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东海县平明镇中学九年级化学《一氧化碳》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80.50 KB
- 文档页数:2
(化学)课题江苏省连云港东海县平明镇中学九年级化学《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学案检测1、下列金属和酸能反应并放出氢气的是()A、Fe和浓H2SO4B、Ag 和HC lC、Zn和HNO3D、Al 和稀H2SO42、下列物质可以由相应的金属和酸发生置换反应而制得的是( )A、Fe2(SO4)3B、CuCl2C、AgNO3D、Al2(SO4)33、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Cu + 2AgCl == 2Ag + CuCl2B、Zn + 2Ag NO3 == 2Ag +Zn(NO3)2C、2Na + CuSO4== Cu + Na2SO4D、2Fe +3CuCl2==2FeCl3 + 3C4、X、Y、Z是三种金属,根据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1)Z+YSO4=ZSO4+Y (2)X+YSO4=XSO4+Y(3)Z+H2SO4=ZSO4+H2↑ (4)X+H2SO4不发生反应A Z>X>YB X>Y>ZC Z>Y>XD X>Z>Y5、在H前面的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位置越靠前,反应的速率就越_______,将Mg、Zn、Fe、Al四种等质量的金属投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最慢的是;产生氢气最多的是;最少的是____ u6、联系生活实际:农业上常用硫酸铜和熟石灰来配制波尔多液,问能否用铁桶来配制波尔多溶液,写出有关反应的方程式。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溶液的反应;2、识记金属活动顺序表,能利用金属活动顺序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并能设计实验证明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教学重难点重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难点:利用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自学及检测三、金属与化合物(盐)的溶液的反应学生动手完成课本第11页活动与探究实验。
实验现象反应的方程式反应类型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思考:1、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铝丝?2、通过实验你能得出铝、铜、银的活动性顺序吗?> >互动四、阅读并背诵课本第12页金属活动顺序表及相关规律,完成以下练习。
(化学)课题《质量守恒定律》目标检测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实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五个不改变 宏观 _____ ___种类不变 原子的________不变微观 原子的 ________不变 原子的 ________不变二个一定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变微观: 的种类变 可能变: 分子的数目 【讨论】1、有人说他能使水变成油(含有大量的碳、氢元素),一本万利。
现在,他要把这项发明权超低价卖给你,你会买吗?为什么?2、已知石蜡是蜡烛的主要成分,蜡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和H2O ,判断石蜡中一定含有___ ___元素,可能含有_ __元素。
1、(2011.苏州市)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B .50mL 水和50 mL 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C .在100g 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 过氧化氢和70g 水D .1.2g 碳与3.2g 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 二氧化碳g2、硫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含空气)中加热,下图能正确表示容器中所盛物质质量变化的是 ( ) m m m m0 t 0 t 0 t 0 tA B C D3.(2011.淄博市)在化学反应A+B=C+D 中,若12 g A 与一定量的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 g C 和2 g D ,则参加反应的B 的质量为 ( )A .8 gB .18 gC .28 gD .30 g 4、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一定没有改变的是 ( )A .分子的种类B .分子的数目C .物质的种类D .原子的数目5、加热10 g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反应后称得残留物的质量总和为9.52 g ,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学习目标(1)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能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苏版初三上册化学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学案【学习目标】1.明白二氧化碳的要紧性质和用途。
2.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3.明白一氧化碳有损人体健康。
【重点与难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基础梳理】一、二氧化碳【问题与情形】【实验6-3】P113 制取并收集CO2气体。
(集气瓶2瓶,矿泉水瓶1瓶)【实验6-4】:P113—114 如右图装置,向烧杯中倾倒一瓶CO2气体,观看实验现象。
问题:①你观看到什么现象?②通过实验,你能够得出该气体的哪些性质?实验现象该气体的性质【实验6-5】:P114 猜想:假如将水倒入集满二氧化碳的质地较软塑料瓶中,赶忙旋紧瓶盖,振荡,你会看到什么现象?实验现象分析、结论1.CO2的物理性质:依照实验6-3、6-4、6-5完成下表:(1)颜色状态气味密度与空气比溶解性是否支持燃烧(化性)(2)把二氧化碳加压、降温,二氧化碳会变成无色液体,甚至变成雪状固体。
通常把固体二氧化碳叫做 。
干冰升华时吸取大量的热,干冰可作 。
2.CO2的化学性质:[合作探究](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 燃烧、不能 呼吸。
【联想与应用】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没有? 【补充实验1】如右图,用试管取塑料瓶中液体少许,向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看实验现象。
现象: 。
【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呢?请你大胆进行猜想。
猜想:① ;【实验6-6】:P114—115 (教材解读)从上述实验中可知:(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 。
反应方程式为:。
碳酸是否稳固呢?【活动与探究】体少许紫色石蕊 试液小结:碳酸不稳固,易分解。
反应方程式为:。
【问题与讨论】我们还学习过二氧化碳的什么化学性质,请说出来。
(3)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使澄清石灰水。
反应方程式为:。
(这是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阻碍[自主学习](1)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阻碍二氧化碳无毒,但不能供呼吸。
江苏省连云港东海县平明镇中学九年级化学《溶液组成的表示》学案3(无答案)苏教版【学习目标】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加深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理解,熟练溶液配制和稀释的基本操作。
【学习重点】溶液的配制和稀释的基本操作。
一、自主学习1.称取固体药品所需的仪器有:2.称取固体药品的注意事项有:(至少三种)3.量取液体药品所需的仪器有:4.量取液体药品的注意事项有:(至少三种)5.溶解所需仪器有:二、自主检测1.小组讨论:如何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归纳实验步骤:(1)(2)(3)(4)装瓶,贴上标签(标签的简单书写如右图)2.练习:下图是某同学配制一定质量的0.9%生理盐水的全过程:(1)请找出上图中的错误:①;②。
(2)如果配制的生理盐水中NaCl 的质量分数小于0.9%,则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至少举出三点)①②③3.拓展:如果用刚才配好的5%的氯化钠溶液来配制50g1%的氯化钠溶液,应该怎么做?步骤:仪器:4.方案设计:现有24%的硝酸钾溶液、2%的硝酸钾溶液、硝酸钾固体和水。
请选用上述不同的物质配制24%硝酸钾溶液2%硝酸钾溶液硝酸钾固体水示例 4 7方案1方案2方案3三、总结与反思用固体溶质配制溶液的步骤为: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的步骤为:四、当堂检测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④⑤①②③B.①②③④⑤C.③④①②⑤D.②①④③⑤2. 在实验室配制溶液时,常涉及以下过程:①溶解②称量③计算④装瓶存放。
请按要求回答问题:⑴现欲配制50g 5%氯化钠溶液,配制过程的先后顺序是(填序号)。
⑵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
⑶在量取蒸馏水体积时,若仰视读数,则会导致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或“>”)5%。
⑷在溶解步骤中需要的仪器有、。
3. 要将100g 98%的硫酸变为50%的硫酸, 若向其中加入20%的硫酸, 需多少克?。
〖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实验室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2、掌握药品的取用的基本实验操作;〖重点难点〗1、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2、练习药品的取用;〖自主学习〗1. 实验室里有很多药品是易、易有性或有性的。
为了保证安全,同学们一定要听从老师指导,遵守实验室的规则,规范操作.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a.使用药品做到三不,不、不、不、b.注意节约原则。
应该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
液体应、固体即可。
c.实验剩余的药品要遵循三不。
既不能,也不要,更不要,要放入。
d.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
万—眼睛里溅进了药液(尤其是有腐蚀性或有毒的药液),要 (切不可用手揉眼睛)。
洗的时候要眨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
〖交流讨论〗一.固体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中。
2.取用固体药品的仪器。
取用一般用(或用或用),其中块状药品可用夹取。
3.操作a.把颗粒块状药品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 ,把块状药品放入以后,再把容器,使块状药品容器的底部,以免b.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操作步骤为何要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4.称量固体药品使用注意物码二.液体药品的取用1.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中。
2.取用。
取用较大量液体时采用法。
取用较少量液体时采用法。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出体积。
量液时,量筒必须,视线要与保持,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若仰视则读数将比实际值,若俯视则读数将比实际值。
选择量筒时为何要与所取液体体积最接近?量筒用来量度液体体积,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器、也不能用来贮存液体药品。
3操作a..细口瓶的塞子为何要倒放在桌上?b.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c.拿细口瓶倒液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为何要朝向手心处?d.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e.你能总结出胶头滴管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吗?用过的滴管要,注意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
苏版初三化学上册6第1课时二氧化碳【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认识二氧化碳,把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
⑵了解其物理性质和要紧用途。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差不多过程。
⑵明白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学习的重要方法。
⑵通过对温室效应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习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
【学习方法】观看、分析、总结、联系实际。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形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同学们,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食”;消防官兵颂扬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却称它是“粉刷匠”;环境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你们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对,是二氧化碳。
这节课让我们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指向目标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7页到第121页,回答下列问题:1.碳的氧化物有____和_____两种。
它们________的不同使得它们的性质有专门大的不同。
2.实验台上有两瓶气体,认真观看,讨论一下这两种气体有什么性质?瓶口向上放置说明此气体的密度有什么特点?猜想这种气体是什么气体?如何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点拨升华达成目标1.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完成下列实验,观看现象并分析。
⑴展现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请两位同学互相配合,在3分钟内制好三瓶二氧化碳,并讲解操作要点和验满方法。
(点拨)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收集满。
⑵展现一瓶二氧化碳,让学生观看其颜色、状态。
⑶教材第117页[实验6----3]。
⑷教材第117页[实验6----4]。
2.小组讨论:请同学们依照上面的实验分析,总结二氧化碳性质。
(点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学习目标】1.会解涉及溶液体积的计算; 2.会解涉及溶液稀释、浓缩的计算;3.会解涉及溶液中化学反应的计算。
【学习重难点】掌握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有关计算题的关键:找准题目中的不变量。
一、自主学习1.溶液溶质质量分数=2.溶液质量、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3.判断:(1)在100g水中溶解20g食盐,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
(2)从质量分数为20%的100gNa2CO3溶液中取出10g溶液,则取出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
小结:当一瓶溶液中的溶质或溶剂的质量发生改变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发生;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成比例增加或减少时,质量分数。
二、自主检测(一)涉及溶液稀释、浓缩的计算结合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如稀释农药;向炒好的菜中加汤等。
归纳: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浓缩前溶质的质量浓缩后溶质的质量从溶液中取出部分后不变例1: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糖水250g,需50%的糖水多少克?(二)涉及溶液体积的计算例2:配制500ml20%的硫酸需98%的浓硫酸和水的体积各是多少毫升?(20%的硫酸密度为1.14g/ml ,98%的硫酸密度为1.84 g/ml。
)(注意:计算时体积要换算成质量。
)(三)涉及化学反应的溶液计算将锌粒与稀硫酸恰好反应,反应后所得溶液是溶液。
例3:已知6.5g锌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三、当堂检测1. 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
如右下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
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A.溶质质量增加B.溶剂质量减少C.溶液质量不变D.溶质质量分数减少2. 在100 g20%的KNO3溶液中加入100 g水后,溶液中 ( )A.溶质质量增加一倍 B.溶质质量分数减少了一半C.溶剂质量增加一倍 D.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了一半3. 要将100g 10%的蔗糖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增加到40%,①需加蔗糖 g。
学习目标: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知道氧气的化学性质。
重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现象的分析。
自主学习:
1.氧气的物理性质。
a.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 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略
d.三态变化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氧气的检验方法:
活动探究:认真观察下列实验,填写下表
物质空气中氧气中
磷产生大量火光明亮,产生大量
反应方程式
硫
发出微弱的色火焰,放出热量
并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发出火焰、放山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反应方程式
木碳持续红热、无烟无焰
剧烈燃烧、发出、放出热量、
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的气体
反应方程式
铝箔很难燃烧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放出
热量、生成
反应方程式
铁丝不燃烧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
出热量、生成
反应方程式
讨论:上述几个表达式有什么共同特征
总结:
(1)化合反应:。
可表示为:A+B+……→E(简称“多合一”)
(2)氧化反应:。
(3)缓慢氧化:是进行很慢、不易察觉的不发光的氧化反应。
如
当堂检测:多媒体展示。
化学课题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目标检测1.下列化学方程式都有错误:A.Fe+O2FeO2B.2P+5O====P2O5C.Mg+O2MgOD.S+O2====SO2↑E.KClO3KCl+O3↑其中(1)写错化学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配平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未写或写错反应条件,或反应条件不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未写或用错“↑”“↓”符号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1年湖南株洲,23题)下图是工业上在—定条件下制取乙醇的反应微观示意图:(“”代表氢原子,“”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请回答:a.写出上述反应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b.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3.(2010·辽宁鞍山,14)(3分)右图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原子。
(1)反应后方框内应再填入1个微粒(选填序号)。
A. B. C.(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
(3)写出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一个具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R表示某元素,且知下面的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R x O y+3H2SO4====R2(SO4)3+3H2O,则x、y的数值为x=_________,y=_________。
5.配平和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1) P+FeO−→−∆P2O5+Fe(2) Fe(红热)+ H2O(气)——Fe3O4+H2(3) N2+H2——NH3(4) Al+Fe3O4——Fe+Al2O3学习目标1.能正确理解、准确运用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循的两个原则;2.学会用最小公倍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3.熟记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步骤;学习重难点掌握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方法,化学式的正确书写。
(化学)课题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检测6.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100%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例如:求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练习:①C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②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7. 3.6g水中含有的氢元素质量是多少g?练习:25 g碳酸钙[CaCO3]含有的钙元素是多少g?8. 多少g水中含有的氢元素质量是1g?练习:人们常采用吃含碳酸钙药物的方法补钙,若要补钙4mg,需要食用多少mg的碳酸钙?9. 多少g水所含氢元素的质量与1.7g氨气[NH3]所含氢元素的质量相等?练习:①多少g硝酸铵所含氮元素与12g尿素所含氮元素质量相当?10.(2020湖北黄石)室内装修导致的室内污染物质之一是苯(C6H6)。
下列有关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苯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B.苯分子中碳氢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C.C6H6是保持苯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D.苯中碳的质量分数小于氢的质量分数11(2020四川宜宾,9题)染发常用到的着色剂——对苯二胺,化学式为C6H8N2,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苯二胺中含N2分子 B.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6:8:2C.对苯二胺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组成D.对苯二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学习目标掌握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化学式中质量比以及某元素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学习重难点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教学过程环节学习内容自学自主预习:1.相对原子质量= 数 + 数符号为单位为2.一个水分子是由和构成3.相对分子质量=符号为单位为4.计算O2、CO2、KClO3 、(NH4)2CO3、CuSO4·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预习检测:①. 计算N2、H2的相对分子质量?②.计算SO2、 H2O的相对分子质量?③.计算CaCO3 、KHCO3的相对分子质量?④.计算Mg(OH)2、CO(NH2)2的相对分子质互动5.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例如:二氧化碳(CO2)中碳元素质量︰氧元素质量 = 12 ︰(16×2)= 3 ︰8练习:①计算水、硝酸铵、维生素(C6H8O6)、氢氧化钙、硫酸铵中各元素的质量比②最近,科学家研究发现,某些食品中使用的苏丹红I 号可能致癌。
江苏省连云港东海县平明镇中学九年级化学《一氧化碳》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学习目标】
记住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学法指导】通过对比碳单质和氢气的化学性质,归纳认识三者化学性质的异同;联系生活实际认识一氧化碳的用途和危害。
【知识链接】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要求写出化学方程
式)
氢气
碳单质
【学习过程】
1、认真阅读117-118页教材
2、完成下列表格: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要求写出化学方程
式)
一氧化碳1、2、3、
学以致用:看图6-19,写出煤炉中可能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3、一氧化碳的用途:
(1)一氧化碳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可用作;(2)一氧化碳具有性,因此可用于冶金工业。
【课堂小结】
一氧化碳具有性、性、性。
【当堂检测】
1、下列气体中有毒的是()
A N2
B O2
C CO
D CO2
2、有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都有碳、氧两种原子组成
B 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也有毒
C 一氧化碳可作气体燃料 D一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A 原子排列不同
B 分子构成不同
C 组成元素不同
D 密度不同
4、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一氧化碳是一种蓝色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毒气
B 在火炉上放一盆水,可以避免煤气中毒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 一氧化碳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5、二氧化碳是产生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只用碳、一氧化碳、氧化铜、碳酸钙、稀盐酸五种物质进行单一(一种反应物)或两两反应,可写出产生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有()
A 两个
B 三个
C 四个
D 五个
6、用来鉴别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方法有①通入澄清石灰水②通入紫色石蕊试液③闻气味④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⑤在密闭的容器中用活的昆虫试验⑥点燃,其中正确的有()
A ①②④⑥
B ②③④
C ①③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7、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应把混合气体通过()
A 少量的水中
B 灼热的氧化铜
C 澄清的石灰水
D 点燃
8、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气体是()
A、 C
B、 CO2
C、 CO
D、 O2
9、下列混合气体中,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 H2和CO
B CO和空气
C CO2和 O2
D CO和CO2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