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理论》总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3.77 MB
- 文档页数:71
总复习(参考答案)1.超速挡的机械效率与直接挡的机械效率相比答:直接挡的传动效率比超速挡的高,1、直接挡工作时,啮合的齿轮没有传递转矩;2、同一挡位转矩增加时,润滑油损失所占的比例减少,传动效率较高;3、转速低时搅油损失小,传动效率比转速高时要高。
2.对于轿车、货车的动力性有什么不同?答: 轿车动力性主要保证最高车速和加速性能,一般轿车低档时的爬坡能力很强;货车动力性主要保证在低档低速行驶的爬坡能力;3. 美国环境保护局(EPA)评定实际汽车运行工况燃油经济性和欧洲经济委员会(ECE)的规定有什么不同?答:欧洲经济委员会规定,要测量车速为90Km/h和120Km/h的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和按ECR-R.15循环工况的百公里燃油消耗量,并各取1/3相加为混合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来评定汽车燃油经济性。
美国环保局规定,要测量城市循环工况及公路循环工况的燃油经济性,并按综合燃油经济性公式计算:综合燃油经济性=1/(0.55/城市循环工况燃油经济性+0.45/公路循环工况的燃油经济性)。
4. “只要发动机省油,汽车就一定省油”、“车开得慢,油门踩得小,一定省油“的说法为什么不对,从理论上分析汽车燃油经济性?答:汽车燃油经济性除了与发动机燃油消耗率有关外,还与汽车的行驶阻力,传动系的传动效率等有关;车开得慢,说明发动机转速低,油门踩得小,说明负荷率低,发动机的消耗率高,不省油。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影响因数:行驶阻力、发动机燃油消耗率、传动系效率、停车怠速油耗、汽车附件和制动能量消耗;使用方面对行驶车速、档位选择、正确保养与调整,汽车结构方面缩减汽车总尺寸和总质量、传动系和汽车外形与轮胎方面着手可以减少燃油消耗量。
5.确定发动机的功率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其先后次序是怎么样的?答:1、汽车最高车速、加速能力、爬坡能力和汽车总质量。
2、以保证预期的最高车速为选着发动机功率的原则。
6. 变速器相邻两挡传动比的间隔应该考虑哪些因素?为什么?答:1、汽车最小传动比、汽车最大传动比、传动系的档位数和汽车种类。
汽车理论第6版复习题汽车理论是研究汽车结构、性能及其工作原理的一门学科。
以下是针对《汽车理论第6版》的复习题内容:# 一、汽车的基本组成和分类1. 简述汽车的基本组成部件。
2. 汽车按照用途和结构特点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二、内燃机工作原理1. 描述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循环。
2. 什么是压缩比?它对发动机性能有什么影响?# 三、汽车动力性1. 解释汽车动力性的主要评价指标。
2. 如何通过调整发动机参数来提高汽车的动力性?# 四、汽车燃油经济性1. 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方法有哪些?2. 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五、汽车制动性1. 描述汽车制动过程中的物理原理。
2. 制动距离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六、汽车操纵稳定性1. 操纵稳定性的评价指标有哪些?2. 简述转向系统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
# 七、汽车悬挂系统1. 悬挂系统的作用是什么?2. 常见的悬挂系统类型有哪些?# 八、汽车传动系统1. 描述汽车传动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 变速器的作用是什么?# 九、汽车排放与环保1. 汽车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2. 简述现代汽车如何减少排放污染。
# 十、新能源汽车技术1. 新能源汽车包括哪些类型?2. 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十一、汽车安全技术1. 简述汽车安全技术的重要性。
2. 常见的汽车安全技术有哪些?# 十二、汽车维护与故障诊断1. 汽车定期维护的重要性是什么?2. 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有哪些?以上复习题覆盖了《汽车理论第6版》的主要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汽车理论的相关内容。
在实际学习中,还应结合课本和教师的讲解,深入理解每个概念和原理。
一、填空题1、汽车动力性主要由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最大爬坡度三方面指标来评定。
2、汽车加速时间包括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
3、汽车附着力决定于地面负着系数及地面作用于驱动轮的法向反力。
4、我国一般要求越野车的最大爬坡度不小于60%。
5、汽车行驶阻力主要包括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和加速阻力。
6、传动系损失主要包括机械损失和液力损失。
7、在同一道路条件与车速下,虽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相同,但档位越低,后备功率越大,发动机的负荷率就越小,燃油消耗率越大。
8、在我国及欧洲,燃油经济性指标的单位是L/100KM,而在美国燃油经济性指标的单位是mile/USgal。
9、汽车带挂车后省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增加了发动机的负荷率,二是增大了汽车列车的利用质量系数。
10、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制动效能、制动效能恒定性和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
11、评定制动效能的指标是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
12、间隙失效可分为顶起失效、触头失效和托尾失效。
12、车身-车轮二自由度汽车模型,车身固有频率为2.5Hz,驶在波长为6米的水泥路面上,能引起车身共振的车速为54km/h。
13、在相同路面与车速下,虽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相同,但档位越高,后备功率越小,发动机的负荷率就越高,燃油消耗率越低。
14、某车其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β=0.6,若总制动器制动力为20000N,则其前制动器制动力为1200N。
15、若前轴利用附着系数在后轴利用附着系数之上,则制动时总是前轮先抱死。
16、汽车稳态转向特性分为不足转向、中心转向和过多转向。
转向盘力随汽车运动状态而变化的规律称为转向盘角阶段输入。
17、对于前后、左右和垂直三个方向的振动,人体对前后左右方向的振动最为敏感。
18、在ESP系统中,当出现向左转向不足时,通常将左前轮进行制动;而当出现向右转向过度时,通常将进行制动。
19、由于汽车与地面间隙不足而被地面托起、无法通过,称为间隙失效。
汽车理论复习资料.汽车理论复习资料一、、汽车的动力性: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1所能达到的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平均行驶速度、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指在保证动力性的条件2下,汽车以尽量少的燃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汽车动力装置参数:指发动机的功率、传动3 系的传动比、汽车的制动性:指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4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的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指在驾驶者不感到过分5汽车能遵循驾驶者通过转疲劳的条件下,紧张、且当遭遇外界向系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行驶,干扰时,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性的能力。
、汽车的平顺性:保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6的振动和冲击环境对乘员舒适性的影响在一定界限之内,平顺性主要根据乘员主观感觉的舒适性来评价。
7、汽车的通过性:指汽车能以足够高的平均速凹凸度通过各种坏路和无路地带(如松软地面、壕沟、不平地面等)及各种障碍(如陡坡、侧坡、台阶、灌木丛、水障等)的能力。
二、制动效能、制动效能、汽车的制动性能主要由1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的恒定性和来评价。
制动器制动、汽车的地面制动力首先取决于2力,同时又受附着条件的限制。
3、车轮的滑动率,侧向力系数越大。
越小、盘式制动器与鼓式制动器相比:其制动效能4 短低,稳定性能好,反应时间。
、制动器温度上升后,摩擦力矩显著下降,这5 热衰退种现象称为。
、汽车制动时,某一轴或两轴车轮发生横向滑6 侧滑。
动的现象称为左右车轮制动器的制7、制动时汽车跑偏的原因制动时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系拉和动力不相等杆在运动学上的不协调(互相干涉)。
8、β曲线与I曲线交点处的附着系数称为同步附着系数,所对应的制动减速度称为临界减速。
度变、汽车重心向前移动,会使车辆过多转向量9。
小、10、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3种类型:过多转向中性转向和。
不足转向越大11、轮胎气压越高,则轮胎的侧偏刚度负的侧偏、由轮胎坐标系有关符号规定可知,12 的侧偏角。
《汽车理论》课程总复习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名词解释第一章动力性、动力装置参数1.汽车动力性:指汽车在良好的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形式速度。
2.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指汽车由I挡或II挡起步,并以最大的加速强度(包括选择恰当的换挡时机)逐步换至最高挡后到某一预定的距离或车速所需的时间。
3.超车加速时间:指用最高挡或次高挡由某一较低车速全力加速至某一高速所需的时间。
4.最大爬坡度:指汽车满载、I挡,在良好路面上等速行驶时所能爬过的最大坡度α。
5.车轮自由半径: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
6.静力半径:汽车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间的距离。
7.滚动阻力系数: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之推力与车轮负荷之比。
8.空气阻力: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
9.上坡阻力:汽车上坡行驶时,汽车重力沿坡道的分力。
10.道路阻力系数:滚动阻力系数与道路坡度系数之和称为道路阻力系数。
11.附着率:指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
12.附着利用率:汽车附着力与全轮驱动汽车附着力之比。
13.动力因数D:汽车单位重力克服道路阻力和加速阻力的能力。
14.比功率: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
第二章燃油经济性1.汽车燃油经济性:在保证动力性的条件下,汽车以尽量少的燃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
2.汽车等速百公里油耗:汽车在一定载荷(我国规定轿车为半载、货车为满载)下,以最高挡在水平路面上等速行驶100km的燃油消耗量。
第四章制动性1.汽车制动性: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
2.制动效能:指在良好路面上,汽车以一定初速度制动到停车的制动距离或制动时汽车的制动减速度。
3.滑动率S:车轮接地处的滑动速度与车轮中心运动速度的比值。
4.制动力系数:地面制动力与作用在车轮上的垂直载荷的比值。
5.滑动附着系数:S=100%时的制动力系数。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1.什么是汽车的动力性,其评价指标是什么?各指标的含义是什么?汽车动力性是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评价指标汽车的最高车速、汽车的加速时间、汽车能爬上的最大坡度。
最高车速是指在水平良好的路面上汽车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
汽车的加速时间表示汽车的加速能力,包括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
汽车爬坡能力是用满载或者一部分负载的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上坡度表示的。
2.什么是汽车的驱动力,它与汽车的结构参数及发动机的性能有何关系?汽车的驱动力汽车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统传至驱动轮上,地面对车轮的反作用力与发动机转矩、变速器传动比、主减速器传动比、传动系的机械效率成正比,与车轮半径成反比。
3.汽车的车速如何计算,他与发动机转速及传动系参数的关系?4.何为发动机外特性?何为发动机使用外特性?它与外特性的差别,计算汽车动力性应使用何种发动机特性?传动系的功率损失分为机械损失和液力损失,分别说明两种损失的具体表现形式。
外特性:发动机节气门全开的速度特性。
使用外特性:带上全部附件设备时的发动机特性。
差别:外特性的最大功率大于使用外特性。
计算动力性用:使用外特性。
机械损失:齿轮传动副、轴承、油封等处的摩擦损失。
液力损失:消耗于润滑油的搅动、润滑油与旋转零件之间的表面摩擦等功率损失。
5.车轮自由半径、滚动半径、静力半径的含义?自由半径: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
滚动半径:车轮滚动距离与车轮滚动圈数的比值。
静力半径:汽车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间的距离。
6.何为汽车的驱动力图?当已知发动机使用外特性能及汽车相应结构参数,如何作汽车的驱动力图?驱动力图:一般用根据发动机外特性确定的驱动力与车速之间的函数关系曲线来全面表示汽车的驱动力。
用发动机外特性曲线、传动系传动比、传动效率、车轮半径等参数求出各个档位的驱动力值t F ,再根据发动机转速求出汽车行驶速度a u ,即可求得t F —a u 曲线。
三、名词解释1、坡度阻力与道路阻力2、等速百公里油耗3、动力因素4、后备功率5、制动力系数与侧向力系数6、制动效率与利用附着系数7、制动器抗热衰退性与抗水衰退性8、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8、接近角与离去角10、牵引系数与牵引效率11、附着力与附着率12、同步附着系数13、滑水现象14、制动跑偏与制动侧滑15、滑动率与制动力系数四、简答题1、滚动阻力与哪些因素有关2、在高速路上行驶时,轮胎气压高些好还是低些好为什么假设在松软的沙土路面或雪面上又如何3、为追求高的动力性,应如何换档假设追求低油耗,又该如何换档4、在设计传动系各档传动比时,应遵循怎样的根本原那么5、为降低空气阻力可采取哪些措施6、从保证制动时方向稳定性出发,对制动系的要求是7、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分为哪三种类型一般汽车应具有什么样的转向特性8、汽车满载和空载时是否具有相同的操纵稳定性9、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 VSC〕的控制原理是什么10、在制动过程中,假设只有前轮抱死或前轮先抱死,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只有后轴抱死或后轴先抱死又如何最理想的制动情况是11、纵向通过角和最小离地间隙对汽车通过性有何影响12、横向稳定杆起什么作用其装在前悬架与后悬架效果有何不同五、计算题1、某汽车的总质量m=3000kg,CD=,A=3m2,旋转质量换算系数δ=,坡度角α=5°,f=,车轮半径,传动系机械效率η=,加速度2,ua=30km/h,计算汽车克服各种阻力所需要的发动机输出功率2)。
2、设一驱动轿车轴距,质心高度hg,其前轴负荷为总重的%。
确定其在=和 =路面上所能到达的极限最高车速与极限最大爬坡度及极限最大加速度〔在求最大爬坡度和最大加速度时可设F W=0〕。
其它有关参数为:m=1600kg,CD=,A=2m2,f=,δ=1。
3、某车总质量为 m=2000kg,L=4m〔轴距〕,质心离前轴的距离为,离后轴的距离为,质心高度hg,在坡度i=%的良好路面上下坡时,求前后轴的轴荷分配系数〔注:前轴荷分配系数mf1=Fz1/Fz,后轴为mf2=Fz2/Fz〕。
《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第一部分:填空题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1.从获得尽可能高的平均行驶速度的观点出发,汽车的动力性指标主要是:(1)汽车的最高车速Umax(2)汽车的加速时间t(3)汽车的最大爬坡度imax。
2.常用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性能。
3.汽车在良好路面的行驶阻力有: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道阻力,加速阻力。
5.汽车动力因数D=Ψ+δdu/g dt。
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1.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常用一定运行工况下汽车行驶百公里的油耗量或一定燃油量能使汽车行驶的里程来衡量。
我国及欧洲,燃油经济性指标的单位为L/100km2.评价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循环工况一般包括:等速行驶,加速、减速和怠速停车多种情况。
4.从结构方面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的措施有:缩减轿车尺寸和减轻质量、提高发动机经济性、适当增加传动系传动比和改善汽车外形与轮胎。
5.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一方面取决于发动机的种类、设计制造水品;另一方面又与汽车行驶时发动机的负荷率有关。
6.等速百公里油耗正比于等速行驶时的行驶阻力与燃油消耗率,反比于传动效率。
7.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有: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三种结构形式。
第三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1.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系指:发动机的功率和传动系的传动比;它们对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有很大影响。
2.确定最大传动比时,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最大爬坡度、附着率及汽车最低稳定车速。
3.确定最小传动比时,要考虑的问题:保证发动机输出功率的充分发挥、足够的后备功率储备、受驾驶性能限制和综合考虑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4.某厂生产的货车有两种主传动比供用户选择,对山区使用的汽车,应选择传动比大的主传动比,为的是增大车轮转矩,使爬坡能力有所提高。
但在空载行驶时,由于后备功率大,故其燃油经济性较差。
5.在同一道路条件与车速下,虽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相同,但变速器使用的档位越低,后备功率越大,发动机的负荷率越低,燃油消耗率越高。
汽车理论复习总结 第一章● 汽车动力性是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有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汽车动力性是汽车各种性能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能。
● 评定指标(应在无风或微风条件下测定): 1、最高车速max a u2、加速时间t (原地起步加速时间、超车加速时间)3、最大爬坡度max i (极限爬坡能力)● 其他补充知识:手动挡的动力性强、加速时间短;SUV 最高车速与燃油经济性由于其车重和外形原因,都比较差。
● 汽车行驶方程式:j i w f t F F F F F F +++=∑=● 汽车驱动力:汽车发动机产生转矩tq T 经传动系,作用到车轮的转矩t T 对地面产生圆周力0F ,地面反过来对车轮的力t F 被称为汽车驱动力。
→ 按照论述可以用公式表达:ri i T F rT F i i T T Tg tq t t t Tg tq t ηη00=→==为传动系机械效率为主减速器传动比为变速器传动比T gi i η0● 发动机转速特性:将发动机功率e P 、转矩tq T 、燃油消耗率b 与发动机曲轴转速n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曲线表示,被称为发动机特性曲线。
若节气门全开(高压油泵在最高泵油位),则此时的曲线被称为发动机外特性曲线。
节气门部分开启(部分供油),则此时的曲线被称为发动机部分负荷特性曲线。
若发动机在实验时带上所有附件设备时测得的曲线被称为发动机使用外特性曲线。
● 发动机功率与输出转矩之间的关系为:9550nT P tq e =(转矩单位m N ⋅,转速单位min /r )● 在加速过程的不稳定工况下,发动机所能提供的功率比稳定工况时要稍有下降,电喷汽油机比化油器汽油机要下降更少些。
● 试验台测得的数据可以通过多项式来描述近似于抛物线的发动机转矩曲线:k k tq n a n a a T +⋅⋅⋅++=10● 传动系的机械效率:eT e T e T e in inTin T P PP P P P P P P P -=-==-=1,ηη故等速情况下 ● 传动系功率损失可分为机械损失和液力损失,机械损失是指齿轮传动副、轴承、油封等处的摩擦损失,液力损失是指消耗与润滑油的搅动、润滑油与旋转零件之间的表面摩擦等功率损失。
汽车理论总复习一、填空题2.汽车的驱动力是驱动汽车的外力,即地面对驱动轮的纵向反作用力。
5.汽车的动力性能不只受驱动力的制约,它还受到地面附着条件的限制。
6.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常用一定运行工况下汽车行驶百公里的燃油消耗量或一定燃油量能行驶的里程来衡量。
等速行驶工况没有全面反映汽车的实际运行情况,各国都制定了一些典型的循环行驶试验工况来模拟实际汽车运行状况。
1、汽车重心向前移动,会使汽车的过多转向量减少。
3、降低悬架系统固有频率,可以降低车身加速度。
4、制动时汽车跑偏的原因有左右轮制动器制动不相等和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系拉杆运动学上不协调。
6、汽车的加速时间表示汽车的加速能力,它对平均行驶车速有着很大影响。
常用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时间和超车加速度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能力。
7、车速达到某一临界车速时,滚动阻力迅速增长,此时轮胎发生驻波现象。
8、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分为压力阻力与摩擦阻力两部分。
压力阻力分为:形状阻力、干扰阻力、内循环阻力和诱导阻力四部分。
形状阻力占压力阻力的大部分。
9、确定最大传动比时,要考虑最大爬波度、附着率及汽车最低稳定车速三方面的问题。
10、盘式制动器与鼓式制动器相比:其制动效能差,稳定性能好,反应时间短。
11、在侧向力作用下,若汽车前轴左、右车轮垂直载荷变动量较大,汽车趋于增加不足转向量;若后轴左、右车轮垂直载荷变动量较大,汽车趋于减少不足转向量。
8. 汽车的制动性能主要由制动效能、制动效能恒定性和制动时汽车的稳定性三方面来评价。
9. 制动器温度上升后,摩擦力矩常会有显著下降,这种现象称为热衰退性能。
11. 汽车制动时,某有一轴或两轴车轮发生横向滑动的现象称为侧滑。
13. 曲线与I曲线交点处的附着系数称为同步附着系数,所对应的制动减速度称为临界减速度。
14. 汽车的时域响应可以分为稳态响应和瞬态响应。
15. 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分为不足转向、中性转向和过多转向三种类型。
16.一般而言,最大侧偏力越大,汽车的极限性能越好,圆周行驶的极限侧向加速度越大。
汽车理论习题集必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该小题后的括号内)1、评价汽车动力性的指标是(A )A.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汽车能爬上的最大坡度B.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传动系最大传动比C.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传动系最小传动比D.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最大驱动力2、汽车行驶速度( B )A.与发动机转速、车轮半径和传动系传动比成正比B.与发动机转速和车轮半径成正比,与传动系传动比成反比C.与发动机转速和传动系传动比成正比,与车轮半径成反比D.与发动机转速成正比,与车轮半径和传动系传动比成反比3、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加速行驶时,其行驶阻力包括(B )。
A. 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B.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加速阻力C.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加速阻力D。
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加速阻力4、汽车等速上坡行驶时,其行驶阻力包括( A )。
A。
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B.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加速阻力C.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加速阻力D。
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加速阻力5、汽车加速上坡行驶时,其行驶阻力包括( D )。
A。
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B.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加速阻力C.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加速阻力D。
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加速阻力6、汽车行驶时的空气阻力包括(D )。
A.摩擦阻力和形状阻力 B. 摩擦阻力和干扰阻力C.形状阻力和干扰阻力 D. 摩擦阻力和压力阻力7、汽车行驶时的空气阻力(B ).A. 与车速成正比B. 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C。
与车速的3次方成正比D。
与车速的4次方成正比8、汽车行驶时的空气阻力(C )。
A. 与迎风面积和车速成正比B. 与迎风面积的平方和车速成正比C。
与迎风面积和车速的平方成正比D。
与迎风面积的平方和车速的平方成正比9、同一辆汽车,其行驶车速提高1倍,空气阻力增大(C ).A. 1倍B。
《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第一章汽车结构与原理1.1 发动机结构与工作原理1.1.1 内燃发动机1.1.2 循环原理1.1.3 燃烧方式1.1.4 发动机排气系统1.2 变速器结构与原理1.2.1 自动变速器1.2.2 手动变速器1.2.3 变速器传动方式1.2.4 油压系统1.3 底盘结构与原理1.3.1 制动系统1.3.2 悬挂系统1.3.3 转向系统1.3.4 轮胎与轮毂1.4 电气系统1.4.1 电路结构1.4.2 点火系统1.4.3 充电系统1.4.4 起动系统第二章汽车行驶原理2.1 动力传动原理2.1.1 发动机输出轴动力传输2.1.2 变速器传动2.1.3 差速器工作原理 2.1.4 驱动轮力矩分配2.2 制动原理2.2.1 制动器工作原理 2.2.2 制动性能与平衡 2.2.3 防抱死制动系统 2.2.4 刹车系统维护2.3 转向原理2.3.1 转向系统构成2.3.2 机械转向原理2.3.3 动力转向原理2.3.4 转向系统故障排除2.4 悬挂原理2.4.1 悬挂系统类型2.4.2 悬挂性能调校2.4.3 悬挂系统故障排除 2.4.4 悬挂系统维护保养第三章汽车维修与保养3.1 引擎维护3.1.1 发动机机油更换 3.1.2 空气滤清器更换 3.1.3 火花塞更换3.1.4 发动机故障排除3.2 变速器维护3.2.1 自动变速器油更换3.2.2 手动变速器离合器维护 3.2.3 变速器故障排除3.2.4 变速器调整3.3 制动系统维护3.3.1 制动片更换3.3.2 刹车油更换3.3.3 制动系统排气3.3.4 刹车系统故障排除3.4 电气系统维护3.4.1 电瓶维护3.4.2 点火系统检查3.4.3 充电系统故障排除3.4.4 起动系统维护3.5 底盘系统维护3.5.1 悬挂系统调整3.5.2 转向系统调校3.5.3 轮胎更换与调整3.5.4 底盘系统故障排除第四章汽车安全驾驶与应急处理4.1 安全驾驶技巧4.1.1 安全行车知识4.1.2 驾驶常见错误与危险行为 4.1.3 安全行车意识培养4.1.4 长途驾驶安全知识4.2 应急处理技能4.2.1 路边故障排除4.2.2 车辆临时修理4.2.3 突发事故处理4.2.4 汽车救援知识4.3 驾驶员心理素质4.3.1 长途驾驶疲劳处理4.3.2 驾车压力应对4.3.3 交通事故心理疏导4.3.4 驾驶员心理健康培养总结通过对《汽车理论》知识点的全面总结,我们了解到汽车结构与原理、汽车行驶原理、汽车维修与保养、汽车安全驾驶与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