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历史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13
明朝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明朝的建立与洪武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一个相对强大的王朝。
明朝的建立是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带领下完成的。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前是一名出身贫苦的农民,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成功推翻了当时的元朝政权,建立了明朝,自己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并将都城定在南京。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包括削藩息兵、设立行省、整顿官制、推行农田水利和积极发展生产等。
洪武帝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政策,推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效地改善了民生状况,并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和边防建设。
二、明朝的社会政治制度明朝的社会政治制度主要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实行了一系列相对封建的政治制度。
封建制度是指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存在领地关系,地主对农民有相对的支配权。
在明朝时期,政治上实行集权制,皇帝权力至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都集中在皇帝手中。
明朝的官制是采用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使得社会上层阶级的子弟有机会进入官僚阶层,成为朝廷官员。
这一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水平,但也导致了官员层层推卸责任、欺压百姓的现象。
另外,明朝时期还实行了户口制度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对于农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束缚,也带来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三、明朝的军事战争明朝在建立之初就面临着内外重重的困难,不仅需要巩固国内的统一,还需要与北方的游牧民族做斗争,以维护国家的安全。
明朝历史上发生的较为著名的战争有崖山海战、国门战役、捉虏渡、土木围城等。
其中,崖山海战是明朝与倭寇之间的战争,明朝与倭寇有着长期的矛盾,最终在崖山战役中明朝取得了胜利。
而国门战役则是明朝与北方胡人的战争,明朝在这场战役中取得了较为重要的胜利。
这些战争都体现了明朝在各个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展示了明朝的军事实力和军事策略。
四、明朝的文化与科技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在文化和科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
历史上的明朝简介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
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参加郭子兴队伍。
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
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称朱明,定都于应天府;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以应天府为陪都。
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创造末农民起义。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
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后清朝趁乱入关,击败大顺、大西、南明诸政权;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灭亡。
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告终。
明代疆域囊括汉地,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后缩为辽河流域;北达戈壁沙漠一带,后撤至明长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还曾收复安南,明代极盛国土面积约达一千万平方公里。
明朝是继汉唐之后黄金时期。
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清朝官方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历史上的明朝历史参见:明朝历史大明开国参见:元末农民起义、明朝统一战争、西吴1367年,攻下平江,张士诚自尽,后又灭浙江的方国珍。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称帝。
后进行北伐和西征,同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命徐达、常遇春等将北伐,攻占大都(即北京),元顺帝北逃,彻底结束蒙古在中原的统治,中国再次回归由汉族建立的王朝统治之下。
之后朱元璋又相继消灭四川的明升和云南的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辽东的纳哈出。
又八次派兵深入漠北,大破北元,天下至此初定。
治世与削藩参见:洪武之治、建文改制、靖难之役,朱元璋即位后采取轻徭薄赋,恢复社会生产,确立里甲制,配合赋役黄册户籍登记簿册和鱼鳞图册的施行,落实赋税劳役的征收及地方治安的维持。
明朝的历史事件关于明朝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呢?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从上古的女娲传说到现代的改革建设,每一个故事记录了一个国家历史性的成败与荣辱。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明朝的历史事件,希望能够帮到你!明朝的历史事件篇一:庚戌之变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蒙古俺答率军犯大同。
大同总兵仇鸾重赂俺答,请求勿攻大同,移攻他处。
八月,俺答遂引兵东去,自古北口入犯,长驱至通州,直抵北京城下。
时勤王兵四集,仇鸾也领兵来。
明世宗即拜仇鸾为大将军,节制诸路兵马。
兵部尚书丁汝夔请问严嵩如何战守。
严嵩说塞上打仗,败了可以掩饰,京郊打仗,败了不可掩饰,俺答不过是掠食贼,饱了自然便去。
因而丁汝夔会意,戒诸将勿轻举。
诸将皆坚壁不战,不发一矢。
于是俺答兵在城外自由焚掠,凡骚扰八日,于饱掠之后,仍由古北口退去。
事后,严嵩又杀执行他的命令的丁汝夔以塞责。
因这年是庚戌年,史称“庚戌之变”。
明朝的历史事件篇二:嘉靖大地震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地震发生最为频繁的朝代,其中以发生在嘉靖三十四年腊月十二(1556年1月23日)的大地震最为著名,史称嘉靖大地震。
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陕西省华县,据历史记录,地震强度为8至8.3级,烈度为11度。
由于地震于午夜(子时)发生,多数人还在熟睡之中,因此逃生者寥寥。
这次地震最终导致83万人死亡,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
据了解,此次地震共有101个县遭受了破坏,分布于陕、甘、宁、晋、豫5省约28万平方公里。
地震使当地民房、官署、庙宇、书院沦为废墟,较坚固的高大建筑物如城楼、宝塔、宫殿全部倒塌。
由于地震时正值隆冬,灾民冻死、饿死和次年瘟疫大流行造成的死者无数可计。
地震发生后,陕西等地的地方官员第一便将灾情上报给了中央。
因为按照当时的规定,一旦出现隐瞒灾情不报的情况,该省督抚罚俸一年;如果延误上报时间超过三个月,地方官就会被革职。
然而,由于古代交通不便,灾情到达京城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此外,中央在接到灾情汇报后,需要通过层层审批,政令才能到达山区。
10本有关明朝历史的书籍导语:在某种意义上说,你了解了明朝,你就理解了中国。
下面是10本有关明朝历史的书籍,欢迎阅读。
1,《朱元璋传》人民出版社吴晗著,这是明史研究开创性人物吴晗的代表作。
人民社本还是繁体字,大家看起来可能吃力一些,好像百花文艺社有简体字本。
明朝是朱元璋一手建立,他制定的一些政策和方针对明朝后来的历史影响非常大。
甚至可以说,他治国的一些理念至今都有影响。
了解明朝,此书不可不看。
(吴晗还有《明史简述》,比较薄的一册,是演讲稿成书,很容易读,对明朝的大致轮廓和特色介绍得比较通俗,值得一观。
) 2,《细说明朝》上海人民出版社台湾史学家黎东方著,上海人民社本。
民国时期,黎东方在大后方讲三国,据说是万人空巷,跟现在易中天品三国,有得一比。
黎著特色是一节一节讲明代人物和事件,很细,不时也有新的发现,带有演讲的口语色彩。
值得收藏。
(上海人民社以黎著为基础,推出了整套中国史“细说系列”,都不错。
)3,《正说明朝十六帝》中华书局中国社科院明史研究室年轻学者许文继和陈时龙合著。
此书以《正说清朝十二帝》的姊妹篇推出,细致描绘了明朝十六个皇帝的一生,对他们的性情、事功都有所发明。
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宣宗的隐忧,英宗的仁慈,景帝的功绩,武宗的多情,万历的有为……这些都与我们往常的印象有所不同。
易中天在百家讲坛开讲之前,注意到正说历史系列,曾写过一篇书评。
我联系他,他表示,《正说明朝十六帝》比《正说清朝十二帝》要写得好。
我想原因不难解释,因为这本书是一气呵成,自然流畅,而《十二帝》是从讲稿综合编辑而成。
欲了解明朝各个特性不同的皇帝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正说明朝十六帝》不可不读。
4,《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卷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当年明月著。
今年3月天涯网站贴出这个系列时,我就读了一些,感觉写得很灵动,有气势。
后来又闹起了纠纷,直到出书,整个过程俨然水到渠成,不能不叹服草根历史的崛起之迅速。
对于菜鸟级来说,这是一本最好读的明史。
明朝的历史成就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自1368年至1644年,共历经十八位皇帝,对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明朝的统治下,中国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取得了一系列的伟大成就。
本文将重点介绍明朝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政治制度的改革在明朝早期,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措施,奠定了明朝政治制度的基础。
他建立了严密的官僚体制,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
此举有效地打破了世袭制度的局限,使得人才得以广泛选拔,并提升了社会整体的管理水平。
同时,明朝的吏治相对清明,贪污腐败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二、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明朝时期,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为社会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朱元璋实行了输租制和自给自足政策,使得农民积极种植粮食,有效地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在手工业方面,明朝的瓷器、丝织品、纸张等产品享誉世界,成为明朝经济的重要支柱。
三、海上贸易的繁荣明朝是中国海上贸易的鼎盛时期,尤其是明朝初期。
明成祖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开辟了中国和西方贸易的新通道,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明朝还建立了一系列海防设施,并通过颁布海禁政策,加强对海上贸易的控制,保障了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
四、文化艺术的繁荣明朝文化艺术繁荣兴盛,涌现出众多杰出的文人和艺术家。
明代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至今仍被广泛传播和研究。
在绘画方面,明朝的画家们经历了中原画派和吴门画派的争锋,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而明代的戏曲艺术如京剧、评剧等也在明朝时期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五、科学技术的突破明朝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阶段,伴随着许多巨大的科学和技术突破。
明初的郭守敬改进了浑仪,使中国天文学取得了重大进展。
明末的徐光啓提出了地动说,推动了地震科学的发展。
明朝还建立了许多科学院校和研究机构,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者。
总结起来,明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就。
明朝的历史成就不仅影响了后世,也为中国历史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明朝历史中的未解之谜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兴起与衰落牵动着无数历史学者与研究者的心。
然而,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还存在一些至今未解的谜团,成为历史学界的疑问与挑战。
本文将探讨明朝历史中的一些未解之谜,并试图解开其中的困惑。
一、万历皇帝的“神秘病逝”明朝万历皇帝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其在位期间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变革与社会动荡。
然而,万历皇帝的死因却成为了一个谜团。
历史记载称,万历皇帝于1620年在瓦官寺驾崩,但具体的死因一直不明。
有一种说法认为万历皇帝死于铅中毒,因为他长期食用铅膏,导致身体受到严重伤害。
但这一说法缺乏确凿的证据支持。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万历皇帝的死因与滞留在体内的“不孕之毒”有关,这种说法在明代医学著作中有所提及,但具体可信度难以确定。
至今,关于万历皇帝的死因仍存在许多猜测与争议,成为明朝历史中的一大未解之谜。
二、明朝宗室的突然失踪明朝是一个封建王朝,宗室在朝廷中担任着重要职务。
然而,在明朝历史中,有许多宗室突然失踪的案例,成为历史学家们研究的焦点。
一个著名的例子是朱棣的后裔朱守平的失踪。
朱守平是隆庆帝次子永丰王朱厚照的后代,生活在明末清初时期。
然而,他在1663年突然神秘失踪,再也没有出现过。
对于他的失踪原因,历史学家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测,包括政治动荡、被杀害等,但至今仍没有确凿的证据。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明朝宗室的突然失踪给历史研究者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
三、明朝宦官的真实身份与势力明朝时期,宦官是宫廷内的特殊群体,他们拥有着相当的权力与影响。
然而,关于明朝宦官的真实身份与势力,历史上一直存在疑云与争议。
宦官的身份从何而来,他们如何在朝廷中得到如此巨大的权力,这些问题至今尚未被完全解答。
有一种观点认为,明朝宦官的身份与后宫的内斗与黑幕有关,他们常常成为不同权贵争夺控制后宫的工具。
另外,关于明朝宦官的势力问题,历史上也存在很多不同的解读,但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
大明朝历史简介
大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统治时间从1368年至1644年,共计276年。
该朝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其所传统的文化影响至今仍深受人们推崇。
大明朝自从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成功夺取了全国政权后,迅速展开对各种残余势力的清剿,对全国范围内的租税、军备和书院委任等事业进行了全面的整顿,稳定了社会的大局。
经过几代皇帝的励精图治,这个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和平和繁荣的时期之一。
在大明朝的统治下,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明代在瓷器制造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如著名的明式青花瓷、德化白瓷等,至今还是许多收藏家们追捧的收藏品。
在宗教方面,明代建立了很多著名的寺庙和道观,如南岳衡山的南岳庙、嵩山的少林寺等,至今仍为世界人民所认识和瞻仰。
大明朝在整个历史时间范围内都保持着强大的领导力和影响力。
该朝还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和贸易往来,如朝鲜和日本。
与此同时,与蒙古和满洲的关系和斗争也是大明朝统治时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大明朝在1644年面临了由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多尔衮领导的满洲族军队和张献忠领导的四川农民军的联合进攻。
明朝末代皇帝因为不断的政治腐败和经济困境,又缺乏有效的军事防御,从而终于在长城以南的官场无能力量的抵抗下,于1644年宣告灭亡,随即由清朝取而代之。
总的来说,大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精彩时期。
无论是在文化、经济还是政治方面,大明朝的繁荣和发展都和其他历史时期有着重要差距。
虽然最终在一系列因素的复杂作用下结束了其统治,但这仍然不影响人们对于这段万世流芳的历史时期的无限瞻仰和敬重。
中国历史上的明朝有哪些贡献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是一个重要的朝代,其统治时间长达276年,给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带来了一系列的贡献,以下将详细探讨其中的几个方面。
一、政治制度贡献明朝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推行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使得社会实行了一种几乎公平的选拔制度,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只要有才华,都有机会进入仕途。
这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学习和进取精神,使得中国社会的文化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农业和工商业贡献明朝时期,加强了对农业的管理和改革,并且鼓励开垦荒地,引进优良农作物,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同时,明朝还积极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建立了大量的工坊、作坊和手工业作坊,并且加强了对商业和手工业的监管,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三、外交贡献明朝时期,中国的外交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拓展,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更加频繁。
明朝发展了与东南亚、南亚以及西亚等地的贸易,促进了海外贸易的繁荣,使得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的重要贸易大国。
同时,明朝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海洋探险,打开了中国的航海之门,为后世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文化艺术贡献明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时期,各种艺术形式如绘画、书法、戏曲、诗词等都取得了重要的发展。
明朝时期,文人墨客活跃,创造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影响深远,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明代的绘画和书法成就,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所推崇。
总结起来,明朝在政治、农业、工商业、外交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贡献。
这些贡献不仅使得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对中国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的贡献不容忽视,应该被我们倍加珍惜和传承。
明代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都经历了较为深刻的变革和发展。
而在明代的历史事件中,有一些事件对于后来的历史演变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了解。
一、万历大藏案万历年间,由于皇帝对财政制度的不满和资金缺口的存在,于是开始实行大规模的富民政策,通过减轻负担,提高民生水平,从而为国家财政创造巨大的财政收入。
但是,由于官僚腐败、权力寻租等因素的存在,这些钱财并未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
此时,梁士诚、杨嗣昌等官员自觉维护了国家和民众的利益,揭露了一些官员的贪污行为。
于是,万历大藏案就此爆发。
此案件经过多方面的调查和审判,最终确定了贪污官员的人数和涉案金额,并且宣告这些人的刑罚。
此事件彰显了民众的觉醒意识和对于血汗钱的维护。
同时,也对于明朝皇权在财政方面的调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此案件的影响跨越了整个明朝时期,甚至影响了后代的治理方式和社会风气。
二、海盗活动明朝时期,海盗活动在南北海岸都曾经出现。
而其中著名的海盗组织有汪直、陈友谅等。
这些海盗都是由一些土豪势力组建而成,以水贼的形式居民江湖。
在各种利益因素的作用之下,这些海盗组织不断壮大,逐渐成为了朝廷难以遏制的军事势力。
汪直、陈友谅等海盗组织都为朝廷带来了较大的威胁。
于是,朝廷对于海盗的打击行动进行了相应的规定和执行。
例如,在保定应答案中,朝廷规定禁止海盗势力,同时加强各地方的治安管理,开始设置各地海防和海关机构对于海运业进行廓清。
到了万历年间,杨嗣昌在全国各海岸线上组织了大规模的打击行动,对于海盗势力进行狠抓,使得海盗趋于稳定,民众得到了相应的保护和安定。
海盗活动影响深远,不仅是对于海上贸易和人身安全的威胁,还体现了明朝时期国家治理的一些弱点和灰色地带。
而朝廷对于打击海盗力度的加强也为民众和国家财税贡献的增强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三、明太祖南巡明太祖朱元璋在当时的天下统一之后,时刻关注着民众的安定和国家的利益。
明朝历史大事1368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即帝位,国号明,是为明太祖朱元璋;闰七月,元顺帝逃往上都,史称北元.八月,明军占领大都,元亡.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即帝位,国号明,是为明太祖;闰七月,元顺帝逃往上都,史称北元.八月,明军占领大都,元亡;明定田赋额,编定役法,定卫所制度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以临濠为中都;诏天下府,州,县皆立学.侍官制,定封建诸王之制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四月,元顺帝病死于应昌,昭宗继位;分封诸王.诏定科举制度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定开中法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定屯田法.颁《大明律》;罢市舶司,实行海禁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正月,令乡里立社学;三月,立钞法,造大明宝钞;四月,改各都卫为都指挥使司;空印案发,诛连甚广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明太祖洪武十一年1378改南京为京师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胡惟庸案发,株连三万余人;罢中书省,废丞相制度.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罢御史台,废御史大夫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徐达等出塞击元,俘获甚众;是年,定赋役籍,编里甲,造黄册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置锦衣卫.置都察院.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太祖洪武十六年1383遣西平侯沐英镇守云南,从此沐氏世守其地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改定都察院官制;颁科举取士程式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三月,郭桓案发,株连者数万人;十月,颁《大诰》明太祖洪武十九年1386福建僧彭玉琳组织白莲会,称晋王,旋被镇压;令划入匠籍之工匠轮班入京师服役明太祖洪武二十年1387编绘鱼鳞图册,与黄册并行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明军至捕鱼儿海,俘元皇子及妃嫔等数万人,北元主远走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 1编定天下赋役黄册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蓝玉案发.蓝玉因谋反被杀,株连死者一万五千余人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颁《皇明祖训》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南北榜案发,开明朝取士分南北之先例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太祖死,皇太孙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即位后议定削藩,削废周,齐,湘,代,岷五王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靖难之役开始,七月,燕王朱棣起兵北平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六月,燕兵攻入南京.宫中起火,建文帝不知所终.燕王朱棣即帝位,是为明成祖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二月,改北平为北京明成祖永乐三年1405命宦官郑和与王景弘等出使南洋各地,郑和下西洋自此始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永乐大典》成书,凡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改安南置交趾布政使司明成祖永乐七年1409置奴儿干都司;乌斯藏黄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在拉萨行大祈愿法会,黄教渐成执政教派明成祖永乐八年1410明成祖亲击鞑靼本雅失里,至斡难河,本雅失里兵溃明成祖永乐九年1411开会通河明成祖永乐十二年1414成祖亲领步骑五十万击瓦剌马哈木,大破之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辽东总兵刘江大破倭寇于金州望海埚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山东蒲台唐赛儿起义,同年失败;置东厂,由宦官掌管,专职缉查军民官吏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1424成祖第五次率师亲征鞑靼.七月病死榆木川.皇太子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五月, 仁宗病死.六月,太子瞻基即位,是为宣宗明宣宗宣德四年1429始设钞关, 以船只大小收税,称"船料"明宣宗宣德五年1430各省专设巡抚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郑和第七次自西洋还.明宣宗宣德十年1435正月,宣宗死,太子祁镇即位,是为英宗;以宦官王振掌司礼监,明代宦官专权自此开始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推广"折色"之法,是为金花银明英宗正统七年1442设建州右卫,建州三卫之名始此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处州人叶宗留聚众至福建开矿,被禁,遂杀官反抗明英宗正统十二年1447叶宗留聚众数万起义,称大王,攻建阳,建宁等地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福建沙县佃农邓茂七起义,称铲平王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瓦剌也先犯大同;七月,英宗率军亲征.八月十五日,在土木堡为瓦剌军所破,英宗被俘,全军覆没,史称土木之变.九月,祁钰即帝位.十月,也先挟英宗逼京师,被于谦击退明代宗景泰元年1450也先在大同,宣府等地被明总兵官郭登等击退,乃与明约和明代宗景泰五年1454也先被部下所杀,瓦剌遂衰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正月,宦官曹吉祥及其党羽石亨等乘景帝病危,迎太上皇英宗复位,史称夺门之变.二月,景帝死明英宗天顺四年1460鞑靼孛来率军分路南下,抵雁门.京师大乱.后鞑靼军退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正月,英宗死,太子见深即位,是为宪宗.始以内批授官,时称传奉官明宪宗成化元年1465刘通,石龙等率荆襄流民起义于湖北房县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刘通旧部李原领导荆襄流民再次起义,称太平王明宪宗成化七年1471是年,定漕粮长运法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正月,置西厂,太监汪直掌之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八月,宪宗死.九月,太子佑樘即位,是为孝宗.遣散传奉官两千余人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鞑靼小王子遣使至京,自称大元可汗(达延汗),从此屡与明通使.达延汗在位时统一漠北,蒙古复强明孝宗弘治五年1492改开中盐法,废盐商赴边纳粮,改在运司纳银,领盐引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孝宗死.太子厚照即位,是为武宗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命刘瑾掌司礼监,大权尽归刘瑾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置内行厂,由刘瑾领其事明武宗正德五年1510霸州文安人刘六,刘七起义,为明中叶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佛郎机使者至中国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宁王宸濠反于南昌,南赣巡抚王守仁发兵征讨,克南昌.宸濠兵败被俘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武宗死.四月,武宗从弟厚熜即位,是为明世宗;大礼议起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定大礼议,群臣力争,下狱者一百数十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1542宫婢杨金英等谋杀世宗未遂,是为宫婢之变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1544严嵩升任首辅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1549海盗王直,陈东与倭连结,劫掠浙东,沿海倭患大炽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庚戌之变.俺答攻宣府,至通州,逼京师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应俺答请,开马市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1563巡抚谭纶率戚继光,俞大猷,刘显三将大破倭寇,收复兴化,浙,闽倭寇渐平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世宗服丹中毒死.子载垕即位,是为穆宗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张居正入阁明穆宗隆庆三年1569海瑞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贪官污吏不敢作恶;戚继光任总兵官,镇守蓟州等地明穆宗隆庆四年1570冬,俺答孙把汉那吉降明;应天巡抚海瑞疏浚吴淞江,浚白茆河,并抑制豪强,被劾离职明穆宗隆庆五年1571封俺答为顺义王,开互市.自此宣大以西平静无事;戚继光修成蓟镇长城,又调浙兵加强边军训练明穆宗隆庆六年157五月,穆宗死.六月,太子翊钧即位,是为明神宗;张居正任首辅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张居正请行"考成法",以整顿吏治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诏清丈天下田亩;俺答汗尊乌斯藏喇嘛领袖索南嘉措为达赖喇嘛,是为达赖三世;张居正举潘季驯总理河漕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诏毁天下书院,凡毁六十四所明神宗万历九年1581张居正进行赋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一条鞭法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袭封为指挥使,起兵攻尼堪外兰明神宗万历十五年1587明政府封索南嘉措为"朵只儿唱达赖喇嘛";海瑞死于南京右都御史任,人民为之罢市致哀明神宗万历十六年1588努尔哈赤统一建州五部明神宗万历十八年1590以大理评事雒于仁谏疏,神宗不欲外人得知,留中不发,自是章奏留中遂成为例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五月,日本关白丰臣秀吉侵朝鲜.明兵赴援,大败.乃任李如松为防海御倭总兵官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1593李如松收复平壤,开城,进攻王京,日军弃王京,退据釜山.明撤主力回国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吏部郎中顾宪成被责革职,遂回无锡修东林书院,讽议朝政评论人物,东林党议始于此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1596遣宦官赴通州,天津征税,从此税使继矿使四出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97日本再侵朝鲜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明军再次赴援.丰臣秀吉死,日军撤走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1599遣宦官至各地征税,办矿.临清,沙市,武昌等地民变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1600播州杨应龙作乱多年,明军平乱,史称播州之役;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到京,神宗允许在京师建教堂传教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1604发生"楚宗之乱".宗室数百人大肆抢掠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梃击案发,杀张差结案;努尔哈赤正式建立八旗制度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正月,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1618后金汗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征明,毁抚顺,拔清河堡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1619明经略杨镐率四路军攻后金,大败.萨尔浒之战,西路军被歼;后金灭叶赫海西女真扈伦四部均亡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七月,神宗死.八月,太子常洛即位,是为光宗.光宗病,红丸案发.廷臣恐光宗选侍李氏操纵朝政,迫令迁宫,是为移宫案.皇长子由校即位,是为熹宗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后金攻陷沈阳,又陷辽阳.后金迁都辽阳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荷兰人入侵台湾;白莲教首领徐鸿儒在山东起义,称中兴福烈帝,不久败死明熹宗天启三年 1623阉党顾秉谦,魏广微入阁.魏忠贤提督东厂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魏忠贤兴大狱,捕杀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人,杀前辽东经略熊廷弼,罢孙承宗,命放弃关外各城;三月,后金迁都沈阳,是为盛京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苏州居民因反对滥捕东林党人,发生民变.后颜佩韦,杨念如等五人挺身投案被杀,葬于虎丘,称五人墓;八月,努尔哈赤死.九月,皇太极即位,是为清太宗;后金制订"逃人法"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皇太极攻宁远,锦州,被袁崇焕击退,时称宁锦大捷;八月,熹宗死,弟信王由检即位,是为明思宗.十一月,宣布魏忠贤罪状,魏自缢死明思宗崇祯元年1628以袁崇焕为兵部尚书,总督蓟辽;陕西连旱,王嘉胤,高迎祥等起义,明末农民战争开始;张溥,孙淳等联合几社,闻社,南社,匡社等结成复社明思宗崇祯二年1629后金大举攻明,袁崇焕入援;崇祯帝中后金反间计,将袁下狱;开历局,以徐光启监督明思宗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参加起义;张献忠起义于陕西米脂明思宗崇祯八年1635高迎祥,张献忠东进,破凤阳.明廷因战区扩大,命卢象升总督山,陕;张献忠率部西入陕西,与李自成合明思宗崇祯九年1636高迎祥为孙传庭所杀,李自成代为闯王;四月,皇太极即帝位,改国号为清明思宗崇祯十年1637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刊行明思宗崇祯十一年1638 明廷推行招抚政策,张献忠据谷城受抚,但拒绝解甲.李自成屡为明军所败,兵力微弱,起义军入商雒山中;清多尔衮大举攻明;清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明思宗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张献忠谷城再起,破房山,保康.九月,杨嗣昌出京督师明思宗崇祯十三年1640张献忠,罗汝才合兵攻四川,破绵州,逼成都.李自成重入河南明思宗崇祯十四年1641张献忠东进.正月,破明军于川东开县黄陵城.二月,破襄阳,进破光州等地.李自成攻入洛阳,杀明福王朱常洵明思宗崇祯十五年1642清军攻陷松山明思宗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自称"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八月,清太宗死,子福临即位,是为清世祖.以郑亲王济尔哈朗,亲王多尔衮辅政;九月,李自成进兵汝州,大败孙传庭.十月,破潼关明思宗崇祯十七年 1644正月,李自成陷西安,改西安为长安,号西京,于西安称王,国号"大顺";三月,李自成率大顺军攻占北京,明崇祯帝自缢,明亡。