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化学与环境保护.ppt
- 格式:ppt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22
化学与环境保护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2. 使学生了解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方法;3. 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技能,学会分析环境问题中的化学原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能独立完成简单的化学实验;3.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环境数据的能力,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依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绿色化学观念;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解决环境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示范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基础,对环境问题有一定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实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明确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具体的学习成果为依据,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环境保护基本概念:介绍环境保护的定义、意义及其与化学的关系,涉及课本第二章第一节内容。
- 环境问题的类型与成因- 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2.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讲解大气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结合课本第二章第二节内容。
-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及实例3.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介绍水体污染的类型、成因、危害及防治方法,涉及课本第二章第三节内容。
- 水体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 水体污染防治技术及实例4.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阐述土壤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参考课本第二章第四节内容。
- 土壤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 土壤污染防治技术及实例5. 化学实验技能: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学习实验操作技能,结合课本实验部分内容。
初中化学·教案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了解防治水、大气污染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2.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了解我国主要的酸雨分布区以及防治酸雨的主要措施。
3.了解“绿色化学”的核心和目标。
过程与方法:1.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禁止某些反应的发生、控制或改变反应途径等拒绝有害物质的产生;另一方面是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2.联系实际,调查当地大气污染情况,提出防治措施。
3.学会应用有关图表和资料,揭示问题,总结规律,进行综合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的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 认识环保的意义,树立"环境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全球意识",认识参加国际合作在保护大气环境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产生的原因及保护的措施。
【教学难点】1.大气污染的危害性。
2.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3.“绿色化学”理念的理解。
4.认识酸雨的成因及危害。
5“绿色化学”理念的宗旨。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图片【讲解】目前世界各国对水污染普遍采用综合防治措施:依据不同的水质标准对水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加强水质监测,禁止污水的任意排放;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力争实现无污染生产。
灰进行中和3、用粉碎的石灰石与其反应4、用生石灰与其反应其中用石灰石最好观看图片思考论到实践的升华使学生明确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治理污染的能力在逐渐加强。
二、还人类洁净的空气我们天天生活在大气中,你对大气的污染有哪些了解?[讲解]当今全球性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都与空气的污染有关[讨论]二氧化硫等物质是如何形成酸雨的?[展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