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向社会公布的城市环境品质提升项目表
- 格式:pdf
- 大小:142.58 KB
- 文档页数:6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2.31•【字号】黑政办规〔2021〕47号•【施行日期】2021.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黑政办规〔2021〕47号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黑龙江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2月31日黑龙江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交通运输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是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促进共同富裕的坚强保障。
为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根据《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省交通运输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我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成效明显、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整体提升、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总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1.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
全省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五年累计完成投资2190亿元,发挥了行业基础设施投资“压舱石”的作用,为全省“稳投资”作出积极贡献。
铁路、公路、机场等短板加快补齐,截止2020年底,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达到18.5万公里(不含城市道路及航路里程),实现了由“瓶颈制约”向“总体适应”的跨越。
快速交通网加速成型。
高快速铁路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达到995公里,建成哈牡客专、哈佳快速铁路等,开工建设牡佳客专、铁伊客专,基本形成以哈尔滨为中心辐射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的“一小时、两小时”交通圈。
街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汇报【15篇】街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汇报(精选15篇)街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汇报篇1自7月13日全区召开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发动会以来,__街道以加强环境保护、防治大气污染为目标,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集中力量解决突出的违法“三堆”、道路扬尘、垃圾及秸秆燃烧等污染问题,改善辖区空气质量。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成立以__街道事处主任为组长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办事处环保科、城管执法队、环卫所及基层组织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治理队伍;建立周一领任务、周五报进度、半月评比制度,定期分别召开街道,村、社区大气污染防治专题会议,分析形势,掌握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动态,对近期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进行反应及经验总结,通报各村、社区防治情况。
二、加大宣传,营造气氛大力宣传大气污染防治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下发告知通知书58份,悬挂条幅150条,设置社区大气污染防治专题栏4个,加强舆论引导,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逐步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让保护环境从被动变成自觉行动,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宣传气氛,形成保护环境荣耀、污染环境可耻的社会气氛。
三、加强监管、狠抓严治一是加大裸露地面、道路扬尘治理力度。
购置防尘网4000平方米对平安大道两侧13处土堆进行防尘网遮盖。
安排洒水车对辖区道路的尘土进行冲洗,累计冲洗路面2余万平米,做到了重点道路、重点区域洒水除尘无死角。
二是对重点区域进行美化整治工作。
对平安大道的街心游园、绿化带及路面进行整治,破损道牙进行更换,枯树死树重新栽种。
其中,修剪整理绿化带1260米,修补路面620平方米,更换道牙110米,绿化栽种黄杨树23棵,栽种四季青200米。
三是开展垃圾、渣土清理工作。
加大辖区内垃圾散点和卫生死角的巡查和清运力度,对光华、响水、程庄、辛北进行轮番集中整治。
催促两村加大对村内道路的保洁力度,及时清运清理积存垃圾,监督各村做好日常垃圾清理与保洁。
安排4名清洁工对平安大道南北两侧、许南路东西两侧进行专业保洁;动用铲车1台,挖掘机1台,拖拉机2台,15名清理人员,共清理建筑垃圾30车,生活垃圾18车。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2024年时政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12月29日表决通过《粮食安全保障法》,自()起施行。
A.2024年1月1日B.2024年2月1日C.2024年4月1日D.2024年6月1日参考答案:D2. 1月24日,人社部举行2023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
2023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基本稳定、持续好转。
A.1044万人B.1144万人C.1244万人D.1344万人参考答案:C3.1月24日,中国和瑙鲁共和国恢复外交关系。
在瑙鲁宣布同台当局“断交”后,台当局所谓的“邦交国”仅剩余()。
A.14个B.12个C.10个D.8个参考答案:B4.我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开发项目()的二期工程取得关键进展,于近日在深圳建造完工的、用于托举生产平台的导管架,1月24日乘驳船从深圳赤湾港启航,前往工程所在的南海北部大陆架西区的琼东南海域。
A.“海洋一号”B.“深蓝一号”C.“蓝海一号”D.“深海一号”参考答案:D5.(多选)2024年1月24日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1000天。
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形成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
A.问天实验舱B.梦天实验舱C.巡天实验舱D.望天实验舱参考答案:AB6. 1月1日,世界超高海拔地区最大的风力发电厂——()100兆瓦风电项目正式投入运行,一年可以向那曲市送电2亿度,满足23万人一年的用电需求,还能减排二氧化碳20万吨。
A.新疆达坂城B.西藏措美哲古风C.青海海西州戈壁滩D.西藏那曲欧玛亭嘎参考答案:D7.1月23日12时03分,()遥三商业运载火箭在我国()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泰景一号03星、泰景二号02星/04星、泰景三号02星、泰景四号03星等5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A.力箭一号;文昌B.力箭一号;酒泉C.朱雀二号;文昌D.双曲线一号;酒泉参考答案:B8.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23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2.13•【字号】宁政发〔2015〕39号•【施行日期】2015.02.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大气污染防治正文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宁政发〔2015〕3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南京市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规划(2014—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京市人民政府2015年2月13日南京市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规划(2014—2020年)前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贯彻交通运输部与江苏省共同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示范省份建设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南京市委市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精神,加快南京市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实现南京交通运输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发改委《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交通运输部《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交通运输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江苏省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框架协议》、《江苏省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规划(2013—2020)》、《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3—2020)》、《南京市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等,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阐明了南京市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了总体目标和主要指标,提出了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南京市交通运输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京市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对于南京市全面建成绿色循环低碳交通示范城市、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市容市貌综合整改方案一、背景概述城市作为现代社会的核心载体和展示窗口,其市容市貌对于居民的生活品质、城市形象及吸引力具有直接影响。
因此,为提升我们城市的市容市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亟需制定____市容市貌综合整改方案。
二、整改目标1. 提高城市空气质量,降低环境污染程度;2. 扩大城市绿化覆盖率,构建宜居环境;3. 美化城市外观,塑造独特城市形象;4. 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升出行效率;5. 强化城市垃圾处理,创建清洁整洁的城市环境。
三、整改措施1. 促进环境保护(1)推广清洁能源应用,减少污染源。
鼓励使用电动汽车、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降低尾气排放。
(2)强化大气污染治理。
增设空气净化设施和绿化带,减少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3)保障水质安全。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减少污水排放。
2. 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1)扩大公园绿地建设。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供更多的休闲空间。
(2)强化街头绿化。
在道路两侧、居民区、商业区等公共场所增设绿化植物,打造宜人的城市环境。
(3)推广绿色建筑理念。
鼓励采用生态建筑材料和节能设备,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3. 美化城市景观(1)改善公共建筑外观。
对老旧公共建筑进行翻新和维护,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2)加强街道和广场的景观设计。
通过艺术装置和壁画等方式,提高城市景观品质,展现城市独特魅力。
(3)优化城市夜景。
增加夜间照明设施,使城市在夜晚保持美观。
4. 改善城市交通(1)优化公共交通系统。
增加公交线路和站点,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
(2)建设自行车和步行道。
建设更多自行车道和人行道,鼓励市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使用。
(3)加强停车设施建设。
增加停车场和停车位,解决城市停车难题,提高出行效率。
5. 加强城市垃圾处理(1)推行垃圾分类。
设置分类垃圾桶,引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
(2)提高垃圾处理效率。
加强垃圾焚烧和填埋设施的管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强化公共场所清洁。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助力城市品质建设,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和企业获得感,现就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和要求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强市,以政府为企业和群众办事“一次办好”为改革理念和目标、以权责清单为基础、以流程再造为关键、以“互联网+”为支撑,以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快捷度、满意度为衡量标准,推动政务服务理念、制度、作风全方位深层次变革,全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发展环境,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坚持走在前列目标定位,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标先进地区,落实国务院关于放宽市场准入“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等“六个一”的要求,在全市各级承担政务服务职能的部门(单位),中央、省驻潍有关单位等,深入推进“一次办好”改革。
“一次办好”即“一次办结、群众满意”,改革范围为政府全部行政行为,主要是以企业和群众办好“一件事”为标准,以“应办即办”为原则、“说办就办”为承诺、“一次办结”为目标、“办就办好”为理念,倒逼各级各部门更新观念,转变作风,优化服务,提升效能。
企业和群众办“一件事”,在申请材料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情况下,从提交申请到获取办理结果,政府要提供“店小二”“保姆式”服务,实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不论“见面不见面”“跑腿不跑腿”“线上线下”都要实现“一次办好”。
二、主要内容(一)重点任务1.公布“一次办好”事项清单。
明确“一次办好”事项梳理范围,将已公布的“零跑腿”“只跑一次”事项规范为“一次办好”事项。
在此基础上,对依申请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因地制宜、因事而宜、分类施策、分批公布“一次办好”事项清单,合法合规的事项“马上办”,一般事项“网上办”,面向个人的事项“就近办”,复杂事项实行帮办(代办)“一次办”。
7月底前公布第一批“一次办好”事项清单,9月底前再公布一批,实现“一次办好”全覆盖。
工程规划申请书9篇第1篇示例:工程规划申请书尊敬的工程规划部门:我是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现函申请对公司所拟进行的工程项目进行规划,并希望得到您们的支持和指导。
我公司计划在某市新开发区进行一项工程项目,该项目主要是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园区,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
该工业园区将包括工业厂房、办公楼、员工宿舍、绿化设施等,总占地面积约XX 平方米。
为了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我公司特向贵部门提交本申请书,希望能得到您们的支持和指导。
具体工程规划内容如下:一、工程项目概况本工程项目是为了推动当地工业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而进行的规划建设项目。
项目总投资约为XX亿元,预计施工周期为XX 年。
二、规划范围本工程项目规划范围包括XX平方米的土地,其中包括工业厂房、办公楼、员工宿舍、绿化设施等。
三、规划目标1. 以现代化的产业园区为核心,带动当地产业发展;2. 提高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繁荣;3. 遵守国家相关规定,保护环境,建设绿色工业园区。
四、规划原则1.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规划布局;2. 保护环境,建设绿色、节能的工业园区;3. 遵守国家相关规定,保障项目质量。
五、规划内容1. 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厂房,引进高新技术企业;2. 建设办公楼,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3. 建设员工宿舍,改善员工居住条件;4. 建设绿化设施,营造宜居的环境。
在本次工程规划中,我公司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工程建设,并保证项目的安全和质量。
希望贵部门能够支持我们的工程规划申请,给予指导和帮助。
再次感谢贵部门对本工程项目的关注和支持,我们期待与贵部门合作,共同推动项目顺利进行。
感谢!此致敬礼签字:某公司负责人日期:XXXX年X月X日第2篇示例:工程规划申请书尊敬的有关部门领导您好:我们是某某公司,拟向贵部门提交一份关于工程规划的申请书,希望得到您的审批和支持。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和建设也日益受到重视。
双高普九市政检查改造方案例文____年双高普九市市政检查与改造实施规划一、引言鉴于双高普九市作为国家重要城市,其经济蓬勃发展、人口密集且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然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管理中的问题亦日益显现。
为积极响应市民对高质量城市环境之需求,并进一步提升市政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市政检查与改造实施规划。
二、总体目标本规划旨在通过全面而深入的市政检查与改造工作,显著提升双高普九市的市政管理水平,从而构建一个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体验。
三、核心任务(一)构建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双高普九市的城市管理信息平台体系,确保城市管理各项数据与信息得以全面、准确记录,并实现信息共享与有效监管,以科技手段提升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执行效率。
(二)强化市政服务能力加强市政服务队伍建设,通过专业培训提升服务人员的业务素养与服务意识,确保市政服务高效、规范运行。
优化服务流程,减少冗余环节,并推进服务设施智能化改造,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市政服务。
(三)深化城市环境管理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城市环境管理政策与法规,加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监管与惩处力度。
强化环境监测设施与设备的维护更新,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加大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力度,提升垃圾处理与清理效率,以营造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
(四)优化交通管理体系合理规划交通布局,加强交通设施建设与维护,提升交通运行效率与安全性。
加大对交通违规行为的监管与处罚力度,推动交通秩序持续向好发展。
(五)加强市政设施管理建立健全市政设施巡查与维护机制,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加大设施改造与更新投入,运用新技术提升设施智能化水平。
加强设施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理能力建设,确保市政设施安全可靠。
四、实施步骤(一)规划制定阶段明确改造目标与任务,制定详细的市政检查与改造计划,包括时间安排、责任单位与责任人等要素。
(二)组织动员阶段成立市政检查与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镇两违实施方案范文关于镇域违法建设治理工作方案一、引言近期,镇域内出现了违法建设现象,即“两违”建筑,具体指未经批准擅自进行的违法建设和建设后未取得合法手续的违章建筑。
此类现象严重破坏了城乡环境,阻碍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加剧了公共资源的浪费,对城乡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工作造成了重大隐患。
为有效推进镇域“两违”治理工作,提升镇域发展的综合效益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特制定本方案。
二、总体目标本方案旨在于____年内,实现镇域内“两违”建筑的全面清理与治理,确保城乡建设活动健康、有序进行,推动镇域持续、稳定发展。
三、具体措施1.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镇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两违”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治理工作,明确任务分工,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2. 完善法律法规:制定或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两违”建筑的定义、处罚措施及责任主体,提高违法成本,增强执法震慑力。
3. 建立台账管理:实施“两违”建筑台账管理制度,全面登记、分类管理镇域内所有“两违”建筑,便于后续追溯与监管。
4.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普及“两违”治理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提升居民与建设者的法律意识与规划意识。
5. 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确保及时发现并查处“两违”行为,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法律责任。
6. 严格项目管理:加强规划建设项目审批与监督,严格执行规划法律法规,杜绝违法建设行为,保障项目合法性与建设质量。
7. 鼓励社会参与:发挥社区居民监督作用,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公布治理进展与数据,接受社会监督,促进治理工作透明化、公正化。
8. 加强协作机制:与相关部门建立紧密协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两违”治理工作高效开展。
四、工作计划依据上述措施,制定____镇“两违”治理工作详细计划如下:1. 设定清理治理时间表与路线图,明确各阶段工作目标。
2. 实施台账管理制度,全面排查并记录镇域内“两违”建筑信息。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6.15•【字号】厦府办〔2021〕41号•【施行日期】2021.06.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厦府办〔2021〕41号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厦门市关于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6月15日厦门市关于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为做好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工作,推动我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树牢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始终聚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突出“海上花园、诗意厦门”城市定位,坚持需求驱动、政企联动、政策推动、品牌拉动,加快我市文化和旅游产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和国际化建设,着力升级产业、扩大产能、丰富产品,推动全市文化和旅游消费规模持续稳定增长,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基本原则1.系统谋划,统筹推进。
针对文化和旅游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长等特点,坚持从战略格局和发展全局出发,注重全盘考虑、统一规划,坚持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深化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2.强化优势,突出特色。
牢牢把握厦门城市定位,始终秉持厦门城市特质,深度挖掘厦门自然禀赋,坚持在“山海交融、岛城一体、中西合璧”上下功夫,着力打造具有较高辨识度、知名度、美誉度的文化和旅游消费产品,推动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扩容。
绿化美化项目总结汇报模板【绿化美化项目总结汇报模板】(1000字)一、项目概述绿化美化项目位于某某地区,旨在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项目的目标是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空气质量,美化城市景观,并通过新建公园、种植花草树木等方式,营造更宜居的城市环境。
二、项目实施情况1. 项目启动:于某年某月正式启动,成立了由各相关部门组成的项目团队,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
2. 绿化设计:项目团队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委托专业设计机构进行了绿化规划和设计,并与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和修改。
3. 建设工程:根据绿化设计方案,项目团队进行了相关招投标工作,选择了合适的承建商。
工程期间,项目团队严格监督施工进度和质量,确保绿化设施的建设按时完成。
4. 植物选用:项目团队通过调研和专家意见,选择了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种类,进行了大规模植树造林。
5. 绿化保养:项目团队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绿化保养体系,确保绿化设施的良好管理和维护。
三、项目成果1. 绿化面积增加:通过项目实施,共新增绿化面积XXX亩,大大改善了城市的绿化覆盖率。
2. 空气质量改善:新建的公园和种植的花草树木有效吸收了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和有害气体,使空气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3. 城市景观提升:绿化美化项目为城市增添了许多美丽的风景线,使城市更加宜人宜居,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吸引力。
4. 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新建的公园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增加了他们的生活乐趣和幸福感。
5. 生态环境改善:新建的绿地和树木为城市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改善了生态环境。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1. 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绿化设施的管理人员和保养人员不足,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强设施的日常管理和保养。
2. 植物养护不到位:部分树木存在枯萎、感染病虫害等问题,需要加强植物养护工作,提高绿化设施的生命力。
3. 绿化宣传不足:目前对项目的宣传不够充分,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绿化美化项目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9.19•【字号】宁委发[2011]49号•【施行日期】2011.09.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宁委发〔2011〕49号2011年9月19日)城乡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工作。
“十二五”及今后更长一段时期,我市城乡发展建设将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需要以更宽的视野、更新的思路、更高的标准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为此特制定本意见。
一、转变发展方式,科学确定城乡发展的目标和途径(一)总体目标围绕“国家中心城市”目标和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创新基地、区域现代服务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滨江生态宜居城市”等六项城市主要定位,建设“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人居环境更为优美、社会更加和谐安定的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
以“国际视野、国际标准、国际水平”树立“规划争第一”的新标杆,加强城乡规划和城市设计对城市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的引导作用,提升城乡规划工作的理念创新水平、战略谋划水平、综合统筹水平和实施监督水平。
在“一疏散、三集中”方针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集中集约发展,突出“一主三副”重点建设格局,通过5至10年努力,逐步形成“多心开敞、轴向组团、拥江发展”的现代化都市区空间格局。
到2015年前后,确保在全省第一批迈进基本现代化行列,实现南京在全省“两个率先”中带好头、在转型升级中作示范的总体要求。
(二)转型路径1、从注重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和投资驱动并重转变。
在继续保持要素投入强度的同时,以南京特有的人才、教育、科技资源为基础,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强化科技创新、理念创新、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和管理创新,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烟台市开展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4.20•【字号】烟政办字〔2021〕18号•【施行日期】2021.04.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城市建设正文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烟台市开展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烟政办字〔2021〕18号各区市人民政府(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烟台市开展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4月20日烟台市开展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2020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将烟台市列为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为切实抓好开展试点城市工作的有利契机,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持续增长,增强文旅产业发展活力,现根据试点工作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工作思路。
按照“协同推进、改革突破、特色发展、融合创新”的原则,顺应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创新三个模式,实施七个工程,构建四个机制,强化三个保障,从供需两端发力,不断激发消费潜力,满足居民消费新需求,将文化和旅游消费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转型升级新的支撑点。
(二)创新模式。
1.线上线下“双阵地”。
把握消费新趋势,创新上线山东省首个市级公共文旅服务平台——“烟台文旅云”,加强与支付宝等线上平台合作,开辟文化和旅游线上与线下消费相呼应的“双阵地”模式。
2.国内国际“双引擎”。
着眼培育文旅融合等具有烟台特色的消费新业态,打造以国内市场为主、国际市场为辅的文化和旅游消费“双引擎”模式。
3.市场供给公共服务“双渠道”。
营造文化旅游高品质发展的消费环境,形成市场消费供给和公共服务供给“双渠道”模式。
95Planning·Garden规划·园林丨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2022)04-0095-05 收稿日期 2020-12-10摘 要 广大农村地区在城镇化的趋势中日渐式微,产业不成规模且结构单一、农村劳动力流失、人居环境衰败形成了传统村庄逃不出的发展陷阱。乡村振兴战略是直接对标“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本方略。该文着眼于五邑地区村庄,通过分析其历史起源、空间特点以及变迁过程,并以西海村产业重构及环境改造的规划实践为例,探索实施乡村振兴的村庄发展模式,以期为同类型村庄改造提供借鉴。关键词 乡村振兴 村庄规划 产业重构 人居环境
Abstract In rural areas declining trend of urbanization, the industrial scale and single structure, the loss of rural labor,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 formed development traps that traditional villages cannot escape.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directly benchmark the "three rural issues" and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t is also a basic strategy to achieve the "two centenary" goals. Focusing on the villages in Wuyi area, we analyze their historical origin,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e process, and taking the planning practice of Xihai Village's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environmental transformation as an example, we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village development model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we hop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ame type of village reconstruction.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Village planning, Industrial reconstruction,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