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各地高楼林立。
在高层建筑中,抗震设计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关键任务,因此,本文主要就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应用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by leaps and bounds, tall buildings all over the line. in the high-rise building, the seismic design is a not allow to ignore the key task, therefore, this article mainly aseismic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are analyzed.keywords: high building aseismic design applications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各地的高层建筑纷纷拔地而起,速度惊人。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一直以来就是建筑设计和施工的重点,要使工程建设真正能够减轻甚至避免地震带来的危害,把握好抗震设计是关键。
因此,我们首先要对建筑地震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然后进行抗震设计,从而来探索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理念和方法,以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
一、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理论和规范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对各类建筑结构的抗震计算应采用的方法作了以下规定:1、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等简化方法。
2、除1款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
3、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限制高度范围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可取多条时程曲线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较大值。
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探析摘要:高层建筑(高层建筑在我国的定义就是10层以上的建筑)在21世纪,对于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
,必定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俗话说的好,根深才能地固,所以低层亦是如此,何况是对于层层高楼,何况是对于突发自然灾害呢?所以本文就对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抗震结构进行研究,从而得出更为合理的操作方式。
对于本文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主要是先从剪力墙底部的加强,再到剪力墙的结构设计、剪力墙的框架连接最后在进行总的刚度比确定。
最后对本文进行整体论述,写上结论。
之间上面也说了,高层建筑在我国的覆盖范围现在是不可缺少的,同时也是结构也是越来越多样化了。
特别是建筑的平面布置以及竖向体型,也是越来越复杂化了。
这就是对高层建筑的设计提出了更高一层面的要求。
那么如何更准确的对高层的建筑结构进行分析,如何在日益多变的结构中分析是工程师时必须历练的一个课题。
那么本文就对此进行解析,在高层结构设计过程中,外面经常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为高层的结构设计提供依据,希望能够对国家的高层结构建筑提供一些便利。
一: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剪力墙,剪力墙他是建筑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主要是承受这个地震和风荷的破坏,维护结构,防止其被进行破坏。
那他在设计的时候剪力墙的底部进行加强,包括边缘构件的紧固和横向钢筋的加强,避免剪切破坏,导致了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
在有关文献中也提到过,可取墙肢总高度的8分之一和底部两层二者的较大值,当剪力墙高度超过150re的时候,他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酒可以取墙肢总高度的十分之一,所以说为了保证底部曾被加强过的剪力墙的稳定性吗,有关规定也是对剪力墙的墙后取值进行了明文规定:“作为一般来说,高层建筑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截面厚度bw的取法如下:一、二级抗震等级时,bw取层高或剪力墙无支长度的1/l6,并且满足bw)200ram;三、四级抗震等级时,bw取层高或剪力墙无支长度的l/20,并且满足bw)160mm。
浅谈高层住宅建筑结构抗震优化设计邵永玻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摘要: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和建材工业的发展,以及审美和人类对高层住宅使用本身的要求,现在的建筑高度记录在不断的刷新。
与此同时,对高层住宅建筑的抗震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介绍了高层住宅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准则,并列举了高层住宅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要点,从建筑的场地选择、建筑的平、立面布置和结构体系角度探讨了设计中应该注意的相关要求。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结构;抗震;优化设计抗震简而言之就是抵抗在地震力的作用下对建筑物产生的破坏,采取各种有效的御防或善后措施,尽可能减轻人员生命财产的损失。
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目的是设计出合理的满足各种科学数据的最佳方案。
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房地产产业迅猛发展,同时,随着钢产量、成型制造技术以及经济科技的发展,技术得到多方面支持,高层钢结构运用在高层住宅建筑中已经成为可能,并且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优化设计在建筑上的作用。
由于我国地处地震多发区,高层住宅结构抗震优化设计将得到设计人员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1高层住宅建筑抗震结构的设计需要遵循的准则在抗震结构设计中,我们的抗震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抗震设计要做到刚柔并济,选择合理的结构布置形式,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设计准则。
满足结构刚度的要求,增强抗震的效果,确保高层抗震结构在地震力的作用下达到我们设计要求。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应保持在弹性范围内。
即使建筑本身的结构引起变形,结构形态也不会发生根本的破坏,经维护能正常使用。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在提高建筑物高度的同时,允许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但建筑物本身结构的安全也必须要达到相应的标准。
我国规范规定,六级以上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建筑抗震设计不能只单一考虑提高抗震的抗力,地震往往都会伴随着多次的余震,由于地震作用的复杂性和地震作用发生的强度的不确定性,以及结构和体积的差异等,如果只设置一道防线,就会大大降低建筑的抗震效果,且也会增加结构的刚度。
谈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摘要: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及建设用地趋紧张和城市规划的需要,促使高层建筑得以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轻质高强材料的开发及新的设计计算理论的发展,抗风和抗震理论的不断完善,加之新的施工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涌现,特别是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以及结构分析手段的不断提高,为迅速发展高层建筑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对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特点;方法中图分类号:tu973+.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向前推进,建设用地日趋紧张,促使建筑功能越来越多样化,高层建筑得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高层建筑的特点是高度比较高,所以地震荷载和风荷载在设计过程中占主导和控制地位,而我国又是地震多发国家,因此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1.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特点1.1控制建筑物的侧移是重要的指标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建筑结构所产生的水平剪切力占主导地位,所以建筑物会产生明显的侧移,随建筑结构的高度不断曾加,结构的侧向位移迅速增大,但该变形要在一定限度之内,这样才能保证结构安全以及使用功能。
1.2地震荷载中的水平荷载是决定因素水平荷载会使建筑物产生倾覆力矩,并且在结构的竖向构件中引起很大的轴力,这些都与建筑物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故随建筑结构高度的曾加,水平载荷大相径庭。
对高度一定的建筑物而言,竖向荷载基本上是不变的,但是随着建筑物的质量、刚度等动力特性的不同,水平地震荷载和风荷载的变化是比较大的。
1.3要重视建筑结构的延性设计高层建筑结构随着高度增加,刚度减小,显得更柔,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变形较大。
这就要求建筑结构要有足够的变形能力,使结构进入塑性变形阶段仍然安全,需要在结构构造上采取有利的措施,使得建筑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2.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方法2.1 减少地震能量输入积极采用基于位移的结构抗震设计,要求进行定量分析,使结构的变形能力满足在预期的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要求。
略谈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摘要:本文阐述了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概念和原理,分析了以往受地震损坏的高层案例带来的启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设计;结构设计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设计的原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02) ( 简称《高规》) 对高层的定义如下: 10 层及10 层以上或高度超过 28m 的混凝土结构高层民用建筑。
高层建筑结构从表面上看主要体现在层数和高度,而实质上高层建筑的特点是水平荷载在设计中占主导地位。
结构内力与高度的关系见图 1,轴力n与高度成正比,弯矩m和水平位移δ与层数的关系曲线均呈上升趋势。
那么高层建筑结构如何抵抗水平荷载成了又一设计主题,研究建筑结构抗侧力能力成为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点。
高层建筑水平力主要由风荷载和地震荷载引起,而地震荷载作用往往起控制作用。
地震荷载的破坏特点是: 作用时间短暂,强度大且无规律,除水平振动外还有扭转振动。
在设计过程中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完全用弹性理论分析着手进行设计是不可行的,因为抗侧构件会增大很多,且增加了结构主体的自重,导致结构在水平地震力作用时增大结构自身的惯性力,从而对抗震更加不利。
那么就应该从结构概念着手,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尽量使建筑物平面、立面规则,合理有效地布置结构构件,减轻结构自身重量,避免出现由于设计不当造成人为的薄弱层。
这是一条比较好的思路,也是现代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师最为提倡的设计理念。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发展中国家应用尤为广泛,这也是由混凝土结构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其造价相对于钢结构较低,材料来源丰富,并且可以浇筑成各种复杂断面形状,钢材用量少,而且承载力也不低,侧向刚度大,整体浇注的连接节点可靠,抗震性能在经过合理设计之后也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类型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的抗震设计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的抗震设计对于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的抗震设计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地下室;结构;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高层建筑物本身又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在遭受地震作用后其破坏机理和破坏过程十分复杂。
且在结构分析方面,由于未能充分考虑结构的空间作用、非弹性性质、材料时效、阻尼变化等多种因素,也存在着不确定性。
因此,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有关抗震设计的若干概念为了保证结构的抗震安全,根据具体情况,结构单元之间应遵守牢固连接或有效分离的方法。
高层建筑的结构单元宜采取加强连接的方法。
尽可能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强烈地震之后往往伴随多次余震,如只有一道防线,在首次破坏后在遭受余震,结构将会因损伤积累而导致倒塌。
适当处理结构构件的强弱关系,使其在强震作用下形成多道防线,并考虑某一防线被突破后,引起内力重分布的影响,是提高结构抗震性能,避免大震倒塌的有效措施。
合理布置抗侧力构件,减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
结构刚度、承载力沿房屋高度宜均匀、连续分布、避免造成结构的软弱或薄弱部位。
结构构件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延性及耗能等方面的性能。
主要耗能构件应有较高的延性和适当的刚度,承受竖向荷载的主要构件不宜作为主要耗能构件。
合理控制结构的非弹性(塑性铰区),掌握结构的屈服过程,实现合理的屈服机制。
框架抗震设计应遵守“强柱、弱梁、结点更强”的原则,当构件屈服、刚度退化时,结点应能保持承载力和刚度不变。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钢筋滑移、混凝土过早的剪切破坏和压碎等脆性破坏。
考虑上部结构嵌固于基础结构或地下室结构之上时,基础结构或地下室机构应保持弹性工作。
高层建筑的地基主要受力范围内存在较厚的软弱黏性土层时,不宜采用天然地基。
采用天然地基的高层建筑应考虑地震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难点分析
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有挑战性的任务。
以下是高
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几个主要难点分析:
1. 抗震设计:高层建筑经常面临地震的挑战,因此抗震设计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
的重点难点。
抗震设计需要考虑地震力的作用,建筑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以及地基的稳定性。
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说,还需要考虑到高层建筑震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风振效应。
2. 风力设计:高层建筑的高度使其容易受到风的影响,因此风力设计是高层建筑结
构设计的另一个难点。
风力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外形、物理特性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以确定建筑物的抗风能力和稳定性。
3. 结构强度设计:高层建筑的结构强度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物自重、荷载、温度等
因素,以满足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
在高层建筑中,由于结构自重和承载荷载的
增加,会给结构设计带来更大的困难。
4. 建筑材料选择: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合适的建筑材料选择。
建筑材
料需要满足高层建筑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要求,并且还需要考虑到材料的重量、耐候性、施工方便性等因素。
5. 施工技术: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对结构设计也会带来一定的挑战。
由于高层建筑
的高度和复杂性,施工过程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施工进
度的控制。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摘要:近年来,高层建筑在我国越来越普及,其结构抗震设计原则主要是基于“小震不损、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大设防标准。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主要通过两个设计阶段来实现结构的抗震目标。
建筑抗震设防的第一阶段主要是验算结构的承载力。
用地震动参数计算建筑结构地震作用的弹性特征值及其地震效应,用分项系数分析建筑结构截面的承载力,以满足小震的抗震要求。
地震下可修复的建筑结构的设防要求主要是根据建筑结构的设防措施来实现的。
本文论述了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要点。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高层建筑受到许多大中城市的追捧,成为城市综合实力的象征。
然而,在地震灾害面前,高层建筑结构需要承受更大的地震作用,一旦倒塌,将面临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在设计中要加强结构的抗震设计,充分考虑工程选址、结构体系和材料应用,尽可能提高高层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1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1.1工程选址问题高层建筑需要很强的承载力和延性作为支撑,对地质条件要求很高。
根据相关研究,地震灾害中,地面错动、软土沉降、土壤液化和边坡失稳都是导致建筑结构破坏的重要因素。
因此,工程选址成为抗震设计的首要内容,设计烈度必须根据基本烈度和场地烈度来确定。
如遇不良地质条件或有特殊意义的建筑,可在基本烈度的基础上适度提高设计条件,综合勘察场地的地形、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方面,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1.2抗震设计问题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作为一项难度大、重要性高的关键工作,也需要引起设计人员的重视,这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旦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不合理,不仅会增加建筑结构变形的风险,还会导致地震作用下的严重破坏,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
通过具体分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设计人员不能准确把握抗震设计要求,抗震等级和具体参数选择不合理,会导致后续抗震设计工作的错误指导,造成高层建筑结构整体稳定性不足。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和设计的探讨摘要:高层抗震结构设计是一个长期、复杂甚至循环往复的过程, 任何一个过程中的遗漏或错误都有可能使整个设计过程变得更加复杂或使设计结果存在不安全因素。
本文探讨了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分析和设计。
关键词: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中图分类号:tu352.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地震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一个建筑物结构抗震性能好与坏,在概念上是清楚的,而在具体界限上又往往是模糊的。
由于结构计算模型的假定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因而使抗震计算往往很难完全控制结构的抗震性能。
一、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在以往的地震灾害中,结构工程师逐渐认识到工程结构中宏观的“概念设计”比“数值设计”的抗震更为重要,所以对“概念设计”越来越重视。
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就是在结构宏观整体的基础上,根据结构系统及结构整体的要求,正确处理结构总体方案、细部构造及材料使用等,进而达到对建筑结构的合理设计。
对在结构中遇到的结构体系、构件延性、刚度分布等问题,从宏观的角度上对其进行鉴别、选择等处理,通过适当的计算及构造来消除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的薄弱环节。
工程师在进行概念设计时要充分运用其思维和判断力,确定结构设计中的基本问题。
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或不确知的因素,同时又很难对结构进行精确计算,因此安全、合理而经济的结构设计必须注意概念设计。
在场地地基,结构体系、平面、立面等条件均确定的情况下,合理的选择混凝土结构的构件尺寸、配筋、箍筋,力求使建筑结构的刚度、承载力和延性在楼层平面内均匀,沿结构竖向连续,刚度、质量分布均匀。
在合理的条件下减轻结构的自重,对抗震很有利。
抗震结构的刚度应适宜,过大、过柔都不利。
设计延性结构,强剪弱弯,设计适筋梁,大偏压柱、墙,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对抗震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工程师要充分理解结构抗震的特点,分析振动中结构受力特性,抓住关键问题,用正确的思维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
浅析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居住环境的安全性要是越来越高,我们国家位于一个地壳活动相对活跃的区域,自然灾害的出现次数比较多,为了确保大众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在住房设计上,必须要增加抗震功能。
本文依据当前实际现状,全面阐述有关建筑抗震设计的一些办法,以期给广大建筑设计工作者带来参考。
标签:房屋建筑;抗震结构;设计
最近些年,地震的出现频率比较大,在建筑设计上增加抗震功能已经获得很多设计工作者的关注,对大众安全能够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所以,在进行结构设计时,一定要不断的增强抗震功能,具有针对性的使用一些措施,削减地震给大众带来的伤害。
1、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方法
削减地震能量输入。
使用基于位移的结构抗震设计,要开展好相关研究,让结构变形力可以满足预期地震造成的变形需求。
就那些高层建筑而言,要在较为坚硬的场地上进行建设,这样能够有效削减地震能量输入,从而降低损害程度。
错开地震动峰加速度周期,能够有效预防共振的出现。
运用隔震与减震设计,当前国际上运用最为普遍的一种传统抗震结构体系就是“延性结构体系”,就是适当掌控结构物刚度,但是可以准许结构物在地震中转变为非弹性状态,有着比较好的延展性,能够有效削减地震能量,减少地震反应,让结构物能够“裂而不倒”。
提升结构阻尼,使用高延性物件,可以有效提升结构的耗能性,削减地震作用,降低地震剪力。
选取合适的结构材料。
在高层建筑设计时期,材料的选取十分关键,能够首先就材料的抗震度进行研究,转变之前只考虑载荷忽视其他因素的想法。
2、提高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措施
2.1选择具有抗震效果的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的选取对抗震效果会产生一些影响,随着当前科技的发展,很多具有抗震作用的材料开始出现,在建筑行业中获得了大众喜爱,在进行建设时尽可能使用框架剪力墙构造,将钢结构当作基础,在宏观层面上提升了建筑刚性与延性,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物的稳定性。
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相比,有着较为强大的强度与韧度,重量上也是要好于混凝土结构,抗震效果更好。
2.2尽可能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一般情况下,较强地震出现以后会随之发生很多次余震,假如只有一个防线,那么在出现第一次震动时遭受破坏,那么在遇到余震就会因为损伤累积出现坍
塌。
抗震结构体系必须要有着较大的内部、外部冗余度,设定一些屈服区,一些较为关键的构件必须要有较好的延性与刚度,从而能够让结构吸收与消耗一些地震能量,提升结构的抗震性,预防坍塌。
2.3客观考虑位移问题
就我们国家的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而言,很多都是建立在承载力之上,而设计工作者使用線弹性的办法,对振幅较小的地震产生的结构变形、内力等进行研究,使用组合内力的方式,就构件的截面进行检验,从而保障结构的可靠与稳定。
另外,为了有效开展因为位移出现的抗震设计,就必须要全面掌握结构变形和配筋间的联系,使用对应的设计方式,当建筑结构发展到抗震时期以后,对变形力进行全面研究和探讨。
所以,除了运算小震情况之外,还需要对大震进行研究,开展更为深入的设计,这也是日后的发展方向。
2.4减少地震时能量的输入
在设计过程中,使用基于位移的抗震办法,就那些实际案例进行定量研究,让结构变形可以符合预期地震的变形需求。
在检验建筑物的承载力时,还需要就大震时,层间位移角限值或位移延性比进行适当掌控;依据建筑物的变形与位移之间联系,明确物件的变形度;依据建筑截面应变情况,设定最后的构造需求。
另外,就那些高层建筑物而言,需要在较为坚硬的场地进行建设,能够有效削减地震造成的能量输入,削减对建筑物的损坏。
2.5抗侧力体形的优化
就那些构造一般的楼层,刚比柔好,使用刚性构造,不光可以削减主体伤害,还能够在地震中因为结构变形度小等因素让非结构构件获得保护,削减伤害。
提升结构的超静定次数,当地震发生时,塑性塑性铰较多,可以消耗的地震能量也会很多,结构抗震性就会越好。
改善结构屈服体制,让结构损害依据屈服体制开展,并非是楼层屈服体制。
设计结构时,要遵守强节弱杆、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压弱拉的原则。
在设定结构时,要选取构件里轴力较小的水平物件,当作是消耗能量的杆件,尽量让其出现弯曲,减少能量。
2.6竖向布置力求均匀
结构竖向分布均匀,能够让其竖向刚度与强度更为均匀,有效预防薄弱层的出现。
就结构特征而言,临街建筑物一般会因为商业需求,下面几层会出现较大的空间设置。
非临街的,底部也会因为停车场等需求,设定一些空间。
这种结构,上端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或竖向支撑或砌体墙体到此被中止,下端使用框架系统。
简单而言,就是上端是全墙体系或框架抗震墙体系,下端是框架体系,建筑结构就会是一种“框托墙”体系。
依据有关经验能够得出,该体系在抗震上有着很大不足,所以,在实际设计中,必须要让竖向分布均匀。
就是相同楼层的框架柱一定要有着差不多的刚度、强度与延性,这样就能够在地震中,因为受力不同导致建筑物破损的危险。
另外,还需要关注的是,在使用纯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里,楼
梯踏步斜梁和平台梁直接与框架柱互相连接时,要预防短柱的发生,这样才可以有效预防地震出现时遭到剪切损坏。
结语:
当前时期,国内高层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依旧是位于刚刚发展时期,虽然在实践中获取了很多经验,但是在抗震研究上还是需要不断的深入与完善,如果能够在结构和地基的基础上,借助于理论运算,设定较为合理的标准,让建筑抗震性能够适应实际需求发展,那么建筑结构必定会在抗震领域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黄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4).
[2]姜桂荣.浅析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现状与优化方法[J].科技经济市场,2015(06).
[3]盛承财.高层住宅建筑结构抗震结构优化设计探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5).
杜莎莎,出生年月:1986.5.8,性别:女,民族:汉,籍贯(精确到市):山西省太原市,当前职务:技术员,当前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