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成矿区(带)划分
- 格式:ppt
- 大小:4.52 MB
- 文档页数:39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一)中国钨矿时空分布康永孚、苗树屏等(1994)将中国钨矿分布划分为5个成矿带,即华北成矿带、华南成矿带、天山-北山成矿带、西秦岭-祁连山成矿带、三江钨锡成矿带。
其中,华南成矿带中的南岭成矿区(包括政和-大埔深断裂以西的闽西、赣湘南部、粤桂两省区的一部分和滇东南部分),是我国钨矿床高度发育区,也是世界钨矿床分布最密集的地区。
成矿条件优越,矿床类型丰富多彩,拥有世界上主要钨矿类型,如石英脉型(广东锯板坑钨矿、江西大吉山钨矿等)、花岗岩细脉浸染型(福建行洛坑钨矿)、以夕卡岩为主的层控多因叠加型(湖南柿竹园钨锡铋钼矿)、层控型(广西大明山钨矿)等。
如此可见,中国钨矿时空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高度集中。
成矿期主要集中于燕山期,矿床分布特别是大型、超大型钨矿主要集中于南岭成矿区。
其储量占全国钨储量的70%以上。
(二)中国钨矿成矿主要特点和若干规律(1)具有多元成矿特点即成矿物质的多来源(岩源、层源、混合源、壳源、壳幔混合源等);含矿建造的多层位(元古宇、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上侏罗统);成矿作用的多期性;成矿环境的多样性;以及钨元素地球化学的多种适应性,如在岩浆阶段、岩浆热液、各种矿化流体、变质作用及表生作用中,均可活化、迁移,在有利的构造条件下富集成矿。
(2)具有地层、构造、岩浆岩多种因素及其复合控矿的特点地层沉积建造是供矿、容矿的基本因素之一,不同的容矿建造机制分别控制形成不同类型的钨矿。
如碳酸盐岩建造总是形成夕卡岩或似夕卡岩型钨矿床(以白钨矿为主);而在硅铝建造则往往产生交代岩或角岩,形成岩体浸染型、细脉浸染型、脉型、角砾岩筒型钨矿床。
不同的构造-岩浆机制,形成各具特征的矿床类型。
例如,由深大断裂从深部带来的壳幔混源型岩脉,可以形成斑岩型、角砾岩筒型钨矿;而来自壳源型的岩脉则形成脉型或夕卡岩型钨矿。
各种成矿条件联合控矿,必然产生多型矿床的共生与复合。
(3)矿床高度集中分布和成群成带出现如前所述,南岭是中国钨矿最密集的成矿区,尤其是赣南、湘南、粤北地区的钨矿床更是高度集中分布,而且是成群成组的出现。
关于贵州省成矿区带的划分方案陶平;陈建书;陈启飞;王常微【摘要】本文在系统总结贵州省最新地质矿产研究成果,进行全省构造单元修订及进一步划分基础上,以多矿种区域成矿条件及区域成矿规律最新认识为依据,对全省三级成矿区带进行了修订,提出了四级及更次级别成矿区带划分方案.贵州省归属于滨(西)太平洋成矿域的扬子成矿省和华南成矿省,进一步划分为4个三级成矿单元、6个四级成矿单元、12个亚四级成矿单元.各级成矿单元的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成矿作用及其产物各具特色.该划分方案对贵州省成矿规律研究及找矿工作部署具有指导意义.【期刊名称】《贵州地质》【年(卷),期】2018(035)003【总页数】11页(P171-180,217)【关键词】成矿单元;成矿区(带);区域成矿规律;构造单元;贵州【作者】陶平;陈建书;陈启飞;王常微【作者单位】;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贵阳 550081;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贵阳550081;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贵阳 55008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成矿区带,又称成矿单元,是具丰富矿产资源及其潜力的成矿地质单元。
综合区域成矿背景及多矿种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科学系统划分全国及其各省成矿区带,是研究总结区域成矿规律和进行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也是科学部署地质找矿工作的基础。
这类成矿区带划分又称综合成矿区带划分,有别于单矿种成矿区带划分及各类矿集区的圈定(王登红,2014)、也有别于全国重要固体矿产重点成矿区带划分(肖克炎等,2016)。
系统进行贵州省成矿区带划分,首次见于中国主要成矿区(带)研究项目(K1.4-2-1)成果的组成部分《贵州省区域矿床成矿系列与成矿规律》(冯学仕等,2004),在陈毓川等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中四个三级成矿区带的基础上,结合贵州省实际进一步划分了11个四级和10个五级成矿区带。
第二次见于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成果的组成部分《贵州省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报告》(贵州省地质调查院,2012),在《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徐志刚等,2008)所划分4个三级成矿区带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14个四级成矿区带和54个五级成矿区。
新疆成矿单元划分方案表(地矿局用,刘2010.11改)表1-2
新疆成矿单元划分方案表(地矿局用,刘2011.9.10改)表1-3
新疆成矿单元划分方案表(地矿局用,刘2010.6改)表1-4
注:成矿单元的编号,新疆II级及VI级成矿单元,按全囯成矿单元划分方案的统一编号。
如成矿省用罗马数字表示,即II-1阿尔泰成矿省;如Ⅲ级成矿带则在按全囯统一编号,如Ⅲ-1即北阿尔泰成矿带;IV级矿带则在Ⅲ级成矿带编号后加圆圈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如Ⅲ-1-①,即喀纳斯(隆起)Cu-Au 矿带。
成矿时代是以地质年代表示的,用正体字表示;成矿时代是用构造旋回表示的,如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等,则用大写的斜体字C、V、I、Y和H表示,并用下角标e、m、l分别表示早期、中期和晚期,如Ve、Vm和Vl分别表示华力西早期、中期和晚期。
综合上述,新疆地跨古中亚洲成矿域、秦祁昆成矿域及特提斯成矿域等三大成矿域,共划分出8个II级成矿省及25个III级成矿带及85个IV级矿带。
16幅图,详解地矿工作全流程地矿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作,它分为多个阶段,它需要学习多种学科,掌握多种理论方法,需要多种仪器设备和工程设施,是理论和实践结合最为紧密的工作。
地矿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看似游山玩水,实则艰苦异常。
本期,《矿业界》梳理了地矿工作不同阶段的特点,以图形的方式像大家展示地矿工作的基本流程。
由于能力所限,不足之处请海涵!原创文章,授权请联系我们文章底部可以加矿业界小编的个人微信目录一、地矿理论学习阶段二、区域地质调查阶段三、预查阶段四、普查阶段五、详查阶段六、勘探阶段七、开采阶段八、矿物加工阶段一、地矿理论学习阶段1这一阶段在学习地质理论基础的同时,对于矿床模型和矿产勘查模型的研究也至关重要。
随着找矿难度的加大,更科学的找矿模式应该应用到实践中去。
马上就要出野外了,脑海中出现了我站在金矿山上的那种得意洋洋的样子……然而,现实告诉我,你丫的理论知识学的够吗?从哪下手呢?普通地质学、古生物与地层学、煤矿地质学、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构造学、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矿石学、晶体光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概论、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矿山地质学、选矿概论……这么多呀?没办法,想作为一名优秀的地矿工作者,这些你必须知道。
1. 学习地矿理论二、区域地质调查阶段2这一阶段的任务,我终于完成了,这里的区域地质调查指的是中小比例尺地质调查,初步查明调查区域的地层、岩石、构造等基本特征,预测矿产远景,为较大比例尺的地质调查打下基础。
走进一片戈壁滩,拿着一幅空白的地形图,“不,这不是地形图,这是一幅宝藏图。
”我的脑海中又浮现出一片日产斗金的美丽画面。
我的任务就是在这空白区内把其中的地层、构造等地质现象描述在图上,然后经过分析,验证,最后找到矿。
密密麻麻的等高线可难不倒我,最高点和山坡的坡度我都看出来,我还会用“V”字行法则。
2. 看地形图哼着勘探队员之歌,手里那些“新五件”——掌上电脑、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录音笔、手持GPS,想起了老一辈工作者的锤子、罗盘、放大镜,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Ⅱ-15 松潘-甘孜成矿省1.成矿省范围成矿省在四川省西部至藏北,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夹持在昆仑、上扬子、三江和西藏成矿省之间,呈倒三角形。
区域上,北以玛沁-略阳深断裂、东和东南以龙门山-锦屏山深断裂系(推覆带)、西以甘孜-理塘深断裂带分别与秦岭造山带、扬子准地台、三江造山带相接。
2.区域地质构造概要(1)区域地层地层:区内广泛分布的是三叠系地层。
而在本区东缘局部地区出露有前震旦系通木梁群、盐井群,是一套海相火山岩-碎屑沉积岩建造;上震旦统-下二叠统分布于平武、丹巴一带,以泥页岩、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为主,偶见火山岩,各系地层间均为整合或假整合接触;上二叠统基性火山岩广泛发育,理县以西各大背斜轴部均见出露。
构造:本成矿区为三大断裂带围限,北为玛沁-玛曲-略阳断裂带,东为龙门山-锦屏山断裂带,西为甘孜-理塘断裂带。
其间发育有岷江-虎牙大断裂、玛曲-荷叶大断裂、阿坝断裂、金木达-南木达断裂、鲜水河深断裂等。
(2)岩浆岩区内较为发育,包括晚二叠世和晚三叠世两套玄武岩,晚二叠世超基性、基性岩,侏罗纪的安山岩,以及印支期和燕山早期的中酸性岩等,部分喜山期岩浆岩。
(3)区域变质作用印支运动使特提斯地槽封闭,使川西地区的晚二叠世~三叠纪沉积褶皱变形、区域变质并伴有大规模同构造中酸性岩浆侵入。
变质作用为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形成大面积的板岩、千枚岩;并使早已形成的华力西变质岩发生程度不同的叠加变质。
印支期的变质作用是区域低温动力变质,同构造期的花岗质岩石以二长花岗岩、普通花岗岩、碱性花岗岩为主,属钾质系列,为地壳重熔的岩浆侵入型和部分岩浆混染型。
华力西期区域动力热液变质作用与印支期的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构成了川西变质地区的变质旋回。
在后来的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中四川没有发生区域变质作用。
在本成矿省的东缘,龙门山变质地带局部有混合岩化变质作用;成矿省的西缘,甘孜-理塘断裂带赋存有蛇绿混杂岩堆积及蓝闪石产出。
(4)成矿区地质构造演化本成矿区处于扬子准陆块西北缘,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部,巴颜喀拉推覆造山带及其与南秦岭推覆造山带的复合部位。
湖南省铁矿成矿区带划分方案罗小亚;邓延林;黄革非;唐分配【摘要】湖南省铁矿成矿区带划分方案是"湖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该方案划分到Ⅴ级.Ⅰ-Ⅲ级成矿区带主要参照<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1]划分;Ⅳ级成矿带是以本省大地构造分区的四级构造单元为基础,结合本省矿产、物化探自然重砂异常分布情况而确定;Ⅴ级成矿区带只涉及铁矿,它是在完成了全省铁矿资源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的,其划分依据充分.本文对各级成矿区带的划分原则进行了阐述,并对与铁矿有关的Ⅴ级成矿区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期刊名称】《华南地质与矿产》【年(卷),期】2010(000)002【总页数】8页(P1-7,42)【关键词】成矿区带划分;铁矿;湖南省【作者】罗小亚;邓延林;黄革非;唐分配【作者单位】湖南省地质调查院,长沙,410011;湖南省地质调查院,长沙,410011;湖南省地质调查院,长沙,410011;湖南省地质调查院,长沙,41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31湖南省成矿区(带)划分方案(以下简称“省级方案”)是湖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该方案是在地质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的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项目系列丛书之一《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以下简称“全国方案”)基础上进行的。
“省级方案”中全省都归属于滨太平洋成矿域(Ⅰ-4),Ⅱ级成矿省(亚省)和Ⅲ级成矿区带的命名和编号与“全国方案”完全相同,Ⅱ级成矿省(亚省)共划分为3个,分别是上扬子成矿亚省(Ⅱ-15B)、下扬子成矿亚省(Ⅱ-15A)和华南成矿省(Ⅱ-16)。
Ⅲ级成矿区带共划分为11个[1~6](见表1)。
“省级方案”中的Ⅳ级成矿带是以本省大地构造分区的四级构造单元为基础,结合本省矿产分布情况而确定,共划分出20个Ⅳ级成矿带,Ⅳ级成矿带的面积和等于国土面积。
不同构造阶段,可划分出不同的大地构造分区,我们在Ⅳ级成矿区带划分时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已知矿产的分布也是Ⅳ级成矿区带划分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这些因素还是Ⅳ级成矿区带命名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