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行知有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 格式:doc
  • 大小:28.51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读《陶行知名篇精选(教师版)》有感

唐琴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教育的先驱,他创立的教育理论,对我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他研究的是当时的教育问题,但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斯人已逝,当再次捧读这位大教育家的教育名篇,在字里行间当中我感受到了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敬业精神,从中学到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至理名言,我更体会感受到了作为一位人民教育家他所具有的伟大人格和教育情怀。

一、生平简介: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

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陶行知有两句重要的名言,一句是:“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另一句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原名文浚,后改知行,又改行知。(60页小故事)1891年10月18日生于徽州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一个贫寒的教师之家,祖籍浙江绍兴。6岁时,曾在邻居家厅堂玩耍,看见厅堂墙上挂着对联,便坐在地上临摹起来,被邻村方庶咸秀才看见,以为神童,免费为其开蒙。后入家乡蒙童馆吴尔宽处就读。14岁入歙县基督教内地会所办的崇一学堂,他在睡觉的宿舍墙上,挥笔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的豪言壮语,抒发他满腔的爱国热情并激励自己为祖国早日走向现代化而发奋学习。

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想通过学医来解除广大劳动人民的病痛,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志向。但是,因这所教会学校歧视非入教的学生,他不愿意自己思想受外国人的随意摆布,入学仅三天,他即愤而退学。

1909年他考入南京汇文书院,次年转入金陵大学文科,辛亥革命爆发时,他曾回乡投身革命运动。1914年,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1914年留学美国入伊利诺大学获政治硕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师从杜威。

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

1927年陶行知放弃了优厚的教授生活,谢绝了武昌高等师范(武汉大学的前身)和吉林大学校长的盛情邀请,脱去西装革履,穿上布衣草鞋,告别城市繁荣舒适的生活,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了实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改名为晓庄学校),到农村去开展乡村教育运动。他想通过培养具有"康健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的乡村教师,以实现他的"改造一百万个乡村"的宏愿,"为三万万四千万农民烧心香"。同年他创办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

1930年4月遭国民党通缉被迫流亡日本,1931年回国开展教育普及工作,在上海创办自然学园、儿童科学通讯学校。主编《儿童科学丛书》等。1932年,他又创建了山海工学团,提出“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将工场、学校、社会打成一片,进行军事训练、生产训练、民权训练、生育训练等,还开展小先生运动。

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一

二·九运动后,与宋庆龄、马相伯、沈钧儒、胡愈之、邹韬奋、李公朴等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

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合川县古圣寺创办了主要招收难童入学的育才学校。1941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委。4月,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在他生命的最后100天,他在工厂、学校、机关、广场发表演讲100余次。

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健康过损,受好友李、闻事件的刺激又过深,突发脑溢血,周恩来、邓颖超、沈钧儒等闻讯赶往探视。但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二、教育主张

(一)关于“教学合一”

1、教学要合一的理由有三个:

(1)、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

(2)、教的法子必须依据学的法子;

(3)、教的法子、学的法子、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第一和第二种理由,是说先生的教应该和学生的学联络,第三种理由是说先生的教应该和先生的学联络。有这样的联络,先生学生都能自理自动,都有机会方法找那新理。

我的体会是:节目好不好,要看观众喜不喜欢;教学好不好,要看学生受益多少。所以,观众是上帝学生是主人。

关于“教学做合一”

1、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

2、在做上教,在做上学。这里强调的是学生动手实践的重要性。

(二)第一流的教育家的标准

第一流的教育家要有两个素质:一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二是敢入未开化的边疆。这两者其实是两种精神——创造精神和开辟精神。创造是民族兴旺的不竭动力,无创造就无发展。教育家当然要有创造精神。

(三)关于“新教育”

1、教育是什么:是继续经验的改造,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就是要用新的学理,新的方法,来改造学生的经验。

2、新教育的目的:第一对天然界,使学生有利用它的能力;第二是谋共同的幸福。概括起来是自主、自立、自动,做到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3、新教育的方法:a、符合目的。b.依据经验。c.共同生活。d.积极设施。e.注重启发。f.鼓励自治。g.全部发育。h.唤起兴味。i.责成效率。我觉得这很有科学道理。教育的科学性是最重要的。

4、新学校:学校是小的社会,社会是大学校。须把社会上的事,选择主要的,一件件在学校里举行起来,要让学生在校内和校外都是一个人,不能造就一个与世隔绝的学校,让学校成为一个微社会。这是大教育观。

5、新学生:新学生要自己去学,不可坐而受教,学人生之道,追求高尚生活,完美生活,永久生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可夺取这一地位。

6、新教员:重视引导学生怎样去学,首先要有信仰心,要坚定信念:教育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第二要有责任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心无教育。第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