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解读
- 格式:pdf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1
岳阳楼记详细讲解哎呀,说到这《岳阳楼记》,那可真是咱中国文学里的一颗璀璨明珠,亮得能晃瞎你的眼!这篇文章,是北宋年间,范仲淹大哥他老人家手笔一挥,就这么洋洋洒洒地写下来的。
说起来,这岳阳楼啊,那可是洞庭湖畔的一绝,站在楼上,那风景,啧啧,美得能让人心肝儿颤。
开头,范仲淹大哥就像是跟你聊天似的,轻描淡写地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你看,这句子多自然,就像是邻里街坊在拉家常。
滕子京兄弟,因为一些小波折,被调到了巴陵这地界当官。
不过人家心态好,不光没消沉,还修了座岳阳楼,美其名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这楼一修好,范仲淹大哥就收到了邀请函,请他给新楼写个记。
接着,范大哥就开始放大招了,他不写楼怎么建,砖有多红瓦有多亮,而是直接带你上三楼,开窗见景:“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我的天,这哪是写景啊,这简直是用文字在画画!山连着水,水连着天,早上金光闪闪,晚上暮色沉沉,那景色,绝了!范大哥也没忘了给你讲讲人的心情跟这景色是咋互动的。
他说啊,有的人看到这景,会“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开心得跟啥似的,啥烦恼都忘了;有的人呢,看到阴沉沉的天,就会“忧谗畏讥,满目萧然”,心里头那个堵啊,就像被石头压住了似的。
范大哥这是在告诉你,人嘛,都是有感情的动物,景色一变,心情也跟着变。
但范大哥最牛的地方在于,他没停在这表面,而是往深了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话说得多有哲理啊!意思就是,别因为外头的东西高兴过头,也别因为自己的事儿难过得要死。
范大哥这是要你豁达点,活得洒脱点。
再往后,范大哥又给你上了一课,关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这话一出,整个文章的气场都不一样了。
范大哥这是在说,真正的大佬,是得先想着天下人的忧愁,等大伙儿都乐了,他才乐。
这境界,高得能上天!最后,范大哥还特地提了一嘴滕子京兄弟,夸他干得漂亮,把巴陵治理得井井有条。
范仲淹岳阳楼记解析范仲淹岳阳楼记解析《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经典名篇,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范仲淹岳阳楼记解析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翻译: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翻译:我观赏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
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翻译:象那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阴惨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头冲白天空;太阳和星星失去了光辉,高山隐藏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杆倒了、船桨断了;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
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奸人的诽谤、害怕坏人的讥笑,满眼萧条冷落,极度感概而悲愤不端的种种情绪了。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及赏析《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
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
下面是整理的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岳阳楼记范仲淹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赋刻在它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妙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岳阳楼记》全文解读《岳阳楼记》全文解读引导语:《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作品,作者借此词规劝老友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他。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岳阳楼记》全文赏析,供大家欣赏。
《岳阳楼记》全文欣赏全文共六段。
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
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
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第二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
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
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
一“衔”一“吞”,有气势。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
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
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三、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
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
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
“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的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
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
淫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令过往的“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
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
岳阳楼记,解析《岳阳楼记》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创作的一篇散文,记述了他在岳阳楼上的所见所思,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并表达了对中原文化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整篇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描绘岳阳楼的自然景观和历史背景,展示了岳阳楼的壮丽和独特之处。
范仲淹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楼前湖泊的浩渺,山水间的景色宛如仙境。
他还介绍了楚汉相争的历史,表达了楚汉文化的重要性。
通过这一部分的描写,让读者对岳阳楼和其所在地的印象深刻。
第二部分,范仲淹揭示自己游览岳阳楼的目的是为了展示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提倡辞章学。
他以悲愤的口吻,反思了南方文化的衰落和对中原文化的迷恋。
认为中原文化是最有底蕴和潜力的,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推广。
通过这一部分,范仲淹表达了对中原文化的热爱和对南方文化的担忧。
第三部分,范仲淹提出文化复兴的思想。
他认为文化复兴是国家兴盛的关键,应该展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实力。
范仲淹倡导人们要有自信,战胜艰难困苦,为文化复兴而努力。
通过这一部分,范仲淹表达了对国家兴盛的期盼和对文化复兴的呼吁。
第四部分,范仲淹概括了他在岳阳楼上的所思所感。
他通过赞美岳阳楼独特之处和回忆自己在岳阳楼的游历,强调了个人的重要性和个人对国家的责任。
最后以警示的口吻,告诫后人要珍惜当下,努力为国家文化的繁荣努力。
通过这一部分,范仲淹强调了每个人都应该对国家和文化的发展负责。
总的来说,《岳阳楼记》反映了范仲淹对岳阳楼景色的热爱,对中原文化的推崇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透过对景物的描写和自身思考的反思,范仲淹向读者表达了对文化复兴的向往和对国家兴盛的追求。
这篇文章以其优美的文采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无数读者,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岳阳楼记全部注释《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经典之作,下面咱就来唠唠它的全部注释。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守啊,就是被贬官然后到这个地方做太守。
滕子京也是个挺有故事的人,被贬到巴陵郡,心里肯定不好受。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这说明滕子京挺有能力的,到这没多长时间,政务就顺利,百姓也和和美美,之前荒废的很多事儿都重新兴办起来了。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他重新修岳阳楼,还扩大规模,把唐朝和当时名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这岳阳楼可是个很有名的楼,在当时就很有文化意义。
“属予作文以记之。
”滕子京就嘱托范仲淹写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范仲淹说我看巴陵郡最美的景色就在洞庭湖啊。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这几句写洞庭湖的气势,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水势浩大,宽阔得没有边际。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色那是千变万化的。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观的景象,以前的人描述得已经很详尽了。
那范仲淹为啥还要写呢?他有自己的想法。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向北通到巫峡,向南直到潇水和湘水,被降职远调的官员和诗人常常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后的感情能没有差别吗?像“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霪雨就是连绵不断的雨,好几个月都不放晴。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浪冲向天空。
这时候看到这景象的人就会“感极而悲者矣”,心里难过悲伤到极点。
而“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春天暖和阳光明媚的时候,湖水平静。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天空和湖水一片碧绿,广阔无边。
这时候就会“其喜洋洋者矣”,高兴得不得了。
范仲淹在文中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不管外界环境怎样,自己的心境不被影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更是他伟大情怀的体现,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这是多么崇高的境界啊。
《岳阳楼记》注释版
岳阳楼记注释版
《岳阳楼记》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创作的一篇散文,被誉为文
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注释。
1. 登高望远:指登上岳阳楼,远眺美景。
这句话是文章的开篇,旨在引起读者的兴趣。
2. 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对登高的愉悦,并暗示自己无法离开
这美丽的景色,形成了与读者的情感共鸣。
3. 宇文新州处士: 宇文新州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他通过清晨登
高的方式来表达对自然的依恋和向往。
4. 羡长江之无穷:长江象征着壮阔的河山,激发了作者骄傲感
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5. 中流击楫:中流指长江的中间位置,击楫指划船。
这句话形
象地描述了长江中的繁忙景象。
6. 焉知非福:这是个迷人的伏笔,暗示后面的故事。
7. 声逐而东:指水声逐年东流,暗喻一种无法阻挡的力量。
8.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来:这句话表达了作
者对历史变迁的思考,以及长江的永恒与历史。
9. 而予愿逐君千里;君当作策名城市,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是
作者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家乡联系在一起的表达,凸显了家国情怀。
总之,范仲淹通过《岳阳楼记》通过描述登高的体验,展现了
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同时彰显了家国情怀。
这篇文
章语言优美、含意深远,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岳阳楼记》原文及译文注释《岳阳楼记》这篇课文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岳阳楼记》原文及译文注释,希望能帮到大家!岳阳楼记宋代: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一作:隐耀;霪雨通:淫雨)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岳阳楼记》讲解《岳阳楼记》篇一《岳阳楼记》,那可是篇超级有名的文言文呢。
咱先说说这岳阳楼,它就像一个大明星,屹立在那儿,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我第一次接触《岳阳楼记》的时候,说实话,感觉就像在看天书。
那些文言文的字词,就像一群调皮的小怪兽,在我眼前晃悠,让我眼花缭乱。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我当时就想,这滕子京是谁啊?咋就被贬到巴陵郡了呢?也许他是在朝廷里得罪了什么人吧,就像电视剧里演的那些宫廷斗争一样。
不过,随着对这篇文章的深入了解,我发现它可不仅仅是在讲滕子京的事儿。
范仲淹写这篇文章,那可是有大情怀的。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这描写,简直绝了!感觉就像一幅超级大的画卷在我眼前展开。
我仿佛能看到那洞庭湖的湖水,像一群奔腾的骏马,朝着天边涌去。
早上的时候,阳光洒在湖面上,那湖就像个闪闪发光的大金盘;到了傍晚,又变得有些阴森,像个神秘的大怪兽躲在黑暗里。
范仲淹在文章里提到了两种不同的景色对应两种不同的心情。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我觉得这种悲伤就像冬天的寒风,呼呼地吹进人的心里。
也许是那些被贬的官员,站在楼上,看着远方,就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起了自己在朝廷里受的委屈。
但是呢,“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这又像是春天的阳光,暖烘烘的。
当人们看到美好的景色,把那些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的时候,就会有这种喜悦的心情。
可是范仲淹最后又升华了,他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可就有点难理解了。
我就想啊,人怎么可能不被外界的事物影响呢?就像我,看到喜欢的东西就高兴,遇到倒霉的事儿就沮丧。
但是也许这就是范仲淹的伟大之处吧。
他就像一个站在高山上的智者,俯瞰着世间的一切喜怒哀乐,而他心中有着更高的追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一句话,就像一把火,点燃了多少人的热血啊!现在的社会,还有多少人能有这样的胸怀呢?我有时候就会问自己,我要是在那个时代,能像范仲淹一样吗?我觉得可能够呛。
岳阳楼记篇目解析岳阳楼记,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所写,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篇名篇。
本文作者以游览岳阳楼的经历为线索,融入自然景观、历史典故以及个人心情和感悟,展现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以及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本文通过描写细腻、意境深远的文笔,激发读者对于岳阳楼的好奇心和赞美之情。
以下将从篇目结构、内容要点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经典之作。
一、篇目结构岳阳楼记整篇文章以五绝为基本组织形式。
从开篇的“壮观”、中间的“景色”、再到尾声的“感慨”,贯穿始终。
这种结构形式符合传统文人的写作习惯,通过巧妙的安排和布局,达到了整篇文章情节递进、层次分明的效果。
二、内容要点岳阳楼记以岳阳楼为背景,融入了自然景观、历史人物以及个人情感等多个要点。
作者开始描述山水之间的壮丽景色,比喻为“三楚悠悠,百里荆江七十二峡。
”接着,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典故,以讽刺的口吻揭示了历史乱象。
最后,通过对岳阳楼的游览过程,作者深入思考自身的境遇,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和忧虑。
三、语言风格岳阳楼记文笔凝练、表达犀利,语言风格独特。
作者以简练明了的句子来描绘景物,如“游览矣,咸感兴。
”通过匠心独运的比喻手法,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同时,文章中贯穿着讽刺、悲凉、思考等情感,寄托了作者对家乡的情感,牵动了读者的共鸣。
岳阳楼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中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作品。
通过篇目解析,我们对于岳阳楼记的结构、内容要点以及语言风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读者在欣赏这一经典之作时,能够更好地领略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解读
宋淑清
(澧县城头山镇中学湖南·常德415500)
摘要《岳阳楼记》的著名,首推它的思想境界崇高。
本文以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垂范后世,彪炳千古。
关键词岳阳楼解读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志趣高远、脍炙人口的名篇散文。
楼因文名,岳阳楼也因这篇绝妙的记文名扬天下,一举成为文人墨客心中的圣地。
《岳阳楼记》优美的文辞,豁达的胸襟,先忧后乐的济世情怀成为无数仁人志士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令人每每读罢,眼界大开,襟怀为之一振。
1楼因文名,境界高格
范仲淹,字希文,江苏吴县人。
他年幼丧父,出身贫微,虽常以粥度日,却怀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抱负。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考取进士,极力主张改革时政,并以不畏权贵,敢于直言,屡建边功,赢得百姓和进步官吏的拥护和爱戴,成为北宋仁宗时期改革派的领袖人物。
滕子京被贬后,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就把自己管辖的岳州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于是他“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并把岳阳楼的历史,地理气候,建筑特点写了一封信,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寄给被贬放邓州的范仲淹,请他代为作记。
范仲淹在改革失败后,环境险恶,正愁没法直抒胸怀,规劝盟友,便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阐发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思想和为人之道,表达了自己不肯向保守势力妥协的决心,并愿意和朋友共勉,这就是这篇脍炙人口的杰作产生的过程和本质所在。
故,感谢滕子京,一是感谢他不为贬谪而委顿,励精图治,群策群力,带领众人重建了岳阳楼;二是感谢他“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的远见卓识,力邀千里之外的范仲淹为楼作记。
2叙议结合,结构严谨
全文共五段,可分三部分,一头一尾各为一部分。
第一部分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原由。
虽然作者在这里只写了四句话,但却简明扼要地交待了滕子京的“谪守”、他在短期内所取得的“政绩”和求人作记这三件事。
作者是怀着欣慰的心情,用赞美的口气写这段文字的。
一个获罪朝庭的人,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把岳州(即巴陵郡)的政务搞得如此清明,老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这难道不值得志同道合的老朋友欣慰和赞美吗?联系“庆历新政”,滕子京被贬虽是革新派在政治上的挫折,但滕子京的政绩却是革新派的慰藉,所以,作者故意把“谪守”和“政通人和”放在一起来写,以形成鲜明的对照,表示自己对“新政”的怀念。
第二部分写洞庭湖上的不同景色和登楼者对景色的不同感受。
首先介绍岳阳楼之大观,作者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把洞庭湖浩大的气势都写活了。
然而,这篇文章的主旨在于“言志”,所以用“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把文气截住,并用“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样一个反诘句过渡到下文。
接下写登楼者的悲喜之情,既是对前面“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具体描述和回答,也是为第三部分正面论述“不以物寄,不以己悲”提供了依据,至于文章中的阴晦之景和晴和之景的描写都不过是为突出“悲”、“喜”之情服务的。
因为景写得越真,情也就越切,下边的论证就更有力量。
这是作者成功地把我国诗歌创作中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说理文里的典型范例。
第三部分是文章的议论中心,也是全篇精髓所在。
从手法上看,它表达婉转,是借用自己理想中的古仁人在发议论,从结构上说,它是在否定第三、四段的“以物喜,以己悲”的消极思想基础上来立论的,因此,批判得深刻,树立得也牢固,从思想内容来看,“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正是他们自己由于改革失败,从朝廷内臣贬放到边远地区作外官的真实写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范仲淹宏伟理想和高尚抱负的生动写照。
它既是自勉,也是对滕子京和其它失败的革新派成员们的勉励。
3写作特色独具
结构谨严,有着内在的逻辑力量。
作者先写作记原由,并点出“谪守”二字。
接着写岳阳楼之大观,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诘问。
这样写,一方面承接了“谪守”的文意,一方面又生发出“悲”、“喜”二层,最后借“古仁人”抒发议论,批判消极情绪,树立正面见解,真可谓环环紧扣,逐层深入,表现出很强的内在逻辑力量。
因此,尽管这篇文章有较多的记叙、描写和抒情的笔墨,但它仍是一篇论说文,它的内容和形式也是完全统一的。
寓理于境,写景为议论服务。
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结合,以叙事带出景,又由景生情,达到情景交融,最后由情入议,点明全文中心。
由于客观现实的需要,《岳阳楼记》的作者,把人生的哲理和个人对现实的切身感受寓意在细致入微的景物描绘之中。
记楼,记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
作者又善于以简驭繁,巧妙地转换内容和写法,如以“前人之述备矣”一语带过无数叙述,以“然则”一语引出“览物之情”,以“或异二者之为”展开议论话题……千回百转,层层推进,叙事言情都入化境。
语言凝练,骈散结合,节奏鲜明,音调铿锵,意境优美,意趣无穷。
其中的一些语句今天还在使用,如“百废具兴”、“气象万千”、“心旷神怡”等。
内容警策的语句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卞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
所以,《岳阳楼记》的著名,首推它的思想境界崇高。
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
可是他不肯这样,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这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语|言|文|学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11期/4月(中)—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