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18.46 KB
- 文档页数:2
首诊测血压制度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可以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在早期因症状不明显而不易被患者所觉察,易导致严重的后果。
早期发现高血压病人和高危人群,早期进行诊断、治疗和干预,是有效降低和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辖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因此,实施对18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
1、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严格实行首诊测血压制度。
2、门诊及随访时应备有立式水银血压计、电子血压计和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本。
3、接诊医生对18岁以上首诊病人应给予测量血压,并将测得的血压记录在病历、门诊病人登记本及随访记录中。
4、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类标准:正常血压 :收缩压<120mmHg 和舒张压<80mmHg正常高值 :收缩压120~139mmHg 和舒张压80~89mmHg 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 或舒张压≥90mmHg一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 或舒张压90~99mmHg二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 160~179mmHg 或舒张压100~109mmHg三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 或舒张压≥11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 和舒张压<90mmHg 凡测得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者,应将其姓名、性别、年龄、地址、电话、高血压病史等内容记录到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本,并进行随访跟踪。
5、每月28日前将上月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情况,汇总上报文山市疾控中心慢病科。
6、文山市疾控中心慢病科对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数据每季度分析一次,以指导辖区防病工作。
7、对本辖区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控制管理。
为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实行规范管理,跟踪随访,详细记录。
8、对辖区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掌握高危人群的患病情况,建立信息档案库。
9、开展咨询服务,定期指导如何合理用药,及时排除心理障碍。
文山市马塘镇中心卫生院2020年04月30日。
35岁及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1、院内各科室要为当年度35岁及以上首诊患者测量血压,提高高血压高危人群及患者的检出率。
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诊断、早治疗。
2、内科、外科、中医科、妇产科、全科等门诊科室,把35岁及以上患者首诊测量血压作为常规检查内容,在电子病历(或门诊日志)中记录血压值。
3、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并为患者提供面对面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患者到辖区镇(街)卫生院/卫生室建立高血压档案,接受规范的治疗和管理。
4、对发现的高血压高危人群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及行为干预,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其每半年复查一次血压。
5、镇(街)卫生院根据网络直报系统,及时核实患者信息,对新发现的高血压患者纳入管理。
6、定期对各科室35岁及以上患者首诊测量血压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列入责任奖惩范围。
7、定期导出首诊测血压名单存档。
每年1月15日前上报上年35岁及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年度报表至xxxxxxx。
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
1、免费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以提高高血压病人的检出率。
2、全科诊室(内、外、妇科)、慢性病管理室、中医门诊等科室,把35
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和病历中记录血压值。
3、发现高血压病人,门诊医生应填写慢性病患者报告卡,交给该公共卫生管理科医生,并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4、责任医生将高血压病人按照规范服务要求纳入随访管理。
5、卫生院公卫科定期对各科室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列入院内工作考核范围。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表。
35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宿豫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岁以上人群
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
1、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实行首诊测血压制度。
2、门诊及随访时应备有立式水银血压计和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本。
3、接诊医生对35岁以上首诊病人应给予测量血压,并将测得的血压记录在门诊病人登记本及随访记录中。
4、凡测得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者,应将其姓名、性别、年龄、地址、电话、高血压病史等内容记录到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本,并进行随访跟踪。
5、每月2日前将上月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情况汇总上报卫生服务中心。
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对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数据每半年分析一次,以指导辖区内防病工作。
7、对诊断为高血压病患者的,应将其纳入本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管理体系,根据《高血压,糖尿病防治方案》要求,积极开展高血压病专科门诊及社区高血压健康促进干预,实施动态管理。
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是为了确保35岁以上成人的健康,无论患有何种疾病或不适,接诊医生(包括护理人员、乡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都应该测量其血压并认真记录。
这项工作应逐步融入卫生室日常工作,成为常规制度。
医务人员应掌握测量血压的标准化方式。
被测者应该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使用大小合适的袖带,袖带内气囊至少应包裹80%上臂,优先使用水银柱血压计,也可使用最近校正的机械式血压表或符合国际标准的电子血压计。
在测量时,应快速充气,气囊内压力应达到桡动脉搏动消失并再升高
30mmHg,然后以恒定速率(2-6 mmHg/秒)缓慢放气。
获得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
以听诊第一音出现确定收缩压(SBP),以声音消失确定舒张压(DBP)。
应相隔2分钟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2次测量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相差>5mmHg,则相隔2分钟后再次测量,然后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
临床医生应向病人解释其血压的意义,依据最初血压测量结果作出随访建议,或作出高血压的报告。
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管理高血压的效果。
35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
为了切实做好辖区内高血压患者的筛查和管理,按照《2011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测量对象:所有就诊的35岁及以上首诊病人。
二、测量责任人:卫生院内所有临床医生,村医。
三、判定标准:参见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版),未服高血压药物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即判定为高血压。
四、管理:
1.所有就诊患者均应登记在门诊日志上。
2.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填写“门诊高血压患者筛查登记表”。
按日交到公共卫生科,纳入“慢性病——高血压”常规管理。
五、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
每位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详细对患者进行检查,填写“门诊日志”和“门诊高血压患者筛查登记表”,对确诊患者应进行规范化管理。
2.严格督促检查。
结合今年重点工作和项目要求,将定期对“门诊日志”等进行检查,核实。
对敷衍了事,弄虚作假者进行严肃处理。
泾明乡卫生院
二0一二年四月一日。
社区卫生服务站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1. 目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在居民接受健康管理的初期,及时发现和控制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风险,提供全面的健康评估和个体化的治疗建议。
2. 测血压流程步骤一:登记和排队居民到达社区卫生服务站后,需在接待处进行登记,并按照先来先服务的原则进行排队等候。
步骤二:测量血压医务人员将居民引导到专门的测量区域,使用合适的袖带和血压计进行血压测量。
步骤三:记录和评估医务人员将测得的血压值记录在档案中,并进行初步的血压评估。
根据测量结果,按照血压水平进行分类,并给予相应的建议。
步骤四:咨询和指导医务人员根据居民的血压情况,提供相关健康咨询和指导,包括饮食调整、生活方式改善、药物治疗等方面的建议。
步骤五:建立档案和跟进医务人员将每位居民的测量结果和相关建议归档,并定期进行复诊和跟进,确保居民血压的长期监测和管理。
3. 工作要求和注意事项专业技术: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务人员需具备相应的测血压技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隐私保护:在测量血压的过程中,保障居民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安全。
教育宣传:通过充分的教育宣传,提高居民对慢性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的改变。
配套措施:为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充足的测量设备、耗材和相关宣传资料。
4. 监督和评估为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站首诊测血压工作的有效实施,需要进行监督和评估。
相关的监督机构可以通过定期抽查、督导、培训等方式,对测血压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和提升。
结语社区卫生服务站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早期发现和管理慢性疾病,提供更好的健康管理服务。
通过建立良好的工作流程,加强专业知识和宣传教育,相信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中心卫生院2024年35岁及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血糖工作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行为和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日益成为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为提高辖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期给予积极的健康指导和合理的治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通过35岁首诊测血压、测血糖筛查工作,早发现,早诊治,落实辖区医疗卫生机构门诊35岁及以上就诊人员、住院患者、体检人员首诊血压,血压、血糖检测率达到100%,加大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主动搜索筛查工作力度,对发现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及时建档并纳入我院公共卫生科进行健康管理。
二、实施范围(一)实施单位:清水中心卫生院、清水卫生院辖区各村卫生室。
(二)责任报告单位: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
(三)项目覆盖人群:所有35岁及以上首次到医疗机构就诊者。
三、职责与分工(一)卫生院:清水中心卫生院各门诊科室为责任科室,科室所有的临床医护人员为责任人,建立本单位首诊测血压制度,认真组织对本单位的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把首诊测血压血糖工作列入相应责任人员岗位管理目标考核;对就诊的35岁以上病人须在门诊日志或专用血压、血糖登记簿上记录测量结果,同时在病历首页上注明血压值、血糖值及测量日期。
初诊为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人要同时发放相关的健康教育处方;明确专人负责对35岁以上首诊人数、测血压数、血糖数和高血压、糖尿病检出数进行统计,每月报至公共卫生科,公卫科及时将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相关资料及时反馈给患者居住所在地村卫生室,纳入常规管理。
对于血压、血糖在正常高值的高风险者通过健康教育等方式进行指导,并且每半年主动监测血压、血糖变化情况。
(二)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登记簿,按行政村登记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并将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相关资料及时反馈给村卫生室;督促各村卫生室按照《高血压患者管理服务规范》《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对慢性病进行规范管理;卫生室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登记簿,按照《高血压患者管理服务规范》、《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对慢性病进行规范管理;每月将35岁以上首诊人数、测血压数、测血糖数、高血压、糖尿病检出数以及管理情况上报至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及时收集、整理、分析辖区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血糖工作开展情况,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
35岁以上首诊测高血压管理制度
1、对到卫生所就诊的所有35岁以上人群进行首诊测血压。
首诊测血压率>90%。
2、血压计要标准,测血压技术要规范。
3、血压测量读数要精确: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两次间隔不少于2分钟,如果两次测量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相差大于5mmHg,则需在间隔2分钟后再次测量,取三次读数的平均值。
4、掌握血压值判定标准及分级: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 年修订版)》定义,高血压为18岁以上成人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收缩压≥140mmHg而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已低于140/90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
5、所有医护人员为责任人,把首诊测血压记录在统一印制的门诊日志中。
对诊断为高血压的病人要进行管理和访视,每3个月一次;同时发放相关的健康教育处方。
6、加强信息管理,建立报告制度:各村卫生所将每月首诊测血压人数填写月报表,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每月汇总辖区各村卫生所的数据,填写月报表上报市疾控中心。
7、以上内容列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度考核中。
西大街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5岁首诊测血压工作方案 35岁以上高血压首诊制度简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35岁以上的人群更容易患上高血压。
为了提前发现高血压患者并做出恰当的干预措施,我们制定了35岁首诊测血压工作方案。
该方案主要针对35岁以上的人群,通过测量血压来筛查潜在的高血压患者。
测血压工作方案目的测血压工作方案的主要目的是提早发现35岁以上人群中的高血压患者,以便及时采取控制血压的措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测血压流程1.首次诊断:35岁以上的患者首次就诊时,应该测量其血压。
医生或护士应该正确操作血压计,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测量。
2.测量间隔:若初次测量结果正常,可以每年进行一次血压检测作为随访。
若初次测量结果异常,则应该根据情况进行更详细的测量。
3.血压测量位置:血压应该在安静环境下进行测量。
患者应该坐在舒适的位置上,将袖带正确地绑在上臂上。
测量时,患者的手臂应该平放在桌子上,心脏水平位置。
测量过程中,患者应该放松身体,不要说话或活动。
4.血压测量设备:应该使用经过校准的血压计进行测量。
5.血压测量结果分析:根据测量结果,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或者高血压前期,以便决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方法。
血压测量标准血压测量的标准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两个数值。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血压范围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分类:•正常血压:收缩压小于120毫米汞柱(mmHg)且舒张压小于80mmHg。
•高血压前期:收缩压介于120-139mmHg之间或舒张压介于80-89mmHg之间。
•高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且/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
测量记录每一次的血压测量结果应该被记录下来,并进行标注。
测量记录的信息可以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测量时间、测量位置、测量设备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跟踪患者的血压变化,评估治疗效果。
结论通过35岁首诊测血压工作方案,我们可以提早发现35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及时采取控制血压的措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1、凡是首次来就诊(或健康咨询)的35岁以上成人,不管患有哪种疾病或不适,接诊医生(包括护理人员、乡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均应对其测量血压,并认真作好记录。
2、首诊病人血压测量、社区血压测量点血压测量工作工应逐步融入卫生室日常工作,作为一项制度,列入常规。
3、医务人员应掌握有关要求,按标准化方式进行测量。
具体要求如下:
被测者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使用大小合适的袖带,袖带内气囊至少应包裹80%上臂,许多成年人需要大的成人袖带;优先使用水银柱血压计,也可使用最近校正的机械式血压表或符合国际标准的电子血压计;测量时快速充气,气囊内压力应达到桡动脉搏动消失并再升高30mmHg,然后以恒定速率(2-6 mmHg/秒)缓慢放气。
获得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以听诊第一音出现确定收缩压(SBP),以声音消失确定舒张压(DBP);应相隔2分钟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2次测量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相差>5mmHg,则相隔2分钟后再次测量,然后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
4、临床医生应向病人解释其血压的意义,依据最初血压测量结果作出随访建议,或作出高血压的报告。
5、强化检查考核,对贯彻执行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好的医务人员要予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