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猪饲养管理操作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5
保育猪的营养与饲养管理饲养管理目标:维持猪群良好的健康状况,达到最低的死淘率、良好的屠体品质、最佳的日增重和最低的增重成本。
目前存在问题:生长速度较慢,未能充分发挥现代猪种的生长遗传潜能,发病和死亡率较高,养殖效益不显著。
(一)生长肥育猪的饲养管理1.对外购仔猪育肥,要在无疫区选调品质优良的健康仔猪,仔猪调回后,先隔离饲养,5-7日内不能过量采食,待猪只完全适应环境后,转入正常饲喂,并做好防疫注射和寄生虫的驱除工作,未去势的要去势;2.生长肥育舍要彻底清扫、消毒和干燥后,方可转入保育猪;3.保育猪转群时要合理分群,应尽量原窝或原群转入一栏,避免重组咬逗应激;4.转群后,最少用5-7天时间训练定点采食、饮水、排泄和睡觉,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5.提供给猪只舒适的生长环境条件,密切注意圈内密度、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对猪生长的影响;6.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一般冬季饮水量约为采食量的2-3倍,春秋季饮水量为采食量的4倍,夏季饮水量为采食量的5倍,水槽最好与料槽分开,自动饮水器要经常检查水的流速,防止水流不畅影响饮水;7.按程序及时进行防疫注射、用药和驱除体内外寄生虫;8.每天检查猪只采食、饮水、健康状况,及时处理病、残、死猪;9.实行全进全出制管理,打破疾病在猪群之间的传播。
10.控制慢性增生性肠炎和慢性消耗性疾病如呼吸道疾病的发生;11.做好猪只转入转出、死亡、用料等记录,系统分析猪只饲养及经济效益状况;12.根据市场行情,适时出售。
目前商品猪市售体重一般在90-120公斤。
(二)生长肥育猪的营养生长肥育猪阶段消耗了其一生所需饲料的75%-80%,约占养猪总成本的50%-60%,因此这一阶段的饲料效率对养猪整体效益至关重要。
1.体重在60公斤以下的生长肥育猪,能量摄入量通常是增重和瘦肉生长的限制因素,我国的猪日粮能量普遍偏低,如在满足氨基酸需要、成本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高能日粮,以便提高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
猪场保育员日常管理制度一、前言猪场保育员是猪场的重要管理人员,负责猪的养殖、管理和保育工作。
为了规范猪场保育员的日常管理工作,提高养殖效益,特制定本管理制度,以便猪场保育员按制度规范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猪场的正常运转。
二、保育员入职及培训1. 保育员应具备相关的动物医学、养殖等专业知识,优先考虑具备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
2. 新入职的保育员应进行全面的岗前培训,学习猪的分类、饲养方法、疾病防控等基本知识,并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
3. 保育员入职后,应定期接受进修和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素质。
三、保育员的工作职责1. 负责猪场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饲料配送、病猪的诊断和处理、猪舍的清洁卫生等工作。
2. 协助兽医对猪进行疫病防控和治疗工作,保证猪场的猪只健康。
3. 负责猪群的日常观察和记录,及时发现和处理猪的行为异常和疾病症状。
4. 及时报告猪场发生的突发事件和猪的重大疾病,协助管理人员处理,确保猪场的正常运营。
5. 参与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出合理化建议,不断改进猪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工作。
四、保育员的工作制度1. 工作时间:保育员应遵守猪场的工作制度,严格按照工作时间表执行工作,保证猪场的正常运营。
2. 工作服装:保育员应穿着干净整洁的工作服,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保持个人卫生。
3. 猪舍卫生:保育员应每天清扫猪舍,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减少猪的疾病传播。
4. 猪饲养管理:保育员应按照饲养方案,合理配饲料,定时定量喂猪,保证猪的食物充足和均衡。
5. 疫病防控:保育员应定期对猪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确保猪的健康。
6. 安全生产:保育员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禁在猪场抽烟、使用明火等行为,确保猪场的安全生产。
五、保育员的奖惩管理1. 保育员工作表现突出,能够有效提高猪的养殖效益的,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
2. 保育员因工作疏忽、玩忽职守、违反工作纪律的,给予相应的处罚和警告。
3. 保育员若有违法违规行为,构成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猪场保育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猪场保育工作的管理水平,提高保育猪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确保猪场生产的健康发展,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猪场保育猪的管理与养护工作。
三、工作内容1. 猪舍管理(1)保持猪舍内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清扫、消毒,猪舍内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
(2)合理调节猪舍内温度,保育猪舍温度控制在22-25℃之间。
(3)做好猪舍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防止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积聚。
2. 猪只管理(1)做好猪只的疫苗接种工作,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
(2)定期对猪只进行驱虫,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
(3)做好猪只的喂食工作,保证饲料的质量和营养均衡,定时定量喂食,避免饲料浪费。
(4)观察猪只的生长状况,及时调整饲养密度,确保猪只生长空间充足。
3. 饲养员管理(1)饲养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2)饲养员应严格遵守猪场各项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各项工作内容。
(3)饲养员应定期参加业务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四、工作流程1. 猪舍清洁消毒流程(1)每天清扫猪舍,及时清理粪便。
(2)每周进行一次全面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剂。
2. 疫苗接种流程(1)根据猪只的生长阶段,制定免疫计划。
(2)按照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
3. 驱虫流程(1)定期对猪只进行驱虫,根据驱虫药物的使用说明进行用药。
(2)记录驱虫情况,定期检查猪只身体状况。
4. 饲料喂养流程(1)根据猪只的生长需求,制定饲料配方。
(2)定时定量喂食,保证饲料新鲜,避免饲料浪费。
五、工作考核1. 猪舍卫生状况,包括清洁、消毒、通风等情况。
2. 猪只生长状况,包括体重增长、健康状况等。
3. 饲养员工作态度、操作规范性及业务水平。
六、奖励与惩罚1. 对严格遵守制度、工作成绩突出的饲养员给予适当奖励。
2. 对不遵守制度、工作态度消极、操作不规范的饲养员进行批评教育,严重者给予处罚。
七、制度修订本制度根据猪场实际情况定期进行修订,以适应猪场发展的需要。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三)三、保育猪的健康控制保育猪的健康控制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饮水加药、饲料加药、免疫注射、日常治疗。
1 饮水加药如上所述,断奶对仔猪是一个很大的应激。
因此,如何减少断奶应激是成功饲养保育猪的一个重要环节。
仔猪在刚断奶时不愿意采食饲料,但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饮水器饮水。
在保育猪的饮水中添加电解质和多维,能较大程度地缓解应激反应,以提高仔猪的抵抗力。
理想的饮水加药方式是采用连接在管道上的饮水加药器,这种方式比较简单、准确。
由于这种加药器价格较高,因此可以在每个保育舍的进水管道上预先安装好阀门,需要时把加药器连接上,各个保育间可轮流使用。
由于突然的断奶,仔猪没有了母乳提供的抗体保护,肠道内的各种致病菌会大量繁殖。
而且由于自身的抵抗力较低,很容易感染各种呼吸道疾病。
因此,在断奶后的前1~2周,可以通过饮水加药的方式,在饮水中添加广谱抗菌素。
添加的药物应按不同的季节和疾病流行情况,随时进行变动。
注意:药物必须是水溶性的,如溶解性不好(如磺胺类药物),应经常进行搅拌,以避免因药物的沉淀而影响药效。
2 饲料加药铜和锌是猪只生长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又有促生长和杀菌作用。
80年代的中后期,铜在断奶猪饲料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以致于大多数猪场以猪粪的颜色是否黑亮来评价饲料的质量。
有些饲料生产厂商为迎合客户的心理,在不需要高铜的生长育肥猪饲料中也添加了高铜,由此产生的猪粪严重地污染了环境。
90年代中期,锌逐渐取代了铜的位置,而且效果还比铜好。
早期断奶猪料中添加2000mg/kg以上的锌能有效地抑制大肠杆菌的繁殖,并能增加生长速度,但使用时间不宜过长。
许多饲料生产厂商在早期断奶猪饲料中添加了高浓度的抗菌素,以防止断奶仔猪的下痢。
但由于新断奶的仔猪采食量较少,所以效果不及饮水加药。
而后阶段的饲料,大多数猪场都采购饲料公司生产的品牌颗粒料,因此加药也比较困难。
如保育猪的后期料是自己加工或是向饲料公司特约加工的,饲料加药就相对容易。
第1篇一、引言为确保养猪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养猪安全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猪场所有员工,所有生产环节。
二、安全操作规程1. 个人防护(1)进入猪舍前,必须穿戴好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佩戴好防护手套和口罩。
(2)操作机械设备时,必须穿戴好防护眼镜、耳塞等防护用品。
(3)接触病猪或疑似病猪时,必须穿戴防护服、防护鞋、防护手套等防护用品。
2. 猪舍环境安全(1)猪舍内要保持通风良好,确保空气新鲜,减少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
(2)猪舍地面要平整,防止滑倒事故发生。
(3)猪舍内要有足够的照明,确保操作人员视线清晰。
3. 饲料与饮水安全(1)饲料采购、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要严格把关,确保饲料质量。
(2)饲料仓库要保持干燥、通风,防止霉变。
(3)猪舍内饮水要清洁,定期更换,确保猪只饮水安全。
4. 养殖设备安全(1)定期检查养殖设备,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2)操作机械设备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拆卸、改装设备。
(3)设备出现故障时,要及时停机,报修,不得带病作业。
5. 疫病防控安全(1)严格执行猪场卫生防疫制度,定期进行消毒、灭鼠、灭蚊等工作。
(2)引进猪只时,要进行严格检疫,确保无疫病。
(3)发现疑似病猪,要及时隔离、治疗,并报告上级部门。
6. 人员安全(1)员工上岗前,必须接受安全培训,熟悉本岗位操作规程。
(2)严禁酒后上岗、疲劳作业。
(3)上下班途中,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7. 应急处理(1)发生火灾、爆炸等紧急情况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
(2)发生人员伤亡事故时,立即进行现场救治,并报告上级部门。
(3)发生疫情时,按照防疫规定,及时隔离、治疗病猪,并上报疫情。
三、安全教育与培训1. 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2. 组织员工参加各类安全技能竞赛,提高员工安全操作技能。
3. 对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确保其熟悉岗位操作规程。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仔猪保育期是多久?冬季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概述:仔猪保育期是指仔猪断奶至保育结束这一阶段,通常为5周。
这时候的仔猪无论从食物还是生活环境上都发生了改变,所以容易产生应激,发生腹泻等疾病,不是太好养,所以要格外的细心照料。
特别是在冬天,还要提供适宜的温度,良好的环境。
仔猪保育期指仔猪断奶至保育结束这一阶段,通常为5周。
仔猪断奶后失去与母猪共同生活的环境,加上饲料类型和环境发生改变,对其生长发育是很大的应激,这一阶段的猪容易掉膘,体质虚弱,发病率增加,饲养管理不当容易形成僵猪,甚至死亡。
因此,搞好断乳前后仔猪的饲养管理十分关键。
仔猪断奶之后就是保育猪,需要在其成长至65-70日,体重六十斤前都为保育猪,保育期差不多五周。
冬季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1、科学管理,精心调教仔猪猪具有定点排泄、采食和卧睡的生活习性,但仔猪刚转入保育栏,吃喝拉撒均无定律。
因此,饲养管理人员从仔猪转栏开始,就要细心调教仔猪,使仔猪养成采食、卧睡、排泄“三定位”的生活规律。
具体方法:进猪前1h打开饮水器长流水,让仔猪辨认喝水位置,诱惑仔猪在此附近排尿排粪。
把保温箱或保温板放置料槽前,垫板上撒上少许饲料,可起到诱食和防止仔猪在附近排泄,一旦发现仔猪在料槽垫板上排粪尿现象就马上驱赶呵斥。
这样,通过坚持细心的调教,不仅能使仔猪养成良好生活规律,又能加快仔猪生长发育。
2、调节猪舍温度,保持通风良好保育舍环境温度对仔猪影响很大。
寒冷骤变的情况下,仔猪肾上腺激素分泌量大幅上升,免疫力下降,生长滞缓,如下痢、肠炎、肺炎等疾病比较多发。
因此,仔猪转入保育栏后,猪舍温度应保持在27℃~25℃,随着日龄的增长,适时调节猪舍温度,每周减少2℃直到10周龄的22℃。
冬季要防寒保暖,当温度低于20℃时,应采用红外线灯、地面电热板、热风暖气等设备**温度。
同时保持猪舍清洁干燥、通风和空气新鲜,给仔猪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生活环境。
3、防治仔猪腹泻,把好防控仔猪下痢关引起仔猪下痢的原因有多方面,如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良,气候骤变,阴雨潮湿等。
仔猪吃保育料吃多少天保育猪的营养与饲养管理今天我们来好好说说这断奶也就是保育猪,仔猪先吃奶和教槽料然后吃保育料,等到65-70日才的从保育猪转为育肥猪,那么仔猪喂保育仔猪料喂多少天?保育猪的微量元素与饲养管理。
仔猪吃保育料源于断奶后开始第10到70天(转为育肥猪前),都要吃的正常吃55天到60天。
接着我给饲养大家好好说道这保育猪的营养与喂养管理。
一、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仔猪断奶前,要清理好保育猪舍,安装漂亮饮水器和料槽等,修理好损坏的防盗门、猪栏、猪圈、天棚及墙壁、地面、通道、排污沟等,并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水枪冲洗2次,干燥后再用卫康或菌毒敌(1:300)或0.2%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反复消毒3次,每日1次,空舍3天后进猪。
这这有利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遏止病原体交叉感染。
二、饲养管理1、猪舍灭鼠1次,并灭杀各种吸血昆虫,准备好优质的小猪料、常用药品、医疗器械及工具等。
2、仔猪28日龄断奶前要完成猪瘟、伪狂犬病、链球菌病及气喘病狂犬病等疫苗的免疫。
断奶时母猪先下产床离开北极熊舍,仔猪停驻原窝不动在产车里停留3~5天后再转入保育舍,有利于防止发生断奶应激,减少各种腹泻病的会发生。
3、保育舍要保温又开窗,转入仔猪时要求环境温度:冬季为28℃、夏季为26℃。
因为断奶仔猪的体温调节能力和胃肠道的消化机能都尚未完全成熟,对温度要求较高,一般断奶第1周为28℃、第2周为25℃、第3周为23℃、第4周为21℃、第5周为20℃,适宜的湿度为65%~70%。
仔猪对低温非常令人不安,冷应激可引起肾上腺素在血液中的浓度成倍上升,导致仔猪消化能力降低,生长缓慢,免疫力下降,可诱发此病腹泻、肺炎、气喘病及多系统心肌梗塞衰竭遗传性的发生。
仔猪吃保育料吃多少天?保育猪的营养与饲养管理三、分群与调教仔猪进保育舍时,要按公、母、大、小、强、弱分群,日龄不要相差太大,最好控制在7日龄以内。
如能按原窝转群更好,有利于稳定仔猪的情绪,减少应激,避免恃强凌弱,相互争斗造成伤害。
保育猪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保育猪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是养猪户必须要掌握的知识。
本文将分别介绍保育猪的养殖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帮助养猪户提高养殖效益和健康猪只的保养。
正文:一、保育猪养殖方法1.选择适宜的品种:在保育猪养殖中,选择适合当地环境和市场需要的品种至关重要。
要根据市场需求、生长效益和饲料利用率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具备良好育肥性能的猪种。
2.合理饲养密度:合理的饲养密度是保证猪只健康成长的关键。
过高的密度会导致猪只之间互相竞争,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
一般来说,每平方米放养舍容纳4-6头生长猪较为合适。
3.科学饲养管理:科学的饲养管理有助于保持猪只的健康和提高生长效益。
定时定量喂养,养成良好的饲喂习惯,精确掌握饲料的种类和比例。
并注意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避免疫病的传播。
4.合理的疫病预防:疫病是保育猪养殖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要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定期检查猪只的健康状态,及时采取措施遏制病情扩散。
5.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保育猪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要保证养殖场通风良好,温度适宜。
定期清理猪舍,消除异味、排除积水,减少疫源滋生的环境因素。
二、保育猪养殖需注意的事项1.科学饲料配方:保育猪养殖可以根据猪只的生长阶段,制定不同的饲料配方,保证猪只得到充足的营养,并且使饲料成本更为合理。
2.定期体重测定:定期测定猪只的体重,对于精确估算生长速度,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做好养殖管理非常重要。
3.控制猪只互相咬蹂:保育猪在发育的过程中,会出现互相咬蹂的情况。
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如提供充足的饲料、充足的活动空间和相应的装备等,减轻猪只间的竞争压力和争抢食物的冲动。
4.疫苗接种计划:建立科学的疫苗接种计划,按照疫苗的种类和针剂用量进行合理的接种,保证猪只的免疫力。
5.定期清洁消毒:定期清洁消毒猪舍,以降低细菌和寄生虫的感染风险。
避免猪只处于不洁净环境下,促使其恶性循环。
结语:保育猪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养猪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保育猪饲养管理操作规范
保育舍的目标
1、 每批仔猪63日龄头均体重达到25kg。
2、 保育舍仔猪批成活率达到99%,合格率达到98%。
管理要点
1、检查维护供暖系统、通风系统、水帘降温系统、饮水
系统、供料系统保证工作正常。
2、断奶仔猪进入保育舍前舍内的准备工作,如空栏、事
先舍内预热等。
2、进入保育舍后,前7天的温度、“三点”定位及减少应激。
3、 确保饮水和饲料的充足。
4、 每日三次巡栏,及时挑出问题猪只并做针对性的治疗。
5、 保育I期料到保育II期料的过渡。
6、 夏季和冬季高、低温的特殊管理。
7、 做好保育舍的饲养员日报表,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饲养管理:
1、 转猪前的准备工作
A、空舍清洗:
将房间内所有附属设施整理(冬季垫子掀起、烤灯摘掉),用高压冲洗机先
打湿整个房间(每1小时1次,每天做6-8次),包括窗帘、天花板、地面、墙壁、
料槽、水管等,然后进行彻底冲洗,特别要注意漏粪板的缝隙;并将下水道污水
放掉,用高压冲洗机将下水道冲洗干净。修理猪栏、饲料槽等,检查每个饮水器
是否通水,检查所有的电路、电线是否损坏,检查窗户是否正常开启。然后,使
用效果较好的消毒药对整个房间进行消毒,间隔至少24个小时以上,并通风干燥
3-7天。
B、检查维修供暖系统、通风系统、水帘降温系统、饮水系统、供料系统。
C、猪只的进入
转猪前将舍内温度升至28-30度,同时在料槽内添加少
许仔猪饲料。
转猪过程中应将公猪和母猪分开,将种猪进行集中饲养,同时挑出体重较小
的仔猪,进行集中饲养。为缓解猪群的应激提高猪群抵抗力,对于刚转入的仔猪
可在饮水中加抗生素或者电解多维使用3-5天。
同时猪舍内应做好转入猪只的数量、重量和防疫记录,填写并悬挂保育舍饲
养员日报表,记录猪只每天的采食量、饮水量、耗电量、消毒防疫完成情况和死
亡记录登记表等。
2、保证保育猪舒适的温度
刚转入保育舍的仔猪(4周)要求温度在30度,以后每周
降2度,具体如下:
5周 30度
6周 28度
7周 26度
8周 24度
9周 22度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兽医在转猪时将日龄和温度曲线一并输入到温控器中,
设定好后禁止饲养员调动。
3、 猪只的调教
对于刚进入保育舍的仔猪前7天,饲养员要划分好猪只采食、休息、娱乐和
排粪尿的区域,并人为的调教仔猪,使仔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 饲养密度
对于保育舍的猪只以每头猪为宜,喂料器以35-40/头每个为宜,饮水碗以
17-20/个为宜(不含喂料器上面自带的饮水器)。饲喂
5、 饲喂
猪只在刚转入时,可以继续饲喂绿赛I期颗粒料,饲喂3-5天后,过渡饲喂绿
赛I期颗粒料,饲喂到38天时,可以逐渐过渡保育II期饲料,直至下保育(63天)。
从绿赛I期料到保育II期饲料具体操作需要6天,1-6天绿赛I期粉料与保育II期
料的具体比例为5/1,4/2,3/3,4/2,5/1,6个料槽全部过渡完。
6、饮水
确保仔猪饮水的清洁,一般而言保育仔猪所需水流速为1L/min,饮水器的长
度以254mm为宜。每天检查饮水器是否有水和是否通畅。
7、猪群巡视
每天巡视猪群至少两次,首先观察猪群的整体精神状况是否正常,舍内温度
是否适合猪群生活并根据猪群睡卧舒适度进行调整,确保舍内温度使猪群生活舒
适。然后对每一栏进行巡视查看发现异常猪只及时用记号笔进行标示,(随后进
行治疗并用不同颜色记号笔进行标示),最后统计整个猪群异常猪只所占的比例
有多少,如果发病比率超过5%就要进行整体饮水加药进行治疗(加药方法按照
饮水加药方案进行操作),发病较重个体还要进行肌肉注射治疗直至康复。对拉
稀猪群要适当提高舍内温度加大通风量降低舍内湿度。
8、猪群整齐度调整
对保育猪群每周进行一次调整,把每栏比较小、不健康的猪只(有治疗价值
能尽快恢复体质不影响生长速度猪只留下,没价值的处理)挑出来放到小栏内饲
养、治疗、护理,提高猪群生长的整齐度。
9、 防疫(有待商讨)
49天防疫猪瘟疫苗;
56天防疫猪口蹄疫疫苗;
以上疫苗由防疫员和饲养员共同完成,同时由饲养员签字方确认可有效。
10、 死亡或淘汰猪只的处理
在猪只的生长过程中,遇到死亡或需要淘汰的猪只,必须经兽医鉴定并做
好详细记录后,方可用专用车辆将其运送到焚尸池处理,同时用烧碱水将车子处
理。禁止饲养员随意处理死亡或淘汰的仔猪。
11、 统计
纪录猪群变动、发病、死亡、用料、用水、用电、用气等有关数据并上报。
保育猪舍的日常工作
时间 工作内容
早晨:6:00-7:30 1.首先要观察圈舍的温度和通风是否
异常;
2.检查料槽的下料情况并调节其大
小 观察猪群的健康状况,对咳嗽、
腿疼、弓背、消瘦、拉稀、发烧等
做上标记,如条件允许可以将其挑
出放入病猪圈进行饲养;
3.如果是刚转入的仔猪要对仔猪进行
调教,特别是粪便要清理到特定的
区域;
4.记录猪只的存栏、销售、死亡、淘
汰及前一天的耗水、耗电、耗料情
况。
5.清扫圈舍和走道;
上午:8:00-11:30 1.上班后更换门口消毒盆的烧碱水;
2.调节料槽大小;
3.对早晨挑出的病猪进行个体治疗;
4.巡视猪群,及时标记有问题的猪只;
5.协助防疫员进行猪只的防疫;
6.清扫圈舍;
7.维修设备;
8.下班前检查料槽的下料情况;
下午:1:30-5:30 1.下午上班检查料槽的下料情况;
2.巡视猪群;
3.个别问题猪只进行个体治疗;
4.协助防疫员进行防疫;
5.清扫圈舍;
6.维修设备;
7.下班前检查料槽的下料情况;
晚上:9:00-9:30 1.观察圈舍的温度和风机通风是否异
常;
2.检查料槽的下料情况和饮水情况;
3.检查圈舍的门窗、照明灯是否关闭;
保育舍每周的日程安排
时间 工作内容
周一 消毒,清扫风机及百叶
周二 维护、检修设备
周三 转群
周五 消毒
周日 处理、淘汰弱仔病猪
兽医防疫员管理操作规程
管理目标:
1、正确保管好生产所使用的兽药、疫苗,确保兽药、疫苗不过期、不变质。
2、保管好所有的医疗器械(注射器、针头、手术器具、温度计等)完好无损,
保证所有的器械在使用前都消过毒。
3、科学、合理、安全使用疫苗、兽药,严格按照免疫程序、疫苗兽药使用标准
使用。
4、统计好入库、使用、库存的药品、疫苗、器械,不滥用、不浪费使用。
5、科学合理处理好使用后的疫苗瓶、药瓶、废旧器械。
管理操作规程:
1、对入库的各种物品进行登记,药品、疫苗必须查看生产日期、有效期、批准
文号(国家级)、GPS认证、生产厂家地址是否齐全,并详细登记。对上述不齐
全的药品、疫苗拒绝入库使用。
2、每天查看放疫苗冰箱上、下层的温度是否正常(冷藏温度保持在2-8℃,冷冻
温度-15℃。如有异常及时调整。
3、每天根据不同生产单元猪只发病原因、数量开具处方发放药物,不得无方用
药。对过期变质的药物丢弃不用。
4、根据防疫程序进行疫苗准备,冷冻疫苗使用前先检查疫苗瓶有无破损,是否
过了有效期,如有进行无害化处理后丢弃不用。然后把合格疫苗在室内放置一段
时间使疫苗温度和稀释液温度达到一致时进行稀释使用。稀释好的疫苗必须在2
小时之内用完。
5、根据不同猪只的大小发放消毒好的注射器、针头。
6、巡视猪群查看猪群的健康状况,做到猪只发病早发现早指导治疗(巡视时发
现病猪及时用记号笔进行标示,治疗时要用不同的记号笔进行标示),发病群体
超过5%的进行饮水用药或饲料加药,同时监督饲养员、防疫员预防、治疗打针、
饮水加药操作是否规范有效。
7、根据猪群发病原因不同、个体大小不同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并开具处方指导
用药。
8、跟踪猪群防疫后的反映情况,处理突发事件。填写防疫纪录。
9、如发现有传染性疾病及时报告给场长进行协商解决,并剖检死亡猪只进行初
步确诊,不能进行确诊的采集病料送总公司技术部进行确诊。并要求制定或自主
制定预防和治疗方案。
10、对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解剖器具等进行消毒处理。
11、处理使用过的空药瓶、疫苗瓶(用火碱浸泡或者焚烧),不得随意丢弃,以
防污染环境传染疾病。
12、总结纪录猪群发病情况、治疗情况、解剖情况、疫苗注射反映情况并分析整
理上报技术部。
13、统计准备第二天用的药品、疫苗、器械等。
14、查看库存的药品、疫苗、器械等是否充足,不足的进行统计上报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