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成就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4
国庆节辩论赛畅谈新中国发展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从此开启了新中国的崛起与发展。
国庆节作为新中国建立的象征性日子,每年都会庆祝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辩论的形式畅谈新中国的发展进程,探讨其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机遇。
第一轮辩论:新中国发展的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首先,经济实力的增强使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了今日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经济改革开放政策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策,为国家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其次,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近年来,数以亿计的人们摆脱了贫困,这在世界范围内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再次,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从高铁到人工智能,中国正逐渐成为全球科技的引领者。
第二轮辩论:新中国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然而,新中国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
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之间的差异,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重视。
其次,环境污染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中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空气和水污染,土地退化以及生物多样性损失对人民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再次,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也是中国面临的挑战。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生育率的下降,老龄化问题会给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带来压力。
第三轮辩论:新中国发展的机遇尽管面临各种挑战,但新中国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机遇。
首先,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参与国际组织等都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发言权和影响力提供了机会。
其次,中国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不断提升,为新兴产业和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再次,中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这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遇。
总结:在国庆节辩论赛上,我们畅谈了新中国的发展进程,探讨了其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机遇。
建国周年回顾伟大的历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时代正式开始。
建国周年这一特殊的日子,不仅是中国人民欢庆的日子,更是回顾伟大历程的时刻。
长达七十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一、经济建设的伟大历程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到如今拥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之路可谓日新月异。
建国初期,中国经济长期受到战争的摧残和旧体制的束缚,国民经济举步维艰。
然而,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经济逐渐步入正轨。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是中国经济崛起的关键。
1978年,中国国家领导人决定推行经济改革,鼓励市场经济的发展。
自此以后,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为中国的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增加,国内企业也得到了更多的市场机会,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
二、政治体制的巨大进步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政治稳定对于国家的繁荣与发展至关重要。
建国初期,新中国面临着很多的政治挑战,比如解决土地问题、推进农村合作化等。
经过不懈努力,党和人民逐渐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中国的政治体制在保障民主权利和社会稳定之间找到了较好的平衡点。
同时,中国坚定不移地贯彻依法治国,加强法治建设,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三、文化交流的广泛拓展建国以来,中国的文化交流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建国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并积极推进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例如,中国举办了一系列的国际文化活动和交流项目,比如世界遗产的保护,国际艺术节的举办等。
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文化组织,推广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浅谈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际地位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体现了中华民族
的国家地位的崛起和发展。
从建国之初,在新中国与世界接触关系不够友好,它被国际社会孤立和排斥,也有一
些反对我国独立和世界共存的外部对立势力在子弟兵般削弱我国的发展,这使得新中国的
国际地位非常脆弱。
但是,新中国仍然在不断地弘扬“和平主义、独立自主、互利共赢”的理念,从这一
观点出发,新中国积极参与世界多边活动,与国际社会建立友好的交流关系,推动世界各
国携手合作,共创双赢的局面。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上的声望日益提高,成为国际上最具影响力和负责任的重要角色。
新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得到了国际社
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赏,形成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友好形象。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得到了41个国家的正式承认,它与世界上的许多发达国家
建立了友好关系,并参加了各种国际组织,在国际舞台上担负起自己的一份责任。
新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景,它既体现了新中国的经济实力,也体现了新中国的政治优势。
未来,新中国将继续努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向着更高的目标不断前进。
新中国取得的成就一.经济方面一经济实力快速增长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四、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和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不断完善,现代市场体系逐步建立五、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成员六、在阶层分化方面,产生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成熟的企业家阶层和农民工阶层两大新的社会阶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上:经济结构实现由低级到高级、不均衡到相对均衡的巨大调整,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
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渐渐地使全国人民都富裕起来,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8.1%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增加77倍,位次跃升世界第3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2.4倍,我国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商品和服务实现由严重短缺到丰富充裕的巨大转变,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供给能力名列世界前茅。
人民生活实现由贫困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在向全面小康目标迈进。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逐步加快,财产性收入进入寻常百姓家。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逐步改善。
城镇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也在顺利地向前推进。
扶贫取得的成就为世界所瞩目。
对外经济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规模均跃居世界前列。
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总量跃居世界第3位。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连续多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对外经济合作从无到有,“走出去”战略顺利实施。
二.政治方面1. 构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框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这些制度框架既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又保证了国家的统一领导。
2. 在执政党的建设上取得了系统的理论成果和经验。
中国共产党将其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并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自律机制。
有效地遏制了官僚主义和腐败的滋生蔓延。
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伟大成就第一篇嘿,朋友!咱们来聊聊新中国成立后的那些了不起的成就!你知道吗?以前咱老百姓很多都吃不饱穿不暖,可现在呢,那是顿顿有肉,天天像过年。
粮食产量那是蹭蹭往上涨,农业技术越来越厉害,袁隆平爷爷的杂交水稻,那可是让无数人填饱了肚子!再说说交通。
以前出门基本靠走,有辆自行车都不得了。
现在呢,天上有飞机,地上有高铁,地铁在城市里穿梭,高速公路四通八达。
想去哪儿,那是方便得很,早上还在家,下午可能就到了千里之外。
教育方面更是不得了。
以前读书是件奢侈的事,现在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孩子们都能上学读书,还有好多人考上大学,甚至出国留学。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在咱新中国可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那互联网,简直太神奇啦!以前联系靠写信,等信都得好久。
现在呢,视频通话随时都能打,信息瞬间就传到。
网上购物、在线学习、远程办公,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医疗条件也大大改善。
以前生病了很多时候只能硬扛,现在有先进的医疗设备,专业的医生团队,好多疑难杂症都能被攻克。
而且医保让大家看病不再那么贵,不再那么难。
看看咱们的城市,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到处都是漂亮的公园和广场。
农村也大变样,环境美了,收入高了,人们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这新中国成立后的成就,说也说不完。
咱们能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真是太幸福啦!第二篇亲,咱们今天好好唠唠新中国成立后的伟大成就!先来说说航天领域,咱们国家从啥都没有,到现在火箭发射,卫星上天,还有了自己的空间站。
宇航员能在太空里长期工作生活,这多牛啊!军事方面也是厉害得很。
咱们有了先进的武器装备,保卫着国家的安全。
军人叔叔们英姿飒爽,让咱们心里特别踏实。
体育方面也不含糊,奥运会上咱们的运动员拿了好多金牌,为国争光。
从许海峰的第一块金牌开始,咱们在体育界的地位是越来越高。
还有环保,以前到处污染,现在大家都重视起来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空气也更清新了。
脱贫攻坚也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好多贫困地区都脱了贫,人们过上了好日子。
新中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
新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建国初期,中国经济处于极度落后的状态,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
然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飞跃。
在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指导下,中国经济建设实现了从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向现代化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的转变。
1952年,人民政府开始实行“农业合作化”,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1953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以重点发展钢铁、机械、化工等重工业为主,大力发展轻工业。
此后的几个五年计划中,中国经济建设持续高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成就。
1978年,中国政府开始逐步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推进市场经济化、国际化和科技进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和技术交流。
中国经济开始向外开放,吸收了大量外来投资和技术,快速发展了出口导向型经济。
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贸易国。
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国内,也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总之,中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是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的奋斗和国际合作所共同创造的。
这些成就表明,通过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中国的经济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 1 -。
我国建国74周年取得的成就我国建国74周年来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不仅体现在国家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进步等方面,还展现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日益重要地位。
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逐渐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同时,我国在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突破,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
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我国高铁、互联网、移动支付等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
在航天领域,我国成功实施了一系列载人航天任务,包括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等。
此外,我国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我国在社会进步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教育资源更加均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取得了巨大进步,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此外,我国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绿色发展。
我国还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成功实现了历史性减贫目标。
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我国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倡议,如“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
我国还积极参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全球发展的国际合作,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我国建国74周年来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
这些成就不仅体现了我国在经济、科技、社会等方面的强大实力,也展示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展望未来,我们有信心和决心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讲述新中国发展变化的事迹或现象新中国自成立以来,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以下是一些关于新中国发展变化的事迹或现象:经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济从单一公有制逐渐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转变极大地激发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科技进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从最初的“两弹一星”到如今的载人航天、深海探测、超级计算机等领域,中国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这些成就不仅展示了中国的科技实力,也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社会变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例如,农村实行了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激发了农业生产积极性;城市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也进行了全面改革,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文化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同时吸收了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国际地位提升: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这些成就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实力和潜力,也为世界的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祖国取得的伟大发展成就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祖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这些成就不仅让我们感到自豪,更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经济领域在经济领域,祖国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GDP已经超过了13万亿美元,人均GDP也已经达到了1万美元。
同时,中国还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和服务贸易国。
这些成就不仅让中国人民过上了更加富裕的生活,也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
科技领域在科技领域,祖国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科技研发国家之一,拥有世界上最多的高速铁路、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和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
同时,中国还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些成就不仅让中国在科技领域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也让中国成为了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文化领域在文化领域,祖国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中国的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包括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同时,中国的文化产业也在快速发展,包括了电影、音乐、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欣赏中国的文化。
环境领域在环境领域,祖国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同时也在大力推进环保工作。
中国的空气质量、水质量等环境指标也在不断改善。
这些成就不仅让中国人民过上了更加健康的生活,也让中国在环保领域成为了全球的领导者。
总结祖国取得的伟大发展成就不仅让我们感到自豪,更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让中国成为一个更加繁荣、更加强大的国家。
XX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XX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
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看青藏高原脉动的祖国;看黄土高坡起伏的祖国;看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祖国;看群峰腾跃,平原奔驰的祖国。
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过壶口,闯关东,走三峡,奔大海。
在河西走廊,华北平原,我看祖国的富饶与辽阔,看祖国千里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国的崇高与巍峨,看祖国繁荣的霓虹灯日夜闪烁,灿若银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只巨龙,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那时的中国,民生凋敝。
曾经的民不聊生,曾经的满野战乱,曾经的东亚病夫,都已成了过去。
如今这片热土早已是天翻地覆、龙腾虎跃!正是这千千万万的赤子,才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希望;正是他们,才使得中国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响彻神州,那么气势磅礴,那么雄壮嘹亮。
弹指挥间、沧桑巨变。
XX年前,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人民艰苦创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
当今之中国,到处充满勃勃生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改革开放,使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华夏儿女们安居乐业。
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面对让人措手不及大地震。
中华儿女没有气馁,我们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踩在脚下。
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卫星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的奔月梦现实了!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铸造辉煌!我们的体育健儿一举夺得51枚金牌,100枚奖牌。
取得位具金牌榜第一的骄人成绩。
新中国成立以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早已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作为一个拥有多年写手经验的我,深知在探讨如此庞大而深刻的主题时,必须从深度和广度兼具的角度出发,才能为读者呈现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领略其深刻内涵和广阔意义。
一、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新中国成立以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首先体现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上。
历经不懈努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逐步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中国还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推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在于推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残破不堪的社会生产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顽强拼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和经济建设,实现了从封建农业社会到社会主义工业和农业社会的伟大飞跃,全国工业化水平加快提升,农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国民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式增长,为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三、不断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中,不断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更是显著亮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力求在国防建设、科技创新、国际影响力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努力提高国家整体实力和综合国力。
从初创时期到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项重要指标居世界领先地位,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
四、推进社会文明进步和人民生活改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中国还不断加强对社会文明进步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探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扩大社会福利覆盖范围,大力发展教育、医疗、文化事业,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新中国的成就历史资料关于新中国取得成就的例子,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大家有用。
关于新中国取得成就的例子:军事战争上:七次战役基本全胜。
对越、对苏、对印、对美等。
军事科技上:核弹爆炸成功、火箭卫星上天、神6上天、龙芯的开发研制等等。
其余科技上:很多华裔获得诺贝尔奖,中国科学家在某些高科技领域的研究水平领先世界,但基础科技水平还是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政治地位上:联合国五大之一,随着国力的壮大,中国在国际上地位也越来越高。
经济上: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渐渐地使全国人民都富裕起来(还没有最终完成)。
社会文化上:虽然教育体制不对,但比建国前水平高了不知多少倍,各种文艺水平越办越高,渐渐地在国际上站稳脚跟。
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
世博会也在中国举办。
影视文化上:这个我就不用多说了吧,国内影视制作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啊,10年前哪儿有这么多丰富的电视节目可看呢?艺术水平也在提高。
民间艺术也在保护。
体育上:中国的成就太辉煌了,已经连续几届人类奥运会名列前三甲了,中国的优势项目称霸全人类。
最近的刘翔、姚明还有冰上项目更是牛比,在全世界都有巨大影响力。
逐渐举办世界级别各大体育赛事:奥运会、F1、亚洲会等等非常多。
疆土上:收复香港、澳门。
民族自信心上:随着国力的壮大,人民也越来越富裕,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讲究。
但最近极端排外的民族主义有抬头现象,不理智的愤青也对社会产生一定民族情绪的影响。
这都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不利。
我们现在还不能有浓重的民族主义。
时机未到。
政治体制上:总的来说也在进步。
1.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成功升天;2.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3.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成功升天;4.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成功升天;5.003年10月15日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送上太空;6.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7.2008年8月8日,北京举办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中国取得了金牌51枚、奖牌总数100枚的历史最好成绩;8.2010年,我国内地首条海底隧道、全长8.695公里的厦门翔安隧道正式通车,标志着我国海底隧道自主设计、自行施工的能力跃入世界先进行列。
政治方面: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国际地位。
50年代,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原则,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发展了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71年10月,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正式建交,掀起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1978年,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方面: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1953年春。
全国农民基本完成土地制度改革同年,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中共中央制定并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展开。
1956年底,对个体农业、个体工商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设立经济特区,对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在城市对国企进行改革1992年正式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文化方面;1956年,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促进了新中国文化发展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1986年3月确立了863计划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军事方面: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970年1月中国第一颗中远程导弹发射成功同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007年中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航天飞行成功。
第 1 页
浅谈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成就,仅凭文字的叙述是难以言表的,那些经历过的艰苦,
奋斗的岁月,是多少人的奉献积累了这些硕果累累的辉煌!在回顾中国六十年间
所取得的一系列历史成就之后,我内心激昂充满感激,激昂是为了祖国的繁荣与
昌盛,感激则是想到了那些为了祖国兢兢业业奉献一生的革命党人甚至是普通百
姓。所以,在论文之前,在谈及那些祖国现在的辉煌成就之前,我想首先应该衷
心地感谢那些成就背后奉献的人们,是他们,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丰衣足食,安定
和平的生活。
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六十华诞,一个举国欢庆的日子。
在这风雨兼程60年的历程里,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化中期国
家,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励精图治、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惊人跨越。建
国初,中国一穷二白;如今,六十年一个轮回,中国经济已成长为世界第三大经
济体,并有望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从贫困迈向总体小康,教科文卫
等事业迎来了大发展、大跨越。中国六十年来获得的成就太多太多,主要归结于
几个方面: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工业化信息化、交通运输、水利建设、资源
能源开发利用、城乡建设、金融事业、对外开放、民族团结、民主政治、依法治
国、教育科技事业、文化建设、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东部率先
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国防和军队建设、统一大业、全方位
外交、党政建设。六十年,说是弹指一挥之间,但是期间却记忆了多少伟大的历
史成就!
从各方面谈中国六十年的建设,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任务。作为一名平凡
的在校大学生,我对中国成就的理解与了解都是片面与不足的,有不少的成就是
我们作为平民百姓所关注不到或者了解不到的。所以,我想就从改革开放这个主
要方面谈谈这些成就对社会,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和感受。新中国成立60年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扩大
对外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地区到中西部地区,从贸易到投资,从
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
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以
第 2 页
下,我将从几个方面谈中国六十周年的成就之改革开放三十年给我的一些思考和
感想。(由于中国六十年间取得的成果辉煌丰富,我的见解有限,所以参考了必
要的资料,忘老师指正错误)。
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里,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物质生产匮乏,
经济建设资金短缺,与世界经济交往的范围狭窄。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混
乱时期,中国进入了“闭关锁国”状态,国民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虽然20
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中美、中日建交,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也得到了恢复,新中国与世界的文化、经济交流有所发
展,但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开放仍未开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以此为标志,我国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历史
转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984 年,开放大连、
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
湛江、北海14 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 年,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
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初,又将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
全部对外开放;同年4月,设立海南省,并兴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经济
特区。1990 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政策。
2001 年12 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
我国的对外开放由有限范围、地域、领域内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多层次、宽
领域的开放;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性开放,转变为在法律框架下的制度性开放;
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市场,转变为我国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双向开放市
场;由被动地接受国际经贸规则的开放,转变为主动参与制定国际经贸规则的开
放;由只能依靠双边磋商机制协调经贸关系的开放,转变为双边、多边机制相互
结合和相互促进的开放。
目前,全国共有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4个边境经济合作区。2008
年,54个国家级开发区创造地区生产总值占同期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1%,工
业增加值占全国的8.5%,出口总额占14.4%,进口总额占15.9%,实际利用外商
投资占全国的20%以上。
第 3 页
二、货物贸易规模由小到大逐年扩大,增速由慢到快实现快速增长
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里,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小、贸易伙伴少、
贸易方式和外贸商品单一。建国初期,主要是通过对前苏联、东欧和亚洲等几个
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货物贸易。之后,中国加强了与第三世界国家的联系和经济贸
易往来。在此期间,中国的出口贸易主要以对外援助为主。同时,通过中国银行
在香港、澳门吸收外币存款和在对外贸易中使用延期付款的方式,从西方发达国
家引进了我国经济建设急需的技术设备。70年代,伴随着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
位的恢复,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全面建交,对外货物贸易伙伴迅速增多,贸易规
模不断扩大,外贸商品日益丰富,贸易结构逐步改善。
三、服务贸易从无到有,多种方式、内容丰富、覆盖较广的服务贸易格局已
初步形成
改革开放前,我国除了对外援建项目和少数外国友人来华旅游外,基本上没
有对外服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大力发展对外货物贸易的同时,积极开展对
外服务贸易,发展国际旅游,开展国际间经济、科技以及学术文化等合作与交流,
既向世界宣传了中国,把中国元素推向了世界,也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
经验和科学技术,改变了城乡居民的思想观念、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尤其是中
国在加入世贸组织谈判中,对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做出了广泛而深入的承诺,涵盖
了《服务贸易总协定》12个服务大类中的10个,涉及总共160个小类中的100
个,占服务部门总数的62.5%。当前,基本形成了以旅游、运输服务为基础,以
通讯、保险、金融、计算机信息服务、咨询和广告等新兴服务贸易为增长点的服
务贸易全面发展格局,服务贸易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大幅度提高,“走出去”战略顺利实施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基本没有利用外资,也没有企业海
外投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敞开大门吸引外资,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涉及
范围越来越广,既为经济建设积累了宝贵的资金,促进我国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也提升了综合竞争实力。2000年,“引进来”战略实施20年之后,在积累了一
定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并初步具备了主动参与全球化分工的能力的基础上,我国实
施了“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通过采取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
等多种方式走出国门,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
第 4 页
续发展。“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能力进一步
提升。
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组织,面向世界互利共赢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30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发达国家
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我国与国际组织的交往很少。70年代初,随着中美、中
日建交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的恢复,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有所转变,
中国的国际交往有所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组织,
积极倡导和推动次区域经济合作和自由贸易,为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开拓了更加
广阔的空间。认真履行大国义务,面向世界,互利共赢,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舞
台的声音日益被国际组织和世人所关注,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声望不断提高。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是新中国进一步适应经济全球
化趋势,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战略决策,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新中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加快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步
伐。中国积极兑现“入世”承诺,不断扩大市场开放,积极参与多边谈判,在多
边贸易体制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积极组织开展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区域贸易安
排,自由贸易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目前,我国与亚洲、大洋洲、拉美、欧洲、
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2个自由贸易区,涵盖了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总
额的四分之一以上。与东盟签署并实施了自贸区货物和服务贸易协议,促进了
“10+1”、“10+3”机制的深化。自由贸易区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式、新
起点,以及与其他国家实现互利共赢的新平台。
对外开放为新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巨大的动力和活力,新中国的综合
国力和世界影响力显著提高,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得到极大提升,新
中国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展望未来,推进对外开放的任务仍十分繁重。
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和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来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十七大确定的对外开放的路线
方针,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
的开放性经济体系,不断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期待着中国在未来的六十年间能取得更多辉煌的成就和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