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新区发展分析报告
- 格式:pptx
- 大小:4.41 MB
- 文档页数:61
新中国档案)“火炬计划” 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9年11月02日13:57 新华网新华网北京11月2日电建设国家高新区是在邓小平同志“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伟大号召指引下,党中央、国务院为贯彻改革开放总方针,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调整经济结构,优化科技和产业布局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1984年6月原国家科委《关于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和机遇的对策》的报告呈送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制定新技术园区和企业孵化器的政策,要大胆实践;198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明确指出要在有条件的城市试办新技术园区;1985年7月中国科学院与深圳市政府兴办了中国第一个高新区;1988年5月,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基础上,国务院批准建立第一个国家高新区——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并颁布18条优惠政策;1991年3月国务院12号文件颁布,批准建立26个国家高新区并制定全国适用的扶持政策;同年4月,小平同志“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题词发表;1992年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指引下,11月国务院又批准建立25个国家高新区。
1997年6月,为解决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和2 1世纪中国粮食问题,国务院特别批准建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2006年1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申请,国务院批准宁波省级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
2009年3月,为应对金融危机,经湖南、江苏省人民政府申请,国务院又新批准湘潭、泰州两个省级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
至此,全国共批准建设国家高新区56家。
江泽民同志指出:“本世纪在科技产业化方面最重要的创举是兴办科技工业园区。
”建设国家高新区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在世界高技术竞争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
正是由于这个重大战略部署,使我们抓住了一个实现跨越式发展和自主创新发展的重要历史性机遇,使我们在科技工业园区建设方面走到了世界的前头,使我们跟上了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步伐,对中国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上海作为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之一,已基本建立起较完整的产业链,特别是在产业链的两端即LED上游外延芯片与下游应用环节具有一定优势。
前端拥有蓝宝、蓝光等外延和芯片企业,技术水平国内领先,但规模偏小。
后端应用方面,三思LED 显示屏、小糸LED车灯、亚明景观照明等产品在行业内具有领先地位。
同时,较多国际领先的LED知名厂商如飞利浦、GE、达科等将总部、研发中心落户在上海。
已形成“外延片-芯片-封装-应用-设备”的完整产业链。
发展目标在产业规模上,争取在国内名列前茅;在创新能力上,形成良好的创新体系,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不断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外延片、芯片、高端应用和装备各环节,分别培育1~2家行业骨干企业;在背光、显示、车灯、照明等领域培育一批著名企业和名牌产品。
河南:企业多处在产业链中下游河南省有规模以上LED企业18家,其中,从事LED外延生长、芯片制造企业4家,从事LED器件封装、LED产品应用企业多家。
生茂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河南省LED 行业骨干企业中的龙头企业,2009年主营业务销售收入2.86亿元,拥有省企业技术中心、省LED光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其为核心正在建设集外延、芯片、封装和应用于一体的郑州市固态照明产业化应用示范基地。
河南华阳能源发电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拥有河南省大功率半导体照明技术重点工程实验室,科技部国家半导体照明委员会认定的攻关基地,拥有大功率LED灯驱动电路发明专利和多项LED灯具实用新型专利,其大功率芯片封装技术居国内领先地位。
其制定的LED照明产品标准被河南省质监部门确认,并将推举为省LED行业标准。
郑州中原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由国家科委火炬办在河南省挂牌的第一家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LED大屏幕显示技术填补多项国家空白,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代表产品有:北京亚运会、悉尼奥运会主显示屏,天安门广场香港、澳门回归倒计时牌等。
青岛高新区规划图青岛高新区是中国山东省青岛市下辖的一个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是青岛市乃至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区域。
下面是对青岛高新区规划图的描述:青岛高新区规划图整体布局呈南北走向,总面积约为70平方公里。
规划图主要分为五个区域:核心区、北部区、东部区、南部区和西部区。
核心区位于规划图的中心位置,总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
核心区是高新区的核心经济区域,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集聚了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
核心区规划了现代化的综合办公区、科研创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北部区位于规划图的北边,总面积约为20平方公里。
北部区规划了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及一些新兴产业发展区域。
同时,北部区还规划了一些住宅区,为高新区的人口提供居住条件。
东部区位于规划图的东边,总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
东部区规划了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科技企业孵化器。
同时,东部区还规划了一些商业、文化和教育设施,为高新区的发展提供配套服务。
南部区位于规划图的南边,总面积约为20平方公里。
南部区规划了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产业转型升级区。
同时,南部区还规划了一些生态环境保护区和休闲娱乐区,为高新区的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和生态环境。
西部区位于规划图的西边,总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
西部区规划了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创新创业基地。
同时,西部区还规划了一些住宅区和公共服务设施,为高新区的居民提供居住和配套服务。
以上是对青岛高新区规划图的简要描述,青岛高新区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加强创新创业环境建设,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助力青岛市的经济发展。
烟台市简介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东部,濒临黄海、渤海,与辽东半岛及日本、韩国、朝鲜隔海相望,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也是全省唯一、全国仅有的两个连续四届获得文明城市称号的城市之一。
烟台山海相拥,风光旖旎,四季分明,景色秀美,是享誉海内外的旅游度假胜地;盛产海参、对虾、鲍鱼、扇贝等多种海珍品,是全国重要的渔业基地;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水果产地,土特产品久负盛名,享誉海内外。
烟台葡萄酒、烟台苹果、烟台大樱桃、烟台海参等8种产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烟台苹果、莱阳梨、烟台大樱桃、莱州梭子蟹等19种产品获注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烟台自1861年开埠通商、1984年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黄金冶炼、现代化工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现在又提出精心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传统产业现代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制造业智能化的发展模式,打造产业发展“升级版”。
2016年,全市GDP 达6926亿元,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19位;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63万亿元,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8位;进出口总额493.2亿美元,占全省近1/5。
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高于全国、全省和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平均水平。
目前,烟台上市公司46家,数量全省第一。
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助力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烟台市高度重视做好招才引智工作,先后引进了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烟台分所、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烟台分所等一批高层次科研机构,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目前全市90%的规模以上企业与大学和科研单位建立起合作关系,90%以上的专利技术来自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合作攻关,90%以上的科技成果来自产学研合作。
截止到2016年底,全市共有各类人才170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7万人。
从主要数据看中国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过去10年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飞速提升的10年,特别是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在科技资源投入、科研绩效以及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科技发展实现了重要跃升。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既要抓住重大的发展机遇,也要应对复杂而严峻的挑战。
我们需要认真分析研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挑战,贯彻落实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各项任务。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建设进入攻坚阶段,科技投入产出质量有待提升运用指数评价方法对国家整体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测度和排位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方法。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的国家创新能力排名由2001年的世界第61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29位。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从2007年起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也显示,2011年中国的排名是第29位。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2011》报告显示,在占世界研发经费支出98%的40个主要国家中,中国国家创新指数排名已经从2000年的第38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20位。
上述研究虽结果有所差异,但基本结论一致,即过去10年间,中国的国家整体创新能力迅速增强,与创新型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
但是,《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的创新能力世界排名由2009年的第28位下降至2010年的第29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测算的国家创新指数中国排名在2009年也下降了1位。
这种波动说明国家创新能力是在不断变化的,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我国更不能松懈。
从创新投入看,“十一五”期间我国的R&D/GDP年均提高0.07个百分点,远低于0.13的预期增速;从国际上看,欧盟(15国)用了28年的时间才从1.6%提高到2%。
可见,我国迈进创新驱动经济发展阶段仍面临巨大挑战。
中国五大新区发展优势区位优势即区位的综合资源优势,即某一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或优越地位。
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管理、政治、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区位优势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单项优势往往难以形成区位优势。
一个地区的区位优势主要就是由自然资源、劳力、工业聚集、地理位置、交通等决定。
同时区位优势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随着有关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土地资源是经济的基础,决定农牧产品产量的土地资源与影响农牧业的集约程度、技术传播与市场的距离是区位优势的主要方面。
工业革命后,新技术和新市场的出现,由工业社会初期的自然资源、劳力、运输优势发展到后期的技术、市场、政策、企业关联等优势。
知识经济时代的区位优势不同于传统的区位优势。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从理论上解答了缺乏自然资源的国家为何不一定是穷国,领先国家最有效的是持续发展问题。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因素占主导地位。
人的流动性,尤其是掌握知识、技能的人才的流动性是很大的,因此,培育并吸引高科技人员就成为发展经济、提高区位优势的关键。
一、天津滨海新区区位优势:滨海新区地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和欧亚大陆桥的东起点,是中国与蒙古共和国签约的出海口岸,也是哈萨克斯坦等内陆国家可利用的出海口,拥有“三北”辽阔的辐射空间。
交通优势:滨海新区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发达,是连接海内外、辐射“三北”的重要枢纽。
同时拥有跻身世界20强深水大港的天津港,是中西部重要的海上大通道。
滨海国际机场是我国重要的干线机场和北方航空货运中心。
资源优势:在滨海地区有1199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建设的荒地、滩涂和少量低产农田。
渤海海域石油资源总量98亿吨,其中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2亿吨、天然气近2000亿立方米。
工业基础优势:滨海新区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开采与加工基地。
电子信息业名列全国前茅。
海洋化工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世界知名、全国领先。
中国智慧园区分布格局及重点投资项目分析中国智慧园区分布格局目前,中国智慧园区建设已经初步呈现出集群化分布特征,从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园区建设情况来看,已经形成“东部沿海集聚、中部沿江联动、西部特色发展”的空间格局。
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以其雄厚的工业园区作为基础,成为全国智慧园区建设的三大聚集区;中部沿江地区借助沿江城市群的联动发展势头,大力开展智慧园区建设;广大西部地区依据各自园区建设特色,正加紧智慧园区建设。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中西部地区智慧园区建设或将来迎来全新的建设浪潮.从国家级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情况来看,截止到2013年6月,全国共有国家级高新区106个,其中有34个正在有序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占比32%。
从区域角度来看,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共有国家级高新区23个,其中有10个正在进行智慧园区建设,占比43%。
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共有国家级高新区15个,其中有10个正在进行智慧园区建设,占比达67%。
沿江城市群(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共有国家级高新区17个,其中有4个正在进行智慧园区建设,占比24%.珠三角地区(广东)共有国家级高新区9个,其中有4个正在进行智慧园区建设,占比44%。
其他地区合计共有国家级高新区42个,其中有6个正在进行智慧园区建设,占比14%.从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智慧园区建设情况来看,截止到2013年6月,全国共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78个,其中有29个正在有序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占比16%.从区域角度来看,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共有国家级高新区28个,其中有7个正在进行智慧园区建设,占比25%;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共有国家级高新区44个,其中有15个正在进行智慧园区建设,占比达34%;沿江城市群(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共有国家级高新区27个,其中有1个正在进行智慧园区建设,占比4%;珠三角地区(广东)共有国家级高新区6个,其中有2个正在进行智慧园区建设,占比33%;其他地区合计共有国家级高新区73个,其中有4个正在进行智慧园区建设,占比5%。
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摘要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体现着科学技术的作用和意义。
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促进了人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根本性变化,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在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先进地位。
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曾在科技上有过光辉成就的中华民族,在近代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以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事业。
经过80多年的艰苦奋斗,形成了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思想,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学科齐全、独立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缩短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科技水平的差距;而且在某些科技领域的年研究成果已经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科学技术发展对策研究分析AbstractEvery major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reflect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tremend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them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n modern times which has promoted social lifestyle, production mode, and the fundamental changes in our way of thinking.China is one of the earliest civilizations in the 16th century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advanced position in the world. Due to various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reasons, there had been brillia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of the Chinese nation, but far behind in modern Western countries.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Marxist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guidance, in close connection with China's reality, to develo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reers. After 80 years of hard work to form a complete se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hough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led the people to establish a complete discipline, independence and integr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reducing the level of technology between China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gap; and in some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results have met or exceeded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level,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has played a huge role.Key words: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rategies Research and analysis目录1:引言--------------------------------------------------------(1)1.1:时代背景--------------------------------------------(1)1.2原因及深远意义----------------------------------------(2)2:我国科技发展的有关情况 ------------------------------------(3)3:当代中国科技发展中的对策和理论分析-------------------------(4)3.1:科技体制改革的极力推进-----------------------------(4)3.2: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4)3.3: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5)3.4:科技投入的进一步佳大化------------------------------(5)4:参考文献内蒙古工业大学自然辩证法学科论文 11. 引言1.1时代背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国家高新区申创条件及程序
什么是国家高新区?
国家高新区,又称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家为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发展而
设立的经济特区,是集高科技、高成长、高附加值产业为一体的特定区域。
自2005年至今,国家高新区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涵盖了高新技术、新能源、新
材料等多个领域。
1. 具有科技、竞争力强的产业优势:申请方必须拥有先进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
争力,以及具有较强的产品市场竞争力。
2. 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申请方必须有坚实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成熟的服务体系。
3. 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申请方必须有良好的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保证人民群众
的生产生活环境。
4. 具有严格的管理能力:申请方必须具备高水平、高效率的管理能力,能积极营造
优良的营商环境。
1. 首先,要求申请者向科技部发出申请,提交相关申请材料,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方案书、园区规划设计、人才引进计划等。
2. 接着,科技部根据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考察,确定申请方是
否具备成为国家高新区的基本条件。
3. 如果申请方符合成为国家高新区的条件,则由科技部向国务院申请批准,申请方
可正式成为国家高新区。
4. 成为国家高新区之后,申请方需要准备详细的高新区规划实施方案,进行落实,
实施相关政策和计划,将高新区快速发展壮大。
总之,成为国家高新区,需要申请方具备科技、产业、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条件,
且需要经过相关审查、考察和审批程序,才能得到国家高新区的认可和批准。
西安市高新区西安高新区,一个代表西安与西部高新科技产业前沿的领地,以其众多的“第一”成为陕西和西安最强劲的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3月被国务院首批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
14年来,西安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迅猛,综合指标位于全国53个高新区前5位。
西安高新区在推动技术创新、发展拥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中国第一台SP30超级程控交换机、第一块片式压电陶瓷变压器、第一个数字化虚拟演播室、亚洲最大的移动天线研发生产基地、世界三大移动通信标准之一和网络无线接入标准都诞生在西安高新区。
如今,西安高新区已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好、市场化程度高、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一个区域,成为陕西、西安最强劲的新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
胡锦涛、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视察西安高新区。
1991年6月,江泽民同志为西安高新区题词“发展高新技术,实现经济飞跃”;2005年6月,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座谈会上指出,要将北京、上海、深圳、西安、武汉等地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高技术园区,为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做出重大贡献。
国家部委评价一直被评为“国家先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西安高新区率先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A PEC)科技工业园区网络2001年2月,被列入我国“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五个国家示范高新区之一2003年12月,被国家统计局、中国诚信建设组委会评为“中国50家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之一2004年8月,被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评为“ISO14000国家示范区”2005年8月,被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评为全国首家“高新技术标准化示范区”2005年9月,被国家列为我国“十一五”期间五个重点建设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工业园区国际机构评价2002年12月,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评为六个“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和地区”之一民间声音2001年1月,西安市民将西安高新区的建设列为20世纪西安十大历史事件之一2004年10月,被市民评为西安“城市骄傲”第一名陕西素以“长安八景”著称,西安高新区被誉为“关中第九景”2006年12月,荣获“2006中国十佳最具投资价值创意基地”称号西安高新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首批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