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防伪技术探讨.99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8.75 MB
- 文档页数:99
纳米油墨防伪技术所谓纳米防伪油墨,是在油墨连结料中加入特殊性能的纳米防伪材料,还可用加密手段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特种印刷油墨。
如光致变色、热致变色及紫外光油墨等。
或称为油墨防伪的"纳米化"。
1、耐晒性、耐酸性和粘附性是油墨产品的重要技术指标。
纳米油墨兼容各方面性能超常,由于SiO2、TiO2在纳米尺度时表现出很强的抗紫外光和催化性能,经特殊工艺化学反应合成的纳米防性油墨,其耐晒性一般可提高2~3个等级,耐热性和附着牢度均有明显提高。
调整配方,可制成环保油墨。
加入热敏,光敏等材料,还可制成防伪油墨。
2、用添加了特定纳米微粒的纳米油墨来复制印刷彩色印刷品,层次会更丰富,阶调会更鲜明,图像细节的表现能力亦大增。
如今借助高新技术,可将油墨中的各种成分(如树脂、颜料、填料等)制成纳米级的原材料。
这样由于它的高度微细而具有很好的流动与润滑性,可达到更好的分散悬浮和稳定,颜料用量少,遮盖力高,光泽好,树脂粒度细腻、成膜连续、均匀光滑,膜层薄,印刷图像更清晰。
若用于UV油墨中,可加速其固化速度,同时由于填料的细微均匀散而消除墨膜的收缩起皱现象。
在玻璃陶瓷的印墨中,若无机原料构成为纳米级的细度,将能节省大量原料并印出更精更美更高质量的图像。
这为油墨制造业带来巨大变革,使它不再依赖於化学颜料,而是选择适当体积的纳米微粒来呈现不同的颜色。
3、纳米级碳墨具有导电性,对静电具有很好的屏蔽作用,防止电讯信号受到外部静电的干扰,若把它加入油墨,可制成导电油墨,用于大容量集成电路、现代接触式面板开关等。
另外,在导电油墨中如将Ag制成纳米级而代替微米级A g,可节省50%的Ag粉,这种导电油墨可直接印在陶瓷和金属上,墨层均匀光滑,性能很好。
若将Cu、Ni材料制成0.1-1um的超微颗粒,它可代替钯与银等贵重金属导电。
4、此外有些纳米粉微粒自身具有发光基团,可能自己发光,如〔一N三H一〕纳米微粒。
用加有这种微粒的油墨印出的印品,不需要外来光源的照射,靠自身发光就能被人眼识别,用于防伪印刷也可达到很好的效果,用于户外大型广告喷绘或夜间阅读的图文印刷品,不再需要外来光源,不但可节约能源,且大大方便了使用者。
油墨防伪技术2015-4-16 英联国泰在油墨中加入一些特殊的加密配方,以区别于普通的油墨。
根据油墨中添加物和检测方法的不同,防伪油墨可分为紫外荧光油墨、红外油墨、温致变油墨、光致变油墨和防复印油墨等。
1.紫外荧光油墨依据油墨本身有无颜色又分为有色荧光油墨与无色荧光油墨两种,前者印刷的图文肉眼可见,后者则不可见,但二者均需在紫外线(200~400nm)照射下显出可见光(400~ 800nm)。
由于紫外线有长波、短波之分,故荧光油墨也不同,激发波长为254nm的称为短波紫外线激发荧光油墨;激发波长为365nm的称为长波紫外线激发荧光油墨。
迄今应用长波紫外线油墨的较多。
2.日光激发变色油墨在太阳光照射下,能发出可见光(400~800nm)的防伪油墨。
3.红外防伪油墨将吸收红外线的物质加入到油墨中制成。
由于红外油墨吸收红外线,如在印品的某一局部用这种油墨,在日光下无任何反应,但在红外线照射下,可观察到相应的信号或暗的图文。
一些稀土离子在808nmDL 激光的激发下在近红外波段有较强的荧光带,人眼看不见,但可用硅光电探测器探测到,如能制成油墨,其印品用探测器检测,具有比可见荧光更好的防伪效果。
4.光致变色油墨在油墨中加人光致变色的或光激活的化合物。
用这种油墨印刷的图文,在白光下呈一种颜色;在紫外线照射下变成红、蓝或黄色,当再用白光照射时,又还原成本色,这一过程是可逆的。
5.热致变色油墨在加热时引起油墨中添加的液晶或热致变色的化合物发生物理性能或化学结构变化而变色。
变色后,有的可逆变;有的不可逆变。
可以热致变色的物质很多,但实用于防伪的应具备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变色温度也应适当,一般设在40℃~100℃之间为好,检测时可用手掌或手指体温加热,或用点燃的打火机、烟头、热水杯加热。
商品为瓶装的液体时,因液体低温局部标志不易加热,有人设计在标志下面附加一隔热的封闭空间,以保障热致变色不受影响。
6.压致变色油墨在油墨中加入含变色物质的微胶囊及相应的化学试剂。
包装世界Packaging World科学创新印刷防伪油墨及其防伪技术探讨王利陕西省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市场上出现的盗版、伪造产品越来越多,这对市场经济秩序的有效维护造成了严重影响,使设计、生产产品的个人、企业与销售商的经济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并对生产者以及经营者所具备得合法权益造成侵害,所以就需要对防伪技术及其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新型印刷防伪技术得到了明显发展,其中印刷防伪油墨技术具备十分明显的发展优势,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防伪油墨;印刷防伪技术;开发意义;技术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假冒伪劣产品依然是屡禁不止,对名优产品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十分不利于对社会经济良好秩序的有效维护。
面对此种环境,印刷防伪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以尽可能杜绝仿造与假冒商品的出现。
而防伪技术发展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其自身的实效性以及独特性进行有效延长。
一、防伪技术及其特点防伪技术就是为了落实防伪目的所使用的措施,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对真伪进行有效鉴别,并且是不能轻易被复制与伪造的技术。
简单而言,防伪技术就是一种为了保护企业品牌、消费者权益、市场秩序而采用的防范性措施。
其特点包括:价格合理、检验简便、不容易被复制与仿造、防伪标识在除去之后不能再次使用等。
同时印刷防伪技术具备较强的综合性,只是由印刷技术角度而言,印刷防伪技术包括:花纹对接、多色叠印、折光潜影等。
防伪技术所涉及的知识、领域比较广,是对技术与艺术进行有效结合的典范。
现代化的防伪技术可以通过纸张、油墨、磁码等材质与方法进行实现,其中油墨防伪技术有着最为广泛的使用范围,所以在图书印刷中所使用的特殊油墨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二、防伪油墨以及技术(一)防伪油墨印刷防伪油墨又称为安全油墨或者是保险油墨,是一种在防伪领域中最早使用的油墨,是防伪技术中的重要内容。
防伪油墨是由色料、油墨助剂、连结料组成的,也就是将具备特殊性能的防伪材料加入油墨连结料中,同时通过对相应工艺的有效实施,加工生产出的特殊性印刷油墨,进而利用其中具备特殊性能的色料以及连结料进行有效防伪。
磁性油墨印刷及防伪技术(精品)磁性油墨印刷及防伪技术磁性油墨印刷,简称磁性印刷,是一种特种油墨的防伪印刷技术,在油墨中填加磁性物质进行印刷的方式。
磁性印刷属于磁性记录技术的范畴,通过磁性印刷完成磁性记录体的制作,使之具有所要求的特殊性能。
磁性印刷品是用记录技术和印刷技术结合而产生的独特媒体,其特点是数据能在磁性卡片上写入、读出,视觉上能看到文字、图案和照片。
磁性印刷基本技术磁性印刷品是在纸张或塑料片基上敷以磁层,在其他部分印上文字或图案,以及用以显示与使用状况相应的视觉信息的印字层,经模压加工而成。
磁性印刷品的片基,要求有适度的韧性,厚度均匀,表面平滑,温湿度变化时不易发生伸缩或卷曲,耐水和耐蚀性良好,印刷和加工适性好,价格低廉。
常用的材料有胶版纸、涂料纸、浸树脂纸和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酯(PET)等塑料片基及其复合材料,厚度在 150-800 微米之间。
对磁粉的要求是磁饱和度大、颗粒大小均匀、分散性好、稳定、时效长。
常用的有磁赤铁矿、附着钻铁的一氧化铁。
以磁粉颜料、连结料、干燥剂、抗氧剂、湿润剂以及其他附加剂等组成磁性油墨。
在黑墨中加入炭黑,在色墨中加入其他彩色颜料以得到色彩。
磁性印刷采用丝印或胶印方法获得带状或图形磁层,它能在卡片必要的地方形成磁带,从而降低了成本,而磁性油墨中磁性颜料的含量、颜色的磁性和印刷后油墨膜层的厚度等会影响磁性。
磁性印刷品在印刷后,在两面复膜透明的PVC 片,用热压机压合,按规定尺寸进行模切。
磁性印刷为了防止伪造和篡改,对安全保密性越来越高,因此在磁性材料、印刷、加工方法上采用特殊的材料或技术。
如在印刷中使用特殊的制版技术和油墨,包括用萤光油墨、热敏变色油墨、吸收红外线油墨进行印刷,还用地纹印刷、微缩印刷、彩虹全息等措施,以防止伪造。
磁性油墨的发展20 世纪60 年代前后,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磁性油墨首先在银行和邮政的业务中使用。
当时使用磁性油墨并非用于防伪,而是主要用于银行对票据的自动处理、邮政对信件的自动分拣,所以磁性油墨只用于印刷字母和数字,以能对印件进行自动识别和处理,即磁性油墨字母识别法(MagneticInkCharacterRecognition,MI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