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物开口说话》四年级作文专项讲评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3
让人物开口说话作者:李俞娟来源:《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0年第08期摘要:三年级习作要求写清楚。
本文以三年级习作《爸爸妈妈关心我的一件事》为例,“让人物开口说话”为切入点,指导学生通过写说话句,使事情更清楚。
关键词:三年级习作; 微观表达; 说话句; 欣赏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8-082-00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对三年级习作的要求:观察周围的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三年级学生的习作,要求不能拔得太高,应该在“增强习作的自信心”的基础上,尝试让学生在“微观表达”这样的细节描写中把事情雪清楚。
现以《爸爸妈妈爱我的一件事》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一、三年级习作现状叙事作文,既有操作的基础,又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纵观全班37位同学的作文,学生的习作基本能把一件事叙述完整,表达明确。
但是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
(一)内容撞车,缺乏新颖。
比如:下雨天爸爸(妈妈)为我送伞;我生病了,爸爸(妈妈)深夜送我到医院……内容显得老套而无趣,没有选材的独特优势,缺乏新颖。
(二)字数普遍偏少。
三年级习作相比二年级写话要有一定的字数要求,而学生的习作字数在一百字左右徘徊,后进生的字数更是寥寥几十字。
16篇入选周报的文章中,只有张杨同学的作文篇幅近600字。
(三)叙事笼统,缺少细节。
二年级看图写话涉及到了基本的叙事写话,学生能简单地使用关联词:“先……接着……最后”将事情的过程写出来;“一会儿……一会儿……”表示先后动作;“有的……有的……还有的……”将过程中不同人物的动作写出来……这样的写话属于宏观的叙事,而三年级的习作要求我们写清楚,就要求我们从微观入手,把文章写得更细致,如人物的对话。
二、设计思路我的设计思路从两方面着手,首先是欣赏,其次是训练,欣赏既是基础,又是重点,训练是欣赏的补充,力求简单有效。
2.1让文中人物开口说话
为字数烦恼的同学,作文中的人几乎都是哑巴。
试着为让文中人说话。
有一次,我病了,妈妈正在上班,爸爸也在上班,只有爷爷在家。
爷爷得知我发烧后,打电话给妈妈。
爷爷带我去了医院,随后,妈妈也过来了,到了我的身边,我仿佛听到了她急促的呼吸声。
提示:爷爷怎么“得知我发烧”的?“我”忍不住告诉爷爷的?爷爷发现我不对劲,问的?“告诉”也好,“问”也罢,都有话呀。
爷爷打电话给妈妈,一定有话;孩子是妈的心头肉,妈妈一定会问个明白,电话里,有多少话呀。
“爷爷带我去了医院”,要去医院,爷爷总要和我说吧,不可能无声无息地上医院。
“随后,妈妈也过来了,到了我的身边,我仿佛听到了她急促的呼吸声”,妈妈来了,除了“急促的呼吸声”,一定还有急切的询问声吧。
2.2学会写好人物语言
一.思考
1.说话句的四种形式妙用。
2.精彩藏在提示语中。
表示“说”的意思的词:
3不带“说”字的提示语。
3.关于说话的内容
4.直述和转述。
二. 分别观看几段视频,想一想这些场景有什么什么特点,如何通过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写出来。
1.充满火药味
2.温馨
3.欲言又止。
“叙事完整”作文指导之三
让人物会说话
1、习作修改:请在下面的习作中加入对话,让作文中的人物会说话。
他很会表演。
有一次,他在课堂上偷吃东西,被语文老师春姐看到了,这时表演开始了,他先是露出大门牙,笑嘻嘻地求春姐,春姐批评他,他又换上苦瓜脸,发出哀求,春姐是个心软的人,说了他几句就放过他了。
看了他的表演,我们都大笑。
2、习作修改:请把习作中划线部分加入对话,并在对话前后添加表情、动作、语气、心理等修饰成分,使内容具体充实生动。
说起同学情,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
那次体育课,临近下课,老师让我们自由活动,大家都各自玩去了,只剩我一个人在操场上散步,我不小心把脚给崴了,还摔倒了,同学们一下子聚拢了过来,同学把我扶起来,大家叮嘱我以后小心一点,几个女同学还拿水帮我清洗伤口,又不知从哪拿来创可贴帮我贴上,让我不禁眼眶一红,她们还以为弄疼了我,询问我疼不疼,我摇摇头,强忍感动的泪水。
让人物开口说话——四年级上《我不____》习作专项讲评教学目标:1.结合对话描写,通过丰富提示语的表现形式,把作文片段写具体。
2.通过习作讲评和修改,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学过程:课前:观看电影片段,播放《九品芝麻官》片断70’15”—70’51”这是电影《九品芝麻官》的芝麻官包龙星,人称白脸包公。
看了刚才的片段,你有什么想说?(这嘴厉害吧?他的嘴怎么厉害?)一、学习“让人物开口说话”过渡:我们的嘴巴虽然没有他这样出神入化、能说会道,但至少可以开口说话。
遗憾的是,我们在同学的作文中,总是会看到不少的哑巴。
在昨天写的《我不____》这篇作文中,我统计了一下,有13篇哑巴作文,有12篇唱独角戏的作文,只有14篇出现了人物之间的对话。
不信,你看——3.出示:【……那天,我喜不自胜,叫爸爸来教我骑车。
他说我得先学会上车才行。
我上了车,可是车子好像不喜欢我,歪向了一边,我摔了下来。
爸爸让我握紧把手,保证车头不歪,再试一下。
果然,自行车似乎一下子听话起来,我也顺利上了车。
接下来,就要学习怎么踩踏板啦……】——摘自蒋思盈的《我不放弃》(1)指名读。
(2)文中谁成了哑巴?师:这么一开口,人就活了,不仅内容具体了,而且人物马上就鲜活起来。
看来,让人物开口说话,很有必要!板书课题:让人物开口说话二、发现人物提示语变化1.感悟提示语形式的单一过渡:那么是不是只要让人物开口说话就万事大吉了呢?就以刚才这个场景为例,有位小朋友是这样描述的——【……我重重地摔倒在地上。
我说:“哎哟……我不学了!”爸爸说:“摔疼了吧?坚持一下!”我说:“嗯。
”爸爸说:“你得先学会上车才行。
来,我教你!”我说:“好的。
”爸爸说:“你要握紧把手,保证车头不歪,再试一次!”我说:“好的。
”果然,自行车似乎一下子听话起来……——摘自《我不放弃》】(1)谁来读?(2)读了这样的一组人物对话,你觉得好吗?预设:A.提示语太单一了,都是谁谁“说”。
“关联”病、“然后”病、让“哑巴”开口说话——作文讲评课实录一则一、大面积欣赏师:我看了同学们的作文,作文中的句子,给我带来了语言的享受。
她非常瘦,无论近看远看,她都是那么瘦。
——谭思睿师:看了这个句子,我发呆了两分钟。
瘦有什么远看近看的呢,后来一想,有的人远看很苗条,其实不瘦,很丰满。
谭思睿这么写,真把瘦写“绝”了。
我被爸呛得又掉眼泪又咳嗽。
我腿后的小花狗,大概也享受不了这种气味,摇着头,跑到院子里去了。
——邹蕾师:小狗喜欢摇头摆尾,你认为这个“摇头”仅仅是“摇头摆尾”的摇头吗?邹蕾,你说呢?生:不只是写小狗,还在写爸爸的烟味让人太难受了。
妈妈正仔仔细细、一针一线地将我的毛衣织长。
一阵风悄悄地吹在我的身上,我这才发现,客厅的窗户没有关好,妈妈平时最怕风了,有一点风她都发颤。
——李海灵师:你认为这里写“风”,仅仅是写风吗?李海灵,你说呢?生:不是,还想写妈妈不怕辛苦地为我织毛衣。
师:两位同学,都能用环境来写入,用得那么自如、贴切、含蓄,太有才了。
他跟我说:“表哥,我帮你捶捶背吧!”我没出声,他怎么会变得这么乖?这里面一定会有古怪。
我的第六感探测到有杀气,是哪里呢? ——黄天朗师:这句话,将内心的感觉写出来。
你想成为写作高手吗?告诉你一个秘诀,你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心世界,用语言将它捕捉住,描述出来。
师:写作要有一种追求,别人写的,我不写;我写的,别人想不到。
不追求与众不同,那不叫“写作”,那叫“写作业”。
我妈妈不是很朴素,时常照照镜子,又涂又抹,女人嘛,总会爱漂亮。
——邵礼佳师:读到“女人嘛,总会爱漂亮”,大家笑,这是会心的笑。
写作,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要敢于写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我想整容好久了,我以前的样子帅得不得了,搞得全家围着我转。
好像是以前有不乖的时候,常被老妈打,把脸给打扁了。
哎,我一看到帅哥就羡慕得不得了,人家帅哥的女孩子多得从新西兰排到北极那么多,而欣赏我的没几个,失败,真是失败啊……——丘皓威(师逐句出示,众人大笑。
《让人物开口说话》教学设计(此课于2014年4月荣获集美区小学语文教师习作课堂教学比赛二等奖)执教:集美区侨英小学陈玉舒教学目标:1、借助对例文的分析,学会写对话,写清楚说的是什么,是谁说的;了解提示语位置的不同,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语气和神态等。
2、根据提供的对话材料,按要求练习写对话。
教学重点:掌握写人物对话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教学难点:把提示语写具体,并富有变化。
教学准备:PPT课件,供学生写作的情境材料,课堂练习纸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精心选材,激情导入1、今天这堂课,老师要送你们一份神秘的礼物,想看吗?(播放无声电视剧《家有儿女》第二部第23集《神秘的礼物》)2、小结:同学们一定要记住让习作里的人物开口——说话!(板书)3、满足学生要求,播放有声电视剧。
二、学写提示语1、他们说的话老师已经写下来了,一起来读读。
2、讨论是读起来有趣儿,还是看电视有趣儿?明确缺少了人物说话时的样子。
3、(再次播放电视剧片段)学生重点观察刘星、小雨、小雪说话时的样子,找一个恰当的词来描述一下。
4、课件出示,学生交流:“爸,你们有什么事情快点宣布!”小雨()地说。
“一看就是要做报告,而且还是长篇大论。
”刘星()地说。
“哼,就你们俩,最多也就帮个倒忙。
”小雪()地说,“爸,到底什么事啊。
”三、集中归纳,领悟方法1、看来,我们在人物对话时,光写你说、我说、他说、小明说是不行的,还要写出他们说话时的——(动作、语气、神态)(板书)我们把谁说的,怎么说的,这样的语句叫做——提示语(板书)2、看,老师已经吸取了教训,把这些提示语写具体了(课件出示)。
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注意这些提示语的写法,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
3、生交流发现,师伺机小结、板书:(1)有的提示语有“说”字,有的提示语没有“说”字,用动作神态代替。
(2)位置有时在说话内容的前面,有时在后面、中间,有时还被省略了。
(3)标点符号跟着发生变化。
让人物开口“说话”作者:邓清复来源:《作文周刊(小学高年级版)》2008年第12期【病文入院】笑啥爸爸妈妈、姨爹姨妈在外地打工。
因此,我和表弟小辉寄居在姥姥家。
一天,姨爹姨妈打来电话,是小辉接的,接的是免提,因而电话那边说什么大家都听得一清二楚。
姨妈问小辉要什么,你猜小辉要什么?哈哈,他要姨妈给他寄5角钱,说要买“小白象”快餐面。
一句话惹得电话两边都笑开了。
笑啥?小辉并不明白,他才上幼儿园哩。
我告诉他,要寄5角钱光邮资就得花10个5角钱,那样做不划算。
可是小辉不干,非要姨妈寄5角钱不可!小辉说别的小朋友的妈妈送他们上学的时候,都要往书包里塞一袋5角钱的“小白象”……经这么一说,电话两边都没有了笑声,电话那边还传来姨妈低低的哽咽声……【病因诊断】这篇习作讲的是一个名叫小辉的小朋友在电话里要妈妈邮寄5角钱的故事,反映了留守儿童对亲情对母爱的渴望。
习作选材新颖,主题鲜明,标题醒目。
但文章自始至终全用叙述的语言来架构,写法笨拙,缺乏灵气。
既然故事的环境设定在“打电话”的情境中,何不顺势让人物“说话”,用对话描写的形式来“搭建”故事呢?1.运用对话描写,按“小辉要妈妈寄5角钱——电话旁的人发笑——小辉问为什么笑——‘我’讲明原因——小辉赌气硬要妈妈寄——小辉妈妈追问小辉为什么——小辉讲出实情——小辉妈妈哽咽起来”的顺序推动情节一步步向前发展。
2.在对话描写的同时加入母子说话时的情态,能给人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从而增强生活气息。
【病愈出院】笑啥姨爹姨妈在电话那边,姨爹说了姨妈说,姨妈说了姨爹说,无非是:“小辉呀,在家听姥姥、姥爷的话,不要和小茜姐姐吵嘴”“小辉呀,在幼儿园里听阿姨的话,不要跟小朋友打架”等等,小辉听得耳朵都快起茧子了,嚷着要把电话挂了。
姨妈赶紧说:“就最后一句——跟妈妈说说看,你想要啥?”小辉想了想,说:“妈妈,给我寄5角钱吧,我要买‘小白象’。
”“小白象”是儿童快餐面,小朋友都爱吃,姨妈也知道。
让人物开口说话
——四年级上《我不____》习作专项讲评
教学目标:
1.结合对话描写,通过丰富提示语的表现形式,把作文片段写具体。
2.通过习作讲评和修改,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学过程:
课前:观看电影片段,播放《九品芝麻官》片断70’15”—70’51”
这是电影《九品芝麻官》的芝麻官包龙星,人称白脸包公。
看了刚才的片段,你有什么想说?(这嘴厉害吧?他的嘴怎么厉害?)
一、学习“让人物开口说话”
过渡:我们的嘴巴虽然没有他这样出神入化、能说会道,但至少可以开口说话。
遗憾的是,我们在同学的作文中,总是会看到不少的哑巴。
在昨天写的《我不____》这篇作文中,我统计了一下,有13篇哑巴作文,有12篇唱独角戏的作文,只有14篇出现了人物之间的对话。
不信,你看——
3.出示:【……那天,我喜不自胜,叫爸爸来教我骑车。
他说我得先学会上车才行。
我上了车,可是车子好像不喜欢我,歪向了一边,我摔了下来。
爸爸让我握紧把手,保证车头不歪,再试一下。
果然,自行车似乎一下子听话起来,我也顺利上了车。
接下来,就要学习怎么踩踏板啦……】
——摘自蒋思盈的《我不放弃》(1)指名读。
(2)文中谁成了哑巴?
师:这么一开口,人就活了,不仅内容具体了,而且人物马上就鲜活起来。
看来,让人物开口说话,很有必要!板书课题:让人物开口说话
二、发现人物提示语变化
1.感悟提示语形式的单一
过渡:那么是不是只要让人物开口说话就万事大吉了呢?就以刚才这个场景为例,有位小朋友是这样描述的——【……我重重地摔倒在地上。
我说:“哎哟……我不学了!”
爸爸说:“摔疼了吧?坚持一下!”
我说:“嗯。
”
爸爸说:“你得先学会上车才行。
来,我教你!”
我说:“好的。
”
爸爸说:“你要握紧把手,保证车头不歪,再试一次!”
我说:“好的。
”
果然,自行车似乎一下子听话起来……
——摘自《我不放弃》】
(1)谁来读?
(2)读了这样的一组人物对话,你觉得好吗?
预设:
A.提示语太单一了,都是谁谁“说”。
板书:少“说”,感觉单调,乏味,都不想
再往下读下了。
那么不用“说”,还能用些什么呢?积累表示说的词语。
随机交流后,出示ppt,齐读一遍。
那么现在你能不能试着把这里的“说”换一个词?
你真细心,还发现可以通过动作、神态做提示语,也能表现说话人的语气、情感!
B.提示语位置都在句中前面。
可以放在?板书:句前、句中、句尾
C.这些对话内容你们觉得有必要改一改吗?比如两个“好的”,意思简单明了,是否可以就用一个动作或表情代替呢?板书:动作、表情、神态…看来,不仅提示语的形式可以多样,板书:形式多样而且说话内容还要有取舍得当。
板书:取舍得当
(3)同桌合作修改对话
(4)交流
三、在改写场景中学写人物对话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人物说话要注意的两点:一是提示语要形式多样;二是话语内容取舍得当。
我选取了两位同学的作文片段,谁能对照以上要求,把两段话修改得生动活泼。
1.学习小组修改。
2.指名交流,点评。
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有时我们要让文中的人物开口说话,形式多样的提示语、取舍得当的话语,更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说话人的语气、情感及人物形象,使我们的文章更加生动。
四、作业布置
根据这节课所学内容,围绕中心,修改自己的作文《我不_____》,让人物“活起来”。
附板书:
让人物开口说话
少“说”
提示语形式多样句前、句中、句尾
动作、表情、神态
话语取舍得当
附习作修改片段:
片段修改A:
……
一个星期五的晚上,听妈妈说开饭啦,我迫不及待地坐到桌上,拿起筷子吃了起来,
但我面前竟然是一盘我不喜欢的胡萝卜!不管它,先吃别的菜!
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在她耐心的开导下,我知道了胡萝卜有很多营养,能提高免
疫力,防止感冒,特别是冬天食用,好比人参一样有营养。
我听了,似乎有道理。
就试着夹一小片放在嘴里,慢慢嚼了几下,好像也不是那么
难吃嘛!
……
——摘自屠佳瑶的《我不再挑食》
片段修改B:
……
我写了‚三‛‚下‛‚王‛‚十‛四个字给爸爸看。
爸爸说:‚你挂到远处仔细看看。
‛
我说:‚好的。
‛我把字挂到了对面的墙上。
我的妈呀,这四个字有的太大,有的
太小,有的偏左或偏右,有的偏上或偏下,真是惨不忍睹。
我说:‚我的字写得真是太丑了!‛
爸爸说:‚写得不错呀,你看,‘横’逆锋起笔比较到位,‘十’字的悬针竖写得
好,我刚写毛笔字时还没有你写得好看呢!‛
——摘自李静瑶的《我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