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8
中国园林种类如下是有关中国园林的种类:中国园林按照归属可分为三大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1.皇家园林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私有,专供帝王休息享乐,古籍里称之苑、宫苑、苑圃、御苑等。
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
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皇家园林顾名思义,代表了皇权阶级,因此风格倾向于凌驾于自然之上的皇家气派。
人工气息较浓,更多以人工美取胜,自然美仅居次要的位置。
皇家园林占地面积较大,规模宏大,常将有代表性的第宅、寺庙、名胜集中并在园林中再现出来。
一般以主体建筑作为构图中心统帅全园,建筑常居于支配地位,尺度较大、较为庄重、色彩富丽堂皇。
园林建筑在园中占的面积比例较低,多采取“大分散,小集中”成群成组的布局方式,南北向轴对称较多,随意布置的较少。
另外,各景区的景观往往离不开建筑,用建筑的形式美来点染、补充、裁剪、修饰天然山水。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是王公贵族、地主富商以及士大夫等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亭、池馆、山庄、别业等。
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
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等。
私家园林大多由文人画家设计营造,受隐逸思想的影响,风格为朴素、淡雅、精致。
且多处市井之地,空间有限,因而形成了小中见大、掘地为池、叠石为山,创造优美的自然山水意境,造园手法丰富多彩的特性。
布局常取内向式,一般以厅堂为园中主体建筑,景物紧凑多变,用墙、垣、漏窗、走廊等划分空间,大小空间主次分明、疏密相间、相互对比,构成有节奏的变化。
常用多条观赏路线联系起来,道路迂回蜿蜒,主要道路上往往建有曲折的走廊,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大多采用不规则状,用桥、岛等使水面相互渗透,构成深邃的趣味。
3.寺观园林寺观园林,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是寺庙建筑、宗教景物、人工山水和自然山水的结合体。
园林的分类一、园林的概念园林是人类为了美化环境、满足审美需求而进行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
它是一种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构筑物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通过布局植被、建筑构筑物、水景等元素,创造出一个和谐、美丽的空间。
二、园林的分类方式园林可以按照不同的因素进行分类,包括风格、功能、地域等。
下面我们将从这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园林的分类。
2.1 风格分类2.1.1 中式园林中式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自然、恬静、雅致的氛围为特点。
中式园林的建筑和景观都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常见的中式园林有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等。
2.1.2 西式园林西式园林以对称、规则、几何化的布局为特点,注重建筑和人工构筑物的精确与美感。
西式园林常见于欧洲的宫殿和皇家花园,如法国凡尔赛宫的花园。
2.1.3 日式园林日式园林强调简约、自然、平衡的美感,注重利用水、石、植物等元素打造出错落有致、具有禅意的空间。
日式园林常见于日本的庭院和寺庙,如京都的金阁寺。
2.2 功能分类2.2.1 宫廷园林宫廷园林常见于古代帝王的宫殿和皇家府邸,它们既起到了美化环境的作用,又是帝王进行政务活动和休闲娱乐的场所。
宫廷园林常以规则的布局、华丽的建筑以及宏伟的水景闻名。
2.2.2 公共园林公共园林是为了满足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而建造的,它们通常面积较大,提供给游客进行步行、骑车、野餐等活动的场所。
公共园林还可以设立花坛、喷泉等景观,增加美感。
2.2.3 私家园林私家园林是个人或家族为了享受生活而建造的,通常修建在住宅的周边或富豪的庄园内。
私家园林的规模不一,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进行布置,常见的私家园林有别墅花园、庭院等。
2.3 地域分类2.3.1 欧洲园林欧洲园林以其浓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氛围而著名,不同国家的园林风格各有特色。
法国的巴洛克花园、英国的伊丽莎白式庭园等都是欧洲园林的代表。
2.3.2 亚洲园林亚洲园林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地的园林艺术,它们各自秉持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世界著名的园林景观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著名园林:
1. 苏州拙政园: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以山水为主,建筑精美,布局雅致,被誉为“江南第一园林”。
2. 颐和园: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以湖泊、山石、建筑等元素组成,展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博大精深。
3. 英国自然风景园:以自然景观为主,追求自然、流畅、和谐的园林风格,代表作品有“布赖顿皇家公园”等。
4. 法国勒诺特式园林:以规则、对称、轴线等元素为主,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透视效果,代表作品有“凡尔赛宫”等。
5. 意大利台地园:以建筑、水景、雕塑等元素为主,注重表现人文主义精神,代表作品有“波波里花园”等。
6. 日本枯山水:以白沙、石块、苔藓等元素为主,注重表现禅宗哲理和自然美,代表作品有“龙安寺方丈庭院”等。
此外,还有许多著名的园林景观,如美国中央公园、埃及卢克索神庙遗址、印度泰姬陵等等。
这些园林景观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展示了人类文化艺术的精髓和多样性。
中国著名园林简介
1.苏州古典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北宋年间(公
元960年),南宋时称沧浪亭,元、明、清相续修建、扩建,形
成今日规模。
苏州古典园林是在中国造园艺术中的精华,是中国
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
格闻名于世,为国内外游客所向往。
2.北京皇家园林
北京皇家园林指明清两代的皇宫及其所属园林。
其规模宏大、景点众多、建筑精美、风格多样,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北京
故宫和颐和园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
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建筑群。
北京天坛、地坛和圆明园
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宇宙意识、宇宙秩序和阴阳五行学说。
颐
和园是清代乾隆皇帝为了庆祝自己六十大寿而修建的,也是中国
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 1 —1 —。
园林的内涵名词解释园林是人类与自然的美妙融合,是一种将自然景观和人文艺术有机结合的花园艺术形式。
它以绿化景观为基础,通过布置花草树木、建设水池喷泉、修建亭台楼阁等手段,使得人们能够在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人的居住环境的艺术与生活的无缝融合。
园林作为一个广泛而复杂的概念,涵盖了许多与自然景观和人文艺术相关的名词。
在下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园林内涵名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园林的魅力和特点。
1. 绿化景观:绿化景观是园林的基础,是通过植被的选择和布置来创造出美丽而宜人的环境。
绿化景观既可以是自然的,例如树木、花草等,也可以是人工的,例如护坡、花坛等。
绿化景观的布局和设计可以丰富园林的层次感,增添生态环境的美感。
2. 水景:水景是园林中常见的一种元素,它可以是湖泊、池塘、喷泉等形式。
水景在园林中起着烘托气氛、陶冶情操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提供一定的活动和休闲空间。
水景的设计需要考虑水的流动性和视觉效果,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3. 亭台楼阁:亭台楼阁是园林中起到功能性和装饰性作用的建筑物。
它们通常是供游人休息、观景和赏花的场所。
亭台楼阁的设计需要考虑景观的视觉效果、结构的稳定性和适应环境的美感,使其成为园林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4. 路径和小道:路径和小道是园林中连接各个景点的通道,也是游人在园林中穿梭和欣赏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路径和小道的设计需要考虑游人的便利性、交通流线的合理性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相协调。
5. 花坛和花境:花坛和花境是园林中用来布置花卉和营造花海效果的地方。
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色彩和植物的搭配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花卉景观,让人们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和花卉的美丽。
6. 回廊和廊架:回廊和廊架是园林中常见的结构,它们通常用于遮阳和休息的场所。
回廊和廊架的设计需要考虑结构的稳定性、建筑风格的和谐统一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园林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其中涵盖了众多的内涵名词。
通过这些名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园林的魅力和特点,从而更好地欣赏和体验园林的美妙。
列举中国四大园林
中国四大园林分别为:江苏省苏州市拙政园、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江苏省苏州市留园。
1. 拙政园:位于苏州古城区东北娄门内的东北街。
园林占地面积约4.1公顷。
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由御史王献臣始建。
是苏州园林中的经典作品。
2.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古代园林。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境内,距天安门20余公里,占地290公顷。
3. 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距离北京230公里。
避暑山庄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园林,占地面积564万平方米,宫墙周长约20华里,比北京颐和园大近一倍。
4. 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留园是明万历年间太仆徐泰时建园,时称东园,清嘉庆时归观察刘恕,名寒碧庄,俗称刘园。
1961年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园林应用分类
园林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分类:
1. 公共园林:包括城市公园、社区公园、街头绿化等,主要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场所。
2. 风景名胜区:包括风景名胜区、景点公园、旅游景区等,主要为游客提供观赏景色、体验文化的场所。
3. 庭院种植:包括私人庭院、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庭院等,主要为人们提供私密的休闲空间,增加绿化,提升环境质量。
4. 商业园林:包括商业广场、购物中心、办公楼等周围的绿化景观,主要为商业地区提供美化环境、吸引客户的功能。
5. 教育园林:包括学校、幼儿园、大学等的校园绿化,主要为学生提供教育和学习的场所。
6. 医疗康复园林:包括医院、养老院等的康复绿化,主要为患者和老人提供舒适安静的康复和休养环境。
7. 工业园区绿化:包括工厂、企业园区等的绿化,主要为员工提供愉悦的工作环境、改善空气质量。
8. 遗址纪念园:包括纪念碑、墓地等的景观设计,用于纪念历史人物、事件或亡灵。
这些分类旨在区分园林应用的不同功能和用途,但在实际设计和规划中,这些分类也可能会交叉和重叠,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1.园林:(狭义)在一定土地范围内,以观赏植物、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园路、山石、水体等组成要素,运用艺术法则和技术手段,构成一个供人们休闲、游览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公共场所。
(广义)统称绿地,也称园林绿地,包括狭义的园林,也包括城市街道绿化和工厂、单位、居住区、学校的绿化地及其他林地,城市中种植树木花草的地块。
1.园林设计: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遇的过程。
2.混合式园林:当一处园林的内容需要采用规则式和自然式两种形式分别表现时,而且两种形式所占面积的比例又近似,便将这个园林称作混合式。
3.xx:自然界具有xx的物象。
4.境:景观美感的统一表现,应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所有感知和心理感受。
5.物境:园林环境给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的感知,即景物的形态、色彩、光影变化、鸟语花香、四时变化等。
6.意境:是物境在人的心理上产生的情感和联想,一种美的联想,是人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即无形的,深奥的,高超的,这种联想与人的文化修养,传统的民族习惯与观赏者的心境密不可分。
7.生境:纯自然的生态环境,自然美。
画境:人工艺术的环境。
8.静态观赏:固定视点位置观赏景物称静态观赏。
9.静态空间:游人观赏景物有动静之分,园林观赏的艺术单元为固定视点的静观构图,这种固定视点观赏静态风景所需的空间叫静态空间。
10.动态空间:游人由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就出现了连续的动态观赏与动态空间的组织布局。
11.开敞空间:人的视线高于四周时,所处的空间是开敞空间。
12.xx风景:在开场空间中,呈现的风景是xx风景。
13.闭合空间:人的视线被四周屏障遮挡的空间是闭合空间。
14.闭锁风景:闭合空间所呈现的风景是闭锁风景。
15.对比:组成整体的要素之间,在同一性质上,彼此的个性强而共性弱。
1、什么是园林?答:园林是指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与小品、布置园路、设置水景等途径创造而成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广义的园林,系泛指居住区、工矿区、机关学校、休疗养区等专用园林绿地及广场街道、花园、儿童乐园、体育公园、动物园、植物园等公共使用的园林绿地而言。
狭义的园林,则指公共园林而言。
2、什么是城市绿化?答:城市绿化是人们运用栽培植物的手段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它包括城市绿地的建设以及对原有植被的维护工作,而不包括以经营生产为目的果园、花圃、苗圃等。
3、园林绿地的功能是什么?答:最早,人们把园林绿地作为娱乐、游憩的场所,当今人们发现和认识到,园林绿地具有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放出氧气、净化空气、杀菌、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的生态功能;具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心理功能;还具有防噪减噪、防风通风、水土保持和防灾抗灾的物理功能以及使用功能,等等。
4、中国古典园林有哪几大体系?答:岭南园林、江南园林、北方园林。
5、什么叫绿化?答:绿化就是植树造林、种花种草,把一定的地面(空间)覆盖或装点起来,以减少自然灾害,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6、森林主要有哪六大功能?答:(1)降低噪音,净化空气;(2)美化环境,陶冶情操;(3)蓄水保土,防风固沙;(4)提供资源,造福人民;(5)保护动物,平衡生态;(6)防灾抗灾,减少损失。
7、每个成年人需要多少森林绿地提供氧气?答:根据计算,约150平方米的叶面积,可以满足一个成年人一天的需氧量。
因此,约需10平方米的森林绿地.才能保证一个成年人每天对氧气的需要。
8、绿化对除尘有什么好处?答:一般城市一公顷的地面上,一年内大约降落3吨尘土,而树木、草地对尘土有很强的粘附作用。
在绿化良好地区街道上,距地面1.5米(人的呼吸带)的含尘量比没有绿化地段的含尘量约低60%。
很多的测试数据证明,城市街道的尘土—般要比绿地多1/3至1/2。
9、绿化对防止噪音有什么作用?答:树木、草地可以削弱噪音强度,减轻其危害程度。
第一章土方工程引言:引言部分由教师根据实际授课情况自行安排组织。
提问:回顾园林工程的概念?生活中见到的土方工程?第一章土方工程在园林建设中,土方工程首当其冲,凿池筑山,平整场地,挖沟埋管,开槽铺路,安装园林设施、构件,修建园林建筑等均需要动用土方,由于土方工程量大,任务繁重,因此施工前要进行周密合理的设计。
第一节竖向设计竖向设计是园林构成的要素之一,是组景与构景的主要因素之一,所有的造园要素的功能发挥和景观效果都依赖于地形骨架,决定了园林的风格和形式。
一、竖向设计的概念与作用1.概念:竖向设计是根据造园的目的和要求并与平面规划相协调,对造园用地的山水等进行综合的组织设计,使园林内部的山水之间园林用地与四周环境之间,在景观上和高程上有合理的关系。
2.作用:⑴基础与空间骨架作用园林地形为所有的景观与设施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基面,是构成任何景观的基本结构骨架,是园林基本景观的决定因素和其他设计要素及使用功能布局的基础。
地形是连接景观中所有因素的空间主线,具有构成不同形状、不同特点的园林空间作用。
(比如,平坦地面开辟水景山地可形成山林,坡面建植草坪。
)⑵营造风景作用山地、坡地、平原与水面等地形,特征明显,在设计中一定要处理好园林这些要素的界面,适当的予以处理,能够增加空间景观变化,塑造空间形象。
水平面:是园林的地面和水面垂直界面:树木、建筑、可以分割空间,随地形的变化,营造出竖向的园林景观。
峰峦:具有深厚雄伟的壮丽景色,气势磅礴。
洞谷:幽深、神秘湖池:淡泊清远的平和景象溪涧:生动活泼,灵巧有趣⑶游憩观景作用园林地形为人们提供了游憩观赏的位置和条件a.坡地、山顶上,让人登高远望b.湖池、草地、广场等平坦地形,把其他主要景观集中显露出来,便于运动,娱乐,日光浴。
c.狭长的谷地。
可以引导人们的视线。
d.疏林草地。
带有私密性,可以追求自然的野趣。
⑷改善环境作用地形在园林的给水工程、绿化工程、环境生态工程和建筑工程中起重要作用。
过于平坦的地形,容易积涝;地形太陡,地表径流快,造成起伏的地形,如果合理安排汇水线和分水线,就能改善排水。
二、竖向设计内容1.地貌设计:以总体设计为依据来合理确定地表的起伏变化的形态,如山谷、高山、丘陵、草原、平原等较大的地形称为大地形。
那么从园林上讲,土丘、坡地、台地、平地等称之为小地形。
把这些地形的位置、大小、比例、高程等进行合理的设计,称地貌设计。
2.水体设计:确定水体的水位,解决水体和排放问题,创造水景。
3.园路设计:主要确定道路和广场的纵坡度和变坡点的高程。
在北方冬季的冰冻积雪是对道路的主要破坏,要设一定的排水坡,一般广场的纵坡应小于3%、停车场小于2.5%、园路小于8%。
4.建筑设计:在地形设计中,对建筑及小品应标明其地坪与周围环境的高程关系,并保证排水通畅。
(注意建筑物的体量关系)例如颐和园的“佛香阁”。
最初设计是九层山延寿塔,因细高,与万寿山不协调,改为稳重的佛香阁。
轻晃的亭、塔应处于峰顶悬崖上。
5.排水设计:在地形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面水的排障问题。
合理的划分汇水区域。
正确地确定径流方向。
不准出现积水洼地。
6.种植设计:在地形的利用和改造过程中,对原址上具有价值的名木古树,在其周围的标高及范围明确标在图纸上。
另外在地形设计中,要为不同的植物创造不同的生长环境。
三、竖向设计的原则地面设计直接塑造园林的立面形象,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园林建设的全面,因此应遵守以下原则:1.利用与保护为主:施工前,对原有的地势、地貌加以分析,结合景点的自然地形加以保护和利用,不动或少动原有植被,体现原有乡土风貌和地表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局部的小范围的改造,以求达到顺其自然,返璞归真,就地取材,追求天趣的效果。
2.因景与因地制宜:就低洼地、就高堆山。
使园林地形合乎自然山水规律。
按照风景园林建筑的功能要求,结合地貌,来开辟大小不等的台阶,地坪多处。
将建筑分布在相近不同的标高上。
增添了高低变化,使工程与自然地形,景貌互相添透,融为一体。
3.功能与造景并重:建筑具有实用功能,在设计中,要注意其造景的需要,在水上,注意其水底河岸边标高。
园路要依山随势,控制其坡度等。
4.添挖尽量土方平衡:每一次工程的启动都需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地形改造的工程费用很高。
因此要保持添挖平衡,即使添大于挖,也要就近取土。
四、各类园林用地的设计要求(一)平地:具有一定坡度的相对平整的地面(坡度≦3%)1.用于种植的平地,供游人散布的草坪、坡度可大些,介于1%-3%比较理想,可以快速排水,但单一方向的地面排水不宜过长,以免水土流失。
2.用于构筑物、建筑物周围广场、平台等,坡度0.3%-1%之间,排水可以双向,四面,多面排水。
(二)坡地按其坡度可分为:缓坡地、中坡地、陡坡地、急坡地和悬崖陡坎等。
1.缓坡地:属于陡坡与平地或水体的过渡,坡度在3%-10%之间(坡角为2-6),可做人们的活动场地,如球场、疏林草地。
2.中坡地:坡度在10%-25%(坡角6゜-14゜)如果在其之上建筑的话需设台阶,通车道不易垂直于等高线布置,坡道过长,可与台阶与平台交替转换,增加平立面变化。
3.陡坡地:坡度在25%-50%(坡角14゜-26゜),建筑和活动用地困难,坡度在25%-30%可种草皮,,25%-50%的坡度可种树木。
4.急坡地:坡度在50%-100%(坡角26゜-45゜),是土壤自然安息角的极值范围。
5.悬崖、陡坎:坡度100%以上,坡度45゜以上(三)山地:是地貌设计的核心,它直接影响空间的组织、景物的安排、天际线的变化和土方工程量等,山地多为土山。
1.土山的分类:按其组景的功能不同分为以下几种。
⑴主景山:高在10m以上⑵背景山:高在8m以上⑶障景山:高在1.5m以上⑷配景山:高在5m以上,不能超过主景山2.土山的设计要点:⑴未山先麓,陡缓相间,山坡缓升高⑵歪走斜伸,逶迤连绵,“之”型⑶主次分明,互相呼应⑷左急右缓,收放自如⑸丘陵相伴,虚实相生,丘陵的高度在1-3m变化,在人的视线上下小结:学习地形设计的概念和作用地形设计的内容,原则和各园林用地的设计要求。
土方工程量计算与平衡调配一、土方工程量计算土方量计算一般是根据附有等高线的地形图进行的,通过计算,反过来又可修改设汁图中不合理之处,使设计更臻完善。
另外,土方量计算资料又是工程预算和施工组织设计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所以土方量的计算在地形设计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
计算土方量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估算法,断面法和方格网法。
(一)估算法在建园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类似基本几何形体的地形单体,如类似锥体的山丘、类似棱台的池塘等.这些地形单体的体积可用相近的几何体体积公式计算。
此法简便,但精度较差,多用于规划阶段的估算。
(二)断面法断面法是以若干相互平行的截面将拟计算的土体分裁成若于“段”,分别计算这些“段”的体积,再将各段体积累加,即可求得该计算对象的总土方量。
其计算公式如下:V=L×(S l+S2) / 2式中:S l,S2——断面面积,m2;L——相邻两断面间的距离,m。
当S l=S2时,则V=SL此法的计算多则精,少则粗。
断面法根据其取断面的方向不同可分为垂直断面法、水平断面法(也称等高面法)及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的成角断面法。
以下主要介绍前面种方法。
1.垂直断面法此法适用于带状土体(如带状山体、水体、沟、路堑、路槽等)的土方量计算.其基本计算公式虽然简便,但在S l和S2的面积相差较大或两断面之间的距离大于50m时,计算结果,误差较大.遇此情况,可改用以下公式计算:V=(S l十S2十4S0)式中:S0——中间断面面积,m2S0的面积有以下两种求法1)用求棱台中截面面积公式来求S0=2)用及各相应变的算术平均值求例1-1设有一土堤,要计算的两断面呈梯形,二段面之间的距离为60cm,各边数值如图所示,试求其S0和V0解:S1 = {[1.85(3+6.7)+6.7(2.5-1.85)]/2} m2 = 11.15 m2S2 = {[2.5(3+8)+8(3.6-2.5)]/2} m2 = 18.15 m2(1)用求棱台中截面面积公式求S0 = {[11.15+18.15+2]/4} m2 = 14.44m2V=(S l十S2十4S0)= [60×(11.15+18.15+14.44)/6] m3= 14.44m3(2)用及各相应变的算术平均值求S0 = {[21.75(3+7.35)+7.35(3.05-2.18)]/2} m2 = 14.65m2V=(S l十S2十4S0)= [60×(11.15+18.15+14.465)/6] m3= 871.6m3垂直断面法也可以用于平整场地的土房计算例1-2 求如图所示场地平整地的挖方量。
解:(1)找零点线,在图上确定挖方区和填方区。
S l~S5是挖方区。
(2)计算各断面面积S l = 185 m2 S2 = 144 m2 S3 = 140 m2 S4 = 135 m2;S5 = 110 m2(3)计算相邻两断面面积的平均值S l2 = 164.5 m2 S23 = 142.0 m2 S34 = 137.5 m2 S45 = 122.5 m2(4)计算挖方量V l2 = 164.5 m3 V23 = 142.0 m3 V34 = 137.5 m3 V45 = 122.5 m3V = (164.5+142.0+137.5+122.5)m3 = 566.5 m32.等高线法(水平断面法)等高面法是沿等高线取断面,等高距即为二相邻断面的高。
其土方量计算方法与断面法相同。
计算公式如下V == (+S2+S3+S4+…+S n-1) ×h+式中:V——土方体积,m2S——断面面积,m2h——等高距,m。
优点:等高面法最适于大面积的自然山水地形的土方计算,也可用来计算局部平整场地的土方。
由于园林设计图纸上的原地形和设计地形均用等高线表示,因而采用等高面法进行计算最为方便。
断面法计算土方量的精度:垂直断面法取决于截取断面的数量,等高面法则取决于等高距的大小。
总之对于一定范围的土方,计算精度主要取决于计算断面的数量,多则较精确,少则较粗糙。
(三)方格网法在建园过程中,地形改造除挖湖堆山外,还有许多地坪、缓坡地需要平整。
平整场地的工作是将原来高低不平的、比较破碎的地形按设计要求整理为平坦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场地,如停车场、集散广场,体育场、膊天演出场等等。
整理这类地块的土方计算最适宜用方格网法。
方格网法是把平整场的设计工作和土方量计算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的。
其工作程序是:(1)在附有等高线的地形图上作方格网控制施工场地,方格边长数值取决于所要求的计算精度和地形变化的复杂程度,在园林中一般用20~4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