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园林景观发展史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园林景观发展史

【摘要】

古代园林发展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物,古代园林艺术有许多宝贵的经验技术与指导思想都为现代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很好的设计教案。研究本土的古典园林史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自己民族国家的风土文化,为设计出更具地方风格特色的景观作品提供重要的文化基石保证。本文以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依据阐述了在经济基础不断变化中作为上层建筑和文化载体的园林景观是如何演变发展的。

通过以下三部分来进行阐述:

一、前言阐述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之间的关系。

二、分阶段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

三、介绍古典园林如何过渡到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历史。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现代景观设计,发展演变史

一、前言

纵观世界园林历史,历经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等四个阶段。原始文明的园林处于萌芽阶段,观赏种植不分且归部落所共享,主观是为了祭拜和解决温饱的问题。到了农业文明农业得到长足发展和封建制的确立决定了园林直接归统治者与少数贵族

富贾所有,具有封闭性和内向性。中国是一个以农业文明为主流文化的国家,中国古典园林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农业文明条件下的园林史。近代历史原因中国园林没经过大工业文明直接进入现代文明,这时中、西方园林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融合。所以中国造园艺术的发展史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一个是深具本国文化内涵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的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一个是引进西方造园理论与现代景观概念的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

古典园林和现代景观都是在一定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优美景观艺术作品,而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人文条件更是千奇百态,剖开各种现象从共性上来看无论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景观设计的形成都离不开大自然的造化、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们的精神需要等三大背景,两者间不仅有个性同时也具有共性的,是可以被吸收、学习、继承发展的关系。

二、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演变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处在原始文明后期和历经整个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初期这个阶段,由于地理位置安居亚洲东部和社会历史的发展等原因,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稳定的状态下,故而能在稳固中前进变化,发展出独具特色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的中国古典园林风格。通常把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1、萌芽期2、生成期3、发展期4、全盛期5、成熟期。[1]

(一)萌芽阶段——夏商周

我国古代第一个奴隶社会国家夏朝,农业、工业都有相当的发展,为营造园林活动提供了物质、技术上的条件,因此夏朝开始出现宫殿建筑的雏形——建造于台地上的围合建筑,而殿前有前庭植满观赏花草观察天气。经过生产力的继续发展到商朝真正意义上的“囿”出现了,为了方便打猎训练,用墙垣围筑起来的自然地块。到周朝“囿”的内容扩展到在圈地内种植花果树,其间豢养剩余的禽兽,逐渐由为生存狩猎圈养禽兽到为娱乐观赏豢养禽兽的转变。

中国古代园林的孕育完成于囿、台的结合。台是“囿”中较早的建筑物。上古时代人们敬畏自然现象,认为可以从自然现象中获得神启,于是人们模拟山岳的样子,堆石夯土,“台”便产生了。登台即可敬天通神,又可极目四面八方,尤其在观猎时,便于指挥捕猎。狩猎和通神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个基本功能。

“苑”是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比起“囿”,“苑”这种形式的园林更具观赏娱乐性、规模性和完整性。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竞相称霸的同时大兴土木,夸耀宫室的宏伟。这个时期,由原来单个狩猎通神和娱乐的囿、台发展到城外某地建苑,苑中筑囿造台,台上再造华丽的楼阁。台苑是“囿”向“苑”发展的建筑标志。这一时期的园林可以称为田猎型自然山水园林。[1]

(二)生成时期——秦汉

由分封采邑制转化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确立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统治,儒学逐渐获得正统地位。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帝国

初步形成。战国时期各国建筑的宫苑初步奠定了“苑”的形制,到秦统一六国,包容并继承了六国灿烂文化,“苑”的规模布局与造型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壮丽、豪放为其主要特征。汉代上林苑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土山的记录,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与意识开始有效的在造园活动上发挥作用。

秦代是我国第一个封建制的国家,生产资料的私有化使得财富迅速集中到少部分人手中,这也使得园林私有化成为可能。但是秦代滥用民力财力,私家苑囿未见端倪,两汉时期私家苑囿开始形成并得到发展,包括王侯官僚、富商巨贾、文人隐士的宅园。

秦汉时期在我国园林发展史上算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阶段:初期皇家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雄伟,苑囿形制较自然,能因山就水随遇而作。宫苑建筑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可以称之为宫苑型自然山水园林。[1]西汉中期后受文人影响,布景题名开始出现诗情画意。东汉后期,皇家苑囿由崇尚建筑逐步推崇山水林木,园林趋向小型化,皇亲国戚、将相豪门、富贾巨商、文人隐士也相继投资园林,标志着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兴起。

(三)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

东汉后期多年的持续战乱,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在漫长的动乱分裂时期,政治上大一统的局面遭到破坏直接影响到了意识形态上的儒学独尊,人们开始向非正统的和外来的思潮探索人生真谛,由于思想的解放而带来的人性的觉醒,便成为了这个时期文化活动的突出特点。社会的动荡不安,普遍流行着消极悲观的情绪,因而滋长及时

行乐的思想直接导致了行动上多极倾向:贪婪奢侈、玩世不恭、崇尚隐逸、归隐田园、皈依山门、寄情山水等都是当时人们面对社会现实的直接反应。大自然自秦代以来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一个广阔无垠奇妙无比的生活环境和审美对象呈现在人们眼前,寄情山水的实践活动不断增加,于是有关于自然山水的艺术领域大为开拓。山水诗、画大量涌现,追求的是自然恬淡情景交融的风格,从而也促进了园林的大开发,山水园林和山水风景区的发展尤为显著,尤其佛道教在开发风景名胜上功不可没。

魏晋六朝的社会背景注定了思想、文化、艺术活动的活跃,这对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美学思潮影响下中国风景式园林由单纯摹仿自然进而适当加以概括、提炼、抽象化、典型化,开始在如何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方面探索。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等功能已基本消失或者仅保留其象征意义,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惟一功能。

豪门士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一大批饶有田园风光的私家园林涌现,集中的代表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可以称为田园型山水园林[1],开山水写意园林的先河。

随着寺观的大量兴建寺观园林也随之遍地开花,由城市波及近郊而逐渐流行于远离城市的山野地带,也像寺观建筑一样不要求绝对的宗教化,而是受园林艺术的侵润更多的追求赏心悦目。寺观园林的出现开拓了造园活动的新领域,对于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着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