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快乐读书吧
- 格式:docx
- 大小:39.30 KB
- 文档页数:3
快乐读书吧:从前有座山【教学目标】1.产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能自主阅读中国、欧洲和非洲等地区民间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能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感受故事中朴素的价值观。
3.能感受阅读民间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教学重难点】1.产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能自主阅读中国、欧洲和非洲等地区民间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能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感受故事中朴素的价值观。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机动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产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能自主阅读中国、欧洲和非洲等地区的民间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制订阅读计划,选择阅读探究单。
【教学过程】板块一歌曲引入,激发兴趣。
1.歌曲引入,激发兴趣。
(1)聊故事。
(播放歌曲《从前有座山》)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歌吗?那你们知道歌曲《从前有座山》背后的故事吗?你又是怎样知道这个故事的?(2)点拨:这个故事家喻户晓,小时候爷爷奶奶就给我们讲过。
父母长辈口口相传,这样的故事也就代代相传。
2.感知特点,导入课题。
正像同学们所说,民间故事里往往有固定的故事类型、情节内容的重复、相似的主人公和结局,方便人们记忆,也加深了听众的印象。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到“快乐读书吧”,享受阅读民间故事的快乐。
(板书:快乐读书吧)板块二品读片段,渗透方法。
1.放映动画,激发兴趣。
播放《田螺姑娘》动画片。
2.出示片段,自主阅读。
(1)带着问题,阅读片段。
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田螺姑娘》的片段及阅读提示。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这个片段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概括)●把这个片段里最吸引你的情节或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找出来,用横线标出来,认真读一读,细细品味,并在旁边写写感受。
●这个故事表达了人们的什么愿望?(2)梳理情节,了解大意。
课件出示:故事的起因——有一个勤劳的年轻人,在耕作时捡回一个大田螺,养在灶边的水缸里。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中国民间故事》读中推进课一、教材、学情分析在前期的导读课基础上,本节《中国民间故事》阅读推进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在于检查学生阅读习惯养成,解决阅读中发现的问题,发现规律性的知识,并多管齐下推进阅读。
教材中的“小贴士”点明了本次“快乐读书吧”的阅读要素。
这两个要素提示的都是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如情节内部的反复、固定的故事类型、相似的主人公和结局,而非具体的读书方法。
因此在本节课中,应引导孩子多注重感受它的整体特点,以及它背后反映的民众传统心理,而不要去细致地分析文字表述。
整节课以“阅读记录卡”为线,用猜一猜,讲一讲的形式把故事的题目、人物、情节等串联起来进行学习。
通过回顾所读的故事,交流印象最深的人物,讲述最喜欢的故事情节,观察对比情节图,顺其自然地让孩子明白民间故事人物特点鲜明,情节模式固定,愿望朴素美好等特点。
二、教学目标1.借助阅读记录卡,回顾故事人物,描述故事情节。
2.了解民间故事的固定类型,感受朴素的价值观。
3.感受阅读民间故事的快乐,指导学生分享课外阅读成果。
三、教学重难点1.检查与推进学生阅读。
2.引导学生发现民间故事的固定类型及朴素的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一)课外阅读反馈,进入阅读情境1.检查阅读计划,了解阅读动态小结:能够按照计划读书是一种好习惯,能够在读书的时候做记录更是一种好习惯。
2.猜题活动热身,回顾所读故事活动一:故事名称我来猜(谜面:狼外婆十二生肖九色鹿白蛇传徐文长宝莲灯)两名同学上台猜题,台下的同学根据谜面描述故事。
活动二:故事人物我来猜生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示猜故事人物,PPT依次出示提示。
(提示:被遮挡的图片、故事原文选段、人物评价、歌曲)相应人物:九色鹿、哪吒、三个和尚、蚕神姑娘、徐文长、梁山伯、祝英台过渡:短短的几天时间,就记住了这么多人物,真了不起。
在这么多的故事人物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谁?为什么?(二)根据阅读记录卡,交流人物情节1.交流感悟,呈现人物形象指名交流印象深刻的人物,并说出简要的理由。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的情节,掌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能够复述课文内容,感知课文蕴含的情感。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对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课文,抓住主要人物性格特点。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情感,鼓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三、教学准备•备课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课件:相关课文图片和学生练习题。
•教学辅助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师教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开场导入(10分钟)•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读书的好处有哪些?2.热身活动(10分钟)•学生们交流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并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
3.导入新课(15分钟)•师生一同阅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探讨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4.情感体验(15分钟)•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们根据课文内容表演相关情节,体验主人公的心情。
5.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0分钟)•让学生复述上节课文内容,确保学生对情节有深刻理解。
2.情感续写(15分钟)•学生们自由发挥,续写课文后续情节,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输出。
3.情感表达(1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续写故事,让班级同学进行评价和点评。
4.课文赏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深度理解人物心理。
5.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进行总结,激发学生对阅读深层次理解的兴趣。
五、课后延伸1.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完成阅读心得记录。
2.情感表达: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阅读的感悟和情感。
3.课外活动:组织阅读分享会,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阅读的体会。
六、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情感渗透,引导学生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和兴趣。
但在教学中也发现,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需要加强相关训练和指导。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教案快乐读书吧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鼓励学生阅读民间故事,在阅读中掌握中国民间故事的特点,读懂中国民间故事中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民族情感及道理,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2.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指导学生学会读懂民间故事的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激发学生产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学会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
3.扩充阅读空间,进行广泛阅读,在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拓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明白民间故事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掌握阅读民间故事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民间故事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听歌激趣,引入学习1.播放歌曲《从前有座山》,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学生猜歌名)2.教师谈话: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讲的是什么故事呢?从前有座山。
同学们,其实这也是一个民间故事,小时候爷爷奶奶也许就给你讲过。
像这样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还有很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间故事的世界,去读一读更多的民间故事吧。
二、感知故事,阅读交流(一)了解民间故事。
1.什么是民间故事呢?我们试着给民间故事下一个定义。
(民间故事就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民间口头流传的故事。
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坚贞不屈的精神的赞颂。
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神话传说、传奇故事、生活故事、才子佳人故事、公案故事。
)2.你知道哪些中国民间故事?你是怎样知道的?(指名回答)(《田螺姑娘》《梁山伯与祝英台》《八仙过海》。
)3.在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有关民间故事的课文,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指名回答)(这些民间故事通俗易懂,内容有趣,很感人。
)4.课件出示教材上的卡片内容,让学生说说读后的收获。
(1)作为一种口头艺术,民间故事一般有固定的类型和重复的段落,这是为了在讲述中方便记忆,同时加深听众的印象。
快乐读书吧-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言文中常用的词语和成语。
2.了解古代文化,培养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兴趣。
3.通过朗读课文,提高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文言文中常用的词语和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2.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1.了解古代文化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
2.文言文中的语言结构需要较高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方法1.朗读: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
2.讲解:对于生词和句子,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互动: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文言文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或者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代文化作品,如《水浒传》、《红楼梦》等。
2. 学习新词(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讲解本课的生词和成语,并让学生进行模仿、朗读和理解。
3. 课文朗读(20分钟)学生按照自己的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教师可以进行评估和纠正。
4. 精读课文(30分钟)教师对于课文中的句子、短语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释,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
5.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6. 作业布置(5分钟)通过让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等作业形式,巩固本课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标准1.了解本课的生词和成语,并能够自如地运用。
2.能够准确地朗读课文,并表达出文言文的韵律之美。
3.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并能进行思考和探究。
4.能够进行小组讨论,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七、教学心得本课教学以文言文阅读和理解为核心,通过对生词和句子的讲解和详细的解释来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兴趣。
同时,在小组讨论和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考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最终,通过本课的教学,达到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增加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了解和兴趣的教学目标。
语文五年级上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教学设计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朗读;
–能够运用合适的语调朗读课文;
–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朗读,表达自己的理解。
•难点:运用适当的语调进行朗读,发挥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1.课文《快乐读书吧》教材与课件
2.录音设备与播放器
3.阅读小组分组名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简单的导入活动引入主题,例如通过问题或图片引起学生对读书的讨论。
2. 学习(25分钟)
1.教师朗读课文《快乐读书吧》,让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阅读课文,并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3.各小组派代表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 拓展(15分钟)
1.学生展示自己喜欢的一本书,并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2.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学生进行讨论。
4. 总结(5分钟)
•教师结合今天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作业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本书,写一份读后感并准备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
通过今天的教学,发现了学生在朗读和表达方面的问题,下节课可以加强相关练习。
同时,学生对阅读的热情和参与度较高,可以继续激励他们阅读更多书籍。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喜欢阅读。
快乐读书吧-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针对五年级上学期语文课程进行的教案设计,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快乐读书中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和文化的内涵,了解语文知识并培养语文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飞天舞》的作者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
2.能够正确理解《纳兰性德词选》中的词句,理解其意义和背景。
3.了解《小兔的奶奶》文化典故,并在朗读中表达出情感。
能力目标1.提高听、说、读、写、认知几个方面的语文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和掌握《纳兰性德词选》中词句的意义。
2.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语文课文的情感。
难点1.能够深刻领会《飞天舞》诗歌的艺术特色与别具匠心的创作背景。
2.能够抓住《小兔的奶奶》文化典故的含义,充分表达情感。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内容课文1.《飞天舞》2.《纳兰性德词选》3.《小兔的奶奶》方法1.课堂小讲、课外广泛阅读、课内小组讨论。
2.语文简笔画、语文会议、语文手抄报。
3.语文认知游戏、语文歌曲合唱。
五、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各种方式介绍《飞天舞》、《纳兰性德词选》和《小兔的奶奶》所涉及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第二步:学习课文【30分钟】针对每一篇课文进行讲解、分析和理解。
并且提供展示课文的各种方式,如语文简笔画、手抄报等。
第三步:合作交流【20分钟】小组成员互相交换见解,针对所学课文共同讨论。
教师辅导并解答相关问题,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第四步:语文认知游戏【20分钟】针对所学课文的题型进行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增强语文的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
第五步:总结【5分钟】教师进行总结和提问,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梳理。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于《飞天舞》、《纳兰性德词选》和《小兔的奶奶》的掌握情况。
2.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运用能力的提高情况。
3.学生课堂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表现情况。
七、教学反思1.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还需要进一步多元化,以更好地增强学生的主体感知积极性。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快乐读书吧》教案1.本册“快乐读书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中外民间故事,从“从前有座山”讲起,唤起学生更多的关于民间故事的记忆,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应根据本班同学的实际情况,选取篇幅、难度适合的文本进行推荐和教学。
2.学生已经学过神话和历史故事,以及科普类作品,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故事的方法。
在阅读民间故事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并让学生复述或有创造性地讲述故事,享受阅读的快乐,分享阅读的成果。
3.教学目标包括产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和朴素的价值观,以及感受阅读民间故事的快乐,乐于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4.教学重点是产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和感受阅读民间故事的快乐,教学难点是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和朴素的价值观。
5.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包括激发阅读兴趣和分享中初步发现特点。
在激发阅读兴趣的环节中,教师应让学生讲述“从前有座山”后面的内容,感受、发现民间故事的基本特点之一,即语言重复和情节循环往复。
在分享中初步发现特点的环节中,教师应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民间故事中发现的特点,进一步加深对民间故事的理解。
在我们之前的研究中,我们已经分成了三个阅读小组,分别阅读了中国、非洲和欧洲地区的民间故事。
我们需要与小组成员交流,每个小组推荐一个民间故事。
这样的研究旨在让阅读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并且与本单元前面的课文研究相结合。
学生分小组分享不同国家地区的民间故事,并填写相应的表格,包括故事名称、主要地区、人物、情节、概括和结尾等。
我们还需要回忆学过的《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用口头表达的方式继续填写表格。
结合表格,我们可以讨论民间故事的特点,例如主人公的形象丰富,情节动人,结尾通常是美好的结果等等。
在阅读中深化思考,我们需要快速阅读《田螺姑娘》,思考民间故事在语言上的特点。
我们发现民间故事有固定的类型和相似的情节,这使得它们更容易被代代相传。
我们还需要思考这样的民间故事表达了人们的什么愿望。
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快乐读书吧》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汉语语言文字应用能力;2.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3.掌握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4.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与情节;2.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理解和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课文深层意义和情感表现;2.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时的正确性和严肃性。
教学方法1.讲解授课法;2.讨论研究法;3.实践操作法;4.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提高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通过自我介绍、教师介绍等方式,热身、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正文1.给学生发放课本,打开到《语文园地三快乐读书吧》的课文;2.向学生介绍本课文的段落组织、情节安排、语言风格特点;3.建立学生对本课文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投入阅读。
讨论1.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有哪些?哪些人物让你印象比较深刻?2.为什么作者把为什么困难后来被解决的原因留给读者自行想象?你认为是作者的用意是什么?第二课时导入复习上一堂课所学内容,真正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正文1.向学生介绍本次课堂讨论的主要内容、讨论的目的;2.让学生阅读课文,同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3.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核心思想,消化故事的内在深度。
讨论1.你认为故事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这个问题是这个故事的主题?2.故事中被描绘的扮演天使形象的小女孩,和你见过的其他小女孩又有什么不同,是你如何看待这个形象的?第三课时导入复习前两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正文1.向学生介绍本次课程的讨论内容;2.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故事情节中的相关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讨论1.在你看来,Uncle Jaccob赢得比赛的秘诀是什么?2.你怎么看待Uncle Jaccob的人品?他的行为和比赛的结局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什么样的变化?教学反思通过针对本次课程讨论提高了学生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更加了解这个世界,懂得了与家人、朋友共同分享快乐的重要性,最终达到了我们设定的教学目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快乐读书吧》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备课时间】9月23日教材分析】本次课程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中外民间故事。
相较于四年级神话和科普类汇编作品的阅读,民间故事篇幅较长,是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教材由导语、“你读过吗”、小贴士和“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四部分组成。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在理解民间故事的内容和主题方面没有太大难度,但要在一个学期内以合适的速度完成多个长篇故事的阅读,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是主要难点。
为完成本次“快乐读书吧”的任务,需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一.组织导读活动;二.激励学生持续阅读;三.组织读书交流活动;四.拓展阅读。
教学目标】一.培养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能自主阅读来自中国、欧洲和非洲等地区的民间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感受故事中朴素的价值观。
三.感受阅读民间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同学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感受故事中朴素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感受阅读民间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同学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前置作业】学生课前搜集民间故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快乐读书吧》。
本单元我们研究的课文《牛郎织女》和《猎人海力布》都是民间故事。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你对民间故事有什么了解吗?(出示课件)民间故事是指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被后人修改、添加、润色、提升的一种文学形式。
民间故事大多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通俗易懂,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神话色彩、地方色彩。
2.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小听着民间故事长大的。
在你很小的时候,爷爷奶奶也许给你讲过《从前有座山》这个故事。
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这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讲的是什么故事呢?从前有座山……二、看图猜故事我们都熟悉的民间故事还有很多。
从前有座山
产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能自主阅读中国、欧洲和非洲等地区民间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能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感受故事中朴素的价值观。
2.能感受阅读民间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从前有座山》)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学生很快猜出歌名。
教师:对了,其实它也是一个民间故事,估计爷爷奶奶就给你们讲过。
今天让我们走进民间故事的世界,去读一读更多的民间故事吧!
二、初谈感受。
1.你知道哪些中国民间故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2.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民间故事的课文,能说说你读后的感受吗?
(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非常感人。
)
3.民间故事写的都是一些在群众中流行的故事。
好多故事带有传奇色彩,寄托了群众的美好愿望。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民间故事,走进那奇幻的世界。
三、品读《田螺姑娘》。
1.出示感人的片段。
2.自由读。
3.赏析。
(1)学生齐读。
读完后,你的心情怎样?你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什么?
(2)这个美丽的故事打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而那优美的文笔更是令人难忘。
再读读,把文章里最吸引你的情节(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找出来,用横线标注,认真读一读,细细品味,并在旁边写写感受。
(3)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小结:读书时,我们不仅要知道文章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还要把文章里最吸引你的情节(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找出来,认真品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读完以后,还要想想故事中写了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他(她)是怎样的人,从哪里能看出来,标出相关句子或圈出相关词语。
这是我们读完以后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只有这样,才能把文章读懂、读深、读透。
四、拓展延伸。
中国的民间故事有很多,如《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等,同学们要制订计划,认真读一读。
民间故事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如《一千零一夜》《列那狐的故事》等,同学们也要多阅读、多积累这些故事。
本节课成功之处有两点:
(1)学生课前阅读了《田螺姑娘》,因此课堂上交流起来很有话说。
(2)通过分析《田螺姑娘》,学生懂得了如何去读好民间故事,即理清人物关系,抓住关键情节。
不足之处:在如何抓住重点语句谈感受方面,一些学生做得还不够好,有待进一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