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地震灾区灾后恢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实用技术培训班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1
农业遥感技术研究与应用指南第一章农业遥感技术概述 (2)1.1 农业遥感技术发展历程 (2)1.2 农业遥感技术特点与应用领域 (3)第二章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 (3)2.1 遥感数据来源及类型 (3)2.1.1 卫星遥感数据来源及类型 (4)2.1.2 航空遥感数据来源及类型 (4)2.1.3 地面遥感数据来源及类型 (4)2.2 遥感数据处理方法 (5)2.2.1 图像预处理 (5)2.2.2 图像增强 (5)2.2.3 图像分类 (5)2.2.4 参数反演 (6)2.3 遥感数据质量控制 (6)2.3.1 数据筛选与预处理 (6)2.3.2 数据验证与评估 (6)2.3.3 数据质量控制策略 (6)第三章农业遥感图像分类与识别 (7)3.1 农业遥感图像分类方法 (7)3.2 农业遥感图像识别技术 (7)3.3 农业遥感图像分类与识别应用 (7)第四章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价 (8)4.1 土地资源调查 (8)4.2 水资源调查 (8)4.3 农业生态环境评价 (9)第五章农业灾害监测与评估 (9)5.1 农业灾害类型及遥感监测方法 (9)5.2 农业灾害评估技术 (10)5.3 农业灾害预警系统 (10)第六章农业生产管理与决策支持 (11)6.1 农业生产遥感监测 (11)6.2 农业生产决策支持系统 (11)6.3 农业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1)第七章农业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12)7.1 农业病虫害遥感监测方法 (12)7.2 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 (13)7.3 农业病虫害遥感应用案例 (13)第八章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 (13)8.1 农业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方法 (14)8.1.1 概述 (14)8.1.2 遥感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14)8.1.3 农业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指标 (14)8.1.4 农业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方法 (14)8.2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14)8.2.1 概述 (14)8.2.2 生物技术 (14)8.2.3 物理技术 (14)8.2.4 化学技术 (14)8.2.5 信息技术 (15)8.3 农业生态环境遥感应用案例 (15)8.3.1 案例一:基于遥感技术的农业干旱监测 (15)8.3.2 案例二:基于遥感技术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15)8.3.3 案例三:基于遥感技术的农业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15)8.3.4 案例四:基于遥感技术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5)第九章农业遥感技术应用案例 (15)9.1 我国农业遥感技术应用案例 (15)9.1.1 案例一:基于遥感的粮食产量估算 (15)9.1.2 案例二:农业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15)9.1.3 案例三: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价 (15)9.2 国际农业遥感技术应用案例 (16)9.2.1 案例一:美国农业遥感技术应用 (16)9.2.2 案例二:印度农业遥感技术应用 (16)9.2.3 案例三:巴西农业遥感技术应用 (16)9.2.4 案例四:欧洲农业遥感技术应用 (16)第十章农业遥感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16)10.1 农业遥感技术发展现状 (16)10.2 农业遥感技术发展趋势 (17)10.3 农业遥感技术未来展望 (17)第一章农业遥感技术概述1.1 农业遥感技术发展历程农业遥感技术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上世纪中叶。
学校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范文一、总则1、编制目的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紧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2、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3)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4)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____和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作用。
3、编制依据依据《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及国家有关救灾工作方针、政策和原则,制定本预案。
4、适用范围在我乡区域内发生的洪涝、台风、暴雨、干旱、冰雹、雪、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达到启动条件的,适用于本预案。
二、启动条件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启动本预案1、发生水旱灾害,台风、暴雨、干旱、冰雹、雪等气象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乡行政区域内,紧急转移安置____千人以上;倒塌房屋100间以上,或者在全乡行政区域内死亡____人以上。
2、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乡行政区域内,死亡____人以上;紧急转移安置____千人以上;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100间以上。
3、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预案。
4、对敏感地区、敏感时间和救助能力特别薄弱的贫困地区等特殊情况,上述标准可酌情降低。
5、乡政府决定的其他事项。
三、自然灾害救助____体系及工作职责1、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机构及职责乡相关专项指挥机构是乡自然灾害教助工作的领导机构,乡长任总指挥,乡政府分管民政、国土的分管领导任副总指挥,对应灾害神类乡直主管单位是成昆单位乡民政办是乡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机构,在乡相关专项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____开展各类灾害的救助、救济工作,指导灾区开展灾后倒塌民房恢复重建工作;相关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参与乡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科技在地震灾后重建中支撑作用之分析[摘要] 本文以四川省灾后重建新农村科技试点—棚花村为例,以灾后的“三生”(生产、生活、生态)重建为主线,分析了科技对灾区“三生”发展所起作用。
[关键词] 科技;灾后重建;三生两创新“5.12”特大地震过去两年,昔日满目疮痍的地震灾区已从废墟中崛起,展现出无限生机。
在重建中,科技彰显出其特有的支撑力量,为重建注入了不竭动力。
一、棚花村震前基本情况和受灾情况1.棚花村震前基本情况德阳市绵竹市遵道镇棚花村,位于绵竹市西北部,全村幅员面积4.8km2,距离遵道镇3km,距离绵竹市城区10km,距离德阳市47km,距离成都市城区100km。
该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观光带、德阳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四川省生态村、德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绵竹市“三级联创”先进党支部,并列为绵竹年画长廊。
村内经济主要以乡村旅游、经果林、林业、种养殖业为主。
2.受灾情况“5.12”特大地震中,棚花村遇难人数40人,受伤人数80 人,99%以上房屋倒塌,共计5172间,114315m2(其中,村委会房屋36 间,面积1431m2)。
损毁u型沟渠1.5公里,道路4km,粮食损失67124kg。
全村农家乐全部垮塌,旅游业损失1600万元,全村共计损失5360万元。
二、对灾后重建新农村科技试点的方案设计灾害发生后,省科技厅迅速组织相关专家,对绵竹灾区进行深入调研,经过反复比较认为,棚花村的历史地位、受灾现状以及对重建后远景的预期都十分适合开展灾后新农村科技试点,并能够彰显科技在灾后重建中的作用。
很快,省科技厅将该村确定为地震灾后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设计出重建主要内容为生活重建、生产重建和生态恢复的方案,通过向此三方面注入科技元素,达到依靠科技推动灾后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棚花村灾后重建新农村思路:以恢复重建新农村为主线,以科技创新、机制体制创新(两创新)为动力,围绕生活、生产和生态(三生),强化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通过部省、市、县(市)联动、产学研结合,示范先进实用技术,打造成果转化基地,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建设生态家园和构建现代农业,以点带面,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地震灾区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科技支撑。
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新乡市减灾委员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乡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8.12•【字号】•【施行日期】2015.08.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新乡市减灾委员会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市防灾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实现与河南省减灾委员会业务工作顺利对接,经研究,决定成立新乡市减灾委员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市减灾委员会职责市减灾委员会主要职责:贯彻落实国家、省救灾工作政策和规划,研究制定我市减灾工作政策和规划,协调开展重大减灾活动,指导各县(市)、区开展减灾工作,组织特重大自然灾害捐赠工作,推进减灾交流与合作。
二、市减灾委员会构成(一)成员单位(33个)市委宣传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境保护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牧局、市林业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市审计局、市地方税务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统计局、市粮食局、市气象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无线电管理局、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市地震局、新乡供电公司、新乡军分区、武警新乡市支队、市公安消防支队、市红十字会。
(二)人员组成主任:职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副主任:王洪建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郜建军市民政局局长王永纯市财政局副调研员苏明国新乡军分区司令部作训科科长委员:杨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林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国强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张广军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刘跃江市公安局副局长樊海林市民政局副局长刘文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保成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陆业传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王晓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陈丛辉市交通运输局副调研员李峰市水利局副局长杨胜利市农牧局调研员任建智市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局长王贵滨市商务局副局长唐国友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局长孟宪光市审计局副局长孙继青市地方税务局副局长郑学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李玉光市统计局副局长赵森市粮食局副局长高正庆市气象局副局长乔相龙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马俊宝市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刘松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副主任范豫川市地震局副调研员沈黎明新乡供电公司副经理苏丹武警新乡市支队副支队长张超市公安消防支队战训科长马云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市民政局副局长樊海林兼任办公室主任。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范文一、总则1、编制目的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紧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2、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3)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4)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____和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作用。
3、编制依据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范文(二)凡在本村内发生的旱灾(干热风灾害),洪涝、风雹、低温冷冻和雪灾、高温热浪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农作物病虫害和其他突发公共事件达到启动条件的,适用于本预案。
2.基本情况2.1本村辖区内有____个自然村,现有人口____户____人,五保户____户,低保户____户,残疾家庭____户,优抚家庭____户,危房____户。
耕地总面积____亩左右(其中水田____多亩,旱田____多亩,山坡地____多亩,林地1____多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
2.2境内有河流____条,水库____座。
2.3道路交通、通信、电力、供水、供气、水利等基础设施分布广泛。
2.4辖区内有工厂____家(其中化工厂____个、危险品生产厂家____个),具体分布五磁。
3.灾害风险3.1有水库____座,如发生洪涝灾害,需转移安置____户____多人;将造成____多亩耕地受灾,其中水田____多亩,旱地____亩左右。
3.3流经本村的河流____条,如发生洪涝灾害,需转移安置____户____多人;将造成____亩耕地受灾,其中水田____亩,旱地____亩。
3.4如企业发生突发性事件,境内需要转移安置共____户____人。
4.1本村范围内,发生旱灾(干热风灾害),洪涝、风雹、低温冷冻和雪灾、高温热浪气象灾害,地震灾害,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农作物病虫害和其它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启动本预案:(1)因灾死亡____人以上;(2)因灾紧急转移安置____人以上;(3)因灾饮水困难人口____人以上;(4)因灾倒塌房屋5间以上;(5)发生5级以上地震,造成人员死亡或紧急转移安置群众____人以上或捯损房屋5间以上。
172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应用探讨沈建营(诏安县自然资源局测绘中心,福建 漳州 363500)摘 要:地质灾害是在大自然各种地质营利及人类自身社会活动双重作用下所导致的一种灾难性事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破坏作用,如何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对地质灾害事件进行有效的调查、监测及评估是人类世界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随着遥感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具有的监测范围广域性、遥感数据实时性、数据获取及时性以及探测方式的无接触性等诸多优点为地质灾害的防治带来了较好的辅助效果。
本文从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的调查、监测及评估三个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出发,对遥感技术的适用性进行了综合性概述,并最终对我国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方面的应用前景及发展方向做出了分析。
关键词:遥感;测量;地质灾害;应用中图分类号:P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05-0172-2 收稿日期:2021-03作者简介: 沈建营,男,生于1985年,汉族,福建诏安人,本科,测绘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测绘。
遥感(Remote Sensing)意即“遥远的感知”,是在航空摄影技术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
他是利用各种航空航天平台(如人造卫星、航空飞机、小型无人机等)上装载的各种远距离探测仪器,对地面目标进行无接触探测,并通过信息传输、图像处理、修正、解译等一系列复杂技术流程实现对目标物体的识别。
该技术具有广域范围内对目标物体同步观测、信息获取速度快、动态信息量丰富等一系列优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航天、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逐渐在国民经济的各行各样展现出巨大的适用性和价值性,例如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水土保持、自然资源督察、海洋环境(大气环境)监测、地质灾害调查、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等多方面的工作中均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
另一方面,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地质构造特征复杂导致地质灾害频发。
!!!!!!!!!!!!!!!!!!!!!!!!2008年5月23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委王书斌书记率领院科技合作处、土肥所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食用菌、水稻专家组以及资阳市雁江区中和镇、简阳市坛罐乡的农民志愿者组成的抗震救灾科技突击队共计50余人,奔赴我省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什邡市湔底镇,帮助该镇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湔底镇是毛木耳和水稻的生产大镇,作四川省食用菌大宗栽培品种毛木耳主产区之一,占全省毛木耳生产总量的50%以上,据农科院专家最近深入什邡和彭州毛木耳主产区调查,了解到这次5.12汶川大地震造成该片区约80%的耳棚倒塌,50%的棚内出耳菌袋破损,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亿元;同时由于地震灾害造成了该镇劳动力短缺,水稻栽插也出现困难。
针对这些问题,农科院领导多次组织专家来该镇帮助灾民恢复生产,开展生产自救。
2008年5月23日,王书斌书记率领食用菌专家组及其组织的由简阳市坛罐乡领导和20余位农民志愿者组成的抗震救灾科技突击队赶赴重灾区的什邡湔底镇食用菌生产第一线,帮助灾区实施耳棚重建、菌袋防污染、防病虫害以及降低损失的各项技术措施。
农科院所属的金地公司还为该镇捐赠了棚架用铁丝3t 及帮助恢复生产人员生活补助费用26800余元。
为帮助灾民抢时间栽插水稻,农科院还出资,由水稻专家吕世华副研究员组织协调的与资阳雁江区中和镇领导和22名种田能手组成的“科技救灾突击队”,来到中和村帮助灾民抢栽水稻,推广该专家研制的水稻地膜覆盖节水栽培技术,经过突击队1周的紧张战斗,已帮助该村栽插了200多亩水稻。
目前,农科院专家及其“科技救灾突击队”一直战斗在该镇受灾生产第一线,水稻栽插任务已基本完成;同时专家们还将继续帮助灾民开展食用菌恢复生产,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共同撑起食用菌生产这个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通联:成都610066)帮助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四川省农科院科技合作处彭州市是我省重要的蔬菜基地和全省两个重要马铃薯原种繁育基地之一。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 第一课时 一、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一)自然灾害 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 自然异变:自然异变指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异常。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关系: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自然异变本身无所谓成灾和危害,只有当它们作用于人类及其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上,并使之造成损失,才成为灾害。 2.自然灾害的发生的条件 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1.人员伤亡 2.财产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1)特殊性: 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 (2)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 属性 被破坏后情况 矿产资源等 非可再生 受灾被毁后无法或很难恢复 水资源 可再生 受灾后虽然可以再生,但过程非常缓慢 大气资源 可再生 生物资源 可再生 总体上属于可再生资源,但一个物种灭绝后,就永远消失而不会再生 土地资源 可再生 一旦受灾,将导致森林被毁、土壤破坏、草地退化等环境问题。 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目前人类虽然难以改变致灾因子,但是改变受灾体特性是有可能的。从区域角度看。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减灾防灾投入,降低灾害危害程度,忽视防灾抗灾的经济发达区在灾害中是受灾最严重的区域。
二、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一)气象灾害 1.热带气旋 我国民间习惯上把热带气旋统称为台风。 (1)台风的形成和结构 ①台风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A.广阔的暖洋面,海水温度在26.6°C以上,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 B.对流层风速的垂直切变小,有利于热量聚集, C.地转参数f大于一定值(纬度大于5°的地区),有利于形成强大的低压涡旋, D.热带存在低层扰动(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提供持续的质量、动量和水汽输入。
农业工作个人先进事迹四篇农业工作个人先进事迹四篇农业工作个人先进事迹四篇(篇一)在田间地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位汉子,三十出头,个子不高,皮肤黝黑,时常戴一顶草帽,手里拿着赶蛾棍和笔记本,顶着烈日察看庄稼的病虫发生态势。
他不种庄稼,却是庄稼的守护神,他不是农民,却是农民的贴心人。
这就是**县农业局植保站农艺师、优秀共产党员**同志。
做为长期奋斗在农业一线的技术人员,**始终恪守入党誓言,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严谨求实,勤奋刻苦,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全局干部职工的交口称赞和广大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多次被评为省、市、县先进个人,为全县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做了积极贡献。
学习上,他勤于钻研,与时俱进,保持了坚定的立场作为国家工作人员,**深知,社会发展迅速,形势瞬息万变,唯有加强学习,才能做到及时充电,与时俱进,坚定立场,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为此,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始终做到学习不辍,坚持以学习来充实自己,以知识来武装头脑,进一步坚定政治立场和理想信仰。
十几年来,他不断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深入钻研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忠实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参与争先创优活动,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坚决执行党的决定,积极履行党员的职责和义务,从而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了党性修养,提高了综合素质,增强了业务能力。
同时,他以优秀党员为楷模,坚持向先进学习,向先进看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处处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得组织信任和群众好评。
工作中,他勇于开拓,兢兢业业,干出了非凡的业绩作为农业测报人员,**深知,他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是农业大县,农作物播面之广,种类之多,品种之齐,位居全市之首。
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作为全县农技推广工作的重中之重,事关全县农业健康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任务十分繁任,责任十分重大。
为此,**牢牢把住3月播种到9月水稻成熟这一测报关键期,深入田间地头,对水稻、油菜、玉米、棉花、柑桔等五种主要农作物定期进行田间仔细调查和记录,对数据进行全面整理和分析,并及时向全县各级各相关单位发出预报,指导全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一、总那么1、编制目的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标准紧急救助行为,提高紧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2、工作原那么〔1〕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平安。
〔2〕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3〕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4〕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作用。
3、编制依据依据?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及国家有关救灾工作方针、政策和原那么,制定本预案。
4、适用范围在我乡区域内发生的洪涝、台风、暴雨、干旱、冰雹、雪、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到达启动条件的,适用于本预案。
二、启动条件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启动本预案1、发生水旱灾害,台风、暴雨、干旱、冰雹、雪等气象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乡行政区域内,紧急转移安置1千人以上;倒塌房屋100间以上,或者在全乡行政区域内死亡3人以上。
2、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出现以下情况之一:乡行政区域内,死亡3人以上;紧急转移安置2千人以上;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100间以上。
3、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平安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预案。
4、对敏感地区、敏感时间和救助能力特别薄弱的贫困地区等特殊情况,上述标准可酌情降低。
5、乡政府决定的其他事项。
三、自然灾害救助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1、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机构及职责乡相关专项指挥机构是乡自然灾害教助工作的领导机构,乡长任总指挥,乡政府分管民政、国土的分管领导任副总指挥,对应灾害神类乡直主管单位是成昆单位乡民政办是乡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机构,在乡相关专项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开展各类灾害的救助、救济工作,指导灾区开展灾后倒塌民房恢复重建工作;相关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参与乡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附件1
绵阳地震灾区灾后恢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实用技术培训班
授课专家及授课题目
授课专家 工作单位 职称/职务 授课题目
陈万权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研究员、副所长、农业部大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小麦锈病的发生危害规律和防治
技术
喻大昭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员、副院长、农业部大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小麦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等
的识别和防治技术
陈巨莲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副研究员、副处长 小麦主要害虫的发生危害动态和
防治技术
翟保平 南京农业大学 教授、农业部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
的发生危害规律和防治技术
彭云良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研究员、农业部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水稻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的识
别和防治技术
王振营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研究员、室主任、农业部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玉米螟、蚜虫等害虫的发生危害
规律和防治技术
李 晓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研究员、农业部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玉米大小斑病等病害的发生危害
规律和防治技术
周常勇 西南大学 教授、副校长、农业部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柑橘主要病害的发生危害规律和
防治技术
王进军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教授 柑橘大食蝇等害虫的发生危害规
律和防治技术
张友军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研究员 蔬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危害规律
和防治技术
雷仲仁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研究员、农业部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蔬菜主要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技术
刘波微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副研究员 马铃薯晚疫病等的发生危害规律
和防治技术
程登发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研究员、室主任、农业部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技术
贺 丽 河南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常务副总经理、博士 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和黄板的应用
技术
宛 飞 北京中保绿农高新科技有限公司 博士 农药实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