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锈病的发生与防治(一)
- 格式:docx
- 大小:13.35 KB
- 文档页数:2
苹果锈果病的发生及防治
苹果锈果病在我国多数地区普遍发生,极大地影响到苹果的商品性,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它的发生及防治。
症状:锈果病症状发生在果实上,可分为锈果型、花脸型、锈果花脸型、绿点型、环斑型等五种类型,锈果型是最主要症状类型。
发生条件:苹果锈果病发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梨树是苹果锈果病的带毒寄主,外表不表现症状,但可以传病。
另一个是带病接穗及苗木的调运,是该病侵染的主要途径。
防治方法:栽培无毒苹果苗是最根本的方法。
新建园避免与梨树混栽,并远离梨园。
在初夏对病树主干半环剥,在环剥处包蘸有150~300mg/L土霉素、四环素或链霉素的脱脂棉,外用塑料膜包裹,或用主干打洞注药法或主干皮注射药液法治疗。
在严重锈果病的树上高接皇家嘎拉,所结出的皇家嘎拉的果个大、果面光洁。
锈果病发生在果实上,它跟果锈病是非常相似的,所以,我们应用我们的慧眼去辨认,然后在进行防治,以免造成药害的发生。
西藏林芝地区苹果锈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西藏林芝地区是苹果主要种植区之一,但由于气候条件和种植管理等
因素,苹果锈病在该地区也比较常见。
苹果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表现为苹果叶片上出现黄色或橙色的锈斑,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凋萎、
落叶和果实减产等问题。
苹果锈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气候湿度大、温
度适宜、土壤湿度过高等因素造成的。
为了防止苹果锈病的发生,可以采
取以下措施:1.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锈病的苹果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
效降低苹果锈病的发生率。
2.加强管理:及时清除果园内的落叶和枯枝,
保持果园内的通风和光照,避免果树叶片湿度过高。
3.喷洒药剂:在苹果
生长期间,定期喷洒杀菌剂和防锈剂,可以有效控制苹果锈病的发生。
4.
土壤改良:加强土壤管理,保持土壤透气性和排水性,避免土壤湿度过高,有助于减少苹果锈病的发生。
总之,苹果锈病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苹果锈病发生与防治措施近年来苹果锈病发生呈快速上升趋势。
2006年及以前年份,我地苹果锈病仅在在个别园内有极小量的零星发生,零星发生园约占总园数的5%以下。
2007年开始发生有上升的趋势,零星发生园达27.27%,病叶普遍率0.01%。
2008年,零星发生园达100%,病叶普遍率0.2%,最高0.4%。
2009年,发生程度达到了小发生,发生面积约2.5万亩,个别果园偏重发生。
其中发生园达16.67%,零星发生园66.67%,病叶普遍率5.37%。
2010年后,发生程度仍在逐年加重,苹果锈病已经成为苹果生产上一个重要病害。
一、病原:苹果锈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学名为山田胶锈菌(或称苹果东方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yamadai Miyabe,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子纲、锈菌目、柄锈菌科、胶锈菌属(Gymnosporangium Hedw.f.)。
苹果锈病是一种转主寄生真菌,在两种亲缘关系不同的寄主上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缺少其中任何一种寄主,锈病就不会发生。
苹果树是主要寄主,转主寄主有桧柏、龙柏、塔柏、矮柏、翠柏等桧柏类树木。
苹果锈病除为害苹果外,还为害苹果属其他植物,如:山定子、海棠等。
二、症状:苹果锈病主要为害苹果叶片,也可侵染嫩梢和幼果。
叶片:叶片发病初期,叶正面产生橙黄色有光泽的小斑点,逐渐发展成为直径为5~10㎜橙黄色圆形病斑,病斑边缘常呈红色。
6月中旬后,病斑背面隆起,隆起处丛生淡黄色细管状物,即锈孢子器。
果实:幼果期感病,感病后,果面上产生圆形的黄色病斑,后期在病斑周围产生细管状的锈孢子器,受病菌为害,果实生长停滞,发育畸形。
枝条:感染病菌的嫩枝初期病斑为梭形,橙黄色,后期病斑凹陷龟裂,易从病部折断。
在转主寄主桧柏上的症状表现:病菌7~8月份侵染桧柏小枝,形成直径3~5㎜的球形瘿瘤,翌年春季瘿瘤出现深褐色舌状孢子角。
三、发生规律:当年苹果锈病菌侵染苹果后,在苹果树上生成锈孢子,锈孢子成熟后,随风传播到桧柏树上,侵入小枝,在小枝一侧或环绕小枝形成半圆形至圆形红褐色瘿瘤,以菌丝体状态越冬。
苹果锈病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苹果锈病又称苹果赤星病、羊胡子等,苹果锈病危害苹果、梨、海棠、沙果、山定子等,主要发生在苹果产区或梨产区,且逐年变得更加严重,苹果锈病不仅对果农的经济效益危害很大,对苹果产业的发展也危害巨大。
近年来,苹果锈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苹果早期嫩叶片和幼果的主要病害!一、苹果锈病病症1.叶片叶片受害表现在叶表面出现油亮的橘红色小圆点,之后逐渐扩大形成橙黄色病斑,之后随着病斑的扩大中部颜色越来越深,外部则变浅。
随着时间的延长之后叶片病部肥厚变硬,叶背隆起并生出许多黄褐色毛状物即锈子器,内含有大量的粉末即锈孢子。
2.叶柄、果柄和新稍这三个部位发病的病部一般呈纺锤形、橙黄色、略微隆起,上面着生性孢子器及锈孢子器。
后期新稍病部凹陷、龟裂比较容易折断。
3.果实果实发病多在萼洼附近出现橙黄色圆斑,后期变味褐色,中央产生孢子器,锈子器长在病斑的周围,果子多为畸形。
二、发病规律苹果锈病的病菌多以菌丝体的形式在桧柏枝条上果冻,次年春形成冬包子角。
之后冬孢子萌发所产生的大量小孢子感染苹果树的叶片、叶柄、果病和果实从而形成病斑。
之后循环往复的发生。
但有一个特点就是苹果锈病的发生必须有桧柏的存在才能完成。
三、防治方法1.加强桧柏树的管理彻底的铲除苹果园周围大约5km的桧柏树同时禁止一切与桧柏有关系的种植栽培活动。
要不就是建园避免有桧柏大量出现的地方。
但在砍除果园周围的桧柏时一定要检查菌瘿、胶花是否出现,如果出现及时清除集中销毁,防治来年冬孢子角萌发。
2.药剂治疗对于周围有桧柏树每年发病比较严重的果园,从苹果展叶期开始每隔10-15天喷施一次杀菌剂连续喷施2-3次,一次保护叶片不受锈病菌的侵染。
杀菌剂可使用15%粉锈宁可湿粉剂1000倍液,或者是50%甲基硫菌灵可湿粉600-800倍液,同时也可使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液。
苹果锈病逐年严重,因此果农们更要做好清园、消毒等管理工作,以减少苹果锈病对生产的影响。
苹果树锈病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策略摘要:苹果树锈病,是苹果生产中一种常见且为害严重的病害,对苹果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基于近年来对苹果树锈病的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系统阐述了苹果树锈病的发生规律,包括病原菌特征、侵染循环、发病条件以及症状表现,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以期为苹果树锈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苹果树锈病;发生规律;综合防治;病原菌;侵染循环一、引言苹果树锈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为害苹果树的叶片、果实和新梢。
该病在世界各地苹果产区均有发生,且近年来有加重趋势。
锈病的发生不仅导致叶片提前脱落,减少光合产物的积累,还会影响果实的正常发育和外观品质,严重时甚至导致减产或绝收。
因此,深入了解苹果树锈病的发生规律,制定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治策略,对于保障苹果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苹果树锈病的发生规律(一)病原菌特征苹果树锈病的病原菌,主要为山田胶锈菌和桧柏锈菌,属于担子菌亚门、锈菌目、胶锈菌属。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桧柏等转主寄主上越冬,次年春季形成冬孢子角,随风传播到苹果树上。
(二)侵染循环苹果树锈病的侵染循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冬孢子角在春季萌发产生大量担孢子,随风传播到苹果树上。
2.担孢子在苹果树的叶片、果实或新梢上萌发,侵入寄主组织。
3.在寄主组织内形成性孢子器和性孢子、锈孢子器和锈孢子。
4.锈孢子成熟后,随风传播到桧柏等转主寄主上,完成侵染循环。
(三)发病条件苹果树锈病的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气候条件、树体条件和管理水平等。
1.气候潮湿、温度适宜(15-25℃)和降雨量大是锈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2.树势衰弱、枝条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等树体条件也易导致锈病的发生。
3.果园管理粗放、修剪不当、病虫害严重等管理水平低下也会加重锈病的为害。
(四)症状表现苹果树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上,初期为黄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橙黄色病斑,病斑边缘呈红色。
【苹果病虫害防治】苹果锈病防治方法有哪些?附图片
苹果锈病又叫赤星病、苹桧锈病、羊胡子等,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苹果幼叶、新梢及幼果,以下耕种帮就介绍苹果锈病的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供网友们参考。
一、苹果锈病症状及危害
1、幼叶:苹果叶片受锈病危害初期,叶片正面出现油亮的橘红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橙黄色的病斑,边缘红色。
锈发病严重时,一张叶片出现几十个病斑,发病1~2周后,病斑表面密生鲜黄色细小点粒,叶柄的病部呈橙黄色,稍隆起,多呈纺锤形。
2、新梢:苹果新梢刚开始发病,病部呈橙黄色,后期病部凹陷、龟裂、易折断。
3、幼果:苹果幼果发病多在萼洼附近,形成圆形橙黄色病斑,直径约10~20毫米,后期病斑变为褐色,中央产生性孢子器,锈孢子器则长在病斑周围,病果生长停滞,病部坚硬,多呈畸形。
二、苹果锈病传播途径和发病原因
苹果锈病病菌可以借雨或潮湿空气膨大,再由风传播到苹果树上,侵入叶片、新梢和果实等部位,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从而完成侵染循环。
苹果锈病病菌主要在桧柏上越冬。
三、苹果锈病防治方法
1、铲除果园周边的桧柏,减少病源。
2、如不能铲除或移走的桧柏,可用药剂在3月底前对桧柏或林木
类喷施杀灭害菌,可用药剂有: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和50%多菌灵、50%退菌特600倍液。
3、在苹果萌芽前,对果树喷施5波美度石硫合剂预防。
在苹果落花后喷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10~15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在套袋前喷43%戊唑醇4000~5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或信生2000倍液。
如您有更好的防治方法,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耕种帮感谢您的支持。
快速鉴别苹果锈病、锈果病、果锈,怎么防治?这里有招要说苹果种植过程中,容易混淆的三种病害非锈病、锈果病和果锈不可了,这三种病害虽然都有锈,但危害和防治方法都是有所不同的,接下来就来简单说说这三种病害的区别及防治方法,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一、苹果锈病1、危害病叶变黄、果实畸形早落。
2、症状a、危害叶片、新梢、果实。
b、叶片先出现橙黄色、油亮的小圆点,在后期扩展后,中央颜色会加深,同时会长出很多小黑点(性孢子器),溢出透明液滴(性孢子液)。
c、叶背面或果实病斑四周,长出黄褐色丛毛状物(锈孢子器),内含大量褐色粉末(锈孢子)。
d、桧柏是该菌的转主寄主。
在桧柏小枝上越冬。
3、发生条件必须在该地区植有苹果和桧柏两种树。
4、防治方法(1)铲除桧柏。
(2)桧柏春季防治,在苹果发芽至幼果拇指大小时,在桧柏上全树喷1-2度石硫合剂一两次。
(3)喷药保护,在4月下旬五月上旬有雨时,需喷25%腈菌唑2000-3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1000倍液,或40%笨醚甲硫1000倍液药剂。
二、苹果锈果1、症状类型锈果型、花脸型、复合型。
2、传毒方法嫁接传毒、工具传毒、整株带毒终生受害、接穗传毒,需注意的是,当苹果与梨树混栽或相邻的果园,苹果锈果病发病较重。
3、防治方法(1)严格检疫。
(2)发现病株需及时连根带土清除,所用到的工具用酒精浸泡消毒,不在健株用。
(3)药剂治疗:花叶病株:喷20%盐酸吗啉胍·铜(防病毒A)4000倍液,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药2-3次;锈果病株:农用(兽用)链霉素150万单位液涂刷防治。
(4)建立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
三、苹果果锈1、症状苹果果锈病是一种生理病害,其症状是在苹果果实表面产生类似金属锈状的木栓层,严重影响外观品质和商品价值。
2、发病原因阴天打药、喷雾器压力大、雾滴粗、混药种类过多、重喷、树势衰弱、果园低洼潮湿。
3、防治方法(1)栽培管理。
(2)选用抗病品种。
(3)幼果期喷药保护。
苹果锈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苹果锈病又叫赤星病,主要为害苹果树叶片和果实,也能为害叶柄、新梢及幼果等。
严峻时可造成大量落叶和畸形果,直接影响果实品质的提高,同时也会影响来年的花芽形成,一起来看一下苹果锈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吧。
一、苹果锈病的为害症状苹果锈病主要为害幼叶,叶片发病,叶正面初生黄色圆形病斑,边缘桔红色,稍肥厚,不久随着病斑扩大,病斑中部颜色变深而外围色较淡,并在中央部分密生鲜黄色小粒点,后慢慢变为黑色小点。
6月中下旬病斑直径扩大到约1厘米,病部叶肉肥厚变硬,叶背渐渐隆起并长出丛生的黄褐色胡须状物。
幼果受害多在萼洼四周形成直径约1cm的圆形橙黄色斑点,稍凸起;后期病斑黄褐色,中央消失小黑点,四周也长出胡须状物,病果生长停滞,病部坚硬,多畸形。
病菌侵染转住寄主桧柏等后,围绕小枝形成球形褐色球形或不规章形菌瘿。
二、发生为害规律:苹果锈病的传播是以菌丝体或菌瘿在桧柏等转主寄主上越冬。
其次年春季5、6月上旬遇降雨后,桧柏上的菌瘿吸水、膨胀、萌发产生病菌孢子,通过气流传播,侵染苹果嫩叶及其它幼嫩器官。
叶片发病后,叶片背面产生黄褐色胡须状物,内生很多锈孢子,该锈孢子随气流飞散到桧柏形成病瘿越冬。
其危害程度主要受降雨时间、降雨量和降雨次数的影响。
三、防治措施:1.合理选用绿化树种庭院周边绿化时避开栽植桧柏,高塔柏、新疆圆柏、欧洲刺柏、翠柏、龙柏等苹果锈病转寄主植物,选用其它绿化树种。
2.铲除越冬病原菌,降低病菌基数早春苹果树萌芽前,对果园四周有桧柏等转主寄主植物,准时清除转主寄主上的锈病菌瘿;雨后准时施用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粉锈宁喷雾,清除菌源。
3.唑醇WP2000~3000倍液或50%的甲基硫菌灵WP600-800倍液,第三次药防治是可选用15%三唑酮WP1000~1200倍液或选用25%腈菌唑EC4000—4500倍液。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苹果锈病又称赤星病,是一种常见的转主寄生菌真菌病害,发病后,会造成叶片发黄、枯黄、早落,出现丛毛状物,树势衰弱,果实畸形早落,影响果品的产量和质量,制约苹果产业的发展和果农的经济收入。
本文对苹果锈病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一、苹果锈病发生1、发病症状。
苹果锈病病原为山田胶锈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细锈菌目,主要危害苹果叶片、嫩梢、幼果果实和果柄。
(1)叶片染病。
发病初期,叶面产生油亮橙黄色、有光泽的病斑,边缘常呈红色,病斑直径大小为1.3cm左右。
随病情逐渐加重,发病1至2周后,一般到6月中旬左右,病斑背面开始隆起,隆起处丛生淡黄色圆筒细管状物,呈黄色纺锤形凸起,即锈孢子器,呈多角形,点状分布,单胞,栗褐色,膜厚,有瘤状突起,大小为19.2至25.6μm×16.6至24.3μm,并产生绒毛锈孢子。
(2)幼苗、嫩枝染病。
幼苗、嫩枝病斑为梭形,橙黄色,接近叶柄部位,发病严重时,一片叶片出现几十个病斑,发病后期,叶柄与嫩梢病部凹陷皲裂,易折断。
(3)幼果染病。
幼果染病后,果面产生近圆形黄色病斑,着色由原来的黄色逐渐变成褐色,最终病斑凹陷,形成黑色木栓化硬疤,果实染病后,一般靠近萼洼部位,产生小黑点,还有丛生的黄褐色毛状物,生长停滞,多为畸形果。
2、发病因素分析(1)气候条件。
苹果锈病病害流行和春季降雨关系密切,病菌的流行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很大,降雨次数多、雨量较大,病害严重。
例如:立夏之后,4至5月期间,若连续多日降雨,果园湿度增大,气温变化幅度较大,降水量达到50mm以上,就会满足冬孢子传播条件,引起病害。
(2)转主寄主多。
一般情况下,苹果锈病病菌越冬,会寄生在桧柏、塔柏、圆柏、龙柏、刺柏等树上,苹果锈病的发生与桧柏距离果园的远近有一定关系,通过风传播到苹果树上,传播距离可达2到5千米,孢子落在果树上萌发后直接从叶片表皮细胞或气孔侵入,形成苹果锈病,若距离果园2至3公里内,苹果锈病诱因明显,发病愈重。
苹果果绣病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苹果绣果病
苹果绣果病病果
红星苹果绣果病(类病毒)果实染病症状
【病害名称】:亦称“苹果花脸病”。
苹果病害。
病果症状有锈果型、花脸型和锈果花脸复合型三类。
【主要特征】:(1)锈果型:发病初期果实顶部产生淡绿色条斑,逐渐沿果纵向扩展,形成5条铁锈色坏死条斑;轻病果条纹不明显;重病果在锈纹处开裂。
(2)花脸型:病果着色前无明显变化,着色后呈现红绿相间状态;成熟后呈现红、黄相间的花脸型,着色部分突起,病斑部分凹陷,果实较小,风味变劣。
(3)锈果花脸复合型:综上两种类型特征。
【病害原因】:病原为一种环状类病毒。
亦为害海棠、沙果和梨。
病树所结果实均不合食用,危害极大。
以嫁接传染为主,由砧木、接穗和苗木传播。
全株带病,只有果实及少数苹果品种的幼苗表现症状,梨树可带病毒而始终不现症状。
【防治方法】:(1)培育无病毒苗木、建立无病毒果园,是最有效的无公害防治措施。
(2)该类病害主要通过嫁接、修剪工具、病株接触等方式传染扩散:因此要防止在发病或带毒果园中采集接穗;修剪工具使用前后要用肥皂冲洗3-5次充分消毒,并做到专园专用;要及时清除病株,在病株周围深挖隔离地沟,防止植株间根系相互交叉传染。
苹果树锈病的防治方法
苹果树锈病的发生与防治苹果锈病属不完全型转主寄生的真菌病害,上年到下一年8月,在染病的苹果、梨树的叶片形成明显病斑,在叶背病斑上产生大量锈孢子,借秋季风雨传播到果园附近桧柏的嫩叶或新梢,以菌线体或锈孢子在桧柏上越冬,形成冬孢子,并产生小孢子,再借春季风雨传播到苹果、梨树上,于4-8月侵染危害叶片、幼果和新梢,叶片形成橙黄色,边缘淡黄色,外层黄绿色晕圈,病班发展加厚,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并产生黄褐色毛管状物,形成大量锈孢子,条件适宜时,以此年际反复循环,危害逐年加重。
锈病的预防和防治:
1、选栽抗病品种,加强植株抗病管理。
2、彻底伐掉果园周围5000米范围内的桧柏、龙柏等寄生树木。
如不能伐除,应在苹果树展叶时,往中间寄主树木上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
3、苹果开花前和落花后,对苹果树喷2-3次25%三唑酮1500倍液,或40%福星8000倍液、12.5%烯唑醇2000倍液。
应注意在雨前喷药,以防止各孢子萌发,减少侵染菌源。
- 1 -。
苹果锈病的发生与防治图谱一、苹果锈病为害症状苹果锈病主要为害苹果叶片、果实、嫩梢、叶柄。
叶片染病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产生油亮的橘红色小圆点,之后可逐渐扩大。
病斑中部颜色较深,外围较淡,边缘常呈红色,中央部分形成许多橙黄色小粒点。
在天气潮湿时,从中分泌出淡黄色粘液,粘液干燥后,逐渐变为黑色。
此后,叶面病部凹陷,叶肉肥厚变硬,叶背病部隆起,约在7月中旬,长出丛生的黄褐色毛状物。
叶片病斑较多时,常常引起早期落叶。
果实染病病斑黄色,近圆形,出现于7月底到8月初,多发生于靠近萼洼部位,以后在病斑上产生丛生的黄褐色毛状物,病果生长停滞,多呈畸形。
嫩梢染病病斑梭形,橙黄色,后期病部凹陷龟裂,并长出丛生的黄褐色毛状物。
叶柄病状与嫩梢病状相似。
二、发病规律苹果锈病病菌以菌丝体在桧柏等转主寄主上越冬。
春季发育,经气流传播到苹果树上,侵染叶片、果实等。
天水地区苹果锈病从5月份开始发生,最初危害叶片;约在7月上旬,果实和嫩梢发病。
秋季,又随风传播侵染桧柏等,并以菌丝体在桧柏病部越冬。
该病一年仅侵染一次,没有再侵染。
三、发病条件转主寄主苹果锈病有转主寄主的特性,必须在转主寄主桧柏类树木上越冬才能完成侵染循环,若果园周围没有转主寄主,则锈病不能发生。
越冬病原数量在苹果园一定范围内有桧柏类树木存在的情况下,如桧柏上越冬菌原量多,有充足的初次侵染来源,病害发生就重,否则发生较轻。
在离苹果园5公里以外有转主寄主存在时,苹果园发生很轻,或不发生危害。
降雨情况在苹果展叶后,5月初,如降雨超过5mm以上时,有利于病菌的传播和侵染,锈病发生就严重,相反,这段时间若天气干旱、雨水少,则锈病发生较轻。
四、综合防治技术提高果园管理水平加强土、肥管理,提倡配方施肥,增强树势。
合理采取夏季修剪措施,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果园湿度,恶化病菌滋生条件。
科学灌溉,不要大水漫灌,采用滴灌。
清除转主寄主清除苹果园附近5公里以内的桧柏类树木,是防治苹果锈病最彻底有效的方法。
苹果果锈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苹果发生果锈的敏感期多在花后20-40天期间。
花后20天套袋则果锈明显低于以后任何时期。
果锈病主要由病菌侵染而生成,病菌在桧柏树上越冬后,3-4月间随降雨和潮湿天气随风传播到苹果树上并侵入,5月初叶片开始患病,秋季病菌再次传到桧柏上,侵染桧柏并越冬。
防治新措施:
1.彻底铲除果园附近5公里以内的桧柏,建新园临近果园5公里内不应栽桧柏。
不能立即砍除的,要在早春剪除桧柏上的菌瘿,并从苹果绽芽至幼果长至指头大小时向桧柏喷布1-2次5度石硫合剂或40%福美砷100倍液,也可喷350倍无氯酚钠或固体石硫合剂30倍液。
2.在苹果展叶至幼果期,喷布200-240倍波尔多液,雨后应及时补喷。
药剂防治可喷20%萎锈灵乳剂200-400倍液,40%的福美砷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硫悬浮液25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隔10天再喷一次,为减少雨水冲刷可用3000倍的皮胶。
- 1 -。
苹果锈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摘要:本文主要了苹果锈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苹果锈病;锈病症状;防治措施一、苹果锈病的症状苹果锈病又名赤星病、羊胡子。
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每年侵染1次。
只要有松柏的地区发病较严重,往往造成早期落叶,影响产量。
在河北、河南、吉林、辽宁、黑龙江、安徽、山东、山西、甘肃、陕西等省均有发生。
近年来随着园林绿化水平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苹果锈病的危害逐年加重。
苹果锈病主要危害苹果叶片、幼果、新梢等幼嫩组织,还可危害转主寄主柏类。
发病严重时,—张叶片出现几十个病斑。
叶柄发病,病部橙黄色,初期表面产生小点状性孢子器,后期病斑背部会有毛刷状的锈孢子腔。
新梢发病,刚开始与叶柄受害相似,后期病部凹陷、龟裂、易折断。
苹果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初患病时正面出现油亮的橘红色小斑点,逐渐扩大,中央颜色渐深,外围较浅,中央长出黑色小点,即病菌的性孢子器,并可形成性孢子及分泌粘液,粘液逐渐干枯,性孢子变黑;后期病部变厚变硬,叶背隆起,长出许多丛生的黄褐色毛状物,即病菌的锈孢子器。
内含大量褐色粉末状锈孢子。
果实受害症状。
幼果染病,多在萼洼附近产生圆形橙黄色斑点,直径1厘米左右,后期病斑变为褐色,中央产生性子器,而锈子腔则长在病斑周围。
二、苹果锈病的发病规律病菌在桧柏枝叶上以菌丝体越冬。
第二年春季在桧柏上形成冬孢子萌发产生小孢子,借风力传播到苹果树上并进行侵染,传播距离可达最远50km。
孢子萌发后直接从叶片表皮细胞或者气孔侵入。
侵染后形成性孢子及锈孢子,进行为害。
潜育期10~13天。
秋季锈孢子成熟后又会随风传播到针叶型桧柏上,形成菌瘿越冬。
该病的发生与转主寄主的多少、距离、气候条件及品种有关。
当春天苹果树幼嫩组织开始长出的开花前后,如果气温在17—20℃,若遇上阴雨天,更有利于病菌产生、传播和侵染。
在担孢子传播的有效距离内,—般是桧柏越多,发病越重。
三、防治措施1.清除转主寄生,彻底砍除果园周围5km以内的桧柏、龙柏等树木。
苹果果锈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苹果果锈的产生,不仅影响苹果的外观品质,而且使苹果的商品价格大大降低,给果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以下是果锈产生的原因及主要预防措施。
一、产生的原因(1)降雨量大,导致果园内及纸袋内湿度过大,雨水夹带的灰尘积聚在梗洼处,这是产生果锈的主要原因。
(2)受低温刺激,导致果面畸形,出现锈斑。
(3)受高温干旱或先旱后雨的影响,水分供应不足,产生果锈。
(4)果园密度大,郁闭,通风透光差,果面附着水分,药液不易蒸发,易引起果锈。
(5)幼果期是感染果锈的主要时期,如喷药的压力过大或近距离直接冲击果面会伤害果面,加剧果锈的产生。
(6)树势衰弱的树,受到锈病原菌侵染的树易产生果锈。
(7)因药剂选择和使用不当,如药剂质量问题,配比不适,浓度过大或局部喷药过量,都会伤害果面,形成果锈。
(8)因病虫害危害,如春季白粉病造成果面不干净,蚜虫分泌物落到果面上形成果锈。
(9)纸袋的质量差与套袋的技术不过关,防水性差,雨水或药水进入袋内,袋内湿度大,产生果锈。
二、预防措施(1)对不良气候影响产生的果锈,要预防低温,灌水抗旱,合理施肥,增强树势,增加树体抵抗力,合理调控水分的供应。
(2)调整果园的密度,解决通风透光,进行郁闭果园的改造。
如采取落头、开心、控冠、间伐等措施,减轻果锈,提高品质。
(3)幼果期喷药要选准药剂,配比要合理,浓度合适,不伤幼果,不使用高压力大雾喷击果面,不适用有机磷农药。
(4)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时对症用药,减轻危害。
(5)选用优质的双层纸袋,对预防果锈,提高光洁度、促进着色效果很好,同时改进套袋技术,提高套袋质量。
(6)加强幼果期的营养,套袋前进行补钙,可促进幼果发育,增加果面蜡质的厚度,提高幼果对低温、高潮等不良环境的适应性,有效地预防和减轻果锈的产生。
苹果锈病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措施引言苹果(学名:Malus domestica)是一种重要的水果作物,但苹果锈病是其主要病害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苹果锈病的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措施。
通过了解发病规律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苹果锈病的发生,保证苹果产量和质量。
一、苹果锈病发病规律苹果锈病的发病规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病原菌苹果锈病主要由锈病菌(Gymnosporangium spp.)引起,其中以裸盖锈病菌(Gymnosporangium sabinae)和银杏锈病菌(Gymnosporangium yamadae)为主要病原菌。
这两种病原菌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寄主植物上生活,通过气孔和伤口侵入苹果树体内。
2. 发病环境苹果锈病在潮湿环境下易于发生,尤其是在温度介于12℃到24℃之间、湿度高于90%的条件下,病原菌的生长繁殖速度更快。
因此,多雨、多雾的气候条件下,苹果锈病易发生。
3. 寄主植物苹果锈病的寄主植物主要包括苹果树和伞果科植物,其中苹果树是该病的主要寄主。
苹果锈病菌通过寄主植物之间的交互传播,从而造成病害的蔓延。
苹果锈病的病害症状主要表现为苹果叶片、小枝和果实上出现黄褐色锈斑,叶片逐渐干枯,果实也变得不可食用。
锈病孢子通过风力散播,进一步感染其他苹果树,造成病害的扩散。
二、苹果锈病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苹果锈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 选择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苹果锈病的首要措施之一。
通过选择抗锈病的苹果品种,能够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常见的抗病品种有“富士”、“红星”等。
2. 清除病灶及时清除苹果树上出现的锈斑病灶,包括叶片、枝条以及果实上的锈斑部分。
同时,将被病害感染的枯萎部位及时剪除,减少病原菌的存留和传播。
3. 激素防治使用激素类药剂进行防治,可有效抑制苹果锈病的发生。
常见的激素类药剂包括氟康唑、三唑酮等。
在病发初期,及时喷洒激素类药剂,能够有效抑制病害扩散。
苹果锈病的发生防治及图谱锈病一、发病症状及规律症状:主要危害叶片,还可侵染苹果的嫩梢、果实等幼嫩绿色组织以及桧柏等转主寄主。
叶片发病,先在叶面上产生橘黄色小斑点,后病斑逐渐扩大,成为近圆形的淡黄色病斑,外围有一黄绿色的晕环。
发病1-2周后,病斑正面产生针头大的颗粒(性孢子器),初为橘黄色,可分泌黄色黏液,后黏液干涸,颗粒变为黑色。
病斑背面稍隆起,其上丛生淡黄色毛状物(锈孢子器)。
后期病斑变黑。
病斑多时引起叶片焦枯早落。
+发病初期叶柄、果柄、新梢发病,病斑长椭圆形至梭形,橘黄色,稍隆起,在其表面着生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后期病斑龟裂易折断。
幼果发病,多在萼洼附近产生近圆形或椭圆形的斑点,初为橙黄色,后变为褐色,中部产生初为黄色后为黑色的性孢子器,外围着生初为淡黄色后为灰白色的须状锈孢子器。
病斑组织坚硬,生长停滞,幼果多呈畸形。
+发病后期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桧柏等转主寄主小枝上的病瘿中越冬,翌春形成冬孢子角。
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担孢子,随风传播到苹果树上,遇适宜条件萌发产生芽管,直接从表皮细胞或气孔侵入叶片、幼果、新梢等幼嫩组织。
潜育期一般6-12天。
锈孢子器形成后其内产生的锈孢子不再危害苹果树,而是经气流或风传到桧柏等转主寄主的嫩枝上萌发侵入,并在桧柏上越夏和越冬,来年春天再度萌发侵染苹果树。
该病无再侵染。
+爆发二、发病条件转主寄主:此病发生的轻重与苹果园周围桧柏等柏科转主寄主的数量和距离远近有关。
担孢子有效传播距离一般在5千米以内,在这个有效距离内,通常是桧柏等转主寄主数量越多,离果园越近,锈病发生越严重,反之发生越轻。
+锈病病菌孢子在柏树上越冬+侵染果实气候条件:锈病发生与早春的温度和降雨关系密切。
如果2-3月气温高,则冬孢子成熟早,当苹果展出嫩叶后如果天气多雨,则冬孢子很快萌发,形成担孢子,对嫩叶造成大量侵染。
如果苹果树萌芽时天气干燥则不利于冬孢子形成担孢子,也不利于担孢子萌发侵入,则病害发生轻。
苹果锈病的发生与防治(一)
摘要介绍苹果锈病的症状、病原特性,分析该病的发生规律和发病原因,进一步明确影响其流行的气候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苹果锈病;发生;综合防治
苹果锈病又叫赤星病、羊胡子病、羊毛疔、苹桧锈病,是由担子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病害,属转主寄生菌,基转主寄主为桧柏、欧洲刺柏、高塔柏、龙柏、翠柏等松柏科的林木1]。
该病既可危害苹果,又可危害沙果、山定子、海棠、梨等果树。
病重时可造成落叶,削弱树势,影响果品产量和品质。
2010年,苹果锈病在胶东地区大面积发生,且有加速蔓延的趋势。
发病特点是病情重、传播快、面积大。
通过对苹果锈病的症状、病原特性进行田间调查,分析该病暴发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1危害症状
苹果锈病主要危害苹果、梨、沙果、山定子、海棠等果树的幼叶、叶柄、新梢和幼果等绿色幼嫩组织。
1.1幼果受害
幼果染病,多在萼洼附近产生圆形橙黄色斑点后着生黑色的小点,病部稍凹陷,直径1cm左右,后期在同一病斑的表面,病斑变为黑褐色,产生灰黄色细管状的锈孢子器(毛状物),病果生长缓慢或停滞,多呈畸形并早落。
1.2叶片受害
叶片正面病斑开始为桔红色1~2mm的小圆点,随着病斑的扩大,中间颜色变深(橙黄色),外围颜色变淡(淡黄色),最外面形成黄绿色晕圈,并在中间长出黄色小点(性孢子器),分泌蜜露(黄色黏液即性孢子),随后变为黑色小点。
病斑扩大到1cm左右,病部叶肉肥厚变硬,正面稍凹陷,叶背面隆起并长出丛生的黄褐色毛状物(锈孢子器)。
不久,锈孢子器顶端破裂,散出黄色粉末(锈孢子)。
最后,病斑变黑干枯,毛状物脱落。
1.3新梢、果梗、叶柄受害
病斑多为纺锤形,橙黄色,初期病斑上刻生橙黄色后变黑色小点,后期病部凹陷龟裂,易从病部折断。
1.4桧柏受害
苹果锈病的锈孢子7—8月随风传播侵染桧柏小枝形成直径3~5mm的球形瘿瘤。
来年春季瘿瘤出现深褐色舌状孢子角。
2发生规律
苹果锈病病原为山田胶锈菌或称苹果东方胶锈(Gymno-sporangiummadaiMiyabe),属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目真菌,是一种转主寄生菌2]。
病菌需要在2类不同的寄主上完成其生活史,产生4种类型孢子,在苹果树上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在桧柏等柏科植物上产生冬孢子和担孢子。
苹果叶片正面产生性孢子器、性孢子。
性孢子无色,单胞,纺锤形。
叶背面产生锈孢子器、锈孢子。
锈孢子球形或多角形,栗褐色,单胞,膜厚,有瘤状突起。
冬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是15~28℃,萌发时需要有水膜。
7—8月苹果锈病的锈孢子成熟后随风传播到桧柏上,病菌以菌丝体在桧柏枝条上的菌瘿中越冬,翌春菌瘿产出冬孢子,冬孢子成熟后,遇水(主要是降雨)膨胀,萌发后形成担孢子,随风传播(有效传播距离为1.5~5.0km),散落在苹果幼叶、新梢、幼果上,遇雨水萌发成芽管,从气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
侵染后,叶面先形成桔红色小点后变为橙黄色病斑,病斑表面长出性孢子器和性孢子,在叶背面形成锈孢子器和锈孢子。
病菌侵入苹果幼嫩组织的潜育期长短与气温和叶龄有密切关系,一般为13~18d。
温度越高,叶龄越小,潜育期越短,展叶后25d以上的叶片一般不受感染。
担孢子每年侵染1次,无再侵染。
3发病条件
3.1寄主条件
苹果锈病属转主寄生病菌,必须在转主寄主上才能完成病害的循环,若苹果园周围没有转主寄主,则锈病不能发生。
换言之只有苹果等水果类和桧柏类林木同时存在的地方苹果锈病才能完成其生活史,才能造成危害,所以苹果园周围桧柏类林木的有无是决定果园能否发生该病的先决条件3]。
因此,如果桧柏、欧洲刺柏、高塔柏、龙柏、翠柏等松柏科林木与苹果园近距离种植,则苹果锈病就可能发生或大发生。
苹果锈病发生的轻重与苹果园周围5km范围内的桧柏等转寄主数量关系密切。
桧柏类林木种植面积越大,侵染源越多,锈病发生危害越严重;在担孢子传播的有效距离内,转主寄主与苹果园距离越近,苹果园锈病发生越重。
在有桧柏等越冬寄主存在的情况下,转主寄主上的越冬菌原数量多,有充足的侵染来源,病害发生就重;若越冬病菌数量少,则病害发生就轻。
这也是胶东地区由西向东发病逐渐严重的主要原因。
3.2气候条件
苹果锈病流行与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气温、降雨、风力是决定病害流行的3个主要条件,春季多雨、多风和温度适宜情况下,果园周围栽种桧柏极易造成锈病大流行。
春雨多,气温低,病害轻,春旱则发病轻4]。
而春雨多,气温合适,发病就重,每年发病的迟早和轻重决定于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的雨期早晚和有无。
风力决定孢子传播的有效距离,桧柏类林木位置、发病季节的风向则与侵染的范围有关。
在苹果展叶后,如天气阴雨连绵,连续降雨,有利于病菌扩散、传播和侵染;相反,这段时间天气干旱,雨水稀少,则不利于锈病传播和侵染,锈病的发生就相对较轻或很少发生。
5月降雨超过50mm,在有越冬菌源的情况下极易暴发苹果锈病。
4发生原因
2010年,胶东地区苹果锈病发生普遍,重度发生达33%以上,轻度发生6%~8%左右,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
4.1转主寄主增多
由于近些年来公路两侧桧柏类林木的栽植数量增多,加之造林和绿化面积逐年扩大,在不少地域和路段都栽有桧柏等林木,给苹果锈病病原菌在桧柏上越冬提供了良好的寄主环境,这是2010年苹果锈病发生严重的内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