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四章_土壤的环境背景值与容量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92.00 KB
- 文档页数:20
土壤背景值名词解释在自然界中,物质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
因此物质也就有了状态之分,即相对静止的物质称为状态相同,而相对运动的物质称为状态不同。
土壤就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而且还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之中。
土壤的各种状态要通过土壤本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表现出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土壤背景值。
下面我们就看看有关土壤背景值的名词解释吧!一、自然背景值:是指土壤的形成过程、母质类型、岩性、地形、植被、水文等所形成的土壤本身所具有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二、土壤基础背景值:指土壤本身特征固有的背景值。
它的数值较高,所包括的土壤信息最全面,其包含的土壤资料最丰富,因此应用价值也最大。
土壤背景值,包括空气-土壤比值和空气-植被比值两项。
1.背景值的物理意义:指已知纯物质组成的土壤其背景含量(r)与已知纯物质组成的标准土的相应含量(r1)。
也可以说是指土壤本身对大气中可交换性的百分数。
2.背景值的生物学意义:指土壤中微生物和植物残体作为养分吸收后经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的还原态无机磷化合物的含量。
3.背景值的土壤地球化学意义:是指土壤中存在的元素及化合物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及其规律。
4.背景值的环境学意义:指土壤本身以及周围介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三、土壤背景值的研究方法:土壤背景值的研究一般采用模拟法,它主要包括:1.土壤背景值和未污染土壤基础背景值的求取; 2.土壤背景值和标准土的背景值的求取; 3.土壤背景值的计算。
2.背景值的生物学意义:指土壤中微生物和植物残体作为养分吸收后经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的还原态无机磷化合物的含量。
3.背景值的土壤地球化学意义:是指土壤中存在的元素及化合物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及其规律。
4.背景值的环境学意义:指土壤本身以及周围介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环境土壤学》讲义SATELLITE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土壤与生态系统1.土壤的概念定义1:存在于地球表层的含有生命物质,植物可以生长的自然集合体。
定义2:土壤是能产生植物收获物的地球陆地的疏松表层,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产物,是在母质(岩石及其风化物)、气候、生物、地形、时间等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体。
土壤圈Pedosphere:地球陆地表层由所有土壤所构成的具有重要特征的圈层。
土壤圈是地球圈层结构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一个圈层,界于岩石圈和大气圈、生物圈、水圈之间。
成土条件Siol Forming Condition:s = f(cl,o,r,p,t)式中:s土壤soilcl气候climateo生物organism (Vegetation)r地形reliefp岩石或母质rock or parent materialst 时间(年龄) timeThe type of soil developed depends on the amount of time a parent material on a specific topography is exposed to the effects of climate and vegetation. "Why do I have so many different soil series on my land?" The answer is quite simple. If you had three parent materials on five topographies developed under two vegetations, one climate, and two periods of time, you would have the following number of soil series: 3 parent materials × 5 topographies × 2 vegetations × 1 climate × 2 time intervals = 60 soil series(土系).土壤的作用Role of Soil:They help supply our food, support our homes and highways, act as building materials for our construction, absorb our waste materials, and give us many beautiful and scenic areas for relaxation and recreation." The wealth of a nation lies in her soils and their intelligent development." --- Richard Gordon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砖红壤,红壤,黄壤,暗棕壤,黑土,紫色土,水稻土,荒漠土。
土壤污染背景值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它代表一定环境单元中的一个统计量的特征值。
背景值是指各区域正常地理条件和地球化学条件下元素在各类自然体(岩石、风化产物、土壤、沉积物、天然水、近地大气等)中的正常含量。
在环境科学中,土壤背景值是指在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下,尚未受或少受污染和破坏的土壤中元素的含量。
当今,由于人类活动的长期积累和现代工、农业的高速发展,使自然环境的化学成分和含量水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要想寻找一个绝对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环境已十分困难的,因此土壤环境背景值实际上是一个相对概念。
同时,由于在不同土壤中同一元素的含量是不相同的,因此,用同一土壤类型的污染和非污染土壤的元素平均含量作对比,可能更为确切些。
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它代表一定环境单元中的一个统计量的特征值。
背景值是指各区域正常地理条件和地球化学条件下元素在各类自然体(岩石、风化产物、土壤、沉积物、天然水、近地大气等)中的正常含量。
在环境科学中,土壤背景值是指在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下,尚未受或少受污染和破坏的土壤中元素的含量。
一般判断土壤污染的程度,是将土壤中有关元素的测定值与土壤背景值相比较。
土壤背景值在实际应用中有两种概念:其一,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土壤中某元素的平均含量。
将污染区某元素含量与之相比,若超过该值,即为污染,超过越多,污染越重。
其二,是将土壤类型考虑,规定未被污染的某一类型土壤中某元素的平均含量为背景值。
将受污染的同一类型土壤中某元素的平均含量与之相比,即可得知该土壤受污染的程度。
关于土壤背景值的表示方法国内外没有统一的规定,常用表达方法有下列几种:用土壤样品平均值(x)表示;用平均值和标准偏差(S)表示(x±S,x±2S);用几何平均值(M)和标准偏差(D)表示(M±D)。
我国土壤元素背景值的表示方法如下。
(1)对元素测定值呈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元素,用算术平均值表示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用算术平均值标准偏差(S)表示数据的分散度,用(x±2S)表示95%置信度数据的范围值。
环境科学概论第一章绪论概念: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环境就是人类生存环境,指的是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它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或者为指围绕着人群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环境法中的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
其目的在于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改善环境和创造新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
环境问题:指自然过程突变或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
其原因是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环境的复杂多变性。
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人为因素很少的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二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第二章大气环境概念:干结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气(78.09%)和氧气(20。
94%)。
其次是氩气(0。
934%体积)和二氧化碳(0.033%体积)。
空气中水的体积百分含量在0。
1-0.5%之间,其余的大气成分为稀有气体。
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大气污染源: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包括:天然源(指自然界自行向大气环境排入污染物的污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