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牧草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37.32 KB
- 文档页数:3
种植紫花苜蓿高产,就得这样种,记住这几点,割都割不完紫花苜蓿是具有世界栽培意义的多年生优质豆科牧草,具有营养丰富、饲用价值高、适应范围广等优点,成为世界上人工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栽培历史最为悠久的多年生豆科牧草,有“牧草之王”美称。
据统计,我国2013年末,紫花苜蓿种植面积累计保留497万h m2。
苜蓿的生产效益较好,一般亩产鲜草 1 500~2 500 kg,晒成干草 375~625 kg,鲜草以1元/kg计价,亩产值为1 500~2 500元;干草以5元/kg计价,亩产值在1 875~3 125元,高于小麦、玉米亩产值,是调节产业结构的优选作物。
一、播种地准备1.1 选地建立大面积高产、优质苜蓿田时,首先要考虑在撂荒地、盐碱地或旱地种植,并对土地进行合理规划。
苜蓿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保水保肥性能强、通透性好、肥沃的壤土或砂质壤土为最佳。
苜蓿喜中性至微碱性土壤,pH值6.5~8.0。
酸性土壤不利于根瘤菌形成,如需种植则需要施入适量的石灰,加以调节土壤酸碱性。
苜蓿有较强的耐盐碱性,在轻度盐碱地上可以种植,如果土壤含盐量超过0.3%时,播前需要灌水洗盐,以降低土壤中的含盐量。
苜蓿苗期生长缓慢,易受杂草危害,应尽量选择在杂草较少的地块上种植。
不宜重茬种植,最好隔5年倒茬一次或更长一点时间(7~9年)。
以禾谷类前茬作物且无病虫害的地块最理想。
大面积种植苜蓿应尽可能选择旱平开阔土地。
在山坡地上种植时,坡度最好小于15°。
1.2 整地整地是苜蓿栽培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苜蓿的发芽率、出苗率、全苗及整齐度,特别是盐碱地尤为重要。
播种前一年的秋季进行深耕,杂草及根系翻入地下经冻消作用腐烂,翌年春季或夏初地表水渗后进行翻耕,或旋耕后耙磨镇压保墒待播。
结合机械化耕作,每亩施腐熟有机粪肥3~6 m3;对于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土壤,每亩增施氮肥10 kg、磷肥20 kg、钾肥15 kg。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要点紫花苜蓿是我区饲养家畜的主要青干草、青饲草,也是农田进行倒茬肥田的主要栽培型多年生豆科牧草,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区域广,栽培面积大,地方品种丰富。
一、土壤耕作与施肥1、土壤耕作紫花苜蓿种子细小,幼苗纤细,顶土能力甚差,苗期生长缓慢;为了获得齐苗和全苗,要求对播种地进行精细的耕作。
秋季整地播种紫花苜蓿的土地,头年于前茬作物收获后,茬地要伏耕或秋耕,并于秋后耙耱镇压,以消灭杂草,蓄水保墒;灌溉地区秋耕后,要冬灌蓄水保墒。
播前整地达到疏松表层,土壤细碎,地面平整。
播后耙耱或镇压。
2、施肥基肥秋耕或播前浅耕时,每亩施有机肥料1500kg-2500kg,过磷酸钙50kg-60kg为底肥。
种肥对土壤肥力低下的,在播种时还要施入硝酸铵2.5kg-4kg,促进幼苗生长。
追肥每次刈割后要进行追肥,每亩需钾肥10kg,或磷二铵4kg-6kg。
二、播种1、选种播种国家或省牧草种子标准规定的1、2级种子。
播种前晒种2~3天,以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和幼苗整齐度。
2、接种在从未种过苜蓿的土地上播种时,要接种苜蓿根瘤菌,每公斤种子用5克菌剂,制成菌液,洒在种子上,充分搅拌,随拌随播。
无菌剂时,用老苜蓿地土壤与种子混合,比例最少为1:1。
3、播种量收草田每亩种1.0〜1.5公斤;干旱或高寒地区,下种量可以略高,以增加20%到50%为宜。
播种深度视土壤水分状况而定,土湿宜浅,土干则深,一般播深2厘米左右。
4、播种时期春播春季土壤解冻后与春播作物同时进行播种,适宜播期4月中下旬至5月初。
春播苜蓿当年生长发育好,产量高。
夏播干旱地区春季干旱,土壤墒情差时,可在夏季雨后抢墒播种,采用条播,行距30厘米,利于当年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收草田可单播、条播,行距30厘米,利于当年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秋播在我区冬小麦种植区,秋季也可播种,但最迟不能超过8月中旬,否则会降低幼苗越冬率。
播种深度视土壤墒情和质地而定,土干宜深,土湿则浅,轻壤土宜深,重粘土则浅,一般1cm-2.5cm。
披碱草种植方法披碱草是一种多年生牧草,适应性强,春、夏、秋季均可种植。
下面介绍披碱草的种植方法:1.整地:披碱草的种子比较轻,破土能力较弱,因此需要精细整地,以疏松表土,保蓄水分,为播种和出苗整齐创造良好的条件。
初次播种时最好进行秋季深耕,耕翻深度在18~22厘米左右。
整地时要施足基肥,每亩地可施用优质厩肥3000~4000斤,瘠薄地每亩施肥5000~6000斤。
有灌溉条件地区可在灌水5~7天后整地播种,没有灌溉条件地区播种前需要进行机械灭草和镇压,以保证出苗的整齐度,减少缺苗、断垄现象。
2.播种:披碱草的播种时间要求不严格,春、夏、秋季均可种植。
在北方旱作栽培条件下,雨季播种是抓全苗的关键措施。
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如用脱芒器脱芒或用碾压断芒。
播种量根据播种方式和用途而定,条播每亩播量为1.5~2公斤,行距15~30厘米,播深1~2厘米。
撒播每亩播量为3公斤。
可与无芒雀麦、苇状羊茅、沙打旺、草木樨等混播。
播种后需要镇压,以利保墒出苗。
3.田间管理:披碱草幼苗长出第三片真叶时开始分蘖,此时如果田间有杂草,应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以疏松土壤,清除杂草。
在拔节期应及时灌溉,并可以追施速效性肥料,如硫铵等。
第二年和今后的年份中,如呈现缺苗、断垄,应当及时补种。
请注意,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5℃,最高温度为30℃,最适温度为20℃~25℃。
披碱草播种当年的生长速度相对缓慢,幼苗抗杂草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出苗后至封行前要进行2~3次的中耕除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农业种植专家或查阅相关书籍资料。
除了披碱草,还有许多其他牧草可以种植,具体选择取决于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种植目的以及市场需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牧草品种:1.黑麦草:适合温暖湿润地区种植,也适应一些干旱和寒冷环境。
黑麦草生长迅速,产量高,营养丰富,是一种优质的牧草。
2.饲用玉米:一种高产的牧草,适应性强,可以在多种气候条件下生长。
牧草的种植管理技术一、草种选择种植牧草应根据土地生态条件、牧草生长年限、品种类型、产量、质量及饲喂动物品种的不同而选择适宜品种。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当地自然条件及地块条件牧草的耐旱、耐寒、耐荫、抗病力等特性,是在原产地生长条件下多年形成的。
因此选草种时要考虑当地自然条件及地块条件是否适合种植这种牧草,如差异过大往往会水土不服、长势不好、产量低,甚至种植失败。
一般情况下,地块平整、有灌溉条件、土质较好的地块宜种植喜大水大肥品种,能获得较高产量;山坡地,山荒地、土层瘠薄的地块应选适应性强,耐旱、耐瘠品种;盐碱地应选耐盐碱品种;林间及果树间则应选择植株较矮、耐荫品种。
(二)品种类型牧草的种类很多,在植物学分类上有禾本科、豆科、菊科、十字花科、藜科、苋科、莎草科等等。
现在主要种植的牧草绝大部分是豆科和禾本科牧草。
豆科牧草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直根系,主根粗壮,入土较深,根上常生有根瘤,可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兼有养地作用;豆科牧草含粗蛋白、钙、胡萝卜素较多,营养价值较高,可代替部分精料,但有部分含皂素,青饲或放牧时易引起膨胀病;豆科牧草茎叶干燥不均匀,叶片容易脱落,调制干草较困难,另外不宜单独青贮,******与禾本科牧草混合青贮。
禾本科牧草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须根系,其生长点多,耐牧性强;禾本科牧草茎叶干燥速度一致,叶片不易脱落,适宜调制干草,含碳水化合物较多,适于青贮。
(三)牧草的产量和质量一般来讲,产量与质量往往不可兼得,也就是说产量高的牧草往往适口性、营养价值差些,而高营养、适口性好的牧草产量又较低,这就需要在选择草种时双重考虑。
随着现代育种技术的发展。
高产优质的品种越来越多,应好中选优,先试后用。
应该注意到各类牧草的产量和营养成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种子质量、气候、土壤、施肥、灌溉,利用方式不同而有******差异。
因此,同一种牧草,使用效果往往不完全相同。
二、播前整地牧草同农作物一样,精耕细作才能获得高产。
牧草良种选育与精准栽培技术研究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牧业不断兴起,对牧草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传统的牧草种植模式面临诸多问题,如产量低、抗病虫害能力弱等。
因此,牧草良种选育与精准栽培技术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牧草良种选育和精准栽培技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牧草良种选育1. 良种选育的重要性牧草良种选育是提高牧草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增强其对抗病害的能力,提高牧草耐逆能力的关键。
通过良种选育可以培育出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饲养方式的牧草品种,从而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
2. 选育方法和技术(1)传统选育方法:包括杂交育种、选择育种和变异育种等。
在杂交育种方面,结合不同的牧草品种进行交配繁殖,通过选择和筛选优良的个体进行后续的繁殖和栽培。
而选择育种则是根据牧草品种的性状和区域适应性进行筛选和培育。
变异育种则是通过诱变剂等手段诱发基因突变,从而获得具有特殊性状的牧草品种。
(2)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牧草品种进行基因筛选和检测。
通过对牧草基因组进行测序,找出与高产、抗病能力等性状相关的基因,从而通过遗传改良提高良种的选育效率。
三、牧草精准栽培技术1. 土壤改良技术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养分状况,合理施用有机肥、无机肥和微量元素,调整土壤pH值,提高土壤肥力。
此外,有效利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 病虫害控制技术采用非化学防治方法,如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控制牧草病虫害的发生。
生物防治包括利用天敌昆虫、寄生菌等生物因素进行病虫害防治。
物理防治则是利用高温、低温、光照等物理因素对病虫害进行控制。
3. 种植管理技术科学制定牧草生长发育规程,包括合理的播种时间、密度和深度等。
此外,定期修剪、施肥和及时除草等也是保证牧草正常生长和产量的关键。
四、牧草良种选育与精准栽培技术的应用案例1. 西藏高原牤牛草选育与种植技术研究通过对牤牛草的品种筛选和种植技术的研究,实现了高原地区对牤牛草的精准种植,使其在严酷的高原环境下仍能良好生长,并提供了优质牧草资源。
紫花苜蓿的价值和种植方法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良的牧草,具有高蛋白、高产量、高营养价值、良好的适应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草坪、饲料和绿肥等领域。
1. 高产量:紫花苜蓿是一种高产的牧草,其叶片多、嫩、厚,草本体壮,叶面积大,光合作用强,可以长期提供优质饲料。
2. 营养丰富:紫花苜蓿含有高蛋白、高纤维、高能量、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其中蛋白质比其他牧草的高出20%以上,其营养价值为各种牧草之冠。
3. 提高土壤肥力:紫花苜蓿根系深入土壤,可将土壤中的氮素累积在体内,形成氮肥来源,同时能促进有机质的分解与土壤改良作用,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4. 改善微环境:紫花苜蓿有较大的叶面积,能吸收一定的雾霾、氧化物,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还具有降温、增氧、保墒等作用,有利于城市绿化和环境治理。
1. 土壤要求:紫花苜蓿对土壤要求不高,但对肥力较为敏感,多在pH值在6.5~7.5、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长。
若土壤酸性过高,可加入适量石灰进行调整。
2. 播种时间:南方地区以春秋两季为主,北方地区以春季为主。
春季一般在3月至4月间进行,秋季则在9月至10月间进行。
3. 播种方法:选择种子质量好、品种优良、有证可依的苜蓿种子进行播种,首先清理种子,去除杂质,还要浸泡1小时左右,再用1%泡苗水浸泡1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进行晒干备用。
播种时可以把种子和石灰混合在一起,较易施肥和播种。
播种时要分散撒至土表面,稍压坚实,覆盖0.5~1.0厘米的土壤即可。
4. 生长管理:盆栽后常浇水,但要保持适度湿润而不湿涝,同时要增施肥和除草处理。
中期要及时修剪茎叶,促进多枝伸展,收获时要在草丛完全开花前进行,否则影响饲料的质量。
总之,紫花苜蓿因其高产、高蛋白、高营养等优质特点而备受农牧业和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关注,其种植应注意土壤管理、播种时间、播种方法、生长管理等方面,以保证牧草的品质和产量。
紫花苜蓿种植技术和方法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质的牧草植物,其种植技术和方法对于牧草生产的成功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紫花苜蓿的种植技术和方法。
1.地块选择紫花苜蓿生长喜欢温暖而湿润的环境,对土壤有一定的选择性。
最适合紫花苜蓿生长的土壤为砂质土壤或砂质壤土,排水性好,保水能力强。
避免选择重土壤或酸性土壤地块。
同时,选择光照充足的地块也是很重要的。
2.土壤准备在种植紫花苜蓿之前,应对土壤进行适当的改良和准备。
首先,根据土壤酸碱度进行pH调节,保持在6.0-7.0之间。
其次,进行土壤深翻,松土,以提供充足的通风和排水性。
3.种子选择和播种紫花苜蓿的种子选择非常重要。
应选择高品质、高存活率和耐逆性强的种子。
选购时可以查看种子的生产日期和主要指标,选择符合要求的种子。
紫花苜蓿的播种时间一般是在春季或秋季。
播种量一般为每亩4-5公斤,播种方法可以采用撒播或穴播。
4.施肥和保湿种植紫花苜蓿需要适当的施肥和保湿工作。
在播种后的7-10天内进行一次基础施肥,以提供充足的养分给苜蓿幼苗生长。
同时,保持土壤湿润,提供充足的水源供苜蓿生长。
5.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紫花苜蓿的生长期间需要进行适当的管理工作。
对于过于密集的苜蓿,需要适时修剪,保持植株之间的距离。
苜蓿还需要定期除草和除虫,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常见的苜蓿病虫害包括虫害、霜霉病、根瘤病等。
可以采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方法进行防治。
6.收割和利用紫花苜蓿的一般收割期为开花期。
当苜蓿75%-80%的植株开花时,适时进行收割。
收割后的苜蓿可以作为饲料供牲畜食用,也可以进行干燥和加工,制作成紫花苜蓿干草。
总结起来,种植紫花苜蓿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块、进行土壤准备、选择好的种子、适时施肥和保湿、管理和防治病虫害以及适时收割和利用。
这些技术和方法的合理运用可以提高紫花苜蓿的产量和质量,对于牧草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引言•串叶松香草的生物学特性•高产栽培技术•种植环境对产量的影响•高产栽培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目•结论和建议录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文献综述试验设计数据处理植物学特征030201生长习性开花时间串叶松香草一般于5月开花,花期较长,可持续到10月。
结实特性串叶松香草的种子成熟期较长,一般在10月左右成熟。
开花结实特性整地和施基肥03播种方式播种01种子选择02播种时间查苗补苗中耕除草浇水追肥田间管理主要病害有锈病、白粉病等,可采取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等措施预防。
虫害防治主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等,可使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
病害防治病虫害防治VS土壤类型和肥力土壤类型串叶松香草适应多种土壤类型,但以沙质土壤或砂壤土为佳,这类土壤通透性好且排水良好。
土壤肥力串叶松香草喜欢肥沃的土壤,但需避免过度施肥以防止营养过剩。
气候条件降雨量日照气温种植密度和行距种植密度行距成本投入购买优质串叶松香草种子需要一定的费用。
种子费用肥料成本农药费用土地租赁费为保证产量,需要施用适量的肥料,相应会产生成本。
为了防治病虫害,需要购买农药。
如果土地不是自己的,需要支付土地租赁费。
产值和收益利润和投资回报率研究结论对生产的建议及时防治病虫害,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进一步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对串叶松香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探索更高效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以提高串叶松香草的产量和品质。
加强对串叶松香草营养成分的研究,开发更多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010203。
牧草种植方案范文一、牧草种植区域选择牧草种植区域的选择要考虑土壤条件、气候条件、水资源等因素。
一般来说,适宜种植牧草的区域应具备土壤肥沃、排水良好、日照充足、气温适宜等特点。
二、牧草种类选择在牧草种植方案制定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畜牧业的需求来选择适宜的牧草种类。
常见的牧草种类有饲用玉米、饲用大豆、苜蓿、黑麦草等。
种植时可以根据饲用习性不同选择相应的牧草种类。
三、牧草种植技术1.土壤改良:种植牧草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
可以通过施加有机肥料和化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通透性。
同时,进行翻耕和松土,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
2.种子选育和购买:选择种子要注意种子的质量和种植适应性。
可以选择当地农业科研机构推广的优质本地种子品种,也可以购买商业种子品种。
3.播种和管理:根据种植面积和牧草品种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播种方法。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播种机或手工播种的方式。
播种后需要及时进行灌溉和除草,保持土壤湿润和减少杂草对水分和养分的竞争。
4.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牧草种植中需要进行适量的施肥,以保证牧草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还需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及时采取措施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
四、牧草种植时间安排不同牧草种类的种植时间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早春和秋季是比较适宜的种植时间段。
在制定牧草种植方案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牧草生长周期,合理安排播种和收割时间。
五、牧草收割和利用牧草的收割时间要根据牧草的生长周期和畜牧业需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可以进行人工收割或机械收割。
收割后,可以进行干草制作、饲草储存,也可以直接供应给养殖场使用。
六、牧草种植的经济效益牧草种植有利于提高畜牧业的养殖效益和效益稳定性。
合理的牧草种植方案可以保证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提高畜牧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总结:牧草种植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土壤条件、气候条件、水资源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牧草品种,并进行适当的土壤改良、施肥和病虫害防治。
牧草种植技术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回顾牧草种植的相关技术,在上课前,说一些题外话:自09年开始,国家大力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我们特克斯县已有4330户享受牧民定居的优惠政策,国家为什么要实施这项工程?我们知道以前牧民都是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没有很好的医疗、教育等条件,为了改善牧民的生活条件,提高生产技术,国家实施了这项工程。
既然想要牧民定居下来,就要考虑牲畜的草料问题,也就是我们畜牧系统经常说的“定居先定蓄、定畜先定草、定草先定水”。
在规划中也明确要求定居的牧民要有30-50亩的饲草料地,而且在2013年特克斯县建设了高标准人工饲草料地12000亩,分别位于巴喀勒克片区(跨阿克塔斯村和库热村)、喀拉峻村特勒巴特和阔克铁热克乡萨尔阔步3个片区。
其中6000亩位于旱盖区域,3000亩位于特勒巴特,3000亩位于萨尔阔布,灌溉方式为喷灌;规划种植面积10560亩,占总规划面积的88%,其中种植红豆草6336亩、苜蓿4224亩。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种草在畜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特克斯县属大陆温凉性山区气候,河谷丘陵地带属温凉半干旱区,年平均气温5.7℃,无霜期135天。
所以根据特克斯县的气候及土壤条件,比较适合种植的就是紫花苜蓿、红豆草,无芒雀麦、多年生黑麦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咱们这几种牧草的种植方式,因为特克斯县主要种植的就是紫花苜蓿,所以重点讲解紫花苜蓿:紫花苜蓿(别名:紫苜蓿,苜蓿)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栽培最广的牧草。
也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一种牧草,有“牧草之王”之美称,现在广泛分布于西北、华北等地,以及华东部分地区。
一、植物学特征紫花苜蓿为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多分枝,高30-100厘米。
羽状三出复叶;小叶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1-2厘米,宽约0.5厘米,先端圆,中肋稍突出,上部叶缘有锯齿,两面有白色长柔毛;小叶柄长约1毫米,有毛;托叶披针形,先端尖,有柔毛,长约5毫米。
总状花序腋生;花萼有柔毛,萼齿狭披针形,急尖;花冠紫色,长于花萼。
牧草的栽培技术要点一、耕整土地:牧草根系民达,须深翻土壤,耕深不少于2O公分(但是盐碱地不宜过深)。
熔翻后土地要耙细,以利于出苗政整齐。
二、播种前的准备:1、选种:将不饱满的籽粒、皮壳去掉,以利于出苗-致。
选种常用方法是配制盐水和硫酸铵溶液,较大充实饱满的种子常沉于溶液-部而皮壳、瘪粒浮于溶液上面。
2、处理:播种前要进行适当晒种,杀死霉菌,提高民芽率。
同时对部分硬实种子(如紫花苜蓿、紫云英等)可用砂子拌和碾磨,去除蜡质,或温水浸种24小时再捞起沥干,易于吸水民芽。
但土壤干旱时则不宜采取浸种处理。
三、播种:1、播种时期春播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当地温达到lO摄氏度时即可播种。
秋播右因地而行,宜在9月一一lO月进行,以便于幼苗过冬。
春播、秋播都可以的牧草,以秋播为佳,可减少幼苗杂草侵害。
2、播种方法:以条播为好,便于中耕除草和施肥,条播窄行距25公分至3O公分,宽行距4O公分至6O公分,留种用的,行距可适当放宽一些。
3、播种方式:一般实行单播,即一种牧草单独播在一块地里。
也可用豆科和禾本科牧草间行混播,能增加产量的均衡与稳定性。
或者采取育苗移栽,调节茬口矛盾。
4、播种深度:牧草种子播种深度适当,一般在2公分到3公分之间。
大粒种子应深,小粒者宜浅。
疏松土壤稍深,粘重土壤稍浅。
土壤干燥者稍深,潮湿者宜浅。
5、播种量:一般小粒种子的播种量为每亩O.36千克到O.5千克,稍大些的种子为每亩l千克到2千克,留种用的可减少l/3。
四、肥水管理::禾本科牧草以施用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料、豆科牧草只需少量的氮肥,施用量相当于禾本科牧草的l/3至l/2,但需多量的磷、钾肥料,要先施足基肥,一般每亩田施厩肥l5OO 到25OO千克,磷肥每亩lO千克到2O千克,钾肥每亩5千克到lO千克。
追肥多用氮肥,一般在苗期或刈割后及时进行,施用量lO千克到2O千克/亩。
在早春与秋后遇干旱天气,要及时灌溉,补充水分,以利牧草生长。
高产牧草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牧草是畜牧业中重要的饲料资源,对于提高牲畜的饲养效益具有重
要作用。
因此,确保牧草的高产和优质是农牧户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
介绍一些高效栽培牧草的技术,以帮助农牧户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
一、土壤改良
1.合理施肥:牧草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合理施肥是提高产量的基础。
在肥料的选择上,可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进行补充。
平衡使用有
机肥和化肥,并合理控制施肥量,减少养分的浪费。
2.水分管理:牧草的生长对水分要求较高,因此要保证牧草的灌溉
需求。
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量,根据牧草的需水量进行浇灌,避免过
度或不足的灌溉。
3.土壤调理:牧草的生长对土壤的松软度和透气性要求较高。
可以
通过翻耕、保水、保肥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二、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生长条件和畜牧业需求的牧草品种是提高产量和质量
的关键。
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选择抗逆性强、产量高、质量好的牧草品种。
如常用的高产优质牧草有紫花苜蓿、黑麦草、高羊茅等。
三、合理种植管理
1.适时播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牧草生长的要求,选择适宜的播
种时间。
一般来说,春季和秋季是较为适宜的播种季节,避免在严寒
或高温时期进行播种。
2.畜牧轮牧:合理进行畜牧轮牧可以提高牧草的利用效率。
及时将
牲畜转移到新的牧草地,避免牧草被过度放牧,保持牧草的生长力和
产量。
3.病虫害防治:牧草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影响生长和品质。
定期巡视牧草地,及时发现并采取防治措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四、剪刈管理
剪刈是牧草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剪刈可以促进新的生长,提
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
在剪刈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剪刈高度:根据牧草的生长特点和需求,合理确定剪刈高度。
一
般来说,保留适量的茎叶可以促进牧草的新陈代谢和再生能力。
2.剪刈频次:根据牧草的生长速度和畜牧需求,制定合理的剪刈频次。
适当的剪刈可以控制牧草的生长速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剪刈频次。
3.剪刈工具和技术:选择适合的剪刈工具和技术进行剪刈,避免对
牧草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保持剪刈工具的锋利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剪
刈质量。
综上所述,高产牧草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是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措施。
通过合理的土壤改良、品种选择、种植管理和剪刈管理,
农牧户可以实现牧草的高产和优质,提高牲畜的饲养效益,促进畜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