茎细细的,但是可别小瞧了这细细的茎里的维管组织。
花朵要开得娇艳欲滴,就得靠着维管组织送来的水和养分。
要是没有这个维管系统,花朵就会像没水喝没饭吃的孩子,焉焉的,根本开不出那么好看的样子。
就像我曾经种过一盆花,一开始没太注意浇水和施肥的方式,那花就长得病恹恹的。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是它的维管组织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水和肥没有顺利地通过管道到达花朵需要的地方。
维管植物在地球上的分布也特别广。
从寒冷的北极圈附近,到炎热的热带地区,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在北极的苔原上,那些矮小的维管植物,虽然看起来没有热带的植物那么高大茂盛,但是它们的维管系统也在努力地工作着,适应着寒冷的环境。
而在热带的雨林里,高大的维管植物争着抢着往高处长,它们的维管系统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蚂蚁,不停地搬运着养分和水分,让这些大树能够长得那么高,叶子那么茂密,成为小动物们的家园。
异形孢:有些蓝藻藻丝上由营养细胞形成比其他营养细胞大的特殊细胞。
藻殖段:丝状蓝藻藻丝中某些细胞死亡或形成异形胞或形成双凹形隔离盘,将藻丝分成许多小段,每小段可发育成一个丝状体,这些小段称为藻殖段。
中心质:蓝藻原生质体中央所含DNA以细丝状存在,无组蛋白不形成染色体,无核仁,核膜结构,但具核的功能,称中心质或中央体,亦称原核。
周质:蓝藻细胞中心质外面,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称为周质,周质中有光合作用片层,不聚集成束,不分化成载色体等细胞器。
载色体:藻类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不同藻类所含光合色素不同,故称载色体,亦称色素体。
原核:细菌和蓝藻无真正的细胞核,称为原核,由中心质或中央体和周质构成,无核仁、核膜结构,但具有核的功能。
真核: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具核的物质又具核的结构,由核膜、核质和核仁组成,称为真核。
孢子:植物无性生殖时,由植物普通营养细胞转变形成无性生殖细胞,这种无性生殖细胞称为孢子。
孢子体:植物无性世代中产生孢子的具二倍体染色体的植物体称为孢子体。
配子:植物有性生殖时,相互融合的两性细胞。
配子体:植物有性世代中产生配子的具单倍染色体数的植物体。
厚壁孢子:有些藻类植物为渡过不良环境通过细胞壁加厚,积贮养料而产生的无性生殖细胞。
同配生殖:两个形态、结构、大小和运动能力都相同的配子相互结合的有性生殖。
异配生殖:两个形态、结构相同,而大小和运动能力不同的配子相互结合的有性生殖。
卵式生殖:由精子和卵结合的有性生殖方式,精子和卵在形态、结构、大小和、运动能力都不同,精子小而运动能力强,卵大而运动能力弱。
接合生殖:藻类和菌类植物中由两个同形配子囊结合的有性生殖方式。
世代交替:植物生活史中,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有规律地相互交替。
芽孢: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失去水分浓缩,细胞壁增厚形成一个内坐孢子以抵抗不良环境,称为芽孢。
荚膜:某些细菌的细胞壁周围包被着一层粘性薄膜,由多糖和多肽组成。
菌丝体:组成真菌营养体全部菌丝的集合体。
维管植物生长条件
维管植物是指具有维管束组织的植物,如树木、草本植物等。
它们的生长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光照:维管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
不同类型的维管植物对光照的需求不同,但大多数植物需要每天至少6小时的直接日照。
2. 湿度:维管植物需要适宜的湿度,以保持它们的水分平衡。
如果环境过干燥,植物易受到蒸发和水分流失的影响,导致萎缩甚至死亡;如果环境过湿,植物容易受到病害和真菌的侵袭。
3. 温度:不同类型的维管植物对温度的需求也不同,但大多数植物需要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生长。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4. 土壤:维管植物需要适宜的土壤环境才能生长良好。
土壤应具备适宜的通气性、保水性和肥力,以供给植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5. 水质:对于在水中生长的维管植物,水质的好坏对其生长至关重要。
水质差的环境会影响植物的养分吸收和生长发育。
总之,不同类型的维管植物对生长条件的要求不同,但光照、湿度、温度、土壤和水质都是维管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基本要素。
- 1 -。
维管植物进化的趋势维管植物演化的历史背景和起源维管植物,也称为解剖植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并逐渐发展壮大的植物类群。
维管植物的演化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地球,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约485亿年前的中古元古代。
在早期的地球上,生物多样性较低,植物类群也相对较少。
这时,主要的植物是无解剖组织的苔藓类植物,它们生长在潮湿的地方,如沼泽和溪流河道中。
随着地球气候的改变和生物多样性的增加,维管植物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
维管植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古元古代的一类叫做Cooksonia 的植物。
Cooksonia 是一种简单的无叶解剖植物,其茎上有简单的解剖组织,可以进行水平和垂直的水分和养分运输。
随着时间的推移,维管植物不断发展和进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复杂结构和生理功能,如叶、根和花。
维管植物的演化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氧气来源,并对地球的气候和土壤进行了重要的调节。
维管植物的进化不仅对地球上的生物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人类产生了重要影响。
维管植物是人类主要的粮食来源,如稻、小麦、大豆等,同时也是人类重要的经济作物。
维管植物还被广泛用于林业、园艺、医药等领域。
研究维管植物进化的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揭示其进化史的细节和机制,通过对维管植物的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古生物学等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维管植物的进化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总之,维管植物的演化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进化史揭示了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同时也对人类产生了重要影响。
维管植物进化的主要驱动力维管植物的进化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然而,研究表明,维管植物进化的主要驱动力是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
环境因素是维管植物进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随着地球气候和地质环境的变化,维管植物面临着不同的生存条件和挑战。
为了适应这些变化,维管植物不断进化和适应,出现了越来越复杂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红树林概述红树林是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岸的一种特殊的植物群落,红树不是分类学上某种植物,而是指生活在较浅海滩上具有适应海潮浸淹生理机制的一类维管植物。
大部分生长在较少受到风浪冲击的平坦海岸、海湾浅滩,其基质是通气不良、含盐量很大的深厚淤泥,并且是受海水潮涨潮落的规律性浸淹的环境。
红树林群落一般分为两大类型:大陆海岸型和海洋岛屿型。
大陆海岸型的最大特点是受到河流淡水入海的影响,其在组成种类上明显受盐分浓度梯度影响而变化,其组成种类的分布常与海岸线形成平行的带状分布,其耐盐特性由海岸边向外逐渐增大;而海洋岛屿型的红树类植物则主要受到因大雨降水与强烈的蒸发作用所引起的盐分深度在时间的改变的影响。
红树植物的特殊的生活环境,使其形成独特的生态特征:因经常受到海水的浸淹,土壤中的含盐量很高一般在 4.6~27.8‰之间,因而红树植物绝大部分属于盐生植物,具有排除或分泌盐份的结构,能将吸入体内的盐份分别经过茎、叶表面分布的盐腺排出,排在茎、叶表面的盐分晶体被雨水等淋洗掉;都具有相应的耐干旱的结构特征,如它们的叶片呈革质且叶表皮光亮,这样有利于将强烈的阳光反射掉;海榄雌等的叶背面生有短而密的茸毛,可阻止海水进入到气孔内部去,以适应潮水的浸淹;大部分红树植物具有特殊的呼吸根,这些呼吸根的外表生有粗大的皮孔并和内部的海绵状通气组织相连,有利于通气和贮存一些空气;这些呼吸根的再生根的再生能力很强,当其下端部分被打折之后,其断面的基部能很快生出新的呼吸根;海榄雌的指状呼吸根密布于植株四周的淤泥中,当潮水退后,呼吸根像手指般伸出在淤泥外暴露在空气之中;红海榄具有极发达的支持根,尤其是在群落四周的支持根最为发达、常交织成网状扎入在淤泥之中,使植物体能抵抗强烈的风浪冲击而不倒下。
红树林植物适应海岸边生活的另一个重要的生态特征是以“胎生”方式进行繁殖。
这种方式在红树科植物中最为普遍,例如红树、秋茄、木榄、还有紫金牛的桐花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