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7
一、中国国防复习题1、国防的基本概念(含义);国防是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相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面的活动。
2、衡量国防实力的重要指标;是综合国力,其中包括;人力、自然力、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精神力。
3、国防的目的;捍卫国家的主权、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
4、国防的手段;包括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5、国防建设的含义;国防建设是国家为提高国防实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
6、我国的最高国家军事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7、国防政策的含义;是国家进行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的基本行动准则。
8、我国国防的基本目标;(1)巩固国防,防备和抵抗侵略(2)制止分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3)制止武装颠覆,维护社会稳定(4)加强国防建设,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5)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9、我国国防政策:防御性的国防政策(1)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2)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4)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5)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6)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10、我国的武装力量由哪些部分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11、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由哪些军兵种构成;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组成。
12、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13、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于什么时候;1949年4月23日14、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于什么时候;1949年11月11日15、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任务;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16、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成立于什么时候;1982年6月17、武警部队的任务;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18、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总部及七大军区;四总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七大军区:北京、沈阳、济南、南京、广州、成都、兰州军区19、民兵的任务;(1)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头完成生产和其他各项任务:(2)担负战备勤务,保卫边疆,维护社会治安;(3)随时准备参军参战,抵抗侵略,保卫祖国。
军事理论复习1、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的情况2.《兵役法》规定3.《战争论》4.信息战的主要手段包括那些?5.信息化战争的概念6.军事思想的概念7.当今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世界主要军事力量对比的总体态势。
8、寻的制导的工作方式的种类9、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奇招”是把第一个数字师投入战场。
10.过去我军的基本作战形式是“老三战”指什么11.信息化战争的性质12.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海军下的辖舰队。
13、江泽民军队建设总要求14、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是15、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16、在优化军队编制体制时,要优先发展什么17.掌握积极防御战略的基本精神,要着重把握什么原则。
18.研究国内战略环境应重点把握什么情况19.如何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机制?20、毛泽东军事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
21、军事高技术的突出特征22.信息化战争的发展阶段23.结合实际试述当代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的意义和目的24.《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基本情况。
25.国防的两大基本要素是什么。
26、战后建立的第一个军事集团的基本情况。
27.目前我国地缘方向上的态势。
28.信息化战争的性质,信息化战争全面形成的标志,信息化战争的特征是什么29.“未来战争的决定性因素”在美国《2010年联合作战构想》的描述30.国防的基本类型31.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32.军事格局的特征。
33.胡锦涛主席在2005年9月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讲话的基本内容。
34.国防手段主要内容有那些35.武经七书指什么。
36.当前一些导弹的制导形式有37.各种制导形式的特点。
38、中国国防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的主要内容?39、军事思想的含义及特点。
40、如何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机制?41.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42.从分析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入手,阐述未来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43.谈谈世界新军事变革对我国军队建设的启示。
军事理论考试复习要点军事理论是军事科学的基础和核心,是军人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
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军事理论考试,下面将介绍一些复习的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军事思想理论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思想: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思想的核心要义,明确其丰富内涵和指导意义。
2. 邓小平军事思想:了解邓小平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掌握其在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3. 战争观: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战争的本质和规律,理解战争的目的、手段和特点。
二、军事科学基础知识1. 军事战略:掌握军事战略的基本概念、目标和内容,熟悉不同类型战略的特点和实施方法。
2. 军事战术:了解战术的定义和分类,熟悉常见战术手段和战斗力的要素。
3. 军事组织与管理:熟悉军事组织的层级结构和管理原则,了解军事指挥系统和作战指挥的基本模式。
三、军事技术知识1. 军事装备:了解不同类型的军事装备,包括地面武器装备、航空器材和舰船装备等。
2. 军事通信:掌握军事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了解现代战争中的通信保障重要性。
3. 军事情报:熟悉军事情报收集、分析和利用的方法,了解现代信息化战争对情报工作的要求。
四、军事法律规范1. 国际人道法:了解国际人道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掌握军人在战场上应遵守的规范。
2. 军事纪律:熟悉军人的职责和义务,了解军事纪律的内容和约束作用。
3. 国防法律法规:了解国家的国防法律法规体系,理解国家安全和军事安全的基本概念。
五、军事历史1. 古代战争史:了解古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战争史,分析古代战争的典型特点和战略战术方法。
2. 近代战争史:熟悉近代各国的战争史,重点掌握近代战争的形势、背景和影响。
3. 当代战争:了解当代战争的形态和特点,研究现代战争的主要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六、军事对抗与合作1. 军事安全:了解军事安全的内涵和外延,研究军事安全的保障措施和应对策略。
2. 军事力量对比与平衡:分析全球军力对比的格局和影响因素,了解国际军事平衡的演变和调整。
一,中国国防1.国防的含义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倒,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和教育等方面的活动2.国防的基本类型A按社会形态:奴隶制国防、封建制国防、资本主义制国防、社会主义国防。
B按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的目标:防御型国防、扩张型国防。
C按国防力量构成方式:联盟型国防、独立自主型国防、中立型国防。
3.国防的历史启示①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②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③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4.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是1998年组建的。
补: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国家利益及其安全防务的整体性国防力量的综合性国防手段的多元性国防建设的系统协调性国防事业的社会性二,国防法规5.什么是国防法规国防法规是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法律规范的总和,是国家法律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依据。
6.国防法规体系纵向层次第一是法律;第二是法规;第三是规章;第四是地方性法规7.公民的国防义务①兵役义务;②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③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④保护国防秘密的义务;⑤支持国防建设、协助军事活动的义务8.我过的兵役制度是什么?①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②民兵与预备役结合9.学生军训的意义补:什么是兵役法?是规定国家兵役制度的法律规范,是公民依法服兵役的法律依据三,中国武装力量10.中国武装力量的组成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11.什么是武装力量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总陈12.武装警察部队的组成内为部队,边防、消防和警卫部队,黄金水电、交通和森林部队(金木水火土,内、警卫、边防)13.陆海空军的编成①陆军由步兵、装甲兵、炮兵、防空兵、陆军航空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电子对抗兵、专业部队组成②海军由睡眠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兵、海军陆战队的兵种和各种专业勤务部队组成③空军由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空降兵、雷达兵,以及通信兵等其他专业勤务部队组成14.我国现役军官军衔等级的设置是三等十级。
军事理论复习一、名词解释国防,国防动员,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战略,战略环境,国际战略格局,国家周边安全环境,军事高技术,精确制导技术,隐身技术,电子对抗,航天技术,新概念武器,战争形态,信息化战争二、简答题1.国防的基本类型2.国防的特征3.国防的历史启示4.国防法规的特征5.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内容6.现代战争动员的主要特点7.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8.邓小平新时代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9.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10.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11.军事高技术的特点12.高技术对战争的影响13.侦查监视技术的发展趋势14.电子对抗在现代战争中的运用15.新概念武器16.新军事变革的基本内容17.新军事变革的重要影响18.信息化战争的特征19.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三、论述题1.毛泽东军事思想2.如何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工作3.南海争端4.中美关系5.“一带一路”6.“亚投行”7.也门撤侨一、名词解释1.国防: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御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国防动员:亦称动员,是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转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
3.军事思想:是指关于军事领域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它通常包括战争观,军事问题认识论和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等,是人们对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和概括。
4.毛泽东军事理论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5.战略:亦称军事战略,是指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针和策略,分为进攻战略和防御战略。
军事理论复习题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国防】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2、【国防法规】是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3、【国防动员】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
简称动员。
通常包括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和政治动员。
4、【国防精神】是指一个国家的民众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支持国防的巩固与强大,维护国家的尊严与安全的民族意识和心理素质。
5、【国防政策】是国家在一定时期所制定的关于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的基本准则。
6、【后备力量】是指经过动员可以直接为战争所用,战时能迅速转化为直接或间接参战的军事力量。
中国的国防后备力量就是指民兵和预备役部队。
7、【积极防御】积极防御又叫"攻势防御"或"决战防御"。
是采取积极的攻势行动挫败进攻之敌的防御。
目的是为辅助进攻,或为转入反攻和进攻创造条件。
8、【战斗】敌对双方兵团,部队,分队(单机,单舰)进行的有组织的武装冲突。
是夺取战争胜利的主要手段。
9、【爱国主义精神】是指对自己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
10、【国防意识(观念)】是人们对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所采取防务措施的思想观点的统称,是维护国家安危和民族兴衰的重要精神因素。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居安思危的观念。
爱军习武的观念。
11、【民族尚武精神】又称爱军习武精神,指崇尚武事的精神。
12、【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
13、【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坚忍不拔,顽强不屈,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
14、【枪械】指利用火药燃气能量发射弹丸,口径小于20毫米(大于20毫米定义为"火炮")的身管射击武器。
第一章中国国防一、国防的概念:国家防务二、国防的要素国防的主体是国家国防的对象是侵略和武装颠覆国防的目的是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国防的手段是为完成国防任务,实现国防目的的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国防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的类型扩张型:(美国)自卫型:(中国)联盟型:(北约、独联体、美日韩)中立型:分全民皆兵型(如瑞士、瑞典)和完全不设国防型(如圣马力诺)四、中国国防发展史①城池是我国古代国防建设中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工程。
城池建设始于商代。
古代海防建设是从明朝开始的。
五、主要启示(一)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二)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三)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第二节国防法规一、是依法治军、加强国防建设和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强大武器,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二、国防法规体系在纵向关系上,我国国防法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法律、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
《人民防空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人民防空事业走向法治化,表明我们的人民防空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是人民防空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三、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力1、国防权利1)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2)检举、制止危害国防建设的权利3)国防活动中经济损失取得赔偿的权利2、国防义务1)兵役义务:服现役,服预备役和参加军事训练2)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3)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4)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5)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第三节国防建设一、国防领导体制(一)中国现行的最高决策机构是中共中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常委会,国务院、国家主席、中央军委。
(二)①国防领导和管理机构,是最高国防决策机构的执行和保障系统。
②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的职能是:人民武装动员,国家经济动员,国家人民防空,国家交通战备。
二、国防建设目标和政策1、国防建设目标1)巩固国防,防备和抵抗侵略2)制止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3)制止武装颠覆,维护社会稳定4)反对侵略扩张,维护世界和平5)加强国防建设,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2、国防建设政策1)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防的领导2)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3)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4)实现国防现代化5)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和巩固国防6)实行军民结合,全民自卫7)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8)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三、国防建设成就1、铸造了一支现代化合成军队2、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防动员体制3、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4、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全☆“两个根本性转变”:在军事斗争准备上,由应付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转变到向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在军事建设上,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
军事理论复习题答案一、单选题1. 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子,其著作《孙子兵法》中提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这句话强调了军事的重要性,其核心思想是:A. 军事是国家的大事,关乎生死存亡B. 军事是个人荣誉的象征C. 军事是经济发展的保障D. 军事是文化传承的载体答案:A2. 现代战争中,信息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主要作用是:A. 直接摧毁敌方的物理设施B. 通过控制信息来影响敌方决策C. 增强己方的物理防御能力D. 提高己方的物资补给效率答案:B二、多选题1. 军事战略的制定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A. 国家的政治目标B. 经济实力C. 科技水平D. 地理环境答案:ABCD2. 现代战争中,以下哪些因素可以构成战斗力:A. 高科技武器装备B. 士兵的战斗技能C. 指挥系统的效率D. 后勤保障能力答案:ABCD三、判断题1. 军事演习是一种模拟战争的实践活动,其目的是检验和提高军队的实战能力。
答案:正确2. 核武器的存在是世界和平的威胁,因此所有国家都应该放弃核武器。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请简述现代战争中电子战的作用。
答案:电子战在现代战争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干扰、欺骗、破坏敌方的电子设备和系统,削弱敌方的指挥控制能力、情报收集能力和武器系统的效能,从而在不直接交战的情况下取得战场优势。
2. 描述一下军事情报在战争中的作用。
答案:军事情报是战争决策的基础,它通过收集、分析和评估敌方的军事动态、意图和能力,为指挥官提供决策支持。
有效的军事情报能够增强己方的战术灵活性,提高作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并在关键时刻为己方赢得战争的主动权。
五、论述题1. 论述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及其对传统战争观念的影响。
答案:信息化战争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高度的信息技术应用、网络化的指挥控制、精确的打击能力以及快速的信息流动等方面。
这种战争形态对传统战争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要求军队必须具备更强的信息处理能力、更灵活的指挥体系和更高效的作战协同,同时也促使军事战略和战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一、国防含义及基本特征含义: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特征:1。
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2。
战争潜力的转化;3。
综合国力的抗衡;4.质量建设的道路;5.威慑作用的功能.二、国防动员的含义及形式含义:是主权国家为适应战争需求或临时应付重大危机、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以保卫国家安全为根本目的,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系列活动。
国防动员实施主体是国家,即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是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
形式:1。
按规模可分为局部动员和总动员;2.按性质可分为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3.按时间可分为应急动员和持续动员;4。
按动员内容可分为政治动员、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科技动员和信息动员。
三、国防法规的含义是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四、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上古至秦汉,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孕育与形成;2。
三国至宋元,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在战争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3。
明清,西方军事理论的传入与中国军事理论的完善、改造。
五、简答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1。
对待战争的态度(兵者,国之大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
作战原则(安不忘战,富国强兵;未战先计,政出庙算;文武并用,伐谋伐交;兵贵神速;以正合,以奇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占之本,在乎壹民;不战而屈人之兵;致人而不致于人;兵无委积而亡;兵有大论,先论其器);3.治军原则(以治为胜,教诫为先;总文武者,军之将也)。
六、孙子兵法十三篇及其作战原则《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争的本质属性,揭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
它从政治范畴提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论思想,总结了具有科学价值的作战指导原则。
第一单元中国国防第一讲中国国防1.国防含义和类型?国防:就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类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扩张型。
2.国防历史主要启示?经济发展是国防强盛的基础;政治清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军事技术优劣对国防成败具有重要影响。
3.新中国国防主要成就?捍卫和维护了国家安全利益;建立和完善了国防领导体制;铸造了一支现代化强大军队;创立了国防科技和工业体系;国防后备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4.我国现行国防政策要点?维护安全统一,保卫核心利益;全民自卫,独立自主巩固国防;积极防御,防御与反击相结合;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
第二讲国防法规1.什么是国防义务?公民应承担的国防义务主要有哪些?国防义务是指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组织在国防方面应当履行的责任。
6项国防义务:接受国防教育,保护国防设施,保守国防秘密,支持国防建设,协助军事行动,依法服兵役。
2.我国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主要形式有哪些?三种:服现役,服预备役,学生军事训练。
3.论述如何加强培养公民的国防观念?增强忧患意识;尚武意识;高度的责任意识。
第三讲中国武装力量1.目前我国的“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是由哪些力量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
2.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各由哪些主要兵种组成?陆军:步兵、装甲兵、炮兵、防空兵、陆军航空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电子对抗兵等。
海军: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海军航空兵、岸防兵、陆战队和各种勤务部队。
空军:航空兵、地面防空兵、空降兵、雷达兵、通信兵和电子对抗兵等。
第二炮兵: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保障部队、院校、科研机构等。
3.第二炮兵的使命是什么?遏制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在敌人对中国发动核攻击时,遵照统帅部的命令,独立地或联合其他军种的战略核部队对敌人实施有限而有效地自卫反击,打击敌人的重要战略目标。
一、中国国防1.国防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现代国防的基本类型。
概念: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的四要素:一是国防的主体即国家;二是国防的对象即入侵外敌与武装颠覆;三是国防的目的即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的完整和安全;四是国防的的手段即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的基本类型:扩张型联盟型自卫型中立型2.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
①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②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③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3.国防法规的概念。
概念:国防法规是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中国现行的主要国防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4.我国现行的兵役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5.应届高校毕业生入伍的三种形式。
作为义务兵应征入伍按军官待遇入伍作为士官应征入伍6.全民国防教育日的时间。
每年9月第三个星期六7.我国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
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三种形式。
公民有五个方面的国防义务:①兵役义务②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③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④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⑤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公民国防权利:①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②制止、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利③国防活动中经济损失补偿的权利。
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三种形式:服现役、服预备役和参加军事训练8.国防建设的概念。
新中国国防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概念:国防建设是指为国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成就: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②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③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9.国防政策的概念。
新时期中国国防目标和任务的主要内容。
国防政策,是国家在一定时期所制定的关于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的行动准则。
新时期中国国防目标和任务的主要内容:①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④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10.武装力量的概念。
中国武装力量的构成。
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
中国武装力量的构成:①中国人民解放军②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③民兵11.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的组成及其各军兵种的成立时间。
中国人民解放军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构成。
陆军:1927.8.1海军:1949.4.23空军:1949.11.11 第二炮兵:1966.7.112.国防动员的概念、政治动员的意义。
国防动员,亦称战争动员,是指国家根据国防需要,使社会诸领域全部或部分由平时状态转入战争状态或紧急状态所进行的活动,简称动员。
政治动员的意义,即对于充分调动和发挥本国军民的精神力量,尽可能地争取国际的同情和支持,瓦解对方的战斗意志,具有重要作用。
13.人民防空的概念及其基本手段。
人民防空是国家根据国防需要,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采取防护措施,防范和减轻空袭伤害的活动,简称“人防”。
人防的基本手段,概括起来就是“走”“藏”“消”。
所谓“走”,就是适时地组织人员疏散。
所谓“藏”,就是及时进入人防工事隐蔽。
所谓“消”,就是及时地消除空袭或灾难造成的后果。
(P39)14.防空袭的方式方法。
防空警报的分类及其音响特征。
(一)识别①识别防空警报信号②识别现代空袭兵器(二)防护①疏散防护②隐蔽防护③伪装防护(三)消除空袭后果①消防灭火②抢险抢修③救生医疗④防化先消防空警报可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音响特征: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三遍为一个周期,时间为三分钟。
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为三分钟。
解除警报是连续鸣3分钟。
16.新“三打三防”的基本内容。
“三打”:打隐形飞机、巡航导弹、武装直升机“三防”防精确打击、电子干扰、侦察监视二、军事思想1.军事思想的概念。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代表性的军事著作。
①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夏、商、西周时期)《军志》《军政》②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趋向成熟(春秋、战国)《孙子兵法》,其他还有《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③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秦~五代时期)《三略》《李卫公问对》④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体系化(宋~清前期)《武经总要》,《武经七书》(划线的)3.《武经七书》。
《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4.《孙子兵法》的作者及其主要军事思想内容。
作者:春秋末期孙武。
主要军事内容:①重战、慎战、备战思想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③以谋略制胜为核心的用兵思想④“文武兼施,恩威并用”的治军思想⑤朴素唯物论和原始辩证法思想5.①《战争论》、②《战争艺术概论》、③《海权论》、④《总体战》、⑤《制空权》的作者。
(P59)①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②瑞士军事理论家若米尼③美国马汉④鲁登道夫⑤意大利的杜黑6.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及其基本内容。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基本内容: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国防建设思想。
7.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1927.8~1935.1)(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1935.1~1945.8)(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1945.8~至今)8.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的概念。
人民战争是指被压迫阶级或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战争,也包括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反侵略战争。
9.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中关于战争和和平形势判断的主要内容。
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但推迟或制止世界战争的爆发已成为可能。
以“和平方式”和“共同开发”才能赢得和平。
10.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中关于“五句话”总要求的具体内涵。
政治合格:我军永不变质。
军事过硬:我军打得赢。
作风优良:我军永葆本色。
纪律严明:新时期军队指挥到位。
保障有力:我军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供得上。
11.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中关于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
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12.习近平关于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具体内涵。
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即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听党指挥是灵魂能打胜仗是核心作风优良是保证13.全军会议室统一悬挂五位国家领导人的题词的具体内容。
毛泽东: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邓小平:为把我军建设成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而奋斗。
江泽民: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胡锦涛: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习近平:努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三、国际战略环境1.战略的概念。
战略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是战略指导者遵循军事斗争的主客观条件极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全面计划、部署、指导军事力量的建设和运用,以保证有效地实现既定政治目标。
2.军事战略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特征。
基本要素:一是战略目的;二是战略方针;三是战略力量;四是战略措施。
基本特征:全局性、对抗性、谋略性、预见性等基本特征。
3.国际战略环境的概念。
当前国际战略环境的特点。
国际战略环境,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或集团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
当前国际战略环境的特点:①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但局部冲突仍然不断②大国较量的重点转向综合国力③军备竞赛趋缓但质量竞争激烈④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并呈现新的表现形式⑤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4.国际战略格局的概念。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国际战略格局是指世界各主要战略力量间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相互联系、相互斗争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主要特点:①美国单边主义难阻多极化潮流②欧盟整体实力和自主意识不断加强③俄罗斯发挥军事优势,力保大国地位④日本加快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⑤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⑥印度已成为一支新生的世界力量。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多极化。
5.威胁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战争形态。
局部战争6.我国陆地面积、边界线长度,陆地上直接接壤邻国个数;海洋面积及海岸线长度。
国土总面积是960(陆地)+300(海洋)=1260我国陆地边界线总长2.2万余公里,海岸线总长度3.2万公里。
陆地邻国: 14个海岸邻国: 6个7.我国安全环境发展趋势及面临的主要挑战。
①少数国家炒作“中国威胁论”,强化对我国的战略防范与牵制②中日之间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和斗争③台湾局势出现重大积极变化,但反“台独”斗争依然严峻、复杂④周边地区恐怖主义日益猖獗,对中国威胁增大⑤南海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存在严峻复杂挑战8.美国对我国安全环境的威胁主要表现。
(P115~116)美国:①美国推动全球霸权主义与“和平演变”战略,与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利益冲突②美国军力强大并在亚太地区保持前沿部署,是中国安全的最大最现实威胁③美国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继续提升售台武器的数量和质量,伤害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和核心利益。
9.中日之间矛盾的主要体现;中日在东海划界上的主张分歧。
一是日本当局歪曲历史,美化战争历史,拒绝承担战争责任。
二是中日之间在钓鱼岛、东海大陆架以及东海油气资源开发等方面存在严重争端。
三是日本当局在台湾问题上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伤害了13亿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日本主张采用等距离中间线来划分中日两国之间的东海大陆架;中方则主张根据东海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来划定两国的专属经济区界线。
10.中印陆地边界争议。
争议边界面积为12.55万平方公里11.南海周边最早向我提出领土主权要求的国家名称。
抢占我岛礁最多的国家名称。
越南菲律宾13.南海问题的由来。
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原则和主要措施。
(P118~119)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周边国家侵占南沙群岛各主要岛屿,分割中国海域,掠夺中国油气资源。
主要措施:坚持与领为善,以邻为伴,坚持“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在自身和平的发展的同时,积极维护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促进亚太地区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