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学设计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305.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教学设计

泉港二中庄卫祥

一、教学容分析:

《爱莲说》七年级下册的容。它是一篇状物抒情、情文并茂的文言散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阶段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容。而本文正是起着示作用,尤其对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语言优美,骈散结合,是一篇很好的教材。它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描写,歌颂坚贞的气节,曲折的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世风,表明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并以此对照自己平时的言行。

二、教学对象分析:

我教学的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这个时期的学生叛逆性强,价值观不明确,学习不稳定,有一部分学生还迷恋网络游戏,沉浸在虚拟的世界里。对此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他们对七年级的文言文基础掌握得非常牢固,需要进行拓宽、拓深的练习;另一种是基础薄弱的学生,这一类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教师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我教的这两个班级差生比较多,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所以我每教学一篇文章时都布置学案,以培养学生自学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及意思,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目标:用读贯穿全文,领悟文章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教育学生在当今社会也应该“出淤泥而不染”。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体会“莲——君子”的美好形象,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正衬与反衬的写法。

四、教学方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采用读——议——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理清结构,拓展阅读环节中,由课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注意课学习与课外阅读积累的结合,本教案设计以学生读议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为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标要求。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可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掌握阅读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究学习,

能够使学生结合文本和生活等方面的学习资源,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及整合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图片展示:

打开自制电脑软件,欣赏莲花图片十余幅,师生共同给它们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教师准备的是:生花妙笔、含露乍开、姐妹仙子、含苞欲放、青春将逝、一枝独秀、小荷才露尖尖角、世人皆睡君独醒、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生花妙笔含露乍开姐妹仙子

含苞欲放青春将逝一枝独秀

小荷才露尖尖角世人皆睡君独醒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2.由许多人都喜欢莲花,引出《古人笔下的“莲”》(大屏幕展示)。指名读: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无私奉献的化身。对莲的喜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仅仅是赞美它的美。那是为了什么呢?请看课文。

(二)、相关容简介

1、作者介绍

关于作者【百度搜索】人物(粘贴网

址).5156edu./page/06-08-29/13611.html

结合大屏幕,学生读课本注释。老师补充两点:(1)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2)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都是他的学生。

2、题解: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呢?(学生回答)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又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3.学习本课,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请同学们当老师,老师当学生,我们共同学习本课,好吗?

(三)、完成导学案上的习题:

1.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注音:敦(dūn)颐(yí)蕃(fán)淤(yū) 濯(zhuó) 涟(lián) 亵(xi è) 鲜(xiǎn) 噫(yī)

3.解释加线的词语。

爱莲说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二不可亵玩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噫!菊之爱后鲜有闻同予者何人宜乎众矣

4.齐读课文,口述课文大意,翻译下列句子(大屏幕展示)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外直,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6)菊之爱,后鲜有闻。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本文主要写莲,为什么还写菊花和牡丹花?

6.提出你的问题,特别是“无疑之疑”。

(四)、疏通文意,口译课文(学生完成)。

先重申翻译要求:

(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

(2)补出省略成分;

(3)通畅,准确。

每个学生译一句,先朗读,再口译,再解答老师一两个问题。问题以字词解释为主。同时师生评判、讨论、辩误。

注意:把难句交给优秀生,容易的交给后进生,以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

最后大屏幕展示以下两项容,给学生以明确答案:

1.解释加线的词语(答案):

爱莲说:一种古代文体可爱者甚蕃:多

自唐来:唐朝出淤泥而不染:沾染

濯清涟而不妖:洗涤清水美丽而不端重不蔓不枝:长蔓;长枝

香远益清:更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

不可亵玩:亲近而不庄重予谓菊:认为

隐逸者也:隐士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噫:唉后鲜有闻:少

同予者何人:我宜乎众矣: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