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5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幼儿园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幼儿园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个社交环境,但同时也是传染病传播的高风险地区之一。
为了保障幼儿们的健康,幼儿园应该高度关注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以下是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一、手足口病的预防:1. 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口腔分泌物或儿童的排泄物后。
2. 幼儿室内外环境要保持清洁,经常通风和消毒,定期更换床上用品、玩具等物品。
3. 不与病儿共用餐具,及时清洗或消毒共用的玩具。
4. 强调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互相通报和隔离患者,避免交叉感染。
二、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1. 幼儿园应建立健康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并隔离患者。
2. 加强个人卫生教育,特别是勤洗手,避免揉眼睛、摸口鼻等行为。
3. 幼儿间距离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亲密接触。
4. 定期消毒幼儿园环境,特别是公共场所和玩具。
三、流行性感冒的预防:1. 注重室内外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湿度适中。
2. 加强儿童手卫生宣传,教育幼儿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
3. 定期检查幼儿健康状况,发现有感冒症状的幼儿及时隔离。
4. 幼儿园要做好环境卫生清洁工作,特别是经常接触的公共场所和玩具。
四、水痘的预防:1. 鼓励幼儿以及家长接种水痘疫苗,增加自身免疫力。
2. 减少幼儿间的身体接触,避免交叉感染。
3. 清洁幼儿园环境,定期更换床上用品和玩具,保持室内干燥通风。
4. 及时通报患水痘的幼儿,隔离患者并进行密切观察。
五、肠道传染病的预防:1. 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特别是勤洗手和饭前便后。
2. 饮食要卫生,尽量避免给幼儿食用不洁食物。
3. 每天清洁和消毒幼儿园的厕所和餐饮设施。
4. 幼儿园要定期检查大家是否有出现腹泻等症状,及时隔离患者并就医。
六、手足口病的预防:1. 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口腔分泌物或儿童的排泄物后。
2. 幼儿室内外环境要保持清洁,经常通风和消毒,定期更换床上用品、玩具等物品。
幼儿园预防传染病安全常识
1. 手卫生
- 带领幼儿养成勤洗手的好惯,特别是在接触外界环境或饭前便后。
- 使用流动水和肥皂彻底清洁双手,推荐使用无菌纸巾或擦手纸擦干。
- 若无法使用肥皂和水,可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代替。
2. 呼吸道卫生
- 强调幼儿使用纸巾或肘部掩盖口鼻,避免直接用手捂住。
- 培养幼儿良好的咳嗽和打喷嚏礼仪,及时清洁用过的纸巾。
3. 保持环境清洁
- 尽量保持幼儿园环境清洁,经常开窗通风。
- 定期清洗和消毒常接触的物品,如桌椅、玩具等。
- 配备足够数量的垃圾桶,妥善处理生活垃圾。
4. 疫苗接种
- 确认幼儿园中的幼儿已按时接种疫苗,提供充足的疫苗接种资料。
5. 疾病监测和报告
- 幼儿园应加强疾病监测,及时发现异常症状和疾病传播。
- 幼儿园负责人需及时报告疫情情况,按照相关法规指导采取必要措施。
6. 家校合作
- 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向家长传达疫情预防知识和安全常识。
- 鼓励家长履行个人和家庭的卫生责任,与幼儿园共同预防传染病。
以上是幼儿园预防传染病安全常识的内容,希望能对幼儿园的工作提供一些有益帮助。
幼儿园防传染病预防措施作为幼儿园老师,防范传染病是我们日常工作中必须重视且严格执行的一项措施,为了确保孩子们身体的健康,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环境卫生管理一个清洁卫生的环境对于预防传染病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所以我们需要保持教室、厕所、食堂等场所的干净卫生。
每日进行地面、墙壁的消毒清洁,并且进门必须更换鞋子,以杜绝带有细菌的灰尘和泥土进入教室,从而防止病菌进入孩子们的身体。
二、正确洗手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的首要措施。
老师们需要不断教育孩子们正确洗手的方法,特别是在如上厕所、接触宠物等场合后更需要严格执行。
同时还需要注意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事前洗手的习惯,这是预防病菌交叉感染的第一步。
三、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是及时发现并预防传染病的一个重要途径,老师们应该常常观察孩子们身体的变化,定期测量体温,清楚掌握孩子们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咳嗽、发烧等症状,及时请家长接孩子回家,防止病菌在班级之间传播。
四、营养均衡饮食保证孩子们营养的均衡摄取是预防传染病的一个重要手段,老师们应该制定每日的食谱,合理搭配食物,提供丰富的营养摄取。
同时,让孩子养成自己的用餐习惯,避免食品交叉感染。
五、合理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老师们应该及时向家长介绍疫苗接种相关的知识,并引导家长充分了解疫苗接种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
同时我们还需要定期进行疫苗接种的宣传活动,提高孩子们接种疫苗的认知度。
六、教育孩子们预防传染病意识在幼儿园日常教育中,老师们需要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让孩子们在打喷嚏、咳嗽时口鼻遮掩,避免将细菌扩散到周围的空气中。
同时,在温馨的教育氛围中,老师们需要以案例教孩子们认识传染病,提高孩子们对传染病的预防意识,使孩子们更加珍惜健康身体。
结语为了防范传染病,幼儿园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保证孩子们身体的健康。
相信随着老师们的不断努力和孩子们的积极参与,幼儿园的传染病防控措施一定能够做好,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秋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秋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特别是在幼儿园这种密集场所更容易传播疾病。
为了保障幼儿的健康,以下是一些幼儿园秋季传染病预防的小知识:
1. 多洗手:幼儿接触到很多物品,容易接触到病菌。
教育幼儿养成勤洗手的惯,尤其是在进食前、上厕所后和接触动物后一定要洗手。
2. 定期消毒:幼儿园内的玩具、桌椅、门把手等公共设施应定期进行消毒,以杀灭病菌,减少传播。
3. 餐具卫生:幼儿的餐具要洗净消毒,并确保食材新鲜。
餐前餐后教育孩子洗手,避免口腔传染。
4. 保持通风:室内保持良好通风,有助于排除空气中的病菌和呼吸道传染。
5. 加强体检:定期进行幼儿的健康体检,并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6. 疫苗接种:按照医生的建议,给幼儿按时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
7. 保持良好卫生惯:教育幼儿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养成良好的卫生惯。
8. 饮食保健:合理搭配膳食,增强幼儿的营养和免疫力。
9. 家长配合:家长要与幼儿园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情况,如发现疑似传染病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幼儿园。
以上是幼儿园秋季传染病预防的一些小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幼儿园保护幼儿的健康。
第1篇一、引言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传染病的侵害。
因此,对幼儿进行传染病预防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对于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进行探讨。
二、传染病的基本知识1.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2. 传播途径: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食物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途径传播。
3. 易感人群:幼儿、老年人、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等属于易感人群。
4.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接种疫苗、加强个人卫生、提高免疫力、避免接触传染源等。
三、幼儿预防传染病的安全教育1. 增强幼儿对传染病的认识(1)向幼儿讲解传染病的危害,让他们了解传染病对健康的危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认识常见的传染病,如流感、手足口病、水痘等,了解它们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 加强个人卫生教育(1)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
(2)教育幼儿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避免传播病原体。
(3)引导幼儿学会正确使用毛巾、杯子等个人用品,避免与他人共用。
3. 提高免疫力(1)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鼓励幼儿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3)合理膳食,保证幼儿摄入足够的营养。
4. 避免接触传染源(1)教育幼儿避免与患病者接触,尤其是流感、手足口病等呼吸道传染病。
(2)引导幼儿不在公共场所长时间停留,减少感染机会。
(3)教育幼儿不接触宠物、昆虫等可能携带病原体的生物。
5. 接种疫苗(1)了解我国规定的儿童疫苗接种计划,确保幼儿按时接种各类疫苗。
(2)教育幼儿接种疫苗的重要性,提高疫苗接种率。
6. 应急处理(1)教育幼儿在发现疑似传染病症状时,要及时告知家长或老师。
(2)了解基本的应急处理措施,如隔离、消毒等。
幼儿园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秋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特别是在幼儿园这样密集人群的场所,预防传染病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幼儿园秋季传染病预防的知识和
措施:
1. 保持良好的卫生:保持良好的卫生:
- 经常洗手: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惯,特别是在接触到公
共场所、动物或其他孩子后。
- 妥善处理垃圾和废弃物:确保垃圾桶及时清空和封闭,避免
引起细菌滋生。
- 定期消毒:桌椅、玩具等常接触的物品要定期进行消毒,确
保环境清洁卫生。
2. 加强疫苗接种:加强疫苗接种:
- 及时接种疫苗:按照国家疫苗接种计划,确保孩子接种各类
疫苗,增强免疫力,预防传染病发生。
3. 加强室内通风:加强室内通风:
- 经常开窗通风:及时开窗透气,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4. 健康饮食:健康饮食:
- 保证饮食的均衡:给孩子提供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食物,提升身体免疫力。
- 饮食卫生:确保食物的清洁卫生,避免食物污染。
5. 教育孩子正确的卫生惯:教育孩子正确的卫生习惯:
- 普及知识:向孩子传授如何正确地咳嗽、打喷嚏、使用纸巾等的卫生惯。
- 鼓励自我保护:教育孩子避免与生病同学亲密接触,避免共用饮水杯、毛巾等。
6. 提醒家长:提醒家长:
- 家长配合:向家长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提醒他们监测孩子的健康状况。
- 及时沟通:要求家长及时告知幼儿园孩子是否患病,以便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通过以上的预防知识和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减少幼儿园秋季传
染病的发生。
提醒各位关注孩子的健康,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
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一、开篇:春天来了,小朋友们欢腾雀跃,可是春天也是传染病高发期哦!我们要学会预防,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二、1.1 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之洗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每天回家、吃饭前、上厕所后都要认真洗手。
记住了哦,要用肥皂,揉搓20秒左右,让肥皂充分起泡,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这样才能彻底杀死细菌和病毒呢!三、1.2 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之勤换衣服天气暖和了,小朋友们容易出汗,衣服湿透了不及时换,就容易滋生细菌。
所以,大家要养成勤换衣服的好习惯。
另外,不要和小伙伴们共用衣物、毛巾等个人用品,以免交叉感染哦!四、1.3 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之保持室内通风春天气温适宜,大家都喜欢开窗通风。
但是,如果空气里有病毒或细菌,开了窗户也不会有用哦。
所以,大家要注意在适当的时间打开窗户通风,比如早晚气温较低的时候。
还可以利用午休时间把教室的门和窗户打开一会儿,让新鲜空气进入教室。
五、2.1 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之远离病毒源有些病毒是通过飞沫传播的,比如流感病毒。
所以,当有人咳嗽、打喷嚏时,我们要尽量远离他们,避免被传染。
还要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因为它们可能携带病毒或细菌。
六、2.2 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之增强免疫力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座城堡,城墙越高越坚固,就越能抵抗病毒和细菌的侵袭。
所以,我们要多吃蔬菜水果、肉类等营养丰富的食物,保证身体健康。
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让身体更加强壮哦!七、3.1 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之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到了春季,很多疾病都会高发,比如手足口病、水痘等。
所以,家长们要带小朋友去接种相应的疫苗,提高他们的免疫力。
接种疫苗前要先咨询医生哦!八、3.2 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之定期体检健康的身体是预防疾病的基础。
所以,我们要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一、前言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万物复苏,小朋友们也迫不及待地想要走出家门,尽情地玩耍。
春天也是传染病高发的季节,为了让小朋友们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春天,我们要一起来了解一下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预防的小知识。
二、1. 春季传染病简介春天,气温逐渐回暖,湿度增大,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也开始活跃起来。
常见的春季传染病有流感、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等。
这些疾病不仅会影响到小朋友们的身体健康,还会给幼儿园的正常教学秩序带来困扰。
三、2. 预防措施预防春季传染病,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些简单易行的卫生习惯。
(一)勤洗手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的最基本方法。
在幼儿园,老师要经常提醒小朋友们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回家后,也要教育孩子们养成饭前便后、外出回家一定要洗手的习惯。
(二)保持清洁保持个人和生活环境的清洁,可以有效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
家长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打扫房间,保持空气流通。
(三)注意饮食卫生春季传染病与饮食卫生密切相关。
家长要给孩子提供营养均衡、新鲜的食物,避免吃过期、变质的食物。
还要教育孩子不挑食、不暴饮暴食,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四、3. 疫苗接种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接种疫苗。
疫苗可以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力,有效抵抗病原体的侵袭。
家长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及时为孩子接种相应的疫苗。
五、4. 健康生活方式除了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和接种疫苗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家长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身体抵抗力。
还要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六、5. 应对策略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就医,确诊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要教育孩子不要随意吃药,遵医嘱进行治疗。
七、6. 总结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但也是传染病高发的季节。
作为家长和幼儿园老师,我们要共同努力,加强孩子们的卫生习惯培养,提高孩子们的免疫力,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春天。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1. 介绍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和学习的重要场所,但由于孩子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所以传染病在幼儿园中较为常见。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包括手足口病、麻疹、水痘、流感等。
正确的防控知识可以有效减少传染病的发生,保护孩子的健康。
2.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幼儿园中较为常见的传染病之一。
它主要通过口腔分泌物和粪便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以下是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勤洗手:孩子在进食前、上厕所后、玩耍后等需要勤洗手。
使用肥皂和流水洗手,记得搓手至少20秒,清洗指缝和指甲缘。
•保持清洁:定期清洗幼儿园的玩具、餐具、床上用品等,尽量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
•避免近距离接触:减少孩子间的亲密接触,避免拥抱、亲吻等行为。
•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孩子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姿势,遮住口鼻,用纸巾或肘臂遮挡,避免直接用手捂住口鼻。
•隔离患病儿童:对于已经患病的孩子,应立即隔离,避免传播给其他孩子。
3. 麻疹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病毒性感染病。
以下是麻疹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注射疫苗: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根据国家免疫程序,建议儿童接种两剂麻疹疫苗。
•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澡,避免与患病人员密切接触。
•避免前往疫情高发地区:当某一地区爆发麻疹疫情时,避免前往此地区或与来自该地区的人接触。
•及时发现和隔离:如果发现有儿童出现发热、咳嗽、结膜充血、鼻塞等麻疹症状,应尽早就医,并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传播给其他儿童。
4. 水痘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以下是水痘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疫苗接种: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最佳方法,根据国家免疫程序,建议儿童接种两剂水痘疫苗。
•隔离患病儿童:对于已经患病的孩子,应立即隔离,避免传播给其他孩子。
•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患病人员密切接触。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幼儿园室内空气的流通,可以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
5. 流感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
幼儿园传染病防治的专业知识
1. 传染病的定义和特点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传播给其他人或动物,引起发病的一类疾病。
幼儿园传染病的特点是易于传播,儿童免疫系统较弱,容易感
染和传染病。
2. 幼儿园传染病的常见类型
- 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等。
- 消化道传染病,如手足口病、腹泻等。
- 皮肤传染病,如水痘、疱疹等。
- 传虫传染病,如虱子、寄生虫等。
3. 幼儿园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 加强环境卫生,保持幼儿园的清洁和通风。
- 定期对幼儿园进行消毒,特别是常接触的物品和场所。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病原体等。
- 加强儿童免疫,按照国家免疫程序对幼儿进行疫苗接种。
- 发现传染病病例及时隔离患儿,通知家长并向卫生部门报告。
4. 幼儿园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
- 幼儿园应建立健全的传染病监测机制,及时发现传染病疫情。
- 发现传染病病例后,应及时向卫生部门报告,并配合做好后
续调查和处理工作。
5. 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
- 家长要关注幼儿的健康状况,如有传染病症状应及时告知幼
儿园。
- 幼儿园要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告知传染病疫情和防控
措施。
6. 幼儿园传染病的处置措施
- 对于发病儿童,应及时隔离并提供必要的医疗护理。
- 对于密切接触者,应进行观察和健康检测。
- 对于幼儿园环境,应加强清洁消毒,防止传染病扩散。
以上是幼儿园传染病防治的一些专业知识,通过加强预防和控
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传染病在幼儿园的传播风险,保障儿童的健
康和安全。
幼儿园中班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随着孩子们进入幼儿园,他们开始接触更多的同龄小朋友和环境,传染病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对于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家长和老师应该加强对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增强免疫力,以下是一些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和相关建议。
一、手足口病1.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食物和接触传播。
疫情期间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如超市,游乐场等等。
2.教育宝宝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用嘴巴舔手指头、玩具等,不随地吃东西。
3.注意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避免室内潮湿。
4.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增加抵抗力。
5.避免与生病儿童共用杯子、食物等。
二、流感1.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孩子们一旦出现发热、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治疗,并做好隔离措施,避免传染给他人。
2.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3.室外空气质量好时,可以适当带孩子到室外活动。
4.让孩子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增强免疫力。
5.注意孩子的饮食营养,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三、水痘1.水痘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
如果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出现水痘症状,家长应立即带孩子就医,并避免接触其他孩子,直到水痘全部干燥结疤。
2.教育孩子避免与患水痘的孩子密切接触,不共用玩具、餐具等。
3.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潮湿。
4.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
5.让孩子戴口罩出行,避免感染他人。
上述仅为幼儿园中班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教育家长和老师与孩子一起做好预防工作,加强卫生防护,促进幼儿园中班孩子的健康成长。
希望大家都能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幼儿园中班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传染病的防控尤为重要。
除了手足口病、流感和水痘外,还有其他一些常见传染病,比如麻疹、流行性感冒、肺炎、腮腺炎等,家长和老师要对这些疾病也有所了解,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四、麻疹1.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
1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知识 一、注意夏季饮食饮水卫生,预防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发生 二、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三、注意室内通风,预防流行性感冒 孩子在幼儿园意外摔伤如何处理? 在幼儿园,孩子较多,老师除了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还要兼顾孩子们的安全问题,大多数孩子生性活泼好动,整日跑跑跳跳,非常容易受到意外伤害,如果老师看管不严或一时疏忽,就有可能发生意外。当意外事故发生时,老师不可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对于老师来说,学会一些基本的急救常识是非常必要的。 (一) 意外摔伤脑袋。 看到孩子摔到地板上,刚好头部着地,不可马上抱起孩子,先让其平躺一会儿,观察一下。孩子能哭,说明问题不大。可以轻轻抱起孩子,找到受伤部位,如果没有出血,只是红肿,可用小毛巾包住冰块在摔伤部位轻敷,敷的时候不可按住冰块许久不动,这样会冻伤孩子,要有间隔的松开再敷。如果发现孩子神志不清,叫他名字没有反应,或出现呕吐,说明有可能存在颅脑损伤,立即通知园长,打120叫急救。 (二) 摔伤身体其它部位 如果孩子胳膊、腿、手脚活动自如,说明这些部位没有骨折。如果孩子某段肢体出现瘀肿变形,一动就痛,那就说明有骨折了。马上固定好骨折部位,平托着孩子去医院。 如果只是外伤,出血不多,可在受伤部位先用消毒水消毒一下,再擦上红花油。出血多的,就要请医生进行包扎。大多数情况只会在皮肤上出现青紫的痕迹,这一般是皮下出血,这种情况也可以用冰敷的方法。 (三)磕到下巴 在幼儿园,也经常遇到孩子磕到下巴的事件。下巴部位,血管不多,一般磕伤后,出血并不多,这会给人一种假象,认为不严重。其实,除了淤青外,多数下巴受伤出血都要缝针。因为下巴不易愈合,而且,容易留疤。所以,老师发现孩子下巴摔伤出血了,就赶紧送孩子上医院。一般医生会根据情况建议给孩子缝针。 (三) 最常见的咬伤 孩子被咬伤后,在咬伤的部位,很多老师会抹上红花油,用力揉。这个方法并不好。其实,孩子被咬伤,最好的办法是先用冰块敷十分钟左右,注意不是连续敷十分钟,而是间段敷,敷好后,再抹上些牙膏。这样,咬伤的痕迹很快就消失了。 除了这些急救常识,老师要做到的就是第一时间通知家长,不可等到放学了,家长来接孩子的时候,才发现孩子身上有伤。 5、如何从保育工作,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答:(一)树立科学的保育知识,把改革保育工作、提高质量作为优化一日生活的重要方面。 (二)加强保健工作。(三)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及体育工作。 (四)做好家长工作。 6、保育员应当具有哪些专业素质? 答:1、爱心 2、丰富的知识 3、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 4、熟练的操作技能 5、处理意外事故和急救处理能力。 7、保育员应具备哪些熟练的操作技能? 答:包括清洁卫生技能,生活管理技能,配合教育活动的技能,安全与卫生消毒技能等。 8、简述什么是保教常规? 答:保教常规是指为保证保教工作按规定的形式和规律科学地、准确地实现保教目标,保教人员和幼儿在一起按照幼儿工作规程的要求,遵循幼儿保教工作的程序开展保教活动而建立的常规。 9、 简述活动室、寝室消毒方法及要求: 紫外线或臭氧灯照射,经常形容通风。每周消毒一次,呼吸道病流行每天一次。 10、保育员应当怎样配合教师组织教育活动? 答:(1)提高认识、端正思想是配合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前提。(2)提高保育员的教育教学水平是配合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基础。(3)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是配合教师组织好教育活动的保证。(4)认真实施计划是配合教师组织好教育活动的关键。 11、对婴幼儿个人卫生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婴幼儿每人一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要专人专用,定期消毒。(2)饭前便后要用流水洗手(3)饭后要漱口,大、中班幼儿早晚要刷牙(4)每天要洗脚,洗臀,定期洗头和洗澡(5)每周剪指甲1次每两周剪趾甲1次(6)儿童衣服、被褥、床单要勤洗勤晒。 2
12、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需哪些内容? 答:(1)按时定量进食,食前有准备,为了形成有益的条件反射,培养定时进餐十分重要 (2)进餐时宜环境安静,心情愉快,思想集中,细嚼慢咽 (3)应该培养孩子能够进食品种、花色多样的食物,防止偏食,挑食 (4)控制零食,饭前忌食糖果甜食 (5)注意培养孩子的饮食卫生和就餐礼仪 13、保教结合的任务和范畴? 答:首先,保教工作者要有健康的身体,但更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一体化的原则。保育工作者的任务应该做到创造性地、健康性地促进儿童发育成长。促进儿童开放的心灵与生长的自由,注意培养儿童内在活力与兴趣,发挥儿童的能力和潜能,给儿童以健康、完善的心智成长 14、保育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 答:(1)热爱保育事业,愿为保育事业献身。(2)热爱孩子,精心照料孩子,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3)钻研业务,科学育儿。 (4)文明礼貌,为孩子起表率作用。 15、保教人员应注意哪些防丢失、冒领儿童? 答:(1)对新入园的儿童要有专人管理,防止自己出走。 (2)外出游玩时教育儿童不要离开集体,儿童之间互相拉手,互相照顾。 (3)离园时,要把儿童交到家长手里,儿童或保教人员不认识的人,不得随意让其领走,必须询问清楚或见家长写的文字委托信及电话委托,方可带走 (4)儿童接走后,各班保教人员要到儿童能去的各屋包括厕所等彻底检查,确实没有留下儿童,方可下班。 16、幼儿园消毒隔离制度有哪些? 答:(1)室内外卫生做到专人负责,园内定期检查(每周一次) (2)室内要注意通风换气。厕所要清洁,通风无异味,定期紫外线消毒。 (3)幼儿玩教具要保持清洁,定期清洁消毒。 (4)幼儿一人一巾一杯,经常保持干净,每天清洗消毒一次。 (5)幼儿饭前便后用流动的清水洗手,饭后漱口,擦嘴。 (6)每周剪一次指甲,服装整洁,勤洗头洗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被褥每周晒一次。 (7)幼儿及工作人员患传染病后必须立即离开治疗,患者隔离期满痊愈后,有医生证明方可回园,并对患儿所在班级进行检疫、隔离。在此期间不收新生入园,检疫期满无症状者,解除隔离。 (8)工作人员及幼儿家中有传染病人,必须报告园领导,及时采用必要措施。 17、传染病的一般预防原则是什么? (1)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者。 18传染病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1)空气传播(2)饮食传播(3)虫媒传播(4)接触传播(5)血液传播。 19、如何在园所内开展防病工作? (1)冬春季是传染病和流行病发病季节,要通过宣传栏、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一些常见传染病和流行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 (2)晨检喷喉是防治呼吸道感染的一个途径。 (3)严格把好消毒关,各种物品及幼儿用品严格按照规定的消毒制度去做,把病菌消灭在萌芽状态。 (4)一旦发现传染病,立即隔离、消毒,防止蔓延。 20、对于个别爱挑剔的家长,你应如何做好家长工作? 答:了解、关注幼儿;主动与家长沟通;满足合理需求;适时恰当的表扬等。 21、在配合教师组织幼儿户外体育锻炼时,保育员应做好哪些工作? 答:(1)根据气温变化和运动量大小,适当增减幼儿衣服。 (2)锻炼前检查幼儿着装(穿软底鞋、塞好内衣等),并进行与活动有关的安全教育。 (3)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多方面的反应,协助教师适当对幼儿进行指导,注意个别差异 (4)做好锻炼后的整理工作,擦汗、洗手、穿衣、喝水、适当休息,体育锻炼后用用干毛巾擦皮肤。 22、如何组织班级孩子午睡? (一)创设温馨舒适的环境 3
(二)了解幼儿不睡觉的原因,根据需要给以帮助 (三)让孩子有安全感 23、保教人员怎样配合老师工作? (1)共同布置教室的环境和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 (2)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分工设计学习活动; (3)共同探讨一天中教师的分工; (4)分担幼儿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5)对幼儿提出一致的要求和限制。 24、照顾儿童进餐时的注意事项有那些? 答:(1)儿童在饭前不准剧烈运动,避免过度兴奋,饭前和吃饭时要保持儿童情绪愉快,并专心进餐,不说话; (2)饭前组织儿童用流动水及肥皂洗手,年幼、体弱和吃饭慢的儿童先洗先吃,对洗手和吃饭的儿童都要有人照顾; (3)每餐时间不少于20分钟,工作人员要掌握儿童的进食量,保证吃饱吃好。教育儿童充分咀嚼,不过分催促。对食欲不好的或突发不想吃饭的儿童及时报告保健人员,采取措施;(4)纠正偏食,培养不挑食的好习惯;(5)吃饭过程中不扫地、不擦地、不铺床,注意吃饭时的卫生; (6)一岁半的儿童开始培养自己用勺,两岁学会独立吃饭,两岁半时饭菜可分开,四岁以上学会用筷子吃饭; (7)饭后擦嘴,,三岁以上儿童饭后漱口,三岁以下儿童饭后喝1-2口水,清洁口腔以达到预防龋齿的目的。 25、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应对幼儿进行哪些方面的安全教育? 答:(1)遵守幼儿园的安全制度,教育幼儿不得随便离开自己的班级,有事必须得到老师的允许才能离开。遵守秩序,出入各室及上下楼梯时不要拥挤。运动、游戏时遵守规则。不做有危险的活动或游戏。 (2)遵守交通规则,教育幼儿不在车前横穿马路,不在马路上玩耍、踢足球等等。教育儿童遵守公共交通秩序。例如,要走人行横道,过马路走斑马线,不在马路上停留、玩耍、打闹。 (3)懂得“水”“火”“电”的危险,儿童平衡及自救能力差,误入水中,无挣扎及自救能力,很易溺水。教育儿童不玩火不摆弄电器。不可在大树下避雨,尤其是高大孤树下,以免被雷击,并注意躲开被挂断的电线。 (4)不要拾捡小物件,如钉子、碎玻璃、野花野草等。教育幼儿不把小物件放到口中吸吮,不把小钢球、豆粒等放入耳、鼻中。 26、简述茶杯、擦手毛巾、餐具、餐巾消毒方法及要求: 消毒柜消毒;蒸汔法,水开后30分钟;煮沸法,水盖过物品,水开后15钟后;毛巾、餐巾也可消毒液浸泡5~10分钟。方法:茶杯和擦手毛巾每天清洗消毒一次,餐具和餐巾是每餐消毒。喝豆浆或牛奶后茶杯要再消毒一次,餐具最好不且消毒液浸泡消毒。 27、简述被褥消毒方法及要求: 日光曝晒或消毒灯照射。方法:每二周一次,传染病期间每周二次。 28、紫外线消毒注意事项 1)、紫外线消毒时,室内儿童必须全部离开。 2)、紫外线有效距离较短,一般距离照射物不注意超过2.5米,空气消毒时,10~15平方米面积装一只30瓦的紫外线灯每次照射40~60分钟,活动室一般为50~60平方米,一般需3~4盏紫外线灯同时进行消毒。桌面、玩具、图书等消毒时,距离为1米,时间为30分钟。 3)、每二周用酒精棉花轻擦拭灯管表面一次,除去上面和油垢,否则会影响紫外线灯的穿透效果。 4)、每次用后记录使用时间,一般紫外线灯的使用时间为1000小时,应及时更换。 5)、房间内消毒时,空气地面应保持干燥、清洁,否则影响消毒效果。 6)、消毒图书、衣物、玩具等时,要定时翻动,使各个面都得到紫外线的照射。 29、咳嗽、哮喘儿童应怎样护理? 答: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发病期间注意休息,不易剧烈活动。 五、操作题: 1、晨检过程中的一看、二摸、三问、四查具体怎样操作? 一看,看脸色,看皮肤,看眼神,看咽喉; 二摸,摸摸是否发烧,摸腮腺是否有肿大; 三问,问幼儿在家吃饭情况睡眠是否正常,大小便有无异常; 四查,是否携带不安全物品。 2、幼儿异物伤害的处理方法: 当幼儿误将异物放入嘴中不慎被噎住或呛住气管时,教师要立即将幼儿的身体前倾,同时轻轻拍打幼儿的肩胛部位,或用手指深入幼儿口腔刺激催吐。若催吐失败,应及时将幼儿送往医院治疗。若遇幼儿被鱼刺卡住,可用勺子等器具轻压幼儿的舌头,然后用镊子深入吼部将鱼刺慢慢夹出。若无法将鱼刺取出时,要及时送往医院。 3、幼儿触电后怎么办? 一旦触电事故发生,要以最快的方式使幼儿脱离电源,最有效的方式切断电源,如暂时无法切断电源,则应用干燥木棒、竹竿等不导电物体帮助幼儿脱离电源。与心跳、呼吸停止的幼儿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并在抢救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