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宝应县人民医院骨科临床诊疗指南
- 格式:doc
- 大小:539.50 KB
- 文档页数:103
临床诊疗指南医院编辑委员会名单主任:马爱群吕毅副主任:贺大林薛武军刘正稳秘书:王彬翀临床诊疗指南·骨科诊疗分册编辑委员会名单主编:王金堂秘书:白斌编写人员:(以姓氏笔划为序)王民马巍白斌邱希江张小卫张银刚李曙明李新友周双利杨康平赵卫公韩学哲目录第一章上肢骨折ﻩ1第一节锁骨骨折ﻩ1第二节肱骨外科颈骨折ﻩ2第三节肱骨干骨折 (4)第五节尺桡骨骨折 (7)第六节桡骨远端骨折 (9)第二章手外伤 (11)第三章下肢骨ﻩ14第一节股骨颈骨折 (14)16第二节股骨转子间骨折ﻩ第三节股骨干骨折ﻩ1718第四节髌骨骨折ﻩ第五节胫腓骨干骨折 (19)第六节踝部骨折 (20)第七节跟骨骨折 ............................................................................................................... 21第四章脊柱脊髓损伤及骨盆骨折ﻩ23第一节脊柱骨折ﻩ2325第二节脊髓损伤ﻩ第三节骨盆骨折ﻩ28第四节髋臼骨折ﻩ30第五章关节脱位 (33)33第一节肩锁关节脱位ﻩ第二节肩关节脱位ﻩ34第三节肘关节脱位 (35)第四节桡骨头半脱位...................................................................................................... 36 第五节髋关节脱位ﻩ36第六节髌骨脱位 (38)第六章周围神经损伤............................................................................................................. 40第一节总论ﻩ40第二节桡神经损伤 ........................................................................................................ 43 第三节正中神经损伤ﻩ43第四节尺神经损伤 (44)44第五节股神经损伤ﻩ第六节坐骨神经损伤 (45)45第七节胫神经损伤ﻩ第八节腓总神经损伤 (46)第七章运动系统慢性损伤ﻩ4747第一节概论ﻩ第二节肩关节周围炎 (48)第三节腰肌劳损 ............................................................................................................. 5051第四节狭窄性腱鞘炎ﻩ第五节肱骨外上髁炎ﻩ52第六节髌骨软骨软化症ﻩ54第八章颈,腰椎退行性疾病...................................................................................................... 57第一节颈椎病ﻩ57第二节腰椎间盘突出症 (61)第九章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66)第一节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66第二节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6768第三节化脓性关节炎ﻩ第十章骨与关节结核............................................................................................................... 69第一节脊柱结核ﻩ69第二节髋关节结核ﻩ7071第三节膝关节结核ﻩ第十一章非化脓性关节炎ﻩ7373第一节强直性脊柱炎ﻩ第二节骨关节炎ﻩ7577第三节类风湿性关节炎ﻩ第四节大骨节病ﻩ79第十二章运动系统畸形 (82)第一节先天性肌性斜颈 (82)第二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83)第三节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86)第四节特发性脊柱侧凸 (88)第五节平足症ﻩ90第六节踇外翻 (91)第十三章骨肿瘤................................................................................................................... 9393第一节骨软骨瘤ﻩ第二节软骨瘤ﻩ94第三节骨巨细胞瘤 (97)第四节骨肉瘤 ................................................................................................................... 99 101第五节软骨肉瘤ﻩ第六节尤文氏肉瘤 (102)第七节转移性骨肿瘤.................................................................................................... 103第八节骨囊肿 . (104)106第九节骨纤维异样增殖症ﻩ第一章上肢骨折第一节锁骨骨折一、定义锁骨骨折(fracture of clavicle)就是指锁骨干骨皮质连续性得中断、锁骨干较细,有弯曲呈“S”形、内侧半弯凸向前,外侧半弯凸向后、内端与胸骨相连构成胸锁关节,外侧与肩峰相连构成肩锁关节,横架于胸骨与肩峰之间,就是肩胛带与躯干唯一联系支架。
临床诊疗指南医院编辑委员会名单主任:马爱群吕毅副主任:贺大林薛武军刘正稳秘书:王彬翀临床诊疗指南·骨科诊疗分册编辑委员会名单主编:王金堂秘书:白斌编写人员:(以姓氏笔划为序)王民马巍白斌邱希江张小卫张银刚李曙明李新友周双利杨康平赵卫公韩学哲目录第一章上肢骨折 (1)第一节锁骨骨折 (1)第二节肱骨外科颈骨折 (2)第三节肱骨干骨折 (4)第五节尺桡骨骨折 (7)第六节桡骨远端骨折 (9)第二章手外伤 (11)第三章下肢骨 (14)第一节股骨颈骨折 (14)第二节股骨转子间骨折 (16)第三节股骨干骨折 (17)第四节髌骨骨折 (18)第五节胫腓骨干骨折 (19)第六节踝部骨折 (20)第七节跟骨骨折 (22)第四章脊柱脊髓损伤及骨盆骨折 (23)第一节脊柱骨折 (23)第二节脊髓损伤 (26)第三节骨盆骨折 (29)第四节髋臼骨折 (31)第五章关节脱位 (33)第一节肩锁关节脱位 (33)第二节肩关节脱位 (34)第三节肘关节脱位 (36)第四节桡骨头半脱位 (36)第五节髋关节脱位 (37)第六节髌骨脱位 (38)第六章周围神经损伤 (40)第一节总论 (40)第二节桡神经损伤 (44)第三节正中神经损伤 (44)第四节尺神经损伤 (45)第五节股神经损伤 (45)第六节坐骨神经损伤 (46)第七节胫神经损伤 (46)第八节腓总神经损伤 (47)第七章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47)第一节概论 (47)第二节肩关节周围炎 (49)第三节腰肌劳损 (51)第四节狭窄性腱鞘炎 (52)第五节肱骨外上髁炎 (53)第六节髌骨软骨软化症 (54)第八章颈,腰椎退行性疾病 (58)第一节颈椎病 (58)第二节腰椎间盘突出症 (62)第九章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67)第一节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67)第二节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68)第三节化脓性关节炎 (69)第十章骨与关节结核 (70)第一节脊柱结核 (70)第二节髋关节结核 (71)第三节膝关节结核 (73)第十一章非化脓性关节炎 (74)第一节强直性脊柱炎 (74)第二节骨关节炎 (76)第三节类风湿性关节炎 (78)第四节大骨节病 (80)第十二章运动系统畸形 (83)第一节先天性肌性斜颈 (83)第二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85)第三节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88)第四节特发性脊柱侧凸 (90)第五节平足症 (92)第六节踇外翻 (93)第十三章骨肿瘤 (94)第一节骨软骨瘤 (94)第二节软骨瘤 (96)第三节骨巨细胞瘤 (98)第四节骨肉瘤 (101)第五节软骨肉瘤 (103)第六节尤文氏肉瘤 (104)第七节转移性骨肿瘤 (105)第八节骨囊肿 (106)第九节骨纤维异样增殖症 (107)第一章上肢骨折第一节锁骨骨折一、定义锁骨骨折(fracture of clavicle)是指锁骨干骨皮质连续性的中断。
骨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1. 前言
本指南将为骨科专业人士提供骨科常见病的诊疗指南。
指南旨在帮助医生进行正确的病情评估、诊断和治疗,以提供最佳的病患护理。
2. 常见病列表
以下是常见的骨科疾病列表(但不限于):
- 骨折
- 关节炎
- 腰椎间盘突出症
- 骨刺
- 手足麻木
- 骨肿瘤
- 韧带损伤
- 脱位
- 骨质疏松症
- 骨科感染
3. 诊断准则
针对不同的骨科疾病,以下是一些诊断准则的示例:
3.1 骨折
- 临床表现:疼痛、肿胀、变形等
- 影像学:X光、CT扫描等
- 诊断标准:骨折线、位移程度等
3.2 关节炎
- 临床表现: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 影像学:X光、MRI等
- 诊断标准:关节退变、滑膜炎症等
4. 治疗方法
根据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4.1 保守治疗
- 休息和限制活动
- 物理疗法和康复训练
- 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止痛药等
4.2 手术治疗
- 内固定手术:使用钢板、螺丝等
- 关节置换手术
- 脊椎手术:如椎间融合手术等
5. 后续护理
根据不同疾病和治疗方式,以下是常见的后续护理措施:
- 需要定期复诊
- 进行康复训练
- 注意饮食和生活惯
- 忌烟酒等不良惯
6. 参考文献
请参考以下文献获取更多详细信息:
- 文献1
- 文献2
以上是一份完整版骨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提供了骨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指导。
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医生应选择适当的诊断准则和治疗方法,以确保对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
骨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一、骨折1.1 骨干骨折急性期处理:1. 及早将骨折段复位。
2. 确定骨折部位的血循环状态,对于供应血液有困难的部位,宜及时诊治。
3. 饮食或高蛋白饮食以补充营养,促进愈合。
4. 应用适当镇痛剂减轻疼痛。
稳定期处理:1. 监测骨折处的生理状态,饮食及运动量等。
2. 积极应用理疗、运动疗法促进骨折愈合。
3. 积极预防钙、磷等营养素不足。
1.2 关节骨折处理:1. 关节面复位,恢复正常的髋内旋和外旋功能。
2. 禁止步行,无痛条件下活动髋关节,避免关节僵硬。
3. 应用支具、理疗等措施以促进骨折愈合。
二、半月板损伤2.1 半月板损伤初期治疗1. 采取绝对休息,禁止活动,采取卧床休息。
2. 应用冰敷,消除肿胀炎症。
3. 应用支具以固定膝关节。
4. 应用按摩以促进半月板损伤的愈合。
2.2 半月板损伤后期恢复1. 逐步恢复正常的活动量,包括逐步进行走路和跑步的活动。
2. 应用理疗,有利于肌肉和膝关节软组织的恢复。
3. 逐步地重返体育活动。
三、脊柱损伤3.1 脊柱损伤早期处理1. 采取背板固定,以保持患者脊柱位置的稳定。
2. 注射肌肉松弛剂,以减轻肌肉张力。
3. 应用制动和牵引,以减小脊柱压力。
3.2 脊柱损伤后期治疗1. 应用手术矫正椎间增生并稳定脊柱。
2. 应用理疗和康复治疗,帮助肌肉组织恢复,促进神经恢复。
3. 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日常惯让其加重局部疼痛。
四、骨关节炎4.1 骨关节炎早期处理1. 应用理疗、康复治疗、运动疗法等增强患者肌肉、韧带和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以促进关节的营养和修复。
2. 合理地锻炼,适当地运动,促进关节的恢复和健康。
3. 使用中药或药物治疗,以减轻炎症和疼痛。
4.2 骨关节炎后期治疗1. 应用手术矫正或置换,当病情变得非常严重时,以消除疼痛和恢复功能。
2. 应用理疗、康复治疗,帮助肌肉组织恢复,促进神经恢复。
3. 接受专业的物理治疗,如止痛电流、超声波、磁疗等。
第一章骨折一、锁骨骨折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5%左右,幼儿更多见。
【概述】按解剖部位分类:①内侧1/3骨折,由直接暴力引起。
可以合并第11前肋骨折;②中1/3骨折;③外侧1/3骨折。
大约80%的锁骨骨折发生在中1/3部位。
外侧1/3锁骨骨折义可分成两型:①无移位:啄锁韧带未断。
②有移位:喙锁韧带已断。
【诊断】1.临床表现(1)典型表现:有明确外伤史,以间接暴力多见。
骨折部位肿胀、淤血、疼痛、患肩及上臂拒绝活动。
(2)查体:骨折部位肿胀、淤血、外观可有凹陷畸形.可触及骨擦感.锁骨有叩痛。
幼儿可根据外伤史;检查时,头倾向患侧.下颏部转向健侧.从撇下托起或提拉上肢出现哭闹或痛苦面容,提示可能有骨折。
2.检查X线片可湿示骨折及移位情况,对疑有喙锁韧带损伤者,可加拍对称持重时的X线片判定,即双手持4kg左右之重物譬垂直状态下拍双肩正位片。
如喙突与锁骨间距加大及骨折端移位程度加剧,则表明喙锁韧带断裂。
【治疗】1.内侧1/3骨折三角巾悬吊上肢4~6周。
2.中1/3骨折(1)儿童无移位骨折,用“8”字绷带外层用宽胶布加固,固定:3~4周。
(2)有移位者先行手法复位,然后做“8”字形石膏固定,固定时间为4~6周。
老人、粉碎性骨折应延长固定期,疼痛消失.两上臂高举过头时不痛,并可摸到锁骨内侧亦有动作,说明骨折部位已有连接。
锁骨中1/3骨折不强调解剖复位,即使畸形愈合,亦不影响上肢功能。
多次复位会产生骨不连接。
锁骨中段骨折手术指征为:①开放性骨折;②有血管神经损伤;③骨不连接;④追求美观或早期活动要求手术治疗等情况。
内固定方法有髓内针固定和接骨板螺丝钉固定。
3.外侧1/3骨折依据骨折线与喙锁韧带的关系可分为3型:I型:骨折在喙锁韧带和肩锁韧带间,骨折相对稳定,无移位,最为常见。
治疗上可选择三角巾悬吊保护6周左右。
II型:喙锁聊带与锁骨近端分离,骨折中度移位。
因骨折段与喙锁聊带分离,骨折移位小易手法复位,原则上考虑切开复位及内周定治疗。
骨关节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骨关节科是一门研究人体骨骼和关节相关疾病的临床学科。
本文将介绍骨关节科的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
一、骨关节科临床诊疗指南1.骨折(1) 诊断:骨折的诊断应根据病史、体征和影像学检查进行。
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光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
(2) 治疗:骨折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对于稳定的骨折,可以行保守治疗。
对于不稳定的骨折和关节面骨折,应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内固定和外固定两种方法。
2.脊柱疾病(1) 诊断:脊柱疾病的诊断应根据病史、体征和影像学检查进行。
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光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
(2) 治疗:脊柱疾病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椎板切除术、椎间融合术等。
3.关节炎(1) 诊断:关节炎的诊断应根据病史、体征和影像学检查进行。
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光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
(2) 治疗:关节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按摩等。
手术治疗包括关节置换术和关节镜手术等。
二、骨关节科技术操作规范1. 骨折内固定术(1) 消毒:在手术前进行局部消毒。
(2) 手术标记:在X光透视下标记好骨折部位。
(3) 麻醉: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
(4) 切口:选择切口时应尽量保留软组织完整,要求切口清晰、直线,离骨折的端点远离1/3处。
(5) 定位钻孔:用定位钻进行骨钉穿刺,并在钢板上做好定位钻位。
(6) 钻孔:在骨上钻出定位孔,穿过皮骨肌界面。
(7) 手术操作:选择适当的骨骼角度,将钢板按骨形塑形,将骨钉放置到合适的位置。
(8) 关节复位:钢板固定后进行局部解剖,并根据手术后情况进行修复。
(9) 选择合适的钢板材料。
2. 关节镜手术(1) 麻醉: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
(2) 手术定位:确定关节镜进入点位、角度等。
骨科临床诊疗框架及操作规范
1. 前言
为了规范骨科临床诊疗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业标准,制定本诊疗框架及操作规范。
2. 诊疗前的准备工作
2.1 患者信息收集
- 详细询问患者的主诉、病史、受伤经过等。
-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特别是受伤部位的检查。
- 根据需要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如X光、CT、MRI等。
2.2 诊断
-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做出明确的诊断。
- 对于复杂的病例,应邀请相关科室进行会诊。
3. 诊疗操作规范
3.1 保守治疗
- 适用于轻度损伤、无手术指征的患者。
- 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石膏固定、支具矫形等。
3.2 手术治疗
- 适用于严重损伤、骨折、关节置换等。
- 包括:骨折内固定、关节置换、软组织修复等。
3.3 术后管理
-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伤口情况。
- 按照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治疗。
- 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4. 诊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做好患者的沟通工作,解答患者的疑问。
5. 诊疗后的总结和反馈
- 对诊疗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地方。
- 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处理患者的问题。
6. 附录
- 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业标准。
-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实际操作请遵循医生和相关科室的判断和决策。
骨折临床诊疗指南【概述】骨或骨小梁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发生断离,称之为骨折。
骨折可分为:稳定和不稳定骨折;闭合骨折和开放骨折;外伤性骨折和病理骨折。
骨折愈合大致可分为肉芽修复期、原始骨痂期、成熟骨板期和塑型期四期。
康复治疗应遵循骨折后的病理变化过程,促进骨折愈合。
骨折的整复、固定和功能训练是骨折治疗的原则,也是康复治疗的原则。
康复目的是采取积极措施,以消除创伤及长期固定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大程度地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诊断要点】1.症状骨折发生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局部肿胀、瘀斑、畸形(成角、旋转、重叠等)。
2.体征局部压痛和叩击痛,异常活动及骨擦音;运动功能障碍或感觉功能障碍(若骨折合并神经损伤)。
3.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是确定骨折部位、程度及骨折类型的常规检查。
【康复评定】1.骨折愈合情况(附成人常见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表,表4-3-1)注意骨折对位对线、骨痂形成情况;注意发现是否存在延迟愈合或未愈合、假关节形成、畸形愈合等愈合不良情况;注意有无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关节挛缩、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
2.关节活动范围的评定。
3.肌力评定。
4.肢体长度及围径的评定。
5.感觉功能评定。
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上肢骨折时重点评定饮食、写字、更衣等功能障碍。
下肢骨折主要评定步行、负重等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为便于临床康复治疗,骨折康复大致以时间划分为骨折固定期(早期)和骨折愈合期(后期)两个阶段。
1.骨折固定期(早期)持续肿胀是骨折后致残的主要原因,早期康复治疗重点是消除肿胀,减轻疼痛。
(1)抬高肢体:肢体远端必须高于近端,近端要高于心脏平面。
(2)物理治疗:作用为减轻肿胀疼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骨痂形成,减轻粘连,软化瘢痕。
电疗法:主要采用超短波疗法,患部对置,骨折1周内无热量,1周以后微热量,10?15min/次,1次/d,15?30次为1疗程。
此法可在石膏外进行,但有金属内固定物时禁用。
光疗法:主要采用紫外线疗法,骨折局部,亚红斑量或红斑量,每日或隔日1次,3?5次为1疗程。
2023年骨科诊疗指南骨科是医学中专门研究与治疗骨骼系统疾病和其他相关疾病的学科。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骨科诊疗指南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介绍2023年骨科诊疗指南的一些重要内容。
一、骨科疾病的分类和诊断骨科疾病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创伤性骨科疾病、退行性骨科疾病和先天性骨科畸形。
每一种疾病都有其特征性的症状和体征,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可以进行准确的诊断。
创伤性骨科疾病主要包括骨折、脱位和软组织损伤等。
在诊断中,应该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必要时进行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损伤的位置、范围和严重程度。
退行性骨科疾病主要包括骨质疏松、骨关节炎和腰椎间盘突出等。
在这类疾病的诊断中,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进行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如X线、MRI、超声等,以确定病变的位置、程度和类型。
先天性骨科畸形主要包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和脊柱侧弯等。
在诊断过程中,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定畸形的类型、程度和影响范围。
二、骨科疾病的治疗方法骨科疾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情况,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保守治疗主要适用于轻度的骨科疾病,如骨折的保守治疗可以通过石膏固定或使用外固定器来固定骨折部位,促使骨折愈合。
而骨关节炎的保守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等,以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严重的骨科疾病,如复杂的骨折、严重的骨关节炎和畸形等。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恢复骨骼的结构和功能。
康复治疗是骨科疾病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包括物理治疗、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等。
通过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骨骼系统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三、骨科疾病的预防与保健预防骨科疾病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锻炼来增强骨骼的健康。
骨伤诊疗指南引言骨伤是指骨骼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包括骨折、脱位、韧带扭伤等。
骨伤的及时准确诊断和科学合理的治疗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指南旨在提供骨伤的诊断和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供医务人员参考。
诊断骨伤的诊断主要通过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如X线、CT、MRI等进行。
病史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发病时间、受伤原因、疼痛部位和性质、活动受限程度等。
临床症状根据患者的主诉和体格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骨伤,并初步判断骨伤的类型。
常见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主要包括X线、CT、MRI等。
X线是最常用的骨伤检查方法,能够直接显示骨折、脱位等。
CT和MRI能提供更详细的骨髓、韧带和软组织的信息,对某些复杂骨伤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治疗骨伤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具体的治疗方案根据骨伤的类型、程度和患者的情况而定。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休息、冰敷、止痛药等非手术措施来促进骨伤的康复。
对于一些简单的骨折或韧带扭伤,保守治疗通常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复杂的骨伤,如开放性骨折、关节脱位等。
手术可以通过内固定物如金属板、螺钉等来稳定断裂的骨块,或者通过关节镜等微创技术进行修复。
康复训练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康复训练都是重要的环节。
康复训练包括功能锻炼、物理疗法和骨密度恢复等,旨在恢复骨骼功能和促进患者的康复。
预防骨伤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容易发生骨伤的人群。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注意安全,避免跌倒、碰撞等事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增强肌肉力量和骨骼密度;•使用合适的防护装备,如头盔、护膝等;•遵守交通规则,避免交通事故。
结论骨伤诊疗的关键是准确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
医务人员需要通过病史、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此外,也需要加强对骨伤的预防宣传,提高人们的骨骼健康意识,减少骨伤的发生。
宝应县人民医院
骨 科 诊 疗 指 南 1
目 录 1、肱骨干骨折-------------------------------------------------------------------2 2、股骨干骨折-------------------------------------------------------------------7 3、股骨转子间骨折------------------------------------------------------------11 4、胫腓骨骨折------------------------------------------------------------------17 5、锁骨骨折---------------------------------------------------------------------20 6、半月板损伤------------------------------------------------------------------24 7、股骨颈骨骨折---------------------------------------------------------------28 8、股骨头坏死------------------------------------------------------------------33 9、膝骨性关节炎---------------------------------------------------------------41 10、前交叉韧带损伤-----------------------------------------------------------50 11、骨质疏松伴病理性压缩骨折--------------------------------------------55 12、腰椎管狭窄症--------------------------------------------------------------62 13、腰椎滑脱症-----------------------------------------------------------------70 14、腰椎间盘突出症-----------------------------------------------------------77 15、颈椎病-----------------------------------------------------------------------85 16、拇指多指畸形--------------------------------------------------------------93 17、踇外翻-----------------------------------------------------------------------96 18、手部掌、指骨骨折--------------------------------------------------------99 2
肱骨干骨折 【ICD-10编码】S42.302 肱骨干骨折系指肱骨外科颈以下1~2厘米至肱骨髁上2厘米之间的骨折。多发于骨干的中部,其次为下部,上部最少。中下1/3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下1/3骨折易发生骨不连。 【病因】 直接暴力、间接暴力、旋转暴力均可致该骨骨折。 1.直接暴力 如打击伤、挤压伤或火器伤等,多发生于中1/3处,多为横行骨折、粉碎骨折或开放性骨折,有时可发生多段骨折。 2.间接暴力 如跌倒时手或肘着地,地面反向暴力向上传导,与跌倒时体重下压暴力相交于肱骨干某部即发生斜行骨折或螺旋形骨折,多见于肱骨中下l/3处,此种骨折尖端易刺插于肌肉,影响手法复位。 3.旋转暴力 如投掷手榴弹、标枪或翻腕赛扭转前臂时,多可引起肱骨中下1/3交界处骨折,所引起的肱骨骨折多为典型螺旋形骨折。 肱骨干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肌肉附着点不同,暴力作用方向及上肢体位的关系,肱骨干骨折可有不同的移位情况。如骨折于三角肌止点以上者,近侧骨折端受到胸大肌、大圆肌和背阔肌的牵拉作用向内侧移位;远侧骨折端因三角肌的牵拉的作用而向外上移位。如骨折于三角肌止点以下者近侧骨折端因受三角肌和喙肱肌的牵拉作用而向外向前移位;远侧骨折端受到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牵拉作用,而发生向上重叠移位。如骨折于下1/3部,由于伤员常将前臂悬吊胸前,引起远侧骨折端内旋移位。手法整复时均要注意纠正。 【临床表现】 1.疼痛 表现为局部疼痛及传导叩痛等,一般均较明显。 2.肿胀 3
完全骨折,尤其粉碎型者局部出血可多达200毫升以上,加之创伤性反应,因此局部肿胀明显。 3.畸形 在创伤后,患者多先发现上臂出现成角及短缩畸形,除不完全骨折外,一般多较明显。 4.异常活动 多于伤后立即出现。 5.血管神经损伤症状体征 患者神经干紧贴骨面走行,甚易被挤压或刺伤;周围血管亦有可能被损伤。因此在临床检查及诊断时务必对肢体远端的感觉、运动及桡动脉搏动等加以检查,并与对侧对比观察。 【辅助检查】 在检查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查体可发现异常活动,骨摩擦感。 2.X线摄片可确定骨折的类型、移位方向。 3.对怀疑有神经损伤的患者,注意神经探查。 【诊断】 外伤史,局部肿胀,疼痛及传导叩痛,异常活动及成角、短缩畸形。正侧位X线片能确诊骨折部位及移位情况。 【鉴别诊断】 本病的鉴别诊断主要有以下的几种情况: 1.病理性骨折 上臂部X线正侧位片可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注意有无骨质破坏,鉴别是否为转移癌、骨囊肿等所致的病理性骨折。 2.上臂软组织损伤 有牵拉痛,压痛局限于损伤部位,但无纵向叩击痛及异常活动。X线片可以除外骨折。 3.桡神经损伤 4
若出现桡神经损伤,要鉴别清楚是术前损伤还是术中损伤,通过询问病史、发病时间和发病经过、临床表现则不难诊断。如果术前无桡神经损伤表现而术后立即出现者考虑为牵拉伤和粗暴操作所致,如果术后渐进性出现桡神经损伤表现应考虑为骨痂或瘢痕粘连所致。 【并发症】 1.神经损伤 以桡神经损伤为最多见,肱骨中下1/3骨折,易由骨折端的挤压或挫伤引起不完全性桡神经损伤,一般于2~3个月,如无神经功能恢复表现,再行手术探查。在观察期间,将腕关节置于功能位,使用可牵引手指伸直的活动支架,自行活动伤侧手指各关节,以防畸形或僵硬。 2.血管损伤 在肱骨干骨折并发症中并不少见,一般肱动脉损伤不会引起肢体坏死但也可造成供血不足,所以仍应手术修复血管。 3.骨折不愈合 肱骨中下1/3骨折易发生故骨不愈合,导致骨折不愈合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与损伤暴力、骨折的解剖位置及治疗方法有较大关系。骨折愈合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应无发生再移位的不良应力的干扰,尤其是剪切及旋转应力,因此骨折端必须得到合理的固定。 4.畸形愈合 因为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大,肱骨骨折虽有些成角、旋转或短缩畸形,也不大影响伤肢的活动功能,但如肱骨骨折移位特别严重,达不到骨折功能复位的要求,严重地破坏了上肢生物力学关系,以后会继发肩关节或肘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因此对青壮年及少年伤员,在有条件治疗时,还是应该施行截骨术矫正畸形愈合。 5.肩、肘关节功能障碍 多见于老年伤员。因此对老年伤员不宜长时间使用广泛范围固定,尽早加强肌肉、关节功能活动,若已经发生肩或肘关节功能障碍,更要加强其功能活动锻炼,并辅以理疗和体疗,使之尽快恢复关节功能。 6.肩肘关节功能受限。 7.医源性骨折 5
肱骨大结节骨折、外科颈骨折、骨折端劈裂骨折、进钉入点处劈裂常与操作不当有关。 8.锁钉断裂 若患者多发伤,双下肢不能随意活动,床上活动主要靠上肢支撑,骨折未愈合,过多负重可导致近端锁钉断裂。 9.其他 中下1/3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下1/3骨折易发生骨不连。 【治疗】 .手术治疗 (1)开放骨折 :应早期行软组织及骨的清创及骨折内固定。 (2)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骨折: 应用骨折内固定及神经血管的修复。 (3)漂浮肘: 肱骨干中下1/3骨折伴有肘关节内骨折时,手法复位及维持复位均比较困难,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4)双侧肱骨干骨折: 非手术治疗可造成病人生活上不便及护理上的困难。应行内固定术。 (5)手法复位不满意的骨折: 如螺旋形骨折,骨折端间嵌入软组织,即使骨折对线满意,也会导致不愈合,应行内固定术。 (6)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满意 如横断骨折应用悬垂石膏治疗,因过度牵引致骨折不愈合;短斜形骨折用非手术治疗骨折端有明显移位者,也应行手术内固定。 (7)多发伤合并肱骨干骨折: 非手术治疗很难维持骨折端满意的对位对线。一旦病情稳定,应积极行手术治疗。 (8)病理性骨折 :手术治疗可使病人感到舒适及增加上肢的功能。 手术治疗方法有多种。临床医师应根据自身的经验,器械设备,骨折类型,软组织条件及全身状况,选择对病人最有利的方法: (1)外固定架固定 适用于开放骨折伴有广泛的软组织挫伤或烧伤的病例。也适用于无法进行坚强内固定及骨折部已发生感染的病人。使用外固定架后应定期行X线检查,及时调整骨折端的对位对线,早期行功能练习,以期获得满意的效果。 (2)带锁髓内钉固定 髓内钉术后应早期行肩关节功能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