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通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实践调研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6.65 KB
- 文档页数:2
南通余东古镇设计调研报告南通余东古镇设计调研报告一、引言余东古镇位于江苏省南通市,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古镇,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余东古镇的文化遗产,我们进行了一次设计调研,以期为余东古镇的发展和规划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实地考察和相关资料搜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首先,我们深入古镇内部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古建筑的现状、周边环境的布局以及游客的行为习惯等。
其次,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包括历史文献、旅游报告以及相关论文等,以了解余东古镇的历史沿革、文化背景和旅游经济发展情况。
三、调研结果1. 建筑风格多样化:余东古镇的建筑风格多样化,包括明清风格、江南水乡风格等,体现了古镇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
2. 文化资源丰富:古镇内有许多历史古迹,如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古街道等,这些文化资源为古镇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 旅游设施完善:古镇内有许多特色商店、民宿等旅游设施,为游客提供了便利和舒适的旅游环境。
4. 游客纷至沓来:余东古镇是南通地区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古镇文化。
四、问题与建议1. 古建筑保护不力:古镇内部的一些古建筑存在着破损、老化等问题,需要加强保护力度,同时加强对游客的引导,防止损坏。
2. 游客服务体验亟待改善:虽然古镇内的旅游设施较为完善,但是游客在购物、用餐等方面的体验还有待提升,可以考虑引入更多的特色商店和餐饮品牌。
3. 文化挖掘和传承不足:古镇虽然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对于这些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传承还不够充分,可以加强对相关文化传统的研究和宣传。
4. 交通不便利:古镇的交通设施还比较简陋,游客到达古镇需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步行路程,可以考虑建设更多的停车场和公共交通设施,方便游客的出行。
五、总结通过对余东古镇的设计调研,我们发现古镇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建筑风格,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我们建议加强古建筑的保护力度、改善游客服务体验、加大文化传承力度以及改善交通设施等。
南通文旅产业情况汇报
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部,是长江入海口的重要城市,也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之一。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南通文旅产业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
本文将对南通文旅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汇报,以便更好地了解南通市文旅产业的发展动态。
首先,南通市的旅游资源丰富。
南通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资源,如如东千年古镇、启东碧水湾、通州古城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同时,南通市还积极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旅游融合发展,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其次,南通市的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创新。
南通市加大了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
各类文化旅游活动层出不穷,如文化节庆、艺术展览、民俗活动等,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提升了南通市的文化软实力。
再次,南通市的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为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南通市加大了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不断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交通设施。
同时,南通市还大力发展旅游特色小镇和旅
游度假区,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和舒适的旅游环境。
最后,南通市的文旅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南通市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加强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推出了一系列融合发展的产品和项目,如文化创意产品、文化旅游线路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选择。
综上所述,南通市文旅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创新、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旅融合发展成果丰硕。
南通市将继续加大对文旅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南通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历史文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与背景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探究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繁荣。
背景包括当前历史文化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文化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等。
二、调研对象与方法本次调研对象为历史文化遗址、博物馆、古建筑等,以及相关政府部门、文化企业和专家学者等。
调研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收集、现场考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
三、历史文化价值评估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包括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等方面。
历史价值方面,历史文化是记录人类发展历程的重要载体,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文化价值方面,历史文化是不同时期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方面,历史文化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来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社会价值方面,历史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文化认同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四、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调研发现,当前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度商业化、缺乏创新性、保护措施不到位等。
因此,我们建议:1.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措施,避免过度商业化和破坏性开发;2.创新文化资源的利用方式,如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等;3.促进政府部门与文化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推进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经验。
五、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当前,我国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保护意识不强、保护资金不足等。
因此,我们建议:1.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2.加大保护资金的投入力度,完善保护机制;3.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保护技术和经验。
六、文化产业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产业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调研发现,当前文化产业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数字化和智能化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方向;2.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成为趋势;3.多元化和个性化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特点;4.国际合作和交流日益加强。
南通调查调研报告南通调查调研报告一、引言南通市是江苏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下游的北岸,地处沪宁高速铁路大动脉上,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
本次调查调研主要对南通市的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和城市规划进行调查,旨在为南通市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二、经济发展调查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南通市的经济发展表现出了良好的态势。
首先,南通市聚集了一大批知名的企业和产业,如江苏沿海经济带的龙头产业南通港、世界500强企业张江集团等。
这些企业给南通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
其次,南通市拥有发达的交通运输系统,包括高速公路、铁路、民航等,方便了商品的流通和人员的交流。
最后,南通市注重经济开放和改革创新,吸引了大量的外资。
这些外资的引入,促进了南通市的产业升级和现代化建设。
三、旅游资源调查南通市作为一个沿江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我们调查发现,南通市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水上和陆地上。
首先,南通市拥有著名的八里河风景区,以其独特的水乡风情吸引了众多游客。
其次,南通市还有崇川古镇和如皋市区古镇等古镇景区,这些古镇以其古朴的建筑和独特的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
此外,南通市还拥有许多自然风景区,如通州湾湿地和如皋农田生态公园,这些景区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
四、城市规划调查南通市的城市规划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的调查发现,南通市在城市规划方面存在土地利用不合理、环境保护不到位等问题。
首先,南通市的土地利用不合理,很多土地资源被浪费或者被滥用。
其次,南通市的环境保护存在短板,城市垃圾处理、绿化覆盖等方面还需要加强。
以南通市的美丽长江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基础,推进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五、建议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对南通市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为南通市各产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2. 进一步改善南通市的交通运输系统,提高交通的效率和便捷性。
3. 加强对外资的引进,为南通市的产业升级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资金和技术支持。
20XX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r e p o r t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范文客观依据|书面报告调查报告是对某一问题或某一事件调查研究后,将所得的材料和结论加以整理而写成的书面报告形式的一种公文文种。
调查研究是调查报告的写作基础,调查报告则是调查结果的书面形式。
调查报告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手段,又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起点,还是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
以下调查报告内容欢迎参考借鉴!第2篇:南通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万里长江一路蜿蜒在入海口两岸筑起了两座美丽的城市,南边的是上海,北边的叫南通。
我们说南通比不上上海的繁荣,上海却是不比起南通的秀丽。
1.调查区旅游环境南通位于江苏省东部,长江入海口北岸,东濒黄海,面向上海与苏州、无锡、常州,背依广袤的苏北平原、素有“江海门户”之称。
现辖四市、二县、三区,辖区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人口785万。
南通江风海韵,风光绮丽。
这样一个城市注定着它的旅游资源也蒙上了多样的色彩。
约莫数一数,蜿蜒30华里的濠河环抱全城,形同葫芦,宛如珠链,被誉为南通城的“翡翠项链”。
市区南郊的狼山风景区是江苏六大自然风景区之一、国家4A级旅游区,区内有千年古刹广教寺、鉴真东渡出海遗址、骆宾王衣冠冢、康熙御书亭、葵竹山房等文物古迹;海安青墩新石器文化遗址;如皋冒辟疆、董小宛故居、水绘园、定慧寺;如东海上迪斯科;通州戏剧古镇石港;海门蛎蚜山;启东圆陀角。
人文、休| Objective basis| 客观依据- 1 -闲、生态皆囊括其中。
南通位于发达的江浙沪旅游区,又可以得到上海等大城市客源市场辐射,因而客源市场腹地广阔。
但是由于区域旅游形象尚未完全确立、交通条件尚未完全改善、旅游项目偏少偏小,这一市场效应尚难全部显现。
南通市入境旅游市场接待数量小,所占比重低;入境旅游市场主要是东南亚和欧美市场;海外旅游者以商务客人为主,在南通停留时间较长,未来市场份额可以进一步扩大。
国内旅游是南通旅游业的主体,主要分布在江苏及周边的上海、浙江等省市,游客来通旅游的目的主要是观光、度假游客、探亲访友,目前南通国内旅游发展尚未成熟,市场开发不够,国内旅游市场发展仍有较大的潜力。
历史文化调研社会实践报告一、前言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根基,它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和文明。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历史文化,我们进行了一次历史文化调研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对各种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的实地考察和调研,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也认识到了自己作为当代青年人应该怎样去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
在此次实践中,我们一行人深入到了历史的沧桑中,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也对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我们的调研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四大古都——北京、西安、南京和洛阳这些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城市,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入的访谈,我们全面了解了这些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当地人民对历史文化的态度和传承。
二、北京之行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我们首先来到了紫禁城,这座宏伟的建筑代表了明清两代的皇家建筑风格,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
在紫禁城内,我们看到了众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帝王的辉煌和皇家的荣耀。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还了解了紫禁城的特色和历史由来,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和辉煌。
除了紫禁城,我们还去了天坛和故宫,感受了这两座历史文化建筑的非凡魅力。
在天坛公园,我们深入了解了古代中国皇家祭天的仪式和方式,也了解了这座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在故宫,我们看到了无数珍贵的文物和历史遗迹,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瑰丽和辉煌。
这次北京之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感受,也让我们更加认识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宏大和伟大。
三、西安之行西安是中国的古都之一,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我们首先来到了兵马俑坑,这里保存着大量的秦代兵马俑,代表了中国古代陶俑艺术的顶峰。
在兵马俑坑内,我们看到了无数栩栩如生的兵马俑,感受到了古代秦国的辉煌和力量。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还了解了兵马俑的发现和保护情况,也认识到了这些兵马俑对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性和价值。
除了兵马俑,我们还去了大雁塔和华清池,感受了这两座历史文化建筑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南通启东版画调研报告一、引言南通启东是中国著名的版画之乡,拥有悠久的版画历史和丰富的版画资源。
为了深入了解南通启东的版画产业和发展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本报告将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式,对南通启东版画进行全面的调研分析。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2.1 调研目的1. 了解南通启东版画的历史和发展情况;2. 探讨南通启东版画的技术特色和艺术风格;3. 分析南通启东版画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4. 提出南通启东版画产业的发展建议。
2.2 调研方法1.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南通启东居民对版画的认知和关注程度;2. 实地走访南通启东版画村,与版画师和从业者进行深入交流。
三、调研结果分析3.1 历史和发展情况经过调研发现,南通启东版画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起初主要是农民工人的刻字画,后逐渐发展成为专业的版画村。
南通启东版画以其细腻的线条、别致的造型和独特的风格,打造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版画产业。
3.2 技术特色和艺术风格南通启东版画以国画为基础,结合西方版画技法和现代绘画语言,形成了独特的技术特色和艺术风格。
其中,雕刻技艺独特,刀法细腻,使用的纸张和颜料也非常讲究,呈现出独特的质感和形态美。
3.3 现状和发展趋势目前,南通启东版画产业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市场的需求不足,社会认知度不高,制约了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其次,由于技术和设备的局限性,限制了创新发展的可能性。
然而,南通启东版画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人们对于艺术品的收藏和消费需求逐渐增加。
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数字化版画等新兴形式也为版画产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四、发展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发展建议:1. 加强市场推广,提高南通启东版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 加大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力度,提高版画的质量和创新能力;3. 增加与大学、美术学院等机构的合作,培养更多优秀的版画师和从业人员;4. 探索数字化版画等新兴形式,拓宽版画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可能性。
南通旅游开发研究一、南通旅游资源概况南通市滨江临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由长江北岸古沙嘴不断发育、合并若干沙洲而成,属长江下游冲击平原,与上海、苏南隔江相望。
现辖四市二县三区:通州市、海门市、启东市、如皋市,海安县、如东县,崇川区、港闸区、经济技术开发区。
总人口789万,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
旅游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独特的地理环境,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使南通市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人文环境。
1.江海自然资源南通是著名的花园城市,濠河静静地环抱着老城区的中心,在她的两岸,有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博物馆、图书馆和师范学校等,现代化城市景致与历史文化建筑巧妙结合,衬托出南通市浓郁的文化底蕴。
以此形成了南通濠河历史文化保护区。
在市区长江之畔,有全国佛教八小名山狼山以及军山、剑山、马鞍山、黄泥山沿江拱形排列组成的狼山风景名胜区。
在海安县,有青墩遗址和新四军七战七捷纪念馆,海安县被称为中华花鼓龙舞之乡。
在如皋市,有苏北名园水绘园、绿园、定惠寺等旅游景点。
在如东县,有海边滩涂的“海上迪斯科——踩文蛤”和“空中交响乐——放风筝之旅”等特色旅游项目。
在通州市,有戏剧古镇石港镇和生态休闲农庄。
在海门市,有海上奇礁砺蚜山和中国最大的家纺城——叠石桥。
在启东市,有中国四大渔港之一吕四渔港,有万里长江入海口——圆陀角,远看水天一色,近看江水海水泾渭分明,自然风光尤为独特。
2.历史人文资源南通市历代人文荟萃,明贤辈出。
范仲淹、王安石、文天祥等文学家在南通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和轶闻逸事。
三国名臣吕岱、明代名医陈实功、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清末状元张謇等历史名人均为南通籍人士。
特别是100多年前的清末状元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还创造性地开展了城市建设,以南通城区为主体,构建了“一城三镇、城乡相间”的独特城市格局,把世界近代城市物质、精神文明的诸多要素包容其中,被誉为“中国一个理想的文化城市”。
从世界范围看,“一城三镇”格局的近代南通城,比近代城市规划先驱者英国霍华德“田园城市”理念的提出还早。
南通发展历程的研学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部,是长江下游的重要城市之一。
自古以来,南通就是商业、交通的重要城市,曾有“吴文化之邑”和“丝绸之府”之称。
如今,南通作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之一,经济发展迅速,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本文将从南通的发展历程入手,探讨南通的发展轨迹和成就。
一、开埠兴市初期開埠经济民初工商业兴起在民国时期,南通的工商业发展迅猛,出现了不少以外销为主的大型企业,如东浮洋烟草公司、南通华洋纱厂等,在南通市闻名一时。
这些企业的兴起,为南通市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民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南通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当时南通市也涌现出了许多富有企业家,如邹宣玮、谢登庸等,他们为南通市的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解放后工业化进程开发开放新时期1949年,南通解放,成为了江苏省的一个行政区,工业化进程开始加快。
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南通市也受到了影响,但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南通市逐渐走上了正轨。
1980年代,南通市开始实施城市改革开放政策,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推进城市建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1980年代之后,南通市的工业化进程迅速推进,成为了一个以化工、纺织、机械等为主的工业城市。
南通市先后建成了许多工业园区,如南通开发区、通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吸引了大量企业进驻南通,推动了南通市工业的发展。
南通的纺织、化工、机械等产业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南通市的经济也在不断增长。
1992年南通對外開放1999年獲得國家創新城市稱號1992年,南通市正式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外资,加速了南通市的经济发展。
南通市通过对外开放,引入了大量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南通市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南通市的企业也通过对外投资、合作等形式走出国门,推动了南通市经济的国际化发展。
1999年,南通市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城市,这是南通市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南通旅游资源现状分析与开发研究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南通外向型经济也呈强势增长态势,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南通市旅游产业相对落后的状况。
要解决这一现状,当务之急是我们应对南通旅游业的现状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抢抓眼前这一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规划为重点,整合旅游资源;以特色为依托,打造品牌项目,全力促进旅游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标签:南通旅游资源现状分析开发研究一、南通旅游资源概况南通市滨江临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由长江北岸古沙嘴不断发育、合并若干沙洲而成,属长江下游冲击平原,与上海、苏南隔江相望。
现辖四市二县三区:通州市、海门市、启东市、如皋市,海安县、如东县,崇川区、港闸区、经济技术开发区。
总人口789万,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
旅游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独特的地理环境,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使南通市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人文环境。
1.江海自然资源南通是著名的花园城市,濠河静静地环抱着老城区的中心,在她的两岸,有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博物馆、图书馆和师范学校等,现代化城市景致与历史文化建筑巧妙结合,衬托出南通市浓郁的文化底蕴。
以此形成了南通濠河历史文化保护区。
在市区长江之畔,有全国佛教八小名山狼山以及军山、剑山、马鞍山、黄泥山沿江拱形排列组成的狼山风景名胜区。
在海安县,有青墩遗址和新四军七战七捷纪念馆,海安县被称为中华花鼓龙舞之乡。
在如皋市,有苏北名园水绘园、绿园、定惠寺等旅游景点。
在如东县,有海边滩涂的“海上迪斯科——踩文蛤”和“空中交响乐——放风筝之旅”等特色旅游项目。
在通州市,有戏剧古镇石港镇和生态休闲农庄。
在海门市,有海上奇礁砺蚜山和中国最大的家纺城——叠石桥。
在启东市,有中国四大渔港之一吕四渔港,有万里长江入海口——圆陀角,远看水天一色,近看江水海水泾渭分明,自然风光尤为独特。
2.历史人文资源南通市历代人文荟萃,明贤辈出。
南通城市博物馆考察报告南通城市博物馆考察报告报告人:XXX考察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一、报告目的本次考察南通城市博物馆,旨在了解该博物馆的展览陈列、文物保护和科普教育工作等方面的情况,以便对该博物馆的运营管理进行评估和指导。
二、考察内容1. 展览陈列:考察博物馆的展览陈列是否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并对展览内容和展示手段进行评价。
2. 文物保护:考察博物馆的文物保护措施,包括文物修复、文物储藏和安全防护等方面。
3. 科普教育:考察博物馆的科普教育工作,包括教育活动的形式、内容和传播方式等。
三、考察过程1. 参观展厅:参观主要展厅,了解各展厅的主题和展品内容,并对展陈方式和展示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价。
2. 与工作人员交流: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了解展览策划、文物保护和科普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情况。
3. 观摩活动:参加博物馆的科普讲座或互动活动,亲身体验科普教育的形式和效果。
四、考察结果1. 展览陈列:南通城市博物馆的展览陈列形式多样,展览内容体现了南通地区的历史文化特点,展示手段新颖且富有艺术感,但在一些展厅的布置和展示效果上还有待改进。
2. 文物保护:南通城市博物馆对文物保护工作非常重视,拥有专业的文物保护团队和设备,文物修复和储藏工作得到了较好的保障,但在文物安全防护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 科普教育:南通城市博物馆的科普教育工作开展积极,形式多样且贴近市民生活,但教育活动的宣传力度可以进一步加大,提高科普教育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五、改进建议1. 完善展陈:优化展厅布置和展示效果,提高展陈的学术性和艺术性,突出南通地区的历史文化特色。
2. 加强文物安全:加大对文物安全防护措施的投入,完善安全设施和监控系统,确保文物的安全保护。
3. 提升科普教育:增加科普教育的宣传力度,扩大教育活动的影响范围,吸引更多市民参与科普教育。
六、总结南通城市博物馆在展览陈列、文物保护和科普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南通民俗调查报告
南通是江苏省的一个城市,位于长江入海口处,毗邻上海,素有“金三角”之称。
南通自古就是一个繁华的商业港口,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本文将对南通的民俗进行调查,以了解其独特的文化传统。
首先,南通的壁画文化非常有名。
南通壁画是南方的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主要表现在民居的墙壁上。
这些壁画大多以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为主题,绘制形象逼真,色彩鲜艳。
在南通的一些古老的村落和民居中,可以看到很多壁画,它们不仅是艺术的展示,也是历史的见证。
其次,南通的布袋戏是当地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戏曲形式。
布袋戏起源于宋朝,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南通的布袋戏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南通布袋戏以细腻的木偶制作和富有表现力的演技为特点,常常讲述一些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给观众带来了很多乐趣和教育价值。
此外,南通的传统节日也是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清明节时,南通的一些村庄会进行踏青活动,人们会一起外出郊游,品尝青团、青饼等传统食物,感受自然的清新和春天的气息。
另外,南通还有丰富多彩的庙会活动,如元宵节的花灯展、上元节的舞狮表演等,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观看和参与。
综上所述,南通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南通壁画、布袋戏、传统工艺品和传统节日等都展示了南通独特的文化魅力。
通过对南通民俗的调查,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南通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走近南通城市博物馆精心设计,艺术与实用兼顾——南通城市博物馆考察报告博物馆是城市最亮丽的名片,在当今时代是越来越普遍的文化现象。
现在,南通已经有纺织博物馆、建筑博物馆、珠算博物馆等各类博物馆23座,成为著名的“博物馆之城”。
在南通众多的博物馆中,有一座备受世人关注的博物馆——南通城市博物馆。
南通市的博物馆因历史悠久、品类多样、地域特色鲜明等特点而受到瞩目。
近日,我走进南通城市博物馆,参观了这座国内首家、独具特色的城市博物馆。
外观设计城市博物馆由东西两组建筑及三处广场构成,和谐、雅致、厚重、大气。
馆前不同字体苍劲有力的“城”字,格外令人影响深刻。
参观展馆之间的三个广场,南侧的怡城广场依水而作,温馨亲和。
广场滨水矗立的雪松与休闲购物功能形成一个怡人的生活休闲空间;美术大师韩美林著名的《母与子》雕塑,为广场平添了一份艺术氛围;开朗庄重、意韵纯厚的中广场是城市博物馆的门户,也是东西两馆两座新老建筑对话的空间,迎面树立的“城市之门”雕塑,将城市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浓缩在一起,寓意城市博物馆穿越时空隧道的丰富内涵,而中央空间的九宫方格、朱雀玄武的青铜雕纹,则是体现了南通这中国近代第一城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古朴典雅、紫竹婆娑的东广场,生态绿地、木板栅栏与历史建筑相映成趣,在此可以享受品茗观景的闲趣,也可以享受乘船览胜的雅兴。
东西两馆与三处广场相得益彰,既章显中国传统艺术中留白的韵味,又是有人很好的休息场所,大气而不失精致。
结构布局西馆底层为“近代第一城”城市建设、实业、文化、教育等成就。
一、二、三层布置规划馆,一层临展厅用于各类艺术展示;公示厅用于公示规划编制、规划审批和规划监察项目,征集群众意见。
二层为总规厅、县市厅、互动厅。
总规厅展示面积达400多平方米的声、光、电一体化总规模型;县市厅异彩纷呈,九县(市)区展现各具特色的城市发展规划;互动厅运用高科技手段,引导参观者畅游虚拟世界,规划梦中家园。
三层综合展厅和规划知识厅展示专项规划,开辟规划知识普及区。
南通调研体会之文化兴城201X年X月X日,我校组织201X级硕士生前往南通进行学习调研。
南通是江苏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唯一一座沿海不断扩建的海滨之城。
在本次调研的过程中,我们驱车到达了南通市区以及所管辖的如东、如皋以及海门。
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海边调研参观,在海风的吹动下,我们看到了一座通往太平洋的现代海港都市,我们看到了一个朝向东亚中心的长江龙头,我们看到了一条贯穿华东地区的南方通道。
此次调研,我们发现南通不仅是一个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工业发达的现代化新城,而且南通还是一个注重教育培训的历史文化名城。
人们一提到南通都会想到发家致富、兴办学堂的著名民族工商业企业家张謇。
10月28日早晨,我们有幸前往拜访张謇先生的故居。
在张謇的故居中,我们看到了当时洋务运动科教兴国的重要资料和珍贵文物。
张謇先生在民族面临危难之际,向中国的教育界伸出援助之手,将自己的一部分财产贡献给中国多所重点大学,兴办民族性质的大学和培训学院。
让海内外各界学子交流学习、专研学术、诵读经典。
张謇先生是清朝末年重要的民族资本家,他主要经营纺织、煤炭、盐运等重要的资本运作行业。
为人一生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张謇不仅把涉及国家重要财产的行业打理地井井有条,而且还为中国高等教育和学术科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帮助。
一个民族的兴旺,一个国家的繁荣,不仅要看其政治环境的健康与稳定,而且还必须有一个优质的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的环境。
张謇先生对中国教育做出的贡献屈指可数,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他设立了中国第一家科学研究实验机构。
可以说,张謇先生的一小步,成就了中国学术界的一大步。
从此,中国越发向西方发达国家看齐、学习,从此中国学会了通过兴办研究学院和专科培训为国家今后的建设储蓄人才,从此中国学会了通过民间资本和市场经济的运作发展创建私人独立的科研机构和组织多种模式的教育培训活动。
张謇先生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骄傲,同时也是中国民办教育创建的元老。
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探析[摘要]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南通寺街历史街区是其中较新的一个开发街区。
本文在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SWOT分析法对寺街的旅游开发进行初步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建议与措施,以期能为南通市打造新的城市旅游名片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寺街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城市文化底蕴的集中展现区,往往融传统建筑、民俗风情、人物传说、特色工艺等诸多元素于一身,是彰显城市个性的独特名片。
实践表明,历史街区在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打造和宣传地方旅游品牌等方面的独特价值是任何人造景观都无法替代的。
因此,如何有效地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街区,使其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旅游市场的认可,实现旅游发展与街区保护开发良性循环就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
寺街是南通市区现存最古老的历史街区,同时也是濠河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域的保护与开发正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选取南通寺街为例,展开对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模式的探讨,以期能为南通塑造新的城市名片提供一些借鉴。
一、寺街旅游资源概况寺街原名“天宁寺街”,因街内有天宁寺而得名。
古街依寺而成,全长600余米,宽约3米,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是通城久远历史的见证。
寺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东至南通中学界址,西至环城西路、官地街及柳家巷,南至柳家巷及大巷,北至胡长龄故居北侧,总面积约为11.61公顷。
旧时该区域临近州署,历来为官绅、商贾居住地,可谓兴极一时。
时至今日,这里仍然保存着以国家重点文保单位天宁寺为中心的建筑群,以及明清时遗留下来的院落式民居多处。
同时,这里还诞生过许多南通的历史文化名人和革命先烈,这些都是可供开发的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
二、寺街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1.旅游发展优势(1)文风鼎盛,名人云集。
寺街自古以来就是名人辈出的宝地,有人称之为一座南通历史革命遗迹、名人故居和名宅的博物馆。
街区中有李方膺(画家)、胡长龄(状元)、范当世(近代诗人)、徐益修(国学大师,南通四大才子之首)和徐立荪(古琴家、针灸家)兄弟等文化名人的故居,此外,革命文化战士史白的故居也在这里。
《关于南通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实践调研报告》
前言:长江蜿蜒曲折,自唐古拉山脉起,途径11个省份及直辖市,最终归于东海水波。
而在它的入海口处,长江三角洲的北翼筑起了一座美丽的城市——南通。
南翼的上海自然是作为国际大都市,国家经济中心的繁荣昌盛,但南通却也有自己“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秀丽华美。
一、南通市旅游环境
1.区域位置及行政区划
南通属江苏省地级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入海口北岸。
东临黄海,南望长江,与上海与苏州、无锡、常州灯火相邀,背靠广袤的苏北平原,素有“江海门户”之称。
南通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拥有长江岸线226公里,是江苏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辖三市、二县、三区,辖区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人口785万。
2.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
南通地处长江下游冲积平原,海洋性气候特征较为明显。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秋两季比较短。
南通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季风影响明显,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
南通滨海,有较长的海岸线,可建万吨级深水泊位的岸线达到30多公里。
同时,沿海滩涂21万公顷,是中国沿海地区土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矿、石油、天然气、煤、大理石等。
全市耕地总面积700万亩,土壤肥沃,适种范围广,盛产水稻、蚕茧、棉花、油料等作物。
水产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文蛤、紫菜、河鳗、对虾的出口创汇基地。
吕四渔场是全国四大渔场、世界九大渔场之一。
3.交通状况
拥有公路、港口、铁路、民航等建设,但是由于受到长江天堑的原因,南通与苏南地区之间的往来,尤其在客运方面更多地依赖公路等设施,没有较好的高铁建设。
而在南通市内,地铁在建方面也给南通目前交通带来了诸多不便,另外堵车情况虽然不是特别严重,但是在高峰期也是难以缓解。
出租车、公共自行车、公交车、汽渡等多种多样的交通工具选择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南通的交通状况。
但是道路的重新规划及经济开发区聚集的问题,使得在某一段路还是相当的拥堵。
二、南通市旅游资源
1.风景名胜类
南通江风海韵,风光绮丽。
这样一个城市注定着它的旅游资源也染上了多样的色彩。
蜿蜒30华里的濠河环抱全城,形同葫芦,宛若珠链,被誉为南通城的“翡翠项链”。
市区崇川区南郊的狼山风景区是江苏六大自然风景区之一、国家4A级旅游区,区内有千年古刹广教寺、鉴真东渡出海遗址、骆宾王衣冠冢、康熙御书亭、葵竹山房等文物古迹。
同时,辖区各县各市也有相当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海安县青墩新石器文化遗址;如皋市冒辟疆、董小宛故居、水绘园、定慧寺;如东县海上迪斯科、国清寺、阳光岛;通州戏剧古镇石港;海门市蛎蚜山;启东市圆陀角
2.特产类
水产:麻虾酱,河豚鱼,海门椒,长江四鲜,吕四海蜇;
小吃:西亭脆饼,如皋香肠,嵌桃麻糕,正场熏糕,白蒲茶干,董糖,石港窨糕。
三、南通市旅游现状
南通市位于发达的江浙沪旅游区,又可以得到上海等大城市客源市场辐射,因而客源市场腹地广阔。
但是由于区域旅游形象尚未完全确立,交通条件尚未完全改善、旅游项目偏少偏小,这一市场效应尚难以全部显现。
南通市入境旅游市场接待数量小,所占比重低;入境旅游市场主要是东南亚和欧美市场;海外旅游者以商务客人为主,在南通停留时间较长,未来市场份额可以进一步扩大。
国内旅游是南通旅游业的主体,主要分布在江苏及周边的上海、浙江等省市,游客来南通旅游的目的主要是观光、度假游客、探亲访友,目前南通国内旅游发展尚未成熟,市场开发力度还不够,国内旅游市场发展仍有较大的潜力。
四、旅游资源评价
由于南通的特殊地理位置,形成了数量较多的旅游资源且组合较好;文化性旅游资源是主体资源,首创性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是旅游资源的观光吸引功能相对较弱且零散分割,潜在的休闲性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潜力较大;旅游资源呈现出带状分布特征,开发利用水平不够高,产品化程度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