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绿色防控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鄂南茶区茶小绿叶蝉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鄂南茶区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茶叶是鄂南地区的主要农产品之一,茶叶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影响本地茶农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茶叶生产遭受到了绿叶蝉的侵害,给茶叶产量和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有效防控绿叶蝉对茶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鄂南茶区积极开展了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将对鄂南茶区茶小绿叶蝉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一、绿叶蝉的危害绿叶蝉是茶树上的一种寄生虫害,主要危害茶树的叶片。
绿叶蝉取食茶树的嫩叶,在取食的过程中,会分泌出一种具有腐蚀作用的唾液,使得茶叶叶片变得枯黄,严重影响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绿叶蝉还会传播病毒,导致茶树的感染,对茶叶产量和质量造成双重损害。
二、绿叶蝉的防控技术为了有效防控绿叶蝉对茶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鄂南茶区开展了一系列的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昆虫对绿叶蝉进行生物防治,鄂南茶区开展了一系列的天敌昆虫引种和繁殖工作。
引种繁育寄生于绿叶蝉幼虫的天敌昆虫,如细蜂等,有效降低了绿叶蝉的数量和危害程度。
鄂南茶区还通过增加栖息地多样性,培育和保护一些对绿叶蝉有天敌作用的昆虫和蜘蛛,建立天敌昆虫的天敌生态系统,形成天敌生物链,形成食物链。
2. 植物防治技术鄂南茶区还开展了一些植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利用对绿叶蝉有驱避作用的植物进行种植,如薰衣草、风车草等,形成植物物理隔离防治效果,减少绿叶蝉对茶树的危害。
鄂南茶区还通过培育对绿叶蝉具有抗性的茶树品种,提高茶树的自身防御能力,减少绿叶蝉的危害。
三、绿色防控技术的进展与应用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鄂南茶区在绿叶蝉绿色防控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绿色防控技术得到了成功应用。
一方面,在生物防治技术方面,鄂南茶区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天敌昆虫引种和繁殖工作体系,不断增加天敌昆虫的引种量,扩大了天敌昆虫的种群规模,有效降低了绿叶蝉的数量和危害程度。
黄金茶种植绿色防控技术
黄金茶是一种特殊茶叶,不仅具有浓郁的茶香和甜味,而且还具有多种保健功效。
为了使黄金茶生产更加环保和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绿色防控技术。
首先,黄金茶的种植必须选择生态环境优美、水质纯净、大气污染较少的地区。
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给黄金茶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防止病虫害的侵入。
其次,黄金茶的种植应采用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
化学肥料和农药可能会残留在茶叶中,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对土壤和生态环境也更加友好。
再者,黄金茶的防范措施包括经常检查和控制有害生物数量。
通过科学的方法预测病虫害的发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目前绿色防治技术已经成为病虫害防控的主要手段,包括生物防治技术、微生物技术和植物保护技术等。
还有,黄金茶的收获和加工过程中也要严格控制环境和装备洁净卫生。
茶叶在采摘和制作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污染,所以要注重生产场地的卫生管理,杜绝传染病的出现。
最后,在营销方面,要通过品牌营销和科学宣传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生产者需要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形象,倡导消费者对绿色环保产品的认可和支持,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总之,绿色防控技术已成为黄金茶品牌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茶叶的市场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经营,保护环境,为人类造福。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湖北百米生物实业有限公司二零一三年三月二十八日咸宁地区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一、茶叶病虫害发生概况茶树病虫害种类繁多,全世界约有1000多种,我国有400多种。
赤壁茶园常见的害虫有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毛虫、茶尺蠖、茶叶螨、茶蚜等,常见的病害有茶炭疽病、茶饼病、茶云纹叶枯病等。
由于茶园面积的不断扩大、新品种的逐步引进、种植技术的逐渐变革、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气候环境的逐渐变化等原因,茶树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原来以鳞翅目食叶性害虫为主、刺吸式害虫为次的危害模式,变为现在以刺吸式害虫为主、鳞翅目食叶性害虫为次的危害模式。
进入21世纪后茶园的黑刺粉虱、小绿叶蝉、螨类等刺吸式害虫危害不断加重,成为影响茶叶生产的主要害虫。
原来以炭疽病为主、其他病害零星发生,现在是多种病害都上升为主要病害且混合发生。
二、茶叶病虫害防治现状因茶园所有制原因,绝大部分茶园由茶农自主经营,分散管理,农户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对害虫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认识不清及对化学农药的认识不足,常出现不合理使用的情况。
比如长期单一使用某一种农药、使用频率过高、胡乱混用、随意增加单位面积内的使用量等,结果造成害虫抗药性提高、害虫天敌大量被杀、茶园生态系中种群间的相对平衡被破坏,导致害虫的再猖獗。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的一份《2012年茶叶农药调查报告》,包括吴裕泰、张一元、天福茗茶等在内的国内9家知名品牌的18种茶叶“均含有至少3种农药残留,检出的农药种类总数高达29种。
其中6个样本含有10种以上农药残留,而日春803铁观音竟含有多达17种农药残留”;超过半数的产品被检出含有氰戊菊脂、硫丹、灭多威等国家禁用农药,14份含有多菌灵和苯菌灵、腈菌唑和氟硅唑等影响生育能力、胎儿发育或可能损害遗传基因的农药残留。
茶园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茶叶产业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茶叶种植过程中,防控病虫害是保障茶叶生产的重要环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茶园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应用在茶叶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茶园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的应用研究与示范,以期为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一、茶园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的概念及意义茶园绿色防控集成技术是指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在茶叶生产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和方法,综合运用化学、生物、物理等方法进行茶园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达到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茶园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的意义在于可以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低农作物残留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同时可以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农的收入。
二、茶园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的应用研究1.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微生物等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其中蜘蛛、瓢虫等天敌能够有效地控制茶园中的害虫种群,对茶园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现代科技还研发了一些高效、低毒、无残留的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等,有效控制茶园病虫害,保证了茶叶的质量。
2. 精准施药技术精准施药技术是利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结合GPS定位、遥感技术等,实现对茶园病害的精准防治,避免了传统广泛施药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通过对茶园进行精准施药,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还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是利用一些物理手段对茶园中的病虫害进行防治,如利用黄板、粘虫板等器具进行防治,通过机械割草、整枝等方式提高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还可以利用光降解膜、光温室等技术手段,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三、茶园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的示范应用茶园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已经在一些茶叶产区进行了示范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福建安溪铁观音茶区为例,当地茶农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大力发展天敌的培育和引进,有效地控制了茶小绿叶蝉、吡带蛾等害虫的发生,保证了铁观音茶的品质和产量。
宜都市茶饼病的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摘要】宜都市茶饼病是一种常见的茶树病害,其发生具有明显的特点。
该病主要在春夏季节发生,气温较高、湿度较大时易造成茶树叶片发生黄斑、枯焦等症状。
病原菌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接种传播等途径传播,可迅速在茶园中蔓延。
为了有效防控宜都市茶饼病,绿色防控技术是一种重要手段。
采用植物抗病基因改良、合理施肥、良好的排水系统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宜都市茶饼病的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对于茶叶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可以保障茶叶产量和质量,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宜都市茶饼病、发生特点、绿色防控技术、总结、防治1. 引言1.1 宜都市茶饼病的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宜都市茶饼病是一种常见的茶叶病害,主要发生在茶树上。
其主要发生特点包括:在潮湿的环境下易滋生,多在春夏季节发生,病害初期可见茶叶上出现小斑点,逐渐扩大并形成褐色病斑,严重影响茶叶品质和产量。
为了有效控制宜都市茶饼病,绿色防控技术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方式。
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药替代等方法,如利用益生菌或有益微生物对茶树进行保护性接种,或者采用植物保护剂进行喷洒,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通过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预防宜都市茶饼病的发生,保障茶叶的质量与产量,同时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对宜都市茶饼病的绿色防控技术会有更多的突破和创新。
2. 正文2.1 宜都市茶饼病的发生特点宜都市茶饼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疾病,主要发生在茶树上。
它的发生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季节性发病:宜都市茶饼病通常在湿热的季节更容易发生,特别是在夏季和雨季。
高温潮湿的环境是病菌生长繁殖的理想条件,因此茶树在这些条件下更容易受到感染。
2. 病原菌侵入:宜都市茶饼病的病原菌主要是霉菌和真菌,它们通过茶树的叶片、茎和果实等部位侵入植物组织,并在内部生长繁殖,导致茶树发生病变。
黄金茶种植绿色防控技术黄金茶是一种高产、高效、高品质的优质茶叶,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独特的风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种植黄金茶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病虫害威胁和环境污染风险。
为了保证黄金茶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绿色防控技术是指以生物学、物理学和生态学为基础,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风险。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绿色防控技术在黄金茶种植中的应用。
生物防控是绿色防控技术的核心之一。
利用天敌、鸟类、益虫等生物资源对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控制。
引进寄生性天敌昆虫或攀附性细菌病、真菌病对抗害虫和病菌的传播,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
物理防控也是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利用物理手段,如陷阱、电子光陷阱、红外传感器等,对病虫害进行监测、预警和防治。
利用红外传感器对黄金茶种植园的病虫害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大面积发生。
合理的栽培管理也是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要环节。
通过调整土壤肥力、加强灌溉、适时修剪和采摘等措施,提高黄金茶的抗病虫害能力。
调整土壤酸碱度、施加有机肥料、合理用草、清除病虫害残渣等措施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绿色防控技术还包括科学施药和合理轮作。
科学施药是指在发生病虫害时,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并采取正确的施药方法和时期,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合理轮作是指在种植周期内,合理布置不同作物的轮作,通过不同作物之间的轮替,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积累。
黄金茶的种植要采用绿色防控技术,不仅可以保护环境、保护人体健康,还可以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农民和茶叶企业应当积极推广和应用绿色防控技术,促进黄金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黄金茶种植绿色防控技术引言:黄金茶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茶叶品种,它被广泛种植于我国的南方沿海地区。
由于病虫害在黄金茶的种植过程中造成的损失较大,因此绿色防控技术对黄金茶的种植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黄金茶种植中的绿色防控技术。
一、病虫害防治技术1. 科学灭菌在种植黄金茶的土壤中,常常存在一些有害微生物,如蓝绿假单胞菌、青霉菌等。
这些有害微生物可引起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为了防止病害,农民可在种植前进行土壤消毒,采用熏蒸、煮沸等方法灭菌。
注重合理施肥和保持田间水分状态,可减少病害的发生。
2. 早期预防黄金茶的生长初期较为脆弱,容易受到环境和病虫害的影响。
为了预防病虫害,农民可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施肥,提高黄金茶的抗病力;(2)定期除草,保持田间整洁,减少病虫害的滋生;(3)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的初期症状,防止病害扩散。
3.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天敌和其他昆虫、细菌等生物制剂来控制病害的方法。
在黄金茶种植中,可以利用一些对病虫害有控制作用的天敌,如瓢虫、螨类和线蜂等,来控制常见的黄金茶病虫害。
还可以使用一些生物农药,如杀菌剂和杀虫剂等,来防治病虫害。
二、环境调控技术1. 温室种植温室是一种有利于控制气候和避免病虫害的种植方式。
黄金茶可以在温室中种植,通过调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可以创造一个适宜黄金茶生长的环境。
在温室中种植的黄金茶也不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和病虫害的影响。
2. 水控技术黄金茶喜欢湿润的环境,但过度的水分也会导致根部腐烂和病菌滋生。
农民可以通过使用灌溉系统来控制水分的供应,如滴灌和喷灌等。
应定期检查土壤水分状况,合理调整灌溉量,使黄金茶在适宜的水分条件下生长。
三、有机农艺技术1. 有机肥料黄金茶种植中使用有机肥料是保持土壤肥力和提高黄金茶品质的重要措施。
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保肥性能,促进黄金茶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2. 有机农药有机农药是利用天然有机物或其提取物制成的,对环境无毒性或低毒性的农药,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设计方案茶叶病虫害是茶树生长中常见的问题,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产生严重影响。
随着对环境和健康的关注,人们对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个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设计方案。
一、病虫害调查与监测病虫害调查与监测是茶园管理的第一步,通过对茶园内病虫害类型、分布及危害程度等情况的调查与监测,可以制定相应的病虫害防控方案。
传统的调查与监测主要依靠人工巡查和粘球板等工具,但效率较低。
因此,可以使用无人机、智能感知设备等先进技术,进行茶园病虫害的高效调查与监测,准确了解茶园内病虫害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二、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主要利用天敌昆虫和寄生性真菌等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
茶园可以引进一些天敌昆虫,如瓢虫和捕食性螨虫等,以控制蚜虫和茶尺蠖等害虫的繁殖。
同时,也可以利用一些寄生性真菌,如拮抗性枯草菌等,对茶叶病害进行防治。
此外,有机物质的使用也可以增强茶树的自然抵抗力,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三、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来防治病虫害,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方面的控制。
茶园可以利用红外线辐射或高温来控制一些茶叶病害的传播,如茶多瘤蚧等。
此外,也可以利用光照控制一些有害昆虫的活动,如利用黄色粘板吸引并控制白蚜的繁殖。
四、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主要通过喷洒农药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但该方法存在着对环境和健康的潜在危害。
因此,在设计绿色防控技术方案时,应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可以采用定点喷洒、低剂量喷洒等方式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喷洒频次,同时选择相对无毒性和低残留的农药产品。
五、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是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有效支撑,通过采集和分析茶园的环境数据、病虫害监测数据和农药使用数据等,可以实现对茶园病虫害的动态监测和预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同时,也可以通过建立茶叶病虫害防控知识库,提供专业的管理指导和技术支持,提高茶园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益性。
宜都市茶饼病的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宜都市是湖北省的一个美丽城市,也是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地之一。
随着茶叶产业的不断发展,茶叶病害也成为了茶农们头疼的问题之一。
茶饼病是茶叶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病害,给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茶饼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茶饼病是由真菌引起的茶树病害,主要危害茶树的嫩叶和嫩枝。
其主要发生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发病季节:茶饼病主要发生在春、夏两个季节,因为这两个季节气温适宜、湿度大,是病原真菌生长繁殖的理想条件。
高温多雨的气候也会增加茶饼病的发病风险。
2. 病害症状:茶饼病在茶树的嫩叶和嫩枝上会形成褐色斑点,逐渐扩大并覆盖整个叶片,导致叶片枯黄并最终凋萎。
严重的茶饼病会导致叶片掉落,严重影响茶叶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从而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3. 传播途径:茶饼病病原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接种传播,当茶树受到伤害或环境适宜时,病原真菌会迅速传播,导致茶饼病的大面积发生。
针对茶饼病的发生特点,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绿色防控技术是指采用生物、生态和理化手段,采取无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方法,达到防治病害的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绿色防控技术在茶饼病防治中的应用。
1. 生物防治:利用一些对茶饼病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如拮抗真菌、拮抗细菌等,作为生物防治剂喷洒在茶树上,可以有效抑制茶饼病的发生和传播。
合理配置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增强土壤的抑菌抗病性,从而减少茶饼病的发生。
2. 生态防治:在茶园周围种植一些具有驱避效果的植物,如薰衣草、风车草等,可以吸引天敌昆虫,如瓢虫、蚜虫等,提高茶园的生态平衡,减少茶饼病病虫害的发生。
合理利用茶树的间作种植,增加茶叶的多样性,减少病原真菌的传播。
3. 理化防治:通过改良土壤、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茶树的养分吸收能力,增强其抗病能力。
喷施一些对茶饼病有特殊效果的微量元素肥料,如硫酸铜、生石灰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茶饼病的发生。
茶叶高产栽培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高 现(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农业服务中心,湖北恩施,445003)摘 要:本文以茶叶为研究对象,发现引入现代化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具有提升茶叶品质、增加茶叶产量、增强茶园稳定性等方面的作用,进而针对性提出可以采取精选品种、改良土壤、加强水肥管理、科学除草,以及进行病虫害精准监测、引入农业、生物、化学防治技术等方面的措施,制定新形势下茶叶高产栽培与病虫害绿色防控的科学方案,以期为提高茶叶的品质与产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叶;高产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494(2023)08-0104-031 茶叶高产栽培技术概述茶叶高产栽培技术是以茶叶种植学、茶叶管理学、土壤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通过在茶叶整个生长周期及时引入现代化灌溉、水肥管理、土壤改良技术,保障茶叶在各生长阶段对于营养物质、水分的需求,以及光合、呼吸、蒸腾作用的顺利进行,培养高品质茶叶[1-2]。
2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以茶叶病理学、昆虫学、茶叶生理学、植物保护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通过及时引入多种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对不同季节茶园内的有害生物进行全方位的防控,将茶叶生态园内病原孢子和有害昆虫数量控制到最低,降低其对茶叶的危害。
3 茶叶高产栽培的具体技术3.1 茶叶栽培地的选择种植地的气候特点、土壤土质、水质质量是决定茶叶品质与产量的关键。
一般而言,优质茶叶栽培地应具备以下特征:(1)远离化工厂、高速公路、畜牧养殖场以及闹市区,避免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畜牧废弃物以及生活垃圾对周围的水源、土壤造成污染以后,其重金属离子、盐分严重制约茶叶的生长,影响茶叶的品质。
(2)灌溉水源要便利,从而满足茶叶营养生长部位(根、茎、叶)以及生殖生长部位(花、果实、种子)在各生长周期对于水分的需求。
(3)交通便利,为茶叶的采收、运输、销售提供一定基础。
黄金茶种植绿色防控技术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种植技术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作为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种之一,黄金茶不仅具有独特的品质和口感,更是茶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如何在种植黄金茶的过程中实施绿色防控技术,成为了茶农和茶企需要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从生态保护、病虫害防控、施肥管理等方面探讨黄金茶种植的绿色技术。
一、生态保护生态环境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也是茶叶品质的保障。
在种植黄金茶的过程中,茶农需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生态平衡。
合理利用山体和水体资源,保护原始植被,避免过度砍伐和水土流失。
采用轮作休耕制度,使土地得以休养生息,减少连作带来的土壤疾病和虫害。
科学规划茶园布局,合理安排绿化带和生态节点,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益虫的生存和繁衍,降低对害虫的侵害。
二、病虫害防控对于黄金茶的病虫害防控,传统的农药防治方法存在着一些弊端,不仅容易导致农产品残留,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绿色防控技术在黄金茶种植中显得尤为重要。
选择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培育强健的植株,提高植物的自身抗病能力。
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引入天敌或者利用天敌与害虫之间的天敌-害虫-植物三者相互作用关系,达到减少害虫数量的目的,实现自然平衡。
采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这些生物农药来源于天然植物、微生物和昆虫,对人畜环境无毒副作用,没有抗药性产生,对茶树生长的不良影响较小。
在病虫害防控中,可以采用植物药剂喷洒,如辣椒水、蒜汁等,不仅对害虫有很好的驱避作用,还可以提高茶叶的风味和品质。
三、施肥管理在黄金茶的种植过程中,施肥管理也是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
绿色施肥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对化肥的使用,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护生态环境。
采用有机肥料进行施肥,如畜禽粪便、秸秆堆肥等,这些肥料不仅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还可以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减少化肥对土壤和环境带来的污染。
采用生物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如利用固氮菌对土壤进行固氮,或者利用微生物菌肥促进土壤中钾、磷等元素的释放和吸收,提高养分利用率。
2021.05病虫防治茶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李慧玲病虫害严重威胁茶树安全生长和茶叶品质”为有效控制病虫危害袁应从整个茶园生态系统出发,以农业健身栽培和生态调控为基础,物理防治、免疫诱抗和生物防治为重点,化学防治为应急防控手段,优先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科学、安全、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袁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障茶产品质量安全和茶园生态环境安全”1茶树主要病虫害茶树主要病害有茶白星病、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炭疽病等,主要虫害有假眼小绿叶蝉、茶蚜虫、茶蓑蛾、茶蓟马等”2茶树主要病害2.1茶白星病主要发生在茶树嫩叶和新梢上”发病初期,病斑呈针头大的褐色小点,后渐渐扩大成圆形病斑(见图1),病斑边缘暗紫色,中央呈灰褐色至灰白色,散生黑色小粒点”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形成鸟眼状,有时中央部位龟裂形成孔洞”发生严重时,同一张病叶上许多病斑可相互连接成更大病斑袁引起大量落叶”图1茶白星病叶李慧玲,陕西省商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邮编726300遥收稿日期:2021-04-02茶白星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袁高湿、多雾、气温偏低的气候条件利于病害发生”一般来说,海拔较高的茶园、北坡茶园、幼龄茶园相对发病较重”2.2茶云纹叶枯病病害多从叶尖或叶缘发生,褐色,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呈波浪状轮纹,似云纹状(见图2)o后期病斑上生出灰黑色扁平小粒点袁常造成枝梢干枯”图2茶云纹叶枯病叶茶云纹叶枯病属于高温高湿型病害袁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发病盛期”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肥料不足袁或茶树受冻、受旱、夏季受阳光直射,水分供应不匀,造成日灼斑后易发此病”2.3茶轮斑病主要危害成叶和老叶”常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逐渐扩展为圆形至椭圆形或不规则褐色大病斑袁成叶和老叶上的病斑具明显的同心轮纹(见图3)o嫩叶染病时病斑没有轮纹”多个病斑常相互融合,致叶片大部分布满褐色枯斑,引起枝枯落叶,扦插苗感病易引起整株死亡”茶轮斑病是真菌性病害,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一般在夏、秋两季发生重”排水不良,扦插苗圃或密植茶园,湿度大时易发病”—57—病虫防治2021.05图3茶轮斑病叶2.4茶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茶树成叶上,老叶和嫩叶上也偶有发生”病斑多从叶缘或叶尖发生(见图4),初期病斑呈暗绿色水浸状,沿叶脉 蔓延扩大,变为褐色或红褐色,后期可变为灰白 色”病斑正面可散生许多黑色、细小的突出粒点”病叶质脆、易破碎,易脱落,严重发生时可引起大量落叶”图4茶炭疽病叶茶炭疽病是真菌性病害袁 一般多在嫩叶期侵入,在成叶期表现症状”春夏之交及秋季雨水较多时,发生较重;夏季气温偏高,干旱少雨,不利于炭疽病的发生”3 茶树主要虫害3.1茶蚜虫以若蚜和成蚜聚集在新梢嫩叶背及嫩茎上刺吸汁液为害,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除直接吸取汁液为害外,还可分泌蜜露引发 煤污病,影响茶树叶片光合效能”3.2假眼小绿叶蝉假眼小绿叶蝉(见图5)以 成虫和若虫吸取汁液危害茶树袁 导致茶树芽叶失水、生长迟缓、焦边和焦叶袁造成茶叶减产、品质下降”图5假眼小绿叶蝉3.3茶蓑蛾 食叶类害虫,以幼虫护囊在叶片 背面取食茶树嫩叶(见图6),悬挂在中下部枝 叶上袁可影响茶树长势和茶叶产量”图6茶蓑蛾3.4茶蓟马成虫活动性较弱,若虫趋嫩性—58—2021.05病虫防治强、有群集性,成虫和一、二龄若虫均锂吸茶树嫩叶的汁液,受害叶失去光泽,变形、质脆,严重时芽叶停止生长,以至萎缩枯竭。
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茶树病虫害防治中使用的化学农药,既是茶叶消费者最为关注和担忧的问题,也是茶叶生产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
因此,实现茶树病虫害防治环节的无害化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
茶叶绿色生产技术体系包括茶树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可以理解为茶叶绿色生产技术体系是基于绿色防控技术发展而来的,全面环境友好的茶叶生产技术体系。
近年来,围绕着“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方针,茶叶科研、推广和生产人员结合茶树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引进、吸收和消化先进适用的防治技术,探索建立了以生态调控为基础、理化诱控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科学用药为辅助的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不断提高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水平,确保了茶叶的卫生质量安全。
第一节生态调控生态调控是指以茶园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各种茶园管理措施预防和控制茶树病虫害的方法。
生态调控是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基础,其主要措施包括维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选用和搭配不同的茶树品种、加强茶园管理、及时采摘和修剪等。
一、维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茶园及其茶园周围的生态环境,决定着茶园生物的多样性和茶园病虫害的发生程度。
优良茶园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增强对有害生物的自然调控能力。
众所周知,凡是周围植被丰富、生态环境复杂的茶园,虫害大发生的几率就较小,对于这样的茶园要注意维持和保护生态平衡;而大规模单一栽培的茶园,无疑会使群落结构及物种单纯化,病虫害流行和扩散的几率就大,容易诱发病虫害的猖獗,对于这些茶园,要采取植树造林、种植防风林、行道树、遮阴树,增加茶园周围植被的丰富度∶部分茶园还应该退茶还林,调整作物布局,使茶园与周边形成较复杂的生态系统,从而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增强自然调控能力。
结合绿化、绿肥、遮阴、覆盖等需要科学地搭配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调节害虫和天敌的行为及相互关系。
桉树、楝树、香椿等乔木可用作遍阴树木,又有驱虫作用。
迷迭香、罗勒、决明子、薄荷、吸毒草等有一定那虫作用的草本情物可用于低险茶园内部间作,也可以于春末夏初茶树修剪后在茶园种植,象草、香根草、香蜂草、柠檬草等诱虫植物可以种植干茶园周边,便干集中处置害虫,收割后可做绿肥或用作饲料、万寿菊、除虫菊、薰衣草等显花植物可以和其他草本植物搭配种植,以招引天敌并为天敌补充食物,提供迁徙、繁殖和越冬的场所和廊道。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案百米生物实业有限公司二零一三年三月二十八日地区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案一、茶叶病虫害发生概况茶树病虫害种类繁多,全世界约有1000多种,我国有400多种。
赤壁茶园常见的害虫有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毛虫、茶尺蠖、茶叶螨、茶蚜等,常见的病害有茶炭疽病、茶饼病、茶云纹叶枯病等。
由于茶园面积的不断扩大、新品种的逐步引进、种植技术的逐渐变革、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气候环境的逐渐变化等原因,茶树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原来以鳞翅目食叶性害虫为主、刺吸式害虫为次的危害模式,变为现在以刺吸式害虫为主、鳞翅目食叶性害虫为次的危害模式。
进入21世纪后茶园的黑刺粉虱、小绿叶蝉、螨类等刺吸式害虫危害不断加重,成为影响茶叶生产的主要害虫。
原来以炭疽病为主、其他病害零星发生,现在是多种病害都上升为主要病害且混合发生。
二、茶叶病虫害防治现状因茶园所有制原因,绝大部分茶园由茶农自主经营,分散管理,农户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对害虫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认识不清及对化学农药的认识不足,常出现不合理使用的情况。
比如长期单一使用某一种农药、使用频率过高、乱混用、随意增加单位面积的使用量等,结果造成害虫抗药性提高、害虫天敌大量被杀、茶园生态系中种群间的相对平衡被破坏,导致害虫的再猖獗。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的一份《2012年茶叶农药调查报告》,包括裕泰、一元、天福茗茶等在的国9家知名品牌的18种茶叶“均含有至少3种农药残留,检出的农药种类总数高达29种。
其中6个样本含有10种以上农药残留,而日春803铁观音竟含有多达17种农药残留”;超过半数的产品被检出含有氰戊菊脂、硫丹、灭多威等禁用农药,14份含有多菌灵和苯菌灵、腈菌唑和氟硅唑等影响生育能力、胎儿发育或可能损害遗传基因的农药残留。
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茶叶生产国,但中国茶叶产品的零售单价经常只有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等产品的一半。
这其中的原因较多,以农残为主要容的“绿色壁垒”,才是悬于中国近7万家制茶企业头上最厉害的一把剑。
茶叶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技术方案一、茶叶统防统治的现状茶叶是我国传统农产品之一,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茶产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然而,在茶叶生产中存在着各种病虫害和草害,这些害虫和杂草会严重影响茶叶的质量和产量,给茶叶产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茶叶防控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茶叶防控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茶叶病虫害的防治和茶园草害的防治。
以茶叶病虫害为例,农民一般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长期以来,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已经引起了许多问题,如抗药性、毒性增强,农产品质量下降等。
因此,茶叶防治已经进入了一个转型期,绿色防控逐渐成为茶叶防治的主流。
二、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现状绿色防控技术是以生物学、生态学、微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综合运用农业、工程、计算机等技术手段,控制、调整农业生态环境,利用天敌、微生物、植物等进行病虫害、草害的防治和生态环境调控的一种综合性技术体系。
多年以来,绿色防控技术在茶叶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比如,利用繁殖天敌、天敌与植物互作、防控气象监测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茶叶病虫害和草害的有效控制。
而随着人们对化学农药的反感以及环保意识的提升,如何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成为了当前的迫切问题。
三、绿色防控技术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1. 天敌防治技术天敌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寄生、捕食、拮抗、引诱等多种手段来控制茶氧肽菌、嗜茶蚜等病虫害的方法。
在实践中,茶叶生产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引进和繁殖天敌,比如利用人工控制条件下的繁殖,或引入特定的生物信息来控制其数量和活动轨迹。
2. 气象预警技术气象预警技术是指利用气象学、大气物理学等专业科学知识,通过对气候、气象数据等信息的监测、分析和研判,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来促进茶叶防治工作的技术手段。
通过对茶叶病虫害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农民可以在病虫害出现前,提前采取有效的预防和防治措施。
四、茶叶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的融合在茶叶生产中,茶叶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的融合是实现绿色茶园、绿色茶叶产业和乡村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生态调控
茶园周围种植杉、棕、苦楝等防护林和行道树,或采用茶林间作、茶果间作,幼龄茶园种绿肥,夏、冬季在茶树行间铺草;每年春茶前、夏茶前各浅锄除草一次,秋季深挖除草一次,茶园周边保留一定数量的杂草,均可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给天敌创造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增强自然调控能力。
2、农业防治
及时分批多次采摘,有虫芽叶注意重采、强采,减轻蚜虫、小绿叶蝉、茶细蛾、茶跗线螨、丽纹象甲等害虫为害。
坚持晚秋或早春修剪。
深耕施肥和初冬农闲时,将茶园内枯枝落叶和茶树上的病虫枝叶清理出茶园集中销毁,减少越冬病虫基数。
茶尺蠖发生较重的茶园,秋耕施基肥时将挖出的茧蛹检出处理。
3、生物防治
选用微生物或植物源杀虫剂防治茶毛虫、茶尺蠖、茶丽纹象甲、小绿叶蝉。
防治茶毛虫、茶尺蠖,选用茶毛虫病毒制剂、苏云金杆菌、BT制剂、鱼藤酮、苦参碱。
防治茶丽纹象甲、小绿叶蝉,选用白僵菌,在湿度大的天气使用。
4、物理防控
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茶毛虫、茶尺蠖、茶丽纹象甲、小绿叶蝉等害虫,每40-50亩安装一盏杀虫灯,灯离地面1.5米。
4月上旬至10月底每天傍晚开灯至次日清晨。
使用黄板诱杀粉虱、叶蝉、蚜虫等害虫,每亩均匀插挂20块黄板,黄板高出茶树树冠30厘米。
5、性引诱剂诱杀害虫技术
利用性诱剂诱杀茶毛虫、茶尺蠖和小绿叶蝉。
6、化学防治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路化学农药,用联苯菊酯防治茶毛虫、茶尺蠖和小绿叶蝉,用
吡虫啉防治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用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防治茶树炭疽病。
秋末时采用波美0.5度石硫合剂封园,并对茶丛中下部的叶背喷湿,防治小绿叶蝉、黑刺粉虱;嫩叶喷施0.01-0.02度石硫合剂和硫悬浮剂,防治茶叶螨类。
茶叶主要病虫害防治指标
发布日期:2009年9月1日来源:作者:
根据农业部已颁布的行业标准中有关茶叶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摘录如下供参考。
1、假眼小绿趺蝉:第一峰百叶虫量超过6头或每平方米虫量超过15头,第二峰百叶虫量超过12头或每平方米虫量超过27头;
2、茶橙瘿螨:每平方厘米叶面积3头-4头,或指数值6-8。
3、茶丽纹象甲:成龄投产园每平方米虫量在15头以上。
4、黑刺粉虱小叶种2头/叶-3头/叶,大叶种4头/叶-7头/叶。
5、茶蚜.有蚜芽梢率4%-5%,芽下二叶有蚜叶上平均虫口20头。
6.茶尺蠖:成龄投产茶园,幼虫量每平方米7头以上。
7、茶毛虫:百丛卵块5个以上。
8、茶细蛾:百芽梢有虫7头以上。
9、茶饼病:芽梢发病率35%。
10、茶白星病:叶发病率6%。
11、茶云蚊叶枯病:叶发病率44%,成老叶发病率10%-15%。
12、茶芽枯病:叶发病率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