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训练演示文稿
- 格式:ppt
- 大小:230.00 KB
- 文档页数:39
龙源期刊网
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训练
作者:杨淑艳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2年第08期
脊髓损伤不仅可导致膀胱和排尿功能障碍,而且长期使用导尿管容易发生泌尿系感染,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
对该类患者进行间断导尿结合膀胱功能的训练,使其尽早形成反射性膀胱和恢复膀胱一定的功能,以减少泌尿系感染和结石,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促使患者尽早拔除尿管、建立良好排尿规律、减少各可能并发症、降低治疗费用,应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膀胱功能康复训练。
现本文浅谈我院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对21例脊髓损伤
患者进行的膀胱康复训练如下。
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训练及护理资料与方法2006年1~12月收治脊髓损伤(SCI)病人32例,男23例, 女9例,年龄15~78岁,平均住院天数38天。
SCI患者通过留置导尿、手法排尿、反射性排尿三个阶段的膀胱功能训练,其中有8例在3周内拔除了导尿管,24例在25~51天拔除了导尿管,28例建立了反射性膀胱,能自行排尿。
手法训练:在膀胱充盈,膀胱底达脐上2指时,即可进行手法按摩排尿。
按摩方法:将一手掌触摸胀大的膀胱由底部向体部环形按摩3~5分钟,于膀胱上方慢慢向耻骨后下方挤压膀胱由轻至重,左右上下手法合理按压膀胱区反复数次,或在不同部位叩击膀胱区,按压时嘱患者使用腹压、排尿动作,直至膀胱内排出尿液。
排尿后操作者将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加压排尿,待尿不再外流时,松手再加压1次,力求排尽。
对尿失禁患者,用力要稍大,方向朝会阴部;对痉挛性瘫痪患者,按摩时间约15分钟,手法要轻,挤压排尿量不少于每次留置导尿量的3/4。
自主排尿后测残尿量50~100ml为成功,100ml以上者须再次留置尿管重复训练。
建立反射性膀胱:SCI患者在行膀胱功能康复时,应在两侧下腹部寻找扳机点,或刺激大腿内侧、会阴部、龟头,肛门塞入开塞露引发排便动作,或在病情允许时坐便桶排便,也可利用皮肤-膀胱的反射作用,刺激患者大腿内侧、阴茎体部或会阴部,以寻找引起排尿动作的部位以建立反射性膀胱。
穴位按摩针刺:利用祖国传统医学,进行针灸、按摩等手段,促进康复。
另外针对合并症治疗,亦可使用中药内服、外用,以及穴位按压、针刺诱导膀胱排尿,取膀胱俞、中极、关元等穴位。
神经性膀胱功能康复训练的目标:①不用导尿管;②随意或不随意,但能有规律地排尿;③没有或仅有少量残余尿;④没有尿失禁,特别没有滴漏性尿失禁。
结果通过训练显效16例,能自行排尿,残余尿少于80ml,终止导尿;有效12例,能自行排尿,残余尿少于100ml;无效4例,尿潴留无明显改善,需经过导尿才能解决排尿问题。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训练方案的构建及实证研究一、内容综述早期的康复干预对于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传统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定时导尿、间歇导尿以及清洁间歇导尿等,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和肾功能损害。
传统的康复训练在面对复杂多样的个体差异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如何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康复方法,制定出更加个性化和精细化的膀胱功能康复训练方案,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神经调节技术的发展为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康复带来了新的思路。
神经调节技术通过刺激或抑制神经系统活动,调节内脏器官的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_______。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技术的应用也为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康复提供了新可能。
通过构建逼真的三维虚拟环境,VR技术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适应膀胱功能训练的过程,从而提高训练效果。
在实证研究方面,国内学者对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康复训练进行了大量研究。
有研究者对不同损伤平面和损伤程度的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了对照试验,研究了TENS在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_______。
这些研究表明,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可以为脊髓损伤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膀胱功能康复途径。
目前针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训练的研究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由于脊髓损伤患者的特殊性,使得建立大规模、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变得困难。
目前的研究多为前瞻性研究,缺乏长期随访数据的支持,这可能会影响到康复效果评估的准确性。
关于神经调节技术和VR技术在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中的应用研究仍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和最佳应用方式。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康复训练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损伤程度、康复目标等多种因素,制定出个性化和精细化的康复训练方案。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创新性的康复训练方法出现,为脊髓损伤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1. 背景介绍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往往导致患者神经信号传导受阻,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训练方法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常常导致患者出现膀胱功能障碍。
膀胱功能的恢复对于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进行有效的膀胱功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膀胱功能训练方法。
1. 膀胱训练:膀胱训练是膀胱功能恢复的核心内容。
通过定期排尿,可以逐渐延长排尿时间间隔,增加膀胱容量。
初始时,患者可以每2小时排尿一次,然后逐渐延长为每3小时、每4小时一次。
同时,要保持排尿过程中的放松和顺畅,避免过度用力或强迫性尿液排出。
2. 膀胱按摩:膀胱按摩可以刺激膀胱的神经末梢,促进膀胱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增强膀胱功能。
患者可以用手指轻轻按摩下腹部,从耻骨向上按摩至肚脐,每次约5分钟。
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刺激。
3. 膀胱训练器:膀胱训练器是一种辅助工具,可以帮助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
训练器通常包括一个导尿管和一个计时器。
患者可以通过定时排尿,并记录排尿时间和膀胱容量,以便了解膀胱功能的改善情况。
4. 膀胱电刺激:膀胱电刺激是一种通过电流刺激膀胱神经,促进膀胱肌肉收缩的方法。
这种方法常常用于膀胱无反射的患者。
电刺激可以通过电极贴片或者直接植入到膀胱壁上实现。
电刺激的频率和强度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5. 膀胱训练与药物联合治疗:对于膀胱功能障碍严重的患者,膀胱训练常常需要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胆碱药物和α-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这些药物可以减少膀胱的过度活动,增加膀胱容量,改善膀胱控制能力。
6. 膀胱康复训练:膀胱康复训练是一种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方法,包括膀胱功能训练、膀胱肌肉锻炼、膀胱按摩等多种方法。
通过综合性的康复训练,可以全面提升膀胱功能,改善排尿困难等症状。
膀胱功能训练对于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通过膀胱训练、膀胱按摩、膀胱训练器、膀胱电刺激、药物治疗和膀胱康复训练等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然而,膀胱功能训练需要持续的努力和耐心,患者需要与医生密切合作,并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训练方案。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训练膀胱可以储存尿液,当尿液充满膀胱时,您就会产生尿意。
此时,膀胱会向大脑传送信息,而这一信息就会使您产生尿意。
在理想状态下,(此时正好有厕所),大脑就会将信息传达至膀胱,允许膀胱放空。
如果在膀胱已满的情况下没有厕所,大脑就会向膀胱传达信息,命令其收缩括约肌来继续储存尿液,这样您就可以等找到厕所时再将尿液排出。
脊椎受损后,神经细胞不能像以往一样传达信息,所以您就无法控制小便。
所以医护人员会将导尿管插入您的膀胱使尿液排出至一个体外尿袋。
一、需要您注意并配合我们做好以下事情:1、您要保证尿袋的清洁以避免尿路感染,不要挤压导尿管,并且使尿袋始终低于导尿管。
当尿液充满袋子的三分之二时,倒掉尿液。
2、在您住院治疗期间,我们会对您的膀胱进行测试。
随后将根据您的测试结果来为您实施治疗。
您也将学习如何进行自我间断导尿,用尿袋收集尿液。
请不要为此担心,护士会清楚明了地为您讲述这种简单的方法。
如果您确实无法完成导尿,我们会将这一操作教给您的家人。
3、每天至少喝1500-2000毫升水。
但请不要喝太多含气或含奶的饮品。
每天最多可以喝一罐软饮料或者一杯牛奶。
4、一直吃医生为您开的药,如果没有得到医生的允许,请不要擅自停药。
5、您应该学习并练习护士所教授的保持您膀胱健康的各个步骤,此外,您应有规律地在护士给您的小便日记上填写有关小便的各种信息。
6、如果您有发烧、感觉寒冷、尿血及尿液发臭的迹象,请及时告知您的主治医师。
如果尿液发黑或发臭,要喝比正常时更多的水。
尿路感染的信号包括高烧、尿液发黑或发臭。
7、定时、定量饮水和定时排尿制度是膀胱训练的基础方法。
膀胱的安全生理容量是400—500ml,因此每次导尿量以500ml为限。
间歇导尿的时间为4小时1次,导尿前可尝试自解小便,了解自解能力,导尿量大于500ml时,缩短两次导尿间隔;小于300ml时,可延长间隔时间。
残余尿少于80—100ml时,可停止导尿。
8、促使自解小便的方法:(1)在耻骨上区用手指轻快扣击,每次30分钟,频率100次/分,摩擦大腿内侧,提拉阴毛或温水擦洗、听流水声等;(2)将手掌放在膀胱区上面触摸到膀胱底部后,缓向下压挤中间,不要停顿或放松。
脊髓损伤术后膀胱功能训练及康复护理发表时间:2016-05-05T17:20:52.00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月第2期作者:郭金惠[导读] 观察组尿残余量下降明显、自主排尿时间早、并发症少(P<0.05)。
结论有效护理指导有利于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郭金惠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脊髓与周围神经损伤科 4710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指导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随机将34例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膀胱功能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尿残余量、自主排尿时间和尿路感染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尿残余量下降明显、自主排尿时间早、并发症少(P<0.05)。
结论有效护理指导有利于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脊髓损伤;膀胱功能;康复护理脊髓损伤后最常见的合并症是排尿功能障碍,患者需要长期放置导尿管,容易发生泌尿道感染和结石、尿潴留、反射性尿失禁等膀胱失衡现象,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随着脊髓休克期的结束,逼尿肌反射逐渐恢复,更需要加强早期康复训练。
早期护理介入膀胱功能训练可帮助患者尽早建立自律性膀胱。
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采取相对安全的排尿方式,可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残疾,减轻家庭负担,提高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34例脊髓损伤伴排尿功能障碍患者,通过膀胱功能训练的护理指导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脊髓损伤伴排尿功能障碍患者34例,其中男23例,女11例,年16~67岁;颈髓损伤8例,胸髓损伤10例,腰髓损伤16例;完全性损伤18例,不完全性损伤16例,其中尿潴留2例,尿失禁7例。
病例纳入标准:年龄不限,男女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